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心理學論文(新版多篇)

心理學論文(新版多篇)

三導師制的作用及展望 篇一

1、明確各導師的職責與分工

心理學本科教育三導師制是在雙導師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雙導師制的基礎上增加專門的實踐導師,讓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校外導師指導學生實習。心理學本科教育三導師制更加明確了各位導師的職責,將專業知識與心理健康以及職業規劃分離。三導師制的實施使校內導師能夠更加專注於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生涯規劃及心理健康,校外導師則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豐富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實習和就業。

2、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新生入學伊始對本專業認識不足,學習和就業目標不明確,常常學習興趣不高;並且不少學生對將要從事的職業缺乏瞭解,就業目標不明確,出現頻繁跳槽或更換工作的情況,抑或是對就業市場及自身能力認識不清,從而盲目追求高薪職業,不願從基層做起。

針對上述情況,從心理學本科學生入校開始,校方可邀請優秀企業領導或心理健康教師及心理諮詢工作者入校進行職業介紹,通過介紹中國小及大學的心理健康教師、EAP心理援助及人才資源管理的職業性質、工作內容、就業要求、工作環境、職業道德守則等,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以後將要從事職業的發展現狀,從而明確自己的就業目標。

在本科生進入大四後,由校外的實踐導師指導實習,學生可以在實習單位中切實體驗就職的內容和要求,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明確自己的求職方向。

3、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校外導師分佈於各行各業,具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學生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了解不同行業對工作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校外導師瞭解用人單位的招聘需求和錄用標準,在求職應聘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學校可以安排學生參加校外導師所在單位的面試,或是邀請校外導師作爲校內模擬面試的專家評委,讓畢業生真實體驗求職現場,提升求職面試的技能。並且,學生可以通過融入校外導師單位的工作團隊,參與具體工作環節,鍛鍊自己的業務能力,並且體會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提高合作能力,提升就業的成功率。

4、實現校企合作雙贏

頂崗實習是高校培養實踐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在該階段由學校和企業協作配合,共同培養學生。通過學校和企業的雙向交流,幫助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學習掌握最前沿的專業知識,學校也能瞭解現階段心理學專業人才市場的需求,從而調整培養計劃與教學模式,實現科研水平與就業率共同提升,營造學校和企業的雙贏局面[11]。相對於雙導師制而言,三導師制對導師之間的配合交流要求更高,需要心理學不同知識領域的綜合以及對學生的指導,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提升其學術研究及諮詢的技能,但也更難實踐。根據現有研究和實踐情況表明,心理學幾乎沒有使用三導師制的本科院校。

在這方面,本科院校需要加快步伐,向高職院校學習,嘗試通過實行三導師制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社會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發展,提升學生的競爭力,順利實現就業。

雙導師制的作用 篇二

1、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成就

在學生入校後,心理學院就向學生介紹各位教師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成果,並給學生開設專業基礎課程,讓學生迅速對心理學專業以及本學院的教師有一定的認識。經過一年的瞭解與熟悉,再通過雙向選擇的方式給每個學生配備學術科研導師,讓學生有機會跟隨導師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從而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在此過程中,學術科研導師向學生介紹專業領域,指導學生轉變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瞭解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選課情況,解決學生學習方法、專業知識等方面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8]。

2、提升科研能力

由於每位學術科研導師需要負責的學生不多,所以導師很容易瞭解學生在學術上的興趣點和擅長點,進而能對學生有針對性地指導。心理學院的導師指導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學術研討、學術講座等環節,開發學生的科研潛能,提高學生的學術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閱讀專業書籍和相關學術文獻,參與碩士、博士的學術沙龍以及相關的科研項目,在提高理論知識水平的同時,也積累了科研實踐經驗。另外,導師帶領學生進行大學生創新項目的研究,從而提升學生的學術科研能力。

3、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

全程學業導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並根據自己所帶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給學生規劃職業發展方向,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本站 *。全程學業導師通過對所帶學生進行“追蹤式”個別化成長規劃指導,幫助學生分析自身的優劣條件,根據學生的特點幫助其設定各階段的學習目標,確定職業奮鬥的方向,使學生對職業和人生有清晰可行又符合實際的規劃[9]。並且,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提升社會交往能力,爲學生之後融入社會打好基礎。部分導師還爲學生提供實踐實習的機會,讓學生接觸各類企業、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幫助學生提前融入社會。雙導師制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項創新制度,是推進高校人才培養的新模式。雙導師制的實施對提升本科生的專業素質、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縮短了校園生活與社會生活間的距離。在雙導師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指導,是心理學專業本科生順利實現就業的有力保障。

三導師制的創新 篇三

爲了順應市場經濟發展和用人單位的需要,心理學專業本科教育除了強調雙導師以外,還應增加實踐指導教師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指導。由此,我們將從理論層面探索如何通過增強校外(實習基地或用人單位)指導教師,以滿足現階段社會發展對心理學專業本科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雙需求,即提出心理學本科教育三導師制。三位導師包括校內和校外導師:校內導師是指全程學業導師和學術科研導師,校外導師是指實踐導師。全程學業導師負責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同時教授學生相應的法制和職業道德知識;學術科研導師負責學生在校內專業知識的學習,包括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實踐導師爲相關實踐單位中的教師,負責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應用能力,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提高自己[10]。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之間的關係相對固定,他們負責的是同一批學生。校外導師的主要職責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指導其形成初步的職業判斷,同時幫助學生提升實踐操作能力,彌補理論學習上的不足,增加實踐認知能力,爲學生適應未來的工作就業打下良好基礎。三位導師分工明確相互合作,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社會競爭力的學生。

雙導師制的實施 篇四

“雙導師制”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我國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爲目標,形成一種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競爭機制。原本“鐵飯碗”式的就業模式被打破,高校畢業生不再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必須面對自主擇業、擇優錄用的現實問題。在這樣的經濟體制變革中,“雙導師制”應運而生。心理學專業的雙導師制是指在學生四年的學習生涯中,給每名學生配備兩位指導教師:全程學業導師和學術科研導師。

在大一時,給學生配備全程學業導師,全程學業導師負責本專業全體學生的學業培養、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和社會實踐等工作,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指導;在大二時,配備學術科研導師,學術科研導師幫助學生制定專業發展目標,引導學生系統性的學習專業知識,帶領學生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並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術科研能力,拓寬學生的科研視野、學術旨趣並確立學術志向。全程學業導師以集體指導爲主,每月至少指導學生一次,指導時間由導師和學院商定;學術科研導師則以個別指導爲主,每星期指導學生一次,指導時間由導師和學生自主商定。

學術科研導師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給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並且導師以嚴謹勤勉的專業態度感染學生,幫助學生養成優良的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從而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專業能力。在步入大學伊始,學生剛開始學習專業課程,對學科很難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心理學院的導師先帶領學生參與自己的科研項目,同時讓其跟隨研究生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術興趣。

進入大二或者大三後,學術科研導師結合本專業的學習特點、學習方法以及專業發展方向給學生以正確的指導,鼓勵學生自主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嘗試公開發表論文,同時提前進行畢業論文的實驗設計,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隨着學生專業知識的不斷積累和專業課學習的不斷深入,學術科研導師還指導學生把握基本知識概念、深入理解心理學的。專業知識、領悟各個課程間的聯繫與影響,同時引導學生將心理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7]。

導師制的產生背景與現狀 篇五

本科生導師制是高校教書育人的重要載體,對提升本科教學質量有着重要的意義[1]。本科生導師制由Winchester主教首創,起源於牛津大學[2]。隨着時代的發展,導師輔導逐漸取代私人輔導,成爲劍橋和牛津各學院中的一種制度化的本科教學模式[3]。牛津大學的新生在入學報道的第一天,學院就給他指定一位導師。導師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幫助學生取得進步[4]。導師制是高等院校實行的一種個別化的、全方位指導的教學模式,對本科生的思想品德及學習生活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導師制”在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推動了高等教育的發展,促進了高校人才的培養。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高校在20世紀末開始對本科生實施導師制。

北京大學於2002年在國內率先實行本科生導師制,且取得較大的成果,隨後,我國其他高校也開始接受這種個別化的教育指導模式。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在提高本科生教育質量的同時,也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本科生導師制的推行促進高校人才的培養,提升高校的教育質量,但隨着時代的發展,由於種種原因,導師制的優勢漸漸被埋沒,制度本身也顯示出許多瑕疵[5]。

第一,導師“供不應求”。

近年來,高校連年擴招,學生數量與日俱增,但師資力量沒有隨之增長,導致每位導師所要指導的學生過多,無法兼顧所有學生。

第二,部分導師身兼數職,無法抽出時間對本科生有針對性地指導。

第三,導師只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學術能力,忽略對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出現不能順利實現就業,或進入就業單位卻不能快速適應工作環境等問題[6]。可見,現有的導師制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學業、就業方面的需求。

因此,急需一種新的導師制度打破僵局,真正發揮導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並幫助學生在學術和就業上實現雙贏。

參考文獻: 篇六

[1]劉濟良,王洪席。本科生導師制:癥結與超越[J]。教育研究,2013(11):5.

[2]王君。對“學業”+“就業”雙導師制的探討[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4.

[3]evolutionoftheDons:CambridgeandSocietyinVictorianEngland[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1:224.

[4]李東成。導師制:牛津和劍橋培育創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1(8):46.

[5]xfordTutorial:“Thanks,YouTaughtMeHowToThink”[M]。Oxford:OxfordCentreforHighterEducationPolicyStudies,2008:97.

[6]賽格林。臨牀實習生導師制的初步實踐與探討[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43.

[7]丁佩芬。會計專業“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淺論[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72.

[8]安建華,程長羽。加大高校人才培養力度的新模式。雙導師制[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5):65.

[9]郝文靜。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方法的創新探索。基於財會專業“雙導師制”下的特色項目[J]。社會科學戰線,2013(4):276.

[10]蔣鳳昌,等。頂崗實習“三導師制”探索[J]。中國高校科技,2012(8):46.

[11]田玲,施小明。高職院校“三導師制”模式探討[J]。科技嚮導,2012(3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