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開題報告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多篇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多篇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一

我校《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是重慶市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十五”專項科研課題(課題批准號:02—dt—10)。經領導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彙報如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爲素質教育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經成爲中學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網絡化教育將成爲信息時代的重要標誌和組成部分。探索、研究並構建適宜於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網絡教育時代,不僅需要有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更需要有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完備的教學體系。在網絡化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爲網絡教育的主導力量。而目前,我們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網絡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網絡實施教育教學尚有距離,尤其是建立“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還有待起步,基於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重慶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信息技術示範校加大力度;渝中區率先建立局域網,並通過已經實施了三年的“雙創課題”研究,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極大改觀;隨着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基礎條件:我校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奮鬥,信息技術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纖爲網絡骨幹,採用千兆高速以太網,集視頻教學、監控、信息服務、學校管理於一體的校園網絡,實現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裝了數字投影機、實物展示臺、100英寸電動玻珠屏幕、多功能講臺、監控攝像機、29英寸電視機,上課教師人手一臺筆記本電腦。軟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k12學科資源庫》、《數字圖書館》(近兩萬冊電子書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電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數據庫、試題庫、資料庫,涵蓋國情教育、心理諮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升學指南、教育法規等教育信息庫,能充分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人員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配備了專業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造詣。信息技術中心,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信息技術素質修養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全校教職員工基本掌握信息技術教育,能滿足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育教學的需要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課題開題報告範文模板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課題開題報告範文模板。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有了好的硬件環境,如果觀念不更新,只是“換湯不換藥”,那就失去了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着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目前網絡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本課題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於網絡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3、技術問題:信息技術,顧名思義,技術性是很強的。如何使教師技術精湛,使精湛技術與優質教育緊密結合,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本課題希望在這方面能作出一點貢獻。

4、實踐問題:網絡是一個新環境,如何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課題開題報告範文模板文章現代信息技術。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網絡平臺的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綜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

(1)21世紀的教師應該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教育教學。

②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終身教育以保持新鮮活力,促成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③適應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網絡教育,對教師素質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紀的學生應該思考自己的學習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如何變更傳統學習模式,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②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學會學習。

③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21世紀的學校應該思考建設新型師資隊伍,培養新型學生的關鍵途徑;加強資源庫的建設,爲網絡教育提供堅實保障等問題:

①如何進行資源庫結構的建設。

②如何強化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意識。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資源庫,實現新的教育教學目標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課題開題報告範文模板默認。

3、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是:

(1)選題富有挑戰性

本選題基於信息化大發展,傳統教育與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階段,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2)大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爲指導,採用生動活潑的網絡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3)手段先進。利用校園網絡和個人主頁資料,給學生一個充分自主的學習空間和積極思維的素材,強化培養學生“自我”意識的目的性。

五、本課題的前期準備工作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二

時間:20xx年5月

立項號:XKT2013597

課題名稱:培養和提高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研究

負責人:杜三妮

所在單位:嵐皋中學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隨着新課改教學的不斷深化,在近幾屆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以下現象:

(1) 一些學生對所學過的數學概念、定理、公式以及定義等,不能準確表述,甚至連平時學生成績不錯的學生也不例外;

(2) 一些學生雖然對於課本上的概念、公式等知識背的滾瓜爛熟,但是一遇到題目,大部分學生還是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3) 還有一部分學生平時完成的習題量也不少,但是仍然沒有熟練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在作業和考試中仍然經常出錯。長期下來,這些學生雖然學習態度十分端正,但成績卻不能有效地提高,更有甚者逐漸淪爲“差生”。對於以上這些現象,往往會籠統的認爲學生學習和思維能力不高,影響了學習的效果。

我通過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仔細研究學生的解題過程後認爲,這些現象的背後是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的能力不高,學生學習數學能力提高的障礙之一就是數學閱讀能力較弱,這是目前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說,數學閱讀能力的障礙造就了一批數學學習的”差生”。

因此,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當務之急就是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切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提高,進一步加強中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從而提高中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有效培養中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優化教學效果,提高中學生學習效率。所以確定開展《培養和提高中學生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研究》這一課題。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閱讀能力,是指在閱讀實踐中和閱讀後的理解、分析、概括、聯想、鑑賞和評判能力。數學閱讀過程同一般閱讀過程有相同之處,都是一個完整的心理活動和信息載體吸納加工的過程,包括語言符號的感知和認讀,新概念的同化和順應,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等。數學閱讀理解能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理解力。就是把新的概念或結論納入到學習者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實現知識的同化和順應,使之獲得明確意義的能力。

2、語言轉換能力。是指學生能夠在圖像語言、符號語言和文字語言三種不同形式的數學語言之間,或在同一種表達形式的數學語言內部進行轉換的能力。

3、語言表述能力。是指學生能正確地把解決數學問題的觀點、思想、方法、過程、結果等用數學語言準確表述出來。

4、概況聯想能力。就是根據問題中所給信息,進行分解、組合、交換、編碼和加工處理,通過聯想、歸納、類比和轉化,從中抽象出問題的本質,進而辨認出其對應的數學模式。

5、有效猜測能力。指學生能夠根據已知信息,不被問題的類型、表面現象所迷惑,最大限度地分析和估量所提供的具體材料,運用數學公式、定理或生活常識去推測、判斷和發掘有關的結論,從而做出有效猜測的能力。

6、直覺創新能力。指學生在閱讀中依據一定的個人體驗,以一定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爲基礎,通過感悟、猜想、合情推理等直覺的認知活動、理解活動與發現活動,對要解決的問題從邏輯意義上的認同過渡到心理意義上的認同,進而超越已有的數學思想、方法,逐漸形成一定的直覺思維能力。

本課題從實際出發,在實際教學中注意蒐集整理高中學生有關數學閱讀理解能力方面的第一手資料,總結閱讀的重要性,通過分析研究尋找培養高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策略,努力提高高中生的數學語言應用水平和數學閱讀能力。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1、學習研究國內外文獻,學習與數學閱讀相關的文章,理解數學閱讀能力的內涵,數學閱讀能力的標準、衡量方法;

2、學習研究文獻,搞清楚影響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因素,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

3、針對所帶學生學習中的學習狀況,分析教學中的問題成因,採用科學方法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

4、結合學習文獻心得體會,結合自己所帶學生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和思考,抓住自己學生的特點,初步制定一系列提高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案;

5、在所帶學生中進行初步嘗試,落實自己所制定的方案,及時反饋,進行分析調整,改進完善自己設想;

6、改進後的方案實施,跟蹤分析,反饋調整,積累數據資料,形成成熟方案;

7、對比與分析:進行與同層次學生與受試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測量對比,進行分析,檢驗方案的效果;進行測試前後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測試與分析。

8、進行本課題研究的反思總結工作,形成本課題的研究結果和經驗教訓,順利結題。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

主件:結題報告

附件:

1、立項書複印件。

2、蒐集整理文獻資料並打印成冊。

3、高中生數學閱讀理解能力調查報告

4、高中生數學閱讀理解能力訪談實錄。

5、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結題報告(文本及電子文檔)

6、研究論文彙編

7、教育敘事,隨筆等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三

古典文學中常見這個詞,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爲論文。以下就是由編爲您提供的。

綜述

由於開題報告是用文字體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說清楚,應包含兩個部分:總述、提綱。

總述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並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數據等等。

提綱

開題報告包含的論文提綱可以是粗線條的,是一個研究構想的基本框架。可採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綱形式。在開題階段,提綱的目的是讓人清楚論文的基本框架,沒有必要像論文目錄那樣詳細。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四

課題名稱:國小信息技術課堂中的人文素養滲透研究

負責人:劉X 成員:劉X 所在單位:西安高新第X國小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在日益科技化、國際化的當今社會,要求人們對大量的信息能獨立判斷、有效篩選、整合使用,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高效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併成爲一個具有創新意識全面發展的人。當前我們的學生人文素質現狀不容樂觀,人文素質教育亟待提高。表現在不少學生行爲不文明,社會公德意識淡薄,不善處理人際關係,對民族歷史優秀文化、優良傳統瞭解甚少,遇事處理也不夠高效。簡而言之就是“對人不感激,對事不關心,對物不愛惜”。

相應的較科學的、完整的、穩定的人文素養、信息素養就成爲現代信息技術使用的一種指導思想,能加速人對問題的處理速度,推進信息的高效傳播與創新使用。培養人文素養是教育的根本目標之一,在實際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不是任何一種專業訓練能夠完成的,它是各學科綜合教育的結果。信息技術雖然屬於科學技術性學科,但它與其它學科一樣對人文素養的培養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在國小課堂上適時滲透人文知識,提高人文素養就成了國小教育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爲此,我們確定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人文素養滲透研究”這一課題,在實際的教學環境創設情境與問題,整合多學科信息,讓教育更多地成爲一種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爲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主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即讓學生體會爲人之意義與態度,實踐做人之道,培養出完整、和諧的人。我們相信,信息技術所具備的多樣性、直觀性、交互性、超時空性等特點,必將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提升產生深遠的影響。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1、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指利用多媒體、網絡、電子白板等各種硬件設備及軟件工具與科學方法,對文圖聲像各種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存儲、傳輸與使用的技術之和。

2、人文素養:所謂人文素養,就是社會人所必需的人文知識、人文精神、人文關愛等有機統一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具體指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而提高人的整體素質。

3、“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人文素養滲透研究”這一課堂教學實驗的涵義爲:以現代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爲主要主要場所,形成特別教學模式,通過有效地設計、自然的滲透人文知識,在現代化教學過程優化學習,以主動、互動、生動的課堂教學局面,讓學生學有所味,學有所得,同時並促進信息素養的形成,成爲一個新時代的學生。探索培養學生利用學過的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促進各學科的學習,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探索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過程中減少或拒絕不良信息侵蝕學生心靈的有效方法,培養學生有道德地使用網絡信息的高尚情操及合理選擇及使用網絡中有助於自主學習的信息技術工具的能力。探索學生在信息技術工具使用創新思維的形成。以特長爲導向,興趣爲依託,主動探索信息技術工具的奧祕。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方法

課題採用實驗法,案例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及比較與評價等方法開展研究。

(二)研究時間與步驟

1、準備階段:20xx.5——20xx.9

1)確定研究對象,蒐集相關學習資料。

2)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

3)撰寫課題具體實施方案

4)進行實驗前檢測,做好實驗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完成試驗前對學生的問卷調查。

2、研究階段:20xx.9——20xx.2

1)按時上傳小課題研究資料,交流、討論、分享研究心得體會。

2)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課題研究,做好記錄,設計教學案例,撰寫教學反思。

3)按時參加小課題研究培訓學習,及時獲得專家引領、研究方法和理論支持。

4) 隨時發現和解決課題研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適時調整研究方案。

5) 收集過程性研究資料並歸類整理,如教育敘事、學生學習感受、教師教學反思集、課例、課件、課題學習資料集等。

3、結題總結階段:20xx.3——20xx.4

撰寫實驗研究報告,展示實驗教師個人博客,交流、推廣實驗研究成果,邀請課題組專家顧問進行課題論證、驗收。進行現狀問卷調查與分析。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展示運用信息技術培養人文素養的成功案例;

2、課堂上學生學習的照片資料;

3、撰寫教師論文、教學反思、教學設計;

4、課題研究報告。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五

課題名稱:對不完成家庭作業學生教育的研究

課題負責人所屬單位、姓名:華鎣市雙河三小遊忠燕

內容要求:1、課題產生背景2、課題研究價值3、研究內容4、研究方法5、研究進度6、成果形式7、研究能力8、參考文獻

一、課題產生背景:

國小中高年級部分學生不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令很多教師頭痛,常常利用上課時間教育這部分學生,且未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學生不完成家庭作業的這種不良習慣的形成,既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又導致教學效果差。學生出現不完成家庭作業現象,在學校通常是老師進行教育,在家裏通常是家長進行教育,但老師、家長都與學生的思想差距大,年齡差距大,生活習慣差距大,灌輸的教育思想學生難以接受。我深感培養學生認真完成家庭作業的習慣,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難題,於是我從多角度進行了探索,在從實踐中探索出讓完成了家庭作業的學生教育未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生效果好。因此,我把對不完成家庭作業學生教育作爲重要課題進行研究。如何搭建讓學生相互教育的平臺,本課題研究旨在解決對不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生進行有效教育。

二、課題研究價值

⒈素質教育的需要。某種意義上說,素質就是習慣與能力。良好習慣的養成和不良習慣的克服,意味着學生的素質的提高。因此學生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的習慣養成教育就是素質教育。《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應當體現時代要求,必須在習慣養成教育中注如時代的活水。

⒉學生髮展的需要。根據中央教育部和四川省對國小生減負的要求:國小五、六年級學生家庭作業不超過一個小時。這個要求是限制有的老師過多地佈置家庭作業,但是也不可能不佈置家庭作業。因爲國小高段開設的課程相對較多,特別是新課標的課程要求,國小語文每週只有六節課,數學每週只有四節課,科學只有兩節課。家庭作業要麼需要學生預習,要麼需要學生對當天所學知識進行鞏固,要麼需要學生背誦,要麼需要學生動手實驗,要麼需要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總之,必要的家庭作業是學生髮展的需要。

3、學校發展的需要。班上不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生,是每位教師都感到困惑的問題。但通過對不完成家庭作業學生“互教”的研究,幫助老師們找到教育不完成家庭作業學生的新捷徑,有效地教育不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生,使學校的教學活動良好性循環:學生按時完成當天的家庭作業,消化和鞏固學生當天所學知識,第二天不影響正常的上課,學生又獲得新知識,這樣日復一日,學生健康成長。學生的個體成績提高了,學校的整體成績隨之提高,這顯然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三、課題研究內容

爲了搭建讓學生相互教育的平臺,本課題研究旨在解決對不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生進行有效教育。主要有以下幾種教育方法:

1、班級思想教育由班上全體學生參與對不完成作業學生的思想教育。

2、班委管理教育由班委幹部對不完成家庭作業學生進行管理教育。

3、接對幫助教育由專門指定的優秀學生對不完成家庭作業學生進行“一對一”幫助教育。

4、朋友情感教育由不完成家庭作業學生的好朋友對他們進行教育。

5、典型案例教育在曾經不完成家庭作業學生中,挑選幾個已經完全改變不完成作業的不良習慣的同學,作爲典型對不完成作業學生進行案例教育。

四、課題研究方法

《對不完成家庭作業學生教育的研究》主要採取:

1、調查研究法:通過座談、問卷等形式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不完成家庭作業學生的調查統計,爲課題的開展與進一步深化尋找依據與支撐。

2、教育實驗法:收集對不完成家庭作業學生的教育方法,並進行典型案例收集。

3、個案研究法:對不完成家庭作業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研究,把相應的研究成果存入學生檔案袋。

五、課題研究進度

1、準備階段(20**年1——2月)

2、理論學習階段(20**年3——5月):收集有關資料,學習並加以論證,完成課題申報。

3、實施階段(20**年6——12月):根據課題設計方案進行實施,並進行階段性總結,寫出階段性研究報告。做好資料收集和積累工作。

4、結題階段(2009年元月):以研究報告的形式結題。

六、課題成果形式

成果主要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呈現,其次輔助資料是相關論文和典型案例。

七、研究能力

本人是國小一級教師,工作在教育一線,並連續擔任8年班主任,。已研究普教科研課題結題1個,有較豐富的課題研究經驗,對於這個校本課題,起源於本人,已進行了廣泛的實踐,在實踐中本人已創建了相關理論,完成此課題,本人完全有這個實力。

八、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主要是《教育學》《心理學》和相關方面的書籍,名人名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