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流浪地球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1.02W

流浪地球讀後感(精彩多篇)

流浪地球讀後感 篇一

“我知道已被忘卻

流浪的航程太長太長

但那一時刻要叫我一聲啊

當東方再次出現霞光

我知道已被忘卻

起航的時代太遠太遠

但那一時刻要叫我一聲啊

當人類又看到了藍天

我知道已被忘卻

太陽系的往事太久太久

但那一時刻要叫我們一聲啊

當鮮花重新掛上枝頭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啊!”

這是本小書,才2萬多字,講的是太陽即將毀滅前,地球在人類控制下經歷的幾個時代中發生的故事,人們絕望着,希望着,淡漠着,理性着,無奈着,孤寂着,懷念着,流浪着,不捨着,而我們現在所處的前太陽時代(黃金時代),是永遠一去不復返了。

雖然是科幻小說,跟小說《活着》某些方面卻有異曲同工之妙,令人無窮回味:

“親愛的,痛苦、恐懼這些東西,也只有在活着時才能感覺到,死了,死了什麼也沒有了,那邊只有黑暗。還是活着好,你說呢?”

以下是作者描述的幾個時代。

[右太極]剎車時代:

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

[右太極]逃逸時代:

人們在看四個世紀以前的電影和小說時都莫名其妙,他們不明白,前太陽時代的人怎麼會在不關生死的事情上傾注那麼多的感情。在這個時代,死亡的威脅和逃生的慾望壓倒了一切。

[右太極]流浪時代:

地球航出了冥王星軌道,航出了太陽系,在寒冷廣漠的外太空繼續着它孤獨的'航程。

《流浪地球》觀後感 篇二

今天,我們在作文班看了一部科幻大片,名字叫《流浪地球》。

電影主要講了,太陽已經在不斷膨脹,2520——年後,太陽將會把整個太陽系吞沒,地球便將會不復存在了,威脅着全人類的性命。於是,全球各地的國家都團結在了一起,開始了“流浪地球”的計劃,這也是人類前所未有的這麼團結。

這部電影令人感動的情節有很多處,但最令我感動的是:主人公劉培強爲了國家,捨棄小家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精神。他與兒子對話時,眼角里都流出了淚水,看到這裏,我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流了出來。我在想,如果影片中的父親是我的父親,我也會爲有這樣一位優秀的父親而感到自豪,我會爲我的父親豎起大拇指!

看完這部電影,我陷入了沉思:在我們這個年代,大多數人都關心金錢和物質,沒有人去關心環境關心未來。如果人類都這樣,爲了自己的貪慾,無休無止地向地球母親索取,那麼電影裏的情節就會成爲真實現象! 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環境。

我還學到了做任何事心中都要有希望!

流浪地球讀後感 篇三

《流浪地球》就是大劉的短篇科幻作品合集,但是不要因爲短篇而小看它,大劉雄渾的想象力在短篇裏一樣展現的淋漓盡致。

全書8個故事,當中有關聯的有兩個,雖然它們因爲篇幅和架構的原因,比不上三體的氣勢磅礴,但是短小有短小的好處,很多時候它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後味反而更濃。

以書中我最喜歡的《鄉村教師》爲例,小說開篇非同尋常,你不會以爲這是一個科幻小說,你肯定會以爲這是一個現實小說,反映在窮鄉僻壤的地區的教育問題,我們看到了熟悉的可敬老師,看到了熟悉的愚昧村民,要不是這本書明明確確的就是大劉署名,我真的懷疑我是不是拿錯了——當然,從一半開始,風轉急下的劇情突然讓人瞭解了大劉這樣安排的用心,從科學的角度講,人類絕不是什麼進化完美的生物,但是人類的發展動力,人類傳承的制度雖然低效,但是卻是可敬的,如果沒有鄉村教師最後的堅持,也許文明都會自此消失,這種戲劇的安排,其實很有意思,讓緊張感保持到了最後一刻。同時,這部作品又是反映現實的,它不僅反映了人性,也反映了一些大劉關注的現實,大劉的作品不同於其它作品的最大差別,就是大劉不是信馬由繮的想象亂飛,大劉的作品一定是以現實和人性爲基礎的幻想,幻想可以滿天飛,但是沒有基礎的沉積,那樣的作品並不會打動人,也自然不會引起人們的思考和共鳴。我想這正應了一句話,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大劉的科幻作品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

另外幾部作品《中國的太陽》以農民工爲主角,出發點和特別,最後的主旨也很特別,是一種對純經濟論的反駁。《流浪地球》則是典型的在極端危機之下,對人類本身命運和人性的拷問。大劉最擅長的估計就是這種手法。而《鏡子》更是一部關注腐-敗問題的作品,當然是以科幻的角度。其它幾部作品也是各有側重。

誠摯向諸位推薦,如果你還有幻想的話。

流浪地球讀後感 篇四

我睜開眼。

窗外的樹梢上響起鳥兒清脆婉轉的啼鳴,風撩起窗紗,微涼的手指撫上我的臉龐,陽光透過樹葉的間隙在我的桌上灑下斑駁光影,光線觸及到裝着琥珀色茶水的玻璃杯折射出萬千斑斕的色彩,深深淺淺地映射在牆面,像水波一樣盪漾開來。

我閉上眼。

行星發動機燃燒着石料的巨大轟鳴聲隆隆作響,重元素聚變產生的能量灼燒着空氣,將它變得像鐵水一般熾熱,卻又在遠日點變得比冰還寒冷徹骨,直徑一千米的等離子光柱衝向穹頂,將整片天空渲染成光芒刺目的鈷藍色,盡頭的大氣激起一層層的氣浪。

這場景震撼宏大,卻又攝人心魄、食人血肉、危險美麗。在這高達一萬一千米的發動機前;在這光芒耀眼、溫度熾熱的光柱前;在這漫長的流浪之旅中;在這無邊無垠、廣闊無邊的宇宙中,人類渺小的如同希臘雅典衛城中神廟的柱子上的小小細菌。渺小如斯,脆弱如斯,只需一顆平凡的恆星帶來的氦閃,人類文明連同腳下的地球便會瞬間汽化不見。

這種認知讓我的靈魂爲之顫慄,在自然的面前,人類無力到不堪一擊。

可是我卻不想睜眼。

我想在這破碎不堪的土地上重新看到玫瑰綻放,參天大樹、藍天白雲;想去解凍的貝加爾湖釣上一尾鮭魚,開一瓶伏特加喝得酩酊大醉:我想看着我們的孩子在綠蔭上奔跑,折一個紙飛機看它悠悠滑行。

我想要這地球活下來,陪着人類走到時間的盡頭。

所以纔有了地球派的堅持,與飛船派的抗爭。大概是中國人骨血裏流淌着家的情懷吧,不同於西方的個人英雄主義,每個中國人在危難當頭,也要帶着家一起流浪。無論過程多麼艱辛,絕望與壓抑將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我們也會帶着你一起流浪。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這長達兩千五百年的流浪之旅會將你變的面目全非,可是我們沒有其他的選擇,宇宙的洪流要將我們擊垮,你可知否?

但在這漫長的流浪之旅中,變的面目全非的不僅僅只有我們的家,更有我們自己。宗教在一夜之間消失的無影無蹤,不會再有男女爲了愛情而痛哭流涕,夫妻之間形同陌路絲毫沒有恩愛可言。在每天亡命的恐懼下無人再關心生死之外的任何事情,除了當前太陽的狀態和地球的位置。對待這些多餘感情,就像是賭徒在盯着輪盤的間隙抓住幾秒喝口水一樣。可是這樣的人,還能算得上是人嗎?

我沉默着,地球沉默着,無人能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或許答案是肯定的,當半人馬座的恆星的光芒照耀地球,百花盛開的時候。或許答案是否定的,孤寂漫長的旅程會將人類打磨成一堆沒有感情的碳基。

但是我們註定要流浪,因爲這是唯一活下去的希望,不管它帶來何種巨大的災難,我們不能回頭,從制定計劃的第一天起,人類就再也回不去了。唯有前進,纔有曙光。計劃就算漫長那又能怎樣,後代的子孫沒有窮盡,人類總會抵達新的家園。

我們選擇希望。

到那個時候半人馬座的恆星帶來光與熱,凝結的空氣重新汽化,凍土開始解凍,青草鑽出地面,花朵掛上枝頭,鳥兒開始歌唱,藝術與文學得以復甦,貝加爾湖的冰化成了水,我們可以相約去釣鮭魚,去成都吃火鍋,看着孩子歡笑成長,看着愛人笑靨如畫。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流浪吧,流浪在這星辰之間。無論面向何種困難,我們都不能放棄,活下去。

這顆流浪星球,教會我堅強。

我睜開眼。

地球依舊光輝燦爛。

劉慈欣《流浪地球》小說讀後感 篇五

太陽系即將毀滅,人類將地球家園推離太陽系軌道往半人馬星系去,歷時2500年,100代人。這時候人們會發現,除了生存和生命本身,其餘對功名利祿、出人頭地的追求都無甚意味。事業上擺人一道的權謀,業務上觥籌交錯的應和,錙銖必較的算計,低頭哈腰的唯諾,套路和苟且,職位和金錢都不再值得耗費思慮。就連愛情都無意價值,親情也可隨意捨棄,人生價值的排列,僅僅在於去往逃生通道路上的那條長長隊列的先後。

而人類的可悲,在於對生命的感悟,非不能置之死地而後得,只有在懸崖處勒住馬轡,看見碎石自馬蹄處墜入無盡不見底的深淵的那一刻、那一剎,才能突然體會到了生命的分量,才能在人生的圓餅圖上把它從一輪新月,瞬間標註成了一個圓盤。

但還好,生活、生命的意義,會在煉獄時頓悟,也會在天堂裏發現。

看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如果置身隔絕凡塵的世外桃源,亦會豁然開朗,看向遠方。亦會不再拘泥那些看似重值千鼎,實則輕如鴻毛的塵事,而是着眼人類不過短短几十載壽命的本身。

新西蘭就是這樣的世外桃源。忘卻其他,返璞歸真。《桃花源記》所述:“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只道生活,無顧功名,大概與此無異。

太陽系的毀滅不過文筆杜撰,無法有切膚之感受。而新西蘭之旅,則可有身體力行之親歷。置身其中,纔會發現“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兒”,不再是一種戲謔,而是值得頻頻點頭。

描述一個國家,無非美景、美食、風土、人文。但我覺得這些都不足贅述,只總結爲這是一個尚“有問津者”的桃花源,是一個可以瞭解什麼是生活、生命,什麼是人類、社會的地方。

足以。

劉慈欣《流浪地球》小說讀後感篇2

最近,我看了一本讓我非常有感觸的書,這本書叫做《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就是大劉的短篇科幻作品合集,但是不要因爲短篇而小看它,大劉雄渾的想象力在短篇裏一樣展現的淋漓盡致。

全書8個故事,當中有關聯的有兩個,雖然它們因爲篇幅和架構的原因,比不上三體的氣勢磅礴,但是短小有短小的好處,很多時候它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後味反而更濃。

以書中我最喜歡的《鄉村教師》爲例,小說開篇非同尋常,你不會以爲這是一個科幻小說,你肯定會以爲這是一個現實小說,反映在窮鄉僻壤的地區的教育問題,我們看到了熟悉的可敬老師,看到了熟悉的愚昧村民,要不是這本書明明確確的就是大劉署名,我真的懷疑我是不是拿錯了——當然,從一半開始,風轉急下的劇情突然讓人瞭解了大劉這樣安排的用心,從科學的角度講,人類絕不是什麼進化完美的生物,但是人類的發展動力,人類傳承的制度雖然低效,但是卻是可敬的,如果沒有鄉村教師最後的堅持,也許文明都會自此消失,這種戲劇的安排,其實很有意思,讓緊張感保持到了最後一刻。同時,這部作品又是反映現實的,它不僅反映了人性,也反映了一些大劉關注的現實,大劉的作品不同於其它

作品的最大差別,就是大劉不是信馬由繮的想象亂飛,大劉的作品一定是以現實和人性爲基礎的幻想,幻想可以滿天飛,但是沒有基礎的沉積,那樣的作品並不會打動人,也自然不會引起人們的思考和共鳴。我想這正應了一句話,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大劉的科幻作品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

看了《流浪地球》,我有了太多的感悟了。

劉慈欣《流浪地球》小說讀後感篇3

《流浪地球》這本小說很短,很快就看完了。

這本科幻小說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地球人類經過50億年的進化,絕大多數人在關乎自己生死存亡的問題上居然那麼弱智。

太陽的演化規律這種的不是特別複雜的自然規律,又關係到50億年後人類(正是故事中的人類)命運,那時候的人類應該是深刻理解而且非常堅信纔對其正確性纔對,畢竟這是一個人類(故事中的人類)已發現了50億年的規律啊,如果有錯的話,應該早就被發現了吧,所以怎麼可能僅僅憑藉一時發現太陽的某些參數和400年前一樣,就將其推翻?存在了50億年的理論,居然是錯的,人類有多麼弱智啊!我想問一下,科學家呢?他們都死光了嗎?既然最後他們所堅持的理論是正確的,那麼他們當時就找不到可靠的證據來反駁那荒謬的、突然產生的想法嗎?

接下來,弱智的人類推論這是小部分人的騙局,然後就把領導地球逃出太陽系的五千人處死。剛處死完,太陽發生氦閃,真的變成了紅巨星,吞沒它周圍的行星。我想問一下,好如果是騙局,那些設置這個騙局的人們的動機是什麼?如果太陽不會膨脹毀滅地球,他們費那麼大勁把地球推離太陽系,推向一個不確定的、很可能走向滅亡的世界,他們自己不也得滅亡嗎?這個騙局對他自己有什麼好處呢?什麼好處能超越自己的生命呢?那些被處死的人不能爲自己辯護嗎?就這樣輕易的。被處死了。處死他們的那些人,一點邏輯思維都沒有嗎?

假設人類平均25年繁殖一代的話,50億年,人類繁殖了2億代,竟會進化得如此弱智,這符合自然規律嗎?我懷疑猩猩進化2億代也不會比那些人更弱智。

我真的覺得《流浪地球》好弱智。

電影我還沒看,不知道電影中如何彌補這種弱智。

劉慈欣《流浪地球》小說讀後感篇4

在讀過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後,我就被深深吸引了進去,他通過平凡的方式寫出了不凡的科幻!

《流浪地球》以豐富的想象貫穿全文——20年前,地球航出了冥王星軌道,航出了太陽系,在寒冷的外太空繼續着它孤獨的逃亡生涯……讀到這裏,讓我不禁佩服起作者劉慈欣,佩服起他對宇宙的認知,他真是把科幻描繪的像真的一樣;通過他的想象,他發明了地球發動機,它的威力非常大,可以照亮北半球,當在太陽爆炸的時刻地球發動機能夠幫助人類逃亡太陽系,逃到其它恆星上尋找可生存的地方。“地球派”和“飛船派”是兩隊死對頭。這些“角色”在情節中不斷閃現,而就是這些“角色”爲文章增添了許多色彩。

人就要有豐富的想象,想像是成功的一半,只有美好的遐想是不行的,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才能得以實現,才能夠駛向成功的彼岸!也許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寫出了我們不保護地球的嚴重後果,雖有地球發動機給予我們的幫助,但它也需要資源{各種山體},如果地球真的滅亡了,那我們就要坐着超音數速汽車到別的星球生存,愛護地球,別讓他離我們而去!

這本書的作者劉慈欣簡直把科幻描寫得神乎其神,他把我們的現實生活和宇宙緊緊相接在了一起,表面上看起來不足爲奇,可慢慢的品嚐,才能嚐出真正的味道。

讀完這本書的時候,就感覺到科幻原來由許多不同形式。如——塑造寫地球上不可出現的人或生命體,如通過寫我們的生活聯繫到不可思議的事……它讓我認識到了真正的科幻,也讓我對科幻燃起了濃厚的興趣!

劉慈欣《流浪地球》小說讀後感篇5

身爲一個不稱職的劉慈欣的粉絲,電影的熱度讓我在看完《流浪地球》電影后翻開了原著。可能是之前《三體》和《時間移民》的關係吧,總覺得大劉的作品應該有一個宏大的世界觀乃至宇宙觀,很長時間的過程,幾代人的變遷,又如何會拘泥於一個時間點寫一部英雄向的小說呢。果不其然,文字的表達和電影畢竟是不一樣的。

電影《流浪地球》:美國科幻大片真得不要太好看喲,我對科幻電影的愛日月可鑑(雖然如今窮到買不起電影票),當看到這樣一部《流浪地球》真的是感動的,看電影的第一眼便知道這真的是良心之作了,場景裏冰凍着的著名建築,劉培強劉啓父子間的情感連接,王磊上尉對於職責的堅持和生命的責任無不令人動容。作爲一部2h的電影,帶着一份東方特有的對故土的眷戀流浪,何其浪漫。可是這樣一部電影還是令我遺憾的,從韓朵朵那偶像劇般的呼籲到洛希極限計算的錯誤,我期待着更加成熟的國產科幻片。

小說《流浪地球》:小說的情節那自然是比電影豐富的,以一個人的一生作爲時間跨度,以一個人的經歷反映時代,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在看電影時其實是有疑惑的,爲什麼要帶着地球流浪?爲什麼希望那麼珍貴?而文字是給了答案的,一個小小的生態球實驗,一段絕望的滑雪比賽中邂逅的婚姻,一聲“我的流浪地球”的吶喊。這般看似脆弱的人性和不滅的智慧,太陽氦閃,變軌加速,彈弓效應,讓這部畫面感極強的硬科幻小說耐人尋味。誰也不知道未來到底是什麼樣,坐在井底的青蛙雖然看到的藍天很小,可是它擡頭了,它想看,不是嗎?

真的`很喜歡大劉耿直的硬科幻小說,也很看好中國的科技和電影業,《流浪地球》就是那希望。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劉慈欣《流浪地球》小說讀後感篇6

前段時間,《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很火,我也看了。因爲不過癮,就開始看《流浪地球》這本書。書有電影好看嗎?有電影感人嗎?帶着這種好奇心,我打開了《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這本書中講的是在幾個世紀前銀河系因太陽的繼續擴大而被慢慢吞噬。人類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在地球外的宇宙中做了一個站點,並讓地球上安裝了幾百個推進裝置,使地球前進尋找一個更好的地方生存。“流浪地球”這個計劃就開始實施了。書中還有一位爸爸寧願放棄自己的兒子和妻子也要去守護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後因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終於安全的找到了棲息點。

讀完這本書我淚水漣漣,因爲看到了那位爸爸的執着和所有人的努力纔有瞭如今的地球,我被他爲了人類犧牲自己的精神感動了。那我們是不是也要好好愛護地球呢?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但地球上有很多垃圾,天空中,陸地上甚至是海洋裏都有非常多的垃圾。那我們是不是要減少垃圾的產生呢!例如吃飯時吃完、少用一些塑料袋,把垃圾放到有序的垃圾桶裏等等,這些都是減少垃圾的做法。汽車尾氣的排放、工業廢水廢氣等的排放也是污染地球的原因。作爲小學生的我們,可以從選擇綠色出行開始,對於保護地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愛護地球,保護地球。

我希望這本書也來越火,因爲他是我們中國作家創作的,顯示了我們中國人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的決心。但更重要的是讀過書後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愛護地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劉慈欣《流浪地球》小說讀後感篇7

故事在太陽氦爆炸的預言中拉開序幕,爲了避免地球在爆炸危機中灰飛煙滅,人類成立了聯合政府利用高科技使地球停止自轉,同時在地球的各個角落修建巨大發動機帶動地球脫離太陽系,遠離曾經帶給人類光明與溫暖的太陽。在這個過程中,地球面臨着重重危機,陸地淹沒,海洋冰封,火山爆發,氣溫驟變,倖存下來的人們迫不得已進入黑暗的地下生活。在生與死麪前,愛情、藝術、鮮花、權勢、金錢……都變得無足輕重,人類變得冷漠麻木,在機械的秩序運轉中努力爭取活着的機會。

當地球脫離太陽系獲得短暫的安寧後,少數自以爲聰明的公民開始質疑太陽爆炸這一理論,率領歷經絕望變得心力交瘁的衆人攻擊聯合政府,指責他們危言聳聽,破壞人類的生活與文明。聯合政府僅剩的五千人爲了保護地球發動機不受損壞,選擇了接收衆人的懲罰,被抽取了隔離服中的恆溫核材料後默默凍死在廣袤無垠的冰封的大海上,他們的身軀凝固成五千尊雕像,向世界訴說着他們的堅守與正義。而令人諷刺的是,就在這時,太陽氦爆炸發生了!這個美麗的星球50億年的壯麗生涯畫上了一個並不完美的句號!太陽死了!

“幸運的是,還有人活着!”

小說的一開始讀起來並不引人入勝,因爲個人的天文知識缺乏讀來甚至有些費力,但裏面的感情線索亦是非常明顯:對地球母親的熱愛,對太陽光明的追求,對生存生命的渴望,對責任理想的執着……我想:如果人類得以延續萬代,這顆叫做地球的行星,將是那些爲此努力的前人們永恆的紀念碑,而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位公民,都有義務也有責任爲在紀念碑上刻下生動而輝煌的一筆,貢獻我們僅有的一點力量!

讓流浪不再繼續!

讓生靈找得到回家的路!

流浪地球讀後感 篇六

今天剛剛看完電影《流浪地球》,現在看到原著,居然覺得是兩個故事。

我還是更喜歡電影版,因爲電影版把人刻畫的太好了。除了吳京這個角色太過於完美(當然,他爲了戶口活下去也是做了很多瘋狂的事),但是這類災難片,人難道不應該這樣刻畫嗎?

之前剛出來的時候,豆瓣上有人說給特效滿分,給對白零分,也有人說是爛片。等了好久,發現片子的票房越來越高,這至少證明了是值得一看的。

我喜歡裏面的劇情,而且這特效也已經是不輸於外國大片了。雖然有些臺詞太過於官腔和偉岸。

但是裏面有好幾個場景讓我熱淚盈眶:

劉啓姥爺死的時候脫下頭盔看向外面,那是生他養他的故鄉,雖然上海已經面目全非;

劉啓找到運輸機,找到救援隊長兩人聯合;

所有的救援部隊聽到廣播調轉回頭;

最後吳京駕駛着飛船衝向木星和劉啓的聊天。

總得來說邏輯上面沒有什麼問題(地球運行過程中,大氣層真的能夠繼續保有嗎?我不清楚)

雖然說,人因理性而高貴,可是讓人永遠保持理性是不可能的。

這個物種,有着無限的可能性。

哪怕面對一個百分之零成功的方案,依舊會去嘗試。

哪怕是死,也義無反顧。

電影比原著好看,雖然我不是科幻迷,但是這個故事滿足了我對他的期望。

真的很棒。

流浪地球讀後感 篇七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好像流浪着的我,在廣袤的銀河系中漂流,不知道何時才能找到傳說中的比鄰星。

因爲依附着太陽,因爲太陽必將毀滅,所以必須去流浪。

爲什麼不能選擇一起毀滅呢。爲什麼不能因爲瘋狂的熱愛,而選擇瘋狂的殉葬呢。

因爲若是生存大於一切,那一切皆可拋棄,包括那曾賴以爲生的太陽。

它只是曾經,現在他只是災難!

一切的迷茫,都是從流浪那天開始,就註定不再有選擇的權利。不能再回頭!

就算人馬座三顆金色的太陽將天空照亮,溫暖塵世。

但經過千百年磨難過後,得到的幸福,已經滲透了太多的苦楚。

地球需要的不是重生的喜悅,而是被動選擇後的自我救贖。

皮膚上細小的傷口不易被察覺,可淚水一旦沾溼,苦痛就會標明它的位置。

就算沉睡了千年的種子從解凍的土壤中復甦。

他那隱隱的傷痕也深深的印在了根部。

誰能忘記啓程時,那最後的一瞥時眼眶的盈盈。

沒有太陽,何來地球。但太陽已死,爲何地球還活着?

地球沒有選擇。因爲選擇流浪的是人類。

死是一種必然,活是一種慾望。

不知道要的是什麼,只明瞭活着。就算再艱辛,就算再痛苦,都要活着。

好像這人生,好像這世界,好像這一切。

“我知道已被忘卻

流浪的航程太長太長

但那一時刻要叫我一聲啊

當東方再次出現曙光

我知道已被忘卻

起航的時代太遠太遠

但那一時刻要叫我一聲啊

當人類又看到了藍天

我知道已被忘卻

太陽系的往事太久太久

但那一時刻要叫我們一聲啊

當鮮花重新掛上枝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