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目錄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第一篇: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第二篇: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範文第三篇: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第四篇: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第五篇:工商管理畢業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對溫州民營企業管理的反思

摘要:溫州民營數量很大,是一個寵大而且還在不斷的企業羣體,聞名海內外“溫州模式”在我國中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溫州民營企業的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充裕的發展空間。民營企業的發展,又爲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促進經濟結構的轉變,加快我國經濟國際化和市場化進程的步伐。此外,民營企業在發展經濟、繁榮市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轉變觀念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

由於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溫州民營企業的發展面臨着各種和矛盾。溫州民營企業因其在資金、技術、人員素質、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國有企業在改制和改革中競爭力不斷增強,競爭環境發生變化,國家給民營的政策優勢逐漸弱化,溫州民營企業處於不利的地位。特別是加入wto,溫州民企遇到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把握時機迎接挑戰是一個應該深入的問題。

關鍵詞:民營企業企業管理

溫州民營企業在我國是伴隨着改革開放的進程而逐步成長起來的,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辛發展,現在正以其強大的生命力日益成爲我國經濟發展的亮點,其對的貢獻也日益彰顯。,隨着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西部大開發如火如荼地進行以及中國步入wto這個大市場,溫州的民營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但是,隨着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民營企業管理弊端也就越來越突出,有可能成爲企業發展的障礙。

一、溫州民營企業存在的不足

(一)、家族式管理制約了用人機制 企業內部的家族式管理和唯親是用的用人機制,嚴重地影響了企業素質的提高。企業內部的家族式管理把選人、用人正好限制在了家庭、近親這個小圈子裏,往往出現人力資源短缺,兵多將少無帥才,無法形成一個良好的組織架構。因此,在解決問題時,難免因孤陋寡聞而導致決策質量低下。所以當企業需要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產品向“精、特、優”方向發展時,就明顯暴露出家族式管理的弊端。

(二)企業主體決策者素質不高

企業的主體決策者素質不高,造成決策質量低下、失誤增加,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速度。民企的主體決策者大都是農民出身,因此,他們的文化素質不高。他們能夠抓住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自已成立企業,並取得成功。但由於他們的素質不高,並且中國的經濟環境亦在不斷的變化,使他們難以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作出決策,延誤商機。

(三)制度形同虛設,獎懲制度難以執行

制度的形同虛設是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的一大弊端。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約有10%的民企沒有任何文字章程。有相當一部分民企有章程也有令不行,執法不嚴,獎懲制度不執行,規章制度流於形式。

(四)員工的主體意識差,員工的聰明才智得不到充分發揮

員工因爲自己在企業中沒有股份,僅僅是個僱員,多做與少做所拿的是差不多,並且在家族式管理的情況下,他們害怕自己的意見,如與其家族中的人不合,就會被排斥,

甚至被開除,大多數人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只要完成上面交下來的任務,其他的均可不用管。萬事皆老闆說的算,員工缺乏主人翁意識。使得關健人才像是被捆綁了一樣,使人才不能充分發揮才能,導致人員管理上的混亂等現象。

(五)缺乏高級知識分子和高技術人員

民營企業中的工作人員基本上是本科以下的學歷,高人員嚴重缺乏。基本上,技術人員不具備高層次的知識,而是自學徒開始作起,從老的技術人員各種經驗,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後就成爲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缺乏完整的理論體系,在小的方面可能勝任有餘,但一遇到重要的技術難題就很可能束手無策。 (六)企業決策者集三權與一身

民營企業的決策者集經營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於一身,經營者行爲不受任何人監督,而對所僱職員有隨意的處分權。經營權和監督權沒有分離,使職工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職工受到無理解僱時沒有自己的機構爲職工說理,職工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亦無法全心全意的爲企業創造利益。 集權式管理模式容易導致企業戰略決策失誤。特別是在一些私營企業主小有成就時,以爲自己理所當然成了企業家,盲目自信,更容易沿用過去成功的經驗決策方式,使決策風險加大。二、原因淺析

(一)民營的背景決定

首先,在觀念上保留了以前封建時期統治者的思想,認爲只有自己家族的人可以信任,不管其能力的高低,就把他們安排在高位上。其次,其他合作者亦希望自己家族獲得更多的利益,也把自己的親屬安排進來。所以,重要位置上就都是所謂的“自己人”佔據着,形成 了家族管理企業。

其次市場的大環境尚未成熟,家族化管理對企業起了很大的作用。許多民營的老闆外於領袖的地位和特有的人格魅力,是由其創業經歷、權威、才幹和實績所形成的。因此他們傳統理念、作風、能力、經驗、知識等深深地着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使企業具有很強凝聚力。

(二)企業主要決策者不能主動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

溫州民企的初期發展,主要靠手工或簡單機械操作,客觀上對企業主要決策者的文化素質要求不高,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一定水平後,就要求決策者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業務素質。如果企業主要決策者不主動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那麼,民企不是裹足不前,就是不斷出現失誤,或者被淘汰。據有關資料顯示: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4.5年。 (三)不能依法辦事 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業主不好打破情面,撕不破臉皮,不能依法辦事,不能公事公辦。民營企業的家族式管理,使民營企業中大多數人是業主的家族或其他合資者的家族,企業裏的各種章程對一般職工是可行的,但對於他們來說只不過是些一紙空文,根本不起什麼約束作用。他們在企業中漠視制度,我行我素,甚至胡作非爲,而業主則礙於各種關係,不能依法辦事,公事公辦,以至影響業主的決策的貫徹和執行。

(四)家族式管理損傷了員工的積極性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企業也要管理制度。在民營企業中,本來管理制度不夠完善,而對違規事件的處理又是“人治”化成分居多,經營管理上經常遇到管理人員鼻祖很高相互之間不服氣,加上管理層次及職權分配不明晰,誰也管不了誰的局面。

從面導致人員管理上的混亂等現象。員式的主體意識差。民企的家族式管理,業主的家長作風,任人爲親的用人機制嚴重損傷了員工的積極性。合理化建議、技術創新、以廠爲家的主要翁意識模糊了,自覺參與、大膽創新的積極性削弱了,員工的聰明才智得不到充分發揮,團結協作精神難以體現。

(五)對人才資源的認識度不夠

首先,民營企業的家族式管理和任人爲親的用人機制,使高技術人員和高素質人員害怕自己進入企業後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使自己的才能被埋沒。其次,民營企業的工資不高,各種福利制度和保險基本上是沒有的,他們害怕進入民企後沒有保障。 很多溫州民營企業老闆簡單地把員工當作是實現自己企業目標和賺錢工具罷了,普遍缺乏挖掘和培養企業自己人才的中長期計劃,沒有系統進行培養開發人才的工作,人才嚴重青黃不接,根本沒有將管理職能轉到開發和培訓人才資源方面來,由於人員的不斷變動,企業不願意培養人才,他們總認爲,自己花費大量的人財物去培養人才,萬一人才走了怎麼辦,豈不是人財兩空。沒有一套企業的薪酬、績效、激勵、考覈機制。

(六)決策權與監督權沒有分開

首先,溫州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業主不僅是最高的決策者,也是最高的監督者。業主絕對不容員工對他的權利的侵犯,爲了維護家族的利益,不可能把重要的權利交到別人的手裏,業主們始終堅信的是隻有把權利全抓在自己的手裏,企業才能更好的發展。 其次,中國的市場經濟還沒有經歷一個非常殘酷的過程,很多職業經理人的技術素質和道德素質還不高,在一個信用缺乏的環境中,讓創業者把經過多年拼搏創造出來的財富交給別人去打理,沒有幾個人能夠放心。三、企業改進對策

(一)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實現民企的民主化管理

由於家族式管理向專業化管理轉變,最重要的是要任人唯賢,嚴格按照制度來選拔優秀人才。

首先要求業主轉變觀念,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走出任人唯親的圈子。要逐步推廣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經營模式,充分發揮經營者與生產員工的積極性,把經營目標轉化爲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和努力方向,從而增強企業活力,促進目標的早日實現。 其次,要引進競爭機制,大膽聘用能人,把實行“能人戰略”作爲振興企業的重要措施。因此,確立全新的用人標準,用全新的理念認識和發掘人才,用全新的方式在國內外招攬人才,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配置和激勵人才,是打破家族式管理的重要標誌。從而極大地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促進企業快速。

(二)提高民營企業決策者的素質

作爲企業決策者,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屬於最高層次。決策者,可以是一個羣體,還可以是一個個體,還可以分出高中低很多層次。對於企業決策者來說,不管他處於哪個層次,都操縱着這個企業的經濟命脈,操縱着這個企業所有人的經濟利益和前途,在企業管理中起着決定性作用。因此,民企的決策者要及時調整知識結構,要努力知識、專業技術知道,更要學習黨的基本路線和國家的、法規。提高決策能力,主動適應市場,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一方面,應將“決策層”送出去參加有關企業管理方面的培訓。在民營企業中,老闆的思想不改變,其他人改變是很難的。可以爲企業領導培訓創造充分的鼓動氣氛,並且選擇正規的培訓機構、有的培訓師和衫的培訓課程,

要讓領導感覺參加這培訓“值”

同時,民營企業主也走出一個思想的誤區,即所有權與經營權不能分離。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特別是大多數的民營企業主並未接受過專門的企業管理的訓練,他們實踐感受比較豐富,而水平卻比較缺乏。當企業逐步發展壯大時,會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此時,民營企業主便應適時地退居二線。

(三)企業要建立各種健全的制度

一個沒有法律的國家,不稱其爲好國家;同樣,一個沒有制度的企業,也不是一個企業。企業沒有健全的制度,就不可能對人產生約束,大家各自爲政,造成企業的混亂,企業不可能發展。而如果有健全的制度,但不是對企業一體人員都起約束力,亦然。古人有去:“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在現在,如果不是每個人都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那麼規章制度亦成爲無用之物。只有企業全體人員都遵守,並且誰觸犯了制度就要受到懲罰,才能做到有令即行,企業才能向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企業按照員工的能力和業績來分配其工資,就可以爲企業招徠有能力的人。而他們爲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必定全心全意爲企業辦事。這樣不僅他們個人獲利,企業亦能從中獲得鉅額利益。各種福利制度和保險制度的建立,爲員工解決了後顧之憂,使他們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才智,爲企業謀利益。

(四)用人唯才 企業經營日益複雜,對各種人才的要求亦日益提高,只有用人唯才,才能維持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與人才的親疏關係不應是用人的標準。親者而德才兼備,自然最好,可是這種人纔是很少的。如果親而無才身居高位,那隻會影響管理上的健康,影響團隊的士氣,使人才鄙視和疏遠你。有些人對非親非故者身居高位總存有擔心,而不信任,不放心,這完全沒有必要。現代管理區別於傳統的特徵之一就是在於能否領導原來並無聯繫的人,朝着一個共同的目標挺進。企業如果連這一點都達不到,那離現代管理就太遙遠了。

同時,讓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技術骨幹等企業員工購買企業股份,或者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員工獎勵企業股份,或者對高層經營管理人員實現股票期權制,分散企業股份,並利用股份形成企業和員工真正的命運共同體,建立彼此之間相互信任的關係。通過出聘請職業經理人等等方式,讓那擁有較高管理水平和高科技人才,由他們來負責企業的決策、管理,勾畫下一幅藍圖。

(五)建設一個平等互利,民主集中的文化

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尊重和信任員工,將創業熱情轉變爲長期的核心價值觀,並有系統地傳遞給企業員工,使之成爲共同的行爲規範,逐漸培養起價值認同感。老闆是企業文化的主導人物,老闆不僅要改造自己的經營管理理念,更要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結合以關鍵人才爲主的員工的文化需要,打造全新的有自己個性的企業文化,針對民營企業易犯的毛病,提出民營企業尤其要注意提倡平等互利、互相尊重、民主集中、共同成不等式的文化精神,而要嚴防出現老闆掌控,唯我獨尊,封建等級制度的文化精神。做強企業需要膽略和眼光,需要精神和時間,做大企業則需要文化精神的統一。

(六)建立企業制度

要按照《公司法》建立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建立善於經營、敢於決策的領導班子,使企業的權力機構、監督機構和執行機構之間職責明確。確立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之間規範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建立獎勵和約束相結合的經營機制,提

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水平。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企業治理機構創新,使民營企業管理走向、走向成熟、走向科學。同時建立工會組織,員工的合法利益在這裏能夠得到基本保障,他們敢於放手去拼搏,爲企業創造更多的利益。

因此,只有改變因擾企業的傳統的、保守的、封閉的管理模式,推動管理上臺階、上檔次,加速民企的技術創新力度,推動民企不斷髮展。由“家族企業”向“企業家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從“傳統”向“現代工業”跨越,把溫州民企發展從整體上推向一個更新的檔次,使溫州民營企業在新浪潮不斷前進。

: 1、《民營企業管理錦囊》作者:劉金星 2、《溫州企業管理創新之特色》雜誌 3、《溫州民營經濟》作者:謝健、任柏強

4、《wto與中小企業發展》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4年11月主編:林漢川、田東山 5、《二十一世紀:中小企業的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2月主編:羅國勳 6、《私營企業成功模式解析》中國致公出版社

2014年10月主編:李明

7、《wto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策略與實物》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第二篇: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範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範文等餘震的心情,就像初戀的少女等情人,既怕他不來,又怕他亂來。 聽說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來,我竟然七手八腳地裸奔了二十多年!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話想說,包括這句和前面的兩句,我的話說完了!1.時間性差異的賬務處理及其探討

2.淺論不同社會文化下的企業內信任關係

3.六西格瑪質量管理體系在中國服務業的初步應用

4.試議公益廣告與企業形象力的提升

5.國有企業文化變革淺談

6.關於策劃品牌經營策略與創建強勢品牌的初略思考

7.提升信息透明化條件下貿易企業的客戶價值初探

8.物流信息化建設探析

9.關於我國傳媒業資本運作的探索

10.塑造當代中國企業文化的初步思考

11.企業激勵機制初探———以m公司爲個案

12.淺論精益生產方式下的柔性生產模式

13.家族制企業管理與人本管理理論的結合之淺見

14.淺議組織結構和組織結構設計

15.對房屋拆遷引發問題的分析探討

16.辰星公司薪酬制度研究

17.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

18.國內自駕車旅遊市場的開發研究

19.三星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銷售策略研究

20.中小型企業品牌戰略研究畢業論文

21.土地儲備整治發展趨勢及體制研究

22.整合營銷傳播在品牌服飾營銷中的應用

embry form安莉芳品牌推廣商務策劃書

大衆與另類的迎合——論廣告設計中的後現代意識

構建促銷個性--論建立在超市品牌差異上的促銷

關於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相關問題的探討

國內民營企業壽命研究

頻道媒體欄目塑造研究

加入wto,我國家族企業的發展研究

旅遊規劃中的度假區規劃

淺談網絡虛假廣告

試論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的構建和完善

我國化妝品品牌形象策劃研究

中小企業信息化策略研究

中國企業危機管理中的廣告策劃運用

中國農村家電市場前景分析及預測

中國電視廣告創意趨向研究

餐飲企業服務現代化的途徑研究

第三篇: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與實踐

1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目標定位

改革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首要是專業學科與課程的調整。過去十幾年中,我國高等教育的工商管理專業設置幾經調整,對專業課程面過窄的問題和學科內容老化問題有了一定的改善。雖然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高校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有了比較大的轉變,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目標的實現,也非一朝一夕即可以完成。教學改革的難度在於思想觀念(包括教育管理部門的思想觀念、學校的思想觀念、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觀念)的轉變、教學資源的配置(含師資配置、教材及實驗實習條件配備等)、社會的認可度以及自身改革方案的創新與實踐等,諸方面構成了一個直接面對培養對象的過程,這就決定了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只能採取“小範圍跨大步、大範圍跨小步,由小到大、由表及裏”的實施戰略。即使我們的教育思想、觀念都相當清楚了,認識也相當統一了,物資條件也具備了,也還有適應中國國情、校情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達到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完成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任務,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創新與實踐。作爲地方性、應用型地方高等院校,必須對自己的辦學目標、學科定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歷史沿革,甚至辦學條件、風格及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探索出獨具個性特徵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方案,並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逐漸形成獨特的育人環境、風格和品位。

2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與實踐的幾點做法

中國高校之間的個性特色,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和要求,決定了不同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中的個性特徵,體現了改革實踐中的不同創新和閃光之點。這些創新和閃光點,高校可以相互借鑑,但不可能照搬。以下就重慶文理學院近年來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實踐中的一些做法作一歸納、總結。

2.1創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長時間以來,教育界就一直存在“專才”與“通才”之爭。本文認爲,從終身教育角度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宜以“通才”爲主,着力提高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但從各種專門職位都有專門分工角度講,又要求高等教育給受教育者以一定的工商管理專門知識。從當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實際出發,重慶文理學院慎重地選擇了培養“職業經理勝任力爲目標的工商管理專門人才”的辦學理念。爲了落實這一理念,從2014年起,重新構建了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該計劃分一課堂教學計劃、二課堂教學計劃和第三課堂。一課堂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爲主;二課堂以學生參加科技活動、教授小助手、企業經濟調查、學科競賽、創業大賽及學生社團中的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等爲主;三課堂就是到企業一線去見習、頂崗實習。一課堂由教務處、教學院(系)組織實施,二課堂由部分專業教師和導師組織實施,第三課堂由學工部組織實施,如在創業孵化園創辦微型企業,參與企業經營活動,爲本地中小企業進行策劃與指導。爲了強化綜合素質的提高並使之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提出和實施了工商管理教學,堅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企業,與地方工商業經濟發展實際接軌的原則,在打好專業基礎的前提下,立足地方工商企業現狀,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既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和較大的發展潛力。爲此,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學校的相關政策的規定,結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衆多中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確保培養質量,使本專業的學生畢業後能順利成爲工商管理從業人員,具備工商管理人員從業資格,具備一定的創業能力。

另外,通過對社會需求深入地調查研究,把握區域工商企業的發展趨勢,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進行不斷地調整的指導思想,推出了一個基本原則和兩個實施辦法。一個基本原則是“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兩個實施辦法,其一是按文理工商進行大類培養,其二是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根據上述原則,學院一改過去由教研室單方面制定教學計劃的方式。首先,根據社會人才需求對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需要,提出了四年制本科教育課內總學時不超過2600學時,並規定各類學科課程所佔比例(含選修課):(1)公共基礎課組合佔30%左右;(2)專業技術基礎課組合佔30%左右;(3)專業技能課組合佔40%左右,設置了人文社會科學類和自然科學類公共任意選修課,並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愛好和職業意向在全校跨專業、跨院系選課進行輔修,全面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這一基本框架,大力度改革了傳統的專業教育模式,保證了公共基礎知識模塊和技術基礎知識模塊的厚度,削減專業課模塊的深度,擴大專業知識的廣度。此外,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還分兩個模塊方向:一是涉外企業管理方向;二是中小企業管理方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今後的就業意向在某個方面進行深化學習,這對學生深入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傳統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突破,給寬口徑、高素質工商管理專門人才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2爲複合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成長開渠放水

隨着現代社會、科學和技術問題的高度綜合性增強,複合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受到廣泛的關注。重慶文理學院作爲地方性多科性高等院校,如何讓複合型、應用型和服務於地方經濟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更好地成長,讓部分自身條件好、願意更大範圍拓寬知識面的學生能更好地進行自我職業規劃設計,已成爲學校高層管理者思考的熱點。重慶文理學院與全國若干兄弟院校一樣,推出主輔修和創意、創業培訓制度。主輔修制,主要是爲學有餘力的在校本科生開鑿出的一條通往獲取複合型知識的渠道。而創意、創意培訓則主要是爲有特殊才能和一些特殊偏才學生加以專門培養和指導,幫助他們創業成功。2014年,在學校統一教學規劃指導下,正式推出了主輔修制度。其主要內容包括:(1)凡學習成績達到優良程度的學生均可申請選修學校已開設的另一個專業作爲自己的輔修專業,如管理類可以選擇經濟類、工程類、文學類等;(2)已開設的任何本科專業,在制定本專業主修教學計劃的同時,都必須制定出以本專業爲核心的輔修課程的教學計劃,即已開設的任何本科專業教學計劃,必須主輔修配套。在實踐過程中,又推出了第二專業計劃,讓對輔修仍不滿足的學生再走一步。於是工商管理專業的主輔修制度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其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保證自己主修專業學習任務完成的前提下,儘可能選擇另一專業爲輔修專業,完成規定教學計劃(一般30學分左右)者,由學校發給輔修專業證書;其二,學生在選擇輔修專業學習後,因各種原因(如學習壓力大等),不能全部完成輔修專業規定課程者,通過的課程學分數作爲任選課學分計入本人主修專業教學計劃進行學籍管理,未通過的課程不計學分,也不作學籍處理;其三,對完成輔修專業教學計劃仍有餘力餘興者,可將此專業作爲第二專業繼續深造(一般60學分左右),全部完成者,由學校頒發第二專業證書,跨學科的可申請第二學士學位。同時,鼓勵優秀學生考研。渠道打開後,又採取了一系列激勵措施,以培養出一大批覆合型本科學歷人才。據調查,在最近幾年,重慶文理學院的畢業生中有相當部分是憑藉輔修專業應聘到各類工商企業工作和考取跨專業、學科研究生的,有主修專業畢業證,同時持有輔修專業證的畢業生,在人才招聘市場受到普遍歡迎。重慶文理學院從全國高校就業60強上升爲50強就是明證。若干事實已充分證明,主輔修制是本科階段培養複合型人才的良好模式,有必要進一步堅持和完善。

2.3重塑教育基本原則——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學的基本原則。長期以來,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模仿大工業批量生產的模式,忽視學生的個性特徵,一個教學計劃年復一年,成批培養“專業人才”,學生畢業後只能從事

專門工作,改換工作被稱作專業不對口。隨着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傳統模式逐步受到衝擊,積極推行各種形式的學分制,重因材施教基本原則,這是21世紀中國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重慶文理學院自2014年學校升本後,已推出學分制教學改革模式,逐步形成以下三大特色:第一,合理實施選課制。選課制是學分制的核心。充分尊重學生個人選擇和發展需求,在現有條件下:(1)在教學計劃中開闢20%左右的學分數由學生自主確定該學什麼課程;(2)在有條件的任選或必修課程中,推行學生選擇任課教師制度,以滿足學生對教師的適應程度;(3)允許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主安排學習進程,或部分改變既定學習進程。由於任選課程包含如下三大類,即跨專業跨院系的課程、學校專門爲全校學生組織開設選修課程以及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所以在全校上萬名學生中,每人的學習計劃實際上都不一樣,在大基礎一致的情況下,學習內容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新格局。第二,改革固定學制,適當將學制延長或提前。本文認爲這種辦法是貫徹因材施教的有效模式。其基本思路是:以國家規定的四年或五年學制爲基礎,允許學生提前或延後完成規定學習環節和學分數,並提前或延後畢業,目前大多數學校規定的時間是三到五年。(1)延後、提前還是正常畢業,完全由學生自己把握;(2)學生學習中途遇到客觀環境的變化,如家庭發生變故、經濟承受能力等,可中斷學習參加社會實踐。比如有些學生,因生病等原因而申請暫時中斷學習一年或參軍,保留學籍和學分;(3)學生在規定學制內尚未完成學業,可申請延長畢業時間繼續學習,已學完規定課程,但不符合畢業要求的,給兩種選擇,申請延長畢業時間,直到完成全部學分,或者持結業證先就業,在規定時間內回校申請補考,合格後換髮畢業證書。第三,實行嚴格而又有一定靈活性的重修、重考制。這一制度含兩層意思:(1)學生某門課程不及格,可以進行重修(學校規定必須重修),也可以選擇重考(跟下一屆學生一起參加該課程的結業考試);(2)學生已經取得學分的課程,成績不太理想,可以申請重考,刷新自己的課程成績,低於過去成績者不刷新。以此激勵學生更加紮實地掌握某些核心課程的基本內容,也爲某些優秀學生,因某門課程的遺憾提供了更正的機會。

2.4實施創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

創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教育思想,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去體現,如何去發揮,是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又一個熱點問題。幾年來,學校逐步探索,其特色可歸納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爲素質優秀、成績(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首頁)好的學生開小竈。學校每年招收工商管理專業學生90餘人,其中大學聯考入學成績由低到高相差100分左右,如何讓素質優秀、成績好學生在完成一般學業要求的基礎上,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這一直是學校重點關注的問題,爲素質優秀、成績好的學生的成長和有一定特長的學生選派優秀教師給予專門指導和教育是大家的共識。(1)每年入學新生就開始實施優異生計劃,選拔一定的優異生,選派優秀教師,尤其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專業基礎知識的指導,同時提升計算機、外語及人文素質水平;(2)對剛進校的學生,就開始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方式進行特殊培養,比如爲其選派導師,實行導師制,每個學生可深入導師科研基地,與導師一起參加科學實驗,當科研小助手等工作,學校在開放性實驗、圖書資料等方面提供特殊服務,集中提升某些基礎課程、人文課程和專業課程的要求;(3)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模擬環境實驗、參加全國學科競賽、創業大賽等,在學生中創建出注重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培養的良好學風。第二,爲特長學生搭建成功的階梯。大學的教育應體現在“大”字之中,學生在大學獲取知識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學校應有一種機制,如組建學術團體、興趣小組,並派專門教師帶領、指導、鼓勵並承認學生從多渠道去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爲特殊學生、特長學生創造條件,搭好取得成功的階梯,比如鼓勵部分學生參加全國學科競賽、創辦微型企業等。第三,爲學生創造各種學習條件和創業條件。首先是要建立起創新人才成長的校園環境和文化氛圍,給學生精神上一種良性導向,同時創造多種機會,組織學生社團,讓不同興趣和特長的學生各得其所。讓學生參與創

業培訓和創辦微型企業。重慶文理學院與校外多家企業有緊密聯繫,建立了教學實踐科研基地,如有名的中國電信永川分公司、重慶紅巖汽車製造有限公司、重慶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及重慶名豪集團等,校企聯手打造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已成爲當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特色。另外,學生創業中心和微型企業的創辦,更成爲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不可缺少的重要領域。總之,重慶文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創新,成效比較顯着,成果比較突出,在由該成果送入社會的人才中,後期效果將更爲顯着。但是,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世界複雜多變的新形勢,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任務和特色問題必然會受到更大的關注。

2.5加強創業意識的培養

我國目前大多數高校所培養的學生都是在順利畢業後去找一份安定、收入可觀的工作,很少有自己去創業的願望。各行各業的大發展爲更多的創業者提供了諸多創業機會,在我國就業壓力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創業將爲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所以,在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和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對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使之能成爲一個成功的創業者。

2.6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

傳統的教學觀念是教育學生多學知識,牢固地掌握知識,這樣反而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深,不能靈活地加以運用,操作能力差。對於管理類專業的學生而言,思維觀念和方法(學知識的方法)尤爲重要,所以,應加強對學生的觀念和方法的培養,這才能夠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知識的相互聯繫,讓學生真正理解到什麼是管理。管理是一個過程和整體概念。不能將其肢解後進行教學,不然的話,學生就不可能將相關知識聯繫在一起,也不能理解管理的真正含義,當然,更談不上做好工作了。

2.7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基地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結合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爲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訓,事先落實了培訓基地,如中國電信永川分公司、重慶紅巖汽車製造有限公司、重慶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及重慶名豪集團等,並就實踐培訓的指導方針、原則和具體措施進行商談,簽訂合同。培訓基地指派部門經理和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員工親自帶、教學生,在生產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並進行實踐技能考覈。爲加強教學的實效性,落實國家“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要求,學校還專門聘請企業總經理、職業經理人直接擔任相關學科的教學工作。由於來自第一線,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理論聯繫實際,教學效果好,學生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工作適應能力強,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2.8加強對學生的人格、道德品質的培養

目前,管理道德問題在現代中國已經發展到十分嚴峻的程度,最突出的表現是:坑蒙拐騙、假冒僞劣、行賄受賄。如:短斤少兩,江蘇某農藥廠所標有效成分爲25%,實際只有2.5%;摻雜使假,某些小廠將一般礦石粉碎後與沙土混合冒充磷肥,其有效含量只有3.75%,國家規定最低的四級磷肥含磷量不得低於20%;移花接木,用別人的商標;劣質、仿冒事件,雲南劣質飼料粉碎機傷人事件、僞造名牌商品事件等。所以,加強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已顯得刻不容緩,提高管理者的道德素質已成爲一個社會問題,作爲高校應重視道德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增強其社會責任感,樹立良好的人格。

3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展望

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大有方興未艾之勢,其改革的目標、任務也將隨着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教育大衆化、學習終身化和競爭激烈化方向調整和深化。着力點將主要放在質量更高、效益更好、規模更恰當、知識結構更合理四個基石之上。隨着企業經營的國際化發展趨勢,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還應具備從事國際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朝涉外方向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綜上所述,對於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在校生來說,

既是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着激烈挑戰。因此,作爲從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教育者,要視培養出社會適用的人才目標爲改革己任,爲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目標定位、實踐創新大膽探索。

第四篇: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建築施工企業精準物流管理研究

abstract: the material cost takes up a greater proportion in the total cos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through reducing the material cost to reduce the total cos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nd lean supply management is one effective material management way.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d the dis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terial management pattern, based on this foundation proposing material lean supply chain; secondly analyzed the foundation of material lean supply cha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es reengineering based on lean construction and lean construction; thirdly analyzed the model and key factors of lean material flow management; finally, give some constructive advice to implement the material lean supply chai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lean construction; lean supply

1. 傳統建築施工企業物流管理的弊端

目前施工企業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狀態,這種落後的管理方式必然導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規範,成本費用高,實時性、動態性差,難於控制,工作方式煩瑣。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缺陷: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還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階段;對物資供應商聯合體的構件缺乏科學管理,短期競爭多於合作;物資採購是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博弈過程,非集約化,採購成本高;物資採購沒有與預算部、技術部、施工部緊密聯繫,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與工程實際嚴重脫節;物資庫存、現場管理混亂,造成資源的浪費,建築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傳統建築企業物流管理方式至關重要。隨着管理和技術的不斷提高,各種有效方式不斷涌現。本文提出了“建築材料精準物流管理”模式,能夠解決傳統建築企業物流管理的缺陷,並防範新的問題的出現。

2.精準物流管理的基礎

2.1 技術支持——建築施工企業實現信息化

建築施工企業信息化是精準物流管理的技術支持,必須輔助企業各管理層次,其核心是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的應用。工程項目管理軟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進度管理、預算管理、物資管理、人勞管理、機械設備管理、資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個基本的模塊,能夠輔助各層次的管理:對企業物資統一分類、統一編號,編制物資數據庫;從進度管理模塊導出階段性計劃工程量;根據計劃工程量預算管理模塊計算出物資計劃;依據物資計劃,物資管理模塊實施物資採購管理。

以建築施工企業信息化爲技術基礎,對物流進行精準控制,實現物資料採購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資庫存管理、現場管理的實時化和精準性,最終達到物資供應好、週轉快、消

耗低、費用省、浪費小,保證建築施工企業順利建造。

2.2組織環境基礎——基於精準建造的建築施工企業流程重組

基於精準建造的建築施工企業流程重組是建築施工企業通過共享數據庫、edi、web等信息技術,將策劃單位、業主、勘測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建築施工企業的各個部門有機的連接起來,對整個建築產品供應鏈實行有效的管理,實現精準物流管理,縮短建造週期,減少非生產性無價值的工序、簡化工作流程,實現企業內外部組合的一些列活動的總稱。

基於精準建造的建築施工企業流程重組打破了原有部門界限,加快了建築施工企業內外各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流通和反饋速度,節省了潛在的時間、節約了潛在的成本、爲建築施工企業精準物流管理提供了組織環境基礎。

2.3組織文化基礎——精準建造思想

精準建造(lean construction)是一種基於建築產品管理,通過精確的建築產品定義、合理有效的建造單元的分解、精準產品策劃、精準設計,在物資的精準供應、全過程的產品控制、及時的信息流通和反饋、全體人員早期介入下實現建築產品的成功交付、資源浪費的最小化、價值創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築產品的價值、優化整個建造過程的價值流、構建合理有效的產品流、降低資源浪費、合理控制工期、整個項目達到最佳效能爲目標的管理活動的總稱。精準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個建造過程持續時間縮短、精準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個建造價值鏈創造價值最大、客戶滿意度最高。

因此,將精準建造作爲組織文化的基礎,指導組織的建造生產,其目標是實現建造過程的“零浪費”,其中包含了物資的“零庫存”,即將工程建造過程與物資供應相連接流水化,最大化地減少中間庫存、消除中間搬運、等待的時間浪費,達到精準物流管理。

3.精準物流管理模式

3.2精準物流管理的目標

在建築產品的整個建造過程中,工程項目是一個臨時的產品系統而獨立的存在,緊密的與物流聯繫在一起。加強物流管理是工程項目精準建造的資源保證。精準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標是:加強供應商的管理,改變傳統的競爭和短期合作爲長期有效合作;規範物資採購機制,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物資採購電子商務化和批量化,縮短物資採購週期,降低採購成本,簡化採購程序;加強物資入庫、出庫、調撥、報損管理,使庫存最小化;加強物資入場、加工建造、退場、損耗管理,降低物資浪費,減少物資的二次搬運;物流信息及時、準確,便於物流的有效控制。精準物流管理的終極目標是物資的“零庫存”和“零浪費”,從而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加整個建造過程的價值、最大化的滿足客戶滿意度。

3.3精準物流管理模式

精準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項目數據庫爲基礎,動態實現物資庫存狀況監控和物資現場管理監控,精準預測和計劃物資,選擇最佳供應商和租賃公司,實現物資的精準、均衡供應。

精準物流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強、涉及範圍廣的一系列活動。精準物流管理包括四個方面的工作:(1)預測物資用量、編制物資供應計劃;(2)組織、採購或者調劑物資;(3)物資的驗收、儲備、領用和配送;(4)物資的統計、覈算和盤點。

3.3實施的關鍵

3.3.1工程項目物資現場動態平衡

工程項目物資現場動態平衡是物資優化配置和優化組合的手段和保證,是優化企業資源的一種有效方式。動態平衡是按照項目內在規律,有效地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各施工階段的物資投入,並對物資按時間節奏進行動態優化,以保證整個建造過程的均衡性、實現物資供應的動態配置、平衡協調和均衡投入的過程。因此,在工程項目中,有機、緊密地結合物資投入數量、結構、時間、範圍的計劃與工程項目進度計劃,使物資、人員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項目中,實現物資綜合控制、工程項目均衡節奏性地建造,達到預期進度目標,實現精準物流管理,減少物資浪費,降低建造成本。

3.3.2現場物資的精準控制和物資需求精準預測

現場物資的精準控制和物資需求精準預測以共享工程項目數據庫爲基礎,動態實時的獲取物資現狀、工程項目進度狀況和階段性計劃,精準預測工程物資需求。在工程項目立項之後,工程管理子系統將總體進度計劃錄入到工程項目數據庫中。在工程項目實施後,倉庫管理子系統實時動態追蹤物資庫存狀況,並及時反饋到工程項目數據庫。物資現場管理子系統實時記載物資入場、物資損耗、物資生產、物資回收、物資退回倉庫等詳細內容,快捷的統計現場物資狀況並反饋到工程項目數據庫;工程管理子系統實時追蹤工程項目進展狀況,報告累計未完成工程以及變更工程,並依據約束限制條件,動態制定階段性進度計劃;預算管理子系統依據實時更新的物資信息精準預測物資需求

因此,現場物資的精準控制和物資需求精準預測是精準物流管理的關鍵要素之一,是達到精準建造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應渠道的選擇

供應渠道的選擇是精準物流管理的核心業務之一,在整個供應鏈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資的源頭。供應渠道的選擇的目標是使物資從採購、租賃到材料入庫的總成本達到最小,質量、交貨期、服務水平達到頂期水平,尤其是物資供應商、租賃公司的選擇。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線性規劃模型。

設q、l、s是企業對供貨質量、交貨提前期和服務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總量。設階段性一次需要採購m種材料,每一種材料可供選擇的供應商(或者租賃公司)有n個,則xij表示第i種材料供應商j供應量,di是第i種材料的總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運輸成本,,lij,和sij分別是有關供應商價格、質量、交貨提前期和服務水平的參數。可得到如下的線性規劃模型:

物資採購、租賃總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計算時,需要將供貨質量、交貨提前期和服務的要求水平等進行量化,其量化的標準如圖2所示,也需要事先確定,作爲物資採購的標準。通過線性規劃計算的結果說明了供應商供應的物資和租賃公司租賃的物資設備。

4.結論與建議

精準物流管理是精準建造過程中關鍵工作之一,一個建築施工企業的生產過程是對各種物資的使用和消費過程的有效控制。因此,採用精準物流管理,協調建築施工企業內外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關係,從整個建造過程精準控制物流,實現物資供應好、週轉快、消耗低、費用省,保證和促進建築施工企業生產,加速資金週轉,降低建造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客戶滿意度。

因此,精準物流管理是建築施工企業物資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實施中需要以建築施工企業實現信息化、流程重組以及採用精準建造思想作爲基礎。因此在實踐中,不應急於求成,要搭建好建築施工企業的硬件基礎後,再逐步實現。

參考文獻:

「1」姚建明、蒲雲、周國華、趙正佳。多品種供應的多供應商選擇模型及分解算法[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4.8 vol(40)4:521-527

「2」江偉、趙振宇、朱瑩瑋。我國建築業物流供應鏈管理探究[j].建築經濟。

2014.5:23-25

「3」葉少帥、杜靜。建築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關鍵因素[j].建築管理現代化。

2014.8:5-8

「4」李效廷。 施工項目材料管理。山西水利科技[j].2014.8:89-90

「5」glenn ballard. lean project delivery system.[j] lean construction institute.2014.9

「6」herman glenn ballard. the last planner system of production control.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2014.

第五篇: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論析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公民文化權益的有效途徑

論文關鍵詞:文化事業;公民權益;政府作用

論文摘要:公益性文化事業是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但是,當前我國公益文化事業的發展面臨很多挑戰,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經費仍然是“捉襟見肘”,文化設施和設備仍然很難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羣衆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文化生活的需求。爲此,我們必須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爲廣大羣衆提供更多的文化宣傳陣地和休閒娛樂場所,進一步提高城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水平。

公益性文化事業是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加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是推進先進文化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必經之路,是黨和政府執政爲民的重要職責,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撐,是以文化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的價值體現,是生活質量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進程中,要把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放到與文化產業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使二者齊頭並進,協調發展。

一、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

文化權益是人民羣衆的基本權益之一,是支撐和滿足“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基本指標。公益性文化事業是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它是由國家舉辦,不以營利爲目的,面向社會、面向公衆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文化事業及其相關載體。它肩負着傳播知識、宣傳教育、示範指導、向羣衆提供優質精神文化產品、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的重任。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爲廣大羣衆提供更多的文化宣傳陣地和休閒娛樂場所,進一步提高城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水平。

1.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增強文化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的迫切需要。面對日益開放的國際環境,文化事業已經成爲中華文化融人全球文化多元化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爲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通過公共文化服務的制度基礎、物質保障、人才隊伍、基本載體等方面的建設,必將大力促進文化的科學發展,增強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的加強,也直接促成了政府資源、經濟資源、社會資源、服務資源、管理資源、技術資源、人力資源、觀衆資源、設備資源等各類文化資源要素的全面整合與有效利用,從而進一步促進文化與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滿足廣大羣衆精神需求的內在選擇。文化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表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提出,不僅把文化建設納人了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共進的社會進程,也突出顯示了文化在和諧社會中培育時代精神、體現人文關懷、實現文化權益、促進文化提高、完善人的全面發展的獨特功能。只有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才能在文化發展的機遇期和社會矛盾的凸顯期,充分發揮文化對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塑造靈魂的社會教化功能,滿足人民羣衆休閒、娛樂、求知、審美、健身、交際等方面需求的服務功能,使優質的公共文化產品成爲溫馨、親和的力量,慰藉、鼓舞人的力量,使公益性文化工作成爲浸潤和滋養美好心靈、薰陶和培養高尚情操的事業。

3.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破除一切阻礙和影響文化發展的體制弊端,是文化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文化生產管理、服務支配理念和模式發生變化,以目前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和文化隊伍網絡爲基礎,加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着手構建以實現社會成員最廣泛的文化享有

爲目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經具備了很好的條件。特別是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人,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不僅只是文化事業領域的從業者自己的發展,它已經成爲了一個民族提升自己文化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只有通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建設一個充滿活力、能夠自我優化的、適應文化發展規律的、政府、社會和市場力量共同參與的文化體制,才能促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二、當前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滯後是影響公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因素

公益性文化事業雖有較大的發展,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經費仍然“捉襟見肘”,文化設施和設備仍然很難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羣衆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費投人不足,基層文化活動乏力。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需要有足夠的經費支持。但由於受財力的限制,政府對文化事業投人較少,沒有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很多文化事業單位只能勉強維持工作運轉,而無力拓展業務。當前主要表現爲:經濟基礎仍然比較薄弱,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投人有限;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氛圍不夠濃,社會力量參與仍然缺位。不少地方的領導幹部對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認爲只要搞好經濟就行了,存在着重經濟建設,輕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的現象。認爲經濟建設是實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夠體現出政績,而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是虛的,一時不能見效,政績一時難以體現出來。所以,有的口頭上強調要重視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而沒有真正落實到行動上。部分地方的領導幹部對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導致部分地方的公益性文化設施簡陋,無法起到宣傳教化、休閒娛樂的作用。

2.人才缺乏,文化競爭力不夠強。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文化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競爭和使用。由於缺乏科學合理的文化人才使用、培養和引進機制,文化經營管理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匾乏,有些門類的專業技術骨幹流失較爲嚴重,文化事業發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成爲制約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加之現有的文化人才隊伍年齡老化、知識結構單一,不適應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的新要求。尤其是在管理人才方面,更是缺乏懂經營、善管理的專門人才。所有這些,都是掣肘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一個很大的因素。

3.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文化創新乏力。文化體制改革相對滯後,文化管理方法比較單一,過多地依靠行政管理和政策調節,文化市場管理缺乏統一的行政執法力量。當前,有相當一部分文化企事業單位管理仍然帶有明顯的行政色彩,主要依靠行政方式來配置資源,文化資源浪費嚴重。文化服務不是以滿足人民的基本需求爲目的,造成公民的文化基本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時,存在着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辦不分的狀況,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沒有發展動力。

4.基礎設施和設備比較滯後,文化信息共享資源相對乏力。長期以來,新建的基礎設施和新投人的設備比較少。現有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基本上都是使用了多年,已經老化,適應不了發展的需要。由於文化設施較爲落後,不能適應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不利於培育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消費市場,提高文化品位。加之有的地方文化設施還是非常簡陋陳舊,仍然停留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水平,遠遠不能滿足新時期人民羣衆對文化生活的需求。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人民羣衆文化消費觀念的形成,制約了市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從長遠來說也必然會影響一個地區的綜合發展。

5.投融資體系不夠完善,需要建立有力的投融資主體及平臺。由於文化事業單位公益性、準公益性和經營性界定不夠清晰,該推向市場的沒有政策以及體制界定不夠明確,造成資金投人上的缺位和越位,從而制約了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社會和民間資本多渠道融資的體制機制還未形成。公益性文化建設資金來源幾乎全部依賴政府投人,社會各界參與投資很少,社會辦文化、企業辦文化的積極性還沒有很好地調動起來。文化事業自我發展、自我

完善的機制較弱,不具備擴大文化市場所需資本的擴張能力。

三、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已成爲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和重要支撐,成爲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必須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深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改革爲動力,以文化設施建設爲平臺,以整合文化資源爲手段,以提高人的素質爲核心,以滿足和提升市民羣衆精神文化發展爲目的,通過市場導向、政府規劃、部門聯動、企業運作、項目帶動、社會參與,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動公益性文化事業更快更好地發展,不斷豐富和滿足廣大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1.堅持先進性與廣泛性相結合。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的發展,改造落後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一切思想文化陣地、精神文化產品,都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正確導向,宣傳科學真理,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要貼近羣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面向廣大羣衆,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務,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廣大人民羣衆的文化生活,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

2.堅持以人爲本與發展爲先相結合。必須堅持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始終把文化發展的着力點放在實現和保障市民羣衆的基本文化權益和滿足人民羣衆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上,並以此作爲評價和衡量文化建設工作的根本尺度;把提高市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爲文化建設和發展的根本目的。

3.堅持市場運作與政府調控相結合。加強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調節、市場監管、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等方面的職能。改進和完善重大文化活動和項目的組織、承辦和評價機制,對政府主辦的重大文化項目和活動引人競爭機制,創造條件,吸引社會資金投人,鼓勵社會力量辦文化,逐步推向市場化運作。

4.堅持協調發展與重點發展相結合。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正確處理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關係,提高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統籌考慮文化發展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堅持宏觀控制與微觀搞活的有機結合,做到既放得開又管得住,確保公益性文化事業健康發展。

5.堅持文化繁榮與規範管理相結合。要健全文化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加強文化立法,制定適合本地實際的經濟文化政策,鼓勵和調動全社會的力量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營造文化繁榮發展的格局。同時,依法加強文化管理,整頓文化市場秩序,把握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確保文化安全和有序發展。

6.堅持特色文化與大衆文化相結合。面向基層、面向羣衆、面向市場,研究市民羣衆的文化需求,着力提高大衆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在發展大衆文化的同時,有選擇、有重點、有步驟地發展富有文化內涵的特色文化,把發展特色文化與發展大衆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爲文化發展開拓更加廣闊的空間。

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的路徑選擇

公益性文化事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把爲全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作爲重要目標,堅持以政府爲主導,增加投人,增強活力,改善服務。要加強規劃,合理充分地利用好現有文化資源,防止重複建設。

1.加大資金投人力度,提升文化軟實力。加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保證廣大人民羣衆享有基本的文化權益,努力提高全體民衆的綜合文化素質,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其公益性質決定了其生產目的並不在於追逐利潤的最大化,而在於是否較好地實現

了其社會服務功能,因此決定了其投人必須由政府來主導完成。無論如何改革,政府都不能在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投人上缺位。基於這樣的理由,加大投人,首先要依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全力保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及人員的基本運行經費,提高基層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做好文化工作的基礎。其次,要保證把宣傳文化事業經費全額用於文化事業的發展上。再次,各級政府要逐步加大財政資金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人力度,其增幅要保證略高於同期財政收人的增長幅度。加大投人絕不能只是掛在嘴邊,各地各部門要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把它落到實處。

2.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基礎設施是公益性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和依託。實踐證明,基礎設施興,則文化事業興。文化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一方面是可以爲廣大羣衆開展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場所,另一方面是能夠讓人們生活在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之中,更重要的是能以此幫助人們培養更加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因此,我們要結合實際,規劃和建設一批既有民族特色、地域風格,又具有時代特徵、爲大衆認可的文化設施。如科技館、體育場館、文化廣場、全民健身園地、社區文化活動園、青少年活動中心等,並真正發揮好它們作爲先進文化的傳播陣地和發展天地的現實功能。

3.建立健全文化人才機制,切實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文化工作是一項以人爲對象的工作,必須樹立人才是文化發展的第一資源的觀念。要建立起開放的文化人才培養、引進、選拔和激勵機制,培養和引進當前迫切需要的人才,並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制定發展規劃,創造良好條件,大力培養造就成批的優秀文化人才。要把培養、使用文化人才納人財政預算,在住房、職稱、待遇等方面採取優惠政策,使成千上萬優秀人才參加到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中來。各級領導要善於發現身邊的人才,善於利用好現有人才,對人才不能求全,要多看特長專長,多看優點長處。要採取選送深造、在職輪訓、聯合辦學(班)、以工代訓等形式,培養一批在各專業領域能獨擋一面的專業人才。

4.加強公益性文化事業法制化建設,真正確保文化事業平穩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投人來自社會,並向社會成員無償地提供平等服務,是現代文明社會中獲得基本法律保護的領域。爲此,我們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一是要加強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人與管理,應該及早納人法制化的軌道,確保社會投人和服務的均衡。二是要加強公益性文化事業法制化建設,並以法律、法規方式,規範文化事業及其相關領域的所有行爲。三是要建立一個覆蓋操作、管理、監督的完整系統,切實保障社會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投人獲得有效的使用,讓廣大人民羣衆獲得實在的文化服務。

5.抓好基層文化建設,切實保障農民和城市低收人羣體的基本文化權益。要加大力度,改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條件,使文化設施、服務網絡和文化產品基本滿足居民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務的需求。要在農村基本解決農民羣衆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要採取政府採購、補貼等措施,保障和實現城市低收人居民、殘疾人、老年人和農民工等羣衆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體育場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或優惠向殘疾人、老年人等羣體開放。藝術院團、影劇院定期面向低收人居民的低價演出或放映。

總之,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對公共文化機構的指導、監督,並從資金、設施、場地、機構、人員等方面,保障公共文化設施正常運轉和功能的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機構要完善功能定位,明確服務目標、任務和責任,建立考覈、激勵和約束機制,確保公益性文化事業健康發展。

wang小編推薦訪問其他精彩範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一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