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中物理實驗論文【多篇】

國中物理實驗論文【多篇】

國中物理實驗論文範文 篇一

論文關鍵詞:兩個演示實驗的改進

“我看見了,我記住了;我動手做了,我懂了”。對實驗教學而言,最好的效果就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但條件不具備的學校,改進演示實驗的也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對人教版國中物理教材中的幾個實驗稍做改進,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1、九年級129頁。

在甲圖中,教材原來要求在空氣壓縮引火儀中,放入醮有乙醚的棉花,實驗效果比原來用硝化棉成功率大了,效果也比原來更明顯了。如果在放入完全去掉木屑的火柴頭,成功率會更高國中物理論文,效果會更明顯。

注意:1木屑要去幹淨,以免木屑弄壞了活塞論文網。

2火柴頭的數量要適宜,以1.5-2個爲宜,不超過3個。

3用完後給活塞注油,保持溼潤。

2、九年級129頁

在乙圖中,教材原要求使用大口玻璃瓶。大口玻璃瓶難找,且上面的塞子難配。如果換用打點滴用的吊瓶,用化學實驗室裏中心有孔的橡皮塞直接塞上即可。由於細口瓶開口小,與外界熱交換慢,瓶中的霧可清晰地維持幾分鐘,效果好。

注意:1瓶中水不易太多,不超過1/5。實驗前可多搖動幾次,增加水蒸氣的含量。

2塞子不易太緊。

國中物理實驗論文 篇二

新時期的國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開發學生的聯想能力很有必要,這既能夠實現學生對於知識學習的融會貫通,也是對於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很好的培養,對於推進國中物理實驗課程的教學效率無疑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教師在平時的知識教學時要讓學生們意識到知識點間的相互關聯,意識到在具體問題的解答時綜合的應用學過的知識可以發揮的良好功效。同時,在進行實驗教學時也要讓大家意識到合理的發揮自己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往往能夠拓寬自己的思路,能夠感受到從不同的角度與層面來理解與思考問題可以帶來的收穫。這些都是新時期的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培養學生們具備的能力,這對於學生綜合國中物理素養的提升將會是很好的輔助。如講《阿基米德原理》一節時,在講到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可先讓學生猜想:可能與深度有關,也可能與物體的密度有關,還可能與物體的形狀有關等……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思維進行假設,之後再通過實驗進行對比、驗證,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實踐熱情,培養他們的直覺思維能力,提升實驗教學的效率。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們大膽的發揮自己的聯想與想象,要勇於做出各種假設,並且要引導大家對於自己的各種假設進行有效驗證。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有了這種有效的獨立探究後學生們對於知識的理解與體會也會更加深刻。

二、鼓勵學生的自主探究

鼓勵學生在實驗教學中展開自主探究同樣是新時期的國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很值得采用的一種模式。教師可以引導大家針對相關的實驗主題自己進行實驗過程的驗證,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來共同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這個過程給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學生能夠非常積極的參與到自主實驗中來,能夠和其他同學展開很多有意思的探討與對話。教師還可以創設一些實驗競賽來引發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們在自主實驗中來不斷加強自己的實驗探究能力。這些都是很好的實驗教學方式,對於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與深化很有幫助。如講《蒸發》一節研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實驗設計,有的學生就利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設計三個小實驗:

(1)在手背上滴兩滴相等的水滴,把一滴塗開,看哪個幹得快?

(2)在桌子上和手背上塗上大小面積相同的水漬,看哪個幹得快?

國中物理實驗論文範文 篇三

論文關鍵詞:實驗,教學,評估

《物理課程標準》大力倡導探究性教學,因此新課改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探究實驗。筆者發現在實際的探究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教師只重視實驗過程和實驗結論的得出,而忽視了“評估”環節。致使實驗不夠完善且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其實評估就是對探究行爲和獲取信息的可靠性、科學性從更嚴密的角度反思的過程,是不可缺少的探究要素。下面以“探究實驗”爲例談一下實驗教學中“評估”的作用:

一、評估實驗設計,優化實驗方案

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爲了達到實驗目的,可有不同的實驗方案。由於實驗儀器精確度不同或實驗方法不同導致實驗誤差也不同。爲了使實驗結果更精確,在實驗過程中應引導學生評估實驗方案,比較每一種方案的優劣,使實驗方案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探究“用天平和量筒測鹽水密度”的實驗中,學生設計了多種實驗方案,典型的有如下三種:

方案一:①用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量m1;②將鹽水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2;③將燒杯中的鹽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測出鹽水的體積V;④求出鹽水的密度ρ=(m2-m1)/V。

方案二:①用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量m1;②將適量鹽水倒入量筒中,測出鹽水的V;③將量筒中的鹽水全部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2;④求出鹽水的密度ρ=(m2-m1)/V。

方案三:①將鹽水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②將部分鹽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餘鹽水的總質量m2,同時測出倒出鹽水的體積V;③求出鹽水的密度ρ=(m1-m2)/V。

上述三個實驗方案測量結果的精確度是不同的,方案一中向量筒中倒鹽水不可能將鹽水全部倒盡,燒杯內壁要殘留一些鹽水,使測量的鹽水體積偏小,密度偏大;方案二中向燒杯中倒鹽水不可能將鹽水全部倒盡國中物理論文,量筒內壁要殘留一些鹽水,使測量的鹽水質量偏小,密度偏小;方案三則不存在前兩種方案的弊端,測量結果更接近真實值。

二、評估操作細節,改進操作方法

在進行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的操作過程並不是那麼順利,有的小組由於操作方法不當,而有的小組由於實驗操作技能差,不能成功的完成實驗。通過對實驗操作細節進行評估,可提高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確保實驗成功。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在分析數據時發現各小組實驗數據差異較大。此時積極引導學生評估並改進實驗操作:實驗時彈簧測力計不易保持勻速,運動中的彈簧測力計也不易讀數。進一步引導學生改進:把彈簧測力計用手拉的那端固定在一固定處,人的拉力作用在木塊下端的木板上,當拉動下端的木板運動時,上端的木塊相對下端的木板發生相對運動,木塊受到木板施加的滑動摩擦力。而木塊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木板的運動速度並沒有關係,只要木塊相對木板有發生相對運動,木塊所受的即爲滑動摩擦力。根據二力平衡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於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論文服務。實驗中彈簧測力計是靜止的也容易讀數,實驗誤差小。

三、評估實驗現象(數據),規範操作習慣

在探究實驗時可能有一些意外的實驗現象(數據)被學生觀察到,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評估實驗現象(數據),加深學生對實驗規範的認識,甚至獲取意外的收穫,使實驗得到深化。例如:在“用電流表測電流”的實驗中,某同學按電路圖接好電路,閉合開關後,發現電流表A1的示數比電流表A2的示數要大一些。於是他認爲:當電流通過燈泡時,由於燈泡要消耗電能,所以電流在流動過程中將逐漸變小。 實際上,電流表的示數不同,可能有多種原因,如電流表使用了不同量程、電流表在接入電路之前沒有調零等情況有關。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實驗現象,及時的審視我們的操作規範和操作習慣,得到真正有效的數據。

四、評估實驗結論,提高歸納能力

由於學生自身學業水平的不足和對實驗方法的掌握不熟練,學生通過對記錄表中數據的計算、分析、比較後得到的結論, 往往具有片面性甚至是錯誤的,這就需要我們對實驗結論進行評估,以得到具有普遍性的規律和結論,並逐步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

例如某小組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所記錄的數據,發現動力與動力臂的和等於阻力與阻力臂的和,由此他得出槓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實驗數據本身沒有問題,結論的數學關係也成立。但是物理意義不成立,兩個不同的物理量不能夠直接相加。造成學生誤解的原因是利用特殊的數據得出了特殊的數學關係,實驗數據應該充分考慮到特殊性和一般性國中物理論文,試驗的時候,要儘量利用一般的數據進行測量,以便得到正確的實驗結論,特殊的實驗數據有助於對問題的理解,但不能對於特殊數據依賴。

五、評估實驗功能,拓展思維空間

爲了達到某一實驗目的,我們都設計相應的實驗來進行。如果我們用逆向思維來思考,是不是同一實驗可以達到多個實驗目的,使實驗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例如:探究“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實驗中需測出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然後利用公式R=U/I求出電阻,最後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但根據公式P=UI,上述實驗測出來的物理量也可測小燈泡的電功率,只不過應調節變阻器使小燈泡兩端電壓低於額定電壓、等於額定電壓、高於額定電壓,測量結果不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細心的同學不知是否還發現,每次求出的小燈泡的電阻值是不同的,且小燈泡越亮電阻值越大。這說明小燈泡電阻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電阻越大,可見此實驗還可研究電阻與溫度的關係,真可謂一舉三得。

綜上所述,在實驗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評估,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對於深化實驗、完善實驗、拓展實驗有着重要作用。今後我們將更加努力地創新實驗教學,爲物理教學改革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國中物理實驗論文 篇四

關鍵詞:量程零刻線試觸串聯並聯

筆者作爲一名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了物理基本操作的指導與訓練。現指出較普遍出現的操作錯誤,並明確正確的操作方法,希望能引起重視並對可能出現的錯誤及時給予糾正。

一、刻度尺的放置

出錯點:零刻線或整刻線不對齊物體邊緣,尺子放斜。

正確方法:零刻線或整刻線要對齊物體邊緣,尺子放正。

二、使用托盤天平

出錯點:A.直接用手撥遊碼;B.托盤上不放或少放紙片;C.藥品放錯托盤;D.在托盤上放多了的藥品取出又放回原瓶;E.稱量完畢忘記把遊碼撥回零點。

正確方法:正確操作要領是“托盤天平稱量前,先把遊碼撥零點,觀察天平是否平;不平應把螺母旋;相同紙片放兩邊,潮、腐藥品皿盛放,左放稱物右放碼,鑷子先夾質量大;最後遊碼來替補,稱量完畢作記錄,砝碼回盒遊碼零,希望大家要記住”。使用時還應注意:A移動遊碼時要左手扶住標尺左端,右手用鑷子輕輕撥動遊碼;B。若稱取一定質量的固體粉末時,右盤中放入一定質量的砝碼,不足用遊碼補充。質量確定好後,在左盤中放入固體物質,往往在接衡時加入藥品的量難以掌握,這時應用右手握持盛有藥品的藥匙,用左手掌輕碰右手手腕,使少量固體濺落在左盤裏逐漸達到平衡。若不慎在托盤上放多了藥品,取出後不要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三、量筒的使用

出錯點:A.手拿着量筒讀數;B.讀數時有的俯視,有的仰視;C.有的不能依據所需量取液體體積選擇合適量程的量筒。D.液體加多了,又用滴管向外吸。

正確方法:使用量筒時應根據所需量取的液體體積,選用能一次量取即可的最小規格的量筒。操作要領是“量液體,筒平穩;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讀數時,視線與液麪最低處保持水平”。若不慎加入液體的量超過刻度,應手持量筒倒出少量於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處。

四、溫度計的使用

出錯點:A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物體脫離或沒有充分接觸,B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容器側壁,C讀數時有的俯視,有的仰視;D從被測物體中拿出來讀數。

正確方法:在使用時要將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標尺垂直,且將溫度計的玻璃泡放在物體中,待液麪穩定後讀數。

五、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出錯點:A使用前指針沒有與零刻線對齊;B對測力計的拉桿施力傾斜;C掛鉤與拉環顛倒使用。

正確方法:使用前選用合適量程的彈簧測力計,使用時觀察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與零刻線對齊,若沒有對齊,要進行調整,或記下零點誤差,對彈簧測力計的拉桿施力,要沿着螺旋彈簧的中心軸線方向,讀數時指針靠近哪條刻度線就取哪條刻度線的值。

六、電流表的使用

出錯點:A使用前指針沒有與零刻線對齊;B電流表被短路或並聯在被測電路兩端;C有的不能依據電路中電流的大小選擇合適的量程。D有的將電流表的“+”“-”接線柱接反了;E有的讀數方法不規範。

正確方法:正確操作要領是“三柱選二要合適,串聯使用不短路,正柱流入負柱出,規範連接莫忘記”;讀數要點是“一看所用接線柱,二找盤對量程數,三看最小分度值,四讀指針所示數”。使用時還要注意:A如果無法估計電流大小,就先選用最大的量程把表接入電路,用開關“試觸”,表的指針不超過量程時再接通,如果指針指示值較小,可改用小量程測量。B使用電流表時,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將電流表的兩個接線柱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C導線必須接在接線柱上。D每做完一次實驗,應立刻將開關斷開。

七、電壓表的使用

出錯點:A使用前指針沒有與零刻線對齊;B電壓表被短路或串聯在被測電路中;C有的不能依據電路兩端電壓的大小選擇合適的量程。D有的將電壓表的“+”“-”接線柱接反了;E有的讀數方法不規範。

正確方法:正確操作要領是“三柱選二要合適,並聯使用測電壓,正柱流入負柱出,規範連接莫忘記”;讀數要點是“一看所用接線柱,二找盤對量程數,三看最小分度值,四讀指針所示數”。使用時還要注意:A如果無法估計電壓大小,就先選用最大的量程把表接入電路,用開關“試觸”,表的指針不超過量程時再接通,如果指針指示值較小,可改用小量程測量。B導線必須接在接線柱上。D每做完一次實驗,應立刻將開關斷開。

八、滑動變阻器的使用

出錯點:A將滑動變阻器並聯在電路兩端。B將滑動變阻器金屬桿上的兩個接線柱連入電路。C將滑動變阻器線圈上的兩個接線柱連入電路。D開關閉合前,有的沒有把滑片放在使滑動變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正確方法:正確的接線方法是“選擇一上一下兩個接線柱串聯在電路里”。使用時還要注意:A將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時,要使滑片P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此時開關是斷開的。B所連接的電路中電流不能超過滑動變阻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值。

在學生建立完整的物理概念和導出正確物理規律的課堂教學中,實驗是最活躍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實驗中規範的操作能引導學生觀察,並進行思考,配合講授使學生認識物理概念和規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書目:

《國中物理實驗報告冊》第二冊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國中物理實驗論文範文 篇五

論文關鍵詞:實驗教學,實驗效應

當前國小科學課堂的實驗教學主要問題集中表現在:開展實驗活動前,學生注意力集中到實驗材料上,個別學生急於動手;實驗時,不按要求操作者,搶先操作者,旁觀者,閒談者……比比皆是;實驗結束時,材料擺得到處都是。當然,最後的實驗結果出不來,實驗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然而,實驗教學是進行科學探究的最佳途徑,是科學教學中基本有效的方法,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的基本要素。所以,注重實驗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使學生受到科學的自然觀、科學態度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實驗教學的成敗,直接影響到科學課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才能更好地注重實驗教學,發揮實驗效應,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是我們每位科學教師非常注重而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就根據自己近幾年的實踐與研究,談談自己對科學課的實驗教學的一些思考與做法。

一、注重實驗材料,發揮實驗效應

(一)材料要有足夠的數量和豐富的種類

實驗材料準備是否充分,是上好實驗教學的關鍵。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這也說明了實驗材料準備的重要性國中物理論文,只有實驗材料準備充足,才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親自動手操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探究知識的方法,真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在實驗材料準備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讓學生參與實驗材料的準備工作,使實驗材料更加充足。如教學四年級下冊《導體與絕緣體》時,教師除準備好一些導體與絕緣體的材料外,讓學生各自準備一些材料,使實驗材料更加充足。在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探究下,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將準備好的各式各樣的材料進行實驗,觀察研究哪些材料容易讓電流通過,哪些材料不容易讓電流通過,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構建導體與絕緣體的概念。這樣達到實驗目的的同時,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還培養了學生的能力與大膽嘗試的意識和精神論文開題報告範文。又如教學《各種各樣的花》、《各種各樣的岩石》都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讓學生參與實驗材料的準備工作。

(二)提供的材料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應選擇貼近兒童生活的內容。”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在校園裏尋找供觀察用的螞蟻,從校園的花壇內挖取“研究土壤”之用的土壤,在河牀、山崗採集岩石,在公園、校園、小區、田野裏撿樹葉,將生活中的用品和廢棄物作爲製作小樂器、指南針等的材料,這樣國小生的參與感與成功感就會油然而生。

在科學教學中,有許多實驗的材料在準備與使用方面和我們的實際存在着一定的差別,如何使學生更好的用好身邊的材料,掌握更多的知識呢?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因地制宜地對部分實驗材料作了一些調整和改進。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時,教材中提供的鳳仙花在我們這兒學生不是很熟悉,且鳳仙花種下去到發芽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不利於開頭那幾課的教學,因此,我就選擇我們這裏學生熟悉的大豆來代替,大豆種下去3天左右就會發芽,使學生易觀察、易理解,也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我們在選擇有結構性的材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提供那些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給學生帶來心理和操作障礙的材料,讓學生感受到研究的對象就是身邊的自然事物,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認識事物的特徵的。

(三)選用更典型的實驗材料

選擇實驗材料還必須能反映概念的本質特徵,那些似本質非本質的材料最好拋棄,要選用更典型的實驗材料進行教學。如在教學《水能溶解一些物質》課時,爲了使學生理解“溶解”的概念,我不僅選擇了能溶於水的白糖、味精、食鹽、高錳酸鉀,還選擇了不溶於水的沙子,同時還選擇了塑料等不溶於水的比水輕的物體,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對溶解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二、注重實驗過程,發揮實驗效應

(一)明確實驗目的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目標。在實驗教學中國中物理論文,只有明確實驗目的,學生才能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才能達到實驗預期的效果。實驗前,要讓學生明確實驗方法、實驗步驟和實驗中的注意事項。針對不同實驗,有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法和實驗步驟;有時教師必須親自講清楚,必要時進行演示,使每個實驗學生都能正確地進行操作。如教學五年級下冊《擺的研究》課時,要讓學生研究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先研究擺長不變,改變擺錘的重量,分別測出擺在15秒內擺動了多少次;再研究不改變擺錘的重量,把擺長增加到原來的兩倍,同樣觀察擺在15秒內擺動的次數。看看加長繩子會不會影響擺擺動的快慢。這樣,實驗目的就很明確了,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就能排除其它干擾,很快探究出正確的結論,提高實驗的效率。

(二)留足時間,將實驗做夠

教學三年級上冊《螞蟻》課時,學生通過捉螞蟻、觀察螞蟻,對螞蟻的生活習性有了一定的認識。課堂上一位同學還端出水盆,主動去研究螞蟻會不會游泳,課後還寫了一段話讓我看:“螞蟻會游泳嗎?我把一隻小螞蟻放進水裏,小螞蟻淹死了。可能小螞蟻還沒有學會游泳。大螞蟻會不會游泳呢?我把大螞蟻放在水裏,還是被淹死了,只不過掙扎的時間長了一些。可見螞蟻是不會游泳的……”。這些發現都是給學生留足充足的實驗時間,將實驗做夠的結果。

(三)符合學生心理,將實驗做痛快

好玩是國小生的天性,在實驗中他們往往會做出天真、有趣的事情來。如在學習《蚯蚓》課時,他們會拿出小刀,把蚯蚓一分爲二,再來觀察蚯蚓的運動;學習《螞蟻》課時,他們會拿出剪刀,把螞蟻的觸角剪斷,再來觀察螞蟻的打架與尋找食物……實驗做得痛快、盡興,才能激發他們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四)重視演示實驗,讓學生看得明白

在實驗過程中,有時候教師的演示很難讓全體學生都看清論文開題報告範文。爲了讓學生看得更清楚,教師應該讓實驗器材“站”起來。

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簡單電路》課時,我在第一個班級上課的時候,爲學生準備了實驗材料,開始演示、講述怎樣連接使開關能控制小電珠的亮和滅,以及連接的方法,並在黑板上畫了電路圖。然而電路圖較抽象,且由於器材小,學生很難看清楚,使許多學生在連接電路時,失敗了,怎麼辦呢?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我在第二個班級上課前,預先準備好一塊較大的木板,將電源、電珠、開關和導線科學地安裝在示教板上,讓實驗器材“站”在學生面前。上課時我演示如何連接電路,便一目瞭然,學生動手連接也毫不費力了國中物理論文,很好地掌握了連接電路的方法。

三、注重實驗習慣,發揮實驗效應

在指導學生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形成安全操作、規範操作的習慣。如酒精燈的使用,夾試管的方法等。

實驗中,還需學生做到“動”、“靜”結合。學生實驗時,可能由於某種好奇心的驅使,一時忘記了實驗的目的;或者由於一個實驗的成功體驗,而繼續注意這個實驗,不再進行下面的實驗;也許實驗現象出現後,沒有思考。這樣學生的實驗結果得不到交流、不能進行討論,很難得出科學的結論,掌握正確的規律。所以,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做到“動”、“靜”有序,要“動中求靜、靜中求動”。如研究《運動與摩擦力》中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放手讓學生動手實驗時,學生研究出一種因素後,如果出現上述情況,這時教師可適當“導”、“點”、“撥”,讓其繼續深入探究,從而養成良好的科學實驗習慣。

總之,要真正上好科學課的實驗教學,必須儘可能地爲學生創設條件,適時“導”、“撥”,使學生都能規範、科學地動手操作。通過自行探究獲取科學知識,培養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從而真正發揮實驗教學的效應,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使學生具備更高的科學素養。

國中物理實驗論文 篇六

國中物理實驗教學內容中有很多是演示實驗,一個有趣的演示實驗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做好物理演示實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依據課本要求進行演示實驗.教科書的編排是諸多著名專家的潛心研究的心血,其中設置的實驗不僅符合理論教學課程的內容,還和實際生活聯繫緊密,大多是生活中的有趣的物理現象,因此,按照教科書中的安排進行物理實驗演示,最適合學生的學習,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也符合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2)實驗的演示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恰當的時機,可以在新理論課程的學習時通過有趣的實驗作爲引入,也可以用於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用實驗的手段使學生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這些時候實驗的運用必定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其產生學習物理的興趣.(3)在教師演示的同時,讓學生參與其中.有時,一個物理實驗靠一個人根本無法完成,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的幫助下完成實驗步驟.讓學生參與其中,師生互動更能提升實驗教學的效果,通過師生共同合作,使學生對實驗現象的理解更加透徹,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技能和實驗方法後,可以嘗試讓學生自行結組在全班面前代替教師進行實驗演示,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將有利於其以後的實驗學習.也可以鍛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實驗動手能力,一舉兩得.(4)當實驗器材缺乏時,教師要能夠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品代替繁瑣的實驗器材,通過簡單物品的實驗演示,加深學生對身邊物理現象的認識,使學生認識到物理來源於生活.這樣做既教會了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認識,又節約了資源,經濟方便.

2.將物理現象迴歸生活

物理現象來源於生活.因此,教師要多引導學生髮現和認識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通過對生活中常見物理現象的認識,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科的奇妙和偉大之處,建立起物理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當學習新的物理理論時,可以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入手,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關注點出發,由淺入深,揭示物理現象的內在規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物理知識.

3.小組合作

國中物理實驗大多都需要多人協作完成,一個人很難完成.因此,分組實驗是實驗過程中經常採用的手段.分組實驗能夠很好地鍛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不僅有助於知識的學習和實驗技能的掌握,還能讓學生認識到分工合作、協同作戰的重要性,從小養成團結合作的良好習慣.在分組實驗中,首先要做好的就是進行實驗的分組.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優缺點合理地安排實驗分組,使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發揮.其次是進行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的講解,實驗器材的準備以及實驗的操作順序,合理地安排實驗時間,制定出詳細的實驗計劃.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在在旁進行實驗指導,也要儘量放手讓學生自己操作,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在實驗分析總結階段除了對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外,還要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進行總結,找出原因,練習不熟的實驗操作,總結經驗,以利於下次的實驗操作.

國中物理實驗論文範文 篇七

1.物理實驗能從抽象衍生到具體,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物理實驗對培養學生的物理興趣起着促進作用,同時也能讓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加強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達到了物理教學的真正目的。在物理實驗中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象,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具體的實驗分析,把抽象的物理問題簡單化,同時也讓學生直觀清楚地看到物理實驗的結果,增加了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讓物理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味性和科學性。例如,在講述物理電路圖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自己進行課堂理論學習,自行設計電路圖,再動手進行試驗,鼓勵學生創新,將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操作中,並將實驗結果和自己的想法進行進一步的對比。

2.物理實驗將靜態理論延伸到動態實驗,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物理實際上是一個十分抽象的微觀世界,物理主要告訴我們自然萬物的生存規律以及自然現象的產生演變。物理教材是靜態的,是將物理概念通過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這些對於國中生而言是很難正確理解吸收的。教師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會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例子爲學生進行講解,促進其對概念的理解。例如,光反射、浮力等都是人的肉眼很難清晰看到的抽象概念,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的的確確存在着許多證明其存在的現象。如:鏡子、水面上漂浮的木塊等。然而一些公式的推導則需要教師通過物理實驗進行證明,讓學生不再僅僅依靠“死記硬背”,大大提高學生記憶的靈活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滑動摩擦力大小和壓力大小,即f=μF的關係推導公式,便能通過物理實驗探究的方法進行進一步的講解和說明。

二、結語

國中物理實驗論文 篇八

一、演示實驗要想達到預期的目的效果,課前要做到精心準備

俗話說“臺上一刻鐘,臺下十年功”。教師課堂精湛的教學技藝完全在“臺下”練就。要在課堂上發揮得“遊刃有餘”,教師在課前必須精心準備每節課的演示實驗。國中物理教材中每個演示實驗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而說明同一個物理概念或物理規律的演示實驗可以有好幾個,教師要根據教材要求及設備條件精心選擇實驗器材,在實驗室裏先自我演示,確保在課堂上萬無一失。對一些探究性實驗,課前要能設計出多種探究方案,準備多種方案的實驗器材,爲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究活動創造條件。例如在探究大氣是否存在壓強時,可以準備如下器材:玻璃杯、水、硬紙片、礦泉水瓶、塑料吸盤、兩端開口的筆管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能設計出多個顯示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既能達到建立大氣壓這一物理概念的目的,又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散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

二、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是教師爲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利用課堂時間爲學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種物理實驗教學。傳統的課堂教學,演示實驗通常教師演示,學生看;教師“導”的太多。學生“演”的太少,甚至有時教師直接充當“演員”,學生卻變成了“觀衆”,這樣不利於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演示實驗有時受到可見度的影響,很多實驗學生根本看不清,特別是坐在後排的學生,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礙了學生智能和潛能的發展,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演示實驗中,除了應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猜想、分析、歸納和總結外,還應在實驗操作上讓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充分了解實驗的方法、步驟及內容,從而加深學生對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的理解。有些探究性實驗,教師還可提供實驗器材,讓學生制定探究方案,然後到前臺來演示,並向其他同學展示探究結果。學生滿懷興奮與激情,參與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對學生學好物理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三、做演示實驗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實驗

有些問題,即使老師從理論上說明了,學生也不信服或難以接受。教師可以先做演示,再作分析。如“把船上的石塊放入水中,液麪如何變化”?教師可先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一眼就看出“液麪下降了”這一現象,然後再讓學生從理論上闡述“下降”的原因,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進行電功率的教學時,教師可先做演示,將“220v,25w”與“220v,60w”的兩隻燈泡分別串聯和並聯後接入220v的電源上,觀察它們亮度的變化。在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分析,這樣就順理成章地達到一定的理性認識的高度,從而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演示實驗的過程,也是啓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

教師應當設計一些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在關鍵時刻提問學生,讓學生邊思考,邊通過演示實驗來分析,以求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目。如講浮力時,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力相等的鐵塊和鐵盒的重力,並強調它們的重力相等,都是鐵做的。然後先把鐵塊放入水中,結果鐵塊下沉,問:若把鐵盒放入水中會怎樣?學生會產生爭議,然後再做實驗,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實現使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一系列的邊演示邊啓發,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又能較好地掌握和理解物理規律。

五、變驗證性實驗爲探究性實驗

國中物理演示實驗可分爲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是對知識的正確與否加以驗證,鞏固和加深對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的認識。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得不到鍛鍊和提高,也不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物理規律的能力。而探究性實驗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有獨到的作用。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對真理的探索比佔有更加寶貴。”因此,在教學中可把一些驗證性的實驗變爲探究性實驗,引導和啓發學生參與到演示實驗的全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豐富的探究活動,逐步領悟科學探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從而使學生由學知識變爲探索自然規律,變被動學習爲主動獲取知識的目的。

六、合理運用多媒體,優化演示實驗教學

國中物理實驗論文 篇九

關鍵詞:國中物理;教學實踐;物理實驗

在如今新課程的改革之下,國中物理教學不僅關注教科書上的理論知識,還愈發把焦點放在了物理實踐當中,所以,國中物理教師在教授國中物理期間,應把物理實驗與物理理論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讓國中生在理解物理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鍛鍊物理實驗的動手能力。因此,每一位物理教師都應該對國中物理實驗與物理理論進行相應的教學管理。

因爲物理實驗是發展國中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一種科學方法,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國中物理實驗的開展,對此,將有以下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一、通過讓國中生參與到物理學習之中,來體現物理實踐教學

傳統的國中物理教學僅僅只是國中物理教師把教科書上的內容講解給國中生,並且把所要做的物理實驗講解給國中生,而不讓國中生親自動手實驗。國中物理教師應該讓每一位國中生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而爲了實現這一教學方式,國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促進教師與國中生之前的互相平等,讓國中生通過積極參與到課堂物理學習當中,來體現物理的實踐教學,並使國中生在物理學習中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形成自我理解能力,掌握科學的方法。

在學習“溫度計的使用”時,教師應該讓國中生親身接觸溫度計,還需要先講解溫度計的物理性質和溫度計的使用方法,然後教師示範溫度計的使用方法與物理實驗的過程,最後讓國中生動手進行物理實驗,把溫度計插入燒杯中的水裏面,並不斷加熱燒杯內的水,國中生通過觀察溫度計上所顯示的數據,記錄下來,並觀察所得數據的特點規律。國中生通過參與到這一物理實驗中,體現了教師的物理實踐教學,這不僅加深了國中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瞭解,還培養了國中生對物理實驗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與動手能力。

二、通過提倡運用身邊常見物品做物理實驗,來體現物理實踐教學

部分物理實驗的材料可以用身邊觸手可及的生活用品來取代,因爲物理實驗與化學實驗不同,人們每天都需要用到的物品也可以成爲物理實驗的實驗材料。教師可以提倡國中生積極運用身邊的日用品來進行物理實驗。例如,在學習“物質密度”的過程中,國中生應該先了解密度的含義,國中生可以用食用鹽作爲物理實驗的實驗材料,把食用鹽溶解在水中,通過知道水的重量、所用食用鹽的重量和密度公式就可以計算出鹽水的密度。這樣做可以讓國中生對物理實驗感覺新奇,還能對國中物理實驗產生深刻的印象,還可以在物理課堂學習中搞活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國中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教師通過提倡國中生學會運用日常物品來進行物理實驗,來體現物理實踐教學方式。教師還應該不斷重複物理實驗的做法,這並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幫助國中生再一次理解並記憶國中物理的知識點和幫助國中生重溫物理實驗探究的全過程。

三、通過注重國中生的物理思維培養,來體現物理實踐教學

教師在教授物理理論知識時,應先讓國中生閱讀教科書上的物理理論知識,通過閱讀,他們就能認識到基礎的物理知識;接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補充解釋教科書上的物理理論知識,並讓國中生提出問題,一一解答,這不僅能鼓勵國中生對物理理論知識敢於質疑,敢於提問,還能培養國中生的物理思維能力;然後教師應讓國中生設置一個完整的物理實驗過程,在國中生設置物理實驗過程時,教師就可以瞭解每一位國中生對這一實驗所產生的認識,也能清楚地瞭解到每一位國中生的物理思維。這樣做教師就可以通過注重國中生的物理思維培養,來體現物理實踐教學的方法。

總而言之,國中物理實驗是國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國中物理實驗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發揮着積極的作用,不僅可以利用物理實驗創造出適合國中生學習物理的學習環境,還可以使國中生在物理實驗中獲取充分的、豐富的物理知識,爲國中生的物理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國中物理教師應該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建立良好的物理實驗概念,改變傳統的死板物理教學,由“傳統教學”轉變成“實踐教學”,關注並重視國中物理實驗的教育。教師應該通過不斷的實踐改進物理教學的方式。因此,教師不能再僅僅重視國中物理理論性的教育,也必須重視國中物理實驗的講解與國中生動手實驗的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