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新版多篇

讀後感2.12W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新版多篇由本站會員“jingzhongyue_1”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新版多篇

好書的價值,不可能一次將其吸取殆盡,需要多次的品,結合自己各個階段的生命感悟。過段時間再讀,想必會對我的思維觀念和做事方法有更深度的影響。共同閱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最新精選5篇,請您閱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

最近讀了史蒂芬.柯維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感覺受益頗深。這本書以較好的邏輯,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故事,將我們所熟知的“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己知彼”、“統合綜效”、“不斷更新”七個習慣,系統開來,融爲一體,爲我們講述了我們要成高效能人士,就必須具有這七個習慣,對我們生活和工作有着良好的指導意義。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這七個習慣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整體系統,作者以人爲本,將人的成長分爲依賴期、獨力期和互賴期三個階段,而三個階段需要有不同的習慣和素質,通過系統的學習,我們就可以認識到從職工到領導,由內而外成長爲高效能人士的螺旋式上升的意義。

積極主動,是七個習慣中的第一個,也是貫穿於七個習慣的重要因素。我們生活、學習、工作、交往都要積極主動。工作中,具有了積極主動地心態就有了完成工作的信心,進而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王進喜說的好“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先主觀後客觀,主動可改變條件。我作爲一名現場設備管理的技術人員,必須積極主動地去檢查,去分析、去思考、去學習,去實踐,去溝通,去進步,才能完成我們公司所制定的生產任務和經營目標,我在平日裏接受工作時,學會了我想到的是“我可以”,然後纔會考慮要解決工作實際中的困難,因爲這是積極主動的開端,可以較好的避開爲推卸責任找理由等消極的影響。

在闡述“以終爲始”時,作者要我們認清自己的原則中心,確定自己的目標和角色,制定好自己的原則,撰寫使命宣言並付諸實踐,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我覺得這對我們很有指導意義。因爲目標對了,積極主動的付諸行動,纔會不斷滿足自己的工作、生活等各種需要;目標錯了,越是積極主動,偏差就會越大。

在實現自己的目標時,一天下來,忙的焦頭爛額、筋疲力盡,卻有始終幹不完的工作,什麼原因呢?答案就是我們沒有做到要事第一。在工作中,最大的忌諱就是鬍子眉毛一把抓。我做爲現場設備管理人員,要事第一的原則很重要,因爲設備每天都有一些小問題,譬如:FU270拉鍊機的殼體磨壞了、風機漏油了需要補油,如果我事事都去現場指導維修,勢必牽涉我的大量精力,無法對影響設備運轉的大問題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解決。爲了更好的解決問題,我通常將一些常見的小問題採用預防性措施,將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寫在每週的巡檢表上或每月的臨時停機處理表上交由崗位和機修人員去做,以免出現問題,頭疼治頭,腳疼醫腳;我則騰出了時間,去探討、研究一些能提高設備備件壽命和設備運轉率、降低備件成本的技術,譬如給煤磨拉桿夾護套延長了拉桿使用壽命,對磨輥後面易磨損部位使用堆焊鋼板較好的解決了易磨損問題等,總結出了在煤磨中受大顆粒物料流衝擊部位使用堆焊鋼板,對斜出粉口部位使用陶瓷片可以減少煤磨停機次數的結論,總之,我通過有目標的工作,使得燒成設備的運轉率得到了較好的保證。

從依賴到獨立,我仍覺得自己要走的路還長,仍需不斷地學習、進步。但是我們人是貴在是社會性的,靠單打獨鬥,永遠不會成功,要成爲高效人士,必須要相互依賴。

在工作中,最難做的就是人對人,要把工作做好,就必須做到雙贏,譬如和客戶談合同時,如果雙方找不到彼此認可的平衡點,就很難達成協議,達不到雙贏目的,最終不歡而散,害人害己。人與人的之間的交往亦是如此。單位與個人也不例外。我在日常工作中,總遇到這樣的問題,當現場有事時,有時需要崗位打電話,尤其需要打手機時,大家都不願意打,我打了有沒有人報銷話費。我也覺得公司在這方面仍需進步,對現場管理人員來說,隨時都需要打電話,如果在現場與外網聯繫勢必花費較大,職工消費的話費換來了維修人員的準時到來,很快將問題處理,避免了設備停機,公司收益巨大,職工相對於公司來說,是輸/贏模式,而長期如此模式,勢必打消職工打電話的積極性,造成工作滯後,公司最終因小失大。做到雙贏,就要建立雙贏體系,明確雙贏的獎勵制度和績效協議,對能勝任工作的實行物質、精神、薪資提高等措施,使大家都具有雙贏思維,積極工作,主動奉獻,營造和諧企業。

我們要達到雙贏,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即移情溝通的原則。沒有溝通,就不可能彼此瞭解,也就不易找到雙方認可的平衡點。彼此溝通中,作者要我們學會積極主動的移情聆聽,先診斷,後開方,扮演知音者,一對一的溝通、有技巧的表達等。我作爲年輕人,很有必要學會這些,因爲作者所說的這些情況很貼合實際也很實用。我曾經見過這麼一個領導,我一句話還沒有說完,他就搶過話去,喋喋不休,一會展現自己的過去的輝煌,一會批評我不成熟,我心裏很煩,也就沒有繼續交流下去,也就無法做到知己知彼。我覺得,作爲領導,很有必要了解屬下員工的心理想法,因爲要做到統合綜效,就要儘量做到知己知彼,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和智能,進而確定不同人適合不同的工作,使之各得其所,有目的的避免消極因素,才能帶領一個積極主動、團結、高效的團隊,而團隊成員之間的情誼不是靠一時一刻的技巧就能建立起來的,那需要我們開誠佈公的溝通和日積月累的誠信。雙贏思維、知己知彼、統合綜效可謂環環相扣,相輔相成。

面對社會日新月異的進步,我們必須不斷地自我更新,自我提高。隨着技術的進步,我們的經驗是靠不住的,不能靠吃老本。我們要圍繞目標,自我投資,把身體、精神、智力和社會情感都保持健康、積極地狀態。與時俱進,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新知識,堅持把新知識理論付諸實踐去檢驗,堅持學習,堅持實踐,不斷地堅持,不斷提高,進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趨勢。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最終達到由內而外造就自己的目的。

讀數不能爲讀書而讀,關鍵學會書中所蘊含的力量,我相信這本書能爲我指明前進的方向,助我成爲一名高效能人士,爲我們公司的發展壯大做出更大的貢獻。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2

我們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因爲我們每個人都守着一扇只能從內開啓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還是說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這個需要我們自己從內部去改變和接受,如果我們可以打開改變之門,去接納,去改變。作者說我們至少能收穫以下三點:1.你的成長過程雖是漸進的,效果卻是革命性的,你將會認同產出和產能平衡2.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就能產生自尊自重與自制力,並且內心平和。3.你不再讓別人影響情緒,反而更能接受改變,因爲你發現有一些持久不變的內在本質,可以作爲支柱。那究竟是哪七大原則呢?下面做一個分享:

一、積極主動:主動的人生是爲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的環境下決定。積極主動的人生是自己選擇創造改變,讓我們由內而外去主導我們的人生。

二、以終爲始:所有的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先是在腦海中醞釀,其次纔是實質的創造。我們先要明確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要走的路在哪兒,然後我們才能實施我們的方法和技巧。

三、要事第一:要事第一是我們做事的具體技巧,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針對要事而來,重點是要把要事放在第一順位。

四、雙贏思維:這個是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患不足的敵對式競爭。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方法,是一種資訊、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五、知彼解己:當我們捨棄回答心,改以瞭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六、統合綜效:統合綜效談的事創造第三種選擇——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七、不斷更新:這裏說的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會情感、心智及心靈)中,不斷更新自己。同時這個習慣也是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3

很早以前就聽說過這本書,但一直沒讀過,甚至認爲它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姊妹篇,將其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y)與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混淆,說來真是慚愧。

這本書的名頭很大,甚至說:在美國,此書影響力僅次於《聖經》;美國公司員工、政府機關公務員、軍隊官兵裝備書。我聽朋友多次提到這本書,還說華爲一位曾經最年輕的地區部總裁就將此書帶在身邊,隨時翻看。之前有同事去玻利維亞,在網上給她買一本學習西語的書,隨便湊單買了這本暢銷書,而她的行李空間有限,我就自己留下了。

這本書結構清晰、內容精練、事例詳實、語言流暢,可讀性很強。全書分四個部分:重新探索自我;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公衆領域的成功:從獨立到依賴;自我提升和完善。穿插着七個習慣:1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2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6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7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的原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勾勒出人生的前進方向與道路,也總結了成功和提升的原則和方法。

其中有幾段寫的很真實也深刻,摘錄提煉下來,作爲筆記:我們生活的中心是什麼?以配偶爲中心?以家庭爲中心?以金錢爲中心?以工作爲中心?以名利爲中心?以享樂爲中心?以敵人或朋友爲中心?以宗教爲中心?以自我爲中心?

應以原則爲中心。以正確原則爲生活中心可以爲發展四個支撐人生的因素(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奠定堅實的基礎。原則是深刻的、實在的、經典的真理,是人類共有的財富。當面臨兩難選擇時,以原則爲中心的人會保持冷靜和客觀,不受情緒或其他因素的干擾,縱觀全局,深思熟慮後才做出正確的選擇。

這讓我想到王陽明,他在“龍場悟道”之後就變得超然脫俗、處亂不驚,達到一個凡人望塵莫及的境界,做起事來都胸有成竹,井井有條,遊刃有餘。想必他已經有自己的準則,有自己的判斷,有自己的方式,很多事情也就變得簡單。

另一個大家熟知的原則——要事優先也提到“時間管理矩陣”,即重要緊迫、重要不緊迫、不重要緊迫、不重要不緊迫。偏重第一類事務的人,活得累,像是救火隊員;偏重三四類事務的人,對生活不負責任;而高效能人士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是不緊迫的事務上,事半功倍。

而習慣七不斷更新,則我們每個人都面臨的問題,即自我提升、自我修行,也是人們常說的“充電”。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鍊自己,包括四個層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層面。這也正是華爲公司“3+1”活動的內容:參與一項運動、培養一種愛好、閱讀一本好書、結交一個朋友。這就需要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運動(每週3-6h鍛鍊,結果就是7+1〉8)、欣賞音樂、文學或走進大自然,來放鬆身心,獲取感悟;多讀書,從1月1本到2周1本再到1周1本,並通過寫作來總結和磨礪心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4

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以後,對其中幾個習慣有了深刻的理解,下面談談我對這幾個習慣的感受。

習慣一:“積極主動”說的是要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及未來的行爲負責,積極主動不僅是做事的態度,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下來決定.主動積極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積極主動不僅是指做事的態度,還意味着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個人行爲取決於自身的抉擇,而不是外在的環境,我們要有積極性和責任感。我們應該主動積極地創造未來,實現夢想.所以,有效能的人士爲自己的行爲及一生所做的選擇負責;他們致力於實現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通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身的關切範圍和影響範圍,同時積極的心態能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

習慣二:“以終爲始”說的是所有事情都經過兩次創造——先是在腦海裏醞釀,其次纔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說是願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了其他決定。每個人都要爲自己的人生確定一個目標,並且從確定目標起,以自己的目標做爲衡量一切的標準,你的言行舉動都得遵循這一標準,牢記自己的使命,就能確信日常的所作所爲有無違背這一標準,並且每天向着這個目標努力,不敢懈怠。

習慣三:“要事第一”:要事是我們前一階段討論很久的一個概念,多麼的好我就不說了,我認爲要事是目標事情,是符合宣言中"以原則爲重心"的目標,這樣的事才應該被稱爲要事,如果弄不懂什麼叫要事,就難以把時間管理好,要事也做不好。

每個人的要事都不一樣,因爲要事是因使命,價值觀來定的,所以要事是因人而定的,而且事情的重要性是大於時間的,所以緊急不緊急是時間管理的事,而要事的完成是與以終爲始的延續。

有效能的人會用少量時間處理的緊急,危機事件,他們將工作焦點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來保持效益與效率的平衡。

"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點管理.先由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自己掌握住重點並時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左右。

習慣四:“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患不足的敵對式競爭.雙贏既非損人利己(贏輸),亦非損己利人(輸贏).我們的工作夥伴及家庭成員要從互賴式的角度來思考(「我們」,而非「我」).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利人利己觀念的形成是以誠信,成熟,豁達的品格爲基礎的.豁達的胸襟源於個人崇高的價值觀與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從而肯嘗試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和寬廣的選擇空間.書中提到了互賴,我是這樣認爲的,互賴是長期的一種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認爲互補比較好,可能更加實用。

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爲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窗體底端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5

入職前應組織要求粗略閱讀了《高效能認識的起個習慣》一書。剛寫完第一句話,就感覺出自己目前顯然還不能算是一個高效能人士,因爲七習慣的第一個即是要【積極主動】,而不是被動接受。但是暴露不足,才能自省,自省然後才能自我完善,也算是踏出了前兩步。

七個習慣,一一拆解開來,其實並不陌生,甚至是說經常性耳聞目見,可是讀完本書,纔有了一個統括性的認識和領悟。就像是平常吃過聖女果,吃過花生米,吃過青菜…直至有一天我吃到了用以上材料加上沙拉醬拌成的大拌菜,會感嘆看似獨立的這些材料能夠組成這麼奇妙的整體。

接下來我想用簡短的篇幅簡單介紹一下七個習慣。

習慣一:積極主動——客觀條件受制於人不足爲懼,因爲我們可以選擇積極主動的迴應方式,創造有利的機會,變被動爲主動。

習慣二:以終爲始——一個階段應該有一個長期的目標,並把長期目標拆解成可具體操作實現的短期目標。而在攻克一個或是一些短期目標後,我們只不過是到達了下一個路口,之後又是新的開始。

習慣三:要事第一 ——事有輕重緩急,能在根纏枝繞的事情堆中理清主次,不爲瑣事羈絆,自我投資,長遠規劃,是良好的個人管理的祕鑰。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交往中六種思維:利人利己,損人利己,損己利人,兩敗俱傷,獨善其身,好聚好散,利人利己則爲雙贏。

習慣五:知己解彼——每個人在表達自己意見之前,要先去傾聽對方的表達,知道對方的想法,從對方的角度出發才能做到有效的溝通。

習慣六:統合綜效/集思廣益——優秀團隊的特徵之一即團隊成員的互補性,如唐僧師徒四人不個優秀的團隊,他們中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有不同的才能和個性,也常有不同的見解甚至可以說他們每個人都有缺陷,但他們的目標是堅定和一致的,而且最終他們達成了目標。

習慣七:不斷更新——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斷的學習和進步,所以不斷更新是前六個好習慣的源泉和動力,不但拓展了自我成長空間,也協助了他人成長。工作本身並不是只能夠帶來金錢,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和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就像是中學的時候學習一篇課文,必須按老師的要求歸納每個段落的中心思想一樣,以上即是我對七個習慣的必要性的歸納。如果按照三人學習理論,需要作爲學習者的我,變換角色作爲講解者來給他人講解《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我應該是會按照上述歸納再添枝加葉來操作。

本書作爲整體帶我的震撼是因它將成功人士的習慣拆成了具體的可度量的表示,像是爲人的學習、工作、甚至是生活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爲標準。可是正如我想起大拌菜,首先是裏邊色澤紅潤,質地晶瑩的聖女果,而合書回味,在我內心深處留下痕跡最深的還是思維觀念的地圖理論。

我們帶着一張白紙來到世間,起初對自己剛剛降臨的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每一樣抽象的、具體的事物,對於我們手握的白紙來說都是盲點,我們必須完全依賴他人才能生存。逐漸長大,學會說話,認字,慢慢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思維觀念,就像是自己親手一點點在自己那張白紙上繪製圖標,知道怎麼到達地標覆蓋的點。到這,就開始出現差別,因爲每個人的成長環境,看過的書,去過的地方,交際的人都不一樣,而這些在一個人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的成型過程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就好比是,在同樣的時間單元裏,每人根據自己目前爲止接收過的形形色色的信息繪製了一張自己的小地圖,如果你的活動範圍始終在這片小區域,那麼完全無虞。但是人都有抱負,有好奇心,也或許僅僅是出於生活所迫,你必須揣着你的小地圖奔赴異鄉,上邊已經刻畫着你爲自己制定的待人接事的行爲規範。也許我們曾習慣了被動接受,小富即安,與人交往更傾向於相安無事,以和爲貴,又或許是王子/公主病氾濫,習慣於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並且記得自己之前在這套規範下生活得甚是滋潤。可是不行了,你的小地圖不能再當前陌生的地方指引你找到回家或是去任何地方的方向,就像在長沙市的地圖上永遠找不到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永遠找不到。

我們就像重新回到了一張白紙的年月,之前可能花了18年時間繪製了家鄉小縣城,又7年是省會長沙的地圖,乍看之下,來到深圳,是一個更爲陌生的世界,難道需要至少又7年嗎?可是不會的,已經掌握如何握筆,如何使用量角器等工具,1年,也許更快,就能繪製出那張深圳地圖。

這次讀完,收穫了對這些習慣作爲一個整體的一個總括的認識,更多是由某寫概念引發的思想。好書的價值,不可能一次將其吸取殆盡,需要多次的品,結合自己各個階段的生命感悟。過段時間再讀,想必會對我的思維觀念和做事方法有更深度的影響。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最新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