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微習慣》讀後感

讀後感1.78W

第1篇:《微習慣》讀後感

《微習慣》讀後感

《微習慣》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微習慣》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你是否認爲自己是意志力薄弱的人?是否有懶惰、拖延和浪費時間的“壞習慣”?是否發現自己總是雄心勃勃,但大多數計劃都難以最終執行、不了了之?縱然年復一年地制定new year resolution(新年決心/計劃),那些表過決心要完成的,仍然是年年出現,等待被完成。

我曾經聽朋友轉述他自己和他朋友在健身上的經歷。想擁有完美或更好身材的人中,不少在鍛鍊的過程中會失去信心,難以堅持,最後,健身這樣短期內成效不明顯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很典型的兩個故事是,有的人因爲辦了卡,爲了不浪費,終究是都用上了;有的人只在開卡時到健身館一兩次,卡快過期時纔想起去一次,其他時候都沒能鼓起勇氣去做這樣的難事。

“懶惰”一定程度上是人的天性。一個事事勤奮的人,他需調動整個生命系統支持無論鉅細的計劃/目標/任務,其實也只會過度消耗。“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實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堅韌、毅力足的人,畢竟是少數。意志力薄弱的人註定一事無成嗎?百里走,可能是比較艱鉅的任務,對於其他並不要求時限、也相對容易達成的目標,有無什麼方法途徑可供參考呢?《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

不能否認的是,健身上難堅持的'人,在其他事情上相對堅持了更久。在開始微習慣策略之前,還要回答兩個先決問題。一個是我真的希望達成這個目標嗎?我真的熱愛這件事嗎?這需要相對明確的回答,不然,隨着堅持的難度增加,熱情消退,會很快或極輕易放棄這個目標。第二,我是容易受外界影響的人嗎?如果是的話,即使做不到不受影響,也要體認到自身的狀況。

需知,正常情況下,人幾乎不可能一夜之間改造自己擁有強大意志力;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克服乃至戒除不利的“壞習慣”。本書作者憑藉着對人性弱點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微習慣策略:任務量小到不會猶豫、但需堅持並養成習慣,最後“習慣成自然”,自己樂於做之前需刻意提醒做的任務。

習慣的力量,已經被心理學家、教育專家所認識。現在的幼兒園和國小低年級學生,都有關於養成習慣的課。那些從小養成了刷牙、洗手等好習慣的小朋友,將終生受益於這樣的“習以爲常的動作”。微習慣的妙處在於,設定一個量比較小的目標,每天執行,克服“猶豫”的危險,先從“不排斥”開始,最終形成習慣。研究表明,一個習慣的養成,從18天到254天不等。對比下現在多數人都有的早晚兩次刷牙習慣,我們其實到點了想都沒想就去刷牙(不抗拒),刷完異味清除,心裏高興(適當精神鼓勵/酬賞)。哪天實在忙錯過了刷牙,也會惴惴不安,怕呼氣影響與他人的近距離溝通。在其他事上,如能養成習慣,最後“不做都難受”,那麼微習慣策略就大功告成了。

這真是普通人的法寶,希望大家親驗,原書有原理和過程的詳細闡述,值得參考。

第2篇:《微習慣》讀後感

這個網站《微習慣》讀後感範文有很多,送你一篇。

有幸拜讀了由唐堅、周建武編著的《習慣》一書,感慨頗多,該書從許多方面介紹了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對人的一身是多麼的重要,其中列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事例,我總的感覺是:行爲變爲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動作,一種行爲,多次重複,就能進入人的潛意識,變成習慣性動作。如果此習慣性動作是好的,那難能可貴,反之則大傷腦筋,例如在我們日

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這個事情只有某某人才會做得出來”,當事後查實,十有八九不會有錯。當然“這個事情”有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壞事,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人生活在社會中,每個人對周圍他所熟悉得人都有一個判斷,當然不同的人的判斷會有不同的結果,這是因爲各人的價值觀不同所造成,但有一項是不變的,那就是社會有一個公衆普遍認同的價值觀,例如:爲人寬厚、信守承諾、好學上進、熱心助人等等。因此,要成爲一個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人,你必須養成一個爲大多數公衆所認同的行爲習慣,要養成好的行爲習慣需要付出代價的,甚至要克服私慾,孔子說得好:“克己復禮”。

良好的習慣能使人到達成功的彼岸。英國大物理學家牛頓爲什麼能成功,就是因爲他有良好的思維習慣,對於一般人,對司空見慣的現象往往只是知其然,而牛頓不是這樣,他要知其所以然,因此當他在果園裏散步時發現果子總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飛,再進一步觀察,不光是果子,任何東西只要在沒有外力的干擾的情況下,總是向地心的方向奔去。他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了自由落體現象並從此引申出萬有引力定律,如果牛頓不具備這樣的思維習慣,此項發現有可能歸於別人的名下。

在工作中要養成勤學、好問的工作習慣,不要以爲“問”是丟人的事,因爲“不懂”是常態,請問有誰的知識是生而有之的?要解決“不懂”就要“問”,向懂的人問、向書本問,要帶着問題去學習,學校的老師總是對學生說,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先預習再聽課,道理就在這裏。工作也是如此,遇到困難,“問”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經,且不會覺得沒有面子,而且問來的東西不容易忘記,因爲人不可能是全才,好問會給人好的印象。聖人孔子就有好問的習慣,一天孔子去太廟參加祭祀活動,他不懂祭祀規矩,於是不停地問這問那,有人在背後笑他:“孔子不是聖人嗎?怎麼什麼都問?”孔子聽了,很坦然地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有什麼不好!”。近代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發現的廣義和狹義相對論對人類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正是因爲他勤于思考別人不思考的東西,問別人不問的問題。

有的人總是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其實他哪裏知道有成就的人在他取得成就之前不也和你一樣,人家爲什麼不怨天尤人。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從小腿就殘疾,國中沒畢業,命運對他來說是殘酷的吧!在他任清華大學數學系圖書管理員期間博覽羣書,他甚至能在黑暗中找到任何一本所要的書,由於他的努力被破格提拔爲助教,當時這在清華時沒有先例的。這與個人的奮鬥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分得開嗎?

所以養成好的習慣對工作和生活是有巨大幫助的,好的習慣能讓你成爲一個熱愛生活並對生活充滿激情的人;好的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性格又能影響一個人的形象,從而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