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八年級2021《傅雷家書》滿分讀後感

讀後感8.92K

八年級2021《傅雷家書》滿分讀後感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其子傅聰和傅敏的家信摘編。通過閱讀《傅雷家書》,想必大家又很多收穫,那大家不妨寫一下讀後感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八年級2021《傅雷家書》滿分讀後感五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傅雷家書滿分讀後感八年級一

“我要再和你說一遍:平日來信多談談音樂問題。你必有許多感想和心得,還有老師和別的教授們的意見……”這是傅雷給兒子傅聰的家書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教子有方,並深愛着自己孩子的父親。在書信的字裏行間,流露出了傅雷對傅聰的諄諄教誨與父愛之情。

傅雷在這些書信中,告訴了兒子處世之道,告訴他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甚至如何對待生活、愛情等等的問題。雖然,書信中的一句句帶有關切的話語中帶有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但是,我們仍能從中看出傅雷對兒子的關切、期盼之情,同時也可以看出他們的父子情深。

傅雷常常在信中教給兒子處世、做人之道,他常常提到的便是禮貌,又或是禮儀。“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脫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是褲袋裏。”傅雷他十分注意兒子的行爲,對兒子的觀察非常細緻。到別人家裏,脫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和常把手放在口袋裏,這兩件小事在我們看來都不太重要,甚至是微不足道,畢竟,當代青年多數人都做過這樣的事,有的人還有可能成了習慣。但是,傅雷卻認爲這是“重要的事”,無論自己有多忙都要和兒子提出來、談一談。“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說話時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這種規矩成了習慣,一輩子都有好處。”這句話體現出了:傅雷不單單是提出了傅聰的問題所在,他還提出了改進建議。由此兩處可以看出傅雷對兒子禮貌禮儀方面的重視,這種對兒子細緻入微的關心體現出了濃濃的愛子之情。如果他沒有那麼重視、那麼愛、那麼關心孩子,又怎麼會注意到這樣微小的細節呢?

“學問第一,真理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爲止沒有變過的原則。”傅雷在信裏這樣說到。他對兒子全方面的關心與教誨,流露出他與孩子之間的愛。但這種愛可能不僅僅是親情的愛、父與子的愛,還有朋友、師生之間的“愛”,是一種感覺、一種信任,是關心、幫助……在一封封書信中,傅雷與兒子傅聰的關係更像是亦師亦友。傅雷雖常常給孩子提建議,但他也會對孩子反思自己的過錯,不是那種只挑別人錯誤,看不見自己過錯的人。他們之間的愛,溢於言表。

說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母。他們雖然沒有傅雷夫婦那樣偉大,但父母帶給我的愛與他們帶給他們孩子的愛是一樣的,都那樣深沉、那樣默默無言。父母他們事事爲我着想、爲我操心、爲我樹立榜樣……這樣日常的教誨又何不是日後我立身處世的準則呢?

父母都是如此,他們總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他們那深沉的愛。無論是傅雷夫婦那樣的偉人,還是我們父母那樣平常的老百姓,都是如此。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鼓勵、支持我們成長。“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傅雷在信中提到,讓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堅強的人也是天下父母所希望的吧。

2021傅雷家書滿分讀後感八年級二

《傅雷家書》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和他妻子朱梅馥(fu四聲)在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書信。這些信件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非常值得家長們閱讀和學習。書中反映了傅雷先生夫婦的教育理念,例如他們尊重孩子的選擇,任何事情都讓兒子自己決定。傅聰準備去蘇聯留學的時候,傅雷先生夫婦只是幫兒子理清了他的處境,去蘇聯的影響,但在關鍵問題上還是等他決定,並不過度表態。傅聰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離不開這種家庭教育。

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這些信除了互通消息,維繫親情意外,傅雷先生說過他寫這些信主要有4個目的:

一、討論藝術;

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

三、訓練傅聰和傅敏的文筆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

信件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給孩子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他們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所以上述四個目的中,第一個是體現得最多的,在1954年到1958年,即傅聰留洋期間的信中有大量體現。比如如何理解肖邦,莫扎特與貝多芬的問題也在信中大量討論。信中也有對詩詞的討論,比如1955年12月15日的信中就有對《人間詞話》的討論。

第二個也處處有體現,比如在1958年十月七日中,傅雷妻子這樣寫道:一個成了名的藝術家,處處要當心,無意中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呢!這句話寫於傅聰在1957年9月赴京參與文化部的反右活動,並做了調查,接受了批判。不知道這句話對傅聰有多大的幫助,但對我而言也有不小感慨。這句話在任何年代都適合,提醒我們不要因爲有點成就就忘乎所以,以爲高人一等而忽略甚至做錯了事情。

我最喜歡和佩服的還是傅雷先生願意成爲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孩子的良師益友,通過這個鏡子,就能“照出”孩子的各種問題和不足,當父母注意並改正,孩子們自然也能意識到問題並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或許正是這本書被譽爲家庭教育景點著作的原因。對於年輕的我們而言,閱讀此書在體會一對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的同時,也給了我們不小的啓發,指點我們走好人生的道路。

2021傅雷家書滿分讀後感八年級三

老鷹對小鷹有愛,它的愛是旁觀,使小鷹展翅高飛;激流對岩石有愛,它的愛是衝擊,使岩石更加堅強;綠葉對鮮花有愛,它的愛是包容,使鮮花豔麗無比……由此可見,不僅要愛,還要會愛。

“我從來沒愛你像現在這樣愛得深切,而正在這愛的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離別!”可見傅雷愛子心切,同時傅雷還用書信方式來教導兒子各方面。愛子之心,人皆有之。然而僅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講究愛的方式,注意愛的方法。

忘憂草,含笑花,一夕漁樵話。會愛者乃海上之燈塔,予子以方向。

縱觀歷史。君知否?范仲淹的二兒子結婚想購置一些貴重物品,范仲淹卻說:“這太過分了,哪能這麼鋪張!我不是捨不得花錢,但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範家的家風,不能忘記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信條。”君知否?王羲之勸子於學,採用的是“不動聲色”的方法。王羲之對兒子沒有一句說教,卻使兒子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從小就開始確立了嚴格的治學態度。

此二者皆與常人一樣,對孩子充滿了愛意。但比常人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們同傅雷一樣因勢利導,給予方向,他們纔是真正“會愛”孩子的人。

蜂兒蜜,燕子泥,窗外曉鶯啼。會愛者乃夜空之流星,予子以信心。

回望今朝。汝可知?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在兒子臨行前,親手寫下了一副對聯,贈兒爲座右銘,並耐心地解釋說:“此聯意爲只有無我,才能爲公,經歷過艱難困苦,才知做人不易。”汝可知?革命老前輩林伯渠的小兒子要讀國小了,林伯渠就爲孩子起了個名字“林用三”,並解釋道:“所謂‘用三’就是用腦袋想問題、用雙手創世界、用雙腳做事情。”

愛的基礎就是需要理解。此二者與傅雷一樣,用自身經驗去引導孩子,一路指引,給予信心。

反觀之,現代孩子成爲“掌中寶”,父母們都圍着轉。這種愛反倒適得其反,毫無價值。

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兩地書,父子情”,濃濃愛意溢於言表。然而,在愛的同時,也要把握好愛的尺度。因爲,會愛比愛更精彩!

2021傅雷家書滿分讀後感八年級四

寒假期間,我讀了傅雷先生的《家書》。書中收錄了傅雷夫婦寫給兒子傅聰的一百多封家書,這些家書讀起來親切又溫暖,純真、質樸的文字讓人好像在面對面同他對話一般。傅雷夫婦給傅聰的諄諄教誨,也深深地影響了我,在字裏行間中都透出傅雷夫婦對兒子的愛。

這諸多封信中,表達最強烈的就是濃濃的愛子心切。從“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中就可見一斑了,這段話看時就情不自禁地想要流淚。父母對於孩子的愛與期望,離開的不捨和思念都濃縮在這段溫柔真誠又樸實無華的話裏面。親切的言語和真摯的情感讓我感動不已,面對孩子爲了自己的未來而外出奮鬥打拼時,父母是悲喜交加的複雜情感。由此,我明白了,天下的父母都是深愛着自己的兒女,身爲子女,更要報答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同時,傅雷是非常細心的一個人,他對兒子的關懷無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藝術文化,小到爲人處世,事無鉅細。傅雷愛兒子,但卻不溺愛兒子,他對兒子悉心培養,希望他成爲一個時刻愛國、淡泊名利的人,這樣的父親怎能不令人敬佩呢?

在信中,傅雷不像是以一個說長道短的長的身份,更像是以一個能提客觀合適的建議的無話不談的朋友來給傅聰寫信。傅雷把對兒子各個方面的關懷,培養都寄託在了這一封封書信裏,他希望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希望他成爲“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家書》中,我讀到更多是傅雷自己,他善於剖析自己,從身自的經歷中總結出經驗和教訓。他對子女是因材施教,在對傅聰的音樂教育上,原是強調技巧,後又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真是了不起的教育呢!

書中還有許多經典語錄在人細細地品味、推敲後,就會有許多的人生感悟。比如“由痛苦換來的歡樂纔是永恆的”“一個人唯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多和大自然與造型藝術接觸,無形中能使人恬靜曠達,維持精神與心理的健康”……其中令我記憶猶新的是:“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多深刻的一句話啊,順境、逆境交替,得意、失意輪轉是人生的常態,我們不要奢望生活是一成不變的,只要要求自己以強者的精神和意志坦然地面對人生,在生活的起起伏伏中演繹輝煌,才能真正幸福。

這本《家書》不僅讓我讀到了父愛、母愛,還讓我明白瞭如何處世,感悟了許多人生中蘊藏的哲理,令我受益匪淺。

2021傅雷家書滿分讀後感八年級五

傅雷家書,一封封平淡無奇的信,背後卻隱藏着父母對孩子最真摯的情感。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教導,是父親對孩子苛刻卻又寬容的愛。這是一本充滿父子之間相隔甚遠卻好似近在眼前的愛,一本父親含辛茹苦的教子過程,來來回回,都包含在這家書之中。

《傅雷家書》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間傅雷夫婦與自己的孩子傅聰在波蘭求學時互相寄出的書信,並集成了一本書。記錄了傅聰從一個小小的鋼琴學童成長到一個世界矚目的偉大鋼琴家的過程,其中自然是少不了父親母親對其無微不至的關愛,即使是在天各一方,無數個叮嚀和囑咐彙集在書信中,便促就成了傅聰。讓人不得不感嘆傅雷的教育方式之妙。

傅雷曾向傅聰說過;‘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這一句話讓我深思,爲什麼第一做人,其實很簡單生而爲人,我們就是人,做人才是根本,人在這世上,很容易迷失自我,特別是在成功和失敗的時候。傅雷有遠見卓識,固然能守住做人的根本,也以此教育子女。這是我讀完書後感悟最大的之一。

在傅雷的眼中,換句話說,他教育成功的原因在於-----他並沒有把自己的孩子當作是一個純粹的孩子,更是精神上交流的夥伴,他會關心傅聰的身心健康,會關心傅聰的生活,關心他的練琴進展,甚至還會和他聊到中國藝術的發展就像是一個老朋友,知音,給傅聰一個能發出內心聲音的空間,尤其是在書信當中,不管是傅聰的日常生活還是來自工作上抱怨,而是耐心與他教導,傾聽他的意見和心聲,拉近與他的距離,像是書信當中的;‘你覺得怎麼樣或是聽聽你的意見’將自己人生道路所經歷的一切經驗,道理用內心教給孩子,這,就足夠了。

傅雷夫婦對於整個中國的教育其實也有着很深的影響,他們的教育之獨特點在於並沒有陪在孩子身邊,而是精神上的陪伴,依然是書信中,傅雷細緻入微到上臺應該保持怎樣的面部表情,拋去其他的不說,這種表現難道不是對孩子最大的關愛了嗎,能爲了孩子考慮這種地步,真乃用心良苦啊!傅雷的眼光看的也可謂是真遠,他知道物質化的時代總會過去的,像這種超時代的教育方式,怎可能不出效果呢?這就是他們被例爲典範父母的原因。

其實傅聰的成功光靠苦心孤詣是絕對不行的,父母在這方面就像是一個老師,不可能永遠的陪在孩子的身邊,兩者一定是相互的。傅聰對音樂,我覺得更多的是熱愛,對音樂的貪婪,熱愛的動力使得他努力的追求音樂,努力將最好的感覺傳達給聽衆。

傅雷家書,四字包含了太多太多,但永遠不變的是傅聰每封信的‘再談了,祝你們健康’和傅雷夫婦對孩子深刻的教導,看看現代,大部分的家庭甚至還在物質的時代,用物質滿足孩子,其實都是虛僞的。但在看看自己又何嘗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