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民辦培訓機構在新時代如何弘揚延安精神

民辦培訓機構在新時代如何弘揚延安精神

民辦培訓機構在新時代如何弘揚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發揮着巨大的精神動力作用。隨着時代的發展,延安精神被注入新的活力,將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持。民辦教育隨着我國的改革開放,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勁勢頭,成爲公辦教育的有益補充,爲國家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實用性專業技術性人才,成爲祖國建設的生力軍。因此,民辦培訓機構在新時代如何結合新的實際,繼續弘揚延安精神,以支部爲引領,以黨員爲標杆,以教職員工爲基礎,牢牢把握正確教育方向,爲國家培養複合型人才,實現文化自信、文化強國已成爲民辦培訓機構重要課題。

一、只有瞭解延安精神形成的歷史背景,才能徹悟其豐富內涵

回望歷史,從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到1948年3月黨中央東渡黃河,可以清晰地看到,延安精神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孕育而成。從時代背景看,隨着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民黨反動派奉行“攘外必先安內”,先“剿共”後“抗日”政策,黨的生存面臨嚴峻挑戰。從發展狀況看,國民黨切斷陝甘寧邊區同外界聯繫,實行軍事蠶食、經濟封鎖,我們黨以軍隊屯田和鼓勵生產爲主,發動大生產運動,基本實現了經濟自給自足。從自身建設看,針對黨內“左”傾和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特別是思想不純、作風不純等問題, 我們黨深入開展整風運動,第一次在真正意義上統一了全黨思想,實現了黨內團結。從奮鬥目標看,面對革命形勢的發展變化,黨的七大勝利召開,從根本上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楊家嶺大禮堂“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同心同德”的標語,指引着革命方向,更凝聚着革命力量。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延安精神應運而生,爲我們黨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國、建立新民主主義中國奠定了堅強的思想基礎、政治基礎。

延安精神是黨中央在延安時期形成的好思想、好作風,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幹部,用以滋養初心、淬鍊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入闡釋了延安精神的重要地位,深刻指出了繼承弘揚的根本方法,是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遵循。延安精神表現爲關注百姓切身利益,全心全意爲百姓做實事、解難題。這是我們黨贏得百姓喜愛與擁護的重要原因。延安精神的豐富內涵體現在:

1.堅守正確政治方向。延安精神的靈魂是堅守正確政治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將全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爲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不懈努力;始終心繫羣衆,制定反映社會發展現實訴求的方針政策。這是我們黨長期堅持的政治策略。同時,還要隨着世情、黨情與國情的變化,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社會主義實踐。

2.堅持實事求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貫穿於延安精神的各個方面。取得革命勝利、建設事業的成功以及共產主義的完成,必須靠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一種探求生活本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和實踐精神,主張解放思想,理論聯繫實際,在實踐中發現規律,並用規律指導新的實踐,推動事物創新發展。

3.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這是由我們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所決定的。無產階級代表着先進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是全體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早在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爲代表的黨中央就提出了黨的羣衆路線理論,即堅持“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

4.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延安精神的特徵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是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展示了奮鬥過程中的艱苦樸素情懷,是行動艱苦和精神樂觀的有機結合。正是因爲中國共產黨全面弘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才爲革命成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質力量和精神支撐。其中,自力更生展現的是創新精神,需要主體不斷開展自我更新與進化;艱苦奮鬥倡導節儉生活、奮勇向前的工作作風,是我們黨實現自力更生的狀態和生活方式。

二、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把握民辦教育的正確方向

1.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志士仁人投身革命,奉獻熱血青春乃至生命,都是爲了救國救民,爲全國人民謀幸福。

2.堅定理想信念,要將理想信念教育擺在首位。理想信念是戰勝一切困難、經受各種誘惑與考驗的精神支柱。當年,共產黨人在延安那樣的艱苦環境下,戰勝艱難險阻,創造豐功偉績,靠的就是心中堅守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習近平總書記在樑家河村插隊的七年裏,先後寫了8次入團申請、10次入黨申請,才最終被批准入團、入黨,支撐他的正是堅定的理想信念。要讓學校黨員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必須開展常態化教育培訓,讓他們全面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現階段我國基本國情,深刻理解和運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倡導用延安精神固本強基,教育黨員教師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做到公私分明、大公無私、廉潔守法、以民爲先,爭當模範典型,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黨的忠誠。

三、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把黨的羣衆路線落實在培訓實處

1.堅持實事求是,提高支部工作水平。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全面深化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國內外環境錯綜複雜。一方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肩負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重任,我們黨還有許多風險需要應對、許多困難需要克服。 另一方面是疫情在全球蔓延,美國奉行單邊主義,又是“開罰單”,又是“搞制裁”,極力顛倒是非、抹黑中國,我們要深入推進“一帶一路”、亞投行和自由貿易區建設,應對“逆全球化”趨勢。因此,我們既要明確客觀實際中的“實事”,也要以實踐爲基礎,探索“求是”的過程,逐漸認識和改造世界。不爲表象所迷,不爲謠言所惑,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深入教學一線,傾聽家長心聲,規範工作要求。同時,校長和黨員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做羣衆的“帶頭人”。

2.開展作風建設,密切支部與教師、學生、家長的聯繫。只有不斷加強支部作風建設,我們才能完善自身,贏得社會的信任。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系統學好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明確肩負的責任是爲羣衆謀福利、爲民族謀復興;認真貫徹落實好黨的羣衆路線,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即在具體工作中加強自身建設,在服務羣衆的實踐中,總結先進經驗做法,發現新問題並及時解決,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服務羣衆水平;主動接受羣衆監督,發揮輿論監督效能,虛心接受羣衆的意見建議,不斷改進工作、提升服務羣衆效率。

四、只有弘揚艱苦奮鬥精神,才能提高培訓機構創新水平

1.弘揚艱苦奮鬥精神。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黨始終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原因。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並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階段,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目前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同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比較大,全國各族人民只有勁往一處使,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才能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創更好局面。弘揚艱苦奮鬥精神,要加強監督機制建設,通過發揮黨內監督、社會監督、媒體監督等綜合作用,實現以外力助推艱苦奮鬥精神內化的目標,操作層面上,要通過頌揚艱苦奮鬥的先進事蹟,曝光批評驕奢淫逸、奢侈浪費等不良生活作風和行爲,努力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生活新風尚。

2.提高創新水平。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異常惡劣的革命環境下,創造性地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工農武裝割據、新民主主義理論等創新性思想,這些思想成爲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新時代更要大力弘揚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實施創新驅動國家戰略,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一是堅持創新的價值理念。努力將科技進步、創新性國家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結合起來,積極開展創新,並在實現創新中創造價值,提升科技發展水平和能力,更好服務國家和人民。實際上,鼓勵創新,就是鼓勵競爭,就是要在競爭中實現創新。競爭是社會團體、個人追求進步的不竭動力,而只有通過堅持不懈地創新,才能在個人、團體競爭中獲得明顯競爭優勢,提升發展後勁。二是必須加大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創新離不開人才。要注重從提高青少年創新能力入手,加大創新教育力度。青少年不僅要學習創新方面的理論知識、基本方法,更要通過參加挑戰杯、創新大賽等科技實踐活動進行歷練,提升自身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