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荷馬史詩讀後感(精選58篇)

讀後感6.35K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58篇《荷馬史詩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荷馬史詩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荷馬史詩讀後感(精選58篇)

篇一:《荷馬史詩》讀後感

《荷馬史詩》是具有豐富意義的光輝鉅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學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會的重要歷史文獻。

它正式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包括兩部史詩,一部爲《伊利亞特》(又譯《伊利昂紀》),另一部是《奧德修紀》(又譯《奧德賽》)。史詩的內容來源於公元前12世紀末希臘島南部地區的阿開亞人和小亞西亞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間發生的一場20_年的戰爭。戰爭結束後,民間便有了許多傳說,傳說以短歌的形式歌頌戰爭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事蹟,並與古希臘神話交織在一起,由民間歌人口頭傳誦,代代相傳,每逢盛宴或節日,就在氏族官邸中詠唱。大約在公元前9世紀至8世紀,盲詩人荷馬(約前9―8世紀)以短歌爲基礎,將之加工成演唱本,於公元前6世紀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紀至2世紀,亞歷山大城的學者對它進行完整的編輯和審定,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荷馬史詩》。《荷馬史詩》是歐洲文學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爲後世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促成了無數鉅著的誕生。

恩格斯說:“荷馬的史詩以及全部神話――這就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因此,《荷馬史詩》這一部過渡時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蠻的東西如殺戮、殘暴、無休止的戰爭、視女人爲私有財產等都要從特殊的歷史時代背景去認識,否則就會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畫英雄人物的果斷、勇敢、堅強,展現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馬史詩》的主旨。《伊利亞特》一開篇詩人就說出“阿呵琉斯的憤怒是我的主題”,史詩以此爲主線組織安排材料,着重歌頌了氏族英雄的高貴品質。全詩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寫阿可琉斯拒絕參戰的情形,這樣就爲表現其他英雄的形象留傳了足夠的空間。無論是希臘軍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還是特洛伊軍中的赫克託耳,他們的英勇善戰都是在這一部分得以表現的,這種寫法也爲最後突出阿可琉斯的無比威力奠定了基礎。一旦阿可琉斯參戰,戰局立即扭轉,殺死赫克託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現出最高的英勇。

《奧得修斯》突出了希臘印象奧得修斯的智慧,並通過他講述的驚心動魄的漂流經歷,展現了古希臘人同自然的鬥爭,其中包含了許多遠古時候的神話。《奧的修斯》前半部分寫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後半部分寫家庭生活,富有現實色彩。如誤入巨人島,用智慧殺死獨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兒子,將他的大勇大智表現得淋漓盡致。而當他回宮後並不是毫無防備的撲入妻兒的懷抱,而是仔細擬訂了向求婚的貴族子弟們復仇的計劃。

史詩展現的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是一個讓我們感到既陌生又羨慕的時代。對英雄的重視在這個時代達到了頂峯。英雄的交鋒包含着最獨到的理解、最大的溫柔和最極端的殘酷。如得勝的阿可琉斯將赫克託耳的屍體拖在車後,繞城示威。但在9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來哀求歸還屍體時,他被這位老人的哀傷打動了,將他兒子的屍體還給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時這個時代也讓現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樣被屠殺和買賣,女人被當作財產一樣轉讓,神與神之間彼此猜忌和互相鬥爭。

史詩的結構異常精美。兩部史詩的時間跨度都長達20_年,但前者只描寫了4天的戰鬥、21天的埋葬儀式和26天的空閒時間共計51天;後者也只集中描寫了41天的活動。與主題有關的事件構成核心故事,其它的社會活動、貿易往來、宗教活動和生產作爲穿插。

史詩以自然的質樸的口語寫成,運用了大量“荷馬式的比喻”,這些比喻新鮮、奇特,極富表現力。

篇二:《荷馬史詩》讀後感

英雄的還鄉!

大三還是大二的時候修《西方文學史》,老師讓我們讀《伊利亞特》,期末考。當時好友說“看來老師比起來bg還是更喜歡攪基。”看完《奧德賽》發現果然如此。

因爲《伊利亞特》是期末必考,所以乖乖讀,《奧德賽》就放在一邊,但在書店看到時就一起買了,這次宅家,看到書架裏的這本書,讀完,發現五六年時間就這麼過去,真是好殘忍。不過時間沒有白費,老師當時說這兩本就是越讀越能覺出來好。確實是這樣,我當時在《伊利亞特》裏被一堆人名地名以及考試的焦慮折磨得不輕,這次無負擔下讀,才發現不花哨的真誠字句,有時光味道的經典字句,真是讓人慾罷不能。

一開始還是先介紹一下情節吧。

開篇是“我”以第三人稱講述奧德修斯的故事。他的足跡依次如下:

一,奧德修斯來到女神呂索普的洞穴,成爲俘虜

二,在女神伊諾、雅典娜的守護下渡海來到費埃克斯人的王國。在這裏,他聽到歌人唱歌時淚流滿面,報上家門,用倒敘的方式講述自己迴歸的歷程:

1.在伊利昂。2.在伊斯馬羅斯大戰。3.遇到洛託法戈伊人的國王,在這裏戰士們因爲忘憂花(洛託斯花)意志被消磨。4.在庫克洛普斯。和波塞冬之子巨人作戰,非常精彩,被囚山洞中,假裝是山羊才得以逃脫,謊稱自己是“無人”的智慧,巨人之前聽到的詛咒,巨人請求父親波塞冬懲罰奧德修斯。似乎在《一千零一夜》裏《辛巴達航海記》裏看到過類似的故事。5.在艾奧利埃島得到風袋,因爲內訌越飄越遠。6.在拉摩斯遇到巨靈族。7.在海島艾艾埃,女神基爾特把人變成豬。與唐小說《板橋三娘子》有異曲同工之妙。8.到冥王處見特瑞西阿斯,聽到自己的語言,在冥府的各種經歷也很有趣。西西弗斯的故事在這裏出現。9.回到海島艾艾埃,女神基爾特指引奧德修斯接下來如何走,如應對塞壬,突然覺得媚娃和塞壬這個形象很像。10.繼續闖關,遇到塞壬,斯庫拉。11.在太陽神的島嶼,同伴違背神諭殺牛,被報復。所有同伴都死了。12.來到女神呂索普的島嶼奧古吉埃島。到這裏故事形成了圓環。

三,奧德修斯被費爾克斯人送回故土。至此離鄉20年終回返。

1.奧德修斯在牧豬奴那裏講述編造的故事。2.奧德修斯和兒子相認,謀劃報復求婚人。3.和妻子佩內洛普對話。4.老女奴幫洗腳,傷疤引起野豬往事。5.在宴會上奧德修斯射箭穿過斧孔,戰勝了所有求婚人。並和兒子以及牧豬奴等一起殺死了求婚人,懲戒不忠的女奴。6.夫妻相認(臥室裏的牀居然不是沒有故事的普通傢俱),總結冒險之旅,並講述之後自己的結局。7.奧德修斯和他爸相認。求婚人的魂靈和阿伽門農等的魂靈相遇。8.在雅典娜等神靈的護佑下,求婚者的家屬和奧德修斯和平修好。

除了結構清晰之外,語言也非常美麗。歌人有他固有的詞庫,所以有些詞會重複,比如:

有翼飛翔的話語,酒色的大海,白臂的海倫,美髮的女神(不是髮廊小妹的美髮,是形容詞),有玫瑰色手指的黎明

奧德修斯一家人相互相認也真是蠻有趣的,果然二十年能讓人變得不被家人認識(7年是做呂索普的男寵emmm)。當然他們可能也是在互相考驗。

小小的玄機總是在你沒有料到時出現,比如傷疤和臥室裏的牀都有故事。

此外,題目奧德賽似乎是“關於奧德修斯的故事”的意思。

結局好像是沒講完一樣,雖然我們都知道了奧德修斯的結局。用經典的英雄故事的結局,英雄的婚禮,英雄的加冕,英雄的葬禮來看,這本的結尾似乎都不是,又似乎都是,嗯,這個還鄉故事也是很神奇了。

總之,讀完這本書也算了了一樁心願。要不趁熱打鐵讀一下《尤利西斯》?據說跟這本書關係頗深。就先寫到這裏吧。作者:shitou

篇三:荷馬史詩讀後感

有一本書,名叫《荷馬史詩》,它包括了兩個故事:《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其中,我最喜愛《伊利亞特》這個故事。

《伊利亞特》敘述的是古代希臘人和特洛伊人之間的一場戰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達國王的妻子海倫,希臘人爲奪回海倫,組成十萬聯軍,遠征特洛伊城。戰爭持續了整整十年。希臘最勇猛的將領阿喀琉斯應對節節失利的危急局面,拋開與主帥的個人恩怨,奮勇作戰,扭轉了戰局。最後,希臘人用木馬計智取特洛伊城,大獲全勝。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古希臘人流傳下來的最早的文學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學的珍重遺產。這兩篇故事相傳古希臘盲人歌手荷馬所作,因此統稱爲《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這個故事歌頌英雄的威武勇敢,讚美古希臘民族歷史。阿喀琉斯是個不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視榮譽,同時又具有固執、易怒等弱點,這些弱點往往會釀成大錯。

在讀《荷馬史詩》時,我有一種百感交集的味道,裏面有着艱難、悲哀、痛苦,也有着一絲快樂和期望。書中情節生動,引人人勝。書中的英雄人物熱愛生活,追求道德,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個性是奧德修斯不怕困難,用他非凡的智慧和意志戰勝各種磨難的精神,告訴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也要有毅力,不能畏縮不前。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正義必定戰勝邪惡,我們要做善良、正直、勇敢的人。

《荷馬史詩》這本書帶我走進了世界文學殿堂,同時也給更多熱愛文學的小讀者們帶來更爲廣闊的閱讀視野。

篇四:荷馬史詩讀後感

荷馬史詩是對人性的描述,寫得很華美,也很真實。能夠看作是用浪漫主義的手法,來作深刻的寫實。

史詩第一部《伊利亞特》,從寫神的爭鬥開始,寫的是神的慾望和貪婪。西方的神,本就是人化的神,與東方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神截然不一樣。之後,史詩從神正式寫到人的慾望和貪婪。人對情慾、對權力、對榮譽的貪婪。然而,男生和女生的慾望和貪婪卻有不一樣,也許男生的慾望要純粹得多——能夠爲了女生,放下王位;爲了權力放下女生;也能夠爲了榮譽放下一切。而女生們似乎是情慾的貪婪者,但事實上,她們什麼都不想放下。她們不會和流亡的王子浪跡天涯,即使他風姿依舊;更不會與戰敗的國王牀第之歡,即使他腰纏萬貫。

從這個角度上講,女生比起男生來,似乎更加貪婪。阿喀琉斯、赫克託耳、阿伽門農,男生們的英雄,正因女生而死;女生們也死了,被更不肖的男生殺死。在我看來,他們都是自殺的,死在自己的慾望和貪婪之中。

史詩第二部《奧德賽》,也描述了人類相同的貪婪。但這部後期作品,謝天謝地,也展現了人類完美的品質——女生對感情的忠貞,男生對家庭的依戀和職責。俄底修斯是特洛伊之戰的智者。也許,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知道,只有完美的品質才能幫忙自己找到幸福之源,慾望和貪婪只會毀掉自己。正如赫克托爾所說:“幸福的日子其實很簡單,辛勤的勞動;愛自己的妻子,愛自己的丈夫;同情弱者。”

《荷馬史詩》,一本蘊含哲理的書。

篇五:荷馬史詩讀後感

《荷馬史詩》(之《伊里亞特》)講的是希臘和特洛伊打了十年的仗,最後希臘的奧德修斯想出了木馬計,終於把伊利昂(特洛伊)攻下了。那爲啥希臘和特洛伊要打十年的仗呢,因爲特洛伊的小王子帕里斯把希臘的王后海倫搶走了。特洛伊戰爭是人跟人打,人跟神打,神跟神打,真熱鬧啊!

我喜歡奧德修斯,因爲他聰明機智,英俊瀟灑,特別英勇,而且他射箭技術特別高,一支箭能射穿十二把斧頭。

下面我再講講阿克琉斯,他的盾牌特別堅固,打起仗來特別厲害,最後阿克琉斯被帕里斯的箭射中了腳踝,然後就一命嗚呼了。阿克琉斯的媽媽是河神,阿克琉斯剛一出生,她就抓住他的腳踝,放在神水裏浸泡,這樣身體就刀槍不入,但是,腳踝這個地方,河神忘了在河水裏浸泡,結果就成了他的弱點。(媽媽,你咋不把我也在神水裏泡一泡啊,這樣我就超級厲害了,就可以刀槍不入了啊!)

下面我再說說赫克託耳,我最喜歡他了。他英勇無比,但是,他把阿克琉斯的朋友殺死了,還搶下了他的盔甲。阿克琉斯非常惱恨,發誓要報仇。盔甲有一道裂縫,其他人都不知道,只有阿克琉斯一個人知道,他就拔出利劍,“唰”的一聲刺中了赫克託耳盔甲的裂縫,結果,鮮紅的血流了出來,就這樣,阿克琉斯把赫克託耳殺害了。但是,我還是佩服赫克託耳,因爲他是特洛伊的第一勇士。

《荷馬史詩》分爲兩個部分《伊里亞特》和《奧德賽》,考慮到敘事的繁雜,沒有引導他從宏觀敘事開始,而是選擇了他喜歡的幾個人物入手,描述一二。

其實,《荷馬史詩》也是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的一本書,現在再閱,算是我們母子共樂了吧,喜歡的朋友不妨一讀。

篇六:荷馬史詩讀後感

世界名著之所以是世界名著,其關鍵在於獲得世界各國人的肯定與推崇。《荷馬史詩》作爲世界名著,想必也早已被無數的讀者欣賞品味鑑評過了,如此一來,我的這篇讀後感未免顯得滄海一粟,其力也細,其功亦微;即便如此;讀過此書後的感情衝動還是讓我不得不寫下這篇讀後感。

首先,《荷馬史詩》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這麼一點:表現戰爭,動人心魄。讀《荷馬史詩》的人,如果對它裏面的戰爭場面描寫和英雄戰鬥描寫無動於衷的話,那麼只能證明讀者的心不在焉已達到了如同白讀的程度。寫戰爭場面的史詩或史書,各國想必都有,然而能把戰爭場面描寫得如此富有震撼力、如此攝人心魄的,恐怕也只有這一本古希臘人的詩篇了。在《荷馬史詩》尤其是《伊利亞特》中,戰爭已經完全現出了它的原形——血腥與野蠻。就這一點來說,連現在的某些用高科技手段拍攝出來的好萊塢影片中的戰爭場景都無法與之比肩。

“……他一心想打死伊德莫紐斯卻被對手先投出的槍刺中,

喉嚨被穿了一個大洞。

他就像一棵聳立於山間的橡樹或白楊樹,

或是挺拔的松樹被木工揮舞的利斧砍倒、

運到海邊去做造船的木料……”

“……他利落地倒下,槍還紮在心臟處,

槍桿隨着還在跳動的心臟顫抖……”

“……莫諾提奧爾特不甘示弱,

砍中了他的腦門,腦殼劈爲兩半,

兩顆血淋淋的眼珠落在他腳下的塵埃裏,

身體晃悠悠地倒下……”

真不知道連看到太陽西沉就忍不住“啊”的一聲叫出來的金聖嘆看到這些描寫會做出如何反應。像這樣的血腥場面,在一般的令人作嘔的恐怖讀物中或許能找得到,甚或有甚於此,然而把這些用詩句來表現出來,卻達到了無可比及的藝術效果,即外俗內雅,當詩人貫注了他的真摯感情於這些嚇人的詩句中時,他就已經擺脫低級趣味的寫作,而進入藝術的創作了。人類的野蠻性是無時不在的,真正完全反映它的便是戰爭,而能把野蠻性合理而又完美地溶入戰爭的創作,恐怕也只有《伊利亞特》了。

在《奧德賽》中,雖然更多的內容是描寫諸神的安排、奧得修斯的奇遇以及各地的風土人情,但是在對英雄事蹟的敘述中,也從不避諱露骨的戰鬥場面描寫。這些戰爭場面一樣讓人身臨其境、心驚肉跳、熱血沸騰,彷彿能找回塵封了的對冷兵器時代的衝突的記憶。

其次,不得不談談它的文辭如何之巧妙、華美和偉岸.一部史詩,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算得上是鴻篇鉅製了,然而讀起來卻是那麼的朗朗上口,那麼的形象逼真,那麼的跌宕自如,那麼的氣勢雄渾。作爲敘事詩,它的辭采運用簡直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第一,人物語言描寫富於表情化,貼合人物的性格及場景設置,而且不乏幽默感。從這些語言對話中,讀者不難推測出人物性格以及當時的心理狀態。比如給我印象最深的,赫克托爾與艾阿斯決鬥前所說的話:

“艾阿斯,宙斯的後代,

特拉蒙國王的兒子,士兵的將領,

你切莫把我當成不諳戰事的孩子或婦人。

我是一個精通戰事懂得如何殺戮的人……”

用連續幾個稱呼來叫對方,這既是西方人普遍遵從的一種禮儀,又恰如其分地駁斥了對手的挑釁,給對手以一種只可意會的諷刺挖苦;而後面的話語則以一種近乎幽默的語氣表達了赫克托爾內心的自信和與對手決一死戰的決心。諸如這樣恰當的語言描寫在全詩中比比皆是,因爲《荷馬史詩》有一半左右的篇幅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寫出來的,而這,也正是本詩的特長之一。第二,動作描寫具體傳神,而且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多處比喻手法的運用來描寫動作是本詩的一大亮點。比如雅典娜幫助奧德修斯等人追殺求婚者的那一段:

“……雅典娜搖起埃吉斯,凡人的災星,

把求婚者嚇得昏頭轉向、四竄奔逃,

像那春暖日長季節的牧牛,被糾纏不休

的牛虻追趕叮咬,發瘋似的奔跑.

像那爪利嘴硬的禿鷲,從大山撲下,

平原上的小鳥驚叫逃竄,在雲層下面,

卻不能抵擋鷹鷙的猛撲,悲慘死去,無可抵禦。

奧德修斯等人正是這樣,橫掃宮殿,追殺求婚者。

傷者發出撕心裂肺的痛嚎,躺倒一地,

人頭紛落,血流成河……”

比喻手法把單調的殺戮過程描繪成了人皆能懂的形象逼真的動物格鬥,表現英雄的勇猛及對手的慘敗,又不自覺地加入了作者的感情傾向,真可謂一石二鳥。另外,正是通過語言與動作描寫的有機結合,才使《荷馬史詩》的故事成爲豐滿完整的有機體。第三,即使是直接的白描也寫得氣勢宏偉。這一點表現得最突出的當數《伊利亞特》第二卷中對希臘聯軍和特洛亞聯軍的各自佈陣及其成員來源的描述。作者不厭其煩地把每一支軍隊所來自的城邦介紹清楚,把那裏的人的首領及其宗族歷數一遍,而且還詳細描述他們的戰鬥力(不無誇張之處)。作爲一首詩,這的確顯得羅嗦、冗長而且拖沓,但是作爲文學史學作品,這些描述卻顯示了戰爭雙方的雄厚的實力,增強了戰鬥場面的氣勢,正是這些描繪,使《荷馬史詩》的戰爭場面變得無比宏大,氣勢無比雄渾。

最後,《荷馬史詩》的結構嚴謹,故事性強,讀後讓人拍案叫絕。《荷馬史詩》是文人根據特洛亞戰爭後流傳在民間的神話和英雄傳說加工整理而成的.雖然特洛亞戰爭確有其事,但是民間傳說便必有其虛構性,一些人物及事件定有虛構之嫌,而且在不同地方可能有相互矛盾的傳說流傳下來,而且不必說希臘神話中的諸神本已虛構,況且相當大一部分人認爲《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並非是由一個人或一個寫作隊伍完成的(根據對兩部分的詳細比較)。但是即便如此,《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亞戰爭”仍然是一個結構緊湊合理的、人物事件並行不悖的完整的故事,這不能不令人佩服。先是諸神的一場爭吵引發了人間戰爭的禍端,隨後諸神各自支持一方,使戰爭開始並且變得曠日持久,而後希臘聯軍內部引起矛盾,使戰爭局面不可捉摸,再後來聯軍消除矛盾,重歸於好,團結一致,最終攻陷特洛亞城,戰爭以希臘聯軍的勝利而告結束;而戰爭結束後,又以一個希臘將領回家的經歷爲線索描述了希臘聯軍的下場,而這些事件都是由無所不能的諸神所預先設計好的。如讓阿基硫斯預言阿伽門農“會爲他的傲慢付出生命”,後來阿伽門農果然死於非命;又如赫克托爾得到神諭,預言阿基硫斯會被阿波羅殺死,後來亦得到實現。這些故事既宣揚了命定論的觀點,又謳歌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們不畏命運、不怕犧牲、與悲慘命運作鬥爭的精神,給人以極強的感染力。如果說文辭的華美是詩歌的固有特徵的話,那麼如此嚴謹的故事情節卻超越了它的文學性,使之成爲史詩中的典範,給後世的史詩創作提供了借鑑和模式。

讀詩,要用心投入,置身詩意之內;讀史,要能從書中出來,借古喻今。而讀《荷馬史詩》,這部史詩,則須既能投入,又能化出。正是以深入淺出的目標來要求自己,我寫下了這篇讀後感。而說到對《荷馬史詩》的整體印象,我總結了一下,表達爲八個字:瑰麗奇偉,悲壯雄渾。

篇七:《荷馬史詩》讀後感

《荷馬史詩》(之《伊里亞特》)講的是希臘和特洛伊打了十年的仗,最後希臘的奧德修斯想出了木馬計,終於把伊利昂(特洛伊)攻下了。那爲啥希臘和特洛伊要打十年的仗呢,因爲特洛伊的小王子帕里斯把希臘的王后海倫搶走了。特洛伊戰爭是人跟人打,人跟神打,神跟神打,真熱鬧啊! 我喜歡奧德修斯,因爲他聰明機智,英俊瀟灑,特別英勇,而且他射箭技術特別高,一支箭能射穿十二把斧頭。 下面我再講講阿克琉斯,他的盾牌特別堅固,打起仗來特別厲害,最後阿克琉斯被帕里斯的箭射中了腳踝,然後就一命嗚呼了。阿克琉斯的媽媽是河神,阿克琉斯剛一出生,她就抓住他的腳踝,放在神水裏浸泡,這樣身體就刀槍不入,但是,腳踝這個地方,河神忘了在河水裏浸泡,結果就成了他的弱點。(媽媽,你咋不把我也在神水裏泡一泡啊,這樣我就超級厲害了,就可以刀槍不入了啊!) 下面我再說說赫克託耳,我最喜歡他了。他英勇無比,但是,他把阿克琉斯的朋友殺死了,還搶下了他的盔甲。阿克琉斯非常惱恨,發誓要報仇。盔甲有一道裂縫,其他人都不知道,只有阿克琉斯一個人知道,他就拔出利劍,“唰”的一聲刺中了赫克託耳盔甲的裂縫,結果,鮮紅的血流了出來,就這樣,阿克琉斯把赫克託耳殺害了。但是,我還是佩服赫克託耳,因爲他是特洛伊的第一勇士。

篇八:《荷馬史詩》讀後感

赫克託戰死的那一段。就我個人閱讀體驗,赫克託是個比阿喀琉斯豐富的英雄。他身後是古老的文明,滿城的人民,前方是殺人不眨眼的阿喀琉斯。作爲城市的守護者,他在槍林箭雨前放下武器,試圖妥協。面對着給全城帶來災難的海倫,他也給予了最大的包容和理解。讓他們衝到戰船之前的時候,特洛伊的預言家看到宙斯的預兆,讓赫克託停止攻擊。赫克託只說了一句:“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care about is our city.”

赫克託一直不敢面對阿喀琉斯,因爲他知道阿喀琉斯是他的天命,他死亡的預兆。他繞着特洛伊跑,不想面對阿喀琉斯。但他在雅典娜的欺騙下終於鼓起勇氣面對這位半神背水一戰。他將死之際也終於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命運,說到:“我的生命是不能賤賣的,我寧可戰鬥而死去,也不要走上不光榮的結局,讓顯赫的功勳傳到來世。”

在那個背景下,無論實力如何,對於預言正確與否,開始他不敢面對,之後敢於面對。

赫克託沒什麼黑點,真面的英雄,待人友善忠於家人,守護家園子民,挺身一戰。

金庸在《碧血劍》後記《袁崇煥評傳》提到,和滿清皇太極設反間計,崇禎和他的大臣們怎樣商量要不要殺了袁崇煥,有劇烈的悽愴之感。

篇九:荷馬史詩讀後感

《荷馬史詩》是具有豐富意義的光輝鉅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學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會的重要歷史文獻。

它正式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包括兩部史詩,一部爲《伊利亞特》(又譯《伊利昂紀》),另一部是《奧德修紀》(又譯《奧德賽》)。史詩的資料來源於公元前12世紀末希臘島南部地區的阿開亞人和小亞西亞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間發生的一場10年的戰爭。戰爭結束後,民間便有了許多傳說,傳說以短歌的形式歌頌戰爭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事蹟,並與古希臘神話交織在一齊,由民間歌人口頭傳誦,代代相傳,每逢盛宴或節日,就在氏族官邸中詠唱。大約在公元前9世紀至8世紀,盲詩人荷馬(約前9?8世紀)以短歌爲基礎,將之加工成演唱本,於公元前6世紀正式構成文字。公元前3世紀至2世紀,亞歷山大城的學者對它進行完整的修改和審定,這便是我們今日看到的《荷馬史詩》。《荷馬史詩》是歐洲文學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爲後世人供給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促成了無數鉅著的誕生。

恩格斯說:“荷馬的史詩以及全部神話,這就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進入禮貌時代的主要遺產。”所以,《荷馬史詩》這一部過渡時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蠻的東西如殺戮、殘暴、無休止的戰爭、視女人爲私有財產等都要從特殊的歷史時代背景去認識,否則就會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畫英雄人物的果斷、勇敢、堅強,展現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馬史詩》的主旨。《伊利亞特》一開篇詩人就說出“阿呵琉斯的憤怒是我的主題”,史詩以此爲主線組織安排材料,着重歌頌了氏族英雄的高貴品質。全詩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述阿可琉斯拒絕參戰的情形,這樣就爲表現其他英雄的形象留傳了足夠的空間。無論是希臘軍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還是特洛伊軍中的赫克託耳,他們的英勇善戰都是在這一部分得以表現的,這種寫法也爲最終突出阿可琉斯的無比威力奠定了基礎。一旦阿可琉斯參戰,戰局立即扭轉,殺死赫克託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現出最高的英勇。

《奧得修斯》突出了希臘印象奧得修斯的智慧,並經過他講述的驚心動魄的漂流經歷,展現了古希臘人同自然的鬥爭,其中包含了許多遠古時候的神話。《奧的修斯》前半部分寫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後半部分寫家庭生活,富有現實色彩。如誤入巨人島,用智慧殺死獨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兒子,將他的大勇大智表現得淋漓盡致。而當他回宮後並不是毫無防備的撲入妻兒的懷抱,而是仔細擬訂了向求婚的貴族子弟們復仇的計劃。

史詩展現的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是一個讓我們感到既陌生又羨慕的時代。對英雄的重視在這個時代到達了頂峯。英雄的交鋒包含着最獨到的理解、最大的溫柔和最極端的殘酷。如得勝的阿可琉斯將赫克託耳的屍體拖在車後,繞城抗議。但在9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來哀求歸還屍體時,他被這位老人的哀傷打動了,將他兒子的屍體還給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我的英雄。同時這個時代也讓現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樣被屠殺和買賣,女人被當作財產一樣轉讓,神與神之間彼此猜忌和互相鬥爭。

史詩的結構異常精美。兩部史詩的時間跨度都長達10年,但前者只描述了4天的戰鬥、21天的埋葬儀式和26天的空閒時間共計51天;後者也只集中描述了41天的活動。與主題有關的事件構成核心故事,其它的社會活動、貿易往來、宗教活動和生產作爲穿插。

史詩以自然的質樸的口語寫成,運用了很多“荷馬式的比喻”,這些比喻新鮮、奇特,極富表現力。世俗刻畫人物簡潔明瞭,寥寥幾筆便勾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並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

《荷馬史詩》在各方面都到達了極高的成就,是古希臘文學中的瑰寶,對後世的影響極爲深遠,是一部深受人們喜愛的作品。

篇十:荷馬史詩讀後感

史詩的主題思想是歌頌氏族社會的英雄,因而只要代表氏族夢想的英雄,不管屬於戰爭的哪一方,都在歌頌之列。《伊利亞特》的基調是把戰爭看成正當、合理、偉大的事業,但同時又描述了戰爭的殘酷、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人民的厭戰反戰情緒,並經過英雄們的悽慘結局,隱約地表達了對戰爭的譴責。《奧德賽》是歌頌英雄們在與大自然和社會作鬥爭中,表現出的勇敢機智和堅強樂觀的精神。荷馬史詩,是古代希臘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時期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的很高價值。這部史詩也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這是人類童年時代的藝術創作,在思想上、藝術上不免帶有侷限性。荷馬,生於公元前八世紀後半期的愛奧尼亞,是古希臘最著名和最偉大的詩人。他是《荷馬史詩》(分《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的作者。

英雄史詩用神奇的筆調描述英雄的形象、突出英雄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目的並不是貶低大衆,而恰恰是爲了擡高作爲那些英雄的子孫們的希臘人,是爲了擡高那些創作和傳播英雄業績的人們本身。因爲一個有着英雄祖先的民族是值得自豪的。英雄史詩之所以能夠長期而廣泛地流傳,並不僅僅在於它能娛人耳目,更重要的是它能啓發人們的心智、鼓舞人們的鬥志、引導人們緬懷祖先的英雄業績、繼承和發揚祖先的榮光、象英雄的祖先那樣去進行生存鬥爭。正是由於這個緣故,當時希臘的各個城邦都競相把《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人物尊爲自我的祖先,甚至連荷馬本人也成了各城邦爭奪和崇拜的對象。

歷史意識

在《荷馬史詩》中,已經出現了古希臘人關於“歷史”的最初概念,並且在一些篇章中還出現了表示“歷史”概念的詞語。儘管這個詞語在史詩中使用時的含義並不確定,可是它至少已經包括了這樣的意思,即:經過對目擊者供給的證詞進行調查、從而獲得事實真相。之後希臘語中的“歷史”一詞,就是直接從這個含義上演變而來。

自由主義

《荷馬史詩》是早期英雄時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四周的汪洋大海爲主要情節的背景,展現了自由主義的自由情景,併爲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進而爲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典範。繼此而來的,首先是一種追求成就,自我實現的人文倫理觀,其次是一種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學,剝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祕恐懼。《荷馬史詩》於是成了“希臘的聖經”。

以人爲本

在史詩中,我們還可看到以人爲本思想的反映,讚美人的智慧,嘲笑神的邪惡,讚美、歌頌人間,蔑視上天,這種以人爲本的思想又常常是同歌頌民族貴族英雄主義相結合的。恩格斯以往指出,全部《伊利亞特》是以阿客琉斯和阿伽門農爭奪一個女奴的糾紛爲中心的。掠奪光榮,敢於掠奪者纔是英雄,這種思想傾向顯然適合當時奴隸主貴族的胃口。

篇十一:荷馬史詩讀後感

在西方文學史上,希臘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現存最早的的精品。一般認爲,這兩部史詩的作者是西方文學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傳世的天才,飲譽全球的希臘詩人荷馬。荷馬史詩的歷史背景是曠世十年,規模雄偉,給交戰雙方造成重大創傷的特洛伊戰爭。像許多重大事件一樣,這場戰爭用它的血與火給文學和藝術供給了取之不盡的素材。英雄們的業績觸發了詩人的靈魂給他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是他們在歷史和現實之間找到一片文學的沃土,在史實和傳聞上之上架起五光十色的橋樑,用才華的犁頭耕耘在刀槍碰響的田野,指點戰爭的風雲,催發詩的芳草,歌的香花。

的確,它的地位不容抹煞,但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卻對荷馬史詩有點不一樣的看法。

《荷馬史詩》宣揚神的威力無比,對人任意殺戮,神完全控制着凡人的生活,甚至是生命。神與神的矛盾往往經過戰爭來解決,而這些戰爭有是以犧牲衆多凡人爲代價的,什麼爲所欲爲,不受節制。他們的殘忍程度令我吃驚。

宙斯的蠻橫,對妻子,兒女毫無親情可言,對妻子赫拉更是怒極而罵,毫無丈夫對妻子應有的關愛,對子女更是鐵石心腸,毫無父愛,一幅莊嚴不可侵犯狀。

用此刻的觀點看,宙斯就是獨裁,就是專制。此刻的人們已經無法忍受專制壓迫的痛苦了。既然我們對希特勒法西斯恨之入骨,那又爲什麼嚮往宙斯呢,無非是人們變了態的對權力的嚮往,對利益的追逐。

史詩還創造了衆多的英雄,描述英雄必然描述戰爭,戰爭場面爲英雄們供給了一展英姿的天地,英雄們把血腥的戰爭當作展現其英雄品格,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以最大規模殺死對方來展示自我超人的武藝,膽魄與智慧,這種瘋狂魯莽的性格卻也是是當今作戰的大忌,你越是想大規模殺死對方,就越容易中人圈套。這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莽夫特點。要放此刻,這種人只配去扛木頭,擡鋼材,或許人家也不要他,此刻人家都機械化了呀。

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失去了生命就什麼都不要提了,而那些所謂“英雄”視人的生命如草芥,實在令人忿恨。我們這些凡人憑什麼去崇拜他們呢?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生存的權利,既然不能實現民主自由,我們憑什麼景仰他們。

如果說有人異常聰明,那是因爲神給了他智慧,倘若有人幹了傻事,那多半是因爲神袛走了他的睿智。既然都神了,那還要人幹什麼?在一個受到神力控制的世界裏沒有不能解釋的事情,就象今日的社會裏封建迷信能夠解釋一切一樣。封建社會已不復存在,但封建思想殘餘猶存,相信就是從荷馬那裏傳下來的吧!

總之,荷馬史詩卓越的結構某篇藝術的確值得讚揚,它的開山鼻祖地位不可撼動,但讀起來,去總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便寫了出來。

篇十二:荷馬史詩讀後感

《荷馬史詩》有兩部分《伊利昂紀》、《奧德修紀》,前者寫了爲榮譽而戰鬥的英雄衆多形象,後者寫奧德修斯戰後歸家路途艱辛,以及歸家後維護家庭而戰鬥事蹟。在古代,部落的戰爭本就是爲了掠奪財富、奴隸和家畜而引起的。《伊利昂紀》第一卷開篇就是阿基琉斯的憤怒,王者阿伽門農觸怒了太陽神,祭司的女兒被阿伽門農霸佔,爲了消除災難奉還祭司的女兒,阿伽門農卻又將阿基琉斯戰利品、牀伴搶奪,阿基琉斯感到這是恥辱拒絕參戰。導致了聯軍的節節敗退,原因阿基琉斯退出來戰爭。

在戰場上衝鋒在前,表現最爲勇敢,起到了表率作用的英雄們自然就能分到更多的戰利品。另一方面,古希臘的基調是人本主義,重視個體生命,珍視個人價值,英雄主義盛行。特洛伊戰爭就爲這些英雄們贏得榮譽供給絕妙的舞臺,爲了榮譽能,夠分到物質財富,展現自我的勇力和智慧,贏得不朽的名聲。阿基琉斯明知自我在戰場上將死的命運,可是他義無反顧的選擇戰爭。當他的摯友帕特羅可洛斯在戰場上被赫克托爾殺了時,聽到噩耗的他似發怒的獅子悲痛交加,他乞求母親賜予戰甲,他要重登戰場,他要把赫克托爾撕裂,要讓特洛伊城變成墳墓,就這樣由於戰場勇者出現,形勢迅速轉變,萬軍之中他纔是王者、霸者,濃烈的英雄主義氣息,高漲的復仇情緒,卻也將這位英雄拖入戰爭深淵,幾無退路。

赫克托爾父親的眼淚,讀到此處不由使我嘆息。我嘆息特洛伊的勇者,軍隊的統帥戰死在阿基琉斯的槍下,轉瞬間戰爭形勢大逆轉,無數的生命橫死沙場。他的屍體是在老國王向阿基琉斯的乞求下返還的。當赫克托爾與希臘聯軍交戰,他預感到特洛伊將要毀滅,對妻兒所面臨的悲慘命運感到難過,心境沉重,但他控制住自我的悲哀,毅然負起保衛國家的職責,史詩中他的形象具有強烈的杯具色彩。

《奧德修紀》的主人公奧德修斯在人與自然的鬥爭中,歷經十年的海上漂泊和重重困難之後,他最終征服了自然,贏得了勝利,迴歸家園。在他以“無人”之名與獨眼巨人較量之時,人的力量和化解危機空難的

機智得到了最好的展現。當他在自我家中看到求婚者們無恥的侵犯他的財產,並貪戀他的妻子,奧德修斯便設計,讓求婚者們付出生命的代價,僅有這樣才能贏回自我的尊嚴。

在《奧德修紀》中,雖然更多的資料是描述諸神的安排,奧德修斯的奇遇以及各地的風土人情,但對英雄事蹟的敘述中,也從不避諱露骨的戰鬥場面描述。這些戰爭場面一樣讓人身臨其境、心驚肉跳、熱血沸騰,彷彿能找回塵封了的對冷兵器時代的衝突的記憶。

英雄們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歸家途中,總是全力以赴地迎接生命的挑戰,在與苦難的對抗中使人生最大程度地閃現出光和熱。

篇十三:荷馬史詩讀後感

《荷馬史詩》相傳是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荷馬史詩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荷馬史詩》以揚抑格六音部寫成,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西方學者將其作爲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社會和邁錫尼禮貌。《荷馬史詩》具有文學藝術上的重要價值,它在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也供給給後世很多值得研究的東西。

《荷馬史詩》以揚抑格六音部寫成,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它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處理的主題分別是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基琉斯與阿伽門農間的爭端,以及特洛伊淪陷後,奧德修斯回到綺色佳島上的王國,與妻子珀涅羅團聚的故事。

《荷馬史詩》是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伊利亞特》共有15693行,《奧德賽》共有12110行。《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處理的主題分別是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基琉斯與阿伽門農間的爭端,以及特洛伊淪陷後,奧德修斯回到伊薩卡島上的王國,與妻子珀涅羅珀團聚的故事。《荷馬史詩》是早期英雄時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其四周的汪洋大海爲主要情節的背景,充分展現了自由主義的情景,併爲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進而爲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典範。繼此而來的,首先是一種追求成就,自我實現的人文倫理觀,其次是一種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學,剝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祕恐懼。《荷馬史詩》於是成了“希臘的聖經”。

荷馬史詩是古代希臘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時期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的很高價值。這部史詩也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這是人類童年時代的藝術創作,在思想上、藝術上不免帶有侷限性。有關特洛伊戰爭的神話故事與傳說在古希臘各地廣爲傳誦。許許多多遊蕩於希臘世界的說唱藝人、吟遊詩人都樂此不疲,從而使之代代相傳,古希臘偉大詩人荷馬的兩部光輝詩篇《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便取材於此。

篇十四:荷馬史詩讀後感

每次看到古西方,尤其是古希臘地圖,看到那一羣在被汪洋大海圍繞的島嶼,那衆多島嶼上建立的希臘城邦時,都會在心底涌起一股崇敬之感。總是覺得那裏被描述得很完美,即使是廝殺的戰場也會讓我有幾分嚮往之感,總覺得那裏賦予了一些難以言說的神聖使命,讓你覺得即便死在了那些刀光劍影之下,也是值得的,也是會被人尊敬的。自然我也必須要承認古希臘禮貌自有它的狹隘之處,譬如它對奴隸的苛刻,小國寡民的城邦制度等等……

記得有人曾這樣說過:“杯具就是把完美的東西撕碎給人看”,而《荷馬史詩》無疑是向我們展示了古希臘發展史上不一樣城邦爲尋求發展壯大發動一場場戰爭從而產生的杯具。這一杯具色彩在特洛伊戰爭中體現的猶爲明顯,斯巴達國家的終身帝王制膨脹了阿伽門農對權利的慾望,他妄想征服整個希臘王國,權利使他不顧親情,甘心用女兒做奠基石的他最終在贏了特洛伊戰爭凱旋而歸的當晚被妻子用浴巾和斧子殺死;阿里基斯爲了留名千古,爲後人敬仰,毅然決定了參加對特洛伊的征伐之戰,最終被人射中了後腳踵而死;帕里斯拐走海倫王后引發了斯巴達與特洛伊之戰,懦弱的他最終不僅僅沒有保住自我衝動而來的感情,在被太陽神賦予力量射死阿里基斯之後,他也被另一個斯巴達將軍用毒箭射死;赫克託耳身爲特洛伊的大王子,肩負着爲整個國家榮譽而戰的職責,應對阿里基斯的挑戰,明知敵可是卻還是要出城迎戰,明知結果唯有一死,他卻只能安慰妻子,盡力幫她安排好退路,結果也毫無疑問地,他最終死在了阿里基斯的劍下,他的老父親深夜到敵營乞求帶回他的屍體……

特洛伊戰爭總體上瀰漫着一副悲壯的色彩,甚至是能夠說是悽美的,爲權利拋棄親情而死的人是可悲的,他同時也爲人所不恥;爲榮譽而戰的人是可憐的,可是你找不到適宜的角度去同情他;爲感情而死的人是可愛的,但不負職責的感情又是可憎的;爲國家而死的人是可敬的,正如那句,“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裏或者是記憶中的某個角落。古希臘神話裏的很多人物本身就帶走杯具色彩,你無法去說,究竟是他選擇了命運還是命運選擇了他,是預言決定了命運,還是命運決定了預言。或許是因爲大海過於浩瀚你永遠都猜不透、看不清,又或許是你被現實所矇蔽了眼睛,已經無法去看清。無論是何種原因,命運這枚棋子,無論是在誰的手中,都顯得有些舉棋不定,這是衆生常態。

我們似乎都鍾愛杯具,因爲它總能帶給我們內心帶來悸動,又或許是我們悲憫的天性使然,總會有一些人經由此走進我們的內心,我們無法排斥。《荷馬史詩》是早期英雄時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四周的汪洋大海爲主要情節的背景,展現了自由主義時代的自由情景,併爲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進而爲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典範。繼此而來的,首先是一種追求成就,自我實現的人文倫理觀,其次是一種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學,剝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祕恐懼。《荷馬史詩》早已被尊爲了“希臘的聖經”。既然已是聖經,便自然能夠更爲人所理解。

我不明白是否會有人像我一樣總是對那已逝去的古希臘王國有着如此強烈的嚮往之情,可能我更向往的是那份情結,那些悲壯的,自由的,甘於付出,敢於冒險的一切都令我着迷。一段歷史若只是有慾望使然或許它永遠都無法讓人感動,但你若從中窺見了那點點滴滴情感所綴連的小細節,便會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了。而古希臘最能吸引人的除了它的杯具色彩之外,還有它的禮貌發展,它對英雄有着百分之百的尊重,對文學創作的高度支持。歷史的發展需要紀實,但同時也需要想象,每一個時期的人們都需要有神話或者一些信仰來慰藉心靈,古希臘神話做到了前者,《荷馬史詩》完成了後者,正是由於二者的碰撞與磨合才讓希臘王國對我們有着如此深刻的吸引力。

於空閒時,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於時光的靜謐裏,於茶香的溫潤中,細細閱讀這本書,讓那些戰場上的廝殺,家園裏的.溫情在你腦海中慢慢馳騁吧,它總會讓你有所收穫,也許心靈上的感悟,也許是內心深處的觸動。不管怎樣,用心去閱讀一本書時,至少在那一刻,你的心靈是純淨的。

篇十五:荷馬史詩讀後感

從古希臘到古羅馬,從古中國到古埃及,從古印度到古巴比倫都有他們各自的文學經典:《希臘神話》《荷馬史詩》《莎士比亞戲劇》《紅樓夢》《安徒生童話》……我最喜歡的是《荷馬史詩》,在這個寒假中,我把它讀完了。

《荷馬史詩》分爲兩部分:伊利亞特涸奧德賽。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奧賽德”。

這一部分講的是奧德修斯和他的士兵們因爲風暴,所以和大部隊分開了。而在路上,他的士兵因爲惹怒了太陽神阿波羅而被捲進風暴失蹤了。而奧德修斯因爲剛開始得罪了海神波塞冬,所以回家的路十分艱辛。

最終,他歷盡艱辛回到家鄉,將那些背叛自我的人殺了,和自我的妻子佩涅和兒子特勒團聚了。

《荷馬史詩》中的“奧德賽”讓我們領悟到“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道理。

正所謂“十年寒窗中狀元”。咱中國有許許多多的狀元,可他們那一個不是苦讀出來的?他們經歷了十年的艱苦奮鬥,只爲了科舉的那一天中狀元。是啊,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你努力了,就能夠得到回報。

經過讀《荷馬史詩》,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僅有經過自我汗水澆灌過的果實,纔是真正的豐收,纔是真正的喜悅!

篇十六:荷馬史詩讀後感

讀了《荷馬史詩》這部鉅著,我被深深地感動了。他們的一言一行,亦成爲永恆的經典……

第一部分中的阿伽門農和阿喀琉斯都是熱血與勇敢的化身。爲了親人與正義,他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還有帕里斯的哥哥赫克託耳,雖然他在整本書中是一個次要且負面的人物,可是他的那種愛國的精神感動了無數人……

與此同時,天神們也恢復了本來的面目,開始了凡人般的鬥爭,真可謂是無稽之談,我們不能不能不說這是對神的一種大膽的諷刺。第二部分中的主人奧德修斯既堅忍不拔,也有勇有謀,給我的觸動也最大。歷經千辛萬苦之後,他上了岸沒有盲目地證明自我的身份,而是不辭辛苦,從別人口中得知真相。可見,他是十分謹慎和理智的。

信念能夠改變一切:爲了奪回海倫,希臘人不惜犧牲無數人的生命;爲了與家人團聚,奧德修斯再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種種磨難後,依舊不改當初……

就讓那些信念永存心間的人們,一齊攜手相成功的道路上奔跑吧!

篇十七:荷馬史詩讀後感

《荷馬史詩》是相傳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荷馬史詩》被稱爲“希臘的聖經”。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稱作“荷馬時代”,因《荷馬史詩》而得名,《荷馬史詩》是這一時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伊利亞特》敘述的是古代希臘人和特洛伊人之間的一場戰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達國王的妻子海倫,希臘人爲奪回海倫,組成十萬聯軍,遠征特洛伊城。戰爭持續了整整十年。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勇將阿喀琉斯的爭吵爲中心。最終,希臘人用木馬計智取特洛伊城,大獲全勝。

《奧德賽》敘述伊塔卡國王奧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後歸國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古希臘人流傳下來的最早的文學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學的珍貴遺產。這兩篇故事都是古希臘盲人歌手荷馬所作,所以統稱爲《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這個故事歌頌英雄的威武勇敢,讚美希臘民族歷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喀琉斯,他是個近乎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視榮譽,可是具有固執、易怒等弱點。

《荷馬史詩》語言簡練,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結構嚴密,是人類禮貌史上的一部傑作。

正如雨果說的:一部傑作已經成立,便會永存不朽。第一位詩人成功了,也就到達了成功的頂峯。你跟隨着他攀登而上,即便到達了同樣的高度,也絕不會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卻叫荷馬。

荷馬帶我走進世界文學史的殿堂!

篇十八:荷馬史詩讀後感

世界名著之所以是世界名著,其關鍵在於獲得世界各國人的肯定與推崇。《荷馬史詩》作爲世界名著,想必也早已被無數的讀者欣賞品味鑑評過了,如此一來,我的這篇讀後感未免顯得滄海一粟,其力也細,其功亦微;即便如此;讀過此書後的感情衝動還是讓我不得不寫下這篇讀後感。

首先,《荷馬史詩》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這麼一點:表現戰爭,動人心魄。讀《荷馬史詩》的人,如果對它裏面的戰爭場面描述和英雄戰鬥描述無動於衷的話,那麼只能證明讀者的心不在焉已到達瞭如同白讀的程度。寫戰爭場面的史詩或史書,各國想必都有,然而能把戰爭場面描述得如此富有震撼力、如此攝人心魄的,恐怕也僅有這一本古希臘人的詩篇了。在《荷馬史詩》尤其是《伊利亞特》中,戰爭已經完全現出了它的原形——血腥與野蠻。就這一點來說,連此刻的某些用高科技手段拍攝出來的好萊塢影片中的戰爭場景都無法與之比肩。

“……他一心想打死伊德莫紐斯卻被對手先投出的槍刺中,

喉嚨被穿了一個大洞。

他就像一棵聳立於山間的橡樹或白楊樹,

或是挺拔的松樹被木工揮舞的利斧砍倒、

運到海邊去做造船的木料……”

“……他利落地倒下,槍還紮在心臟處,

槍桿隨着還在跳動的心臟顫抖……”

“……莫諾提奧爾特不甘示弱,

砍中了他的腦門,腦殼劈爲兩半,

兩顆血淋淋的眼珠落在他腳下的塵埃裏,

身體晃悠悠地倒下……”

真不明白連看到太陽西沉就忍不住“啊”的一聲叫出來的金聖嘆看到這些描述會做出如何反應。像這樣的血腥場面,在一般的令人作嘔的恐怖讀物中或許能找得到,甚或有甚於此,然而把這些用詩句來表現出來,卻到達了無可比及的藝術效果,即外俗內雅,當詩人貫注了他的真摯感情於這些嚇人的詩句中時,他就已經擺脫低級趣味的寫作,而進入藝術的創作了。人類的野蠻性是無時不在的,真正完全反映它的便是戰爭,而能把野蠻性合理而又完美地溶入戰爭的創作,恐怕也僅有《伊利亞特》了。

在《奧德賽》中,雖然更多的資料是描述諸神的安排、奧得修斯的奇遇以及各地的風土人情,可是在對英雄事蹟的敘述中,也從不避諱露骨的戰鬥場面描述。這些戰爭場面一樣讓人身臨其境、心驚肉跳、熱血沸騰,彷彿能找回塵封了的對冷兵器時代的衝突的記憶。

其次,不得不談談它的文辭如何之巧妙、華美和偉岸.一部史詩,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算得上是鴻篇鉅製了,然而讀起來卻是那麼的朗朗上口,那麼的形象逼真,那麼的跌宕自如,那麼的氣勢雄渾。作爲敘事詩,它的辭采運用簡直到達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第一,人物語言描述富於表情化,貼合人物的性格及場景設置,並且不乏幽默感。從這些語言對話中,讀者不難推測出人物性格以及當時的心理狀態。比如給我印象最深的,赫克托爾與艾阿斯決鬥前所說的話:

“艾阿斯,宙斯的後代,

特拉蒙國王的兒子,士兵的將領,

你切莫把我當成不諳戰事的孩子或婦人。

我是一個精通戰事懂得如何殺戮的人……”

用連續幾個稱呼來叫對方,這既是西方人普遍遵從的一種禮儀,又恰如其分地駁斥了對手的挑釁,給對手以一種只可意會的諷刺挖苦;而後面的話語則以一種近乎幽默的語氣表達了赫克托爾內心的自信和與對手決一死戰的決心。諸如這樣恰當的語言描述在全詩中比比皆是,因爲《荷馬史詩》有一半左右的篇幅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寫出來的,而這,也正是本詩的特長之一。第二,動作描述具體傳神,並且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多處比喻手法的運用來描述動作是本詩的一大亮點。比如雅典娜幫忙奧德修斯等人追殺求婚者的那一段:

“……雅典娜搖起埃吉斯,凡人的災星,

把求婚者嚇得昏頭轉向、四竄奔逃,

像那春暖日長季節的牧牛,被糾纏不休

的牛虻追趕叮咬,發瘋似的奔跑.

像那爪利嘴硬的禿鷲,從大山撲下,

平原上的小鳥驚叫逃竄,在雲層下頭,

卻不能抵擋鷹鷙的猛撲,悲慘死去,無可抵禦。

奧德修斯等人正是這樣,橫掃宮殿,追殺求婚者。

傷者發出撕心裂肺的痛嚎,躺倒一地,

人頭紛落,血流成河……”

比喻手法把單調的殺戮過程描繪成了人皆能懂的形象逼真的動物格鬥,表現英雄的勇猛及對手的慘敗,又不自覺地加入了作者的感情傾向,真可謂一石二鳥。另外,正是經過語言與動作描述的有機結合,才使《荷馬史詩》的故事成爲豐滿完整的有機體。第三,即使是直接的白描也寫得氣勢宏偉。這一點表現得最突出的當數《伊利亞特》第二卷中對希臘聯軍和特洛亞聯軍的各自佈陣及其成員來源的描述。作者不厭其煩地把每一支軍隊所來自的城邦介紹清楚,把那裏的人的首領及其宗族歷數一遍,並且還詳細描述他們的戰鬥力(不無誇張之處)。作爲一首詩,這的確顯得羅嗦、冗長並且拖沓,可是作爲文學史學作品,這些描述卻顯示了戰爭雙方的雄厚的實力,增強了戰鬥場面的氣勢,正是這些描繪,使《荷馬史詩》的戰爭場面變得無比宏大,氣勢無比雄渾。

最終,《荷馬史詩》的結構嚴謹,故事性強,讀後讓人拍案叫絕。《荷馬史詩》是文人根據特洛亞戰爭後流傳在民間的神話和英雄傳說加工整理而成的.雖然特洛亞戰爭確有其事,可是民間傳說便必有其虛構性,一些人物及事件定有虛構之嫌,並且在不一樣地方可能有相互矛盾的傳說流傳下來,並且不必說希臘神話中的諸神本已虛構,況且相當大一部分人認爲《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並非是由一個人或一個寫作隊伍完成的(根據對兩部分的詳細比較)。可是即便如此,《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亞戰爭”仍然是一個結構緊湊合理的、人物事件並行不悖的完整的故事,這不能不令人佩服。先是諸神的一場爭吵引發了人間戰爭的禍端,隨後諸神各自支持一方,使戰爭開始並且變得曠日持久,而後希臘聯軍內部引起矛盾,使戰爭局面不可捉摸,再之後聯軍消除矛盾,重歸於好,團結一致,最終攻陷特洛亞城,戰爭以希臘聯軍的勝利而告結束;而戰爭結束後,又以一個希臘將領回家的經歷爲線索描述了希臘聯軍的下場,而這些事件都是由無所不能的諸神所預先設計好的。如讓阿基硫斯預言阿伽門農“會爲他的傲慢付出生命”,之後阿伽門農果然死於非命;又如赫克托爾得到神諭,預言阿基硫斯會被阿波羅殺死,之後亦得到實現。這些故事既宣揚了命定論的觀

點,又謳歌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們不畏命運、不怕犧牲、與悲慘命運作鬥爭的精神,給人以極強的感染力。如果說文辭的華美是詩歌的固有特徵的話,那麼如此嚴謹的故事情節卻超越了它的文學性,使之成爲史詩中的典範,給後世的史詩創作供給了借鑑和模式。

讀詩,要用心投入,置身詩意之內;讀史,要能從書中出來,借古喻今。而讀《荷馬史詩》,這部史詩,則須既能投入,又能化出。正是以深入淺出的目標來要求自我,我寫下了這篇讀後感。而說到對《荷馬史詩》的整體印象,我總結了一下,表達爲八個字:瑰麗奇偉,悲壯雄渾。

篇十九:荷馬史詩讀後感

《荷馬史詩》(之《伊里亞特》)講的是希臘和特洛伊打了十年的仗,最終希臘的奧德修斯想出了木馬計,最終把伊利昂(特洛伊)攻下了。那爲啥希臘和特洛伊要打十年的仗呢,因爲特洛伊的小王子帕里斯把希臘的王后海倫搶走了。特洛伊戰爭是人跟人打,人跟神打,神跟神打,真熱鬧啊!

我喜歡奧德修斯,因爲他聰明機智,英俊瀟灑,異常英勇,並且他射箭技術異常高,一支箭能射穿十二把斧頭。

下頭我再講講阿克琉斯,他的盾牌異常堅固,打起仗來異常厲害,最終阿克琉斯被帕里斯的箭射中了腳踝,然後就一命嗚呼了。阿克琉斯的媽媽是河神,阿克琉斯剛一出生,她就抓住他的腳踝,放在神水裏浸泡,這樣身體就刀槍不入,可是,腳踝這個地方,河神忘了在河水裏浸泡,結果就成了他的弱點。(媽媽,你咋不把我也在神水裏泡一泡啊,這樣我就超級厲害了,就能夠刀槍不入了啊!)

下頭我再說說赫克託耳,我最喜歡他了。他英勇無比,可是,他把阿克琉斯的朋友殺死了,還搶下了他的盔甲。阿克琉斯十分惱恨,發誓要報仇。盔甲有一道裂縫,其他人都不明白,僅有阿克琉斯一個人明白,他就拔出利劍,“唰”的一聲刺中了赫克託耳盔甲的裂縫,結果,鮮紅的血流了出來,就這樣,阿克琉斯把赫克託耳殺害了。可是,我還是佩服赫克託耳,因爲他是特洛伊的第一勇士。

篇二十:荷馬史詩讀後感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主要圍繞英雄阿基琉斯的兩次瘋怒展開,全篇一開始交待殘暴、貪婪的阿伽門農王在一次議會中引發了卓越的阿基琉斯的憤怒,接踵而來的一系列事件又催發了特洛伊人最勇敢的赫克托爾殺死了阿基琉斯的同伴,如此激發了阿基琉斯的第二次憤怒,最終以阿基琉斯爲同伴報仇,憤怒平息而收尾。

如此看來統領全篇的是阿基琉斯的兩次憤怒,可是從荷馬所敘述的一系列事件來看,左右了阿基琉斯憤怒的卻是至高無上的神明——宙斯和赫拉的的內鬥引發了神與神,神與人,甚至人與人之間的殘酷戰爭。這是受那個時代神化傳說的侷限,並非出自荷馬的意願。

從目前的觀點來看,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索是海倫,一個貌美如天神的女人引發的。但從《伊利亞特》的情節來看,荷馬似乎否定了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索是海倫引發的,相反,他認爲引發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是至高無上的神明蒙惑了阿伽門農王的頭腦,從而觸發了阿基琉斯的憤怒,使得特洛伊人有機可趁。其實,那根本就不是神明的意旨,而是殘暴的統治者,是他們爲了各自的利益而紛爭不斷,這點我們能夠從史詩中找到。當然,那個時代的人通常把統治者視若神明,以至於到了今日都有很多學者認爲特洛伊戰爭是爲了一個女人而爆發的,其實大錯特錯,也是荒唐可笑的,甚至一些學派,如精神分析法也爲此奠定了理論基礎,說來更是讓大家啼笑皆非了。

事實上,特洛伊戰爭之所以會爆發,無非就是當時的統治者爲了滿足自我的私慾,爲了統治更遼闊的疆土,聯合各方的首領,而他們又各懷鬼胎,且都想從戰爭中撈到好處,或者說是得到戰利品。攻城略地,洗劫一空,佔爲己有,同樣,那個時代的英雄也是如此,搶奪肥沃的土地,俘虜他國的人民,讓他們成爲自我的奴隸。往往把戰爭美化的是那個時代的文人。然而,荷馬卻沒有,他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戰爭的慘烈和殘酷,英雄戰死沙場,妻離子散,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杯具。他以悲天憫人的敘述力,感動了無數的讀者,這就是荷馬史詩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對後世的一種警告,他慟哭着一次次告訴後人,戰爭的血腥和殘酷。

荷馬史詩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是複雜的,這是幾經轉手、改編造成的,《伊利亞特》並非出自荷馬一人,所以根據書中的某些資料,很難斷定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但我們不難發現荷馬在歌頌英雄無畏的同時,也提出了鮮明的反戰立場。

荷馬史詩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包羅萬象的比喻了。其中,用真實的生活作形象的比喻,讓人耳目一新。比喻中,詩人爲讀者展現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文化、生活、習俗等各式歷史圖景,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尤其第十八卷寫匠神赫菲斯托斯爲阿喀琉斯製造鎧甲的經過,詩人用了長達150行的詩句來描述阿喀琉斯盾牌上的圖畫,那上頭反映了那個時代日常生產勞動的情景及諸多細節,其中包括大自然的景色,農村和城市的風光,戰爭、婚禮和宴會的情景,競技場上的表演,等等。

荷馬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是栩栩如生的,常常把戰場上英雄之間的搏鬥比作獅子、野豬同獵人、獵犬之間的搏鬥。詩人善於描述戰爭,場景宏大,尤其是特洛伊人放火燒阿開亞人的戰船,兩位埃阿斯力戰赫克托爾及衆特洛伊將士登船那一幕,讓人驚心動魄,如臨其境。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對後世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在以後的史詩中都能感受到,如《埃涅阿斯紀》、《失樂園》等。

篇二十一:荷馬史詩讀後感

由《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組成的荷馬史詩是現存的最古老的希臘文學作品,標誌着希臘文學的輝煌的開端,它如實地反映了遠古希臘社會發展的某些形態,藝術地再現了當時的文化。《伊利亞特》所記敘的主要是希臘人圍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其中成功地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性格鮮明的英雄人物形象,有赫克託耳、奧德修斯、埃阿斯、阿伽門農、墨涅拉俄斯、菲羅克忒忒斯、阿喀琉斯等,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是希臘英雄阿喀琉斯的形象。

從阿喀琉斯的出身來看,在史詩中,阿喀琉斯是一位英雄,和其他的古希臘英雄一樣,他具有半人半神的特點。

阿喀琉斯是《伊利亞特》的中心人物之一,希臘聯軍中最大的英雄。他是一個英勇善戰、忠於朋友的人。首先,他在戰場上幾乎是百戰百勝,殺死過無數敵人的特洛伊英雄,從特洛伊人在對沒有他參戰的希臘聯軍和有他參戰的希臘聯軍時的不一樣反應的比較,就能夠看出他的英勇善戰,比如身着阿喀琉斯的黃金戰甲的帕特洛克羅斯出擊時,特洛伊人從遠處看到他,以爲是阿喀琉斯來了,即嚇破了膽,陣腳大亂,自相踩踏致死的人無數,在阿喀琉斯罷戰期間,特洛伊人在他們幾次進攻中還取得過上風,都攻到希臘的戰船上來了,若不是埃阿斯等希臘英雄的英勇抵抗,希臘人的戰船可能都會被赫克託耳燒燬了,之後,阿喀琉斯重新武裝上戰場,希臘人又佔了上風,特洛伊第一英雄赫克託耳被阿喀琉斯殺死,特洛伊人元氣大傷。其次,阿喀琉斯忠於自我的朋友,當帕特洛克羅斯被赫克託耳殺死時,他真心實意地痛惜帕特洛克羅斯的犧牲,決心爲他復仇,於是他又重新武裝上戰場,殺死了赫克託耳,並將他的屍體捆綁在戰車上驅車遊行,雖然這是阿喀琉斯兇殘的體現,但這也是他忠於朋友的體現。所以,阿喀琉斯是一個英勇善戰、忠於朋友的人。

阿喀琉斯也有他的弱點存在,比如當大統帥阿伽門農侵犯了阿喀琉斯的戰利品時,阿喀琉斯公開斥責他的損人利己,並拒絕戰鬥,他斥責阿伽門農的私心是正確的,可是頑固的罷戰是不恰當的做法,他的罷戰給希臘聯軍帶來了不少的損失;他殺死赫克託耳後將他的屍體釘在戰車上驅車遊行,全然不顧特洛伊城的一片悲哀,手段是何等的殘酷,這正貼合當時正在向奴隸社會過渡的原始社會的部落首領的特點;之後他再次進攻特洛伊城,不顧太陽神阿波羅的勸阻,還對阿波羅口出狂言,最終被帕里斯暗箭射死。由以上三例能夠看出,阿喀琉斯也是一個殘忍、任性和執拗的人。

同時,從一些細節也不難發現,阿喀琉斯也是一個具有善良的同情心,且熱愛生活的人。“我寧願在人間當奴隸,也不願在陰間當君王”。證明了他熱愛人間的生活態度。

總之,阿喀琉斯是荷馬史詩當中塑造得十分成功的人物形象,他的性格是鮮明多面的,他的形象體現了古希臘氏族社會英雄人物的特徵。

篇二十二:荷馬史詩讀後感

這是一個擁有神的世界,在這神的世界裏,發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特洛伊戰爭。神降臨到人間,與人類一起戰鬥。在特洛伊的最後五十一天,在這短短的時間裏,便有兩軍數十名英雄喪生。而引發這場戰爭的導火索,使希臘軍不惜一切代價去攻破特洛伊?是那隻邪惡的“金蘋果”?是絕世美女海倫?到底是什麼?一切無法得知。

在這個世界裏,神的權利是無限的,他們想做什麼,沒有人能夠阻攔。在忒修斯的婚禮上,紛爭女神因沒有受到邀請而生恨,從而丟下了金蘋果“送給最美麗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麗女神阿芙羅狄忒都認爲自己是最美的,應該得到金蘋果。而宙斯卻有事沒事的把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牽扯了進來。三位女神紛紛向帕里斯許願,用以得到金蘋果。得到金蘋果的美神,按照允諾幫助帕里斯得到了希臘美女——海倫。希臘人不允許這樣的侮辱,舉軍攻打特洛伊,而衆神各助一方。戰爭就這樣進行了十年,死屍也佈滿了大地。

神界的人原本一場快樂的婚宴,由於妒恨從而勾心鬥角,造成了人間的一場大災難,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戰爭。這一切,都是爲了利益,如果沒有這種利益,那麼也不會有恨,世間也會變得和平,萬物一片安寧。

語言雖然美麗,但是戰爭是殘酷的;神話即便動聽,也無法掩蓋事實的真相。

特洛伊的事實是存在的,那就是在公元前十二世紀。當時希臘各個城邦的戰爭連續不斷,民不聊生。而在希臘的附近,小亞細亞,也就是如今的土耳其,那裏有一個美麗富庶的國家,也就是特洛伊。而那隻金蘋果,就是使那些野心勃勃的權利者所夢寐以求的利益。而這時,神話便成了最好的武器。我們現在都知道,是沒有神的;但在當時,迷信的人們對神的尊敬度是很高的。如果說,這是神的旨意,那麼那些人們必會奮勇向前,走上不歸之路。

幾千年後,人們早已脫離了那種粗魯野蠻的生活,再也不會衣不蔽體,也不會茹毛飲血。如今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社會,但是“戰爭”依然進行,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利益,這些“戰爭”中,有的是平時的勾心鬥角,有的則是真正的戰爭。看看幾年前,美國找盡各種理由去挑起伊拉克戰爭,絞死薩達姆,其中的目的也就是爲了石油,有了石油便可以稱王稱霸,取得更大的利益,這難道不是嗎?

戰爭沒有勝利者,只有失敗者!以史爲鑑,戰爭值得我們每個人所唾棄。呼籲和平,只有這樣,才能讓那些英雄們的血不白白流掉,讓那些利益集團所造成的悲劇重演!

篇二十三:荷馬史詩讀後感

伊利亞特第22卷主要描寫了兩軍主將阿喀琉斯和赫克託耳的決戰,用了大量筆墨描寫決戰的情形和諸多細節,表現出了阿喀琉斯的勇敢無畏和赫克託耳的怯懦懼敵。

兩人的決鬥結果僅僅由神用天平來決定,這似乎太過於草率,可又是無法抗拒和改變的,從中也透露出了古希臘人對命運的看法--神可以主宰和決定一切,人總是無法逃脫命運的魔爪,無論是怯懦懼敵的赫克託耳還是英勇善戰的阿喀琉斯,都無例外。

仔細閱讀,可以看出阿喀琉斯是個珍視友誼、驍勇善戰,卻又有些殘忍的人,前兩者可以通過他參戰的原因(爲死去的好友報仇)以及決戰場景表現出來,而他的殘酷,似乎也正是戰爭的殘酷性的直接表現和例證。令我感到詫異的是荷馬對這異常殘酷的決鬥場景和戰後場景採取了寫實亦或是近乎誇張的描寫,大肆渲染,以此烘托出英雄的英勇,表達出無上的榮耀。也許在古希臘人的眼中,虐殺戰敗者本身就是榮譽的象徵,是英雄氣概的體現。而這種血腥下的榮譽在我看來是不值得炫耀的,在榮譽的桂冠下隱藏着滴流不止的鮮血……

本卷不僅形象生動地塑造了兩個主角,還通過詳略得當的精巧佈局和大量的動作語言及神態描寫成功地塑造了其他幾個形象,包括雅典娜、宙斯、阿波羅、普里阿摩斯、安德洛瑪刻等等。其中最感人的莫過於對赫克託耳的父親普里阿摩斯的描寫,語言和神態描寫居多,“隨我去吧”“痛哭流涕”等等,把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意體現的淋漓盡致。

事實上,伊利亞特22卷帶給人的思考與感動遠不止這些,總體而言,人物形象具體生動,故事情節詳略得當,各類描寫手法運用適宜,近乎完美地體現了史詩的恢弘氣場和戰無不勝的英雄形象。

篇二十四:荷馬史詩讀後感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主要圍繞英雄阿基琉斯的兩次瘋怒展開,全篇一開始交待殘暴、貪婪的阿伽門農王在一次議會中引發了卓越的阿基琉斯的憤怒,接踵而來的一系列事件又催發了特洛伊人最勇敢的赫克托爾殺死了阿基琉斯的同伴,如此激發了阿基琉斯的第二次憤怒,最後以阿基琉斯爲同伴報仇,憤怒平息而收尾。

如此看來統領全篇的是阿基琉斯的兩次憤怒,但是從荷馬所敘述的一系列事件來看,左右了阿基琉斯憤怒的卻是至高無上的神明——宙斯和赫拉的的內鬥引發了神與神,神與人,甚至人與人之間的殘酷戰爭。這是受那個時代神化傳說的侷限,並非出自荷馬的意願。

從目前的觀點來看,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索是海倫,一個貌美如天神的女人引發的。但從《伊利亞特》的情節來看,荷馬似乎否定了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索是海倫引發的,相反,他認爲引發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是至高無上的神明蒙惑了阿伽門農王的頭腦,從而觸發了阿基琉斯的憤怒,使得特洛伊人有機可趁。其實,那根本就不是神明的意旨,而是殘暴的統治者,是他們爲了各自的利益而紛爭不斷,這點我們可以從史詩中找到。當然,那個時代的人通常把統治者視若神明,以至於到了今天都有很多學者認爲特洛伊戰爭是爲了一個女人而爆發的,其實大錯特錯,也是荒唐可笑的,甚至一些學派,如精神分析法也爲此奠定了理論基礎,說來更是讓大家啼笑皆非了。

篇二十五:荷馬史詩讀後感

《荷馬史詩》是具有豐富意義的光輝鉅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學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會的重要歷史文獻。

它正式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包括兩部史詩,一部爲《伊利亞特》(又譯《伊利昂紀》),另一部是《奧德修紀》(又譯《奧德賽》)。史詩的內容來源於公元前12世紀末希臘島南部地區的阿開亞人和小亞西亞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間發生的一場10年的戰爭。戰爭結束後,民間便有了許多傳說,傳說以短歌的形式歌頌戰爭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事蹟,並與古希臘神話交織在一起,由民間歌人口頭傳誦,代代相傳,每逢盛宴或節日,就在氏族官邸中詠唱。大約在公元前9世紀至8世紀,盲詩人荷馬(約前9―8世紀)以短歌爲基礎,將之加工成演唱本,於公元前6世紀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紀至2世紀,亞歷山大城的學者對它進行完整的編輯和審定,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荷馬史詩》。《荷馬史詩》是歐洲文學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爲後世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促成了無數鉅著的誕生。

恩格斯說:“荷馬的史詩以及全部神話——這就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因此,《荷馬史詩》這一部過渡時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蠻的東西如殺戮、殘暴、無休止的戰爭、視女人爲私有財產等都要從特殊的歷史時代背景去認識,否則就會感到不可理解。

篇二十六:荷馬史詩讀後感

《荷馬史詩》在西方文學乃至文化起源方面都影響至深,從《伊利亞特》到《奧德賽》,是從混沌到秩序,從矇昧到覺醒的歷程,不僅是史詩內容本身,即便是史詩的頌歌者們,也經歷了神性到人性、從神靈啓示到發現自身內在的神聖性的歷程。最初要頌唱史詩英雄們的事蹟,需要呼告文藝女神繆斯獲得神聖啓示以及神明附體般效果方能吟誦。但隨着《奧德賽》中體現出的人的自我覺醒以及不斷逃脫諸神的掌控的嘗試,語言與修辭蘊含的創造性作爲技藝體現在人類自身,讓人因而能夠從內在中挖掘自己的潛在神聖性。

《伊利亞特》重在描寫特洛伊戰爭最後一年的故事,阿基琉斯的隱退不出間接導致了其摯友帕特洛克羅斯代其出戰卻慘死赫克託耳槍下,爲摯友復仇的阿基琉斯怒鬥赫克託耳,最終赫克託耳死於阿基琉斯刀下,而這位神勇的戰士也沒能逃脫阿基琉斯之踵的命運詛咒,被受到愛神指引的帕里斯射穿腳踝死於特洛伊城下。一場大戰,英雄死傷殆盡,特洛伊聯盟以及阿爾戈斯聯盟,希臘人以及小亞細亞最優秀的一代英雄隕落殆盡,才構成了《伊利亞特》的宏大 篇章。

在《伊利亞特》中,戰爭的重心是以英雄暗含衆神指引的舉動而轉移的,阿爾戈斯聯盟與家族城邦式的特洛伊在各領風騷的同時,沒有哪位英雄能夠獨霸秩序引導者的位置。秩序的轉變代表着雙方陣營的此消彼長,同時無序的特洛伊城邦失去了英雄的領導與衆神的庇佑,這一政治隱喻最終導致了特洛伊走向毀滅的結局,這場戰爭也因此落下帷幕。

篇二十七:《荷馬史詩》讀後感300字

《伊利亞特》

《伊利亞特》敘述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勇將阿喀琉斯的爭吵爲中心,集中地描寫了戰爭結束前幾十天發生的事件。希臘聯軍圍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將阿喀琉斯憤恨統帥阿伽門農奪其女俘,不肯出戰,後因其好友戰死,乃復出戰。特洛耶王子赫克托爾英勇地與阿喀琉斯作戰身死,特洛耶國王普利安姆哀求討回赫克托爾的屍體,舉行葬禮,《伊利亞特》描寫的故事至此結束。

《奧德賽》

《奧德賽》敘述伊薩卡(Ithaca)國王奧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後歸國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寫的只是這十年中最後一年零幾十天的事情。奧德修斯受神明捉弄,歸國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處遭難,最後受諸神憐憫始得歸家。當奧德修斯流落異域時,伊薩卡及鄰國的貴族們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羅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羅普用盡了各種方法拖延。最後奧德修斯扮成乞丐歸家,與其子殺盡求婚者,恢復了他在伊薩卡的權力。

篇二十八:荷馬史詩讀後感字

今天的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希臘文化,而希臘文化的搖籃是愛琴海文明。一說起希臘文化,我們總會想到美輪美奐的希臘神話。可是,希臘神話又是從哪裏來的呢?這樣,我們就不得不往回追溯,追溯至愛琴海文明。那麼,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史詩。當然,大部分已經流失了。不過,兩部非常重要的史詩流傳了下來,一部是赫西俄德的《神譜》,一部是荷馬的《荷馬史詩》。至於說荷馬是一個盲人,或者荷馬是一個人還是一羣人,甚至亦或沒有其人,這已經不重要了。

《神譜》簡單來說,就是講了神的譜系。最先有了大地之神蓋亞,創造了天空之神烏拉諾斯。天空之神烏拉諾斯又和母親大地之神蓋亞結爲連理,創造和平之神克洛諾斯以及一系列泰坦諸神。而和平之神克洛諾斯又和自己的姐姐瑞亞相結合,生下了一些列神,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雷電之神宙斯了。而後來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希臘神話—奧林匹斯諸神了,這些神都是宙斯的孩子,包括阿波羅、雅典娜、阿佛洛狄忒……這批神就已經和我們人類非常相似了,神人同形同性,和人有一樣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宙斯和諸神到處沾花染草,和凡人生下的孩子就叫英雄,hero,血液裏流着一半神的血。用丹納的話來概括希臘諸神以及英雄,就是“在天上頌之爲神明,在地上頌之爲楷模”。

我們在《神譜》中尤其要重視一個問題,那就是有一個看不見的東西在背後籠罩。我們來看看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先是烏拉諾斯想盡一切辦法避免兒子奪權,但是最後還是不能避免;接着是克洛諾斯避免兒子奪權,但是最後還是狡猾的宙斯騙過了;接着是宙斯爲了避免被奪權,審問普羅米修斯,據說普羅米修斯最後還是泄露了這個祕密,把提修斯嫁給凡人。我們中國人常說“有個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但是我們看到希臘諸神之王往往擺脫不了這個被推翻的結局,這個東西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命運”。而命運這也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按照吳國盛的說法,也是成就了西方科技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是後話了。

《荷馬史詩》分爲兩部,《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伊利亞特》主要講了特洛伊戰爭的十年中的最後一年的一個小故事。《伊利亞特》開宗明義,阿克琉斯的憤怒。特洛伊戰爭足足打了九年了,而戰爭仍然沒有結束。在這個當頭,希臘聯軍的統帥阿伽門農搶走了阿克琉斯的戰利品—女人。阿克琉斯一怒之下就退出了戰場,於是,特洛伊的赫克託耳就佔據了上風。在這時,阿克琉斯的一個朋友就穿上阿克琉斯的鎧甲代替阿克琉斯出戰,最後被赫克託耳殺死了。這一下,阿克琉斯憤怒了,再次回到了戰場,殺死了赫克託耳,故事到此結束。《伊利亞特》對整個過程的描述,那可真是豐富多彩、跌宕起伏。

但是,我要在這裏特別誇讚特洛伊的英雄,赫克託耳。其實《伊利亞特》更像是一部《特洛伊記》,是爲特洛伊而寫,爲海倫而寫,爲赫克託耳而寫,爲特洛伊的英雄而寫。赫克託耳是特洛伊聯軍一位非常睿智的領袖,不但英勇殺敵,而且很有人性,更是敬重神靈。他不同於阿克琉斯,阿克琉斯會耍小脾氣,會讓母親去向父親乞求更多的神佑,或者也可以反過來說,是報復,但是赫克託耳不會。赫克託耳對特洛伊始終如一,對妻子、海倫、父親、弟弟、戰友始終如一,不曾拋棄過,責任在他心中佔據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面對着希臘聯軍,面對着戰場頹勢,也不曾動搖過。借用諶老師的話來說,就是赫克託耳是一位非常具有德性的英雄,於公於私於神,都是如此。

《奧德賽》講述的是奧德修斯在特洛伊戰爭勝利後的返鄉歷程。這個返鄉過程是非常動魄驚心的,有興趣不妨可以去看這部電影《奧德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這麼兩個想法,一個是關於探查,一個是關於家鄉。我們看到,奧德修斯在返鄉歷程中,自己犯了錯誤,也因爲同伴的犯錯而跟着出了差錯。這樣,我們就能看到這麼一種遊戲規則,第一要公平,第二要針對所有人,第三,要共同遵守,很有些今日憲政的味道。我們注意到,奧德修斯以及妻子、父親、兒子、僕人都有詳細的探查的舉動,求證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到底是不是事實。這裏反映出人類認知的跨越,由以前的神祕主義到求證到羅格斯的階段。關於家鄉,奧德修斯的家鄉能回去的了嗎?哪怕就是回去了是他要找的家鄉嗎?事實上,奧德修斯回去了以後,很快又出去了。因爲這裏不是他要找的家鄉,他的家鄉是流浪。我們就很奇怪了,回了家鄉,一家人其樂融融,這不很好嗎?希臘人不是這麼想的。希臘人倒是希望英雄能夠,像中國人說的一樣,四海爲家,去過一種不斷探求的生活,尤其是英雄,不像中國這邊的一些故事,王子和公主在這裏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至少是希臘英雄大多數不是這麼想的,而是想去追求命運,哪怕是必死的結局,也在所不惜。

讀過這部史詩,發現裏面有好多東西都值得我們學習。從憲政的角度可以,比如說權力制衡,宙斯儘管力量無窮,但是仍然受到制約,奧德修斯的回鄉之旅中憲政原理的凸顯,這些我們學到了多少?從德性的角度可以,我們如何像赫克託耳一樣,靠着自己的德性,在雙方看來都是英雄,而不是如我們身邊一般陷入無謂的立場之爭。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那些描述真的是太美妙了,把一個人描述栩栩如生,如此真實,而不是像我們的描述充滿了那種革命味道。從人性的角度講,海倫的美麗,在雙方看來,沒有別的,就高貴的美麗,不會有“禍國殃民”的道德審判,對照妲己,兩個幾乎同時代的美女的命運真是天壤之別。從命運的角度可以,那所有的英雄都詮釋了命運,就是積極進取的生活,向命運不低頭,勇敢的面對命運,把命運抓回到自己的手中。從親情的角度可以,從友誼的角度可以,從愛情的角度可以……這些以及那些都需要我們通過閱讀《荷馬史詩》中來獲得。

閱讀《荷馬史詩》,就彷彿跟着英雄們進行一場旅程,儘管險象環生,終於波瀾不驚。可是,英雄之後,留給我們的話題和思考,我們又該如何考量,期待我們的迴應。

篇二十九:荷馬史詩讀後感字

最近在圖書館借了《荷馬史詩》,讀了這本書之後,發覺這本書可以稱得上歐洲文學史上的里程碑。荷馬是一位傳說性的人物,大約生活在公元前9世紀到前8世紀之間,據說他是小亞細亞地方愛琴海一帶的人。他是一個雙目失明的職業樂師,同時又是一位詩人。他揹着古代的希臘七絃豎琴,四處漂泊,把自己的詩吟唱給人們聽。他的詩在七絃琴的伴奏下,美妙動聽,情節精彩,深得人們的推崇。古希臘流傳最久遠的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就是他的作品,因此,歷史上稱爲“荷馬史詩”。《荷馬史詩》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長篇敘事史詩,是歐洲的“文學聖經”,是屬於英雄的敘事詩。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史詩。《伊利亞特》敘述宙斯愛上了海神的女兒忒提斯,但是他從預言中得知,他與忒提斯生的兒子會比他更強大。爲了保住權力,宙斯放棄了忒提斯,並把她嫁給了凡音的一個英雄。奧林匹斯衆神都去參加忒提斯的婚禮,只有紛爭女神沒有受到邀請。爲了報復,紛爭女神在婚宴中扔下一隻金蘋果,上面寫着“給最美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阿芙羅狄忒都認爲自己最美,自己應該得到金蘋果。宙斯將裁判權交給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三位女神爲了得到金蘋果,紛紛向帕里斯許願。

美神阿芙羅狄忒許諾道:如果我得到了金蘋果,我將把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送給你做妻子。於是,帕里斯最後決定將金蘋果送給美神阿芙羅狄忒。得到了金蘋果的美神,也如約幫助帕里斯拐走了希臘的絕世美女——海倫。於是希臘人推選阿伽門農作爲聯軍統帥,前往攻打特洛伊。戰爭進行了十年,衆神各助一方。最後,希臘人用著名的木馬計戰勝了特洛伊人,毀滅、洗劫了繁華的特洛伊。

《奧德賽》敘述在攻陷特洛伊之後奧德賽歸國途中的十年漂泊。而且集中描寫的只是這十年中最後一年零幾十天的故事。奧德賽在班師途中迷失道路,輾轉漂流了10年才得以重返故鄉。史詩採用倒敘的手法,開始寫他第十年漂流到斯赫裏島上,受到當地國王的款待。他向國王講述了自己海上漂流的經歷:他在海上遇上了風暴,獨眼巨人庫克羅普斯吞食了他的夥伴,神女喀爾刻又把他的其他同伴用巫術變成了豬。他遊歷了冥土,見到了許多熟人的亡魂,躲過了用歌聲惑人的塞壬妖島,逃過女妖斯庫拉和藏在漩渦下的女妖卡律布狄斯,他在船隻被宙斯擊沉後流落到一個海島上,被女神卡呂普索挽留,七年後才離開。之後他來到了斯赫裏島。國王聽完他的遭遇後,派船送他回家。與此同時,他的兒子帕雷馬科正在四處尋找他的蹤跡。伊大卡的貴族以爲奧德賽已經死去,也正紛紛追求他的妻子皮涅羅普,逼迫她改嫁,皮涅羅普用盡了各種方法拖延。最後奧德賽扮成乞丐終於回到家中,與其子殺盡那些卑鄙的惡人和小人,恢復了他在伊大卡的權力。

《荷馬史詩》的思想內容:

①廣泛而豐富的反映了氏族制向奴隸制過渡時期的社會生活,歷史因素與神話因素相結合,具有認識意義。

②歌頌了古希臘人的英雄主義,高度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歌頌了古希臘人民英雄,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

③表現了古希臘人民熱愛生活,肯定人的力量和智慧,勇於進取的樂觀思想,同時也帶有明顯的貴族觀點。

《荷馬史詩》的藝術特點:

①情節集中完整,具有生動性和豐富性,結構巧妙嚴謹,佈局詳略得體,跌宕有致,戲劇性強。

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史詩將人物放在特定的條件下,用誇張的手法通過人們的言行描寫之,或讓人物自己粉墨登場去表現,總之人物被放到矛盾衝突中去表現。人物的性格突出,個性解明,性格具有多方面性。此外,史詩還採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去塑造表現人物。

③敘述明朗、質樸,詩句優美、生動,語言簡潔、形象。《荷馬史詩》是用古希臘方言寫成的。

《荷馬史詩》作爲人類童年的產物具有永久的魅力,直到今天都仍然給我們以藝術享受。

篇三十:荷馬史詩讀後感字

《荷馬史詩》是具有豐富意義的光輝鉅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學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會的重要歷史文獻。

它正式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包括兩部史詩,一部爲《伊利亞特》(又譯《伊利昂紀》),另一部是《奧德修紀》(又譯《奧德賽》)。史詩的內容來源於公元前12世紀末希臘島南部地區的阿開亞人和小亞西亞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間發生的一場10年的戰爭。戰爭結束後,民間便有了許多傳說,傳說以短歌的形式歌頌戰爭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事蹟,並與古希臘神話交織在一起,由民間歌人口頭傳誦,代代相傳,每逢盛宴或節日,就在氏族官邸中詠唱。大約在公元前9世紀至8世紀,盲詩人荷馬(約前9―8世紀)以短歌爲基礎,將之加工成演唱本,於公元前6世紀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紀至2世紀,亞歷山大城的學者對它進行完整的編輯和審定,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荷馬史詩》。《荷馬史詩》是歐洲文學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爲後世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促成了無數鉅著的誕生。

神的國度與人的國度,神性與人性,界限可是森嚴?

宙斯愛赫克託,只是因爲他的獻祭豐厚,而並非因爲他是個英雄;這種基於利益的喜愛終於使其架不住衆神的裁斷,而判決赫克託死亡。

阿喀琉斯在庸庸碌碌地長壽和短暫卻閃光地生活之間,選擇了後者。

奧德修斯經歷萬般苦難卻矢志不渝地回家,他是智慧而堅韌的,是真正的英雄,這種英雄比阿喀琉斯那種特別能戰鬥的英雄強過百倍,所以奧德賽專寫奧德修斯的故事;而阿喀琉斯做了些什麼呢?我的印象是他一直在與人爭鬥,顯示其力量,此外並無其它;其侮辱赫克託屍體的事蹟則更使他顯得氣量狹窄、意氣用事和水準低下。

當美神阿弗洛狄忒與戰神阿瑞斯私通被美神的丈夫設計網住,並請衆神來參觀評斷之時,阿波羅問赫爾墨斯,若是你這樣,當會如此?赫爾墨斯則答爲了接近美神,他願遭受更爲難堪之事。看來,孔夫子所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也適用於希臘的神。

荷爾德林的一首詩曾寫出了神與人,尤其是與詩人的關係:

“如果生活純屬勞累,人還能舉目仰望說:我也甘於存在?是的!只要善良,這種純真,尚與人心同在,人就不無欣喜以神性度量自身。神莫測而不可知?神如蒼天昭然顯明?我寧願信奉後者。神本是人之尺度。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我要說星光璀璨的夜之陰影也難與人的純潔相匹。人乃神性之形象。大地上可有尺度?絕無。”

篇三十一:荷馬史詩讀後感800字

一部《荷馬史詩》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有評論這樣說過:“從它對歐洲文學的發展來看,不管做什麼樣的估計都不會是誇大的評價。”這裏的“它”便是盲詩人的千古絕唱《荷馬史詩》。

雖然從某種角度來看,在語言和文字上的確是有點粗糙了。但我們不可以苛求。從一部文學著作中特別是源頭的文學中我們可以讀出一個民族的內蘊。因爲文學是一個文化繼承的很好的載體。

中國的文學更講究一種情感的流瀉,不管是現實主義的開端《詩經》,還是浪漫主義的源流《離騷》。我們都不難發現我們這個民族是一個多情的民族。

而從荷馬的著作中我們同樣可以去感受古希臘這個民族的魅力,甚至是整個愛琴文明的魅力。戰爭和冒險充斥着這個文明的靈魂,閃射出英雄的生存觀念。

阿喀琉斯的任性的情義之舉,阿伽門農將伊菲革涅亞送上祭壇的凜然,赫克託耳雖知不能爲而爲之的無畏,老車戰者奈斯托耳的智慧,奧德修斯搏擊風浪的不屈,都可以激盪我們靈魂深處的堅質;爲一個戰爭牀伴而憤怒,看門狗看到主人迴歸的那種激越而亡的場面,同樣也會牽引出我們性格中的柔情。

很多人說《荷馬史詩》是爲數不多沒有國別歧視的英雄讚美文學作品,但我卻並不完全贊同這樣的觀點。從作品中我們是可以讀出對應胸無處不在的讚美,但卻不可以忽視的是荷馬畢竟是希臘人,從文章很多的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還是有很明顯的民族注意傾向的,比如在《伊利亞特》中有兩處很明顯的說特洛伊人在戰爭中的不信之舉。還有從神話的這一題材選擇來看也可以判斷出作者的情感,阿喀琉斯是怎麼死的,是帕里斯的不信而射中脆弱之踵的。

亞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詩學》中說史詩沒有悲劇的價值高,我不認可他這樣的說法,因爲悲劇有其感染人的一面,同樣史詩的感染力不比悲劇差,雖然進程沒有悲劇來的快,但那種壯美絕對不是悲劇可以輕易比擬得了得。

篇三十二:荷馬史詩讀後感800字

之前對《荷馬史詩》史詩的印象是它的作者是個盲人,學習之後明白它的主題思想是歌頌氏族社會的英雄,因而只要代表氏族理想的英雄,不管屬於戰爭的哪一方,都在歌頌之列。《伊利亞特》的基調是把戰爭看成正當、合理、偉大的事業,但同時又描寫了戰爭的殘酷、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人民的厭戰反戰情緒,並通過英雄們的悽慘結局,隱約地表達了對戰爭的譴責。《奧德賽》是歌頌英雄們在與大自然和社會作鬥爭中,表現出的勇敢機智和堅強樂觀的精神。荷馬史詩,是古代希臘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時期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的很高價值。這部史詩也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這是人類童年時代的藝術創作,在思想上、藝術上不免帶有侷限性。荷馬,生於公元前八世紀後半期的愛奧尼亞,是古希臘最著名和最偉大的詩人。他是《荷馬史詩》(分《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的作者。

《荷馬史詩》以揚抑格六音部寫成,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它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處理的主題分別是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基里斯與阿伽門農間的爭端,以及特洛伊淪陷後,奧德修斯返回綺色佳島上的王國,與皇后珀涅羅團聚的故事。

《荷馬史詩》是早期英雄時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四周的汪洋大海爲主要情節的背景,展現了自由主義的自由情景,併爲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進而爲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典範。繼此而來的,首先是一種追求成就,自我實現的人文倫理觀,其次是一種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學,剝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祕恐懼。《荷馬史詩》於是成了“希臘的聖經”。

荷馬史詩,是古代希臘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時期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的很高價值。這部史詩也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這是人類童年時代的藝術創作,在思想上、藝術上不免帶有侷限性。

有關特洛伊戰爭的神話故事與傳說在古希臘各地廣爲傳誦。許許多多遊蕩於希臘世界的說唱藝人、遊詠詩人都樂此不疲,從而使之代代相傳,古希臘偉大詩人荷馬的兩部光輝詩篇《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便取材於此。

篇三十三:荷馬史詩讀後感800字

世界名著之所以是世界名著,其關鍵在於獲得世界各國人的肯定與推崇。《荷馬史詩》作爲世界名著,想必也早已被無數的讀者欣賞品味鑑評過了,如此一來,我的這篇讀後感未免顯得滄海一粟,其力也細,其功亦微;即便如此;讀過此書後的感情衝動還是讓我不得不寫下這篇讀後感。

首先,《荷馬史詩》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這麼一點:表現戰爭,動人心魄。讀《荷馬史詩》的人,如果對它裏面的戰爭場面描寫和英雄戰鬥描寫無動於衷的話,,請保留此標記只能證明讀者的心不在焉已達到了如同白讀的程度。寫戰爭場面的史詩或史書,各國想必都有,然而能把戰爭場面描寫得如此富有震撼力、如此攝人心魄的,恐怕也只有這一本古希臘人的詩篇了。在《荷馬史詩》尤其是《伊利亞特》中,戰爭已經完全現出了它的原形——血腥與野蠻。就這一點來說,連現在的某些用高科技手段拍攝出來的好萊塢影片中的戰爭場景都無法與之比肩。

“……他一心想打死伊德莫紐斯卻被對手先投出的槍刺中,喉嚨被穿了一個大洞。他就像一棵聳立於山間的橡樹或白楊樹,或是挺拔的松樹被木工揮舞的利斧砍倒、運到海邊去做造船的木料……”

“……他利落地倒下,槍還紮在心臟處,槍桿隨着還在跳動的心臟顫抖……”

“……莫諾提奧爾特不甘示弱,砍中了他的腦門,腦殼劈爲兩半,兩顆血淋淋的眼珠落在他腳下的塵埃裏,身體晃悠悠地倒下……”

真不知道連看到太陽西沉就忍不裝氨的一聲叫出來的金聖嘆看到這些描寫會做出如何反應。像這樣的血腥場面,在一般的令人作嘔的恐怖讀物中或許能找得到,甚或有甚於此,然而把這些用詩句來表現出來,卻達到了無可比及的藝術效果,即外俗內雅,當詩人貫注了他的真摯感情於這些嚇人的詩句中時,他就已經擺脫低級趣味的寫作,而進入藝術的創作了。

荷馬史詩讀後感800字

篇三十四:荷馬史詩讀後感800字

整個學期一直匆匆忙忙,一次偶然的機會經過書店,禁不住誘惑買了幾本書,卻沒得機會享用。待在家裏的日子清閒而又自在,用來看書最適合不過了。

希臘是古代文明的搖籃。而《荷馬史詩》是公元8世紀左右一位失明的古希臘詩人用七絃豎琴、的語言和動聽的歌聲對時代傳說的英雄的演繹。荷馬的《伊利亞特》、《奧德賽》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之一。

《伊利亞特》通過歌頌英雄的豐功偉績來描寫氏族間的戰爭。在阿基琉斯父母的婚宴上,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愛神阿弗洛狄特爲了不和女神的“給最美的女神”的金蘋果而爭執不休,後來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把它判給了阿弗洛狄特,在愛神的指引下,帕里斯在希臘斯巴達遇見國王美麗的妻子海倫,並把她引誘回國,從而引發了特洛伊戰爭。曾經影片《特洛伊》紅透半邊天,全世界的人都爲美女的容貌傾倒,爲英雄的傳奇事蹟所折服。而英雄阿基琉斯憤怒、不忍、悲慟、忠誠及無畏這些人性的弱點不但沒有影響他作爲英雄的形象,恰恰使之更爲豐滿。英雄、美女是故事中亙古不變的主角。

《奧德賽》側重描寫人的苦難。奧德修斯在戰後面對刁難、阻撓、挑戰,堅持自己的信念,夾縫求生,終於得到自己的幸福。勇氣和激情是史詩中永恆的絕唱。

《伊》和《奧》是西方生存倫理學的源頭。它表明人不僅應該善良,而且應該憑藉良好的願望拼鬥。曾經一個同學發消息跟我說過“人都應該善良,但過於善良就等於懦弱。”善良和懦弱的界限往往只在一線之間,誰又能真的完全把握。能把握的大概也只是“良好的願望”這個基石吧。古人、今人、偉人、凡人,都知道人在善良的同時仍需鬥爭。有鬥爭纔會有進步。事物就是在其矛盾對立的兩方面相互鬥爭的前提下才有發展的。

都說人是在經歷中成長的,如果把經歷看成是一種積累,知識就是一種資本。這幾天在看一部電視劇《心理心裏有個謎》,女主人公失意時,男主人公對她說的那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人除了戀愛以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比如自我增值啊……”人的一生說長不長,不斷的自我提高是一個快樂的過程。把知識看作資本,讀書和經歷都是一種投資。人生苦短,不可能事事經歷,因此讀書作爲間接經驗會往往比直接經驗更豐富、更方便。人就是通過這些投資的過程來實現自我增值的。

篇三十五:荷馬史詩讀後感作文

荷馬史詩讀後感作文

《荷馬史詩》的作者是公元前的偉大詩人荷馬。該書是其代表作,也是使荷馬至今廣爲流傳的原因。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講述了阿珈門農,阿開奧斯人的國王,阿特柔斯之子,在十年前,在盛大宴會上,因爲大蛇吞食九隻雛鳥與一隻成鳥而得到了宙斯的神諭:他們將乘上巨大的船隻所組成的.艦隊,集結衆多優秀而同天神般的領袖,號召其最爲英勇的勇士,將這些英雄豪傑聚集起來,背井離鄉,踏上十年征程,以征服最爲宏偉龐大的特洛亞城(伊利亞特)。最後,滿載戰利品與榮耀而歸,同時,也是爲他的兄弟,伊里斯報仇,重奪榮耀的故事。

而故事開始,是在同特洛亞開戰的最後一年時,人民的國王,阿伽門農,在這第十年第51天中因爲一個戰利品,一個女人,同人羣中最傑出的勇士,阿基琉斯,佩琉斯之子爭吵,而雙方的爭吵使阿基硫斯和阿伽門農分道揚鑣。阿基琉斯因爲受到國王的羞辱,而拒絕參戰,以同人民的國王阿伽門農鬥氣,而阿伽門農在這預言勝利的一年中再次發起攻城,而在這次塵戰中,國王失去了他最好的勇士之一,而大受損失……

篇三十六:荷馬史詩讀後感800字

荷馬,生於公元前八世紀後半期的愛奧尼亞,被稱譽爲古希臘最著名和最偉大的詩人,其著作《荷馬史詩》分《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以抑揚格六音部寫成,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描寫了早期英雄時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藝術上的絕筆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四周的汪洋大海爲主要情節的背景,展開了自由主義的自由情景,併爲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進而爲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典範。其表現出追求成就,自我實現的人文倫理觀,其次是一種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學,剝除了人們精神世界中的神祕恐懼。

人們追求榮譽、財富和成就的精神線索始終貫穿整部作品,而且對於音樂、建築以及人神的善惡的重視也擺在了重要位置,從而能始終引起人們對社會、對世界、對倫理道德的不斷思考。

它之稱爲“史詩”,一是能較爲真實的反映或是映射當時的社會面貌;二是具有文學鑑賞性。擺在面前的《荷馬史詩》是歐洲人以多種不同的語言翻譯成英語後,又被譯爲漢文本的,所以它的總體史學性無多大改變,可它的原始文學性就大大的折了扣,以至於我們外國或後來讀者並不能真實的體味古希臘文學的魅力。在此,我就暫且稱它爲“差異帶來的文化碰撞”或“差異碰損”。

未讀《荷》之前,自己還以爲自個的文學鑑賞荷感受力還混得過去,可等我讀完整部著作之後,一頭的茫然,不知如何去評價。古希臘的社會風貌、戰爭的觀點、和平的觀念、價值的實現、男人與女人、道德觀、人和神的關係、文明的描述、以及當時的階級狀況等等,都不知該從何點發出自己的感想。看樣,自己的知識面太窄,含量太匱乏了啊,要想更深的體味《荷》的內容,只有從熟知當時那種社會大背景,世界大背景着眼,以此作爲讀本書的背景,這樣或許就能有更多、更實的感受,也就不愧於它本身的價值了。

不過,作爲一個局外人,能被本書帶入身如其境般的古希臘,去品嚐愛、恨、戰爭、和平、美酒、詩歌、古人間以及神界,哈哈,也算知足矣!

篇三十七:《荷馬史詩》學生讀後感

《荷馬史詩》是相傳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荷馬史詩》被稱爲“希臘的聖經”。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稱作“荷馬時代”,因《荷馬史詩》而得名,《荷馬史詩》是這一時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伊利亞特》敘述的是古代希臘人和特洛伊人之間的一場戰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達國王的妻子海倫,希臘人爲奪回海倫,組成十萬聯軍,遠征特洛伊城。戰爭持續了整整十年。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勇將阿喀琉斯的爭吵爲中心。最後,希臘人用木馬計智取特洛伊城,大獲全勝。《奧德賽》敘述伊塔卡國王奧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後歸國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古希臘人流傳下來的最早的文學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學的珍貴遺產。這兩篇故事都是古希臘盲人歌手荷馬所作,因此統稱爲《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這個故事歌頌英雄的威武勇敢,讚美希臘民族歷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喀琉斯,他是個近乎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視榮譽,但是具有固執、易怒等弱點。《荷馬史詩》語言簡練,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結構嚴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部傑作。

正如雨果說的:一部傑作已經成立,便會永存不朽。第一位詩人成功了,也就達到了成功的頂峯。你跟隨着他攀登而上,即便達到了同樣的高度,也絕不會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卻叫荷馬。荷馬帶我走進世界文學史的殿堂!

1.名著學生讀後感

2.人生學生讀後感

3.做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讀後感

4.中學生簡愛讀後感

5.國小生《拇指班長》讀後感

6.讀者的學生讀後感

7.《史記》的國小生讀後感

8.毛毛學生讀後感

9.海燕高爾基學生讀後感

10.苦肉計學生讀後感

篇三十八:關於荷馬史詩的讀後感

涌起一股崇敬之感。總是覺得那裏被描寫得很美好,即使是廝殺的戰場也會讓我有幾分嚮往之感,總覺得那裏賦予了一些難以言說的神聖使命,讓你覺得即便死在了那些刀光劍影之下,也是值得的,也是會被人尊敬的。自然我也必須要承認古希臘文明自有它的狹隘之處,譬如它對奴隸的苛刻,小國寡民的城邦制度等等……

記得有人曾這樣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而《荷馬史詩》無疑是向我們展示了古希臘發展史上不同城邦爲尋求發展壯大發動一場場戰爭從而產生的悲劇。這一悲劇色彩在特洛伊戰爭中體現的猶爲明顯,斯巴達國家的終身帝王制膨脹了阿伽門農對權利的慾望,他妄想征服整個希臘王國,權利使他不顧親情,甘心用女兒做奠基石的他終於在贏了特洛伊戰爭凱旋而歸的當晚被妻子用浴巾和斧子殺死;阿里基斯爲了留名千古,爲後人敬仰,毅然決定了參加對特洛伊的征伐之戰,最後被人射中了後腳踵而死;帕里斯拐走海倫王后引發了斯巴達與特洛伊之戰,懦弱的他最終不僅沒有保住自己衝動而來的愛情,在被太陽神賦予力量射死阿里基斯之後,他也被另一個斯巴達將軍用毒箭射死;赫克託耳身爲特洛伊的大王子,肩負着爲整個國家榮譽而戰的責任,面對阿里基斯的挑戰,明知敵不過卻還是要出城迎戰,明知結果唯有一死,他卻只能安慰妻子,盡力幫她安排好退路,結果也毫無疑問地,他最終死在了阿里基斯的劍下,他的老父親深夜到敵營乞求帶回他的屍體……

特洛伊戰爭總體上瀰漫着一副悲壯的色彩,甚至是可以說是悽美的,爲權利拋棄親情而死的人是可悲的,他同時也爲人所不恥;爲榮譽而戰的人是可憐的,但是你找不到合適的角度去同情他;爲愛情而死的人是可愛的,但不負責任的愛情又是可憎的;爲國家而死的人是可敬的,正如那句,“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裏或者是記憶中的某個角落。古希臘神話裏的很多人物本身就帶走悲劇色彩,你無法去說,究竟是他選擇了命運還是命運選擇了他,是預言決定了命運,還是命運決定了預言。或許是因爲大海過於浩瀚你永遠都猜不透、看不清,又或許是你被現實所矇蔽了眼睛,已經無法去看清。無論是何種原因,命運這枚棋子,無論是在誰的手中,都顯得有些舉棋不定,這是衆生常態。

我們似乎都鍾愛悲劇,因爲它總能帶給我們內心帶來悸動,又或許是我們悲憫的天性使然,總會有一些人經由此走進我們的內心,我們無法排斥。《荷馬史詩》是早期英雄時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四周的汪洋大海爲主要情節的背景,展現了自由主義時代的自由情景,併爲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進而爲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典範。繼此而來的,首先是一種追求成就,自我實現的人文倫理觀,其次是一種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學,剝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祕恐懼。《荷馬史詩》早已被尊爲了“希臘的聖經”。既然已是聖經,便自然能夠更爲人所接受。

我不知道是否會有人像我一樣總是對那已逝去的古希臘王國有着如此強烈的嚮往之情,可能我更向往的是那份情結,那些悲壯的,自由的,甘於付出,敢於冒險的一切都令我着迷。一段歷史若只是有慾望使然或許它永遠都無法讓人感動,但你若從中窺見了那點點滴滴情感所綴連的小細節,便會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了。而古希臘最能吸引人的除了它的悲劇色彩之外,還有它的文明發展,它對英雄有着百分之百的尊重,對文學創作的高度支持。歷史的發展需要紀實,但同時也需要想象,每一個時期的人們都需要有神話或者一些信仰來慰藉心靈,古希臘神話做到了前者,《荷馬史詩》完成了後者,正是由於二者的碰撞與磨合才讓希臘王國對我們有着如此深刻的吸引力。

於空閒時,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於時光的靜謐裏,於茶香的溫潤中,細細閱讀這本書,讓那些戰場上的廝殺,家園裏的溫情在你腦海中慢慢馳騁吧,它總會讓你有所收穫,也許心靈上的感悟,也許是內心深處的觸動。不管怎樣,用心去閱讀一本書時,至少在那一刻,你的心靈是純淨的。

1.《荷馬史詩》學生讀後感

2.關於青鳥的讀後感

3.關於史記的讀後感500字

4.關於《邊城》的讀後感 800字

5.關於黨的讀後感

6.關於故鄉的讀後感

7.關於愛情的讀後感

8.關於生命生命的讀後感

9.關於戰爭的讀後感參考

10.關於書籍的讀後感彙總

篇三十九:荷馬史詩的讀後感

整個荷馬史詩上篇的精彩,不就是海倫的精彩,開戰時,美人是因由;勝負分,美人是戰利品。數個國家屍骨成山血流成河,無數英雄相惜,然後一決生死,無數夫妻溫存,然後天人兩隔,無辜孩子被獻祭、殺戮、枉死,家國塗炭,生靈絕滅,轟轟烈烈的戰爭曠日持久長達十年,竟無人怨怪海倫?真是奇談!那麼多英雄,雄奇偉岸,神?護他時左擋右遮,讓其死時毫不吝惜。是不是可以說明在他們心裏,他們永不會缺英雄,前仆後繼只要有神在,英雄的血統自會代代香火鼎盛,而美則可遇不可求,沒說護佑卻總得保全。可見在他們的觀念裏,美多麼彌足珍貴是不是因此他們的美人才總是那樣攝人魂魄靈動不可方物,比如赫本,比如費雯麗…

放在中國美人可沒那麼好的待遇。紅顏禍水,烽火戲諸侯,一騎紅塵妃子笑等等,豈不弱爆了,還廣招罵名,每一個都死的很難看。

民族性格使然吧?真是相去深遠。

以美人嫁老頭,即使一時有衝動,多半時候卻沉重透不過氣來,中國男人似乎非的壓女人幾頭,才顯得出男人氣概。在中國,美跟權勢富貴家族榮辱比起來更像個工具,而且中國的美人註定是要麼薄命要麼不長久,似乎美是不現實的,非醜了不踏實?

以美人嫁青壯年,碰到的人,生命大好,懂得美,理解美,寵溺美,眷戀美寬容美,所以無論男人女人之美都能美的肆無忌憚,讓人徹頭徹尾的甘願匍匐稱臣,多好。

篇四十:《荷馬史詩》名著讀後感

它正式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包括兩部史詩,一部爲《伊利亞特》(又譯《伊利昂紀》),另一部是《奧德修紀》(又譯《奧德賽》)。史詩的內容來源於公元前12世紀末希臘島南部地區的阿開亞人和小亞西亞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間發生的一場10年的戰爭。戰爭結束後,民間便有了許多傳說,傳說以短歌的形式歌頌戰爭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事蹟,並與古希臘神話交織在一起,由民間歌人口頭傳誦,代代相傳,每逢盛宴或節日,就在氏族官邸中詠唱。大約在公元前9世紀至8世紀,盲詩人荷馬(約前9―8世紀)以短歌爲基礎,將之加工成演唱本,於公元前6世紀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紀至2世紀,亞歷山大城的學者對它進行完整的編輯和審定,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荷馬史詩》。《荷馬史詩》是歐洲文學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爲後世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促成了無數鉅著的誕生。

恩格斯說:“荷馬的史詩以及全部神話――這就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因此,《荷馬史詩》這一部過渡時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蠻的東西如殺戮、殘暴、無休止的戰爭、視女人爲私有財產等都要從特殊的歷史時代背景去認識,否則就會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畫英雄人物的果斷、勇敢、堅強,展現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馬史詩》的主旨。《伊利亞特》一開篇詩人就說出“阿呵琉斯的憤怒是我的主題”,史詩以此爲主線組織安排材料,着重歌頌了氏族英雄的高貴品質。全詩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寫阿可琉斯拒絕參戰的情形,這樣就爲表現其他英雄的形象留傳了足夠的空間。無論是希臘軍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還是特洛伊軍中的赫克託耳,他們的英勇善戰都是在這一部分得以表現的,這種寫法也爲最後突出阿可琉斯的無比威力奠定了基礎。一旦阿可琉斯參戰,戰局立即扭轉,殺死赫克託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現出最高的英勇。

《奧得修斯》突出了希臘印象奧得修斯的智慧,並通過他講述的驚心動魄的漂流經歷,展現了古希臘人同自然的鬥爭,其中包含了許多遠古時候的神話。《奧的修斯》前半部分寫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後半部分寫家庭生活,富有現實色彩。如誤入巨人島,用智慧殺死獨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兒子,將他的大勇大智表現得淋漓盡致。而當他回宮後並不是毫無防備的撲入妻兒的懷抱,而是仔細擬訂了向求婚的貴族子弟們復仇的計劃。

史詩展現的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是一個讓我們感到既陌生又羨慕的時代。對英雄的重視在這個時代達到了頂峯。英雄的交鋒包含着最獨到的理解、最大的溫柔和最極端的殘酷。如得勝的阿可琉斯將赫克託耳的屍體拖在車後,繞城示威。但在9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來哀求歸還屍體時,他被這位老人的哀傷打動了,將他兒子的屍體還給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時這個時代也讓現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樣被屠殺和買賣,女人被當作財產一樣轉讓,神與神之間彼此猜忌和互相鬥爭。

史詩的結構異常精美。兩部史詩的時間跨度都長達10年,但前者只描寫了4天的戰鬥、21天的埋葬儀式和26天的空閒時間共計51天;後者也只集中描寫了41天的活動。與主題有關的事件構成核心故事,其它的社會活動、貿易往來、宗教活動和生產作爲穿插。

史詩以自然的質樸的口語寫成,運用了大量“荷馬式的比喻”,這些比喻新鮮、奇特,極富表現力。世俗刻畫人物簡潔明瞭,寥寥幾筆便勾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並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

篇四十一:《荷馬史詩》讀後感作文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主要圍繞英雄阿基琉斯的兩次瘋怒展開,全篇一開始交待殘暴、貪婪的阿伽門農王在一次議會中引發了卓越的阿基琉斯的憤怒,接踵而來的一系列事件又催發了特洛伊人最勇敢的赫克托爾殺死了阿基琉斯的同伴,如此激發了阿基琉斯的第二次憤怒,最後以阿基琉斯爲同伴報仇,憤怒平息而收尾。

如此看來統領全篇的是阿基琉斯的兩次憤怒,但是從荷馬所敘述的一系列事件來看,左右了阿基琉斯憤怒的卻是至高無上的神明——宙斯和赫拉的的內鬥引發了神與神,神與人,甚至人與人之間的殘酷戰爭。這是受那個時代神化傳說的侷限,並非出自荷馬的意願。

從目前的觀點來看,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索是海倫,一個貌美如天神的女人引發的。但從《伊利亞特》的情節來看,荷馬似乎否定了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索是海倫引發的,相反,他認爲引發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是至高無上的神明蒙惑了阿伽門農王的頭腦,從而觸發了阿基琉斯的憤怒,使得特洛伊人有機可趁。其實,那根本就不是神明的意旨,而是殘暴的統治者,是他們爲了各自的利益而紛爭不斷,這點我們可以從史詩中找到。當然,那個時代的人通常把統治者視若神明,以至於到了今天都有很多學者認爲特洛伊戰爭是爲了一個女人而爆發的,其實大錯特錯,也是荒唐可笑的,甚至一些學派,如精神分析法也爲此奠定了理論基礎,說來更是讓大家啼笑皆非了。

事實上,特洛伊戰爭之所以會爆發,無非就是當時的統治者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爲了統治更遼闊的疆土,聯合各方的首領,而他們又各懷鬼胎,且都想從戰爭中撈到好處,或者說是得到戰利品。

篇四十二:荷馬史詩讀後感800字

荷馬史詩是對人性的描寫,寫得很華美,也很真實。可以看作是用浪漫主義的手法,來作深刻的寫實。

史詩第一部《伊利亞特》,從寫神的爭鬥開始,寫的是神的慾望和貪婪。西方的神,本就是人化的神,與東方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神截然不同。之後,史詩從神正式寫到人的慾望和貪婪。人對情慾、對權力、對榮譽的貪婪。然而,男人和女人的慾望和貪婪卻有不同,也許男人的慾望要純粹得多——可以爲了女人,放棄王位;爲了權力放棄女人;也可以爲了榮譽放棄一切。而女人們似乎是情慾的貪婪者,但事實上,她們什麼都不想放棄。她們不會和流亡的王子浪跡天涯,即使他風姿依舊;更不會與戰敗的國王牀第之歡,即使他腰纏萬貫。

從這個角度上講,女人比起男人來,似乎更加貪婪。阿喀琉斯、赫克託耳、阿伽門農,男人們的英雄,因爲女人而死;女人們也死了,被更不肖的男人殺死。在我看來,他們都是自殺的,死在自己的慾望和貪婪之中。

史詩第二部《奧德賽》,也描寫了人類相同的貪婪。但這部後期作品,謝天謝地,也展現了人類美好的品質——女人對愛情的忠貞,男人對家庭的依戀和責任。俄底修斯是特洛伊之戰的智者。也許,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知道,只有美好的品質才能幫助自己找到幸福之源,慾望和貪婪只會毀掉自己。正如赫克托爾所說:“幸福的日子其實很簡單,辛勤的勞動;愛自己的妻子,愛自己的丈夫;同情弱者。”

《荷馬史詩》的結構嚴謹,故事性強,讀後讓人拍案叫絕。《荷馬史詩》是文人根據特洛亞戰爭後流傳在民間的神話和英雄傳說加工整理而成的.雖然特洛亞戰爭確有其事,但是民間傳說便必有其虛構性,一些人物及事件定有虛構之嫌,而且在不同地方可能有相互矛盾的傳說流傳下來,而且不必說希臘神話中的諸神本已虛構,況且相當大一部分人認爲《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並非是由一個人或一個寫作隊伍完成的(根據對兩部分的詳細比較)。但是即便如此,《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亞戰爭”仍然是一個結構緊湊合理的、人物事件並行不悖的完整的故事,這不能不令人佩服。先是諸神的一場爭吵引發了人間戰爭的禍端,隨後諸神各自支持一方,使戰爭開始並且變得曠日持久,而後希臘聯軍內部引起矛盾,使戰爭局面不可捉摸,再後來聯軍消除矛盾,重歸於好,團結一致,最終攻陷特洛亞城,戰爭以希臘聯軍的勝利而告結束;而戰爭結束後,又以一個希臘將領回家的經歷爲線索描述了希臘聯軍的下場,而這些事件都是由無所不能的諸神所預先設計好的。如讓阿基硫斯預言阿伽門農“會爲他的傲慢付出生命”,後來阿伽門農果然死於非命;又如赫克托爾得到神諭,預言阿基硫斯會被阿波羅殺死,後來亦得到實現。這些故事既宣揚了命定論的觀點,又謳歌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們不畏命運、不怕犧牲、與悲慘命運作鬥爭的精神,給人以極強的感染力。如果說文辭的華美是詩歌的固有特徵的話,那麼如此嚴謹的故事情節卻超越了它的文學性,使之成爲史詩中的典範,給後世的史詩創作提供了借鑑和模式。

《荷馬史詩》,一本蘊含哲理的書

篇四十三:荷馬史詩讀後感1000字

最近在圖書館借了《荷馬史詩》,讀了這本書之後,發覺這本書可以稱得上歐洲文學史上的里程碑。荷馬是一位傳說性的人物,大約生活在公元前9世紀到前8世紀之間,據說他是小亞細亞地方愛琴海一帶的人。他是一個雙目失明的職業樂師,同時又是一位詩人。他揹着古代的希臘七絃豎琴,四處漂泊,把自己的詩吟唱給人們聽。他的詩在七絃琴的伴奏下,美妙動聽,情節精彩,深得人們的推崇。古希臘流傳最久遠的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就是他的作品,因此,歷史上稱爲“荷馬史詩”。《荷馬史詩》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長篇敘事史詩,是歐洲的“文學聖經”,是屬於英雄的敘事詩。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史詩。《伊利亞特》敘述宙斯愛上了海神的女兒忒提斯,但是他從預言中得知,他與忒提斯生的兒子會比他更強大。爲了保住權力,宙斯放棄了忒提斯,並把她嫁給了凡音的一個英雄。奧林匹斯衆神都去參加忒提斯的婚禮,只有紛爭女神沒有受到邀請。爲了報復,紛爭女神在婚宴中扔下一隻金蘋果,上面寫着“給最美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阿芙羅狄忒都認爲自己最美,自己應該得到金蘋果。宙斯將裁判權交給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三位女神爲了得到金蘋果,紛紛向帕里斯許願。

美神阿芙羅狄忒許諾道:如果我得到了金蘋果,我將把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送給你做妻子。於是,帕里斯最後決定將金蘋果送給美神阿芙羅狄忒。得到了金蘋果的美神,也如約幫助帕里斯拐走了希臘的絕世美女——海倫。於是希臘人推選阿伽門農作爲聯軍統帥,前往攻打特洛伊。戰爭進行了十年,衆神各助一方。最後,希臘人用著名的木馬計戰勝了特洛伊人,毀滅、洗劫了繁華的特洛伊。

《奧德賽》敘述在攻陷特洛伊之後奧德賽歸國途中的十年漂泊。而且集中描寫的只是這十年中最後一年零幾十天的故事。奧德賽在班師途中迷失道路,輾轉漂流了10年才得以重返故鄉。史詩採用倒敘的手法,開始寫他第十年漂流到斯赫裏島上,受到當地國王的'款待。他向國王講述了自己海上漂流的經歷:他在海上遇上了風暴,獨眼巨人庫克羅普斯吞食了他的夥伴,神女喀爾刻又把他的其他同伴用巫術變成了豬。他遊歷了冥土,見到了許多熟人的亡魂,躲過了用歌聲惑人的塞壬妖島,逃過女妖斯庫拉和藏在漩渦下的女妖卡律布狄斯,他在船隻被宙斯擊沉後流落到一個海島上,被女神卡呂普索挽留,七年後才離開。之後他來到了斯赫裏島。國王聽完他的遭遇後,派船送他回家。與此同時,他的兒子帕雷馬科正在四處尋找他的蹤跡。伊大卡的貴族以爲奧德賽已經死去,也正紛紛追求他的妻子皮涅羅普,逼迫她改嫁,皮涅羅普用盡了各種方法拖延。最後奧德賽扮成乞丐終於回到家中,與其子殺盡那些卑鄙的惡人和小人,恢復了他在伊大卡的權力。

篇四十四:荷馬史詩讀後感心得

神的國度與人的國度,神性與人性,界限可是森嚴?

宙斯愛赫克託,只是因爲他的獻祭豐厚,而並非因爲他是個英雄;這種基於利益的喜愛終於使其架不住衆神的裁斷,而判決赫克託死亡。

阿喀琉斯在庸庸碌碌地長壽和短暫卻閃光地生活之間,選擇了後者。

奧德修斯經歷萬般苦難卻矢志不渝地回家,他是智慧而堅韌的,是真正的英雄,這種英雄比阿喀琉斯那種特別能戰鬥的英雄強過百倍,所以奧德賽專寫奧德修斯的故事;而阿喀琉斯做了些什麼呢?我的印象是他一直在與人爭鬥,顯示其力量,此外並無其它;其侮辱赫克託屍體的事蹟則更使他顯得氣量狹窄、意氣用事和水準低下。

當美神阿弗洛狄忒與戰神阿瑞斯私通被美神的丈夫設計網住,並請衆神來參觀評斷之時,阿波羅問赫爾墨斯,若是你這樣,當會如此?赫爾墨斯則答爲了接近美神,他願遭受更爲難堪之事。看來,孔夫子所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也適用於希臘的神。

荷爾德林的一首詩曾寫出了神與人,尤其是與詩人的關係:

“如果生活純屬勞累,人還能舉目仰望說:我也甘於存在?是的!只要善良,這種純真,尚與人心同在,人就不無欣喜以神性度量自身。神莫測而不可知?神如蒼天昭然顯明?我寧願信奉後者。神本是人之尺度。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我要說星光璀璨的夜之陰影也難與人的純潔相匹。人乃神性之形象。大地上可有尺度?絕無。”

篇四十五:荷馬史詩讀後感心得

每次看到古西方,尤其是古希臘地圖,看到那一羣在被汪洋大海圍繞的島嶼,那衆多島嶼上建立的希臘城邦時,都會在心底涌起一股崇敬之感。總是覺得那裏被描寫得很美好,即使是廝殺的戰場也會讓我有幾分嚮往之感,總覺得那裏賦予了一些難以言說的神聖使命,讓你覺得即便死在了那些刀光劍影之下,也是值得的,也是會被人尊敬的。自然我也必須要承認古希臘文明自有它的狹隘之處,譬如它對奴隸的苛刻,小國寡民的城邦制度等等......

記得有人曾這樣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而《荷馬史詩》無疑是向我們展示了古希臘發展不同城邦爲尋求發展壯大發動一場場戰爭從而產生的悲劇。這一悲劇色彩在特洛伊戰爭中體現的猶爲明顯,斯巴達國家的終身帝王制膨脹了阿伽門農對權利的慾望,他妄想征服整個希臘王國,權利使他不顧親情,甘心用女兒做奠基石的他終於在贏了特洛伊戰爭凱旋而歸的當晚被妻子用浴巾和斧子殺死;阿里基斯爲了留名千古,爲後人敬仰,毅然決定了參加對特洛伊的征伐之戰,最後被人射中了後腳踵而死;帕里斯拐走海倫王后引發了斯巴達與特洛伊之戰,懦弱的他最終不僅沒有保住自己衝動而來的愛情,在被太陽神賦予力量射死阿里基斯之後,他也被另一個斯巴達將軍用毒箭射死;赫克託耳身爲特洛伊的大王子,肩負着爲整個國家榮譽而戰的責任,面對阿里基斯的挑戰,明知敵不過卻還是要出城迎戰,明知結果唯有一死,他卻只能安慰妻子,盡力幫她安排好退路,結果也毫無疑問地,他最終死在了阿里基斯的劍下,他的老父親深夜到敵營乞求帶回他的屍體......

特洛伊戰爭總體上瀰漫着一副悲壯的色彩,甚至是可以說是悽美的,爲權利拋棄親情而死的人是可悲的,他同時也爲人

所不恥;爲榮譽而戰的人是可憐的,但是你找不到合適的角度去同情他;爲愛情而死的人是可愛的,但不負責任的愛情又是可憎的;爲國家而死的人是可敬的,正如那句,“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裏或者是記憶中的某個角落。古希臘神話裏的很多人物本身就帶走悲劇色彩,你無法去說,究竟是他選擇了命運還是命運選擇了他,是預言決定了命運,還是命運決定了預言。或許是因爲大海過於浩瀚你永遠都猜不透、看不清,又或許是你被現實所矇蔽了眼睛,已經無法去看清。無論是何種原因,命運這枚棋子,無論是在誰的手中,都顯得有些舉棋不定,這是衆生常態。

我們似乎都鍾愛悲劇,因爲它總能帶給我們內心帶來悸動,又或許是我們悲憫的天性使然,總會有一些人經由此走進我們的內心,我們無法排斥。《荷馬史詩》是早期英雄時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四周的汪洋大海爲主要情節的背景,展現了自由主義時代的自由情景,併爲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進而爲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典範。繼此而來的,首先是一種追求成就,自我實現的人文觀,其次是一種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學,剝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祕恐懼。《荷馬史詩》早已被尊爲了“希臘的聖經”。既然已是聖經,便自然能夠更爲人所接受。

我不知道是否會有人像我一樣總是對那已逝去的古希臘王國有着如此強烈的嚮往之情,可能我更向往的是那份情結,那些悲壯的,自由的,甘於付出,敢於冒險的一切都令我着迷。一段歷史若只是有慾望使然或許它永遠都無法讓人感動,但你若從中窺見了那點點滴滴情感所綴連的小細節,便會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了。而古希臘最能吸引人的除了它的悲劇色彩之外,還有它的文明發展,它對英雄有着的尊重,對文學創作的高度支持。歷史的發展需要紀實,但同時也需要想象,每一個時期的人們都需要有神話或者一些信仰來慰藉心靈,古希臘神話做到了前者,《荷馬史詩》完成了後者,正是由於二者的碰撞與磨合才讓希臘王國對我們有着如此深刻的吸引力。

於空閒時,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於時光的靜謐裏,於茶香的溫潤中,細細閱讀這本書,讓那些戰場上的廝殺,家園裏的溫情在你腦海中慢慢馳騁吧,它總會讓你有所收穫,也許心靈上的感悟,也許是內心深處的觸動。不管怎樣,用心去閱讀一本書時,至少在那一刻,你的心靈是純淨的。

篇四十六:荷馬史詩讀後感心得

《伊利亞特》敘述的是古希臘人與特洛伊人之間的一場戰爭。特洛伊人居住在小亞細亞西北隅,神話傳說把這場戰爭的原因歸結於神明之間的爭執,爭執又涉及於凡人。據說萬神之王宙斯從普羅米修斯那裏得知,他若同女神比忒提斯結婚,生下的孩子將會推翻他的統治。宙斯爲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決定把忒提斯下嫁凡人。在忒提斯與米爾彌冬人首領佩琉斯舉行婚禮時,爭吵女神因未受邀請而行報復。她向席間扔下一個寫有“給最美的女神”的金蘋果,引起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愛與美女神阿佛羅狄忒的爭吵。宙斯讓三位女神去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裁判。帕里斯因出生時有異兆,被父王普里阿摩斯拋棄伊達山中,長大後在山中放牧。三位女神分別給帕里斯權利,武功,美女,帕里斯把美譽判給了阿佛羅狄忒。帕里斯一次去希臘做客,在阿佛羅狄忒的幫助下,把斯巴達王墨涅拉奧斯的妻子,世間最美的女子海倫拐回特洛伊。希臘人對特洛伊人和平交涉不成,於是以墨涅拉奧斯的兄長,邁錫尼望阿伽門農爲統帥,組成聯軍,包括忒提斯和佩琉斯的兒子阿基琉斯等著名希臘英雄,進軍特洛伊,從而開始了特洛伊戰爭。

篇四十七:荷馬史詩讀後感心得

詩歌是對靈魂的昇華,歷史是對時間的印刻,是現實的寫照。詩和史學在現代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學問,然而在古希臘,詩和史學是融合在一起的。距今20多年前,盲詩人荷馬寫下了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後人把這兩部史詩合稱爲<<荷馬史詩>>,它是古希臘詩歌與史學完美結合的代表。

<<荷馬史詩>>很大一部分取材於民間神話,許多經典的故事至盡仍在傳唱,如<<木馬計>>,<<特洛伊戰爭>>,<<奧德修斯的冒險>>等。可以說荷馬史詩是歐洲文學的濫觴。正如狄德羅所說:“那些不在乎閱讀古人著作的人,永遠也不會知道拉辛從荷馬那裏得到了多大的教益。''

荷馬對神的描寫非常精彩,如在寫智慧女神雅典娜是就說道:”灰眼睛的女神雅典娜''對於月亮女神,荷馬史詩是這樣描寫的;“手拿神弓神矢,長着一對明眸”

荷馬史詩還是一部對英雄之美的變奏曲,它描寫了許多光輝的形象,如阿喀琉斯,奧德修斯等。在他們身上,英雄主義這個詞閃爍着神聖的光芒。

神可以有人性,人亦可有神性,<<荷馬史詩>>與平凡的古希臘民間都有一個特點,注重神性和人性完美結合,他樹立了人的尊嚴,又不失神的威嚴。在那些天神和英雄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文和理性的精神關懷,看到了高尚與平庸的直觀對比。普羅塔哥拉說過:“人是一切事的尺度,是存在者之存在,不存在者之不存在的尺度”。

悲劇將那有價值的事物毀滅給人看。可以說,當悲劇達到悲壯的程度,它就變成了一種精神的誕生,超出了悲劇的本來定義。赫克托爾和阿喀琉斯的戰鬥便是如此,就在阿喀琉斯把赫克托爾推下山崖之時,赫克托爾的兒子已經把箭射向阿喀琉斯的腳踝。阿喀琉斯終究中箭身亡,悲劇卻並未結束,它的餘音響徹地中海,響徹了三千年,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永恆的啓蒙:人類社會是少不了英雄的,他們往往奏出時代的最強音。

最後一個話題是戰爭,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戰爭結束。特洛伊戰爭是希臘黑暗時代的一次戰爭,《荷馬史詩》說到底是圍繞特洛伊戰爭而發生的。透過荷馬史詩,我們可以看到哪一段血雨腥風的時代,犧牲者不計其數,結果是戰爭以希臘一方勝利了。如此看來,詩歌可以記錄戰爭,更可以帶給人們對和平的思考。戰爭帶給人類的創傷是使文明倒退。特洛伊戰爭只是古代世界的一場戰爭,《荷馬史詩》卻不僅僅只爲了讓我們看到鮮血與那些冷兵器。

<<荷馬史詩>>輻射面很廣,它表現了希臘這個海洋文明既浪漫又開化的一面。它集古巴比倫,古埃及,希伯來文學於又建立在海洋文明特有的文化基礎上是一部光披四表的史詩。戰爭,英雄,愛情等,就像愛琴海邊一首雋永的歌,我們可以根據它找到精神的烏托邦,找到遙遠的理想國。

篇四十八:荷馬史詩長篇名著讀後感

《荷馬史詩》相傳是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荷馬史詩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荷馬史詩》以揚抑格六音部寫成,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西方學者將其作爲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社會和邁錫尼禮貌。《荷馬史詩》具有文學藝術上的重要價值,它在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也供給給後世很多值得研究的東西。

《荷馬史詩》以揚抑格六音部寫成,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它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處理的主題分別是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基琉斯與阿伽門農間的爭端,以及特洛伊淪陷後,奧德修斯回到綺色佳島上的王國,與妻子珀涅羅團聚的故事。

《荷馬史詩》是早期英雄時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其四周的汪洋大海爲主要情節的背景,充分展現了自由主義的情景,併爲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進而爲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典範。繼此而來的,首先是一種追求成就,自我實現的人文倫理觀,其次是一種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學,剝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祕恐懼。《荷馬史詩》於是成了“希臘的聖經”。

荷馬史詩是古代希臘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時期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的很高價值。這部史詩也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這是人類童年時代的藝術創作,在思想上、藝術上不免帶有侷限性。有關特洛伊戰爭的神話故事與傳說在古希臘各地廣爲傳誦。許許多多遊蕩於希臘世界的說唱藝人、吟遊詩人都樂此不疲,從而使之代代相傳,古希臘偉大詩人荷馬的兩部光輝詩篇《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便取材於此。

篇四十九:荷馬史詩讀書筆記

中國的春秋戰國與西方的古希臘處於同一時期。有人稱那是人類精神史上的黃金時期: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孔子,墨子,老莊等等一系列的天才在一個時代相繼出現,成爲人類思想的先驅。同樣在這個匪夷所思的年代誕生了東西方最偉大的文學鉅著荷馬史詩與《詩經》,這兩部記錄了兩國不同的民族性格與對戰爭的不同理解。

在《伊利亞特》中作者是抱着一種欣賞的態度去看待戰爭的:“雙方的戰士們吶喊着如洪水般在殷紅色的戰場上搏殺,盾牌的肚臍撞在了一起,長矛像一條餓急了的巨蛇一樣顫抖在武士的手中,等待着吃上人肉。很多人忙着剝下死者的鎧甲,流出的肚腸也被匆匆經過的人羣踩踏。一個牧羊人站在高高的山上欣賞着這場戰爭,就像看他的山羊角逐一樣。望着山間的瀑布如同傷口處的鮮血般飛流而下。”不計其數的暴力細節描寫使整部書都充斥着這樣對肌肉與武力的極端崇拜。以致於偉大的英雄有力量與權利去傷害衆神,讓阿瑞斯痛苦地吼叫着離開戰場,讓阿芙洛迪忒哭着奔向母親的懷抱。

而在《詩經》中對於戰爭的描寫則都是十分含蓄的。一般來說,作戰的細節都會略去不提而濃墨重彩地鋪陳王師軍容的華麗:“牧野洋洋,檀車煌煌……”並且有十分強烈的反戰情緒:“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靡靡。行道遲遲,載渴載飢。”這也直接影響到後來文人在戰爭題材選取時更多地突出征夫恨,閨婦怨這樣的主題。如“嫁女於徵夫,不如棄路旁。”“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春花落兮春日暉,秋風起兮秋葉飛。春日遲遲猶可至,客子行行終不歸。”這種對戰爭的厭惡使我們對戰爭英雄的看法與西方截然不同,否則呂布就已經站在阿喀琉斯的高度上了。而假如“匈奴未滅,何以家爲?”是衛青說的話,霍去病可能就黯淡在歷史的星空中了。因爲中國對軍人的要求是寬和仁厚,而不是西方的唯勇至上。

另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荷馬對雙方的英雄都給予了同等的肯定,而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則必須首先確定正邪立場才能開始戰鬥。

這一切的原因或許都可以歸結中西的民族性格上。歐洲是個相對貧瘠擁擠的地方,無法承受大量外來人口的壓力,這種壓力就演變爲對外侵略的動力。因此,希臘人財富的來源不是土地,而是掠奪。強大的掠奪並奴役弱小的一方。對那片土地上的人來說只有奴隸主與奴隸兩種人,自由的對立面就是被壓迫。一次次異族的入侵,一次次血腥的戰爭,一次次殘酷的壓迫,導致了希臘人尚武與追求自由的性格,告訴他們只有武力才能帶來財富,自由與尊嚴。(因此某位西方哲人曾說:“自由,民主,博愛是人類在一次次壓迫與反壓迫之後衍生出的對自我權利的追求)就這一點而言,希臘與特洛伊同時具備了強大與追求自由這兩大英雄標準,於是纔有了荷馬對交戰雙方的雙重肯定。

但戰爭對中國人來說就不是這樣的了。中國幅員遼闊,土地肥沃完全有能力自給自足,過上小康生活。戰爭則只能帶來對原有勞動成果的破壞。漢人的財富源於土地而非戰爭。

而且,中國的`征服者對百姓採取的都是相對平和的撫慰政策,不會面臨種族滅絕的危險。統治者是誰並不重要,只要不破壞勞動成果便是好皇帝。所以,在中國絕大部分戰爭中正義的一方,總是反侵略一方。

民族生活環境的差別決定了民族性格的差別,民族性格的差別造成了文學作品的差別。沒有絕對的是與非,兩本書都是民族原始性格的一面鏡子,反射着兩個民族古老智慧的火花。

篇五十:荷馬史詩讀書筆記

一位教授說:“追溯西方經濟思想,最早使用”經濟“一詞的是公元前四世紀左右的古希臘思想家色諾芬,他的代表作是《經濟論》和《雅典的收入》。但是西方最早的經濟思想應該是出自荷馬史詩。”所以我懷着追尋人類之和最原始經濟思想的目的,拜讀了荷馬史詩,本以爲荷馬史詩就是一本詩集呢,可是找到它是才知道,原來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長篇敘事詩,據傳是由盲人荷馬根據人們的口頭傳說整理,潤色而成。由於時代久遠,資料不足,所以關於詩人本身我們所知甚少,但要在世界文學史中提起《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這兩部鉅著,卻幾乎是無人不曉。它們不僅生動地對我們描繪了當時氏族社會最繁榮時期的情況,而且對後世歐洲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兩部書都取材於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間的特洛伊戰爭,不過不是從戰爭開始到戰爭結束,而是以戰爭爲背景,各取其中一小部分來敘述。

《伊利亞特》描述的是戰爭最後一年中51天內發生的故事。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希臘國王斯巴達的妻子海倫,引起雙方酣戰10年。天上諸神各助一方,或從旁觀看。一直到第十年的時候,因爲希臘統帥阿伽門農和阿凱亞部族中最勇猛的的首領阿基里斯爲爭奪戰俘發生爭執,於是阿基里斯一怒之下拒絕出戰——這就是著名的“阿基里斯的憤怒”——並請求天上的神懲罰阿基門農。護佑阿基里斯的神讓希臘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而讓特洛伊軍隊連連獲勝。看到這種情況,阿基里斯的密友帕特洛克斯力勸阿基里斯出戰,但結果不遂人意。於是他便穿上阿基里斯的盔甲親自上陣,企圖藉助阿基里斯的威名嚇退特洛伊人,結果卻被特洛伊著名戰將赫克托爾識破。赫克托爾立即將帕特克羅斯殺死。阿基里斯聞訊悲痛萬分,下定決心要重返戰場,爲好友報仇。英勇的阿基里斯在戰場上殺死了赫克托爾,並把他的屍體綁在戰車後面繞城而行,慘敗的特洛伊城哭聲震天。赫克托爾的老父前來哀求,要贖回兒子的屍體,阿基里斯不準。但在神的幫助下,阿基里斯還是終於醒悟,把屍體歸還給了老人。

《伊利亞特》的故事寫到這裏爲止。以後的故事在另一部史詩《奧德賽》中得以描述。按照神意的安排,阿基里斯亦戰死,再後來,阿凱亞人用木馬計攻破特洛伊城,洗劫了這座昔日富裕繁華的城池。阿凱亞的戰士們班師回朝,回到自己的家園,開始了新的生活。《奧德賽》就以這種返鄉行成爲背景,描寫了希臘聯軍將領,伊達卡國王奧德修斯在海上因得罪了神,而經歷了種種風險和磨難,後又得到神助,最後終於靠着非凡的才華與英勇,平安返家,與妻兒團聚過上了美滿生活。

<荷馬史詩>是最早反應古希臘奴隸主階級經濟思想意識的著作,古希臘早期的經濟思想屬於從原始公社制向奴隸佔有制轉化時所出現的初期奴隸主階級的思想意識。從《史詩》中可以看出,古希臘人認爲財富就是土地、牲畜、穀物等等具體的使用物品,這是從奴隸制自然經濟的角度得出的財富概念。從《史記》還可以看出,當時的奴隸主還不鄙視體力勞動,甚至以自己有高超的生產技能而驕傲。這是因爲當時還處在家長奴隸制階段,奴隸的數量還不多,勞動生產率又很低,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還沒分離,剩餘產品還不足以使奴隸主擺脫體力勞動。但是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已經開始,《史記》中就曾提到對奴隸必須勤加督促,還經常使用“高貴的主人”和“卑賤的奴隸”這樣的詞句。

古希臘從原始公社制向奴隸佔有制轉化的完成是以梭倫改革爲標誌的。梭倫改革是公元前594年由雅典執政官梭倫所發動的一次經濟和政治的改革。這次改革在經濟方面消除了所有制關係上的氏族殘餘,在政治方面原則上廢除了氏族貴族的特權。這次改革調整了自由民內部各階層的經濟政治關係,確立和鞏固了奴隸制國家,奠定了雅典奴隸主民主制的基礎。

此後,雅典出現了一些奴隸主思想家,其中,色諾芬、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經濟學說方面的代表。

篇五十一:荷馬史詩讀書筆記

有一本書,名叫《荷馬史詩》,它包括了兩個故事:《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其中,我最喜歡《伊利亞特》這個故事。

《伊利亞特》敘述的是古代希臘人和特洛伊人之間的一場戰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達國王的妻子海倫,希臘人爲奪回海倫,組成十萬聯軍,遠征特洛伊城。戰爭持續了整整十年。希臘最勇猛的將領阿基疏斯面對節節失利的危急局面,拋開與主帥的個人恩怨,奮勇作戰,扭轉了戰局。最後,希臘人用木馬計智取特洛伊城,大獲全勝。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古希臘人流傳下來的最早的文學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學的珍貴遺產。這兩篇故事都是古希臘盲人歌手荷馬所作,因此統稱爲《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這個故事歌頌英雄的威武勇敢,讚美希臘民族歷史。阿基疏斯是個不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視榮譽,同時有具有固執、易怒等弱點,這些弱點往往會釀成大錯。

《荷馬史詩》敘事生動明確,語言流暢。書中的英雄人物熱愛生活,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

《荷馬史詩》這本書帶我走進了世界文學殿堂。

篇五十二:荷馬史詩讀書筆記

荷馬史詩是古希臘文學中最早的一部史詩,也是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著作。它是歐洲敘事詩的經典範例,內容豐富多采,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爲後世歐洲的諸多作家提供了豐富了素材。相傳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關於荷馬所生的年代,出生地和是否確有其人都存在爭議。比較普遍的看法認爲他可能生於公元前9、8世紀之間的小亞細亞〔安那託利亞〕海邊的希臘殖民地。有希臘人的聖經之譽,柏拉圖曾說過,精通荷馬史詩就精通了一切

伊利亞特述說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大將阿基里斯之間的衝突,以此爲焦點,詳細敘述了在特洛伊戰爭中十年發生的故事。

阿伽門農搶走阿基里斯的女奴,於是阿基里斯當衆立誓不再參加作戰,希臘聯軍因此節節敗退,阿伽門農只好遣人請求阿基里斯參戰,但是阿基里斯不爲所動;阿基里斯好友帕特羅克洛斯被赫克托爾所殺,阿基里斯爲了替好友報仇,改變初衷重返戰場,他戰無不勝,親手殺死赫克托爾,因此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隻身與阿基里斯交涉,希望能用重金贖回赫克托爾的死體。

奧德賽描寫伊塔卡島國王奧德修斯攻克特洛伊後返回家鄉,卻在途中漂泊了十年的故事。

自從奧德修斯獻出木馬奇計,使得希臘聯軍得以攻破特洛伊城,他卻因此刺瞎了海神之子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的眼睛,故得罪海神波賽冬,返鄉途中歷經劫難,其妻潘尼樂普(Penelope)一直耐心等待丈夫的歸來,但是備受求婚者的困擾,最後奧德修斯得到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幫助,返鄉擊殺衆多求婚者,夫妻得以團圓

兩部史詩都主要描述英雄的故事,但是風格上仍有所差異。伊利亞特描寫特洛伊戰爭中的兩軍的激烈廝殺,奧德賽描寫英雄作爲普通人的感情。荷馬史詩深動刻畫衆多英雄形象,阿伽門農傲慢無禮,阿基里斯恃才自傲,赫克托爾愛國護民,奧德修斯聰穎睿智,潘尼樂普貞潔不二等等。

雖然伊利亞特與奧德賽各有千秋,但是它們無論在內容還是風格上,都沒有互相孤立,而是互相襯托。伊利亞特的焦點是阿基里斯的故事經歷,但是它的結局直到奧德賽中才有交代。奧德賽的主角是奧德修斯,可是他的英雄形象在伊利亞特中已經有了鮮明的形象,並且暗中埋下了伏筆。此外,奧德賽中交代許多在伊利亞特中已經出現的重要人物的結局,因此奧德賽就是全部荷馬史詩的共同結局。

兩部史詩除了本身具有史料價值外,描繪從氏族部落時期到奴隸制萌芽之時古希臘社會的生活場景。在史詩的描述裏,衆神的干涉儘管產生了重大的作用,顯示了命運的威力,但是人的勇猛堅強、忠厚誠實,以及崇尚自由和光明的美好品德,也會影響自己的命運。

篇五十三:荷馬史詩讀書筆記

《荷馬史詩》是具有豐富意義的光輝鉅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學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會的重要歷史文獻。

它正式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包括兩部史詩,一部爲《伊利亞特》(又譯《伊利昂紀》),另一部是《奧德修紀》(又譯《奧德賽》)。史詩的內容來源於公元前12世紀末希臘島南部地區的阿開亞人和小亞西亞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間發生的一場10年的戰爭。戰爭結束後,民間便有了許多傳說,傳說以短歌的形式歌頌戰爭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事蹟,並與古希臘神話交織在一起,由民間歌人口頭傳誦,代代相傳,每逢盛宴或節日,就在氏族官邸中詠唱。大約在公元前9世紀至8世紀,盲詩人荷馬(約前9?8世紀)以短歌爲基礎,將之加工成演唱本,於公元前6世紀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紀至2世紀,亞歷山大城的學者對它進行完整的編輯和審定,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荷馬史詩》。《荷馬史詩》是歐洲文學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爲後世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促成了無數鉅著的誕生。

恩格斯說:“荷馬的史詩以及全部神話??這就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因此,《荷馬史詩》這一部過渡時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蠻的東西如殺戮、殘暴、無休止的戰爭、視女人爲私有財產等都要從特殊的歷史時代背景去認識,否則就會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畫英雄人物的果斷、勇敢、堅強,展現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馬史詩》的主旨。《伊利亞特》一開篇詩人就說出“阿呵琉斯的憤怒是我的主題”,史詩以此爲主線組織安排材料,着重歌頌了氏族英雄的高貴品質。全詩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寫阿可琉斯拒絕參戰的情形,這樣就爲表現其他英雄的形象留傳了足夠的空間。無論是希臘軍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還是特洛伊軍中的赫克託耳,他們的英勇善戰都是在這一部分得以表現的,這種寫法也爲最後突出阿可琉斯的無比威力奠定了基礎。一旦阿可琉斯參戰,戰局立即扭轉,殺死赫克託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現出最高的英勇。

《荷馬史詩》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成就,是古希臘文學中的瑰寶,對後世的影響極爲深遠,是一部深受人們喜愛的作品。

篇五十四:荷馬史詩讀書筆記

《荷馬史詩》是口頭文學的代表作品,相傳是盲詩人荷馬所作,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定型。《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講述的是希臘人進攻特洛伊城邦以及奧德修斯回家過程的故事。整個《荷馬史詩》經過對於戰爭過程、英雄們的反應反映了古希臘時代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的情景以及當時人們生活、鬥爭以及思想感情。

何爲英雄?對於英雄的定義有很多,在字典裏對於英雄的定義是這樣幾個定義:1、指才能勇武過人的人;2、指具有英雄品質的人;3、無私忘我,不辭艱險,爲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令人敬佩的人。又有“英雄是一個比較主觀的概念。一般指在普通人中間有超出常人的本事的人,他們能夠帶領人們做出了巨大的對人們有意義的事情,或者他們自我做出了重大的事情”的解釋。總之,英雄應當是英勇的、突出的、有高尚品格的人。

在荷馬的世界裏,經過劫掠其他城市獲得戰利品是無可厚非的英雄行爲,攻陷城池,將城中男人盡皆屠戮,把婦女兒童淪爲奴隸也不受道德譴責。英雄們經過各種方式,掠奪搶佔財富,在史詩中不受批評,反而得到讚揚。[①]因爲獲得財富的手段通常是戰爭,僅有在戰爭中取勝的一方,才能夠獲得戰利品;戰爭的勝利,顯示了他們英勇善戰,故此財富的多少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作戰本事的強弱。獲得越多戰利品的人越會被認爲是英雄。《荷馬史詩》就這樣刻畫了無數個各有特色、愛恨情仇交織着的英雄們。《伊利亞特》是英雄的頌歌,歌唱戰鬥英雄;《奧德修斯》也是對英雄的紀念,只可是奧德修斯是以智慧和審慎來同神明、妖怪、風暴和覬覦者做鬥爭。[②]縱觀全書,我覺得最富有感染力的英雄有三個,分別是阿喀琉斯、赫克託耳和奧德修斯。

阿喀琉斯和赫克託耳是一對既相同又相反的存在。說他們相同,是因爲他們都是最威武的英雄,他們分別是作戰雙方戰鬥力最強的人。除了他們彼此之間的戰鬥,他們能夠說是戰無不勝的。他們的勇猛威武給他們帶來了榮譽、地位。並且他們都無視死亡的威脅,追求榮譽價值的最大體現。可是他們所追求的榮譽又是不一樣的。

赫克託耳作爲特洛伊一方的主帥、特洛伊的大王子,他追求的是特洛伊的和平與榮譽。在戰爭中途,特洛伊人退卻,赫克託耳回到特洛伊城的時候,他與妻子安德洛瑪克相遇,安德洛瑪克哀求他留在城內,可是他爲了家族與榮譽毅然地回到了戰場,最終被阿喀琉斯殺死在特洛伊的城下。赫克託耳明白這場戰爭的起因源於帕里斯拐走了海倫,這是特洛伊的錯誤,可是他明明白這個錯誤,可是這個過錯是特洛伊的榮譽,爲了維護特洛伊的榮譽,無視了生死,毅然奔赴戰場直至獻出生命。這種明知不對卻仍舊付出,顯示了赫克託耳熱愛國家的高尚情操,在中國的文化中,這個是絕對值得稱讚的,可是細究而言,顯然,赫克託耳缺乏應有的是非觀。他把他的有情有義凌駕於是非觀念之上,這是他的缺失。

相較赫克託耳的大公無私,阿喀琉斯有着更多的自主觀念。他頭腦清晰、有着自我的主觀確定,更爲獨立自主,他追求的是個人的情誼以及榮譽。作爲《伊利亞特》的絕對主角,有人是這麼說他的:“《伊里亞特》裏的每一個登場人物都表現出希臘民族精神的某一個方面;可是,阿喀琉斯是這個民族的實質力量的總和。”[③]《伊利亞特》全文以阿喀琉斯的憤怒爲引導來敘述這場戰爭的過程。

因爲阿伽門農搶奪了阿喀琉斯的戰利品女俘,阿喀琉斯退出了戰鬥,向母親女神忒提斯哭訴,央告母親去懇求宙斯懲罰阿伽門農。之後,希臘聯軍節節敗退、被特洛伊軍隊逼退到己方的營寨外,阿喀琉斯的朋友帕特洛克羅斯借阿喀琉斯的鎧甲出戰,卻被赫克託耳殺死。阿喀琉斯爲朋友的身死感到悲傷與憤怒,他決心與阿伽門農和解,殺死赫克託耳爲友報仇。最終,他身披赫淮斯托斯鑄造的鎧甲,在雅典娜的幫忙下殺死了赫克託耳,剝下他的鎧甲,將他的屍體拴在馬後拖着帶回營帳中。赫克託耳的死亡加速了特洛伊戰爭的進程,在他死去的那一刻,特洛伊失敗的結局就確定了。

從這些事情中能夠看出,阿喀琉斯固執、剛愎、狂蠻、剛烈,他自視爲英雄,認爲別人應當用對待英雄的態度對待他。他最爲重視的永遠是個人的榮譽。極重個體價值的阿喀琉斯是凌駕於羣體之上的西方式英雄,他要求着羣體對於他的付出,可是作爲這種英雄存在的他享受着或者說要求着英雄的權利的同時也盡着作爲英雄的義務,他守約,應約而戰且不畏懼戰鬥,他享受着手刃敵人的快感,同時也重情重義,能夠爲了朋友而改變自我的立場和決定。荷馬對於阿喀琉斯正反面的各種描述完善了他作爲“人”、作爲“英雄”的存在,使他不再是書本上枯燥的虛擬形象,而是一個鮮活的“人”。

所以說阿喀琉斯和赫克託耳是相同而又對立的存在,他們一個代表了個人英雄主義的極端,一個代表着羣體英雄的高尚。阿喀琉斯是一個性情中人,他年輕、勇猛浮躁,具有那喀索斯情結,太過於在乎自我的榮譽,所以在追尋個人榮譽的過程中,客觀上的確實損害了整個希臘聯盟的利益。而赫克託耳比阿喀琉斯更爲年長、成熟穩重,說話做事,頗有領袖風範。更重要的是,他將自我榮譽和城邦的榮譽緊緊捆綁在在一齊,他的生死決定了城邦的存亡,這對於一個團體主義英雄而言也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度悲哀。

除了這兩人之外,作爲《奧德修斯》的主角,或許你很難看到奧德修斯在戰場的英勇表現,因爲他往往是作爲“軍師”一類的人物出現,他的智謀遠遠比武藝突出,可是你不能否認他是一個英雄。在《奧德修斯》全文中,奧德修斯經歷了種種的磨難。在歸程中,他是一個想要挽救同伴卻無能爲力的首領,一個機敏靈活、堅強、隱忍的英雄,一個善於講述也懂的聆聽的吟遊詩人,一個經歷磨難而雄風依舊的國君,一個憂傷的兒子,一個堅強的父親,一個懂得與妻子分享的丈夫,一個恩怨分明有仇必報的男人。審慎和聰慧沒有磨滅奧德修斯善良的天性和信任別人的本事,漫長的漂泊流浪也沒有把他的心磨礪得太過堅硬而失去可貴的敏感與溫情。[④]雖然在特洛伊戰爭中,奧德修斯表現出了極強的嫉妒心,對識破他的算計而讓他來參戰的帕拉墨得斯栽贓陷害、打擊報復,用公權處決了他而絲毫不覺良心上的譴責。對於他來說計謀遠勝於情義、他嚮往着利益——絕對的利益!對於奧德修斯而言,自我意識凌駕於所有。

我最爲敬佩的就是這些英雄們忽視死亡的行爲。他們在應對死亡時的勇氣以及爲自身的榮譽而放棄生命的行爲是神靈也無法到達的。希臘神話中,神靈在受傷時也會哀號訴苦,也會因個人喜惡而降禍人間,比如赫拉因爲嫉妒導致戰鬥的發生,阿波羅因爲貪慾而降下瘟疫……神靈們也有着貪婪與私慾,爲了躲避神諭做出種種可笑而可悲可嘆的舉動,卻最終仍要應對命運。相反英雄們卻能夠義無反顧地應對死亡,阿喀琉斯、赫克託耳都是如此。人正是因爲有弱點,他們戰勝自我而超越一切的行爲才更加可貴。

荷馬筆下的英雄都是非完美、有缺陷的,他們並不是神話時代超凡脫俗的英雄,他們都擁有着慾望、貪婪、私心,期待着自我偉大的榮譽。他們遵從於心的召喚,爲了自我所向往的東西而拼搏與奮鬥,爲此他們能夠無視生命、利益、道德,死亡也只是他們有價值的一個歸宿。榮譽即一切,損失了榮譽也就是否定了存在的.價值!特洛伊人爲了榮譽能夠與希臘人抗爭最終身死國滅,阿喀琉斯在默默無名卻能長壽與生命短暫卻能在戰場上轟轟烈烈死亡、贏得不朽威名中果斷地選擇了後者,這些都說明了榮譽對於英雄而言是多麼重要。這些英雄們自然、主動的行爲體現了希臘文化的本質:極爲重視作爲個體的人的價值的實現,崇尚人的智慧與力量構成一種張揚個性、放縱自我慾望的、以個體生命價值爲重的精神。

篇五十五:荷馬史詩讀書筆記

《荷馬史詩》在西方文學乃至文化起源方面都影響至深,從《伊利亞特》到《奧德賽》,是從混沌到秩序,從矇昧到覺醒的歷程,不僅是史詩內容本身,即便是史詩的頌歌者們,也經歷了神性到人性、從神靈啓示到發現自身內在的神聖性的歷程。最初要頌唱史詩英雄們的事蹟,需要呼告文藝女神繆斯獲得神聖啓示以及神明附體般效果方能吟誦。但隨着《奧德賽》中體現出的人的自我覺醒以及不斷逃脫諸神的掌控的嘗試,語言與修辭蘊含的創造性作爲技藝體現在人類自身,讓人因而能夠從內在中挖掘自己的潛在神聖性。

《伊利亞特》重在描寫特洛伊戰爭最後一年的故事,阿基琉斯的隱退不出間接導致了其摯友帕特洛克羅斯代其出戰卻慘死赫克託耳槍下,爲摯友復仇的阿基琉斯怒鬥赫克託耳,最終赫克託耳死於阿基琉斯刀下,而這位神勇的戰士也沒能逃脫阿基琉斯之踵的命運詛咒,被受到愛神指引的帕里斯射穿腳踝死於特洛伊城下。一場大戰,英雄死傷殆盡,特洛伊聯盟以及阿爾戈斯聯盟,希臘人以及小亞細亞最優秀的一代英雄隕落殆盡,才構成了《伊利亞特》的宏大篇章。

在《伊利亞特》中,戰爭的重心是以英雄暗含衆神指引的舉動而轉移的,阿爾戈斯聯盟與家族城邦式的特洛伊在各領風騷的同時,沒有哪位英雄能夠獨霸秩序引導者的位置。秩序的轉變代表着雙方陣營的此消彼長,同時無序的特洛伊城邦失去了英雄的領導與衆神的庇佑,這一政治隱喻最終導致了特洛伊走向毀滅的結局,這場戰爭也因此落下帷幕。

在特洛伊戰爭背後,實際上每一次秩序的轉變都是源於神的操控和現身,以及爲了修正戰爭雙方的走向而做出的舉動。鑑於此,神的世界實質上已在荷馬的描述中成爲了與人類世界密切關聯的影射,僅有的不同就在於神擁有“神力”以及對所掌管事務的絕對控制權。那麼以這樣的神的團體的判決來決定人類英雄的生死,雖稱之以命運,但實質上是神的意志的獨斷專行,正如沃格林在《城邦的世界·秩序與歷史(卷二)》中所言:魚是從頭部開始腐爛的,而在頭部的——逐漸明朗化——是神靈。《伊利亞特》中,奧林匹斯衆神之間的相互協定維持着宇宙間特定的平衡與秩序,即使是宙斯自己也身處於這一秩序當中。這同樣也體現了人在受衆神操控過程中的無奈與屈從,即便是史詩的頌唱者也需要吟詠文藝之神繆斯之名才能夠展開頌唱。

過渡到《荷馬史詩》的後半部《奧德賽》則有所不同,這一部分史詩是對人類生命本身的內在價值的一種揭示。有限的、凡人的存在是值得爲之而活的。這是世界化、世俗化的啓示,然而它也是這樣的一種啓示:其本身並不僅是表面上看到的世界,因爲它最初出現於神明世界的背景下,並通過神明的啓發而被激發出藝術與詩歌的想象力。諸神存在並且貫穿於人類世界之中。奧德修斯通過不斷的冒險在十年的時間裏找尋着真正的自我並最終返回他的國度伊塔卡,期間戰巨人,抗塞壬,與女神抗爭,最終得返,人類對於自身內在神性的運用體現無疑,通過知識、技藝展現出無以匹敵的勇氣和智慧,人類從屈從於衆神逐漸轉變爲發現自身內在的神聖性,並開始學會運用這種技能。

爲了凸顯出主題“尋找”,《奧德賽》使用了兩條線索,一是歸途中奧德修斯對自我身份的尋找,二是在雅典娜指引下,開始尋找自己不爲所蹤的父親的另一重身份以及自身作爲奧德修斯之子身份認同的特勒馬科斯,《奧德賽》沒有承襲《伊利亞特》戰爭敘事,並在第一到第四卷的標題中就有所暗指,以特勒馬科斯之名作爲標題已經挑明瞭這個名字的另外一重含義,“Telos”代表終結,“Machy”代表戰鬥,終結戰鬥之意已表明不同於《伊利亞特》的城邦與聯盟之戰,《奧德賽》將主要內容集中在人的內在自我的追尋中。並最終通過奧德修斯的順利歸鄉說明了人類已經從屈從於神性引導或強制的命運安排逐漸轉爲通過抗爭以及內在自省的方式主導自我命運的真正人類。

《荷馬史詩》的兩大篇章揭示的主旨從表面上看不盡相同,但內在暗含着合理的承接關係,也代表着創作時代的人類存在着對世界認知的迷惘踟躕,但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漸漸發現真正的自我以及認知世界的強大能力,從而將對於神祕未知的身形歸納轉而作爲內在自省的神性加以理解。

篇五十六:《荷馬史詩》的讀後感1000字

請爲我述說,繆斯啊,那位機敏的英雄,在摧毀特洛亞的神聖城堡後又到處飄泊,見識過不少種族的城邦和他們的思想;他在廣闊的大海上身受無數的苦難,爲保全自己的性命,使同伴們返家園。但他費盡了辛勞,終未能救得同伴,只因爲他們褻瀆神明,爲自己招災禍:一羣愚蠢人,拿高照的赫利奧斯的牛羣飽餐,神明剝奪了他們歸返的時光。女神,宙斯的女兒,請隨意爲我們述說。

諸神歸還奧德修斯的和平與家庭的同時,我也被故事所動容。古老的希臘在冥冥的記憶中淡淡地,像畫卷一般一點一點完整地攤開。這樣纔算有了結果。我在某個早晨開始閱覽,也在某個早晨感悟至深——第一次與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歷史重重地握手。

我不是一個善於評書的人,畢竟古典大成,我只聞其貌,未得其詳。甚至也是囫圇吞棗地觀書。當人類的足跡遍佈,信息交織在泛濫的電子之中的時候,抽身其中,靜心閱讀。“大地上呼吸和行動的所有生靈之中, 沒有哪一種比大地撫育的人類更可憐。”阿基琉斯如是說。輟筆已久,但不變的是書香。

當那初生的有玫瑰色手指的黎明呈現,奧德修斯告訴世人,神明安排了一切多舛的命運。富者有百牲祭予天神,窮苦者只能用兒女來獻祭。最乏的是奧德修斯那種大白天下:主宰命運的氣概!他告訴獨眼巨人,他眼睛的`缺失是宙斯的魔咒,並非命運的安排。他瀆神,卻不是抱怨。因此,衆神的憤怒與欺騙不會磨滅英雄的信仰,相反,這恰恰是考驗。

事實上,我也曾懷疑過,這一切是否是衆神所指。命運之石就如同奧德修斯,不斷在困境中求生。如果我放下手中的筆會怎樣?它也許會落下。但我未曾落下,我如何知曉?是因爲這世界的規律嗎?可是這並不代表固有的規律啊!放手,這支筆會掉,可是放不放手卻是由我決定的。也許,自己的決定纔是最難倒衆神的吧。

芸芸衆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羣。奧德修斯作爲國王,深愛着他的子民。而我,雖然沒有尊耀的身份,卻要在生活中熱愛每一個人——我又想起了這位作者,荷馬。他是盲人,卻認識玫瑰。他似乎沒有看過這個世界,卻又有史詩中字裏行間的坎坷艱險,就像不會發光的月亮反射着太陽的光芒。

你見過這樣可以流着淚去閱讀的史詩嗎?

你見過這樣可以融入你夢境中的史詩嗎?

篇五十七:荷馬史詩讀後心得

整篇刻畫英雄人物的果斷、勇敢、堅強,展現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馬史詩》的主旨。《伊利亞特》一開篇詩人就說出“阿呵琉斯的憤怒是我的主題”,史詩以此爲主線組織安排材料,着重歌頌了氏族英雄的高貴品質。全詩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寫阿可琉斯拒絕參戰的情形,這樣就爲表現其他英雄的形象留傳了足夠的空間。無論是希臘軍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還是特洛伊軍中的赫克託耳,他們的英勇善戰都是在這一部分得以表現的,這種寫法也爲最後突出阿可琉斯的無比威力奠定了基礎。一旦阿可琉斯參戰,戰局立即扭轉,殺死赫克託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現出的英勇。

《奧得修斯》突出了希臘印象奧得修斯的智慧,並通過他講述的驚心動魄的漂流經歷,展現了古希臘人同自然的鬥爭,其中包含了許多遠古時候的神話。《奧的修斯》前半部分寫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後半部分寫家庭生活,富有現實色彩。如誤入巨人島,用智慧殺死獨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兒子,將他的大勇大智表現得淋漓盡致。而當他回宮後並不是毫無防備的撲入妻兒的懷抱,而是仔細擬訂了向求婚的貴族子弟們復仇的計劃。

史詩展現的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是一個讓我們感到既陌生又羨慕的時代。對英雄的重視在這個時代達到了頂峯。英雄的交鋒包含着最獨到的理解、的溫柔和最極端的殘酷。如得勝的阿可琉斯將赫克託耳的屍體拖在車後,繞城_。但在9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來哀求歸還屍體時,他被這位老人的哀傷打動了,將他兒子的屍體還給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時這個時代也讓現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樣被_和買賣,女人被當作財產一樣轉讓,神與神之間彼此猜忌和互相鬥爭。

篇五十八:荷馬史詩讀後心得

《荷馬史詩》的後半部《奧德賽》有所不同,這一部分史詩是對人類生命本身的內在價值的一種揭示。有限的、凡人的存在是值得爲之而活的。這是世界化、世俗化的啓示,然而它也是這樣的一種啓示:其本身並不僅是表面上看到的世界,因爲它最初出現於神明世界的背景下,並通過神明的啓發而被激發出藝術與詩歌的想象力。諸神存在並且貫穿於人類世界之中。奧德修斯通過不斷的冒險在十年的時間裏找尋着真正的自我並最終返回他的國度伊塔卡,期間戰巨人,抗塞壬,與女神抗爭,最終得返,人類對於自身內在神性的運用體現無疑,通過知識、技藝展現出無以匹敵的勇氣和智慧,人類從屈從於衆神逐漸轉變爲發現自身內在的神聖性,並開始學會運用這種技能。

爲了凸顯出主題“尋找”,《奧德賽》使用了兩條線索,一是歸途中奧德修斯對自我身份的尋找,二是在雅典娜指引下,開始尋找自己不爲所蹤的父親的另一重身份以及自身作爲奧德修斯之子身份認同的特勒馬科斯,《奧德賽》沒有承襲《伊利亞特》戰爭敘事,並在第一到第四卷的標題中就有所暗指,以特勒馬科斯之名作爲標題已經挑明瞭這個名字的另外一重含義,“Telos”代表終結,“Machy”代表戰鬥,終結戰鬥之意已表明不同於《伊利亞特》的城邦與聯盟之戰,《奧德賽》將主要內容集中在人的內在自我的追尋中。並最終通過奧德修斯的順利歸鄉說明了人類已經從屈從於神性引導或強制的命運安排逐漸轉爲通過抗爭以及內在自省的方式主導自我命運的真正人類。

《荷馬史詩》的兩大 篇章揭示的主旨從表面上看不盡相同,但內在暗含着合理的承接關係,也代表着創作時代的人類存在着對世界認知的迷惘踟躕,但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漸漸發現真正的自我以及認知世界的強大能力,從而將對於神祕未知的身形歸納轉而作爲內在自省的神性加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