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時間的形狀》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1.48W

《時間的形狀》讀後感(精彩多篇)

時間的形狀》讀後感 篇一

心煩的時候看看相對論。這是一本物理科普書,是一本物理簡史。我喜歡純理性和純感性的東西,覺得它們本質上是一樣的。純粹是一種美好的品質,無論最後變成了一首詩還是變成了一個物理方程,它們都不被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影響,透明,閃着光。

最開始的幾頁作者爲了趣味性寫得有些油滑了,但是很快,當進入正題之後,那種爲了吸引人故作的油滑就沒有了。作者用很通俗易懂的故事解釋這物理學的演進過程。一個個問題提出,一次次靈光一閃,一次次找到世界規律的興奮和狂喜。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一位位神奇的物理學家出現,推動着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更進一步。

物理學天生和天文學是親戚。作爲一門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學科,地球太渺小了,太沒有說服力了,必須看到整個太陽系、銀河系甚至全宇宙。

和《費馬大定理》一樣,書裏有着高中知識可以駕馭的燒腦。一環扣一環,一個問題解決,出現瑕疵,下一個問題提出,再被解決,再出現瑕疵。當到了愛因斯坦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激動,甚至有些顫抖。相對論完全顛覆着我的世界觀,時空觀。我想象着宇宙,在茫茫宇宙中隨着光速穿行,隨着引力波盪去。時間、空間、宇宙全都不一樣了。合上書,看看周圍的世界,它是新的。那些瑣事顯得那麼無關緊要。

《時間的形狀》讀後感 篇二

開爾文曾自信的宣佈科學的大廈已經建成,這位偉大而又有點自大的科學家,在預言方面顯得平庸無能,以至於後來的科學發現,不斷向他的這句名言發出挑戰,而且無一例外的成功了。從與以太理論背道而馳的邁克爾孫——莫雷實驗,到普朗克構建了一個前人難以想像的世界才得以解釋的黑體輻射。人類一次次親手毀壞自己用“上帝造物論”構造的看似完美無瑕的科學大廈。

在唯心主義盛行的時代,當人們發現上帝所創造的一切竟如此的怪誕陸離的時候,他們只能默默的接受自己只不過是上帝這個賭徒擲骰子時的產物。

如果說,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有什麼能令人類發出無限的感慨,那就只有時間。如果說,在時間的洪流中,有什麼能令人如此着迷,那就只有時間的本質。早期科學家的觀點,時間是不拘於任何事物,它不受任何事情干擾,我們沒有能力讓它慢點流過我們的身邊,更沒有能力讓它停下腳步,邀請它駐足觀賞一下人類燦爛而又脆弱的。文明

但人類是勇敢的,幾百年來,有許許多多的“勇敢者”在猜測,在試探,試圖探明時間是什麼。《時間的形狀》這本書就從伽利略時期開始介紹,隨着時間的腳步帶領我們探索着它的祕密。想要知道時間的祕密,就不得不提它的另一位親密夥伴——光。

伽利略,這位敢於質疑亞里士多德的人,率先吹響了衝鋒號。他試圖測量光的速度,但是很遺憾,他失敗了,但他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

七十年後,一位丹麥的天文學家勇敢的站了出來,用他極爲巧妙的方法,測量出來光的速度。又過了幾個世紀,其間物理學家們並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直到近代,物理學家們才測量出了最精確的數值。

提起光和時間,不得不提的就是科學界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和他的著作《相對論》這位科學巨人用他獨特的思維實驗,重新定義了光和時間。在《時間的形狀》這本書中,他被描繪成了一位橫空出世的大俠,無門無派,但是一出手就令天下震驚。本書生動地描寫了《相對論》,文中沒有令人頭暈眼花的公式推導,簡潔明瞭的向我們證明描述了相對論這部改變我們生活的著作。

牛頓曾經說過:“我自己以爲我不過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不時爲發現比尋常更爲美麗的一塊卵石或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至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我讀完這本書後,感覺自己在真理的海洋麪前顯得尤爲渺小。世界很奇妙,我們是一羣尚未出發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孩子,我們應該帶着赤誠之心,去探索這個美妙而又神祕的世界。

《時間的形狀》讀後感 篇三

最近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它讓我感觸很深,這本書叫《時間的形狀》。它主要講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

我和這本書的故事要從上週四說起。

那天晚上,我在宿舍裏待着,突然想去打個電話,打電話的人挺多,於是我就在胡老師宿舍裏閒逛,突然發現了這本《時間的形狀》。趁着沒人注意,我偷偷翻看了一下,好像還不錯。於是,我就在打完電話後,向胡老師借走了這本書,並在週日晚上還給了胡老師。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成長,我認爲有兩個方面。

第一是這本書使我對世界的認識改變了。這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讓我看着比較輕鬆,這本書從伽利略的世界一步一步將我帶入愛因斯坦的世界,還擴展了一些其他的知識。看完這本書,我也大概懂了相對論的一些內容。

第二是這本書給我帶來了一些其他的啓示。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很驚喜,主要是對看完這本書的時間驚喜。我本來以爲我的閱讀速度很慢,結果到了週六晚上就把這本書讀完了,這和我原本的計劃——這個週末至少讀一半——有着天差地別。在這之前我看一本非常感興趣的書,一般也得有一週,雖然主要原因是週五和週六的時間很充裕,但這本書還是刷新了我對自己的認識。我也獲得了一條讀書的方法:確保每句話都看懂之後再往下看。在看這本書時,我對這句話有很大的體會,因爲看這本書需要我不斷的思考,如果哪裏沒有看懂,那後面的東西可能就看不懂了。這個方法可以用在一些前後關聯很大的書上。但需要的時間也會更多,不過我在看這本書時,這一點做得還不夠好,以至於這本書有許多問題和概念,我還不是很明白,不過也不排除我的背景性知識太少的緣故。

讀這本書的故事還有兩個後續。

第一個:我在看這本書的那幾天對這本書感到很興奮,於是把這本書告訴了身邊的一些人,有的人就很感興趣。在我把這本書還給胡老師後沒多久,這本書又被借走了。我爲把這些知識傳播出去而感到高興。

第二:看完這本書後,我對書中講到的物理學產生了一些興趣,於是在週日上午,我在教室的圖書角找到了一本史蒂芬金霍金的《時間簡史》,在簡短地看了目錄後,我發現這是一本關於宇宙學的書,在這當中不僅有宏觀層面上的相對論,也 有微觀上的量子力學。後來我又發現這本書更專業,看起來也更吃力,但我打算把它看完。

這些就是我看這本《時間的形狀》的主要經歷和悟出的一些道理,我很慶幸我發現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也希望我可以在之後完成《時間簡史》的閱讀,獲得更大的成長。

我要敢於嘗試和接觸一些感興趣的新事物,也許這樣就會踏上一片新大陸,開拓自己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