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管理會計論文多篇

管理會計論文多篇

管理會計論文 篇一

摘要:文章通過對當前高校“管理會計學”課程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探討了經濟新常態下高校“管理會計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即加強“管理會計學”課程理論體系建設,完善“管理會計學”課程內容,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管理會計學;課程改革

伴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管理會計也已從傳統會計中逐步獨立出來,成爲了會計領域中的一門新學科,其作用已從純粹的報賬、記賬、覈算延伸到藉助相關信息來制定戰略規劃、預測經濟發展前景、評價經濟活動、參與管理決策等方面。在歐美髮達國家有一定規模的公司都設置了管理會計職位,管理會計人員主要負責管理會計事務,其主要任務是爲公司管理決策提供支持。黨的十八大後,我國經濟處於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逐步回落,現代服務行業的地位不斷提升,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轉型與經營方式的轉變,都需要管理會計的支持。推進管理會計改革,提高企業效益,爲企業加強管理、提高效益作貢獻,才能確保經濟在新常態下穩定發展。爲此,政府高度重視管理會計工作,《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顯示,政府對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建設與應用、管理工作效能等方面都作了進一步的規劃要求。這對加快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研究,構建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推動財政制度現代化、加強國家治理能力、建設現代企業制度、促進經濟轉型升級、防範企業內部風險、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1]。經濟新常態下重新審視“管理會計學”教學中面臨的問題,研究和改進“管理會計學”課程體系建設,探討如何提高“管理會計學”的教學效果,向企業輸送適應市場需求的管理會計人員,也是經濟發展轉型的迫切要求。

一、當前“管理會計學”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理論研究相對落後

管理會計的主要職能是滿足公司內部管理需要。它通過充分利用企業內外部的相關信息,實現財務與業務管理的有機結合,在企業戰略規劃、管理決策、質量監控和績效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相對財務會計,其主要任務是爲公司內部管理人員提供最優化決策與有效運營的各種財務管理信息,爲加強公司內部管理、提升運營效益服務,屬於“對內報告會計”。在工作重心方面,管理會計的工作重心主要爲面向未來,積極利用有關信息,制定戰略規劃、預測經濟發展前景、評價經濟活動、參與管理決策,屬於“經營管理型會計”。在過程與方式方面,管理會計對公司自我服務的方式可選擇性較大。我國在會計理論研究方面注重記賬類會計和鑑證類會計,主要是爲外部相關企業和人員提供並解釋歷史信息,考慮外部投資者、社會公衆和外部審計較多,但利用相關信息參與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決策等方面的作用還遠遠不夠。由於管理會計自身在生產經營和管理實踐上的問題等,我國對會計管理理論研究不夠,理論體系缺乏。

(二)“管理會計學”教學內容陳舊

“管理會計學”的教學內容是20世紀70年代從西方國家引進的,由於“管理會計學”在我國發展的時間較短,再加上我國並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會計職業化的相關制度,“管理會計學”的理論並不能在初期具體工作中得到應用與體現,導致高校忽視了“管理會計學”的重要性,對“管理會計學”課程不夠重視,沒有建立相應的、系統的“管理會計學”教學體系,忽視了實踐教學內容,從而導致大多數學生雖掌握了有關“管理會計學”的知識原理、方法,但參加工作後發現,學校所學知識與企業的實際要求無法銜接,難以較快適應管理會計的實務工作。另外,“管理會計學”教學中所採用的案例許多都是直接引用國外的,沒有考慮本國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雖然也有一些是國內的案例,但是由於保密性等原因,資料零星、不連貫、不完整,缺乏行之有效的案例資源。在管理會計方法介紹上,教材內容主要偏重量化分析。教學中採用這些定量分析方法有很多假定的前提條件,在滿足很多的假定前提條件的基礎上進行經營決策、生產投資決策等模型分析,缺乏實際的運用價值,無法在實際工作中對企業經營狀況及支出效益進行分析,也無法制定出對應的戰略規劃、經營管理決策、管理過程控制和績效評價等,極大地約束了受教育者的實踐能力與創造精神的培育。

(三)忽視了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

由於“管理會計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想要上好這門課程,必須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但當前由於很多教師缺乏一線實踐經驗,他們在教學中面對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原理,很難結合企業的實際案例來進行輔助教學,因此,學生難以理解,學習積極性也難以提升。此外,由於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人數較多,課堂教學仍以講授爲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再加上許多高校在開學時就要求教師制定和提交授課進度計劃,教學過程要嚴格按照授課進度計劃進行教學,這樣教師就無法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來進行相應的教學內容調整,這樣的“管理會計學”課程教學無法爲社會培養適應企業經濟發展需要的管理會計人才。

二、經濟新常態下高校“管理會計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

(一)加強“管理會計學”課程理論體系建設

“管理會計學”作爲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我們在進行理論體系改革時應把改善“管理會計學”理論與企業實際需求相脫節的問題作爲重點,構建一套適應市場實際需求的“管理會計學”課程理論體系。高校必須在認真學習世界先進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管理會計的實際情況,克服“就管理會計論管理會計”的侷限,結合不同主題、不同背景,進行跨學科研究,構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現代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與此同時,高校還需不斷創新理論、完善機制,設立“管理會計學”研究基地,發揮其示範引領作用,打造產教研相融合的產業聯盟,推動“管理會計學”課程理論體系的完善與創新[2]。此外,還可借鑑在有效培養管理會計人才方面提供指導的“CGMA能力框架”,實現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豐富“管理會計學”課程理論體系。

(二)完善“管理會計學”課程內容

根據財政頒佈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等相關文件,高校在進行“管理會計學”課程內容體系建設時,應結合我國企業管理會計實務,形成概念框架、基本理論和工具方法研究相結合的課程內容體系,增強“管理會計學”理論知識的實用性。此外,藉助國家管理會計改革,高校應積極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通過校企合作收集、整理來自一線的管理會計實踐經驗,建立符合我國國情、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的管理會計案例庫,完善“管理會計學”課程內容體系。

(三)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高校的許多教師都是直接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在企業管理會計工作崗位的實踐經驗,而“管理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3]。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高校可定期舉辦各種管理會計學術論壇,邀請行業專家、學者進課堂,讓師生及時瞭解國內外最前沿的管理會計理論知識及先進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在企業中積累實踐經驗,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通過對企業獲取的實踐材料進行理論研究,以“管理會計學”基本指引爲方針、以“管理會計學”應用指引爲具體指導,開展與管理會計相關的課題研究,推動“管理會計學”理論研究的應用轉化,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三、結語

隨着現代經濟的迅猛發展,科技創新的日新月異,“管理會計學”將迎來重要的歷史機遇,其必將形成一個超越傳統財務會計的全新學科體系。高校應把握機遇,學習國內外先進理念,結合實際,完善教學體系,爲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技能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戴月娥,張鼎祖。管理會計改革對高校管理會計教學的影響[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30-133.

[2]盧樑彥。基於實踐能力培養的管理會計教學改革與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31):209-210.

[3]張清玉。優化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思考[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3):111-114.

管理會計論文 篇二

[提要]

企業財會工作發展現狀,要求企業財會工作進行轉型。主要措施是轉變企業財會工作觀念,轉移企業財會工作重點,實現企業財會工作信息化,加強財會隊伍素質建設。

關鍵詞:

企業;財會工作;轉型

企業財會工作轉型主要是指由財務覈算型轉向財務管理型。這就要求企業財會工作領域由事後覈算轉向生產經營整個過程的動態控制。財會管理目標是拓寬財務管理工作的深度與廣度,挖掘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潛在價值,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一、企業財會工作轉型的必要性

現代企業以市場爲導向的經營機制,面臨的經營環境日趨複雜,要求企業轉變內部管理方式。

1、這是企業財會工作地位發展變化的要求。企業的財會工作是隨着社會發展而發展的,企業的生產規模在不斷地擴大,市場經濟制度也在不斷完善,財會工作的地位也隨之不斷提高。經過多年改革開放,企業已經從單純生產型轉變成生產經營型,而追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的統一已成爲現代企業的目標。企業管理的重心也從經濟指標轉變爲提高經濟效益上,企業對能夠反映經營狀況、償債能力的指標更加重視,這是企業做出正確決策的關鍵所在,企業財會工作在經營管理中的地位變得更加突出,客觀上也要求企業的財會工作在思維、方法、形式、措施上必須做出重大轉變,使之更有效率。

2、這是企業財會工作發展現狀的要求。事後覈算型的財會工作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不適應,是目前財會工作陷入被動局面的原因。其主要表現在:一是記賬、報賬仍然是現階段財會工作的主要內容,主要任務也是爲上級部門提供相應的財務報表,統計資金的流動情況,爲政府管理部門服務的較多,而爲企業管理需要考慮的較少;二是財會的工作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當前財會工作還停留在覈算職能上,重視覈算、輕視管理,從而形成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會工作的地位反而削弱的反常現象;三是財會工作人員的管理意識有待提高。財會工作人員受原有的計劃經濟的影響,慣於執行國家的財務相關法律制度,致使企業的管理制度與實際相脫離,這就造成了財會工作陷入了比較尷尬的境地。

二、企業財會工作轉型的基本要求

1、轉移企業財會工作重點。要從單純的核算向全面參與企業經營決策轉移。多年的實踐證明,經營決策的正確與否,對企業的發展起着決定性的影響。企業財會部門作爲企業的經濟信息中心和重要綜合部門,必須積極全面參與企業的各項決策。一是參與企業的投資決策,從效益角度做好項目的可行性論證;二是參與企業的生產決策,分析各產品的邊際貢獻,爲企業產品結構調整服務;三是參與企業的營銷決策,在擴大和提高市場份額和資金回籠率的基礎上,制定激勵銷售的政策措施;四是參與企業的分配決策,正確處理好國家、企業、職工三者的利益關係。

要從事後算賬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及時分析方面轉移。事前預測,重點是建立市場信息反饋機制,搞好市場預測包括市場信息的收集、篩選、反饋等;同時,根據市場測情況,利用現代管理方法做好財務預算編制工作。事中控制,就是根據財務預算分解下達的目標,對各責任單位的執行情況和影響目標的各種因素進行系統的監測、控制;同時,開展財務分析,對各責任單位和責任點做出全面分析,提出增銷、節支、降耗的建議和對策,從而更好地發揮財會部門的參謀助手作用。

要從單純的會計管理向全面的財務管理轉移。傳統的理財觀念,把財會的職能簡單地定位在會計覈算上,認爲只要搞好報表的報送就算完成任務了。這在市場條件下是完全不夠的,要利用財會工作滲透力強這個特點,以市場爲導向,以財務管理爲手段,全面積極地參與企業的經營活動,把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和管理水平推向一個新的臺階,從而更好地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2、轉變企業財會管理方法。目前,企業財會管理方法基本上還沒有擺脫傳統的計劃管理模式。當前建立和推行財務預算管理方法,強化財務須算的規劃和約束功能,既適應了轉型後企業財會工作重點轉移的需要,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通過財務預算的編制、分解、執行、分析、反饋、控制、獎懲等系統工作來規範和矯正企業的經濟行爲,把企業內部各部門、生產經營各環節有機地聯繫起來,其目的是以預算求平衡、以平衡求發展,向管理要效益,求得企業經濟行爲的科學化和利潤的最大化,企業內部的其他各類管理活動都必須圍繞財務預算有序地展開。財務預算改變了傳統的財務會計工作以生產爲中心的做法,更加突出資金管理,克服和避免了傳統的財務計劃執行難、考覈難的弊端,具有內容全面、方法科學、操作性強的特點。

3、轉變企業財會管理手段。在積極探索財會管理方法轉變的同時,必須實現財會工作手段現代化。當前,應大力推行財會電算化,只有實現財會電算化,纔可能把財會人員從繁重、重複、機械的記賬算賬中解放出來,強化財務管理工作;才能加速會計信息傳遞速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企業財務管理。

當然,實現財會工作轉型,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財會管理體制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要求財會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重點、管理方法和手段轉型外,對企業財會工作的組織機構、覈算體系、人員素質的提高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進一步優化財會工作的外部環境等也是實現財會工作轉型必不可少的條件。

三、企業財會工作轉型的主要措施

1、轉變企業財會工作觀念。實現企業財會管理觀念的成功轉型,財會工作人員要樹立以下觀念:一是樹立效益觀念。經濟效益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失去了經濟效益,企業的經營將陷入僵局。所以企業的財會工作必須緊密圍繞着經濟效益而展開,一切財務活動都要建立在經濟效益的基礎上;二是樹立市場觀念。市場經濟如果不考慮市場,那麼產品就沒有銷路,經濟效益也無從談起,所以財會管理工作人員要樹立市場觀念,根據市場的走勢來開展理財活動,從而提高企業產品的競爭力;三是樹立法制觀念。市場經濟必然是一個法制經濟,這就要求財會人員必須要掌握會計、財稅等相關的法規制度,保證企業的合法經營,降低法律風險。 2、轉移企業財會工作重點。要對財務指標進行控制、編制、分解、反饋等工作,來規範企業的經濟行爲。首先,加強預算管理。細化預算指標,強調預算執行;其次,加強成本控制。健全財務控制體系,完善財務監管機制,做好財務控制工作,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再次,加強資金管理。資金是企業得以生存的根本,沒有資金流動,企業經營就會陷入僵局。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正是以資金的活動爲表現形式。所以,加強對資金的動態管理,對資金進行合理配置,更有利於企業實現規模效益的最大化;最後,實行企業財務管理的透明化,保證企業經營的規範化,接受社會、企業內部員工的監督。

3、實現企業財會工作信息化。在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同時,要加強財務工作的信息化。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代替財會工作人員的手工記賬、覈算。一是實現財會信息的網絡化,提高財會信息的同時,要加快財會信息的傳遞速度;二是對財會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爲企業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數據,提高財會預測職能的作用。

4、加強財會隊伍素質建設。財會隊伍素質的高低,是決定企業財會工作轉型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讓財會部門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就對財會隊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企業對財會人員的教育主要是靠每一年的集中培訓來實現的。隨着各種法律法規更新速度的加快,僅憑几天的學習,是不夠的。首先,可以利用各大專院校多、水平高的優勢,定期舉行培訓班,聘請一些專家授課,對新政策、新法規進行解讀,提高財會人員對政策分析的能力;其次,爲財會工作人員訂閱相關的財務、會計雜誌,鼓勵他們自學,並在學習的時間上給予合理安排,給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後,鼓勵財會人員參加行業工作觀摩、經驗交流活動,力求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與專業水平同步提高。

總之,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財會理念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這要求企業財會工作進行轉型。而企業如果想成功實現財會工作的轉型,首先要做的就是觀念轉變,並且對財會管理進行創新,同時要實現財會工作的信息化以及加強財會隊伍的素質建設,這些都是實現財會工作成功轉型而不能缺少的重要條件。

主要參考文獻:

[1]李爭光,施魯莎,李萍。中小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企業活力,2010。9。

[2]陳曉霞。企業財會轉型問題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11。

[3]劉宏原。淺談企業財會工作的“轉型”要求[J]。財經界(學術版),2010。2。

管理會計的論文 篇三

淺談管理會計助推企業發展的思考與應用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便努力引進發達國家和管理會計有關的理論和知識。雖有進步,但差距較大,現今的管理會計也僅在少數地區的少數企業得到了極少實踐,與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會計應用體系尚有很大的差距。將管理會計運用到現代企業中去,不但符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還符合我國發展需要。

一、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會計和傳統會計存在較大的差別,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其職能更加的廣泛,在管理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下面幾點:一對過去進行分析,主要指的是加工和延伸企業財務會計提供的相關資料,滿足企業決策和管理的實際需要。二是掌控現在,就是嚴格控制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讓其能夠依據決策與預算之規定標準開展富有成效的運作。三是謀劃未來,就是採取預測與決策等形式對現代企業可以進行選擇的方案實施有針對性的數據研究,以求挑選出最優化的方案。預測內容主要包括了銷售、利潤、成本以及資金等。預測方法則有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等。決策則是針對現代企業今後的經營活動所面臨的問題,將直接對企業今後的行動方案作出決擇,這直接關係到企業今後的發展趨勢。

二、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應用的不足

管理會計結合了會計學科和管理學科,將專業管理的方法、理論以及會計知識融合在了一起。我國對管理會計的應用和研究比較晚,雖然在實踐上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還存在許多缺陷和不足。目前的管理會計與管理會計應用體系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從實際效果來看,還達到改善企業管理的目的。

1、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的理論無法跟上社會經濟發展。我國和管理會計有關的理論是在西方國家中引進的,大都是照搬,並沒有形成和我國現狀相符合的理論體系。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一些新的管理會計理念不斷衝擊着我們的視野,但在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卻很少應用。即便一些企業應用了管理會計,也多流於表面。目前,我國的一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根本就未啓用管理會計,對一些項目的考察、實施都是憑藉經驗,沒有科學的理論依據,無形中加大了投資風險,抑制了企業發展。因此管理會計尚未成爲企業發展的助推器。

2、會計信息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企業的管理部門沒有很好的將管理會計衍生的價值較高的信息利用起來,其在企業進行內部計劃、評價、控制、企業經營以及資源合理利用方面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僅僅是再利用和深加工了財務的相關信息。目前企業中常用的管理會計是根據財務信息進行財務預算,控制成本費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變動成本費用,但同時也限制了企業創新發展。

3、形成的核算手段不夠高效。

現在,我國很多中小企業還採取手工記賬的方式,雖然在有些合資企業和大型企業中,電算化軟件已經引進,但是其作用還侷限在事後記賬方面,其在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沒有發揮作用。現在很多企業使用的電算化軟件,僅僅在財務會計體系中比較適用,而適用於管理會計的軟件系統目前還處於開發階段。

4、尚沒有形成對管理人員的足夠重視。

就目前而言,管理會計僅在一些地區、少數大型企業實施規劃和控制,中小企業幾乎不應用管理會計,管理會計在我國並沒有引起多數企業的重視,仍然處於一種漂浮狀態。糾其原因:一是大部分企業會計人員掌握管理會計知識有限,缺乏管理會計的思維意識,更談不上應用這些方法去參與經營。二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後,在特定環境下多由家族企業發展起來的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大多年齡偏大、知識結構更新較慢,認爲會計就是記帳,對管理會計的應用不認知,得不到廣泛的推廣和實施,這是制約管理會計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5、尚沒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

管理會計的實施需要一個完善的經濟體制環境,一個公平競爭及高度靈敏的法制氛圍。以來,法制建設得到了空前的認知,現在,我國的法律體系已經比較的健全和完善,雖然有些企業在制度完善、內部管理以及激勵機制方面採取了很多手段,企業經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企業會計的職能主要集中在了財務會計方面,並沒有從企業戰略目標出發來對管理會計進行研究和使用,其也並沒有從財務會計中獨立出來,這也給管理會計工作發展造成了很大阻礙。特別是管理會計的決策制定需要生產、銷售等部門綜合測算制定,僅靠財務人員是無法獨立完成的,因此管理制度不健全,就無法實現管理會計的應用。

三、在我國企業中,管理會計應用不足的主要誘因

1、管理會計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

管理會計的成長與運用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密不可分,社會環境的發展必然引發企業組織形式的變化,連鎖式的導致管理會計實務相應變化,最終影響到管理會計研究的目的、內容和方法。現在,我國管理會計研究時重點還是對國外研究成果進行研究,西方的管理會計無論是產生還是成長都有和其相對應的社會經濟背景,我國管理會計的研究與發展應立足我國的國情,建立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社會之上。

2、從業者的素質與管理會計的要求有差距。

管理會計的功效只能通過會計從業人員來實現,因此會計人員的素質就成了重要因素。然而,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社會的發展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以來,經濟的迅猛發展和財會人員的儲備不足成爲了一個短板,企業中的會計管理人員本身的知識結構和層次不夠合理,素質參差不齊,這也給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帶了了很大的困難。並且,很多企業對於管理會計工作的認知不夠,財會人員的觀念還比較落後。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時,還是進行事後的記賬,無法將有效信息更好的運營到企業決策和管理中去,以往的會計思維方式是向後看,管理會計則是往前看。所以,財務人員首先必須做到的便是學會思維切換,否則很容易導致思維混亂的情況出現,選擇問題解決策略時存在錯誤。現在,我國還有很多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較差,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出現,給管理會計的應用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3、企業管理者極需提升對管理會計的認知度。

企業經營管理者是否能夠正確認知管理會計,會給其推廣和應用造成很大影響。若是認知沒有到位,會計人員在預測、決策、規劃和控制中的作用便無法考量,即便是會計從業者水平很高,也無法將其作用發揮出來,所以必須對管理會計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4、管理會計電算化應用率較低。

由於我國中小企業管理者對管理會計的認知度較低,需求較弱,這直接導致了我國現在的相關軟件開發比較滯後,這也導致了企業分析處理和利用財務會計信息時,程度比較低下,給管理會計的運用和推廣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並且,現在會計電算化高素質人才比較少,無法滿足社會時代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是會計人員的財會知識不繫統、更新慢,只能處理日常的會計覈算,無力提高會計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則是會計人員的計算機知識薄弱,只懂得使用計算機,對計算機維護、開發和利用卻沒有能力涉及。

四、提高管理會計應用水平的對策

1、儘快建立完善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是目前的當務之急。目前的管理會計理論主要是確立於以往經濟環境基礎之上的,大量西方國家的管理會計理論難以用於我國,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和體系建設迫切需要創新,需要與時俱進,需要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且操控性強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並加大培訓力度,建立長效的從業人員再教育機制,增強知識更新的頻率,這也正是現代企業對我國管理會計的需求,以方便廣大會計人員、管理人員操作運用。

2、努力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良好的秩序是保證事業健康發展的保障,良好的秩序需要完善的法制來維護。現代市場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是法律體系中的經濟,管理會計要給企業的經營決策者提供有用的決策信息,必須在一個平等、公平、公開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要使管理會計在我國中小企業中得到應用,必須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法律法規建設步伐,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爲推動管理會計的應用營造一個強有力的法律環境,使企業在良好的環境中實現優勝劣汰。

3、健全管理會計的培訓考評機制。

我國中小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知識的層次和結構不合理,素質偏低,缺乏高素質的會計從業人員。因此,加強管理會計的培訓和後續教育,健全管理會計的培訓考評機制就顯得尤爲重要,只有規範培訓和考評機制,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儲備起高素質的管理會計人才庫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4、強化信息處理手段爲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應用提供技術保障。

管理會計強調財務信息的積累、評估、分析和彙總,大量的資料收集、整理及處理都需要藉助信息化手段才能得以實現,改變手工記賬的老傳統,推廣管理會計電算化,提升計算機的應用程度和利用效率是時代發展的需求。只有強化信息處理手段才能大大提高資料收集和分析的效率及準確性。

5、培養高層管理者的管理會計意識,提升管理會計人員的素質。

管理會計工作者不但要精通企業財會理論、方法和相關法規,而且還要切實掌握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不但要深入瞭解本企業財務情況,還要對本公司的經營生產總體情況甚至本行業經營發展趨勢能夠有深入的瞭解與把握。依據已經蒐集到的各類經濟方面的資料,設置一些經濟參數,運用相應的管理會計方式方法對本單位經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或者規劃。管理會計有別於傳統的財務會計,要求從業者具備更高的知識層次和更全面的知識結構。

不僅要具備數學、運籌學和經濟學方面的知識,還要有心理學和行爲學等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儲備。所以,加大培養力度以造就出更多的高素質管理會計人才,這是我國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發展中面臨的當務之急,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五、結束語

總之,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下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我國企業要想在全球舞臺中佔有一席之地,在加強的自主創新來形成企業自身的強大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就必須在管理上下功夫。只有充分認識到管理會計的功效,發揮管理會計的職能,結合企業實際,創造性地加以應用,隨着時間的推移、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將會以其所具有的專業化、職業化以及國際化等特點被業內所認同並運用,必定會發揮出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歡:

管理會計論文2700字 篇四

試論國有資產管理會計的監管問題

所謂的國有企業資產就是在企業的經營範疇之內其佔有的所有權皆歸於國家所有的無形資產、國有資產等生產經營用的資源總稱。然而,隨着我國企業的現代化管理不斷完善和企業的發展要求之下,我國對於國有資產的管理也是愈發重視,尤其是在會計監管問題上,也明確要求了企業必須嚴格按照財務管理制度和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進行合理規避和處理。因此,在此背景下,對於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會計監管問題就必須得到關注和加強關,針對存在的不足也需要儘快改進和完善。

一、國有資產管理會計監管的現實意義

企業之所以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其最終就是爲了使國有企業資產能夠增值保值,並優化國有企業的資產結構,在確保公有制經濟的主導地位之下,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所以,對於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管就必須進行結構改善,才能使資產管理有所保障。

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和市場經濟體系不斷完善的背景之下,國有資產管理面臨着重要考驗,而對於企業國有資產建立現代化管理體系和提高會計監督管理就顯得尤爲重要。一方面,國有資產對於企業的生產經營有其重要性作用,尤其是在會計部門進行成本覈算時,國有資產就是其核算內容,所以,就必須處理好會計審計及其監督管理工作,這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一環。另一方面,管理好國有資產及必須加強會計部門監管工作,進行合理的安排,這爲企業生存發展奠定了基礎。最後,會計監管工作必須以維護企業的根本利益爲基本職能,才能真正實現國有資產的現代化管理。

二、國有資產管理會計監管現存問題

(一)會計監管標準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爲了實現會計監管目的,應該確立會計監管的標準。目前,我國對於上市公司雖然已經推行新的會計監管標準,但是,並沒有徹底的廢除掉企業舊的跨級與行業制度等專業覈算方式。所以,在建立會計監管的標準上,我國處於新舊會計準則並存的模式。這樣就導致了會計監管沒有相對統一的衡量標準,對於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也產生極大的影響。而會計信息質量受到影響甚至會制約企業的發展和進步,不僅對會計監管的效果和效率產生負面作用,更是阻礙了我國集體經濟的全面提升。所以,完善會計監管制度勢在必行。

(二)政府、單位監管不足,制度或落實不到位

對於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管工作,一直是政府的重要職能所在。然而,我國雖然不斷提高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管力度,但實施起來仍有不足之處。一方面,會計監管的監督功能相互交叉,分散管理,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監督管理。另一方面,由於監督具有多樣性,所以對於設定目標的監督就很難重視起來,而政府單位監督力度相對缺乏,就導致了監督弱化的問題。最後,由於在實施會計監管時,部分執法人員缺乏法制觀念,職業道德修養較差,在執法過程中帶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使得監督制度不能準確落實。種種跡象表明,政府、單位應該加強監督管理能力,才能適應當代發展。

(三)內部監管形同虛設,經濟責任未能落實

企業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管不僅需要政府加強監管力度,更重要的是完善內部會計監管。目前,我國企業國有資產內部監管仍存在較多問題,內部監管的設置如同虛設,其經濟責任也沒有真切落實。比如企業已建立了監事會和審計委員制,但在對於企業經營是否具有合法科學性、會計信息披露是否真實等提出相關性措施時,監事會並沒有認真的審視其建議和採納,使內部監管流於形式,而另一方面,內部會計人員也具有其侷限性。比如企業內部會計監管人員爲了謀取私人利益,擅自修改報表數據,調減利潤數據等造假行爲,又或是出入會計行業的新人,對會計法律法規規定掌握度不夠,就導致了會計信息質量有所下降,無法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性。

(四)對國有資產管理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來看,國有資產會計監管不足,還緣由於企業對國有資產管理認識不夠深刻,重視程度也明顯不足,比如有的認爲社會主義公有制財產是屬於整體權益的,資產是否能夠保存完好與自己無關,又或者是有的企業認爲只要公司沒有貪污,就是資產流失也無所謂。且對於資產流失的問題,卻沒有做出明確的追查,也缺少經濟責任的追究,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造成企業和個人對國有資產的管理不夠重視,阻礙了企業實現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導致國有資產問題愈發凸顯。

三、加強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會計的監管措施

(一)加大政府監管力度

加大政府監督力度,建立國有資產會審機制對於加強國家的會計監管力度有重要作用。審計機關的設立是依據法律法規而行使的審計監督機構,具有客觀獨立性。所以,提高審計機關對國有資產的管理的會計監管,是有效保障會計監督有效進行的重要手段。政府必須不斷完善監督管理體系,將保護國有資產的安全作爲基本的監督職責所在,正確發揮政府的監督職能,以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爲根本目標,建立與國家相適應的審計監管制度,正確劃分各項監管職能所在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健全制度,落實企業內部監管

企業進行內控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完善會計監督。所以,企業應該充分利用各機構的職能來提升企業的機構治理。一方面,企業應該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保障企業內部監督擁有良好的控制環境;另一方面,擁有國有資產的企業必須按照現代企業的制度發展要求,切實完善企業的治理結構,並充分發揮法律所賦予的職責所在,明確企業各部門的職能,防止企業決策者出現道德風險和錯誤的經營策略,所以,企業只有健全會計監督制度,真正落實內部監管,才能保護國有資產,提高企業機構治理的有效。

(三)加強會計信息系統控制

加強會計信息系統控制,是企業國有資產會計監管的有效方法之一。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策略條件,引進相應的財務管理覈算和資產管理等財務辦公軟件。將國有資產的相關管理流程和關鍵控制點嵌入財務軟件當,以解決手工做賬較爲粗糙的問題。最後,企業也應該將採購、驗資、固定資產使用和報廢處理等嵌入計算機系統之中,進行嚴格的監控,這不僅利於資產的保護,還能夠防止資產管理貪污舞弊現象發生。

(四)建立崗位責任制

建立崗位責任制,具有保障會計監管有效進行的功能和作用。所以,企業的監管崗位應該設立內部審計委員會,是監管人員具有客觀獨立性,保持其工作地位。針對企業會計信息存在的存缺陷,給予直接向監事董事會報告的權力,保障監管信息能夠有效暢通。並通過財務的業績衡量指標,例如總資產收益率和資產週轉率等財務指標反映企業的資產的綜合利用效果如何,再結合會計監管的相關人員工作情況,進行績效考覈,將企業的目標和個人有效的統一起來。

四、結束語

目前部分企業的國有資產會計監管仍舊存在較多不足之處,而爲了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歷能夠健康發展,爲了保障國家與人民的整體利益和促進企業的發展,相關監管人員和企業決策者應當重視國有資產會計監管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併爲止而共同努力,提高研究注意力,這樣才能真正的促進國家和企業的穩步發展。

管理會計論文2600字 篇五

淺談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有效應用

在我國煤炭企業中,管理會計經常被用來進行財務信息的再利用與深層次加工,比如生產決策、成本覈算、責任考覈評價等等。在現如今競爭激烈的市場背景下,利用管理會計進行企業管理被視爲對企業發展的主動轉變,具有戰略意義。客觀來講,正是通過對管理會計的應用,才使企業吸取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並取得了實際的成果,所以一定要在企業經營中善用管理會計,進而發揮企業的最大潛力。

一、關於對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中的認知

管理會計(Management Accounting)即內部報告會計,顧名思義,它產生於企業內部,是調整企業發展策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專業手段。它結合了傳統財務會計的原有技術基礎和現有財務資料,對其進行二次加工並幫助企業進行經濟活動的規劃與控制,研究經濟活動動因,預測結果,最後幫助決策,所以管理會計集合了企業戰略、業務與財務管理三位一體,是一套綜合有效的企業運營工具。

(一)管理會計的技術性

管理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技術,它不僅強調對歷史信息的加工,也注重對未來信息的預測,這也是管理會計不同於財務會計的地方。另外,管理會計是能夠服務於企業管理人員並進行重要經濟決策的,這是從“泰羅科學管理理論”發展到西蒙的“決策管理理論”而形成的一套經濟運行技術和方法。

(二)管理會計的企業價值增值持續服務體系

“管理會計能夠提供價值增值,爲企業規劃進行設計和計算,並能夠對財務與非財務信息系統進行持續的管理和改進,並通過這個過程來指導管理行動,做到激勵、支持和創造,實現企業的組織戰略和經營目標,營造企業的文化氛圍和文化價值。”這一段話來自於97年的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它重新定義了管理會計的內涵並予以創新思維。這種“持續改進”的理念對於管理會計的革新意義重大,它既爲企業提供了持續的創新動力,也讓企業在創新中提高了質量和降低了成本,從而增強了企業自身的市場核心競爭力,讓企業永遠保持生機。

二、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

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有許多種應用,比如對企業經營項目的成本預測、決策管理、盈利分析以及成本覈算等等,本文以某煤炭企業作爲背景,探討一下該企業利用管理會計方法所進行的成本覈算。

(一)作業成本法

煤炭企業中傳統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不能滿足現代煤炭行業的發展與要求,同時往往會遭遇到同行的競爭而不得不臨時進行決策改變,這些改變可能會打破預期,造成煤炭企業損失。所以某煤炭企業爲了降低這種經濟損失風險,準備採取作業成本的方法將整個成本覈算過程分爲兩個階段,間接將成本分配給相應的煤炭產品。在首個階段,就要確認作業,比如以企業中每種作業所消耗的資源比例作爲依據,然後將生產所消耗的間接費用成本再分配到各項作業之中。

(二)確認作業

一般情況下,作業成本項目主要分成4個類別,分別爲單件層次、批別層次、產品支持層次以及機構或整體運營層次。這4個運營層次分別代表了煤礦企業產品作業成本庫中的單件層次作業以及設備所需工時。還包括了對生產準備、煤炭收貨、煤礦材料處理、以及煤炭發貨等環節。而煤礦企業的整體運營層次則負責承擔管理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間接成本,比如煤礦管理人員的薪水、煤礦相關開採費用、煤礦設備維護、設備折舊以及保險費用等等[2]。

(三)確立成本動因

確立煤炭作業之後就要進行成本動因的確立,成本動因能夠指導成本發生的典型事件或作業。確立成本動因首先就要進行煤炭企業內設備成本單件層次作業,這其中就包括了對設備的日常維護、折舊處理、硬件支持、備品備件等成本的預計和評估。管理會計推薦通過設備運行工時作爲設備成本的動因,表明設備工時越長,它所要承擔的機器消耗成本就越高。

(四)基於管理會計的成本覈算實質

關於傳統以產品數量爲基礎的成本計算法,它的不足之處就在於它過分高估了一些高產量的礦井煤炭成本,另一方面它卻忽略了煤炭的生產工藝。而相對來說煤炭產量較低的礦井煤炭生產成本,主要依靠高產量煤礦生產成本進行成本方面的平衡。所以該煤礦企業利用作業成本法的目的就是要做到不同礦井的成本平衡,保證煤礦企業生產的均衡合理性。

舉例來說,該煤礦企業的A礦井每噸煤炭的成本如果多記錄9元,那麼1000噸煤炭的成本費用就將多記錄9000元,如果B礦井的一噸煤炭多記錄18元,1000噸B礦井煤炭就將多記錄18000元。那麼這些多記錄的成本就必須由C礦井的煤炭來承擔,如果1噸C礦井煤炭少記錄27元,那麼就需要1000噸C礦井煤炭總共少記錄27000元才能平衡AB礦井的總成本,達到生產成本的均衡。問題的實質就在於通過傳統成本覈算方法,以數量基礎計算成本會高估AB礦井的成本,同時忽略複雜工藝與低產量的C礦井。

此時如果以單一的人工成本作爲總成本覈算的動因,而按照此動因進行間接費用的計算,就會使得產量較高的AB礦井分配掉過多的間接費用。而相對來說,C礦井煤炭由於工藝複雜所消耗的間接費用超出了其預期制定的間接費用標準。

所以一方面是AB礦井消耗小但間接費用指標高,另一方面是C礦井消耗大卻間接費用指標低,總體來說這樣的分配是不合理的,所以應該共同均衡考慮三個礦井的平均間接成本消耗。管理會計的作用就是利用作業成本法重新整理三個礦井煤炭的作業成本報告,然後通過討論作業成本分配來合理反映每一個礦井的應有成本,對三個礦井所生產的煤炭進行重新的價格定位,並優化它們的生產過程,保證三各礦井的獲利與效益都能有所提高。

如此實行一個季度之後,三個礦井的盈利狀況都有所好轉,而且煤炭產量和煤炭銷量都能按計劃準時完成。該實例就充分說明了在煤礦企業經營中運用管理會計的優勢,那就是結合煤礦企業自身特色,從煤炭的生產過程融入管理會計思維,並實時的做出符合於實際的決定,這一環節最能反映煤炭的真實成本,對成本覈算大有幫助。所以管理會計對於煤炭的準確定位、準確定價以及成本的控制都非常有利,是最能體現煤炭企業價值的一種經濟管理手段。

總結

本文從某煤炭企業的生產過程與成本規劃簡要的分析了管理會計的應用,說明了其對於企業生產、策劃、決策、經營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我國競爭激勵的煤炭行業中,管理會計的應用爲企業運作的每個環節都帶來優勢,爲“黃金十年”後的我國煤炭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煤炭企業能夠保持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

管理會計論文 篇六

摘要: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資本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此形式下,如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營利水平是企業發展最關鍵的問題所在。成本會計是通過對企業產品的成本進行分析、控制,從而有效實現成本管理的措施,這種方式能夠顯著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加企業利潤。本文通過對目前我國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成本會計;發展趨勢;對策

1、引言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的建設出現了比較系統的發展,具有了比較完善的發展方向,經濟制度也處在不斷髮展完善的路上,這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國力,自從我國加入了國際世貿組織以後,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有着顯著提高,這也在無形之中加大市場競爭的壓力,爲了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抓住發展的機遇,現階段在我國各大企業中,控制成本已經成爲勢在必行的重要措施,在有效保障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如何精打細算降低生產成本,就是我們在這一過程中一直致力實現的重要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成本會計的應用範圍正在不斷擴大,比如說航空公司、計算機生產廠商這種傳統上對成本沒有注入過多精力的企業在這一階段必須要對成本控制投入過多的精力。

2、成本會計受到的衝擊

新時代下企業具有新的工作環境,新環境下科學技術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企業的自動化發展和電腦化發展是當今企業發展的兩大形式,這對成本會計的發展造成了巨大地衝擊。企業自動化水平提高,生產力也獲得了提升,爲了企業的發展,員工也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改變傳統的成本會計體系和技術,否則將會導致,產品成本計算錯誤,由於計算機技術和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極大地解放了勞動力,大大降低了企業的人工成本,但是前期投入資本也大大增加並呈現多樣化趨勢,如果還是把成本的分攤標準用人工小時進行計算則不能夠準確地反映產品成本,極大地影響企業的發展,企業成本會計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新的製造環境當中,傳統的成本會計控制系統會產進生反功能,導致企業生產量增加,提高了自己的存貨量,影響自己的發展。

3、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

3.1國際化

自從我國加入國際世貿組織以後,成本計算要求也被動的情況下迎接世界的轉變,隨着國際市場的不斷轉變,國際市場的競爭規律和發展趨勢不斷影響着我國的成本會計的發展進展,通過接觸國際上的先進管理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本土的管理局面和管理經驗,通過已經成熟的國際化的管理經驗,不僅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與國際進行接軌,還能夠顯著提高成本管理的管理成效,改善企業的管理局面。

3.2統一化

現階段我國企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正朝着多元化、多地區的方向不斷髮展,在這種情況下,要求企業在形成集團化管理模式,採用統一化的管理方式對企業進行管理,能夠有效減少環節之間的損耗,形成統一化的成本管理能夠最大限度減少企業成本,採用這種方式能夠有效調動企業員工的生產積極性。

3.3作業成本法

現階段,一些發達國家將作業成本法融入企業成本管理的過程中,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更加行之有效地實現企業成本管理。

4、對策研究

4.1信息管理系統

與財務會計相比較而言,成本會計的發展歷史尚淺,信息化水平尚且處於一個萌芽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企業管理系統,爲了提升成本會計的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運算能力和計算精準度,必須要學習財務會計的先進經驗,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成本會計管理體系,提高成本會計的工作效率。

4.2建立健全成本會計體系

爲了加快成本會計的標準化進程,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積極着手建立健全成本會計準則體系,按照該體系進行成本會計的相關工作。我國目前的成本會計制度僅僅是針對會計編制、會計包邊編制、會計科目設置以及會計記錄等工作的,當今企業現代化進程越來越快,傳統的會計體系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今時代的要求,因此,相關人員必須根據新的形勢和制定有針對性的成本會計準則體系,首先該體系應該明確會計成本的相關工作原則,制定會計成本的計算方法,重新構造成本會計的職能,近幾年我國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在生活的各方各面都有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因此爲了提高成本會計的工作效率,需要將計算機科學技術應用到成本會計體系的構建工作當中。

4.3建立健全成本會計組織體系

根據調查,我國很多企業爲力提高成本會計的相關工作,他們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成本會計部門,並且有專門的成本會計工作人員進行相關工作,爲了提高工作質量,他們形成了自己的培訓體系,定期對成本會計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不僅需要對他們的專業技能進行培訓,還需要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個人認爲不僅需要設置自己的成本會計部門和人員,還應該在內部建立健全獎罰機制,爲高素質、高能力的成本會計工作人員提供最便捷的服務,最好的待遇,讓他們能夠長期在企業工作。

5、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在企業的運行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成本會計的發展狀況、運行狀態直接關係着企業是否能夠健康發展。近幾年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與機遇,我國企業要想在當今形勢下更好地發展,就必須提高自己成本會計的發展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當今時代快速發展的形勢與節奏,提高自己產品的競爭能力,在當今形勢下取得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靜怡。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與對策研究[J]。財會學習,2017(13)。

[2]邱麗紅。試論現代企業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與對策[J]。中國市場,2016(40)。

[3]熊之潔,龐敏。現代企業成本會計發展趨勢與對策探討[J]。商業會計,2015(4)。

管理會計方向論文:談財務會計及管理會計的融合 篇七

摘要:隨着信息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競爭時代的到來,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既有聯繫也有區別,但二者融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存在許多困難與問題。因此,有必要從政策上給予外部經濟環境和人才培養上的支持,促進金融會計體系的完善,推動管理會計的規範發展。此外,還需要藉助信息技術來構建數據庫管理系統,從多維度來構建模型,從而推動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發展。

關鍵詞: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會計模型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的業務與管理等都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與形式,會計也需要跟隨這些變化不斷地去完善。新的形勢下,傳統的財務會計不能滿足政府與企業的管理需求,現代會計體系要求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進行融合,從而更加有效的發揮二者的優勢與作用。

1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基礎

1.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概念

財務會計是面向外部與企業有經濟利益關係的債權人、投資人及政府相關部門的會計體系,它主要爲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的盈利能力、財務狀況等經濟信息,對企業已完成的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系統的監督與覈算。而管理會計則是面向企業各級管理人員,爲其經營決策提供各項經濟活動的控制與規劃,管理會計需要在財務會計提供的相關資料上進行整理、加工和報告。

1.2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終極目標和基本信息來源是一致的

隨着人類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公司管理的核心內容是人力與智力資本的創新與管理,而智力資本難以用會計報表反映,管理者必須依靠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共同作出決策。無論是企業的外部利益相關者還是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都需要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內容,可見,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終極目標表現爲一致性。此外,從信息的來源上看,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信息來源是一致的,都是直接反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原始資料。

1.3管理會計深化了財務會計內容

儘管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來源是一致的,但是管理會計是在財務會計的基礎之上進行處理而來的,它需要利用財會會計的相關信息來指導、組織與控制企業的經營活動。可見,管理會計其實就是財務會計的發展與延伸。從管理會計的內容來看,也是對財務會計進行歸納總結,如在財務會計內容基礎上開展的變動成本計算、投資分析與決策、預測分析以及成本控制等,其豐富和深化了原有財務會計的內容。

1.4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側重點和信息質量特徵有所不同

由於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使用對象有所不同,因此,其側重點也有不同。管理會計主要是爲企業經營者提供決策依據,它側重於依據過去來預測未來;財務會計則反映的是企業過去的經營活動,以爲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的信息。在信息質量要求上,財務會計必須遵守國家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務必做到真實、準確、及時、相關和可靠;管理會計則不受國家會計制度的影響,可以靈活選擇方法。

1.5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有利於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

從信息的使用者角度看,管理會計的可靠性應該要高於財務會計。企業的管理決策者對信息的把握更準確可靠,其監控的力度更高、手段更多。如果能有效融合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財務會計信息必然變得更加可靠。此外,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也能豐富管理會計的內容與內涵,兼顧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與共性需要,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關聯性。

2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對於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學術界一直都有探討。早在1996年胡玉明就提出用資本成本會計來協調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鮑芳(2001)建立了模型解決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問題;徐玉德(2002)提出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並於2004年給出了融合的IIMS模型;明雄(2006)分析了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可行性;趙序海(2015)從多維會計的角度來研究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從國內學者的研究情況來看,儘管不同學者嘗試從不同角度去研究二者的融合問題,但是當中卻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我國尚未形成規範的會計人才評價體系與認證制度,缺乏專業的協會去推動其發展。在歐美國家,有專業的會計協會的民間組織構建了會計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發佈權威的管理會計研究報告,形成了典型的應用案例等,這些都使得管理會計在歐美國家廣泛應用,而我國則發展相對滯後;(2)對會計融合的模型研究相對較少,未能形成系統的融合路徑研究;(3)現有的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研究都偏理論探討,卻反實證研究與深度的研究分析,因此研究成果的可操作與實踐性都相對較差;(4)現有的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研究主要集中於企業管理層,對於信息外部使用者則相對較少。由此可見,對於二者的研究還處於初期階段。

3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策略

3.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總體思路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實際是從過去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混合發展的思路向融合方向轉變。事實上財務會計中的資金管理、經營分析、資產管理、會計覈算、預算決策等內容也是管理會計所包含的內容。因此,有必要將這種混合模式逐步向融合方向轉變。會計融合應該從宏觀層面出發,完善金融會計體系出發,規範管理會計行爲,加強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同時建立數據庫管理系統構建多維度的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模型,從而實現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

3.2健全金融會計體系,規範管理會計行爲

爲了推動我國管理會計的發展,政府應該給予宏觀上的政策引導與支持,同時注意規範管理會計行爲。對此,政府應該首先健全現有的價格機制與機制,形成促進管理會計發展與普及的良好外部激勵因素,同時還應該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發揮管理會計在市場資源配置的積極主導作用。鼓勵成立民間權威會計協會,推動管理會計的建設與完善的發展,爲培養高素質的管理會計人才奠定基礎。在促進管理會計發展的同時,還應該對管理會計中的有關問題進行立法,確保管理會計的發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對於違法的會計行爲應提高監管和懲罰力度,從而不斷規範管理會計的發展。

3.3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爲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提供有力的保障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存在的一大障礙就是人才問題,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會計融合。對此,有必要加強對會計融合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具備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技能的複合型人才。對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1)發揮會計協會的作用,通過協會促進人才的交流與培訓,定期組織會計融合專題論壇、組織會員交流、會計人才的培訓與認證、開闢雜誌專欄等,推動管理會計的深度改革;(2)深化高校會計學科體系改革,特別是推動管理會計學科、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研究,形成管理會計的高校實訓基地,從人才培養的源頭開始推動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有效融合;(3)加強在職會計人才的繼續教育培訓,提高其業務能力及素質,從而從從業人才中推動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發展,切實提高高級會計人才的競爭力與適應力;(4)借鑑學習國際先進的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經驗,通過與國際合作交流,引入先進的融合理念與方法,提高國內管理會計水平與影響力。

3.4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構建會計模型

3.4.1完善數據採集,建立數據庫管理系統要實現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就需要構建數據庫管理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數據的採集。財務會計的數據採集是總賬與明細分類賬的數據,包括會計計量、確認和憑證填制的過程;而管理會計則是對財務數據的甄選,然後依據模型得到管理報告或方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數據源相同,利用信息技術將會計憑證數字化,儲存於數據庫管理系統當中。3.4.2構建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模型,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生成財務報告與管理報告構建數據庫管理系統以後,還需要構建管理會計模型和財務會計模型,以生成管理會計報告和財務會計報告。財務會計模型主要通過建立財務賬務處理模型和報表生成模型來實現;管理會計模型則通過建立管理會計標準和管理會計分析計算模型來實現。生成好的財務會計報告主要給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來評價企業的經營狀況;管理會計報告則是爲企業內部管理決策者用於管理、監督和控制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3.4.3重新設計會計憑證的輸入方式及錄入形式傳統的會計記賬方式是以貨幣爲單位,依靠借貸記賬法來完成會計賬簿和會計憑證的記錄,這難以滿足數據庫管理系統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型技術來重新設計會計憑證的輸入方式和記錄形式。首先在會計科目信息中增加過度科目轉換欄和備用信息說明欄,通過貨幣與非貨幣信息連接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會計信息的輸入方式也應該在業務部門現場完成任務時即輸入相關財務信息而不用等會計做賬才輸入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在完善了會計信息的輸入方式,還能夠實現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信息動態共享。3.4.4構架多維度的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模型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需要構建多維度模型來實現,除了管理會計模型、財務會計模型外,還有必要構建客戶維度模型、產品維度模型等,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管理會計要求的從多業務角度提供精細化、多維度的價值信息,從而支持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發展的需要。

4、結語

隨着信息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競爭時代的到來,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是必然發展趨勢,二者的融合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當中存在許多困難與問題。因此,有必要從政策上給予外部經濟環境和人才培養上支持,促進金融會計體系的完善,推動管理會計的規範發展。此外,還需要藉助信息技術來構建數據庫管理系統,從多維度來構建模型,從而推動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發展。

管理會計方向論文:利用管理會計促進財務職能轉變分析 篇八

摘要:在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下,我國企業面臨的競爭逐漸加劇,管理會計從管理角度提高企業財務管理能力,對企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本文分析如何利用管理會計促進財務職能轉變進行分析探討,爲管理會計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管理會計;財務職能轉變;研究

爲更好地研究管理會計對企業財務職能轉變,筆者將分別從:管理會計概述、管理會計對企業發展的作用,兩個方面來闡述,爲企業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一、管理會計概述

管理會計涉及的內容相對較多,如:經營管理、財務會計、企業戰略,將其融合在一起對經濟環境的變化進行預測、評估與控制。管理會計的實施能更好地爲企業管理者提供科學依據,實現企業發展目標。與財務會計不同,管理會計實施目的在於促進企業經濟效益水平,其操作對象是企業現階段以及未來的資金運動。經筆者研究,管理會計於上世紀80年代就在全球開始實施,併發揮出一定效果,然而,管理會計在我國並未得到真正推廣,普及性不高。管理會計主要職能包括:覈算、分析、預算與考覈。覈算職能作爲管理會計主要職能,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對科目實施合理分類。與財務會計覈算不同,管理會計無需根據相關準則,在覈算方面具有一定靈活性,將其應用在企業管理中能起到一定作用。分析職能作爲管理會計的職能之一,在實際應用中應對企業非財務指標與財務指標深入分析,一方面能對存貨週轉率、資產負債率、銷售利潤率進行分析,另一方面還能從產品、行業、企業規模等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從而實現企業發展目標,預算與考覈職能發揮一定作用,從企業歷史數據來選擇合適的預算方法,對各方權責一一明確。在預算執行方面,應對各種數據進行反饋,對預算指標加以修正,並對下一期工作目標合理調整,從而達到預期目標,另外,考覈工作的實施應從預算實際情況來決定,對人員預算完成情況進行考覈,引導未來工作。

二、管理會計對企業發展的作用

將管理會計應用到企業發展能發揮一定作用,能爲企業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參與企業決策,提高企業會計管理人員素質水平,筆者將從以下方面來闡述。1.提供有效信息。不論是哪種企業,在管理工作中均需要大量信息資源,即包括:成本、經營信息,同時也包括非財務信息。管理會計作爲企業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採取多種方法收集更多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通過加工提煉出有效信息,供企業管理者參考和採納。2.參與企業決策。企業管理最終核心是有效決策,首先,企業部門應形成監督意識,通過監督來對錯誤進行改善;其次,企業部門應設置專門的監督管理機構,使會計工作質量得到提升,消除暗箱操作,充分降低外界因素對監督管理造成的不良影響;最後,企業通過懲處措施的的應用,及時發現不良行爲,並實施相應處理,提高工作人員責任心。3.提高會計管理人員素質。爲實現企業發展目標,人才的作用不可忽視,這也是會計體制改革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企業部門爲提升管理效率,應進一步提高會計管理質量。就現階段來看,我國企業會計人員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對企業發展會形成一定障礙。據此企業部門應加強對人才的培訓力度,促進其管理會計的提升,對會計監督制度加以完善,進一步提高管理會計師的社會地位,通過培養體系的建立,建立一支高素質會計隊伍,爲企業發展奠定重要基礎。4.對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加以完善。資金作爲企業發展的源泉,生產經營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貨幣的核心作用,與此同時,貨幣也是危險的資源,其是否安全運行直接影響到財務風險高低,據此,企業應對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不斷完善方能確保資金活動的`有效實施,提高資金應用安全性,爲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三、轉變財務職能,發揮財務價值

就現階段來看,企業正面臨着一場變革,在信息技術發展下,“大數據”、“雲計算”正逐漸形成,構建了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環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企業傳統管理理念已不適宜當代社會,也不再適應企業發展,據此對傳統管理模式加以創新顯得十分重要。基於金融化趨勢下,企業組織管理環境受諸多因素影響充滿不確定性。爲實現財務職能轉變還應從以下方面來實施。1.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爲實現財務職能轉變,發揮財務價值,企業應對財務管理制度不斷完善,使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有機融合於一體。就目前來看,部分企業已有了相對完善的會計制度,對外信息披露也有了科學管理制度,對管理會計人員自身職能及權限做出了明確規定,爲企業管理者提供了準確信息,爲企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財務管理制度的完善,爲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在會計團隊建設中實現了完美對接,加快了二者的融合速度。2.樹立良好財務風險防範意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防範意識是指管理人員在進行財務活動時,科學運用信息化手段、財務管理理念,針對市場中有可能出現企業發展不利的情況進行合理預防。爲優化中小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加強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領導人員必須樹立良好的財務風險防範意識,通過培訓活動等方式,重視在日常運營過程中培養工作人員財務風險意識,規避企業財務風險。3.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信息化建設在我國各領域均發揮出一定效果。大數據水平的提升,使傳統管理理念有效創新,通過管理會計的應用,建立了符合企業發展的信息系統,其中包括平衡計分卡系統、作業成本管理系統等,打破了“信息孤島”現象,爲企業決策提供更多幫助。4.提高財務人員素質水平。爲實現財務職能轉變,實現企業發展,企業部門應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力度,通過教育培訓來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更好地認識到當前管理現狀,獲取更多管理知識,掌握更多管理技能,促進財務人員工作能力提升,爲企業發展引進更多專業人才,打造一支精英隊伍。5.做好財務部門內部建設。財務職能轉變主要基礎在於實現財務覈算流程的有效優化,使財務覈算成本充分降低,據此,企業部門可利用管理系統來實施數據收集工作,對各項業務處理流程加以規範,使財務人員繁重的工作得到緩解,更好地落實財務管理工作。6.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系統。對於所有的企業來說,會計的信息是其經營和管理的總體性的反映,從中能夠找出企業在生產、經營以及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潛在的風險,從而及時的找出有針對性的措施,更好的預防風險。會計信息的質量對於零售企業的制度頒佈、市場決策也具有直接的影響,這就需要對會計的信息質量進行管理和控制,保證會計信息的完整、真實以及及時性。因此,要建立有效地信息交流和反饋系統,保證蒐集到的市場信息和用戶的反饋能夠及時、完整、準確的傳達到決策和管理層,這樣管理層能夠根據這些信息來適當的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適當的調整,保證運行的安全性。

四、結語

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佔據着重要地位,爲合理創新企業經濟發展戰略,科學規避企業財務風險,領導人員應加強對管理會計實施的重視程度,以企業實際情況爲基礎,綜合考慮市場發展趨勢、企業資產規模、員工個人素質等多方面的因素,樹立良好的財務風險防範意識,構建企業財務管理體系,提高財務人員自身素質,做好財務部門內部建設,幫助企業科學規避財務風險,提升企業財務管理質量、效率的同時,優化企業內部生產結構,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爽。論有效運用管理會計促進財務職能轉變的策略[J]。當代會計,2017,(04):13-14.

[2]郭媛媛。論有效運用管理會計促進財務職能轉變的策略[J]。會計師,2016,(23):5-6.

[3]熊雲。有效運用管理會計促進財務職能轉變[J]。中國總會計師,2015,(09):34-36.

一、對國有企業管理會計能力的基本認識

目前,各行各業對企業能力建設的增強和行爲主體能力的加強達成基本一致的認識。針對管理會計行業的能力構建逐漸被關注並提上日程,另一方面,出臺的加強管理會計能力的一系列政策,從增強管理會計工作人員素質方面建構國企管理會計能力,但是在組織方面尤其是實施管理會計實踐的企業方面並沒有加以研究和探索,更甚的是,對國有企業管理會計能力沒有完整系統的認識。1.國有企業管理會計能力的內涵能力是個人進行自主活動成功與否的重要原因,是個人在完成某種任務或目的時體現出來的素質。在能力涵義的基礎之上,管理會計能力是聚焦的具體行爲,是個體在行使管理會計權責時必須具有的基本要素。就國有企業管理會計能力來說,主要體現在國有企業內部的有關行爲主體以管理會計有關工作權責爲依據,選擇科學合理的方案,以達成國有企業制定的計劃。2.國有企業管理會計能力的形式《全球管理會計原則》提出了“通過溝通提供有影響力的建議,提供相關性的信息,分析對價值的影響,履行受託責任、建立相互信任”四項管理會計基本準則。在這準則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有企業的實際狀況,我國國有企業管理會計能力可以總結爲以下四類:第一,價值創造能力。當前階段以及以後長時間,國有企業都將遭遇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本改革等全面深化改革措施和“走出去”戰略的經營環境。因此,儘可能避免國有資產主觀和客觀上的損失,體現國有企業價值創造和保值成爲重中之重。進行管理會計活動的行爲主體在從事國企價值創造和保值增值的過程中,應該利用自身已經擁有的國有企業信息資源的優勢,服務於增強國有企業價值。第二,相關信息提供能力。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在國外市場上,競爭非常激烈,在這種條件下,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有着戰略性意義,決定着企業決策的合理性。管理會計以爲國有企業提供發展的有關消息,爲企業規劃發展計劃及提供有關服務使得管理會計能力得以實現。因此,與管理會計相關的行爲主體應該通過做決策的人可以收集、信賴以及理解的方法,爲其提供有關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預測的信息以及財務與非財務信息。第三,風險管控能力。風險是使得國有企業遠離當前的正常經營而遇到可能使國有企業價值縮水,國企經營渠道減少,毀壞國有企業發展成果的不安全因素。從事管理會計有關的工作人員旨在揭開以風險管理爲基礎的內部控制體系的風險隱患的面紗,通過採取針對性措施包括風險預警、風險應對、風險報告,和審計、稅務、資金管理等方式方法來規範操作步驟,從而把風險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第四,統籌協調能力。相較於過去,現在的管理會計發生企業信息鏈從企業經營尾端轉變到滲透到企業經營的全過程,與企業業務體系相融合。在此基礎上,與管理會計有關的從業人員需要能夠與企業各主體進行有洞察有影響的交流溝通。基於管理會計對象的財務知識水平,傳遞有關信息時以其便於理解的方式,力求對象能夠理解。

二、我國國有企業管理會計能力的現狀

1、觀念認識上的誤區人們對管理會計存在錯誤認知,主要有以下幾種狀況:首先,管理會計主要作用是對企業內部管理工作人員傳送信息,屬於企業的內部活動,而不是企業對管理會計加以指導和指示。但在另一方面,財務會計主要功能是傳送信息到外部信息使用者;其次,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是零和博弈的關係,壓制對方的發展才能壯大自身。兩位管理會計大師約翰遜和卡普蘭指出,當今對管理會計的分析和改善是以讓管理會計能科學有效服務於企業發展,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價值創造力爲目標,而不是增加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差異。最後,成本管理師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業績評價與激勵制度等,涉及到企業的供產銷、人財物、技術、市場等所有方面引起的關注度不夠。2.理論指導上的偏差從國內外近年來發布的指導管理會計發展的相關文件來看,管理會計能力僅僅認爲是管理會計師或管理會計人員的能力。由此推斷,人們對管理會計能力形成的整體認識水平肯定存在極大誤差。事實上管理會計具有系統工程建設的性質,每一步計劃的開展都需要目的和計劃支持,因而管理會計組織管理能力最先體現,而後是展現個人組織管理能力。3.實踐路徑上的偏向現代會計兩個並駕齊驅的板塊內容分別是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但是以往,在實際應用中更偏向財務會計,出現了以財務會計覈算爲核心的傳統企業會計,使得了管理會計出現邊緣化的狀況。但伴隨會計現代化的發展和完備,管理會計在各個國家得到改善和提高,許多企業也逐漸意識到管理會計的重要性,但存在不足的是尚未建立體現管理會計能力的基礎設備和條件。

三、結束語

當今,在我國國有企業中管理會計的發展正處於上升轉變的重要時刻,各種因素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都可能對其產生重大影響,所以在國有企業中發揮管理會計能力,必須總結並借鑑歷史已有的經驗教訓急,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真正具有我國企業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

管理會計論文 篇九

摘要:隨着環境問題日漸突出,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環境資源納入會計研究的領域,逐步出現和形成了環境管理會計。環境管理會計是近年來管理會計發展的一個新領域,他將環境因素納入到傳統管理會計實務中,通過開發和實施恰當的與環境有關的會計系統和實務,來達到對環境和經濟績效進行有效管理的目的。

關鍵詞:環境管理會計;必要性;作用

一、環境管理會計概念的理解

環境會計主要運用會計學的理論與方法,採用多元化的計量手段,反映和考覈各會計主體的生產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爲決策者提供相關性信息,爲合理配置資源,改善環境狀況尋找出路。同時環境會計又以有關環境法律、法規爲依據,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給社會資源環境造成的效益和損失進行計量、報告與控制,以期達到改善社會資源環境,提高社會總體效益的雙贏效果。因此,環境會計無論對於企業、社會還是對會計本身都有積極的巨大的影響,是原有會計理論的有益補充。

二、我國建立環境管理會計的必要性

1、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要求

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強度也在不斷加大,污染物的排放量越來越多。嚴重的環境污染和有限的環保投資,動搖了經濟發展的自然物質基礎,目前人們逐漸認識到提高生活質量不僅需要發展生產,而且需要保護環境,現今的環境保護工作不再是“事後治理”,而是從最初開始就要進行全程控制。因此,作爲社會的一員,企業應當意識到自己在環境保護方面肩負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應當努力將環境保護成爲一種管理理念,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環境,客觀上也要求儘快建立環境會計體系。

2、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保護環境已成爲全球性的重要問題,經濟發展會導致環境問題,但也有助於增強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環境問題的解決可以爲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經濟與環境是雙向互相影響的。即發展必須以環境保護爲前提,而環境保護則需要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提供的資金和技術支持。隨着社會公衆環保意識的增強及環境會計的不斷髮展,社會要可持續發展,必須重視環境保護,注重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企業應以效益優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爲導向,將環境信息納入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建立起反映環境因素對經濟發展影響的環境管理會計。

3、完善我國會計體系的需要

目前我國現有的會計信息系統對環境信息重視不夠。並且治理行爲缺少長期規劃。隨着我國政府對保護生態環境的日益重視,以及社會各界對企業保持生態平衡的監督,企業外部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環境活動的核算資料及重要指標將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在我國建立完整的環境會計體系,大力發展環境會計已勢在必行。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我國特殊的經濟環境,在與國外同行交流的基礎上不斷地嘗試與創新,共同探索發展環境會計,完善我國會計體系。

4、對外開放的經濟環境的要求

在環保意識日益加強的背景下,世界上許多國家已將環境問題納入會計覈算範圍。我國企業進行國外投資將面臨更多環境方面的問題和要求。向投資所在國提供環境會計覈算資料已在所難免,企業對於外商企業披露的相關信息,一方面,可以利用環境管理會計的方法分析外資企業的環保優勢,更好地學習和借鑑他們的經驗。另一方面,要利用環境管理會計的方法,分析他們的原料、產品及製造過程是否符合我國環境保護的相關要求,以及對我國的生態環境是否會造成不良影響。只有這樣,我國的環境才能得到保護,我國纔能有一個良好的對外開放的經濟環境。

三、環境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1、投資決策要考慮環境因素

如今,環境問題已成爲社會問題,因此,企業的發展也不單單隻考慮經濟效益,還要兼顧環境保護,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企業的投資決策活動必須注重環境效益,環境管理會計通過對環境信息的採集、加工,爲多種決策提供相關的信息支持,它要求企業管理層要從企業的長遠利益出發,從企業與社會的雙重利益出發,合理規劃,做出最優決策。在投資決策分析中充分考慮環境因素,決策分析不能再以單純的經濟參數爲標準,應考慮社會、環境等多種目標。環境因素應納入決策分析指標,企業要密切關注國家的。環境政策以及環境法律法規的制定,估計各項潛在環境支出發生的可能性,減少投資風險。

2、有助於企業進行環境績效考覈與評價

社會衡量、評價一個企業,不再單單看企業的經濟效益,還要考慮其環境效益和整體效益。環境管理會計的環境績效評價體系能夠反映企業履行環境責任、預防和治理自身所產生環境污染的資源投入與績效信息,通過對企業每個環節的具體實施行爲進行監控,發現不足,找出與標準之間的差異,分析原因,並提出改進建議,從而保證企業不受或者少受環境風險的威脅,企業在不同的實施階段,通過環境管理會計收集的信息,可對企業的環境業績及財務業績進行綜合評價,以促進企業環境管理的自我調整,保證環境目標和財務目標的共同實現,

四、結論

從國際發展趨勢看,環境問題已經超越了國界,成爲一個全球性問題。在這種形勢下,環境因素已成爲影響企業戰略和經營活動的主要因素,環境管理在企業會計中應用的重要性已被人們逐漸認識和重視,因此,有關環境管理會計的研究與應用也就越發顯得必要與迫切。我國環境保護的政策和環境管理的制度,已對企業產生了很大影響,許多企業開始實施了環境管理標準,並加強環境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在管理中應兼顧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的雙重任務,以實現環境管理與企業管理的融合,促進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管理會計論文 篇十

關鍵詞:

基本建設;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並軌

歷年來,事業單位建設項目覈算通常執行《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各單位均單獨設置基本建設財務賬套,根據不同的業務性質,按照《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進行明細會計科目的設置與覈算。2014年新修訂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將基本建設項目納入事業單位的會計覈算中,但依然保留基本建設賬套的獨立覈算,以雙軌制維持現有的兩種會計制度的模式。隨着近年來財政預算體系改革、零餘額賬戶的推出、銀行賬戶的清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公務卡強制結算等制度的實行,一個單位同時執行基本建設會計制度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逐漸產生一些矛盾和問題,且日益凸顯兩種會計制度雙軌制的矛盾與衝突。

一、基本建設會計制度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雙軌制下的問題

(一)關於銀行賬戶

在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後,事業單位下撥的財政性資金統一納入單位指定的銀行開設的單一零餘額賬戶中,因此,這就在客觀上要求基建項目必須要與單位大帳套合併使用,進行統一的收入與支出、基本建設項目投資的核算。目前,事業單位一般建設資金納入單位財務部門統一管理,專賬覈算,按規定程序批准使用。國庫零餘額額度下達後根據項目進行分解,歸集到各自項目的預算額度中,按規定實行國庫集中支付,與單位財務賬分開獨立覈算。由於事業單位的基本建設賬套沒有獨立的財政零餘額賬戶,基本戶的銀行賬戶也因根據規定進行銀行賬戶被清理銷戶。單位的基建資金主要來源於財政撥款,另一部分來源於事業單位自籌,但是,基本建設賬套的銀行基本戶已經不存在,其自籌資金只在單位大賬套進行會計科目的形式覈算,資金並沒有真正撥付,但是在基建賬中,這部分資金又作爲事業單位的自籌撥款計入資金來源中,導致一定程度的“賬賬不符”。此外,公務卡強制結算制度實行後,基本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一些用公務卡結算的費用結算,需要單位大賬戶進行掛賬、還款沖銷的結算,同時,也須在基本建設賬套同步反映,造成財務工作的重複勞動。

(二)關於會計覈算

基本建設賬套與所財務賬套各自獨立,在基本建設賬套內根據實際承擔的建設項目分別單獨覈算,按規定將決算情況合併納入單位賬簿和相關財務報表。基本建設設置獨立賬套,會計覈算執行《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會計科目均按《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進行覈算,並根據項目特點及財務管理要求,自定義部分末級明細科目細化覈算。《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會計等式爲資產=負債+淨資產,而《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的會計等式爲資金來源=資金佔用。基本建設賬套覈算的同時,需將財務事項在單位的大賬套裏同步反映。事實上,建設單位基本建設賬套的資金來源=資金佔用這一會計等式覈算的會計內容與行政事業單位賬套內建設項目會計覈算的科目並不匹配,需要手工調整合並後才能填報。另外,事業單位的基本建設項目經常有自籌資金,其資金的核算一般通過“結轉自籌基建”這一科目進行列支,然後再轉入基建賬,但是這樣的核算方法勢必造成資金的重複性列支,具體的會計操作中,這樣的會計覈算方式也經常會使財務人員產生困惑,容易導致賬務混淆。

(三)關於會計報表

由於《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的會計等式與企業、事業單位不同,會計報表的格式也不一樣,《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會計報表有:資金平衡表、基建投資表、待攤投資表、基建借款情況表、投資包乾情況表。2014年起,財政部將基本建設會計報表調整爲固定資產投資報表,保留資金平衡表,另外設置投資項目表、資產基本情況表、項目統計分析表。單位編制財務決算報表時,也必須將基本建設賬套合併納入一併反映。由於會計等式、會計要素、會計科目與會計報表的對應性不夠強,即便合併賬也會給會計報表的填報造成很大困惑,無法真正將基建項目的會計信息與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實時反映,不利於對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的、完整的、科學的、合理的分析。

(四)關於財務內控

良好的財務內控制度,能夠有效約束單位的主要經濟行爲和關鍵崗位人員,確保項目執行和管理行爲在良性軌道上良好的運行。根據《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基本建設財務規則》(2016年財政部第81號令)及單位內部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辦法,各單位基本都實行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度,資金支付嚴格按照合同制、監理制管理,單位內部嚴格實行逐級審覈審批制度。由於基本建設賬套與單位本級財務賬套的相對分離,其財務內控相應實施不同的內控制度和規程。這種情況下,單位的內控可能會出現思路不清晰、目標不集中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不相容崗位的設置、關鍵控制點的具體目標、項目執行過程中的財務決策等環節。基本建設項目財務內控的設計,在層次上一樣涵蓋單位領導班子、管理部門及其他業務部門、甚至單位全體職工。在流程上應滲透到決策、執行、監督等各個環節。而選準關鍵控制點是規範內控制度的核心,只有抓住關鍵控制點,纔能有效避免內控真空。

二、基本建設會計制度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並軌的必要性

(一)取消基本建設獨立賬套,合併至單位法人賬套

目前,基建會計覈算採用獨立賬套覈算,會計科目也是單獨設計,會計恆等式爲資金佔用=資金來源,相對於其他會計制度有較大的區別,對會計人員工作“兼容性”有更高要求。新修訂的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均要求基建並賬,避免基建賬“遊離大賬”。但頻繁的並賬工作,造成重複的工作,多次並賬也容易造成核算上的差錯。此外,根據財政國庫支付制度,支付額度統一按項目預算下達,但按照現行銀行賬戶管理要求,涉及自籌資金的基建項目,其自籌資金是在單位基本結算賬戶,無法撥付轉到基本建設銀行賬戶(原基建銀行賬戶已撤銷),容易造成項目資金管理與財務覈算交叉混淆,不易統一管理。因此,建議撤銷基建項目獨立賬套覈算制度,統一合併至單位賬套內實行專項覈算,專款專用。既滿足基建項目獨立覈算的要求,又實現法人賬套對單位財務收支和預決算執行情況的整體反映,還減少合併基建賬帶來的財務重複工作,提高管理效率與質量。

(二)對相關會計報表進行優化合並

目前,事業單位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基本建設財務執行《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年末需要填報與基本建設項目相關的報表爲《部門決算表》、《固定資產投資報表》,兩套報表相互交叉,數據重複統計部分較多,差異在於統計口徑。《固定資產投資報表》由以前的《基本建設項目投資決算報表》修訂調整而來,總共4張表,分別爲資金平衡表(01表)、投資項目表(02表)、資產基本情況表(03表)、項目統計分析表(04表),其中資金平衡表與以前的基本建設項目投資決算報表口徑一致,但投資項目表與資產基本情況表爲近年來調整報表統計口徑後新增填報的。筆者認爲,該套報表與《部門決算表》統計內容基本重疊,尤其投資項目表,將基本建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和所財務賬形成的固定資產混在一起,無實質意義。另外,資產基本情況表與部門決算的資產情況表統計內容基本一致,但統計口徑不同,只需細化部門決算的資產情況表即可。因此,建議將《固定資產投資報表》合併到部門決算表中,並將《固定資產投資報表》除資產情況表外的單表各自單獨反映。

主要參考文獻

[1]《基本建設財務規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81號令,2016.9

[2]《農業部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辦法》,農業部,2004.9

[3]做好建設單位基建財務工作的實踐與思考,李國榮、陳加麗、曹國強,中國農業會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