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馬克思傳》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1.38W

《馬克思傳》讀後感精品多篇

馬克思傳讀後感 篇一

在老師的推薦下,好不容易在圖書館借來了一本厚厚的《馬克思傳》,準備好好地去了解一下偉人的傳奇一生,想知道是什麼成就瞭如此一偉人。然而,那種愉快的好奇心隨着翻閱幾頁《馬克思傳》逐漸地消失,第一感覺是這種書有點枯燥和深奧。後來,慢慢地靜下心來品讀,逐漸的有點喜歡讀《馬克思傳》了,從中也收穫了不少。

從書中我瞭解到馬克思的一生竟是那樣的坎坷。想想自己碰到一些倒黴的事總是喜歡抱怨,覺得上帝不公平。然而,馬克思在坎坷中堅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的堅持不放棄的精神帶給我心靈上震動。我以前所遇到的一些困難跟馬克思一生的坎坷相比簡直算不了什麼,自己實在是太幸福了。他的堅強,樂觀深深地震撼了我。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爲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爲這是爲大家而獻身;那是我們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這段話是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說的話,之所以引用這段話,是歎服17歲的馬克思就有着爲人類謀幸福的高尚理想。而我們呢?

作爲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在大學裏就有如此多的自由安排時間,也不再像高中一樣有老師、父母管着,不像高中那樣唯一的目標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學。然而面對安逸的生活,自由的大學氛圍,曾經滿懷夢想的我們漸漸變得懶惰,早把曾經許下的理想拋到老遠。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絡,荒廢了學業,同時挺多人過得很茫然。當然,也包括我自己,要是自己一直這樣茫然的下去,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大學裏混日子,那麼四年後的自己將會是這麼樣呢?我不禁捫心自問起來。我也感覺到了危機,再不行動,再不努力奮鬥,難以想象畢業後的情景。

“患難見真情”,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讓我很感動,同時也給讓我很羨慕,在內心深處更加喚起了我對友誼的渴望。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很難,要維持一段已有的友誼更加困難。朋友之間需要寬容。而如今,生活中的我們常會爲一些小事與同學爭吵,甚至打架,最後變成了敵人,其實大學能成爲同學已經是莫大的緣分了,能成爲室友更是難得,來自各個地方的我們能夠相聚在一起,要好好珍惜彼此之間的緣分,平時多謙讓一點,收穫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最美的友誼。

雖然沒有全部讀完《馬克思傳》,也沒有透徹理解每一章每一節,也沒有完全領悟到馬克思一生中偉大的思想,但卻也從中學會了一些東西,思想上得到了一點點昇華,對生活多了一些思考。瞭解了馬克思坎坷而又堅定的一生經歷,讓我多了一份勇氣去面對困難。

《馬克思傳》讀後感 篇二

一直以來,馬克思作爲共產主義的先驅者和締造者爲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個19世紀是在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在中國他的知名度絕對不亞於毛澤東,他之所以偉大,歸咎其理,莫過於思想的偉大。

我個人從來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賞那些偉大的人,因爲他們有偉大的思想,從這些思想當中,能夠得到我所要的,從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這纔是真正的目的。

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響,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個人性格,愛情,生活,事業,等等。這些是可以被認爲是偶然因素,終歸也將是必然因素。

童年時代的馬克思就可以看出來是帶有極強的個性,由於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們的相處中處於領導地位,這也導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顯得高傲,他成年後強勢的作風應該也源於此。

任何時候教育都是對人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縱觀馬克思的成長,教育對他的影響尤爲重要,從開始他的父親及朋友居佩爾牧師在宗教方面對他的影響,其理想主義的態度,反映到後期形成的共產主義理論,即便到現在,我個人仍然認爲這是超理想主義的,也是超現實主義的。而後在大學裏面對文學詩歌的極度狂熱,奠定了他對愛情的態度,也是我所欣賞的,其實浪漫主義和理性主義本爲矛盾的融合體,我指在愛情當中,好歹,馬克思把這兩者很好的統一了,最後趨於理性,於是他得到了他心愛的人。這一點,他必須感謝他父親和愛人對他的不斷鞭策。

關於愛情,馬克思晚年的生活很大程度受到了影響,在失去燕妮之後,這其中飽含着他對愛情的浪漫主義情懷,他對愛人的理解與支持的需要,他對愛人的思念,人是不可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上的,因爲思想是不能孤獨的。我想在馬克思的愛情形成階段是受浪漫主義影響,而在真正得到愛情和愛情生活當中理性佔了上風,因爲他似乎一直忙於事業,忙於理想,然而最終他迴歸了,是在失去愛人之後,這也表明,骨子裏面他仍然是一個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人。愛情始終應該是浪漫的,虛無縹緲的,而不是理性的現實的。但是追求愛情的過程和本身卻可以是非常理性的,否這將失去愛情。

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實源於他對金錢的態度,其實也反映了他的個性,他不善於理財,因爲他認爲金錢不重要,懶得花心思,也因爲他豁達的性格,不拘小節的作風。但生活的壓力沒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縮,執著的追求,使他可以從容面對任何困難,他的不斷抗爭本身就是非常偉大的事情。與其想到今天的我們這個社會,其實壓力依然很大,但至少沒有窘迫到那個年代的地步,我們有更好的條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去改變,去創造,去抗爭。在資本橫流的這個社會,保持對物質的正確態度是非常關鍵的,應該由思想去創造物質,而不是物質決定思想,這個觀念好想有點唯心了。但至少是我對金錢和理想的態度。

事業中的馬克思是執著的,專橫的,偏執的,尖銳的,這點是毫無疑問的,這也正是偉大之處,有人不習慣這一點,因爲他沒有看到這僅僅是因爲他對事業的態度,很多人評價他的時候用了很極端的詞,但正是因爲這些極端才能創造出偉大的理論,西方文化崇尚極端,無論哲學,文學,還是科學,而中國文化崇尚中庸,平衡和矛盾始終是對立的。在西方社會,你需要堅持你的想法,並且不斷的證實你的成功,馬克思理論的成功得到驗證是在他晚年時期,他對唯物主義的概述,超越了所有前人,是由於他不斷的批判,極端的批判。但是用中國文化來解釋,其實他也在不斷吸收,改進和妥協,這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當今社會,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交流已經由衝突轉變爲了相互融合,而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魯迅先生對拿來主義的態度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口號,大概可以說明這個現象吧,當然文化的融合只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一個方面。

馬克斯思想到了每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應用,這也是他晚年的時候爲什麼會說自己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原因,反映的不過是他固化的思想模式,批判一切。在馬克思全集最後幾部中很多人得出一個結論,是最後馬克思自己都在懷疑社會主義構想,我想懷疑纔是對的,懷疑纔會讓思想不斷前進。而這個無關他是否能夠預料到今天的生產方式的改變,科學技術的發展,沒有人可以預料未來。也無關於他是否受到歷史的限制。但是馬克思思想的偉大的地方就在於他的不斷創造。創造才能產生價值。

最後總結,學習一個人,一定要學習他的思想的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每個人的都應該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我。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對象。

看過不少敘述和回憶偉大導師馬克思的書,如李卜克內西的《回憶馬克思》,梅林的《馬克思傳》,每一次閱後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乾柴,周身充滿了無可比擬的熱量。

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比前二本更完整,更充實,更能反映了馬克思的著作,這部書好像一組反映偉大導師的照片,我看見,一個偉大導師的成長過程,他拋棄了教援和法學專業,爲了研究現實,他投身於革命實戰,他擯棄了魯格的“空想主義”,爲了“貧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戰”的口號,他沒有給他的母親帶來幻想的葡萄園,爲了磨鋒他戰鬥的筆尖,他讓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歲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類的前頭。

是的,聰明的艾得加爾被時代所拋棄,空想的大學生們隱去了,獨有無產階級的鬥士馬克思在思想的旋禍中健遊着,向着偉大的目標前進,看來,黑格爾和柏林大學的約翰對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響,馬克思從這個故紙堆中找出了辯證法的明珠,馬克思拼命鑽研文學語言,他爲了更好的運用語言競着迷一部中篇小說,他的各種文字的運用,使得朋友們都非常吃驚,他用他嶄新的世界觀,全身披摩地殺向了戰場,儘管他被當局通緝使他出逃了國外,但他高興,因爲他至少在這個巨人的身上造成了嚴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鴻溝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

如果說燕妮是他親愛的妻子,那麼圖書館便是他的伴侶,他研究革命理論,儘管生活不很如意,但他是在爲全世界被壓迫人民謀利益、求幸福。

可以看出,馬克思是個平凡的人,並非什麼“超級天才”,他的偉大是和他誨誨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論和參加革命實踐所分不開的,難怪,那些馬克思的“朋友”在誹謗馬克思時,把他描給成一個很可怕的人物,燕妮要捧腹大笑了,道理很簡單,因爲他是一個很平常的人。

《馬克思傳》讀後感 篇三

最近閱讀了《馬克思傳》。這是一本傳記,主要是先了解馬克思的人生,重新認識馬克思。

這本書讀起來通俗易懂,活潑生動。讀了這本書後,激起了我對了解馬克思的興趣,進而拜讀馬克思更多作品的慾望。

看了這本書,第一次清晰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實在。馬克思也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人了。他和我們一樣也有作爲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戀人家人朋友、愛情親情友情;他和我們一樣也有作爲人所具有的缺點,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人有優缺點,馬克思同樣不可避免。他的生活是 “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錢的話),不善於理財,對生活的安排顯得沒有條理,房間裏雜亂、骯髒,充滿菸草味。

年輕時馬克思酗酒、打鬥,因此曾被學校關禁閉;作者甚至認爲,因爲耶拿大學比柏林大學級別低,比較容易拿到博士學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裏,因此馬克思在缺席的情況下被授予了博士學位。馬克思不修邊幅,外衣的鈕釦時常扣錯。他性情急躁,對人有時愛發脾氣,甚至大發雷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兒的婚姻,結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導致三女兒40多歲就自盡了。如果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會痛恨不已。

但這些都不足以否定馬克思是一個偉人,馬克思博聞強志、興趣廣泛、記憶驚人,他對文學、歷史、經濟、天文、地理、哲學等都有濃厚的興趣和精深的研究。尤其佩服馬克思嚴謹的治學態度,他說要廣泛閱讀,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資料和水平,然後纔開始寫作。

馬克思是位精神上的偉人,但在物質方面卻是貧困的一踢糊塗,常常典當自己的傢俱,燕妮的嫁妝,甚至連自己的上衣也典當。幸好,遇見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夠欣賞他才華的恩格斯。恩格斯爲了賙濟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麼喜歡的工廠去任職。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真的是足以驚天地,泣鬼神,人世間的楷模!

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這麼一些我認爲應該單獨列出來的:馬克思說他對幸福的理解是“鬥爭”,他對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歡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愛德箴言是“懷疑一切”。他認爲自己的特點是“目標始終如一”。

過去我們總是把馬克思當成一個神,諱言他的弱點。其實,他思想與精神的光芒不會因爲他作爲物質性的人的真實性而被湮沒。馬克思仍然是一個偉人。 2017年英國廣播公司評選千年最偉大的思想家時,馬克思仍然名列榜首。在2017年英國評選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馬克思也居首位。這更顯其偉大。

《馬克思傳》讀後感 篇四

馬克思逝世時,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說:“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120年過去了,恩格斯的這一預言。不斷得到證實。世紀之交,許多國家紛紛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評選千年偉人。1999年秋季,英國廣播公司(BBC)傳來一個消息:在英國舉辦的千年最偉大思想家選舉中,馬克思高居牛頓、康德等人之前,被評爲已過去的千年中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

在《馬克思》中,作者劉雷以生動細緻的筆觸和嚴謹的敘事風格講述了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動和生活,同時通過對這位偉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現出那個時代激盪的'社會變革與政治風雲。

一直以來,馬克思作爲共產主義的先驅者和締造者爲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個19世紀是在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在中國他的知名度絕對不亞於毛澤東,他之所以偉大,歸咎其理,莫過於思想的偉大。馬克思的一生,可以說就是其思想形成的一生。作爲21世紀的大好青年,更應該繼續信任他,遵從他,把他開創的思想解放事業繼續推行下去。

我個人從來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賞那些偉大的人,因爲他們有偉大的思想能夠引導我走向正確的道路,能夠得到我所需要的,從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這纔是我想要的。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童年時代的馬克思就帶有極強的個性的。同時,馬克思也生活在一個具有良好背景的家庭裏。其父親亨利希·馬克思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律師,學識淵博,而且深受啓蒙思想的開明紳士。其父親雖然是個猶太人,但其並未將猶太人的宗教傳授給馬克思。這使得馬克思自小就受到啓蒙思想的薰陶,自小就學會獨立思考問題。這也爲馬克思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事業上,馬克思是執著的,專橫的,偏執的,尖銳的,這點是毫無疑問的,卻也正是偉大之處,也正因爲這些,他才能創造出偉大的真理!

與事業相比,馬克思在生活上很窘迫,這源於他對金錢的態度,其實也反映了他的個性,他不善於理財,因爲他認爲金錢不重要,懶得花心思,豁達的性格,不拘小節的作風。因此他後半生的經濟來源,大都來自於恩格斯這位朋友。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恩格斯的支持與幫助,馬克思也是那已成功的。

同時,馬克思也是一個異常堅強的人。在連續痛失子女的情況下。馬克思依然爲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不息,依然沒有向這些打擊所屈服。最終成就了馬克思,寫出了鉅著《資本論》。

那是一個初春的下午,馬克思永遠的離開了,帶着安詳,帶着對偉大人類事業的夢想追求。

《馬克思傳》讀後感 篇五

讀完了《馬克思傳》的學生時代這一部分,說實話,其實裏面的很多內容我都沒有看懂,由此可見我是一個多麼淺薄的人。在對於哲學的瞭解上,我知道的少得可憐。唯一一次接觸有關哲學的書籍,就是大一是同學推薦我看的《蘇菲的世界》,但很可惜,我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就放棄了。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在走迷宮,不停地繞啊繞卻怎麼也繞不出來似的。這滋味並不好受,所以讀《馬克思傳》,我也只讀到了他的學生時代。

在以前對馬克思的瞭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識,可以說是零。從國小到大學,所有老師都讚揚、崇拜馬克思,都用“偉人”一詞來形容他。說他思想多麼先進,見解多麼獨到,爲整個社會人類進步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但是很少有老師對我們說一些馬克思的生活瑣事,好像他是一個聖人,高高在上。

麥克萊倫筆下的馬克思不僅降低爲凡人,而且也降低爲凡夫俗子。作者從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個不同角度給人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生動且有血有肉的馬克思形象。馬克思既是偉人,更是一個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他都具備。

書中描寫馬克思孩童時代的情況就很少。她的姐妹們說馬克思早先的時候是“令姐妹們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們當作他的馬從特里爾的馬庫斯上坡上‘驅趕’下來,更壞的是,他堅持讓姐妹們吃他用骯髒的生麪糰做成的而用更骯髒的手拿着的‘蛋糕’。她們毫無怨言地忍受着‘驅趕’、‘吃蛋糕’,因爲卡爾將會講故事來酬勞她們的順從”。看到這裏,我就覺得好好笑。

原來馬克思小時候這麼頑皮,甚至還有點邪惡,讓姐們對他又愛又恨。但不可否認,他也的確很聰明,知道如何讓投其所好。要明白,讓他人順從自己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從這段話中,我也猜出馬克思小時候一定讀過很多書。因爲肚子裏有東西,纔講得出很多生動有趣的故事。調皮、聰明、愛讀書,我想馬克思小時候的性格應該就是如此的吧!

等馬克思上了中學,他的性格更是讓很多人愛恨交織。愛他是因爲他可以隨時開始男孩子式的玩鬧,怕他是因爲它能夠毫不費力地寫諷刺詩文嘲笑他的對手。他曾輕蔑地談到:“有一些農村來的笨人,他們準備投考教會學校,大多數人領取助學金。”這一句話讓我想起來上次在校內上看到某一位徐彙區同學的狀態簽名:“雙休日過得真快,又要去松江那破地方見那些鄉下人了。”

我想無論哪一個人看到,心裏都會不舒服的吧!所以馬克思在學校期間沒有交到長久的朋友,這也怨不得別人吧。馬克思在離開學校前的一個行爲讓我很有共鳴。他因爲討厭當時的副校長,所以在向所有老師辭別是唯獨沒有理睬那個校長。其實作爲學生,我們都有類似的經歷。因爲不喜歡某個老師,所以他佈置的作業老師馬馬虎虎地完成,上課也不會像其他課那樣認真聽講,教師節也不會寫張賀卡送給他。也許這種行爲看起來很幼稚,但這的確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抗議。

馬克思也有很多缺點。他只要一旦有了錢,便生活“奢逸”。他不善於理財,對生活安排的沒有條理,房間裏十分雜亂、骯髒,充滿菸草味。年輕時的馬克思酗酒,好打鬥,曾被學校關禁閉。而其中,揮霍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母親一直勸他適度地消費酒、咖啡和胡椒粉。“我們可敬的兒子不顧一切協議,不顧一切慣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們是闊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錢也不超過五百”他的父親如此埋怨道。

事實上,有關馬克思大學生後的最後一份資料宣稱他曾幾次求債,並表明他在學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後半生的經濟來源,也大都來自於恩格斯的幫助。我也不明白他是如何養成愛花錢的。習慣的,甚至不考慮家中的經濟條件。或許是因爲參加了俱樂部,又或許是因爲壓力太大。但有一點很肯定,馬克思從來不曾想過如何節約一點生活開支。

馬克思與他父親之間的關係算是比較糟糕的吧。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異的。馬克思曾把一些詩歌獻給他的父親,但都不怎麼附和父親的口味。老馬克思甚至鼓勵兒子努力寫一首滲透德意志精神的頌詩。但馬克思的榜樣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詩歌包括了德國浪漫主義的,除政治上反進步和名族主義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題。老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評兒子“在昏暗的油燈下胡思亂想,蓬頭亂髮,雖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卻穿着學者的睡衣放蕩不羈;離羣索居、不拘禮節甚至對父親也不尊重。

與外界交往的藝術僅限於一間骯髒的房間,在那裏,也許在異常混亂的情況下,燕妮的情書和父親的可能是噙着眼淚寫的、善意的告誡……難道在這麼一個荒唐的、漫無目的的知識作坊裏,你和你所愛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實能成熟嗎?”可見他對馬克思是失望透頂了。儘管馬克思與父親意見並不合,而且玩世不恭,但馬克思並沒有與家庭斷絕往來,也並沒有因此而討厭父親,而是一直保持着對父親的熱愛。

愛琳娜道:“他從來都是不知疲倦的談論他,他一直帶着他父親一張上了年紀的照片,從來不把照片給別人看,他說是因爲它已經很不像原來的樣子了。”其實就像我們和父親的關係一樣,我們所選擇的興趣、職業、朋友也許不符合父母的要求,從而產生了誤解和矛盾,但是,在各自的心裏都還是深深愛着對方的。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了。

誰也不能否認馬克思是一個偉人,但誰也不能否認他只是一個凡夫俗子。1841年4月15日,馬克思被耶拿大學在缺席的情況下授予博士學位。對此,作者甚至認爲,耶拿大學比柏林大學級別低,比較容易拿到學位,加之那裏又有熟人,所以拿到學位,並不費多大勁。這不就是我們所說的耍小聰明的伎倆嗎?我們不能太注重“偉人”這個光環而忽視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世上無完人,有瑕疵纔會顯得真實,纔會讓人有興趣去深入瞭解。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把這本《馬克思傳》給讀完,但是最起碼我對馬克思性格方面的瞭解又進了一步,這不也是一種收穫嗎?

馬克思傳讀後感 篇六

馬克思逝世時,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說:“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120xx年過去了,恩格斯的這一預言。不斷得到證實。世紀之交,許多國家紛紛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評選千年偉人。1999年秋季,英國廣播公司(BBC)傳來一個消息:在英國舉辦的千年最偉大思想家選舉中,馬克思高居牛頓、康德等人之前,被評爲已過去的千年中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

在《馬克思》中,作者劉雷以生動細緻的筆觸和嚴謹的敘事風格講述了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動和生活,同時透過對這位偉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現出那個時代激盪的社會變革與政治風雲。

一直以來,馬克思作爲共產主義的先驅者和締造者爲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個19世紀是在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在中國他的知名度絕對不亞於毛澤東,他之所以偉大,歸咎其理,莫過於思想的偉大。馬克思的一生,可以說就是其思想形成的一生。作爲21世紀的大好青年,更應該繼續信任他,遵從他,把他開創的思想解放事業繼續推行下去。

我個人從來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賞那些偉大的人,因爲他們有偉大的思想能夠引導我走向正確的道路,能夠得到我所需要的,從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這纔是我想要的。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童年時代的馬克思就帶有極強的個性的。同時,馬克思也生活在一個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家庭裏。其父親亨利希·馬克思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律師,學識淵博,而且深受啓蒙思想的開明紳士。其父親雖然是個猶太人,但其並未將猶太人的宗教文化傳授給馬克思。這使得馬克思自小就受到啓蒙思想的薰陶,自小就學會獨立思考問題。這也爲馬克思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事業上,馬克思是執著的,專橫的,偏執的,尖銳的,這點是毫無疑問的,卻也正是偉大之處,也正因爲這些,他才能創造出偉大的真理!

與事業相比,馬克思在生活上很窘迫,這源於他對金錢的態度,其實也反映了他的個性,他不善於理財,因爲他認爲金錢不重要,懶得花心思,豁達的性格,不拘小節的作風。因此他後半生的經濟來源,大都來自於恩格斯這位朋友。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恩格斯的支持與幫助,馬克思也是那已成功的。

同時,馬克思也是一個異常堅強的人。在連續痛失子女的情況下。馬克思依然爲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不息,依然沒有向這些打擊所屈服。最終成就了馬克思,寫出了鉅著《資本論》。

那是一個初春的下午,馬克思永遠的離開了,帶着安詳,帶着對偉大人類事業的夢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