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安妮日記讀後感(精選54篇)

讀後感2.84W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54篇《安妮日記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安妮日記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安妮日記讀後感(精選54篇)

篇1:《安妮日記》讀後感

《安妮日記》是猶太少女安妮在二戰中遺留下來的一本個人日記,它真實地記述了她與家人以及另兩個猶太家庭爲逃避納粹迫害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隱蔽生活。安妮從13歲生日寫起,一直寫到1944年8月4日。他們的隱居地被德國黨衛軍查抄前不久。這個不到16歲的安妮就被納粹失去了生命。

安妮的每一篇日記寫的不是戰爭對她的傷害,而是她對待戰爭的樂觀。也許我們會因爲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會因爲一點小小的困難而怨天尤人。但是,《安妮日記》會給我們引導正確的道路。我很喜歡安妮日記中的一句話:“只要你無畏的看着天空,你就會知道,自己的內心一片純淨,幸福也會再次來到!”

我想起了一件事。那天,瑟瑟秋雨。我哭着跑出了家,因爲媽媽錯怪我了。我好傷心好傷心,淚水打溼了我的臉頰。我奮力的站了起來,在雨中跑着,希望能忘記這不愉快的事。跑着,跑着。突然想到了那句話“只要你無畏的看着天空,你就會知道,自己的內心一片純淨,幸福也會再次來到!”就在這時,媽媽走了過來,對我說:“我知道不是你的錯,回家吧!”我擡頭望了望天空,好像沒有那麼灰暗了,展現給我的是一片蔚藍!此時,我的心裏暖暖的,和冬天的太陽一樣。

安妮歷經磨難而樂觀的態度,身處絕境卻不放棄希望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讓我們磨練自己,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努力向前!

上一篇:鋼琴情緣作文800字 下一篇:我家的菜園 相關推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文400字 詹天佑,我想對你說作文450字 同學對我的關愛作文600字 摸同桌 我的家鄉——中山作文500字 熱愛家鄉,放飛夢想作文800字 我的座右銘——失敗乃成功之母 不一樣的週末 記一次辯論會作文450字 看圖寫話:文明只差一步 與法治同行演講稿 我的新家在月球作文400字

篇2:《安妮日記》讀後感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特別有趣的書,《安妮日記》。

這本書主要以書信的形式,真實的記錄了一個猶太少女在兩年時間裏親身經歷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其中有對生活情況的細緻描寫;有對少女萌動戀情的直白流露;也有青春期特有的叛逆和躁動;有對人生日漸成熟的理解與思考,也是有對親情的排斥,但同時也無比的依戀和依賴………

通過這本日記,我看到的是一個心地善良,活潑可愛,個性率直,但卻有時多愁善感的女孩。太有主見,愛思考,唯一受別人的影響,她堅強,有毅力,再遇到委屈的時候,人以微笑面對生活。

因爲戰爭的原因,少女安妮在祕密小屋度過了青春期,如果沒有戰爭安妮會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是一名才華橫溢的作家呢?還是一名特別有才華的人呢?…………可是都沒有,在祕密小屋,過了25個多月後,祕密小屋的所有人都被送進了猶太人集中營。最後,祕密小屋的八個人,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

這違紀是對二戰時生活的縮影,我們應記住安妮的日記,記住那字裏行間的堅強,天真,甜美…………

篇3:《安妮日記》讀後感

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我深受啓發。

安妮。弗拉克是個猶太少女,他的父親奧托。弗蘭克經營這一家公司,一家四口過着富裕安寧的生活。

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執政以後,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生日,他受到了一個禮物是一本日記。這是德國法西斯已經侵佔拉荷蘭。爲了避免遭受警察的逮捕和屠殺,安妮的父親帶着一家人,躲進拉公司大樓的一間隱祕的房屋。

安妮。在與世隔絕的密室裏度過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時間,沒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快樂,只有日記本陪伴着她。她向他訴說心中苦悶,講述身邊發生的事情,描寫各種感受和幸福。她衣少女特有的青春和語言,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和好奇以及青春的萌動和期待。同時,她以勇敢的筆墨,控訴了法西斯邪惡的戰爭,譴責了毫無人性的種族歧視,描述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安妮對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中扭曲的人際關係的不適應。

現在,我閱讀《安妮日記》中不但可以閱讀到歷史,戰爭,種族迫害,還可以讀到期盼,成長與困惑最重要的是,我能從中感悟到安妮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閱讀和學習的人生態度,在逆境之中不氣餒,不放棄和屈服。

我還要學習安妮善於思考,認真反省自己,看清自己的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品格的精神。

篇4:《安妮日記》讀後感

最柔軟脆弱的是人性,最厚重剛烈的也是人性。——題記

無需忘記的身影,從沒停止的向前,也是有微笑去點綴生命的快樂,再將它們貯藏成最幸福的菊花……

無需是二戰中的神話——安妮。弗蘭克

人們也許忘不了,希特勒向猶太人興起血光四濺的屠刀。瘋狂的殺虐人間的生靈。

也許,只有在那個隱密的小房子裏,安妮才能得到足夠的心裏安慰。望着,聽着,看着,到 處的一切切早已經面幕全失。而側耳傾聽的只有那轟響的機翼引擎。

她也渴望着青春,渴望着青春的瀲灩,放出奪目的光彩。她用日記記錄下自己與他人的不同 ,播種對和平的希望。

她的個性即風格,像每片葉子,展示着生存的鋒芒與美豔。

她甚至批判當時社會的不公,正如人性的墮落,常常從無視公理開始,社會的尊嚴,常常因 權力濫用萎縮。

《安妮日記》是體現當時猶太少女安妮的成長經歷,日記中透露出一種早熟的才能,有一種 勾魂攝魄的感染力。從日記中我們瞭解這個女孩過早結束而又不尋常的人生,對所處的那個 孕育卻吞噬了她的時代以及那個給她歡笑和痛苦的世界。

篇5:《安妮日記》讀後感

計劃每個月看兩本書,先從簡單點的開始。

大概花了一個多星期把《安妮日記》看完了,不過只是青少版的,淺顯一些。因爲年代的特殊,讓普普通通的一本日記也賦予了時代的意義。

記得小時候在嫂子家裏看到一本雜誌上,有個貝塔斯曼書友會,每個月都會推薦好書。我最喜歡在那些書目裏瀏覽,幻想着那些書拿在手裏的感覺。其中就有一本是《安妮日記》。精裝版的封面,看起來厚實的書頁,都讓我無限嚮往。時隔數年,小時候的願望總算實現,只不過打了折,看的是薄薄的青少版,而非精裝原版。

安妮是一個年僅15歲的小女生,她從13歲開始記錄這本日記。那年猶太人受德國人的排擠,他們全家只能躲在一間陰暗的小閣樓裏生活,一呆就是兩年多。日記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記錄的。讀着她的日記,彷彿就能看見當時社會的動盪和戰爭的殘酷;有時讀到她和皮特互相好感的那幾篇時,竟覺得十分親近,也許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事都是相似的吧。住在小閣樓的每個人的性格,都在她的日記中栩栩如生。

日記是一個值得人敞開心扉去傾訴的好朋友,安妮甚至還給它起了名字。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可以跟它傾訴,生活裏的瑣事也可以記載。到後來往回翻閱的時候,它的意義便超越了日記本身。

翻閱和記錄本身就是一種十分美好的感覺。

篇6:《安妮日記》讀後感

天空似乎突然黯淡下來,周圍的一切都扭曲了。安妮的日記沉重的讓我無法呼吸,似乎可以感覺到硝煙無情地壓迫着心臟,每一滴血的流動都讓我疼痛刺骨。

可惡的納粹,竟理所當然地認爲自己是無可比擬的優秀種族!殘酷地掠人國土、屠戮生命、踐踏靈魂,甚至連孩子都不放過,這就是優秀種族之所爲!他們的罪行罄竹難書!

納粹的無道,殘酷地剪斷了安妮充滿幻想的翅膀,花季年華的她再也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帶着無比的恐懼和遺憾化作煙塵。

我不得不開始思考,戰爭到底有什麼意義?人爲什麼無法和平相處?爲什麼直至現在戰爭的硝煙仍然存在?我絞盡腦汁,卻無法作出解釋來說服自己。或許是人的慾望吧!倘若沒有人性中的野心勃勃,你爭我奪,天空將會無比蔚藍。

這些深奧的問題使我窒息。人類歷史上血與火的戰爭屢屢爆發,鮮血讓歷史變得沉重。到底是誰的錯?領袖?我無法判斷。但我深知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叫和平的人,正在那裏慵懶地躺着,睜着朦朧的雙眼窺視着,我相信他有一天定會覺醒,站出來,用犀利的目光盯着“戰爭,刺穿他,成爲世界的主宰。我堅信,世界有朝一日定會鑄劍爲犁,消滅戰爭,讓硝煙徹底消失,世界再不會有安妮似的悲劇,和平將綻放迷人光彩。

篇7:《安妮日記》讀後感

在陰暗的小房間裏,每個人都懷着恐懼,凝望天空。與外界比起來,這裏缺吃少穿的處境卻是“美好”。

孩子、大人們會依偎在一起,感受着對方的體溫,安靜地讀書、爭吵。與外界的紛亂相比,此處是多麼地安寧。對猶太人的排斥雖使他們中的不少人死亡,卻也最終讓他們獲得過一段不同的心的歷程。

因爲沒有什麼亂的爲生計奔波或外界的娛樂,這裏的人們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聊天、學習、讀書。長時間的危機感終會鬆懈,他們也能夠安逸地過自己的隱居生活。雖然常有飢餓等困難煩擾着他們,但最終**還是會平復的。這一夥人在爭吵中暴露的人的貪婪、自私、悲觀,也正是戰爭的起因之一。

安妮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也邂逅了愛情。她在恐懼、鬱悶中對他人產生了相互依賴的感情。這時她的情感,早已遠遠掙脫了“小屋”束縛。

她身處小小密室中,心卻仰望大天空。這也是書籍帶給她的豐厚食糧。她隔着佈滿灰塵的窗子看大自然,少年獨有的憧憬、希望也使她寫下聰穎的文字。

再困難,再煩燥,也仍舊是擁有仰望天空的權利的。

篇8:《安妮日記》讀後感

今日無事,便翻起了《安妮的日記》。一打開書,我便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住了。這本書寫的是二戰時猶太人受德國的壓迫,過的艱苦生活。這本書內容與題目相符,寫的是猶太女孩—13歲的安妮在“祕密小屋”中的真實日記。看完後,我感觸很深。

在這樣一個艱苦的戰爭歲月,每一個人都艱難地生活着。先不說猶太人,就連安妮躲藏之國荷蘭那兒生活是人們,也都天天月月伴隨着戰火硝煙與滅頂之災。這一切的一切,又何況猶太人呢?猶太人雖然生活富裕,可卻遭受着抓捕與屠殺。

在荷蘭,有多少多少猶太人的生命毀在了希特勒手裏。他們的危險隨處可及,可想而知。統統都是,又何況一個13歲的猶太女孩。她從小就因爲血統和種族的原因而生活在一片危險和歧視中。可是,小安妮卻不爲此而傷感自卑,從不爲此埋怨,而是堅強的面對社會的不公平,頑強的同殘忍的做鬥爭。她雖然只是一個沒有成熟起來的小女孩,卻從不害怕與驚惶。從容不迫,使全家人在“祕密小屋”裏生活了三年。

聯想起我們,都是家中的小公子和小公主。大家都被父母視爲掌上明珠,在他們的過分溺愛之下,我們都經不起挫折和磨難。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是不是在父母面前,手曾破了皮,頭碰一下,就會流出眼淚。連這麼一點點挫折都經受不起,如果我們處於戰爭中,後果將慘不忍睹!

同學們,讓我們也堅強起來,也勇敢起來吧!其實,逆境可以使人堅強許多。

篇9:《安妮日記》讀後感

在暑假裏,媽媽給我買了許多課外書,其中有一本是我最愛看的,名叫《安妮日記》,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安妮·弗蘭克的生活經歷和她的生活趣事。

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人,她十三歲生日那天,她的爸爸媽媽送給她一本粉色封面的日記本,安妮·弗蘭克不知有多高興,從那以後,她一直都把那本日記本當作是一個知心朋友一樣,把所有的祕密都寫在了上面,她還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基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安妮·弗蘭克隨着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原來的快樂生活轉眼變成了整天提心吊膽的過日子,這段時間,安妮·弗蘭克用筆記錄下在狹小的空間裏自已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學會獨立思考,逐漸成長爲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感悟的人。

故事就是這樣的,我特別喜歡她說的一句話:“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受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在這句話中,它讓我細細體會到:安妮·弗蘭克是個多麼樂觀的人啊!雖然,她每天面對着恐懼,但她樂觀、向上,對生活充滿了希望,那些苦難的生活僅僅是一次有趣的冒險。我要向她學習,像她一樣用良好的心態來面對以後的生活。

篇10:《安妮日記》讀後感

戰火紛飛的歲月裏,她,被視爲異類,僅僅是因爲她是一個猶太人,便令她死於非命,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兒,在對春天的憧憬中凋謝了。

安妮是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對生活充滿了幻想和希望,她的命運像是一幅帶着壓抑色彩的油畫,讓人感到悲哀。她每天給那個神祕的吉蒂寫信,透過一扇不常開的小窗子來觀察這個世界並記述着她對一切的想法,還幻想着成爲一個作家或記者,可惜的是還未等她走出這個牢籠,便被瘟疫奪去了生命。她的悲劇也是給每個人的一個警鐘,是一個凝結着太多太多鮮血的教訓。

安妮很天真,她一直盼望着戰爭的結束,又像是一個真實的記錄員,不斷地從小窗戶中瞭解外面並一一記錄下來,她想用她的日記來告訴人們種族歧視的不該,在她的日記中也流露着憤怒與恐懼卻依舊寫道:“世界雖然這樣,但我還是相信人在內心裏其實是善良的”。也許她永遠也想不出自己會被出賣而進入一個永恆的噩夢吧,只留下這本日記,記載着她的痕跡。

在這個和平的年代,也許戰爭早已遠離,但請每個人銘記這段歷史,記住這個慘痛的教訓。

篇11:《安妮日記》讀後感

這一段時間,我讀完了《安妮日記》這本書。對於《安妮日記》,其實我早有耳聞。這本書根據一個猶太少女寫的日記編寫而成。它對我的啓發非常大。

本書主要講了:一個猶太少女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原來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在她生日時,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爲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漫長的25個月中,她用她的筆記錄了她在密室裏的每一天成長經歷,並對戰爭、反猶太主義、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宗教等問題進行了反思。

我瞭解到,自從199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執政以後,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一連串的專對猶太人實施的專制出臺。法律規定,猶太人必須佩戴一枚黃星;猶太人必須交出自行車,並且不許乘電車;猶太人只許在下午3——5點之間去買東西,而且只許進猶太人開的超市等。

我覺得希特勒太殘忍了,猶太人也是德國人,爲什麼要這樣對他們?非要把他們趕盡殺絕才肯罷休?在爲猶太人抱不平時,我真正地領悟到安妮熱愛生活和學習的人生態度,永遠滿懷着理想,身處險境不氣餒、不屈服。我要學習她善於思考、敢於深刻剖析自己、正視自己的缺點的品格。

在此呼籲一句:願天下永遠和平!

篇12:安妮日記讀後感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安妮日記〉,《安妮日記》取材於二戰時期的真實事件。她在日記中吐露了安妮與母親不斷髮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在種族歧視和戰爭迫害的社會大環境中,藏匿且充滿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樸實流暢的筆下,深深地揪動着每一位讀者的心 。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戰爭的殘酷。

這本書主要記錄的是安妮在密室裏的生活,儘管密室的生活是如此的枯燥無味,但在她的筆下卻顯得生動有趣。在日記中,安妮表達了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也表達了自己對未來的憧憬。13歲的她,卻表現得如此成熟,與她相比之下,我們是多麼的幸福。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國家中。我們擁有自由,我們可以上學,我們可以與自己的同伴一起玩,我們可以無限時的做 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們可以……

但是,在生活中,卻有許多人不懂得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我們總是常常抱怨自己,抱怨他人。總是嫌這嫌那的,有許多的不滿,有許多的要求。但在安妮的一篇日記中,她這樣寫道——只要我還活着,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 能不幸福。相比之下,我就覺得很慚愧。

以前,我總是對自己的父母大呼小叫的。一點都不懂的尊重他們,總認爲他們對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但是現在,當我看了《安妮日記》後,我覺得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珍惜現在,珍惜和平,希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

篇13:安妮日記讀後感

有一本書讓我感動不已,思緒萬千。那一本關於“美好生活”的書叫做《安妮日記》。

故事的主人公是安妮·弗蘭克,是一位德國猶太女子,安妮·弗蘭克家裏並不是太富裕。

“我常常問自己,要是沒躲起來,要是我們都遇難了,那就不會受難麼多苦,不會連累那些保護我們的朋友,不是挺好的嗎”?安妮·弗蘭克是個活潑、可愛的猶太女孩,由於德國法西斯的殘暴屠殺,她不得不和父母、姐姐躲進“後屋”。在後屋裏,他們白天不能開窗,晚上也不能開燈,天天說話只能低聲細語,一個月都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漸短缺,但是他們仍然堅持的活下來。

一個個志向遠大,才智過人的猶太青年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離開了人世。這些法西斯分子真是可惡啊!

從這本日記中,我感到,安妮也和和常人相同,有自己愛的、敬佩的、也有自己討厭的甚至厭惡的人。但是她和常人不同的是,她雖然身陷逆境,卻仍然有顆善良、愛學習、隨時約束自己的心,她做了錯事會把話說重了,自己都會認真的面對,及時糾正,還要自己反省,併爲之道歉。這一切,我做的不是太好,我要努力,向她學習!

我同情安妮,更敬佩安妮,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向安妮一樣時常自我反省,也希望世界永遠和平,快樂!

篇14:安妮日記讀後感

我看了《安妮日記》這本書。通過前言我知道,這是一本感動世界的日記本。安妮是一位愛運動,愛看書的猶太少女。捕捉猶太人警察到處抓捕他們,安妮一家藏了起來。

主要講了安妮把日記當成忠實的夥伴,還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吉蒂”。她們那舉行了畢業典禮,放假了。後來,接到德國的通知,捕捉猶太人警察要來他們那,抓捕猶太人了。安妮他們收拾好東西,躲藏在了密室裏面,其實是個公司的辦公大樓裏。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房間,裝飾起來。他們連洗澡都那麼麻煩,每人都選了不同的洗澡地點。安妮和她的姐姐瑪戈在一起洗澡。一個人洗着,另一個人就要幫她把水倒掉。安妮和她媽媽吵了一架,安妮覺得媽媽太小題大做了,對爸爸告狀。媽媽因爲這個大哭了一場,安妮也哭了起來。安妮對爸爸說她對爸爸的愛勝過她媽媽。爸爸嚇唬她說,如果在和媽媽鬧彆扭,就要沒收她的日記本。安妮害怕了,她要快點把日記本藏起來。還寫了怎樣賺錢,吃東西等等。

但我看到後記時,後記告訴我不會再有下一篇安妮日記了。因爲有人出賣了他們,捕捉猶太人的警察把他們給抓住了,現金貴重物品一律搶光了。八人送到了集中營,安妮她們幾個被處死了,只有倖存下來的爸爸,發現了安妮的日記,幸虧沒有被拿走,安妮爸爸就到處宣傳安妮的日記,和大家一起分享。

篇15:安妮日記讀後感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以日記的形式記載的,本書的主人公叫安妮,她是一個只有十三歲的猶太人,1933年希特勒上臺以後,特別憎恨猶太人,雖然這些猶太人對德國做出了很多貢獻,但是,1942年的時候,還是大規模的逮捕猶太人,安妮爲了躲避猶太人的絞殺,躲到了父親小公司地下的庫房,於是《安妮日記》就是記載了這個祕密小屋裏的故事。我想這樣一本書的讀後感肯定會令人感嘆。

讀完《安妮日記》,給我最深的感觸就是傷感,在文章開始看的時候,只是感覺希特勒的殘暴,看到安妮一家在庫房生活的時候,心裏有一種憐憫,隨着這個避難所人數的增加,就會從心裏感覺他們生活的艱辛,他們白天不敢出門,有時候庫房還沒有燈,男男女女在那樣小的一個密閉空間,不僅生活不方便,而且他們所受的痛苦和折磨可想而知,因爲他們還得提心吊膽的過日子,只是爲了活着。但是儘管如此,安妮並沒有放棄生的希望,每一次都能自我鼓勵,振奮起來,這也是我讀《安妮日記》最敬佩的地方。

有人說《安妮日記》的讀後感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觸,是啊,在如今經濟發達的社會,一個13歲的孩童還什麼都不懂,不僅有父母的疼愛,而且基本上要什麼有什麼,可是現在的孩子還是不知道滿足,跟安妮相比,現在的孩子是多麼的幸福啊,我們趕上了好時代,因此我們就應該好好的珍惜,現在的我們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有優美的環境,我們應該學會知足常樂,這就是我讀《安妮日記》的讀後感。

篇16:安妮日記讀後感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裏已經成爲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爲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願望在當時那股勢不可擋的黑暗洪流下顯得那麼脆弱,像閃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寫道:“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着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彷彿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經過密室中無數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蛻變爲一名成熟的少女。

在安妮的1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但獨立也不夠,婦女還應該獲得尊重!”“我譴責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和不承認女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多偉大、多困難,同時也多美的男人!”……實現在讓人難以想象的那樣一個戰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見地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讀到此處,我不禁感嘆,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佔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醜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啓迪一代又一代人!感動和啓迪一代又一代人!

篇17:安妮日記讀後感

《安妮日記》是德國德籍作者安妮弗蘭克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爲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髮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爲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安妮日記的最後一則,所標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戰爭結束,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集中營倖存者)決定完成女兒的宿願,將日記出版問世。

這本書從一個少女的角度記錄了二戰給猶太人的生活和心靈帶來的毀滅性破壞。日記中既有擔心被發現的多次驚恐,又有日常生活中的歡樂溫馨。安妮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密室中每個成員的鮮明性格,使他們活生生地浮現在讀者眼前。而結尾又是戛然而止,一切歡樂、爭吵都埋葬在發配往集中營的路上。少女童趣的世界和那殘酷的現實的碰撞讓每個看完書的人都會陷入沉思。所以,這是一本特別的、深入的、記錄二戰的書籍,值得我們反覆閱讀與思考。

篇18:安妮日記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安妮日記,書的作者——安妮,同樣是這場經歷的受害者。她以第二人稱的形式將納粹分子的暴力行爲統統記錄在日記本上,使後人有機會了解真實的歷史進程。同爲猶太人的安妮,十分怨恨納粹的不講道理的行爲[將猶太人趕盡殺絕],她認爲這是不人道的。

安妮是幸運的,她和她的家人以及爸爸同事的家人藏在了一個名叫‘’後屋‘’的地方,並在此居住了很長一段時間,體驗到了生命的價值;安妮又是不幸的,她生得一副美人坯,卻 是無辜受害的猶太人,最終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憑什麼,憑什麼納粹可以隨便剝奪猶太人的生命?憑什麼猶太人就要忍受滅族的悲慘命運?可憐的安妮雖揭示了恐怖的歷史,但她並沒有改變歷史!我爲此感到痛心:一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竟如此失掉了生命,真是太遺憾了。回首想想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們,沒有經歷過生離死別,天天生活在如此優越的環境裏,竟忘了幾百年前一個與我們年紀相仿的少女在爲自己的明天發着愁;不知道明天能否繼續活下去,不知道明天是否就被別人告了密,被抓到納粹集中營裏去。這種對前途的渺茫的遐想,不知道現在有幾個學生會考慮這些。

安妮在日記裏講述了自己對人生,愛情的見解[抑或說成感悟],讓我們重新解讀這個世 界,理解這個世界的種種,讀來讓人獲益匪淺。

朋友,讀讀安妮日記吧,相信你也會因此變得更成熟,言語更富有哲理!

篇19:安妮日記讀後感

日記本該是少年少女記錄日常,平凡而快樂的“流水賬”,而隨時受着死亡威脅的安妮卻留下了一本不一樣的日記!因爲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納粹集中營裏,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了她人生的句點。戰爭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戰爭來臨,我只能敬佩和緬懷這位女孩,同時珍惜現在的時光。

“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

篇20:安妮日記讀後感

她做到了!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爲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爲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許,在法西斯的瘋狂怒吼中,還有許多孩子在微笑着說:“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當時的情景,也無法可想,但日記裏自始至終滲透出的一份溫暖卻讓我無法忘記。戰爭能摧毀一切,但它無法摧毀人的心靈,正因爲如此,纔有了《安妮日記》,它寄託了一個少女的美好願望,記錄她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感動和啓迪着我和更多人。

願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篇21:安妮日記讀後感

真的很難想象,當人們因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感到痛苦時,安妮卻仍然能夠以樂觀的心態將這一切化爲了爲自己理想而努力、奮鬥的動力。

文中有一段曾寫道“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不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裏的生活看作是一場有趣的探險,充滿危險和浪漫情事,並且將每段艱辛的事情當作我日記的材料。”安妮雖然恐懼,但她不放棄,而是把逆境化爲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可見她的精神家園是豐碩的,富有的。

篇22:安妮日記讀後感

安妮總說“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說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爲發泄,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在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再次聲明,很有毅力!

中間也有許多的人鼓勵安妮,比如說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讀完這本書,我非常地感動!建議大家也去看吧――你們會感受到裏面的喜、怒、哀,樂。我接下來要看大仲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閱讀愉快!

篇23:安妮日記讀後感

安妮・弗蘭克在寫完這日記後,留下了一句話,她說:“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到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這句話已經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令我一生受用不盡。也許我們會因爲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但如果我們不放棄必定會成爲美麗的開端。

《安妮日記》裏的文字很簡短,但這本書之所以可以讓我爲之感動,就因爲它的真實、樸素,卻又飽含真理。

篇24:安妮日記讀後感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裏整整生活了2年。2年這可是什麼概念哪,他們居然那麼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感到十分地感動。詳細地描寫一下,爲了躲避德國法西斯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白天,爲了不讓下面的人發現,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現在的話,我們應該是很難辦到的!

可世界還是存有一些極少的好心人,他們的食品就是從靠公司幾位員工。這些人無私爲他們奉獻,給予他們食物,書籍,學習!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過的,在裏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摸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這裏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

篇25:安妮日記讀後感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孩安妮・弗蘭克在艱苦而寂寞、恐懼的藏匿期間寫 成的。

日記寫於1942年,安妮那時才十三歲。由於受到納粹的迫害,她們一家被迫生活在 一個地下密室,開始了暗無天日的兩年藏匿生涯。1944年,密室門被德國警察叩響,八名藏 匿者全部被捕。唯一的倖存者 ――安妮的父親,在戰爭結束後,致力於傳揚女兒安妮的日記 。

安妮一家被捕,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爲她們都是猶太人,歷史學家安妮・羅美 的丈夫看了日記後在文章裏寫道::“日記結結巴巴地道出了一個小孩子的心聲,體現了法 西斯主義的可怕,連紐倫堡審判都不及它。”

我覺得,無論猶太人犯了多大的錯誤,都應該得到寬恕、得到原諒。安妮在藏匿生 活飽嘗了艱苦的生活、寂寞的時光、恐懼的心情,但她的心中依然點亮着希望之火,她確信 自己能成爲一個作家、能堅持到戰爭硝煙散去的時刻,雖然這些只是幻想,但她心中依然充 滿了希望。

讀完這本書,我很佩服安妮,因爲她在在納粹的迫害下,依然保持着樂觀的心情、對生存的希望、生活的期盼!

篇26:安妮日記讀後感

讀着此書時,想到這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可是若沒有生命,又何談自由呢。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正當青春爛漫的好年華,正是對萬事萬物好奇,好動而又貪玩的年紀,卻爲了能夠在納粹的鐵蹄下存活,在密室裏度過了兩年暗無天日的時光。不僅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還得忍受着隨時被發現的恐懼。還好,安妮有着樂觀的心態,她嚮往着美麗的大自然,享受着偶爾陽光的恩賜,憧憬着得到自由時的幸福生活。

雖然密室裏的生活單調的乏味,但是安妮有書做陪,有日記這個不離不棄的好朋友相伴,以致她的每一天不那麼死板而苦悶,還有彼德――這個似朋友又似戀人的相知相守,讓失去自由的她偶爾能夠開心快樂。

一場沒來由的戰爭,讓很多無辜的猶太人失去了自由和生命。對活着的嚮往讓他們忍受着非人的生活和折磨,卻也難保的住生命。

眼看解放在望,安妮和她的親人還是失去了她們寶貴的生命。

人類的野心和慾望一旦膨脹,得多少人的生命付出代價,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有權利去剝奪別人的生命。

但願人世間不再風起雲涌,永保太平,永少殺戮。

篇27:安妮日記讀後感

放寒假的時候,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真是一本好書!

通過安妮寫日記,我覺得安妮應該是一個善良、活潑、堅強而且漂亮的猶太少女。她把日 記當做自己的一位朋友並常常寫信給日記(日記的名子叫基蒂)。

安妮很不幸,國爲是猶太人而被希特勒捕殺,沒有辦法,安妮一家中口只好離開溫暖的家 ,搬到爸爸公司的一間祕密小屋,同時小屋裏又搬來了4個人,他們8個人每天都不能發出聲 音,以免被別人發現。小屋裏的8個人的性格不同,之間總會發生有趣的小事。

讀完《安妮日記》我感到無比敬佩安妮,安妮16歲,卻可以寫出這樣的言語,可以看出 安妮的潛質和知慧啊!可到最後,密室的8個人被別人出賣,全部被送往集中營。多麼可惜啊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沒有希特勒,如果安妮一家沒有被出賣,那安妮一定是個天才!也許 她長大了還會成爲著名的作家,或者思想家。

安妮的文筆很好,從她的每一個字裏,我看到了密室裏8個人的性格,瞭解了他們,最重 要的是我看到了安妮的內心深處。

我們應該記住安妮,記住她的天真,和堅強!

篇28:安妮日記讀後感

《安妮日記》是安妮・弗蘭克寫的,講的是安妮的爸爸媽媽還有姐姐,爲了躲避德國警察的追捕,躲進了父親的辦公室,於是他們開始了兩年之久的“密室”生活。後來,凡・達思一家和杜塞爾也搬了進來。

而中間讓我欣慰的是,當安妮的爸爸媽媽在唉聲嘆氣時,安妮卻一笑而過。因爲她很樂觀,之所以樂觀,纔會一笑而過。當時他們的生活十分受限制:走路不能發出聲音、不能出還要早睡晚起……但是安妮卻以樂觀的態度來看待每一件事。

由此可見,樂觀對人生是多麼重要。如果安妮不樂觀,她就會像其他家人一樣被籠罩在悲傷之網下。所以我喜歡安妮,因爲我有時很悲觀地看待事情,悲觀和樂觀像兩面鏡子,一面能照出事物的美好,另一面卻只能照出事物的缺點。在生活中,我們去看待一件事情,何不想着用樂觀的態度去看待?就比如文中的安妮,她雖然聽到家人在埋怨眼瞎的生活,但是,她卻不把這當回事兒。我彷彿聽見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中大聲地吶喊。

所以,我們一定要像文中的安妮樂觀地看到事情,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成功地做更多的事情,不會陷入失望的沼澤。正如佚名所說的“你的負面情緒,並不是一直都有的,而是你沒有樂觀地看待世界。”

篇29:安妮日記讀後感

也許大家都讀過《安妮日記》,我也早已看過,只是因爲被主人公安妮寫作的熱情和生活的 信心所折服,再一次捧起了這本書……

主人公安妮原本和我們一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可是一場戰爭使她不得不隨父母一起 逃命;隨後,他們在父親公司大樓的密室裏安下了身。在密室度過的日子裏,安妮只能靠寫 日記的方式打發時間,隨着時間的消逝,每天一記已經成爲了必不可少的任務。漸漸的她喜 歡上了寫作。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經過她的筆下,就變的充滿了奇趣。

不幸的是,在1944年8月,納粹警官抓走了藏在密室的他們;幾個月後,安妮和姐姐 都染上了“風寒”,這是一種可怕的病,沒過多久,姐姐去世了,由於失去了身邊唯一的精 神支柱,安妮在幾天後,也靜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可憐的安妮!如此不公的離開了這個喧鬧雜亂的世界,但她留下的確是最美好的心 聲。記得她曾說過一句話:“只要我還活着,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只要這一切 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她還留下了我們琢磨不透哲理與未來的守望,和她對日記的戀 戀不捨……

篇30:《安妮日記》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本震撼人心的書――《安妮日記》。

從這本日記中,我們看到一個純潔、率真又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們對她孩子氣的頑皮、倔強、焦躁、苦惱感到理解和同情;我們更爲這樣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孩子對自我的嚴格要求,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沮喪,反而勤奮學習、懷抱夢想的頑強性格感到欽佩。她在日記中記載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恐懼、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是納粹罪行的鐵證。異常令我們感動的是,安妮看到夢想被粉碎,人性的醜惡暴露無遺,世界正在變成荒漠的可怕現實,感到無比痛苦的同時,仍然堅持自我的信念和夢想,不屈服於失敗,反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用汲取知識、精神上的充實,彌補物質的匱乏,追求心靈世界的最大自由。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給人以鼓舞和動力嗎?

安妮的日記,就像是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人類所有的完美詞彙――樂觀、勇氣、和愛……

安妮,你讓我們明白,頹廢,空虛,迷茫,可是是糟踐自我;你讓我們懷念,你讓我們振作;是你讓我們明白,要好好生活!

篇31:安妮日記讀後感

一本日記承載了一段悲痛的歷史;一本日記記錄了一位少女成長的心路歷程;一本日記目擊報道了二戰期間在德軍佔領下,人們的苦難生活。這就是《安妮日記》。

作者安妮〃弗蘭克是一名猶太少女,1929年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13歲的安妮收到了一個作爲生日禮物的筆記本,從此便開始寫日記,同年7月6日,由於迫害猶太人的風聲緊急,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幫助下藏到了他父親公司的密室,從此開始了25個月的暗無天日的生活。1944年8月有人告密,隱匿的八個人被捕並被關進了臭名昭著的集中營。這個花季少女由於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死於納粹集中營。

讀完本書,我最大的感觸便是‚戰爭‛。安妮所寫的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對戰爭的厭惡和對自由、和平的渴望與追求。‚我們經常滿懷絕望地問:‘戰爭有什麼意義?人爲什麼不能和平相處?這一切破壞到底爲了什麼?’‛由於黑暗獨裁統治,由於種族歧視,一場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開始了。這讓我想起了日軍侵華,想起了南京大屠殺,30多萬同胞遇難,這慘絕人寰的殺戮似乎和納粹殺害猶太人有着相似之處,難道這些侵略者和這些無辜的百姓有着深仇大恨嗎?爲何要瘋狂地屠殺,這手段之殘忍,行爲之野蠻,真是喪心病狂、令人髮指。

我想,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應鄙棄戰爭,嚮往和平。‚戰爭‛,一個多麼可怕而又熟悉的字眼啊。是戰爭,毀掉了人們美好的生存家園;是戰爭,帶給了人們深痛的災難;是戰爭,帶來了鮮血,帶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而‚和平‛應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現在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我們應該保護和平、維護和平。

還有令我很震動的是安妮的堅強樂觀精神。在密室25個月裏,他們生活的艱苦常人難以想象。密室與外界是封閉的。白天他們拉上窗簾,不見天日,晚上不能開燈,每天只能慢步低聲,輕言細語。食品和生活用品只能讓安妮父親的同事幫忙供給。密室的生活是無聊的,他們每天的娛樂活動僅僅是聽收音機、聊天、閱讀。密室的生活也是恐懼、緊張的,人們整日擔驚受怕,上空一架架飛機掠過,炮聲不斷,人們隨時會被德軍發現。在這種壓抑、惡劣的環境下,我想如果換做是我,我的精神一定會崩潰的。可是安妮卻仍然能笑着面對生活,她雖然有時會心情沮喪,但從不絕望。她在日記中吐露自己的心聲:‚我年輕,有許多尚未發掘出來的能力。我年輕而且強壯,正活在一場大探險之中,所以我不能整天唉聲嘆氣。我有許多優點:快樂的性格和堅強的內心。每天我都感到自己的心智在成長,感覺到日益臨近的解放,感覺到大自然的美和周圍人的善良。既然如此,我爲什麼要絕望呢?‛是啊,爲什麼要絕望呢,青春纔剛剛開始,美好的未來還在後面。安妮堅定信念、積極學習。‚我必須努力學習,以免變得愚鈍,我要堅持上進。‛她也有着自己的願望,希望能成爲一名記者或作家,她也在爲着自己的願望努力着,在這樣的環境下,她依然對生活充滿信心,對自己和未來充滿信心,不斷與命運和困境作鬥爭,真是令人敬佩啊!在密室生活中,安妮也經常和母親發生衝突,但她也積極調整,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努力糾正錯誤,終於和母親‚和平相處‛。可是真正的‚和平‛何時才能到來呢?安妮是多麼地希望自由,渴望和平啊!可是就是這樣一支含苞待放的花朵還沒有展現她的美麗與芬芳時便在納粹集中營默默地凋零了。

比起他們,我們實在是幸運得多,活在一個幸福、和平的年代,不用整日提心吊膽、擔驚受怕,我們的生活很快樂。可是一些同學卻整日埋怨,認爲學習太累,不珍惜時間和機會,浪費了,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然而在那個年代,儘管人們想上學,對學習充滿熱情,可是沒有人給他們機會,實在是不公平。所以現在的我們應該學會珍惜,學會努力,不要讓將來的自己回首往事時感到後悔。

最後我還要借用安妮的一句話‚我希望死後還能繼續活下去。是啊,她做到了,她的精神永遠地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篇32:安妮日記讀後感

《安妮日記》是一位猶太小女孩安妮在納粹主義戰爭時的真情實錄。和平的時候,安妮和她的爸爸、媽媽和姐姐瑪戈生活在一個和諧富裕的家庭裏,1942年6月12日,她得到了一本日記,她將自己生活中真實的情感記錄在其中。1942年7月9日,他們一家由於收到傳訊通知,與凡丹一家和牙醫杜瑟爾先生躲到了安妮爸爸公司的“密室”裏。從此過着隱姓埋名、暗無天日的生活。除了他們的保護人庫拉勒先生、克萊斯先生和艾莉與米普小姐和一對蔬菜商夫婦外,沒人知道他們的行蹤。

1944年8月4日上午,納粹黨衛軍官和荷蘭綠衣警察逮捕了隱藏在密室裏的八個人和他們的保護人庫拉勒和克萊斯。後來,庫拉勒和克萊斯分別獲釋和逃脫,而其餘八個人被送進波蘭的奧西維茲集中營,除了安妮的爸爸外,其餘人都慘死。最後,艾莉和米普撿到了安妮的日記,交給了安妮的爸爸。安妮的爸爸在以後的日子裏,一直在傳揚安妮的日記,讓全世界人共享。

安妮在密室裏整整生活了兩年,她每天都企盼戰爭的結束,期盼和平與幸福的到來。在密室中無聊睏乏的生活裏,安妮經歷了大人無數的責罵,經歷了她心中情感的轉變,對密室裏人的理解和對戰爭的恐懼,她每天都在憧憬着戰爭結束後美好的未來……但是,在密室裏生活的他們卻像被軟禁在囚籠中的鳥兒,聽着外面轟隆隆的炮響和噠噠噠的子彈聲,和平和希望又似乎離他們是那樣的遙遠。安妮在這樣的生活中成熟了很多,她不再對不稱心的事對大人發脾氣,她將自己痛苦的心靈緊緊地鎖在自己的心裏。大人們哪裏知道,安妮開朗的外表裏邊包含的是一顆多麼脆弱的心啊,她缺少一個家庭的溫暖,缺少一個真正知心的朋友,她只有在自己心碎的時候強忍住自己的眼淚,對她的日記述說自己的悲傷,用學習和寫日記來消磨難熬的時光!對於安妮來說,她身邊所有活生生的人還不如一本沒有情感,沒有語言的日記本!

讀了這本書,我想:安妮他們的苦難生活和我們現在的生活簡直是天壤之別。安妮在那樣的生活中都能表現得那樣堅強,正如杏林子所說的,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用自己短暫的一生做更多的事,讓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篇33:安妮日記讀後感

一回到家,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了。書中安妮的命運是那樣的悲慘,因爲當時德國人的佔領使荷蘭這個國家雞犬不寧,蓋世太保下令抓走所有的猶太人,安妮一家逃到了她爸爸工作的地方。不久父親的好朋友範達恩一家也搬了過來。兩家人在這裏一起躲避災難。之後又來了一位避難者牙科醫生迪賽爾,八個人在“祕密後屋”裏度過兩年難熬的歲月。雖然忠誠的朋友們幫忙,但是整天還是生活在恐懼之中。爲了不讓庫房的工人知道,他們每天說話輕聲細語,走路都要輕輕地,只能等下面的人開始吃午飯時,才能洗浴,開水等。在“祕密後屋”的那些日子裏,他們一個個整天擔心受怕,就怕一個不小心,就去天堂做客。可是,他們最後還是被一個工人給舉報了。於是,在1944年8月4日,她們落入納粹的魔爪。在臭名昭著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安妮的母親絕食而亡,範達恩先生在毒氣室中喪命,範達恩夫婦的兒子彼得在俄國軍隊逼近時,被逃竄的德國黨衛軍帶走了,不知死於何處。牙科醫生迪賽爾被轉到德國,死在諾恩梅集中營。被剃光了頭髮、手臂上烙上號碼的安妮、瑪格特、範達恩太太被送往德國的貝爾森集中營,三人都在這裏奪去了生命。整篇文章看完後,我不禁流下了眼淚,安妮那可憐的命運一直牽着我的心。

看完後的我,總是記着這樣一個情節:親愛的姬蒂,昨天晚上,我快要進入夢鄉的時候,眼前忽然朦朧地出現了菜絲的身影。我看到菜絲衣衫襤褸、面黃肌瘦、憔悴不堪。她的眼睛顯得很大,她哀怒地看着我,彷彿在說“哦,安妮,你爲什麼不管我,快把我從人間地獄中救出來吧!”菜絲,對不起,我無能爲力,我真希望能解救你,真希望我能夠讓你分享我所有的一切。然而我將永遠不會忘記她,我會爲她祈禱的。你瞧,安妮多善良啊,可是,她的人生卻太悽慘了,她曾說過:我希望即使自己死後仍然繼續活着。她的日記讓她實現了這願望。

安妮經歷了快樂,期望,隱匿,抑鬱,意欲,悲憤,掙扎,死亡的人生歷程。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祕、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對戰爭、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但是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安妮在寫日記的兩年多裏,生活困窘,她多次寫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也不斷譴責種族歧視,而藏匿又充滿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動着人心。她在見證着戰爭與迫害。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爲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爲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安妮真正地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 “走入世界,爲人類盡一份力量。”

篇34:安妮日記讀後感

讀完安妮日記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安妮·費蘭克。她是一位猶太女孩,安妮在十三歲時收到一個漂亮的日記本,所以她就從1942年6月的一個星期五開始寫日記。

1942年7月剛剛過完十三歲生日的安妮·費蘭克跟隨父母姐姐和安妮父親的朋友凡·丹先生一家爲了躲避納粹士兵的搜捕,搬進了一間偏僻隱蔽的閣樓裏,他們爲了保證安全,他們白天不能隨便出來走動。在這間逼仄狹窄的閣樓裏,雖然在閣樓裏缺少食物和生活用品,但安妮和家人還是在閣樓裏堅持閱讀與學習。

在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於被人告密,很快安妮一家全部被德國警察逮捕。1945年3月安妮姐妹都死在了納粹的集中營內。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作者安妮是一個開朗樂觀善於思考,並渴望實現夢想與自信獨立的女孩,即使在最恐懼和最痛苦的黑暗時刻,安妮仍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這一切苦難,她渴望自由,更渴望和平。她勇敢樂觀的面對惡劣恐怖的環境,並且運用自己的思想與智慧真實的記錄了她那短暫而又燦爛的一生,她的日記不僅記錄了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有她對甜蜜愛情的熱烈追求,更記錄了兇狠殘暴的納粹士兵無情地屠殺猶太人的罪惡行徑。

看完這本書,讓我對戰爭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戰爭,不僅讓無辜的人們遭受生命的塗炭,更讓很多原本擁有快樂童年的孩子從幸福的家庭逐漸走向死亡的深淵,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恐懼而又殘酷的事實啊!所以我們一定要遠離戰爭,珍惜現在安定幸福的生活,只有如此,我們纔會擁有快樂而又幸福的美好生活。正如我國著名的作家巴金所說,“人類的希望像是一顆永恆的星,烏雲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別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個理想,一個夢,它是萬人的願望。”

篇35:安妮日記讀後感

《安妮日記》的封面上有一行字吸引了我的注意:這是一位女孩寫的。這讓我更好奇了,便繼續看了下去。

這本日記記敘了在種族迫害下的八個猶太人躲進了“祕密小屋”。開始了他們28個月的藏匿生活。這28可月有數不清的意外事故,食物和生活用品的稀缺……但即使是在最痛苦恐懼的時候,安妮也仍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她在日記中寫道“人性本善,混戰和苦難終將結束。”就是這種樂觀的心態支撐着安妮面對一切困難,讓她從孤獨、恐懼中慢慢走出。安妮還熱愛寫作,夢想成爲一名科學家。她總是認真地檢討每件事情,找出原因。這些品質都值得我去學習。

有一次,我正在做一道比較難的思考題。剛看完一遍題目,我完全蒙了!這是什麼意思啊?!我又看了一遍,還是沒有任何頭緒。我有些沒耐心了:下一次再不會,我就不想了!我有馬馬虎虎地掃了幾眼題目。哼!又不會!我不寫了!可剛要放下筆的我轉念一想:安妮生活在艱辛困難的環境中,她還仍然不忘寫作,不玩學習,不忘讀書。我怎麼能不好好上學呢?我拿起筆,仔仔細細地看了即便題,認認真真地思考了一會兒……哦!我知道了!原來只有像安妮那樣專心致志地思考,才能成功!

看了這本書,我學會了認真思考。也讓我明白了學會善於思考的重要性。

篇36:安妮日記讀後感

從古至今,書籍便是文人墨客謳歌的對象。古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詩句,今有“書籍是飢餓的人的一塊麪包”的名言。作爲一位惜書愛書之人,每天坐在柔和的燈光下,讀名家著作,是愉悅的享受,而總衆多著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的作者是猶太族少女安妮·費蘭克。她的家庭原居住在德國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安妮被迫全家遷至荷蘭避難,二戰爆發後不久,在朋友的幫助下他一家人躲進了一間密室,密室成員後曾至8人。1944年8月有人高密,他們8人被捕並被關進集中營,最終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其父整理並出版了安妮的日記,即爲《安妮的日記》。

這本書描寫了許多鮮明感人的形象。安妮是一個性格活潑的花季少女,她的父親謙虛隨和,母親語言誇張,缺乏理解能力,姐姐內斂端莊,溫柔懂事……,性格迥異的8個人,構成了這本日記式小說的主體,更觸動我內心的是,讓我對生命、對二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妮的日記燃起了所有人對生命的熱情,使人們認識到大屠殺、反猶太主義,也使人們認識到人性內心的童真、善良、仁慈,更成爲現代業界的精神象徵。

《安妮日記》給我帶來了太多感悟,對親情、對友誼、對人生……

暢遊書海,愉悅心靈;寧靜歲月,唯願與書香常伴……

篇37:安妮日記讀後感

在這個假期裏,我閱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一個猶太女孩在德國大肆屠殺猶太人期間躲在閣樓上寫的一本日記。

她原本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姐姐們都很愛她。但是大屠殺的到來毀滅了這一切:無數人沒有了親人,沒有了家,無數人倒在了子彈下,還有無數人被送往了集中營……但那些人並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就是死亡!

安妮一家選擇了躲藏,他們與幾個鄰居一起躲到了他爸爸的公司樓,生活了25個月之久,在這段時間裏,有警察來訪的恐懼,有生日到來的歡樂,有小偷拜訪的絕望,還有安妮戀愛的興奮……他們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活變故樂觀,勇敢面對內心的恐懼。她天真、可愛、活潑、率直,在受到委屈和責備後,仍未笑着面對生活。他們在那裏渴望生存,不顧一切的去尋找活下來的希望。

安妮也在這裏學習到了很多的道理,成長了許多。但,不幸的是,他們最後無奈還是被送往了集中營,最後只有安妮的爸爸一人生還。

看了這本書,我很感動,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兒竟然能夠在這麼非常的情況下寫出這麼細膩的日記:她漸漸學會思考,沉着和冷靜。

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筆表達了對的德國的控訴,也告訴了我們她對自由生活的渴望。

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禱明天的安寧。

篇38:安妮日記讀後感

在讀了這本書,我感觸很大,主人公安妮在一九四二年和一九四三年是她在童年時最珍貴的兩年,之後就因爲在希特勒上任主席時,就開始德國法西斯反猶太人運動的興起,而躲起來,從此在一家公司的黑暗祕密的小屋裏度過了驚心動魄的兩年。因爲爲了避難,與外界失去聯繫,幸好在這家公司裏有一個收音機,他們一家人天天只有聽廣播才能知道外面的事。安妮對這個小屋充滿了好奇,但過了一些時間就失去了耐心,開始變得粗暴,任性,他覺得很不自由。

在他們住進這個小屋一個月後就又有一個被法西斯被迫的叫範登先生一家來到祕密小屋裏,這樣有熱鬧些,免不了爭吵,但是時間長了他就明白了,因爲沒有自由而讓人產生一些情緒是可以原諒的,所以她就以樂觀,向上,溫和的態度去面對現在的一切。而且希特勒也是屢屢戰敗。他想離勝利已經不遠了。

但實際上可惡的希特勒並沒有就此罷休,他更加殘害了猶太人民。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因有人告密他們的祕密小屋被發現,安妮和其他八個人被帶走,死在納粹的集中營,只有安妮的爸爸活到戰爭的結束,把安妮的日記保存下來。

這本書記錄了德國希特勒反猶太人,殘忍的殺害太人,也展現了他對特殊環境中的喜怒哀樂和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對自由的嚮往,也對德國法西斯的無比的痛恨。

篇39:安妮日記讀後感

一位少女未到花季便在集中營悄然死去,而她在黑暗中寫成的'日記卻流傳下來。他的勇氣、正義、樂觀、善良,將永遠打動全世界人們的心。這位可敬的少女,便是安妮。

《安妮日記》中的日記,是安妮在與世隔絕,時刻面臨死亡威脅的密室裏完成的。爲了躲避法西斯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安妮隨家人藏到了父親公司隱蔽的房間裏。他們在那裏生活了25個月,直到被捕並被關進了集中營。在這漫長的25個月裏,安妮沒有自由,生命、生活都沒有任何保障。面對苦難,安妮沒有絕望,她用細膩而富有生活氣息的筆觸,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期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用勇敢的筆墨控訴了法西斯邪惡的戰爭,描述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她的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佔領區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標報道,是對人性、和平和安寧的熱切呼喚。

讀過這本書,我被安妮微笑着面對逆境、永遠滿懷希望的人生態度深深地打動了。她在戰爭的陰霾下,尚能將一切苦難轉化爲激發自己前進的動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如此。遇到困境時,我們也要用堅強的心去面對,用勇敢的信念去攻克。憑藉着這份堅強與勇敢,相信我們會走出一個個困境,用強大的心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40:安妮日記讀後感

陽光代表着光明、溫暖和自由,我們每天都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賜。可我們正處於豆蔻年華的小主人公安妮卻爲了躲避納粹的抓捕,在黑暗的密室中生活了兩年多之久。讀完她的日記,我深有感悟,感覺領悟了很多東西。

我們在十幾歲的時候享受的良好的教育,長輩的愛護,享受着無比的快樂,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是我們的主人公卻失去自由,失去快樂,在我想都不敢想的密閉環境中記錄着自己兩年多的成長經歷。她有過憤怒,有過失望,但是隨之時間的推移,她慢慢變得成熟,慢慢長大。即使沒有陽光,也應該堅強,即使沒有快樂,有不應該氣餒。她學會了正視自己的所犯的錯,堅強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活,不再怨天尤人。不僅如此,她還用這種樂觀的精神影響和改變身邊的人,她的這種精神同樣感染自由的我。讓人很悲痛的是,最後安妮被納粹抓走了,毫無徵兆的結束了日記的記錄。罪惡的法西斯泯滅人性,婦孺兒童都不肯放過,他們讓多少家庭破碎,讓多少人失去生命。

讀完《安妮日記》,我捫心自問,比不上安妮的堅強和樂觀,比不上她的勇敢。我要學習她的這種精神,儘管身處困境,依然不放棄,不氣餒,勇敢的面對現實。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當下,我們用將安妮的身上的這種精神傳遞下去,用實際行動來影響身邊的人。

篇41:安妮日記讀後感

我喜歡看書,我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安妮日記》。

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的安妮·弗蘭克,安妮出生於猶太家庭,爸爸,媽媽,姐姐和安妮都是猶太人。1940年,納粹警察四處抓捕猶太人,安妮一家、彼得一家和杜瑟爾先生都躲進了公司大樓的密室裏。爲了不讓納粹警察抓到,他們不能拉開窗簾,只能在黑暗中生活,洗澡、聽廣播,看書……這些都非常不方便,而且大家都非常恐懼,經常在飢餓的狀態中。

雖然日子過得很苦,可是安妮還是堅持學習,不斷地寫日記,並且有了自己的理想:希望能在戰爭之後成爲一名記者或者作家。她說過:“只要我還活着,能從佈滿灰塵的舊窗簾縫裏看到這陽光,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安妮還在日記中寫道:“我是自己的船長,終有一天我會看到我能停泊的岸。”

我要學習安妮的樂觀、信念、堅強,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都能堅持着,不言放棄,而我自己,有時候學習上遇到一些小困難,比如,不會做的數學題,不會寫的生字,不能彈熟練的鋼琴曲,我就會有急躁情緒,甚至想到退卻,現在我要不怕困難,迎難而上。而且,安妮經常要忍受飢餓,看看我現在的生活是如此的富裕,爸爸媽媽帶我去超市,經常會買回來很多我愛吃的食物,可是我也會挑肥揀瘦,完全沒有感受過飢餓,我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幸福!

看着《安妮日記》,我被深深地感動了,彷彿自己就在安妮身邊,和她同歡樂,同悲傷,我建議爸爸媽媽也來讀,這是一本感動世界的日記,親愛的同學們,你也來讀一讀吧!

篇42:安妮日記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安妮日記,書的作者——安妮,同樣是這場經歷的受害者。她以第二人稱的形式將納粹分子的暴力行爲統統記錄在日記本上,使後人有機會了解真實的歷史進程。同爲猶太人的安妮,十分怨恨納粹的不講道理的行爲[將猶太人趕盡殺絕],她認爲這是不人道的。

安妮是幸運的,她和她的家人以及爸爸同事的家人藏在了一個名叫“後屋”的地方,並在此居住了很長一段時間,體驗到了生命的價值;安妮又是不幸的,她生得一副美人坯,卻是無辜受害的猶太人,最終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憑什麼,憑什麼納粹可以隨便剝奪猶太人的生命?憑什麼猶太人就要忍受滅族的悲慘命運?可憐的安妮雖揭示了恐怖的歷史,但她並沒有改變歷史!我爲此感到痛心:一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竟如此失掉了生命,真是太遺憾了。回首想想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們,沒有經歷過生離死別,天天生活在如此優越的環境裏,竟忘了幾百年前一個與我們年紀相仿的少女在爲自己的明天發着愁;不知道明天能否繼續活下去,不知道明天是否就被別人告了密,被抓到納粹集中營裏去。這種對前途的渺茫的遐想,不知道現在有幾個學生會考慮這些。

安妮在日記裏講述了自己對人生,愛情的見解[抑或說成感悟],讓我們重新解讀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的種種,讀來讓人獲益匪淺。

朋友,讀讀安妮日記吧,相信你也會因此變得更成熟,言語更富有哲理!

篇43:安妮日記讀後感

假期裏,跟媽媽一起去書店買回了老師推薦的《安妮日記》,看完後,我心情十分沉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八個人爲了躲避德國人的逮捕和屠殺,在朋友的幫助下躲進了一家公司大樓的一處密室,做了“隱匿者”。其中就有安妮一家。安妮是一個13歲的猶太少女,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過着富裕、舒適的生活。可是,由於戰爭的爆發,她不得不生活在與外界隔離的小屋裏,過着無聊、寂寞、充滿恐懼的日子。這時安妮得到一個日記本,從此開始記日記。正是這個日記本陪伴安妮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光。

從安妮的日記中,我感受到安妮是一個愛學習、愛思考的女孩。在那樣惡劣的生活環境裏,她還堅持學習英語、代數、歷史等知識。從安妮的日記中,我感受到安妮是一個非常堅強、非常有個性的女孩,她能在痛苦的時候調整自己的心態,從容面對現實,不屈服於失敗。從安妮的日記中,我還感受到安妮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精神上的充實來彌補肉體上飢餓,從不抱怨。從她的日記中,我看到了一個擁有超強想象力、創作力的安妮,正像“譯本前言”中說的“假如不是黑暗勢力扼殺了這個弱小生命,今天,世界上可能會多了一位出色的作家。”

當我合上《安妮日記》這本書,我爲安妮的悲慘命運而惋惜,我痛恨戰爭,痛恨侵略者。

親愛的安妮,你已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篇44:安妮日記讀後感

我看了這《安妮日記》後才發現,原來以前的德國黨衛軍是那麼的壞!他們爲什麼奪走了年僅16歲、善良可愛的安妮的生命呢?讀了這本書,我彷彿回到了那個可怕的年代,感受到安妮那顆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純樸善良的心。

《安妮日記》是從安妮13歲生日那一天開始寫到15歲,後來由於被抓到在德國軍營才停筆的。

裏面主要是寫了安妮的爸爸奧托。弗蘭克,媽媽艾蒂絲。弗蘭克,姐姐瑪。弗蘭克,凡。丹夫婦,彼得,阿。杜瑟爾醫生和安妮一起躲進了安妮爸爸公司大樓後面的一些房屋裏面,他們叫做“密室”。他們早上先用木板釘住,然後在用厚窗簾擋光,白天他們不能出一點聲音,以免被樓下的德國人發現,因爲安妮他們全都是猶太人,德國人抓到猶太人後會把人毒死,悶死,病死和餓死。晚上纔是他們的自由時間,不過所有人都要規定時間沖涼和上洗手間。“密室”裏沒有陽光,沒有快樂,沒有自由,只有傷心和恐懼。安妮在“密室”裏唯一的朋友就是日記,她向日記說出了心中的苦悶,講述了身邊的故事,記錄了成長中的好奇和期待,同時也控訴了法西斯的戰爭,還寫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讓人們知道戰爭是殘酷的,是危險的。讓我們的世界充滿平安和幸福,不要讓戰爭來到我們的身邊。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和平、美麗、充滿生機的國家是非常幸福的,我將珍惜生活、珍惜時光,用自己的力量讓這個世界更美麗。

篇45:安妮日記讀後感

安妮日記的作者,安妮,是出生於德國的猶太少女。這本日記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前,記錄了安妮全家躲藏在密室裏兩年的日記,但還沒滿16歲的安妮卻死在集中營裏,而她的父親是唯一存活下來的家人。所以她父親,奧拓佛蘭克,把他女兒的日記公開出版。安妮日記成爲戰後一部非常有影響力的書籍。

安妮的日記是13歲從她父親得到的生日禮物,拿到禮物後還沒滿一個月安妮全家就搬到了她父親公司的倉庫密室。雖然被關在密室裏兩年,讀者可以看出來安妮的堅持力與樂觀。安妮說,“只要你活着,總會使你得到新的幸福。” 安妮是對她的生活抱着希望,不管現在是多糟糕,她總是相信未來是會美好的。安妮和她家人膽戰心驚的在與世隔絕的密室裏生活兩年,每天輕手輕腳,不能有任何聲音免得被人發現,此外在生活上發生了很多困擾,比如:洗澡和上廁所的問題沒有任何隱私。安妮卻沒有讓這問題打擊她,反而這讓她更積極的面對生活。

最讓我感動的是安妮有着遠大的理想,她長大後的心願是要成爲女記者,以後再當著名的作家。爲了實現理想,她從來沒有閒着,每天讀着一部一部著名的書籍,還寫出摘錄的筆記,還挑出要學的外來語,和自學了法語,英語和速記。她也計劃了以後要閱讀的,寫的人物分析等等,爲着她的作家夢勤勞的奮鬥着。讓我很有感觸的是,她那麼努力的準備和計劃,最終卻沒有辦法親自完成。但老天爺可能看見安妮的用心,讓她的父親完成了他女兒的作家夢。

安妮進密室本來是一個活潑,率真,優質的小女孩,但出來時卻變化成一位成熟,勇敢,堅強有獨立思想的少年。她說,“這是一個奇蹟,我還沒有放棄我的希望。。。因爲我還始終相信人的善良。。。我想一切都將會變好,這種苦難必定會有盡頭,和平與安寧將重新降臨世界。” 讀者能感受到眼前的安妮已經蛻變成成熟的大人。我非常佩服安妮在哪麼困難的氛圍中能有勇氣不絕望不被打倒,總是能再一次的找到快樂和力量。

“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 安妮這句話實現了,她的日記一直到今日不斷的激勵着每個讀者。安妮和我是同樣的年紀,但她所經歷的苦難是遠超過我的想象,那麼年輕就過世了,但她沒有留下任何的空白。她的鬥志點燃了我裏面的熱情和勇氣,激勵我要努力追求我的夢想。所以我也要學習安妮,每天充實自己,以後回看自己的青春不會有任何後悔。

篇46:安妮日記讀後感

德國小女孩安妮.弗蘭克以日記的形式無比個性地存在於那個時代和以後,實現了她生前說過的“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後也繼續活着”。

安妮這個小女孩以其稚嫩和早熟的筆觸寫成的《安妮日記》,其影響力是她所無法估量的。

《安妮日記》在美國幾乎家喻戶曉,前總統羅斯福夫人在美國發行版的序言中曾寫到:“在我閱讀過的書籍中,這是其中對戰爭影響的描述最爲現實和聰慧的記載之一。” 希拉里.克林頓也提到,安妮日記“喚醒我們不再做出愚蠢的歧視行爲。”美國時代雜誌也曾將安妮.弗蘭克評爲“世界上最具有影響力的100名人物”之一。

透過安妮.弗蘭克的日記,我們看到了一個善良、堅忍、聰慧、敏感而早慧的女孩。即使在那樣恐懼、飢餓、暗無天日的非人生活中,她依然熠熠閃光。她善於反思,敢於探尋愛情,對美好的明天滿懷嚮往。安妮.弗蘭克早已變成了猶太人民族浩劫的神聖象徵。

然而,《安妮.弗蘭克》帶給我的強大震撼和影響卻不是這些,而是猶太民族對書籍的鐘愛。

透過《安妮.弗蘭克》,我更加確信猶太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藏匿於暗無天日的“後屋”中的八個猶太人成爲整個猶太民族的縮影。儘管她們每天與恐懼、飢餓、爭吵爲伍,但熱愛書籍,每天讀書是每個人的必修課。任何的危險都抵不過她們的學習精神。哪怕下一刻就是逮捕和死亡,她們依然傳閱着書籍,學習着各種知識和技能。爲了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讀書時間和寫作空間,她們不惜爭吵。不管物質多麼匱乏,她們的精神一直富有。

透過《安妮.弗蘭克》,我也看到了猶太人民族的團結和善良。她們爲了每一個今天和明天活着,經歷並祝賀每一人的生日和節日。儘管擁擠的八個人會各看不過眼,但他們依然把最好的祝福和禮物送給彼此。她們活在每一個恐懼與希望中。

安妮.弗蘭克是熾熱而大膽的。她敢於堅定地做自我,勇敢、樂觀。她大膽向彼得靠近,並體驗和反思愛情。

令人惋惜的是,《安妮.弗蘭克》中着力描述的後屋中的八個人,除了安妮的父親,都在即將解放的前夜死去---儘管帶着希望。

安妮.弗蘭克以自己獨特的存在,沉痛地告訴我們“戰爭對人類的戕害”,它告誡後人時刻珍惜並捍衛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其實,正如安妮.弗蘭克所預言的那樣“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後也繼續活着”。

篇47:《安妮日記》讀後感

《安妮日記》的作者是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這本書記敘了在荷蘭被德國納粹佔領的兩年中,13歲的猶太少女安妮一家躲進狹小的密室中,他們猶如坐在一個即將噴發的火山口上,腳下是滾燙的岩漿,火山隨時都有噴發的可能,憤怒、恐懼、絕望、悲傷、甚至瀕臨崩潰,就是在這樣一個極端與特殊的環境下,安妮從沒有絕望!堅持學習寫日記,記錄了周圍環境、人與事對自己的考驗、磨礪和成長的經歷。她盼望世界和平,自己能成爲一名記者和作家,爲社會做出貢獻。她用她的堅強快樂去鼓舞身邊那些絕望到極點的大人們,使他們重燃信心和勇氣。

從這本日記中,我們看到一個純潔、率真又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們對她孩子氣的頑皮、倔強、焦躁、苦惱感到理解和同情;我們更爲這樣一個年僅十四五歲的孩子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沮喪,反而勤奮學習、懷抱理想的頑強性格感到欽佩。她在日記中記載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恐懼、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鐵證。特別令我們感動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醜惡暴露無遺,世界正在變成荒漠的可怕現實,感到無比痛苦的同時,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於失敗,反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用汲取知識、精神上的充實,彌補物質的匱乏,追求心靈世界的最大自由。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給人以鼓舞嗎?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人類所有的美好詞彙——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

安妮,你讓我們知道,溫暖,美好,信任,尊嚴,堅強;你讓我們知道,頹廢,空虛,迷茫,不過是糟踐自己;你讓我們懷念,你讓我們振作;你讓我們知道,要好好去愛,好好生活細細地品讀完安妮·弗蘭克的《安妮日記》,這個女孩,這個與我同齡的女孩,着實給了我很大的震撼。猶太少女安妮13歲時,爲躲避德國納粹的追殺而住進狹小的密室,他沒有自由,她恐懼,她痛苦,如花的生命隨時會因一次大意而喪失,她的生活沒有保障,就連解決最基本的溫飽都成了問題,而這樣的生活她足足呆了兩年之多……

真的很難想象,當人們因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感到痛苦時,安妮卻仍然能夠以樂觀的心態將這一切化爲了爲自己理想而努力、奮鬥的動力。

篇48:《安妮日記》讀後感

看着醒目的書名、可愛的肖像,翻開嶄新的封面,品讀着裏面通俗易懂的文字,起初我以一顆平常心去閱讀這一本書,接着繼續讀下去我的心情是複雜的,同情、難過、憤怒、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安妮日記》是以猶太小女孩安妮的視角記錄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原本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爲了躲避納粹黨的追殺,一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本日記本作爲生日禮物,從此開始用日記記錄生活,就這樣她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她在密室裏白天不可以拉開窗簾,晚上不可以開燈;可以說她的生活是暗無天日又痛苦,她是失去自由的,只能在密室裏活動,只能靠聊天、閱讀、寫日記打發時間。安妮,一位成長中的少女,花一樣的年紀,但她卻承受了她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壓力,如果沒有殺戮,她可以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可以與同學朋友快樂地玩耍,可以享受生活的歡樂。然而現實沒有如果,她生活在恐怖的密室之中,整天提心吊膽活着;即使過着如此恐懼的生活,她也沒有放棄生活、放棄自己,做一個開朗樂觀、理性的女孩。比起安妮,我們非常幸運,生活在幸福、和平的中國,不用擔驚受怕,物質豐裕,生活快樂。可是一些同學經常抱怨學習太累,不按時完成作業。因此我經常告誡學生:少年強則國強,祖國的富強就要靠你們這一代,要清楚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

篇49:《安妮日記》讀後感

“只要我還活着,能從滿布灰塵的舊窗簾布縫裏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這樣樂觀、堅強而又令人辛酸的話語出自安妮弗蘭克的筆。《安妮日記》它不是一部虛構的小說,它是一個女孩最真實的手筆寫下的一部日記,一部感動世界的日記。

當我翻開這本書時,萌生了一種從前閱讀時從未有過的感受,這一個十五歲的少女寫的一本日記,一本普通的日記,是有怎樣的力量,感動了世界呢?我帶着好奇與期盼進入了這個故事。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她在13歲生日時,得到了一份別緻的禮物:一個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記本。她稱她爲“吉蒂”,與吉蒂分享心事,當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爲了躲過納粹的破害,一家人躲進了一間“密室”,密室裏還有同樣患難的其他4個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這一切差一點把安妮逼瘋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裏已經成爲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寫道:“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彷彿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帶着心中不可泯滅的希望。

篇50:《安妮日記》關於讀後感

隨着炮聲的打響,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了。這一切,都被一個才十三四歲的花季少女記錄了下來。

她叫安妮,是猶太人中的一員,也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之一。戰爭開始時,她才十四歲,正值花季時期,本來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可以享受着在校園的美好時光。可是,一場無情的戰爭卻打亂了她原本幸福安逸的生活。戰爭迫使她從寬闊明亮的大房子搬到了密不透風的密室。每天無法見到陽光,而且還有隨時被德國人發現的危險。

試想一下,被囚禁的青春又是什麼滋味?整天呆在又小又窄的黑屋子裏,看不到光明的日子是多麼難熬啊。還不不僅如此,食物的潰爛,小偷的時常光顧也讓一家人頭疼。想着以前和同學們一起騎單車回家的歡悅時光,又想想這沒有光明的日子,安妮也時常迷茫。但這並不能完全破滅安妮當一個記者的夢想,正因爲有夢,才讓她的希望重燃。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堅強,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她居然還能學會法語,英語,拉丁語,速記等,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可她居然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完成了。

安妮真是一個大度,樂觀的女孩,在迷失的日子裏,她從來都不抱怨,也沒有想過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她也常常會反思自己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讀到這裏,我深感慚愧。作爲一個生活過得幸福安逸的人,怎麼就不能像安妮那樣自立自強,對任何事情都看得很樂觀呢?

也許,正是這場戰爭才讓她變得如此善解人意。這正和了那句話上帝在給人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爲她打開一扇窗。她是不幸中的幸運兒。她對遙遙無期的和平充滿着希望,還有誰能對這些事情能看得如此坦然?

篇51:《安妮日記》讀後感

“我希望在我死後,也能夠繼續活着”這是安妮在日記中寫的話。每當我一次又一次地讀完這本書時,總會思考:她真的做到了嗎?現實堅定的聲音告訴我:她的確做到了。

這本書讀起來是輕鬆愉快的,不像聞名遐邇的名著那樣枯燥無味,讓人沒有讀下去的慾望。每當我想起戰後的滿目瘡痍,安妮的悲慘結局,便會不由自主地感到失落,情緒的落差就像高高飛起的風箏一下子被人扯了下來。

這本日記記錄了她從十三歲到十五歲的每一個充滿未知、危險但又富有情趣的生活細節,以及激烈的戰況和她內心深處的思考與疑問。在這兩年時間裏,安妮一家一直居住在一間密室裏,每一舉一動都受着限制。儘管我與安妮年齡相仿,讀起這本書來有着強烈的共鳴感,但我仍然無法想象,她是怎麼在如此與世隔絕、不自在的環境中生活的?然而安妮似乎並不這麼想,有時甚至把新的戰況當成一個逃離的新希望。她有着一顆無比樂觀的心,就這點,讓我無比欽佩。

篇52:《安妮日記》讀後感

一天下午,我覺得很無聊,想看會兒書。我來到書櫥旁,用眼睛一掃,發現了我前幾天擱在一旁的書——《安妮日記》。我即興翻了幾頁,覺得這本書還不錯;我又翻了幾頁,我便後悔當時我沒先看這本書,因爲這本書很吸引人;我又翻了幾頁,那時的我已經放不下這本書了,我被這本書深深地打動了。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書名中的“安妮”,不過她的全名叫安妮·弗萊克,她是一個猶太女孩。《安妮日記》這本書重要講:安妮在13歲時,隨着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他們在密室裏生活了二十五個月之久。因爲那時希特勒上臺後不久,就大量的追殺猶太人,因爲他認爲猶太民族是個極爲劣等的民族。在逃亡的這段時間,安妮用她的筆,記錄下在狹窄的空間裏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爲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但是最後,在那密室裏生活的8個人都被抓走了,最後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這本書讓人們全新認識了戰爭,讓我十分震撼。

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讀完後,我心裏想:戰爭真是太恐怖了!爲什麼要有戰爭?難道各國之間就不能和平相處嗎?同時,我也對安妮的命運而惋惜。我有一個問題:如果安妮活下去了,她長大後會是什麼職業?著名的作家?著名的文學家?著名的科學家?不過,她已經去另一個世界了,但願她在那會很幸福。

大家爲了紀念這位永遠的天使——安妮·弗蘭克,特地出了《安妮日記》這本書,特地拍了關於安妮·弗萊克的電影,特地造建了安妮·弗蘭克的紀念館。

這本書不僅讓我愛不釋手,還讓我有了對生命的感悟。

篇53:《安妮日記》讀後感

一本日記承載了一段悲痛的歷史;一本日記記錄了一位少女成長的心路歷程;一本日記目擊報道了二戰期間在德軍佔領下,人們的苦難生活。這就是《安妮日記》。

作者安妮〃弗蘭克是一名猶太少女,1929年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13歲的安妮收到了一個作爲生日禮物的筆記本,從此便開始寫日記,同年7月6日,由於迫害猶太人的風聲緊急,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幫助下藏到了他父親公司的密室,從此開始了25個月的暗無天日的生活。1944年8月有人告密,隱匿的八個人被捕並被關進了臭名昭著的集中營。這個花季少女由於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死於納粹集中營。

讀完本書,我最大的感觸便是‚戰爭‛。安妮所寫的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對戰爭的厭惡和對自由、和平的渴望與追求。‚我們經常滿懷絕望地問:‘戰爭有什麼意義?人爲什麼不能和平相處?這一切破壞到底爲了什麼?’‛由於黑暗獨裁統治,由於種族歧視,一場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開始了。這讓我想起了日軍侵華,想起了南京大屠殺,30多萬同胞遇難,這慘絕人寰的殺戮似乎和納粹殺害猶太人有着相似之處,難道這些侵略者和這些無辜的百姓有着深仇大恨嗎?爲何要瘋狂地屠殺,這手段之殘忍,行爲之野蠻,真是喪心病狂、令人髮指。

我想,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應鄙棄戰爭,嚮往和平。‚戰爭‛,一個多麼可怕而又熟悉的字眼啊。是戰爭,毀掉了人們美好的生存家園;是戰爭,帶給了人們深痛的災難;是戰爭,帶來了鮮血,帶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而‚和平‛應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現在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我們應該保護和平、維護和平。

篇54:《安妮日記》讀後感

讀了《安妮日記》讓我深受感觸。安妮身在比較富裕的家庭,她原本可以過着安寧的生活,可是在那個年代裏就因爲她是猶太人,所以她和她的家人不得不到處躲避納粹黨的殺害,由此開始了一直隱居在公司大樓後面的一些隱蔽的房屋裏面。

在安妮生活的時代裏,她每天白天都要提心吊膽的過着,而我們卻不用,我們什麼事情都可以不管不顧,只需要舒舒服服沒心沒肺的生活着。不論做什麼安妮永遠都是輕手輕腳,更別談大聲喧譁了,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想想我們,與她比我們過的是多麼的令人羨慕,自由,安逸我們都擁有。

從安妮的日記中,我看出了她的害怕,她將居住的房屋稱作“密室”,就這個詞我們就馬上會聯想到的就是黑暗,“密室”是四處都不透風沒有一點陽光的,住在這種地方她該有多麼難過。和我們差不多的年紀,我們經歷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她的那種害怕我們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是什麼樣的感覺。她天天必須悶在家裏不可以出門,隨着夜晚的降臨,偷偷瞄一眼月光也是膽戰心驚的事,可我們做事完全隨心所欲,出家門是最基本的,我們還有散步逛街等等活動,相比較我們便會對自己的生活感覺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