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新版科技小論文500字(精品多篇)

新版科技小論文500字(精品多篇)

科技小論文2800字 篇一

我國在發展基礎工業的初期階段,絕大多數的技術和機器都來自前蘇聯。水力發電從解放以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全套引進得前蘇聯水輪發電機組設計技術,並且同步使用jsx型機械轉速信號器作爲水輪發電機組的過速保護監控。但由於當時技術的侷限性,該型機械轉速信號器只能發出過速保護信號,而不能根據信號作出相應的保護措施,也就是說只有報警而機械不能相應的執行保護操作;另一侷限性表現在該型機械轉速信號器在長時間的工作後會出現誤傳信號或者作業失靈的現象。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研究者針對前者只報告信號不操作的侷限性,增加了帶執行操作部分的機械液壓過速保護裝置,但該由於當時電子信息技術尚不完善,在作業過程中經常發生讀卡不成功導致拒絕執行操作現象。改革開放之後,大量的國外的產品和技術被引進到國內,有幾種國外廠商提供的純機械液壓過速保護裝置被一些水電站使用,但是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國外的純機械液壓過速保護裝置與水輪發電機大軸連接的卡環設計有瑕疵,在安裝的時候還需要增加一道在水輪機大軸上加工齒口的工序之後,才能保證該裝置不在水輪機大軸上做軸向位移,即才能保證裝置在軸上的穩固性。我們知道軸承的材質和大小、粗細、長短的規格,都是經過嚴格計算的,在水輪機大軸上再加工齒口必然會對大軸的強度產生影響,會產生很大的安全隱患。另外對於經濟建設來說,拿貨時間、購買預算、花費的人力、物力,以及對國外產品技術的掌握和其產品的售後維修服務都在重點考慮之列,故使用國產的、性能可靠地、能解決上述侷限性的過速保護系統裝置是勢在必行。

2.1通過技術知識的積累和以往現場作業反饋給我們的經驗可以瞭解到:機械液壓過速保護裝置的優點就在於獲得的轉速信號不是來自於機組的轉速測量裝置,而是由於裝置本身的離心探測器通過機組轉速上升而增大的離心力帶動柱塞作徑向位移而直接啓動事故配壓閥操作液壓回路來關閉的導水機構,完全是同一機組上的另外一套測速方法和感應、操作的裝置,避免了因爲電器測速系統出現故障之後可能發生的機器損壞和飛逸事故的發生,可以確保水輪發電機組的安全運行。新型機械液壓過速保護裝置國內就已經擁有極高的技術力量去生產,機器維護簡單方便,相對於昂貴的國外產品,可靠性高、經濟預算少、適合國情,對於關係到國家大中小城市、村鎮的水電站作業可以達到廣泛應用。

2.2新型機械液壓過速保護裝置的技術要點和設想

2.2.1在調速器失靈的情況下,新型機械液壓過速保護裝置能實現“零時間”無縫鏈接,直接啓動事故配壓閥操作液壓回路來關閉的導水機構,從而實現緊急安全關機。

2.2.2新型機械液壓過速保護裝置與電子調速器的有機結合,實際上就是完成了兩套過速保護裝置系統的安裝,新型機械液壓過速保護裝置本質上是一套在電器測速系統發生故障、電源系統和調速器同時失控的情況下的備用保護裝置,完善了過速保護裝置的工作系統。

2.2.3鑑於機械運動必然產生的高溫和軸承的變形,以及在作業的應用範圍,比如應用到水電站的地下深層取水,應用到石油工業的地下深層取油過程中,必然要遇到高溫和高壓的問題,新型機械液壓過速保護裝置必須要克服高壓和高溫德難關。。

2.2.4標準液壓元件已經在水電市場的大量應用,將標準液壓元件應用於新型機械液壓過速保護裝置,不僅能大量節省製造時間,提高水電輔機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並且降低了操作難度和維護的難度。

3.1機械原理

新型機械液壓過速保護裝置爲兩級控制的切換閥。離心探測器由兩個半法蘭圓環、彈簧以及配重塊組成。法蘭環安裝在大軸承上,當軸承旋轉的時候,法蘭環也隨之旋轉,而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則由探測器中彈簧產生的彈力作用在軸承柱塞上消除力的作用,使其保持徑向的相對靜止狀態,而法蘭圓環上配置的配重塊,則加強了兩個半法蘭圓環運動的平穩性。而當機組處於過速狀態且其他過速保護裝置不能正常控制速度時,當機組轉速達到了設定的上限17.8r/min時,則離心探測器中的柱塞產生的離心力大於彈簧的彈力,從而使柱塞產生徑向位移,離心力增大產生的徑向位移直接的結果就是增大了柱塞的旋轉半徑,徑向位移增加到一定的值時,則柱塞可以直接撞擊到切換閥的撞塊,使得切換閥開始動作,通過與其串聯的電磁先導閥作用於事故配壓閥,然後通過壓力油推動事故配壓閥來切換油路,從而實現快速關機的操作。同時電氣接點導通,發出事故停機警報。

3.2液壓系統工作原理

機組正常運行時,過速保護裝置內的切換閥處於開的狀態,事故配壓閥上的電磁先導閥不動作,此時事故配壓閥只作爲主配壓閥操作導葉接力器管路中的一個通道,使得壓力油經過主配壓閥和事故配壓閥通道進入導葉接力器。當機組過速運轉且調速器調速失靈,急停電磁換向閥和事故配壓閥上的電磁先導閥等過速保護裝置未能正常啓動時,一旦達到設定的臨界值117.8r/min時,由於離心力的作用使得離心探測器中的柱塞旋轉半徑加大撞擊到切換閥撞塊,使得切換閥進入動作程序,使得事故配壓閥左側油導入到漏油箱,而排出油,其另一側壓力油則導致了兩側管道的壓力差,由於右側油壓力產生的壓強,右側的壓力油便將事故配壓閥活塞向左推動,使得壓力油通過事故配壓閥的內腔直接進入到導葉接力器的關腔,並同時切斷經過主配壓閥的壓力油迴路,並通過導葉接力器關閉電氣閥門。在此運行過程中壓力油不經主配壓閥而直接通過事故配壓閥的內腔操作來關閉導葉接力器,縮短了壓力油的作用路線,既縮短了導葉操作的反應時間,也減少了油耗。還有一點要補充說明的是,在啓動緊急事故停機流程來關閉機組進口快速閘門的時候,也同時啓動了事故停機流程來關閉導葉,雙管齊下保證了停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廣泛採用的是由標準化耐高油壓事故配壓閥爲主體構成的新型機械液壓過速保護裝置符合各項大工業時代對機械產品的需求:標準化程度高、耐高油壓、結構簡單、維護方便、經濟實用。機械液壓過速保護系統在水電站作業中可用於額定轉速爲2500r/min以內,軸承直徑在100mm~2500mm內的軸流式、混流式、貫流式、衝擊式水輪發電機組,目前在國內大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水電站已經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並且在運作中已經避免了數起事故的發生,反響極佳。需要指出的是,在實際的應用中,爲了配合新型機械液壓過速保護裝置的使用,水電站需要在引水管道上加裝一道檢修閘門,以方便水輪機的使用和維護,此項裝置需要增加一筆費用,不過其總體費用與傳統過速保護裝置所需要的總體費用相比仍然較少,符合經濟實用的需求。

隨着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社會生產對機械自動化的推廣和自動控制技術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對機械的穩定性和對操作的安全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機械操作智能化已經是大勢所趨。機械液壓過速保護系統目前在電氣測速系統發生故障或者電源和調速器調速同時發生故障的情況下,已經成爲過速保護的最後一套保障裝置,能基本滿足生產的需要,但是隨着生產力的發展,研究人員還要順應生產需求,進行進一步的技術革新,設計出更安全的甚至是完全智能化的過速保護裝置。

科技小論文2600字 篇二

隨着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進步,計算機軟件已經在工業控制、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金融證券、電力通信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軟件系統開發過程中,需求分析可以幫助軟件工程師與用戶進行溝通,能夠快速的獲取軟件需要完成的操作功能,以便滿足用戶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結構化軟件開發一般分爲分析、設計、開發、測試、驗收與運行等階段。開發前,會進行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在運行開始以後,還要進行後期維護。需求分析是結構化開發中的重要階段。通常情況下,國內軟件開發公司在做歐美和日本的項目時,對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參與得較少,一般都是對方已經做完可行性研究,國內軟件開發公司從需求分析開始做起,直到軟件開發後的運行和維護。所謂“需求分析”,是指對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弄清楚客戶的需求,包括需要輸入什麼數據,要得到什麼結果,最後應輸出什麼,等等。可以說,軟件工程當中的“需求分析”就是確定要計算機“做什麼”。

從需求分析的定義上,就可以看出需求分析在軟件開發過程中的重要性了。需求分析做得不對,後面的步驟做得再好,也只能是南轅北轍,無法滿足客戶的要求。研究表明,改正產品付諸應用後所發現的一個需求方面的缺陷,比在需求階段改正這個錯誤要多付出大約100倍的成本。而另一項研究發現,在需求開發階段發現的一個錯誤,平均僅需要花30分鐘修復,但若在系統測試時發現則需要5-17個小時來修復。

需求工程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系統給的命運,需求工程絕對不是軟件開發的前期任務,而應該在整個系統的生命週期裏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需求工程階段解決和根除需求引起的問題可以大大降低生產和維護的成本,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在軟件開發的過程中,需求工程階段是瞭解用戶需求的最佳時期,但很大一部分用戶不知道、不瞭解需求工程,以至於在和他們交流的時候,他們都不能準確完整的說出自己的需求,因而對於從事需求工程的人員來說,能夠正確的理解用戶的需求觀點,利用一些方法和技巧來啓發用戶闡述清楚自己的需求是很重要的。需求工程作爲了解並實現軟件開發者的目標的重要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一個失敗的案例:由於和客戶簽訂了合同,5個月必須交付軟件,開發時間緊迫,導致項目計劃時做需求分析的時間只給了2周時間(理由是客戶的文檔已經提供好了,照着做即可)。結果,由於前期對客戶文檔理解得不是很清楚,導致開發進行到3個月的時候發現需求上有爭議。在和客戶確認後得出結論:如果要滿足客戶的要求,則需要對整體架構進行修改。雖然最後按期交付了軟件,但是整個項目組最後兩個月每天都在加班,包括週末,而且軟件質量也沒有得到客戶的充分認可。

再如我們在瞭解客戶需求的同時,應該儘量瞭解客戶爲什麼要這麼做,幫客戶一起想需求,以便我們開發的軟件能夠更好地爲客戶服務。每天開完會後,我們應該把客戶的需求整理好,發給同事進行研究分析,建立簡單的基礎模型並研究技術可行性。需求分析結束後,保持每週至少3次電話會議與客戶進行溝通,隨時瞭解客戶的需求。最後正因爲在前期階段進行了這種細緻的需求分析,項目組在很少加班的情況下,不但按時交付了項目,並且得到客戶的充分認可。

軟件工程的發展來源於信息需求對它的推動,現在互聯網技術和應用越來越成熟,信息的獲取也逐漸變得簡單和完整,但是由於資源的開放性、系統與系統的相互滲透性、用戶的變動性讓需求變得多目的、多變化,增加了軟件製作的難度,但同樣帶來了巨大的用戶市場。需求的獲取同樣也是困擾軟件工程的絆腳石。需求與資源的搭配不合理,就會影響軟件工程的發展。未來適應變化多端的用戶需求,必須讓軟件也隨之變化。要滿足多樣化的信息需求,提取合適的信息需求建立模式,就要有相應的系統對需求信息進行分析和總結,通過程序化的模式來制定切實可行的軟件方案。

國項目中,在前期分析時軟件開發的核心技術人員和測試人員就已經進入項目組,每天技術人員會對分析的結果提出技術實現的難點以及改進的方法,筆者在隨後的會議上就會和客戶進行討論,儘量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使用更簡單可行的技術,這樣就爲以後的開發奠定了基礎,使開發時的工作量大大減少。測試人員也在需求時提出從測試角度看到的問題,同樣在需求分析階段得到解決,節省了大量的開發時間。

(1)縮小需求工程在理論研究階段取得的成果同實際應用中得到的效果的差距,通過得到的結論來更好的設計軟件;

(2)規範需求工程的各種機制,可以有需求工程規格數據的蒐集、整理、製作、實現以及維護,也可以有需求工程的問題的解決辦法;

(3)保證需求工程有較高的質量。這一點是需求工程最爲關鍵的要求,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了未來實現效果的好壞。需求工程就是對未知問題進行探索、處理的過程。未來必然會朝着對象具體化、分析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5.1 需求分析是分析人員與用戶共同的責任

用戶必須對軟件功能和性能提出初步要求,並澄清一些模糊概念。而需求分析人員則要認真瞭解用戶的要求,細緻地進行調查分析,把用戶“做什麼”的要求最終轉換成一個完全的、精細的軟件邏輯模型,並寫出軟件的需求規格說明,準確地表達用戶的要求。在一些項目中,由於時間緊迫,一些模糊問題沒有及時澄清,導致最後返工,影響了項目進度。

5.2 需求分析階段研究的對象是軟件項目的用戶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必須理解用戶的各項要求,但又不能全盤接受所有的要求。在一些項目中,針對客戶提出的需求,瞭解客戶的意圖後,發現技術上實現有很大難度。我們瞭解到這個需求對客戶來說不是十分重要,於是和客戶商量出一個折中的解決方案,繞過技術難點,並且沒有降低客戶滿意度。

5.3 主動積極瞭解客戶業務和相關知識

求討論集中於業務需求和任務,因此要使用術語。客戶應將有關術語教給分析人員,而客戶不一定要懂得計算機本收集整理行業的術語。由於通常情況下客戶對計算機術語瞭解不多,需求分析人員應該儘量將計算機術語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語言,這樣便於和客戶溝通。而對於客戶方面的術語,一方面不懂的時候一定要問;另一方面也要多學習。

綜上所述,需求分析是軟件開發週期中的重要階段,關係到軟件開發的成敗。我們在軟件開發中應該充分重視這一階段,儘量將問題在這一階段解決好,爲後期的軟件開發打好堅實的基礎,使項目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隨着軟件工程的發展和應用,軟件需求分析技術也得到了極大的改進,軟件需求分析技術已經逐漸向原型化系統、敏捷需求分析、構件和組件等方向發展,其適用於pc軟件、移動終端軟件等不同類型軟件的需求分析,可以導出完善的軟件功能,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

科技小論文1900字 篇三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科技專家大院”模式爲專家研究、實驗、示範、推廣建設良好的外部環境與條件,讓專家們直接面向農業生產及農村經濟發展現實問題展開應用技術研究,從而帶動產業帶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將專家大院模式拓展爲一體兩翼模式,示範推廣的同時開展三個層次的系列化培訓,並進行綜合信息諮詢服務。這種模式的特點在於政府的主導作用強,產業方向明晰,提供的設施條件優良。湖南農業大學“雙百工程”模式強調高校科技團隊直接與農業基地一一對接,並建立長期工作機制,在管理制度、合作機制建設上都有一定突破。“雙百工程”模式推行項目責任管理,以制度來規範、約束科技服務人員的工作內容、方式、效果,使農業高校爲農服務走向了主動化、制度化、程式化的規範管理軌道。

2.1高校參與農業推廣優勢突出

1)人力資源。至2007年全國獨立建制的普通高等農業院校和高等農業職業院校達到74所;同時,在全國高等院校開設農學專業的大學達150所。2006年371244人,其中博士在校生7302人,碩士在校生32336人,本科在校生188067人,專科在校生143539人。農業科技推廣需要優秀的人才與智力支持。涉農類高等農業院校、職業院校教師、學生成爲農業科技推廣的主力軍、生力軍。

2)物質資源。高校非常重視科研基礎設施建設。許多高校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或重大科研基地。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直接定位於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對生產性實驗實訓設備投入多,建設力度大。

3)科技資源。科研是高校一項重要的職能。高校教師、研究人員往往有完成科研項目、撰寫科研論文、參與技術研發等的科研任務和考覈要求。從對科技成果的貢獻率來看,我國高校相較其他科研院所、企業而言,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近20年來,農業高校先後轉讓重大科技成果915項,大部分已在農業生產中獲得應用,且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2農業高校在推廣、服務中同時獲益

1)推動教學。與理論學科、基礎學科教學相比,作爲科技型、實踐型的農業院校,需要將教學與農業工作對接、融合,在實踐中教學、在推廣中學習,在應用中研究,實現教學、科技、服務三位一體。教學貼近實際,一是將農業推廣的知識體系融入專業教學體系,納入課程體系建設範疇,二是在教學階段上設置專門的實踐環節,組織學生到農村去,進行具體的農業科技推廣工作。這種教學兼有科技服務的功能,能有效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將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2)推動科研。高校產生的科研成果,通過科技推廣到農業生產第一線,成果的價值與效益在實踐中得到檢驗,並可帶來相應的經濟與社會效益。與此同時,廣大農民在應用科研成果時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可通過科技推廣人員反饋給高校,成爲高校進一步攻關的科研課題或教育教學案例。

3)推動就業。農業高校參與農業科技推廣,可有效提升學校的影響力,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爲學生就業打下良好基礎。農業高校學生在參與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中,與農民、農村、農業工作有了近距離的接觸,讓他們對我國三農現狀有一個真實的瞭解,增進與農民的感情,體會農民的困難與需求,逐步樹立用科技改變農村面貌的理想,有利於推動農業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

2.3政府的引導和支持非常重要

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中,政府部門尤其是當地科技部門的引導和支持非常重要。政府部門在推廣過程中有三個主要職能:一是產業規劃佈局,二是相關政策、信貸、農資、市場運銷體系的配套,三是管理協調。只有技術,沒有政策、信貸、農資、市場運銷體系的合作,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推動不了,在小範圍實驗示範成功了,推廣效果也不會好。技術的推廣要符合當地的產業規劃佈局,同時也要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避免權益損害。鼓勵和支持高校參與農業推廣,政府可以將一部分農村公共服務職能如培訓、示範、推廣等下放或委託給院校承擔。在資金引導上,政府勢必要加強投資,如設立專項培訓和科研、推廣經費等對涉農高校給予支持。

2.4推動高校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目前涉農高校普遍存在農業科技人員市場意識弱,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問題。農業高校的科研項目以基礎研究爲主,應用性研究數量不佔優勢,且現有的應用性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獲取不到良好的經濟效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農業科技人員轉化成果的積極性。因此要大力推動涉農高校建立與市場緊密對接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在科研項目的遴選、確立、評價上進行有效引導。

2.5必須建立長期服務機制體制

農業項目根據產生效益時長,可分爲短期項目、中期項目、長期項目。大多數項目從土壤改良、環境改造着手,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科學測驗、科學規劃,盲目跟風,只見短期效益,看不到長遠效益,頻繁換產、換項目,將會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損害農戶利益。所以我們必須建立長期服務機制,根據作物生產週期、品種更新週期,在一個較長時段科學評價推廣項目的效果。

科技小論文2800字 篇四

就農村科技推廣培訓工作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深化科技推廣培訓在基層的投入力度,爲解決“三農”問題奠定基礎。

農村科技推廣培訓;存在問題;對策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階段,農業和農村發展越來越依賴於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農業科技推廣培訓在兩者之間發揮着重要的橋樑和紐帶作用[1]。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有6 多項農業科技成果問世,但近2/3沒有應用到生產領域,不能轉化爲生產力,這與基層農技培訓推廣力量薄弱有關。如何抓好基層培訓,普及農業科學知識與技術,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是當前“三農”工作中需要認真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課題[2]。

農業科技培訓工作重點在鄉鎮、關鍵在農村。由於存在思想認識、工作方法、資金保障等方面的差異,農技培訓覆蓋面不廣和工作難開展的現象依然存在[2],其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1農業科技推廣培訓體系不健全,培訓服務難以到位

由於農業 “弱質產業”和農民 “弱勢羣體”的地位,農業科技培訓服務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再加上經費得不到保障,農村科技培訓推廣工作弱化、邊緣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原有的四級農技推廣培訓網“線斷、網破、人散”,造成大多數鄉鎮農業科技推廣組織處於癱瘓、半癱瘓狀態,使農業科技培訓推廣工作在鄉鎮一級失去了同農村、農民之間的橋樑搭接,農業科技新成果的推廣到了鄉鎮便出現斷層,難以推廣到農民家中。同時,對農業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農技推廣的主力軍缺乏有效技術培訓指導,難以發揮整體效益。

1.2農業科技推廣培訓人員專業素質不高

由於從事基層農業技術培訓服務工作條件差、工資待遇低、人員流失嚴重,導致現有人員年齡偏大、專業知識缺乏、總體素質偏低;再者,受編制的限制,許多基層農技培訓機構無法吸收農業院校的畢業生,隊伍得不到及時補充和更新,人才出現“斷層”,無法適應農業科技培訓的要求。

1.3農業科技供給不足且供需脫節

一方面,農業科技與生產結合不緊,研究課題不適應實際需要,農戶生產過程中迫切需要的適宜性農業技術供給短缺,科技儲備嚴重不足;另一方面,農業科技供給嚴重滯後於農業發展的時代需要,難以滿足人們對農產品優質化、多樣化的需求。

1.4農村勞動力素質較低,應用科技難以普及

現階段我國農民的整體素質同農業經濟的發展極不適應。據統計,我國現有6%以上人口居住在農村,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爲7年;農村勞動力中,國小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佔4.31%,國中文化程度佔48.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佔11.62%,接受過系統農業職業教育的不足5%。由於文化素質偏低,消化吸收農業科技知識的能力比較差,使得他們對農技推廣培訓活動不感興趣,農業科技難以普及。

1.5經費投入不足,難以適應農業科技推廣培訓實際

經費投入是開展農業科技推廣培訓的前提,但基層農技推廣培訓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鄉鎮農技推廣培訓機構,絕大多數編制內財政經費不能落實到位,有限的經費被截留或挪用的情況普遍存在,農技推廣經費大部分被用於行政事業費用支出,支出結構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從而制約了農業科技推廣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

2.1建立完善的基層鄉鎮農業科技推廣培訓體系

基層農技培訓推廣體系是實施科技農興的關鍵環節。爲此,應根據各地實際,建立高效、精幹、多元化的農技推廣培訓組織,如以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爲主體的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以產業化龍頭企業爲主體的訂單推廣服務模式,以農資生產廠家爲主體的農資推廣服務模式,以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爲主體的技術開發和示範服務模式,以各種協會或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爲主體的推廣服務模式等,從而鼓勵和引導農業科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科技服務[4]。

2.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農業科技推廣培訓隊伍

農業科技推廣培訓隊伍是農技推廣的根本。一要加強隊伍建設,支持現有農技人員帶薪學習培訓,通過脫產、函授等多種培訓形式,提高農技推廣人員的知識水平,以適應農業科技不斷髮展的需求。二要鼓勵農村大學生回到農村就業和創業,充實基層農技培訓推廣隊伍。三要建立農技人員資格准入制度,嚴把進人關,提高農技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四要實行績效掛鉤的考覈制度,建立以服務對象爲主體、以一線推廣業績爲主要內容的考覈評價體系,切實做到責、權、利相統一,提高農技推廣培訓質量。五要推行全員聘用制度,由身份管理轉向崗位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市場化人事管理制度,促使農技人員紮實工作。

2.3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解決供需脫節問題

提供農民和市場真正需要的技術是科技興農的基礎和前提。爲此,必須面向農民和市場,按照“科學佈局、優化資源、完善機制、提升能力”的思想,構建“層次清晰、分工明確、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一要深化科研院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職責明確、評價科學、開放有序、管理規範”的現代科研院所制度。二要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實行課題招、投標制度,提高農業科研產出效率。三要鼓勵農業科技企業成爲技術創新主體,加強部門之間、地方之間和農民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圍繞農業生產中的關鍵、實用技術問題,發揮各自優勢,集中攻克農業技術難題,滿足農業科技服務的需要。

2.4強化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

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應當堅持以市場需求和農民需要爲導向,促進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在當地的普及與推廣。一要建立支持農民培訓的法律法規體系,依法規範農民培訓工作,並把宣傳發動與經濟補償措施結合起來,吸引農民積極參加農業科技培訓。二要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開展培訓,如通過廣播電視、信息網絡、遠程教育、現場講授示範、舉辦技術講座、專業培訓、函授和農民夜校等,把科學技術送到幹家萬戶,傳授到田間地頭,培養一支有技術、懂經營、善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三要積極引導農村逐步實行農業專業化分工協作,在此基礎上對農民進行鍼對性的專業技術培訓,條件成熟時對農民實施“綠色資格證書”制度,推動農村急需的農業技術骨幹和帶頭人的培養。

2.5加大財政投入,完善農業科技推廣培訓籌資渠道

建立以政府投入爲主的多渠道農業科技推廣培訓投融資體系。一要強化國家撥款的主渠道,增加農業科技推廣投資總量,改善投資結構。二要完善間接融資體制,設立科技推廣培訓基金。鼓勵民間、私人投資到科技推廣事業,使之逐漸成爲繼政府撥款之後的重要資金來源。三要鼓勵農業科技推廣培訓部門興辦經濟實體,增強自身的經濟實力。四要鼓勵金融部門加大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積極支持農業技術培訓項目。

[1] 楊小云。關於農村大學生就業與現代農業科技推廣問題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8(11):33-331.

[2] 樑敏輝,吳磊。我國農業科技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 .集體經濟研究,27(5s):165-166.

[3] 馬桂花。對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幾點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7(21):232-233.

[4] 徐彬,裏日斥,揭筱紋。中國農業科技推廣的困境及新發展思路探索[j].內蒙古農業科技,28(4):9-11.

科技小論文2800字 篇五

農業作爲古老而傳統的產業,具有風險大、週期長、區域性強、品種多、易受資源限制和環境影響、與人類生存生活環境的天然相聯等特殊屬性。農業的創意即是把創意理念引入農業,是一種拓寬農業生產途徑、延伸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新型農業業態,它既有創意產業的一般特性,又有農業產業的特殊屬性。農業科技的創意創新是指發生在農業生產全過程中科技的創意創新,是推動農業發展的原始和主要的動力之一,一般體現在促進生產力發展方面,如耕作制度、農業區域、品種種子、栽培飼養、動植物保護、土壤肥料、水利灌溉、設施農業、食品安全等,還可延伸和體現在農業的生產關係中。

2.1創意、創新的實踐

回顧寧波市農業歷史,有很多創意、創新推動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水稻生產爲例,其創意、創新包括:品種的更換、更新(20世紀50年代的農家品種整理推廣,60年代的矮稈品種引進選育,70年代雜交水稻品種的推廣應用,90年代抗稻瘟病、白葉枯病和優質稻米品種推廣,21世紀初秈粳雜交晚稻的示範推廣),耕作制度的改革創新(20世紀60年代雙季連作稻的推廣,70年代稻麥三熟制推廣,90年代種植業結構調整,21世紀農作制度創新),栽培模式的創新(三高一穩、稀少平栽培、模式栽培、葉齡栽培、輕型栽培、精確定量栽培、強化栽培),育苗方式的創新(大、中、小苗培育,二段育秧,乳苗拋栽,盤式育秧,機械插秧,旱育秧,半旱育秧),施肥方法的創新(重基早追後補施肥法,v字型施肥法,平衡施肥法,施足基肥、適施麪肥、早施分櫱肥、巧施穗粒肥,前氮後移,根外追肥,配方施肥等),水漿管理技術的創新(薄露灌溉,淺水插秧,深水護苗,薄水促櫱,適時擱田控櫱,以水養胎,乾溼到老),病蟲草害防治措施的創新(農業、物理、化學、生物防治、綜合防治)等。又如農作制度創新,這是浙江省農民和科技人員實踐的偉大創舉,突破了以前種植業的耕作制度範疇,把農林牧副漁五業緊密結合起來,種養結合、間作輪作、套種套養、生態循環,開展了糧經結合(如稻菇輪作)、糧禽結合(如稻鴨共育)、糧魚結合(如稻田養魚、蝦、泥鰍)、林下經濟(如山林套種靈芝)、水產(魚蝦鱉)套養等模式,使單一利用的耕地拓展到土地、山林、水面、灘塗等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依據光能利用、物質循環、多級轉化、生物共生互補、生物的生態位和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原理,構建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的生產生態系統,做到物種上多種羣(動物、植物、微生物的不同品種)結合、組合上多序列(種植業、養殖業、水產業之間)、搭配上多模式、空間佈局上多層次(間套種,立體種養)、資源上高利用(生物共生互補,廢棄資源循環利用,綜合利用)、技術上多學科綜合配套、產品上多樣化(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微生物產品)、效果上“三高一持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提高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2.2取得的成效

農業科技創意、創新爲不同歷史階段的農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如藺草的掛網,解決了藺草倒伏難題;二段育秧和高山育秧,提高了秧苗素質和繁殖係數;噴灌、微滴灌技術的應用,節約了勞力,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水培等無土栽培技術,解決了作物生長對土壤的依賴;拉線(杆)授粉、棚內養蜂,提高了雜交水稻制繁種和草莓的結實率;吊針注射農藥、肥料,解決了大樹施肥噴藥難的問題;茭白田套養甲魚,找到了防治福壽螺的有效途徑;南美白對蝦套養中華鱉,能有效防治對蝦病害;雞稻輪作、稻鴨共育,使生物共生、資源互補、糧禽雙收;藺草田套直播晚稻,破解了藺草焚燒難題;從稻田挖溝養魚到挖塘養魚到稻魚(蝦、泥鰍、黃鱔)共育(或輪作)思路的轉換,既確保了糧食安全,又提高了稻田的綜合效益;設施栽培的推廣,解決了蔬菜反季節栽培問題;精品農業、都市農業的提出,拓展了農業的功能,延伸了產業鏈,且依託、服務、適應城市的發展,構建、培育了融生產、生活、生態、科教、文化於一體的高層次、高科技的現代農業體系,具有食物保障、就業增收、生態旅遊、科普教育、文化傳承、體驗參於、美化環境等功能。

3.1由於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小,農民組織化程度低,大多數生產勞動者文化低、年齡結構老化,易受傳統思想束縛,精力、資金不足,信息渠道不暢,商品觀念不強,競爭意識不強,因而農業創意意識淡薄、創新思想落後。

3.2設施手段落後,新技術推廣速度不快,科技相對滯後。

3.3由於體制落後和機制僵化,缺少相應有效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措施,在農產品和技術廉價的時代,農民缺乏對技術進行開發研究的興趣,農技人員缺乏激情。

3.4農技人員忙於應付事務工作,直接從事科技工作、親自參與試驗和實踐的時間少,拿來主義、實用主義、急功近利和重引進、模仿、嫁接而輕理論研究、實踐創新的現象較多。

4.1廣泛地收集信息,積極向外學習

要創新,首先是要學習,引進、模仿、嫁接創意、創新農業模式和先進技術,這是最便捷、實用、有效的途徑。通過報紙、電臺、電視、書刊、網絡,開展經驗交流和實地考察學習,加強創意、創新信息的搜索、收集、分析,並結合本地實際進行試驗、示範,成功後即推廣應用。

4.2到社會中去,到羣衆中來

實踐出真知,通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羣衆意見和了解社會需求,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思維水平,從而發現新萌芽,醞育新思想,激發新的靈感和思路。廣大農民羣衆長期在生產第一線,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創新靈感,是衆多發現、發明的原石和見證者,也是創新活動的實踐者。農技人員要在農業科技進步的工作中,發揮好突擊隊和領頭羊的作用,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及至無窮的過程,得到提煉昇華。

4.3學習借鑑其它領域的先進理念技術

堅持古爲今用、洋爲中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原則。由於農業的特殊性和歷史原因,農業在國民經濟各領域中發展相對滯後,科技進步慢、應用少,應積極借鑑生物、信息、工業、醫學等領域中的先進科技理念引領農業,應用現代科技成果和先進的儀器設施武裝農業,如在農業中積極應用機械化裝備、化學工業、分子育種、智能大棚、太陽能溫室、網絡技術、分析儀器設備和循環經濟、創新經濟理念、工商業管理模式等。

4.4培育創新主體,開展自主創新

知識是基礎,實踐是根本,而溝通兩者之間的橋樑是思維的藍圖。要學習新知識,拓寬新視野,尋找新的靈感,雖然書本知識、外地技術、前人經驗爲新的創新奠定了基礎,也拓寬了新的思維,但這些技術與當今的前沿技術相比,已經落後,只有自主創新後的技術纔是一流技術。

4.5有科學家精神,有企業家膽略

目前,在農業方面普遍存在資源緊缺、環境制約、勞動力成本上升、技術壁壘、利潤空間壓縮、同行競爭、利益追逐、生存壓力等困難,這就催生了農業企業家的創意意識和創新動力,他們具有極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明確的奮鬥目標、積極的冒險精神,能夠打破常規、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同時,農業科學家們博學多才,善於思考,事業性強,追求科技的進步和創新,在科技的探索和應用上有一技之長。一旦兩者結合,優勢互補、相得益彰,既能消化、吸收外地的先進技術和經驗,進行再創新,又能根據本地實際自主創新發明,創造一流的產品和業績。

科技小論文1600字 篇六

青年醫學科技人員的特性可通過他們承擔的社會角色來體現:在工作中,相當數量的他們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在校求學時間長,工作經歷相對簡單,大部分工齡在5年左右,就青年人才成才的規律而言,此時的他們大部分還沒有獨擋一面地開展工作,工作成果積累不足,因此在課題立項、經費申請、各類獎項申報等方面處於相對弱勢;在家庭中,他們即將或剛剛走進三十而立的人生階段,承擔着贍養父母、養育子女、供房供車的生活壓力,還不時處於與同學、同行、同齡人收入水平的被動比較之中。此外,他們往往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就業流動意願比較強;有很強的工作自主性,喜歡有較大自由的工作環境;有強烈的自我價值實現願望,希望通過有挑戰性的工作獲得單位和社會的認可。可以看出,青年醫學科技人員身上集合着多種需求,其中心理方面的需求佔據顯著地位,因此對單位能否滿足自我需求的心理期望較高。

組織行爲學家argyri等人在20世紀60年代首先用心理契約(psychologicalcontract)來說明員工和組織之間的關係,即心理契約是員工和組織對於相互責任的期望,包括員工對相互責任的期望以及組織對於相互責任的期望。美國管理心理學家schein在其《組織心理學》中將心理契約定義爲“在任一組織中,每一成員與該組織的各種管理者之間及其他人之間,總是有一套非成文的期望在起作用”。因此,與正式有形的經濟契約相比,心理契約更多是隱含的、非正式的、未公開說明的,但同樣對組織成員的態度和行爲具有重要影響,良好的心理契約關係有利於共同願景的凝聚,有利於發揮持久有效的激勵作用。關於心理契約的維度,學者shapiro和kessler以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三個維度:

1、交易責任:與相同行業員工有相同的報酬、相同的福利,報酬與責任掛鉤,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工資等與經濟物質有關的組織責任;

2、培訓責任:必要的工作培訓,新知識、新技能培訓和組織支持等與員工知識和能力增長有關的責任;ⅲ。

3、關係責任:長期工作保障和良好職業前景等與員工個人前途有關的責任。

1、打好良好心理契約的建立基礎

崗位設置、人員引進是青年醫學科技人員與單位之間建立最初的心理契約的重要環節。在崗位設置時,應以科學、合理爲原則,充分考慮單位戰略發展與員工職業發展的緊密結合,明確科研和科技開發崗位的具體職責並適當放權,既有利於二者目標雙贏又可以讓青年醫學科技人員擁有相對自主的工作環境,增強單位和崗位的吸引力。在人員引進時,應以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爲原則,依據人員招聘的相關規定陽光、透明地進行,向參與應聘的優秀人員傳遞“以實力說話”的單位文化取向,讓他們在公平競爭中一比高下,既有助於單位“好中選優”也能讓員工增強自信和個人價值感。

2、重視良好心理契約的優化維護

作爲一種期望和主觀感受,心理契約會隨着雙方所處的環境和狀態而不斷變化,呈現動態性,因此單位應重視對心理契約的維護,多措並舉優化雙方心理契約關係。在績效考覈時,應堅持以考覈促進步的初衷和目標設立考覈體系,既展示有形的業績、成果和效益,也展示無形的價值、效率,通過單位內的橫向對比,讓青年醫學科技人員看到自己與優秀人才的差距,有助於調整下一階段努力方向,也可避免“唯成果”式考覈對他們工作積極性的挫傷。在分配薪酬時,應看到物質待遇已不再僅僅是滿足衣食住行的低層次需求,而是隨着社會生活的變化已經成爲衡量一個人社會聲望的標尺之一,收入水平也逐漸成爲個人成就感的構成之一,單位應在儘可能大的範圍內體現薪酬回報與工作付出的高相關性,讓青年醫學科技人員沒有過多後顧之憂,同時也能獲得適當的工作成就感。在職業規劃時,應重視青年醫學科技人員從校園走進工作面臨的知識轉化、更新的強烈需求,及早爲他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通過組織業務交流、專題培訓、選派深造進修等多樣化的職業教育形式促進其知識更新,在增強員工競爭力的同時也有益於鞏固員工對單位的忠誠度和歸屬感。

在以上這些工作舉措共同作用下,單位不斷吸引、包容、培養青年醫學科技人員,才能最終擁有他們的創造力,將人才優勢轉化爲競爭優勢,促進醫學科研不斷創新,更好地爲人民羣衆的健康事業服務。

科技小論文4000字 篇七

從科研活動類型上看,我國2012年基礎研究經費比例爲4.8%,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大多在20%左右,相對較低的日本也在10%以上。受我國科技投入基礎研究比例偏低影響,水利科技基礎研究投入比例也一直停留在低水平,2012年僅爲3.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也低於農業、林業的水平。

在科研力量佈局方面,主要介紹國土面積較大、人口也較多的美國和俄羅斯的情況,並與我國進行對比。美國聯邦層面的水利科研機構主要包括陸軍工程兵團水道試驗站、內政部墾務局技術服務中心、內政部地質調查局水資源研究處、國家氣象局水文實驗室、農業部自然資源保護局水土保持實驗室。流域層面沒有下屬的科研單位,其科研任務主要由大學、相關研究所和企業承擔。各州雖說有成立自己水利科研機構的權力,但是大多都設在州立大學中,如愛荷華大學水力學研究所、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水資源研究所、托萊多大學伊利湖水資源研究中心、德克薩斯大學水資源研究中心。美國的水利科研力量佈局與水管理體制密切相關,其科研佈局以需求爲導向進行設置,市場機制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水土保持科研機構和地方科研機構多數掛靠在高校,避免了資源的浪費;部分科研機構特色鮮明,如托萊多大學伊利湖水資源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生態系統的水問題;學研結合緊密,人員培養與研究相結合,創新能力較強。俄羅斯聯邦層面的水利科研機構主要包括水資源綜合利用與保護研究總院、國家水文研究所、土壤改良科學研究院、水工科學研究院股份公司。流域層面沒有下屬的科研單位。各研究總院基本都在地方設立了分院,如水資源綜合利用與保護研究總院設立了8個分院,覆蓋了俄羅斯全境,分別負責各地區水利科研工作。俄羅斯的水利科研資源高度集中,有利於攻克重大科學技術問題;按照水資源、水文、水工、水土保持設置研究所,分工明確;基本不存在競爭;缺乏激勵機制,難以淘汰低水平研究人員;多學科交叉領域研究能力較弱。我國國家層面的水利科研機構主要包括水科院、南科院、中科院涉水研究所、部分教育部高校。流域層面有長科院、黃科院、珠科院等科研機構。地方層面有26個省、市、自治區設立了省級水利科研機構,部分地方高校也承擔一些科研任務。我國的水利科研力量佈局與水管理體制和行政區劃密切相關。優勢是科研機構可直接服務水利行業;科研與流域、區域發展結合緊密;能夠吸引人才從事長期研究,並且熟悉流域和地方情況。劣勢是存在區域分割,競爭不足;區域的特殊性問題不一定能支撐地方科研機構的生存和發展;流域、區域、地方高校科研平臺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複建設的現象;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究能力不強。

在科技項目承擔主體方面,發達國家的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鼓勵產學研結合的聯合申請,如日本企業與大學、研究機構組成技術創新聯盟承擔政府部門科研項目。歐盟科技框架計劃每個項目申請要求至少3名合作者,並且具有互補性。我國水利行業由於缺乏實力雄厚的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在科研中發揮的作用不足,且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在項目立項評審方面,同行評議是目前比較普遍的評審形式,國外基本都採取了分類立項評估的方式,針對不同項目類型建立了不同的評價原則和評價指標。注重評審專家的獨立客觀性,確保評審結果公平公正。如歐盟科技框架計劃通過招標方式公開遴選評審專家,通過簽署一系列合同和協議,避免專家與所評審項目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確保專家作爲獨立人蔘加評審。在項目組織實施方面,我國科技項目管理“重立項、輕管理”問題比較嚴重。歐盟科技框架計劃和德國會對項目實際進展情況與預期進度的吻合度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採取相應措施,提出下一步建議,甚至取消項目資助。在科研誠信制度方面,發達國家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來規範科研不端行爲,一些國家還設立了專門的機構處理科研誠信問題。與國外相比,我國水利科技計劃實施中失信行爲懲處力度不夠。如歐盟科技框架計劃對於失信行爲除了取消未來幾年內申請科技項目的資格外,還建立了違約賠償金和罰款制度。在科研經費管理方面,國外十分重視對科研間接成本和人力資本的合理補償。美國對間接費用佔直接費用的比例沒有設置上限,間接成本率爲58%左右;人員費用根據項目研究需要申請,如國家科學基金人員費用可以佔到總經費比例的80%,在職科研人員約25%的工資可從基金項目經費中支出。我國科研經費對間接費用考慮不足,勞務費和績效支出比例偏低,不利於提高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在科技成果評估方面,國外一般採用獨立的第三方進行評估,對不同類型科研項目採取分類評估,基礎研究注重其創新性,應用研究注重其應用和推廣前景。此外,除了對單個項目的評估之外,特別重視對科研機構的整體績效評估。

在科技推廣經費方面,農業科技推廣經費每年在7億元左右、林業每年也有2億元。水利部科技推廣計劃專項經費每年只有4500萬元,地方設立的推廣專項經費每年投入規模在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推廣經費總規模十分有限。在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方面,農業、林業設立到縣一級的推廣機構,農業則覆蓋到了鄉鎮一級。與農業、林業相比較,水利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十分不健全,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仍未設立相對獨立的科技推廣機構,特別是基層科技推廣機構缺失。在企業發揮作用方面,發達國家的技術開發一般都由企業主導,企業依託高校、科研機構進行技術創新,政府負責推動產業與科技的結合。如美國設立了一系列的產學研合作計劃、英國產學研模式多樣(教研公司、科學園區、聯繫計劃、法拉第合作伙伴研究中心)。在科技轉化服務機構方面,美國、俄羅斯、日本的部分高校或科研機構都建立了自己的科技轉移中心,加快技術轉化和商業孵化。在扶持政策方面,美國規定聯邦政府實驗室要把其研究經費的一定比例用於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美國、俄羅斯、英國、日本爲創新企業提供稅收優惠政策。英國還專門爲設立了激勵科研與產業結合的獎勵。

水利科技體制改革要在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框架下進行,此外,事業單位分類來gaige、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都會對水利科技體制改革產生影響。因此改革要有系統思維,需要統籌推進,要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同時,借鑑國內外經驗做法,提出以下粗淺思考和建議。

5.1明確各類創新主體的定位,促進水利科研力量佈局不斷優化

進一步加大競爭立項的力度,特別是應用研究項目,應打破流域、區域的保護和封閉,要改變“撒胡椒麪”式的投入方式,利用市場機制作用,對國家、流域、區域層面科研機構和高校進行優化整合,避免重複建設,形成分工明確、科學合理的科研力量佈局。基礎性、前沿性和全局性的重大水利科技問題主要由國家層面的科研單位承擔。結合具體需求的水利科技問題主要由流域、區域科研機構和地方高校承擔,要放開競爭,促進佈局合理化,形成有流域、區域特色的研究機構。部分區域科研機構根據主要業務進行職能轉變,更多地承擔技術中介、推廣等工作。具有明確產品導向和產業化前景的技術開發,企業應作爲實施主體。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學科和人才優勢,依託水利部教育部共建水利高校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領域取得原創新突破,省部共建水利高校可更多地參與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當中。

5.2完善適應不同類型科研活動特點的投入和管理機制

投入上,加大以政府投入爲主的基礎研究投入,提高水利原始創新能力;建立政府的財政爲主渠道的公益類科研投入機制;產品類項目應以企業投入爲主,對於政府引導企業開展的科研項目,可採用“後補助”及間接投入等方式給予支持。立項上,基礎研究繼續實施政府導向、自由申報、同行評議的管理方式;應用類科技項目實施公開招標,擇優選擇。評估上,基礎研究以同行評價爲主,着重評價成果的科學價值;應用研究由用戶和專家等相關第三方評價,着重評價目標完成情況、成果轉化情況以及技術成果的突破性和帶動性;產品類和產業化開發由市場和用戶評價,着重評價對產業發展的實質貢獻。

5.3完善科研間接費用和人員費用管理

完善科研間接費用和人員費用管理需在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改革的基礎上進行。實施差異化、精細化的間接費用補償政策。在成本覈算基礎上通盤考慮,區分科研承擔單位類型,區分科研活動類型,不同單位可根據科研人員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部分調整。加強間接費用監管。一方面,健全科技經費監督管理機制,加大對科研經費尤其是間接費用的監管力度。另一方面,項目承擔單位可結合自身情況,完善間接費用管理制度,健全內部控制與監督制約機制。重視科研人力資本支出,落實並提高績效支出比重。適當增加經費使用靈活性,授權高水平創新團隊按規定自主支配科研經費,探索頂尖人才自主使用科研經費模式。

5.4建立獨立的第三方科技評價機制,加強科研信用管理

注重維護學術研究的獨立自主性,在立項、成果評估等環節採用獨立的第三方專家團隊進行評估,出資人和評估執行者相分離。建立專家數據庫,擴充專家庫的專家數量和專業範圍,實行評審專家輪換、調整機制。實行評審專家迴避制度,評審開始前,專家要簽署利益衝突聲明。制定水利科研信用管理辦法,對項目承擔單位和科研人員進行信用評價,並按信用評級實行分類管理。建立“黑名單”制度,將嚴重不良信用記錄者記入“黑名單”,階段性或永久取消其申請財政資助項目或參與項目管理的資格。建立違約賠償金和罰款制度,加大對失信行爲的懲處。根據年度報告、中期檢查等節點評估情況決定是否繼續進行研究資助,建立項目退出機制。

5.5進一步完善科技轉化與推廣體系

建立和完善包括水利部、流域機構、省、市、縣、鄉在內的水利推廣機構,鼓勵科研單位、技術開發企業設立推廣機構。以社會效益爲主的技術推廣工作,由政府支持的推廣機構完成;以經濟效益爲主的開發類技術,鼓勵和支持企業推廣。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和各級政府的經費投入及信貸、匹配性資金、稅收等政策性投入,鼓勵、引導全社會多渠道、多層次地增加科技推廣投入,加大對重大公益類成果轉化與推廣的經費投入。創新產學研模式,扶持和培育一批水利高新技術企業,對易於推廣的產品設備進行系列化開發及生產,形成一批拳頭產品。探索以獎代補,設立激勵水利科研與產業結合的獎項。

科技小論文1600字 篇八

比較5種外部環境因素與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的相關程度,對比前2個指標可知,外部環境對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的影響程度處於居中水平,外部環境各因素對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的影響程度差異比較明顯,其中程度最大的是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政策扶持和引導力度,比重爲0.899;其次爲法律法規體系的保障,比重爲0.85;相關程度最低的是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比重爲0.73。以上數據表明,外部環境對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的影響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該文根據河北省石家莊、保定、廊坊和唐山4個地區300家農業科技企業的調查數據,分析了河北省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各影響因素的影響程度。通過比較研究得出,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需求主體影響的相關性顯著,供給主體影響的相關性相對較低,而外部環境的影響程度則處於居中水平。這說明對於河北省來說,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的需求主體對其發展起着關鍵作用,理論上供給主體和外部環境對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而數據顯示其影響不太顯著可能是因爲農業科技企業對它們的認識不全面,造成了對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的綜合作用不太明顯。根據表2的數據,綜合15種因素對河北省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影響的相關程度由高到低排名。其中需求主體中的'農業科技企業項目的技術性和先進性對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影響的程度最大,外部環境中的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政策扶持和引導力度次之。

2.1提高農業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管理能力

提高農業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管理能力,需要從企業自身和外部環境2個方面開展工作。首先,企業的管理者要重視企業的創新發展,培養技術人員的創新精神,加強企業自身的技術積累。因爲企業管理者是企業主要的決策者、信息掌控與傳播者,其對技術創新的態度將會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其次,企業要不斷從各知名院校的研究生、大學生中引進大量的管理、技術人員,建立一整套促進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在待遇、股份、考覈、晉級、培訓等方面向技術人員傾斜,提高技術人員的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後,還要注重政府政策調節的外部作用,政府應該利用各種方式在企業技術創新方面爲其提供資金支持,例如稅收優惠、財政補貼、貸款援助等,幫助企業解決技術研發資金不足的問題。

2.2增加風險投資機構的融資渠道和資金規模

要想增加風險投資的融資渠道就必須加大對民間資金的吸引力,實現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的融資。2013年河北經濟年鑑數據顯示,2012年河北省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年末餘額已達到2.07萬億元。這些數額龐大的民間資金因一些政策原因而遊離在風險投資領域之外,且極少有投資的渠道。所以,政府可以制定和實施各種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風險投資的政策制度,例如設立民間風險投資基金,並對這類基金的設立程序,約束資金的運用方向。除了民間資本外,政府還可以引導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大型公司等通過購買股票或者組合投資的形式將風險資金注入到風險投資領域。這樣擴大風險投資資金來源渠道,能使河北省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主體結構多元化,增加了風險資本的規模。

2.3加大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政策和法律扶持

第一,健全有關農業科技風險投資的法律法規,明確風險投資的法律地位。通過以法律的形式規定有關稅收減免、信貸擔保等方面優惠政策,例如爲農業技術創新項目提供低息貸款或貸款貼息、爲農業企業技術創新貸款提供擔保等,並保證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以便更大程度地吸引風險資本進入農業科技企業。第二,制定農業科技創新法,保證對初創時期的農業科技企業給予資助,因爲初創時期的農業科技企業風險很大,缺乏信用評估,且核心人員基本爲研發人員,缺乏財務管理經驗,沒有達到風險投資機構的標準,所以,一般通過申請政府各項扶持基金來融資。第三,通過立法,可以確定投資的優先發展領域,明確規定鼓勵、允許、限制的投資方向,對投資予以引導和調控,促進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