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錢鍾書圍城讀後感9月錦集

讀後感3.1W

錢鍾書圍城讀後感9月錦集

錢鍾書先生用洞若觀火的文筆透視出生活的本質,又用一笑而過的樂觀向世人展現出一個睿者的生活智慧。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錢鍾書圍城讀後感9月錦集,方便大家學習

錢鍾書圍城讀後感9月錦集1

是個好人,不過沒什麼用。這方鴻漸不是自己的寫照嗎,總希望有所改變,只是又沒方向去達成。不過沒有方鴻漸的小聰明,那麼固執懦弱無能,真有一天走投無路,即便去搬磚,也會放下臉面去做,爲了生活。

理想人設趙辛楣,都希望活成他的模樣,只是很多時候都還只是方鴻漸。認爲趙辛楣一直都是真誠待方鴻漸,沒有絲毫看不起方鴻漸的原因,這是男人之間的感覺吧,也說不上什麼原因,或者也是說趙辛楣是完美人設的原因。真正有素養的人,對待所有人都會懷敬畏之心,以他人爲鏡,去明己得失,不斷地去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我猜方鴻漸和孫嘉柔最後會分開,本以爲最後的描述,方已餓死,再細讀,又不像,只是在那之前的方死了,方重新開始,爲自己計劃打算,而不是一再唯唯諾諾,耍一時口舌。孫嘉柔本是去姑媽那邊靜靜心,讓大家分開一下,待雙方冷靜,改天再回去跟方講和,共同生活,可是回到家後,方已去投靠趙辛楣,再也回不到過去。趙辛楣會給方安排工作,方已無家執念,明白自己過去的糟蹋,以趙爲榜樣,重新開始。

只是不知戰亂會不會炸死方。

錢鍾書圍城讀後感9月錦集2

在《圍城》中,鴻漸是一個失敗的人,從一事無成地留學歸來,到在銀行掛名,到失戀,到失業,至家庭的破裂,鴻漸的生活似乎只能用“失敗”兩個字來概括了。看着他頹唐地倒坐在躺椅上,眼角留下一抹清淚,沉沉地進入那無夢的睡眠中,心理也不禁爲他感到隱隱的難過。

鴻漸的原型無須費心尋找,正是那一時代也是每個時代最多的知識分子形象:志大才疏、滿腹牢騷,又狂妄自大,愛自吹自擂。這注定使他成爲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也有一點兒靈氣,還可以給蘇文紈寫上一封消解尷尬的短信。但是一點靈氣卻也是普通的,庸俗的,只能作爲他爲人的一點標誌,爲這個人添了一點的人氣。而他的普通卻並非是他失敗的原因。現在,一個普普通通,甚至庸俗的人,照樣也可以活得很成功。而他的失敗只是在於他生活在一個不的時代,而這時的他,恰好具有的一種不應在那個時代存活的東西。應該說是“良心”吧。他希望他和蘇小姐的“愛情”能夠“無疾而終”,不想她難過,他明明騙到“克萊登”大學的文憑,卻從來也沒有向別人炫耀,或者該說這是一種愚蠢吧。同樣是假文憑,韓學愈就可以憑藉其成爲三閭大學的系主任。而鴻漸講了良心,便成了副教授,真是“騙了人還要講良心”的“大傻瓜”。是應該說慶幸麼?他沒也遺失良知,但卻也是無奈吧。這種良知在那個時代,只是一種累贅而已。毫無意義,更使他成爲一個失敗的人。但也許正是因爲這種毫無意義,支持着我們一代代成長。終於沒有迷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吧。

在整本書中,作者始終彷彿上一個上帝一樣,站在局外,毫無表情地俯視着整本書,整個世界。無疑,作者是不愛他們的,常常對他們進行辛辣的諷刺,但他的話卻也是無已辯駁的。讓人覺得冷,彷彿是在說自己,卻也讓人覺得真實。

錢鍾書圍城讀後感9月錦集3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題記

在看這本書之前,關於這部經典之作的名字和作者,已經在耳邊迴響過太多次了。然而自己卻因爲其所敘述的故事太過久遠差點錯過,實屬後悔。在這次學校“書香計劃”活動的大力提倡下,出於一種好奇與嚮往,最終在圖書館借閱了它。在每次看了一段情節之後,偶爾會有些不知所云,就想重新來過。也許正是這樣,我纔不願輕易放下手中的這本書。

於我而言,《圍城》是一部讓人須百般體會和閱讀的書。粗讀,不僅可以感受到美輪美奐的風景,而且還能體會到其中妙趣橫生的比喻;細讀,不僅可以感受到細緻入微的人物描述,亦能體會到蘊含深意的象徵。在這本書中,錢鍾書先生用簡而易懂的語句描繪出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人物。沒有高深的詞藻和華麗的語言,卻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書中的交談、聚會、交友、戀愛、事業、家庭,這些全是生活中平常的體驗。然而正是在這些體驗中,在這些稀疏平常的細節中,一個個簡單變化的生活場景,一個個生氣靈動的人物,一幕幕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是那樣的生動、形象、逼真。方鴻漸的自傲與自卑,趙辛楣的坦誠和義氣,蘇文紈的媚俗和孤傲,唐曉芙的果真和灑脫,孫柔嘉的世俗和小氣,都在作者的筆下躍然紙上,讓人真切的感受到人物的鮮明個性。

圍城,這座封閉的城牆,圍的不是人的身體,而是現實中人的內心。在錢鍾書先生的書中,圍城也伴隨着方鴻漸左右。婚戀、事業、家庭……,這些原以爲親切的主題,忽然以不曾相識的面目出現在身邊。婚姻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但當他進去後才發現與之憧憬的相差甚遠,以至於最後的失望、感傷和無奈。而事業的圍城便是在嚴肅嚴謹的三閭大學裏,裏面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時刻讓人感到壓抑和憤懣。而當他離開了一座圍城後,面對的卻是另一個封建思想濃厚、家庭責任沉重、工作事業衰敗的社會大圍城,讓他更加不知所措,似乎這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個幕後玩家在操控着。除了方鴻漸,單戀蘇小姐的趙辛楣也避不開那一座婚戀的圍城,最終沒有走進蘇文紈的心裏;而對方鴻漸寄予厚望的方家也沒能逃出傳統封建思想的思想圍城。或許在城外駐足觀望的人看“圍城”,不能體會城裏的人的軟弱無奈,因此想衝進去;而城裏飽受煎熬的人看“圍城”,正因爲看破了城裏的悲歡離合,纔想要逃出來。

事實上,這座無形的圍城一直存在着,只是錢鍾書先生用文字把30年代的圍城具象化了,讓在閱讀這本書的我們看清了書中那時城裏的人的喜怒哀樂、貪嗔癡念、悲歡離合,其最後也是爲了讓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對你我而言,方鴻漸是我們在書中的影子,而你我是他的現實寫照。讀後感.你我都囿於這圍城中,所以看方鴻漸的生活就像在看自己,看他在公衆場合的逞強無奈,看他在處理世事時的窘迫謹慎,對人情事故的不練達,看他的愛恨情仇,看他的家庭生活……

錢鍾書先生是位大師,一位深諳世事的大師,他寫出了你我。他在嘲笑我們這無常的生活的同時,又將我們不能一言以蔽之的事情感受寫盡。當自己真的以局外人的角度來看別人的人生百態時,品位到的都是自己的人生,而我們都是在人生中,進進出出,來來去去。當今社會,每個角落都可能存在着各種形形色色的場景,每個場景的部分都可能讓我們感受到圍城的壓力和束縛。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爲都處於一個圍城。其實所謂的圍城是我們自己建的,我們願意活在怎樣的城裏面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所以我們要不斷拼搏,始終保持着一顆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圍城的各種考驗,讓伴隨着我們的圍城生活變的更加明亮多彩。

當我讀完全文後,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感到意猶未盡,而故事就戛然而止了。對於主人公的故事,對於整個《圍城》,都值得讓人去靜靜地品味、細細地思索、慢慢地鑑賞。圍城,圍的不只是愛情,還有那生活。書中的最後一句話:“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這種時間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出生活的變化莫測嗎?錢鍾書先生用洞若觀火的文筆透視出生活的本質,又用一笑而過的樂觀向世人展現出一個睿者的生活智慧。書中的圍城有結尾,現實中的圍城仍在不斷的輪迴。

錢鍾書圍城讀後感9月錦集4

印象中,好象有人說:“《圍城》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小說!”。對於什麼是小說,怎樣稱得上是小說,我不敢置喙?被譽爲現代文學奠基人的卡夫卡,在他的《變形記》開頭就是“一天早上,格里高從不安的夢中醒來,發現自已在牀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小說,原來還可以這樣寫!

再往深一層想,也許這句許真的說對了,說《圍城》是一本小說,倒不如說是一本充滿睿智的書更適合。小說,一般都是通過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達思想,可並不是所有的小說都能給人啓迪,能讓讀者省視自已的靈魂。但《圍城》就像一面鏡子,映出了人性的種種美和醜!“什麼都有”,就算不能等同包羅萬有,但至少是能反映出人生百態。我真的很驚詫,驚詫於作者有這種洞若觀火的本事,對人性的理解,人情百態的觀察,細膩和深刻得讓人難以致信。

《圍城》全都是生活中種種細節,極其普通的瑣事,然而正是在這些瑣事中,在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中,一個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呈現在讀者眼前,是那樣生動和逼真。文中對當時社會環境的着筆很少,所謂的歷史容量,時代風雲只是點到爲止,一筆帶過,我卻覺得這正是本書的成功處,因爲它不以特定社會下的典型人物爲目的,而是反映共同的人性、生活世態。我敢說,象方鴻漸的不學無術,董斜川的附庸風雅,曹元朗的庸俗無聊,褚慎明的欺世盜名,孫柔嘉的胸府心計,鮑小姐的輕浮膚淺,李梅亭的厚顏無恥,高鬆年的老謀心,這一類人,以前有,今天有,以後還會有;至於“文化沙龍”的無聊,三閭路上的奇聞逸事,學校裏的人情世故,上海灘上的稻樑謀,大家庭內的口舌是非,無不這樣真實,又這般深刻。

錢鍾書圍城讀後感9月錦集5

《圍城》一書只是一些由作者瑣碎的見識和經歷”拼湊”成的瑣碎的情節。就一般而言,情節瑣碎的書必然要有絕佳的言語表達才能成爲一本成功的作品。鍾書君的《圍城》果真是把語言運用到了登峯造極的境界。因此,讀《圍城》不能像讀一般小說那樣只注重情節而忽視語言了,如果那樣的話,《圍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好處。我覺得《圍城》裏面的精言妙語是這部小說的最成功之處,也是最值得賞析的地方。

這本書的比喻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不禁一一勾勒品讀。《圍城》中的妙喻有兩種,一是真實的寫景寫事物的形象比喻,讀來令人舒暢,感覺恰到好處。二是抽象的思維和感覺運用具體的物象來比喻,讀來讓人覺得新奇,玄妙!

又如開篇一段中“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陽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着酡紅。”這一句話比喻與擬人混用了整體流暢自然而不帶任何矯飾,這也是我說的第一種比喻,書中很是常見,更常見的是第二種比喻,也是全書中的亮點。

如“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裏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裏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盼的傷痛”沙礫和魚刺所傷之痛的比喻既生動又準確。來看這一初更妙的,鴻漸去趙辛楣的洋式公寓,“沒進門就聽見公寓裏好象正在開無線電,播送風行一時的《春之戀歌》,空氣給那位萬衆傾倒的國產女明星的尖聲撕割得七零八落------那女明星的嬌聲尖銳裏含着渾濁,一大半像鼻子裏哼出來的,又膩又粘又軟弱無力,個鼻子的主產品鼻涕具有同樣品性”。哈哈,女明星被這一比,真是體無完膚香消玉殞了。錢先生慣用這種裸露的不留情面的如剛針一般的諷刺。

真是語言犀利,諷刺尖露,詼諧幽默,妙語連篇!

讀了《圍城》,我也體會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又說像“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但如果僅僅侷限於婚姻來談“圍城”困境,顯然不是錢鍾書的本意。“圍城”困境是貫穿於人生各個層次的。之後方鴻漸又重提此事,並評論道:“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這就是點題之筆。錢鍾書在全書安排了許多變奏,使得“圍城”的象徵好處超越婚姻層次,而構成多聲部的共鳴

《圍城》從“圍城”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着的期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圍城”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裏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鍾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爲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好處得以被認識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期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我們不至於墜入虛無。

整個故事的情節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主人公方鴻漸的一切遭遇——畢業、追求、失戀、任教、結婚……無疑不都是在“圍城”內外進進出出,我們不也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