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好教育好人生》讀後感(精選多篇)

讀後感1.72W

目錄

《好教育好人生》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好教育好人生》讀後感第二篇:好教育好人生讀後感第三篇:《好教育,好人生》讀後感第四篇:《好教育好人生》讀後感第五篇:好教育好人生讀後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好教育好人生》讀後感

《教師的六個學會》中寫到:廣大教師,特別是優秀教師,需要做到:“六個學會”: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學會創新。

學會等待,意味着教師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意味着能夠用從容的心態對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於求成,不心浮氣躁,不指望一次活動、一次談話,就能收到立杆見影的效果。正如現在,我感到教學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障礙,學生很多東西都掌握得不如人意。學生管理也同樣讓我發愁。很多調皮的學生,一次次的談話,有一次次的犯錯。這是、時,我們需要的就是“等待”二字。

學會分享,意味着學會傾聽,學會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學會用學生的眼光看待世界。高高在上的老師,又怎麼會聽到到學生的心聲?自以爲是的學生,又如何聽得進老師真心的話語?所以說重要的是以心換心,彼此傾聽。

學會寬容。就是努力使自己變得胸襟開闊、氣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麼閉鎖,頭腦不那麼固執,思想不那麼僵化,眼界不那麼狹隘。也許有時候學生會誤解你、不理解你,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灰心喪氣,打起精神,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這一切。

學會合作,作爲教師,需要很好的和校長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學生合作,和家長合作。合作需要有善於溝通的品質和能力,需要有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的品質和推己及人的胸懷。特別是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經不是一種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模式,而是“自主學習,互動探究”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裏很重要的就是師生互動,也就是一個師生共同合作學習的過程。這裏,如果一味高高在上,如何與學生合作互動?

學會選擇。民主化、個性化的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式的科學則性爲條件。而教師不是一個被動的被選擇的對象,而應該是一個引領學生進行積極選擇的嚮導。因此,教師本人必須學會選擇,學會選擇教育的內容,選擇教育的時機、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有非常豐富的積累,高度的判斷力和鑑賞力,如此纔能有不俗的選擇能力。

學會創新,意味着教師能夠不斷的探索以便改進自己的工作,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別的老師總是會有很對經驗和總結,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但那都是最適合他們自己的,吸取百家之長是必須的,而有所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也是必須的。

六個學會,爲我們制訂了六個目標,接下來看的,就是我們自身的努力了。應當用這句話來結語: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第二篇:好教育好人生讀後感

立教育之本揚人生之帆

無錫市新城中學程慧

內容提要:人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終點。教育關乎着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好的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作爲教育的引導者教師有責任讓學生接受好的教育,促進學生的成長,揚起學生美好人生之帆。

關鍵詞:好教育好人生立足之本終極目標

爲了讓廣大教師過一個更有意義的暑假,讓廣大教師在休息之餘能充實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今年暑假學校領導精心爲我們每一位老師挑選了專業書籍。也正因爲如此,我有幸拜讀了肖川先生的教育隨筆《好教育,好人生》,從中感觸良多。

其實,剛拿到肖川先生的著作時我並不是太看好這本書,因爲關於肖川先生我在讀他的著作之先並不熟悉,只知曉他是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當時對這本書我心裏的感受也無非是一個穩坐大學象牙塔裏的教授對於中國的教育發表的一些自己概念中的想法而已,教育實踐與教育理想脫節的現象在今天的教育學界已成爲一種非常嚴重的現象,這樣的書籍對於我的教育人生幫助也無非是空洞而無力的。然而看完作者簡介,我就不得不以非常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這本書,這源於肖川先生是一個完美的實踐與理論結合的先行者,他的教育隨筆完全是站立在他的實踐基礎之上的。我必須由衷的有理由去 相信他的文章對於我的教育教學、對於我的人生髮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事實證明也確是如此,在拜讀先生教育隨筆之後,我開始對自己的教育工作和今後的人生髮展重新審視和思考,對我的教育教學進行深刻剖析和反思,同時對今後自己工作的目標也做着美好的憧憬和規劃。

好教育是好人生的立足之本。肖川先生認爲好教育應該包括重視健康人格的培養,重視人類核心價值的浸染,重視理智訓練,重視充分和得體的自我表達。好教育也包括學習內容是能夠引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和學習的內在需要的,是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的,代表着人類文明的前進的方向的。好教育還包括教育過程中始終充滿禮貌、尊嚴、秩序、溫暖的熱情。相對於好的教育而言,有兩種不同的

情況,那就是“無教育”和“壞教育”。當今社會的發展已明確告訴我們,我們正在極大限度的杜絕“無教育”的現象,我們的孩子再也不會因爲沒有教育而顯得專橫跋扈、缺乏理性或盲目喪失自己的道德底線,九年義務教育給予了每一個孩子受教育的機會,每一個孩子也都擁有了獲得美好人生的機會。然而,“壞教育”(病態教育)卻常常充當着孩子們好人生的儈子手。“壞教育”把孩子們當成了一個個的機器,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無不希望自己的學生都是“聽話”的孩子,課堂教學成了教師的“說教”或是對教科書的“宣傳”,甚至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也必須讓學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久而久之學生的個性被埋沒,思想被禁錮,也就成爲了教師心中“好學生”。然而,作爲個體的人,學生的學習需求,人格的發展,思想的進步全都被忽略了,這樣的教育更何談讓孩子擁有好人生。回顧我短暫的教育人生,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又何嘗不存在着“壞教育”的種種影子,我的學生在無形中就被迫接受了我的“壞教育”,他們的學習需求何嘗不受到壓制,他們的人格發展何嘗不受到限制,他們的思想又何嘗沒有被禁錮呢?我就是他們人生髮展途中的大絆腳石啊。現在的我倍感慶幸,慶幸自己及時認識到自己教育過程的弊病,慶幸自己這麼快就找到自己今後工作的重心,那就是我的教育教學的重心都必須要圍繞着學生的好人生來進行,育人者應該先育己,教師必須把握教育人生,實現自我超越。“教育的目的是要創造出讓學生成就自我,超越自我的生活,讓學生在教育的搖籃中獲得、精神的豐富,生命的充實、潛能的開發、個性的發育、品格的崇高。”好的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人的教育。正如朱小曼教授所指出的:教育說到底是一種徹底人性化的事業。好教育重視並珍視人的需要、自由與尊嚴,尊重個性、差異、多樣性與自主性,拒斥強制,壓抑或灌輸。“好教育是把人當‘人’的教育,是富於道義倫理精神,予‘人’以高度關切的真正人性化的教育,是具有高度親和力、富於人情味的教育。”好教育爲好人生的實現提供着充足條件,好教育不愧爲好人生的立足之本。

好人生是好教育的終極目標。在肖川先生的理想裏,胡適的人生、林語堂的人生、梁實秋的人生、錢鍾書的人生,都是好人生極致的代表。他們的人生具有着寬闊而又有所堅守的,豐富而又清純的,富有而又淡泊的,有情趣和有境界的共同特點,“明確的目標追求、和諧的人際關係、豐富的內心生活、寬廣的活動舞臺,構成了他們燦爛的人生。”然而,他們都是學貫中西的大家,他們的好人

生對於我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於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來說,要想擁有自己的好人生,我們想要知道的就是我們可以通過怎樣的切實的途徑可以獲得之。肖川先生認爲作爲一個普通人,“同樣可以擁有好人生:掌握好謀生的技能,衣食無憂地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尊重並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所有這些擁有好人生的條件都是可以通過好教育來獲得的,因爲人既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終點。“離開了作爲教育活動主體的人,教育就什麼都不是”。在教育過程中,無論是掌握好謀生的技能,還是衣食無憂地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還是學會尊重和善待他們,都離不開教育的參與者教師與學生的參與。好教育關注學生的成長,關懷學生的人格發展,尊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尊重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並教導學生去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的教育有助於讓學生認識生命、理解生命、並積極地樹立尊重生命和珍視生命的生命價值觀,從而讓學生最終擁有好人生。“教書育人”,教會學生學習的同時更重要的交給他們做人的道理,讓他們學會做人,尊重他人並獲得他人的尊重。依筆者之見,通過教育獲得的最大教益是人之爲人的生命意義,是人對自身生命的理解、真是和對他人生命的關注與尊重,收穫教益的人,是足以顯現人的生命意義的人。好教育既然是一種特殊的有意識的生命存在,人並不會滿足於現實世界追求,而是在不停地尋求着對於已有本我的無限超越,追求自身有限性的不斷突破,從而對於人單調乏味的生命活動在永恆的企求總富於其以價值和意義。而教育在促進人的自身超越,提升人的精神和價值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教育對人的生命的關注,就是要幫助人強化健康的生命意識,確立正確的生命觀,就是要關注人的生命情感和心靈活動,重視人的終極關懷。語文學科在這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讓學生去擁有每個人孜孜以求的好人生,在我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培養學生語文方面的興趣和愛好,我可不想讓我的學生對自己的母語喪失興趣和愛好,那將是我們民族的悲哀。我還可以利用語文課去教導學生去認識人生、理解生命、關注他人,最終來提升自己,讓他們用語文來作爲自己實現好人生的展臺。教育以人爲起點,關注人的成長與發展,但教育最終必須要回到它的終點,人的生命價值的實現。作爲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必須擔負着讓學生在獲得好教育而最終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生命價值。因爲人作爲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生活在世界上,生命於人只有一次,人的生命存在是一切的基礎,人的生命價值的實現、人生目

標的達成,於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好人生必然也必須是好教育的終極目標。好教育是好人生的立足之本,好人生是好教育的終極目標,讀肖川先生的著作,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好教育與好人生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好教育對人的整體性的關注,最根本的是對人的人文精神,價值世界的關注。不僅要關注人的認知世界,才智水平,更要關注的人的內心世界,關注人思想情感。而這些恰恰是我們在教學工作中常常忽略的,我們的眼光太多的投入在學生的知識水平,他們的成績,而他們的情感,他們的內心世界我們卻很少或不願去觸及。殊不知,好教育的人文關懷,是關注作爲人安身立命之本的人文精神,是關注人的成長潛能,塑造人文理想,成全人性通達並求達人的整個精神世界的充盈於豐裕的善。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我的教學工作與每一個學生的好人生不可分割,讓他們接受好教育,最終獲取好人生將是我的教育工作的終極目標。我將立足於教育之本,立足於好教育,來揚起學生的人生之帆,讓他們擁有美好的人生。

第三篇:《好教育,好人生》讀後感

讀《好教育,好人生》有感

劉政

高爾基先生曾說過:書籍人類進步的階梯。當細細品味這句話的時候,感觸頗深。在我看來,書籍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種資源,是前人的寶貴經驗總結,是人們能夠不斷髮展、進步的橋樑。

我們的生活是有侷限性的,我們不可能把人世間的酸甜苦辣都嚐個遍,更不可能對所有領域進行深入探討、研究,最終得出科學的理論,畢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這樣一來,書籍對於我們來說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站在教師崗位的人來說。殊不知,一位教師的成長需要時間的沉澱,而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另一個途徑來豐富我們的理論知識,那就閱讀書籍,在閱讀過程中,充分吸收前人的理論精華,進而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從而幫助自己更好、更快的成長。

這個暑假對於我來說是忙碌而又充實的,在完成暑假任務的同時,也掏出不少時間細細品讀了《好教育,好人生》這本書。作爲新教師的我,相比之下,無論是從教學經驗還是方法理論都不如其他教師。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習。學習不僅是教師豐厚文化底蘊,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的重要途徑;而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找到了作爲年輕教師的成長策略:

一是大量閱讀,仔細咀嚼。讀書、讀書、再讀書!――這是教師 的教育素養這個品質要求的。讀書的過程就是與世界進行交往的過程,一個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它有利於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養教師的

讀書人的氣質。現在大多的教師的閱讀量太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量太大,心理壓力太大,沒有時間也沒有心境去閱讀。但缺乏閱讀習慣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二是深人探索,自覺反思。在實際工作中,你總會發現一些問題, 一些現象,你可以有意識地去做一些探索;自覺地實踐一些先進的教育 思想,並不斷地自我反思。要養成及時總結的習慣,及時捕捉你所聽到的、看到的、讀到的有價值的現象和表達。古人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萬丈高樓平地起。積累是十分重要的。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及時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並上升到理性的認識,我們就獲得了成長。“教師成長的策略”可以說是我個人經驗的一個總結,這個總結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也遠未完結。

第四,團趴合作,真誠交流。一個學校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團隊。 團隊成員之間的精誠合作,互相真誠的分享和交流,對於彼此的成長, 有着十分重要的、巨大的價值。真誠的交流所導致的思想的碰撞和交鋒,會使得我們對問題認識更加全面和深人,會使一些主題和思想在我們的心中深深地紮根。通過在團隊的分享和交流,我們的認識深化了,我們的內心豐富了。有分享和交流的內在需要,是教育力量的重要源泉,這也是教育的倦怠感產生的真正根源。

廣泛閱讀,仔細咀嚼;深入探索,自覺反思;及時總結,着力提升;團隊合作,真誠交流;有了前進的明燈,加上日後自己的踐行,相信可以爲自己的精彩教育買下伏筆。

第四篇:《好教育好人生》讀後感

好教育好人生讀後感(一)

語文組傅曉雪

有幸拜肖川先生的《好教育好人生》,我的心卻不能隨書頁的合攏而平靜,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彷彿作者在平靜的心湖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是一個培養人的人。我們要爲受教育者提供好的教育,要引導受教育者規劃美好的人生。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應做到“六個學會”。

學會等待,教師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能夠用從容的心態對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於求成,不心浮氣躁,不指望一次活動、一次談話,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學會分享,教師學會傾聽,學會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學會用學生的眼光看待世界。高高在上的老師,又怎麼會聽到到學生的心聲?自以爲是的學生,又如何聽得進老師真心的話語?所以說重要的是以心換心,彼此傾聽。

學會寬容。就是努力使自己變得胸襟開闊、氣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麼閉鎖,頭腦不那麼固執,思想不那麼僵化,眼界不那麼狹隘。也許有時候學生會誤解你、不理解你,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灰心喪氣,打起精神,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這一切。

學會合作,作爲教師,需要很好的和校長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學生合作,和家長合作。合作需要有善於溝通的品質和能力,需要有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的品質和推己及人的胸懷。特別是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經不是一種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模式,而是“自主學習,互動探究”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裏很重要的就是師生互動,也就是一個師生共同合作學習的過程。這裏,如果一味高高在上,如何與學生合作互動?

學會選擇。民主化、個性化的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式的科學則性爲條件。而教師不是一個被動的被選擇的對象,而應該是一個引領學生進行積極選擇的嚮導。因此,教師本人必須學會選擇,學會選擇教育的內容,選擇教育的時機、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有非常豐富的積累,高度的判斷力和鑑賞力,如此纔能有不俗的選擇能力。

學會創新,意味着教師能夠不斷的探索以便改進自己的工作,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別的老師總是會有很對經驗和總結,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但那都是最適合他們自己的,吸取百家之長是必須的,而有所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也是必須的。

在教育之路中會遇到很多挑戰。我們學生的家庭不美滿的較多,我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遺忘和冷落的經歷較多,他們自卑和不自信較多,這種特殊性要求我們要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引導學生髮現自我,發現自信,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用積極的方法引導學生養成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樹立成功的心態。有位名人曾說過:“什麼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應做的事每天都堅持做。什麼是不簡單?不簡單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說的去做確實是十分難。做一件事、堅持一天很容易,堅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卻很難。因爲這不僅需要恆心,還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難上加難。因爲這不僅要上述的兩點,還要有做事認真仔細的態度。如果我們能辦到這兩點,就能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得到進步,得到提高。

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應有好人生的境界:明確的目標追求、和諧的人際關係、豐富的內心生活、寬廣的活動舞臺,構成了他們燦爛的人生。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應有教育就是服務的意識:就是要使我們的教育在制度、目標、措施與方法層面真正做到“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真正做到“爲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能夠公正地對待每一個人。

作爲新一代的教育教學工作者,需要不斷地學習,爲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資質,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好教育好人生》能給我們很多的啓發和指引,她是我們成長的好幫手。在《好教育好人生》的字裏行間,使我逐漸地明白:在規劃好的教師人生軌跡裏,我們面臨的考驗就是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盡力讓每一件事都無悔,讓將來面對曾經的學生能無憾。

讀後感(二)

《好教育好人生》充盈着諸多感人至深的話語,其中有一句樸素而真切的話語“受過教育的人,是這樣一個人:他(她)嚴正而又寬容,深邃而又單純;執着而又瀟灑,真誠而又練達;他(她)勤勉而又從容,剛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實而又不斷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這是肖川教授對於什麼樣的人是受過教育的人的一段解釋,他清晰地告訴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這裏的受教育不僅僅指上過學,獲得了某個學位或某種文憑。可現實生活中我們“太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卻忽略了教育對學生幸福人生的奠基和對完整的人的成全”,其實這個任務需要我們全社會給予關注。

我是一名家長,同時我又慶幸我是一名教師。同許多家長一樣我渴望我的孩子能成爲受過好教育有好人生的人,但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的做法又讓我不解:公然教孩子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家長;在大街上一邊聲如洪鐘呵斥孩子、一邊吐痰的家長;逼着孩子現在吃苦上苦將來作人上人的家長,埋頭苦讀“我送兒子上哈佛”和“天才兒子學習經”然後在自家試驗田裏耕耘不息的家長,爲了給孩子搶時間而插隊、闖紅燈的家長,……他們總讓我心驚肉跳。他們的做法與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初衷完全背離,有太多的父母(包括我),自己尚需成長,卻被上蒼和社會賦予了培育和監護孩子成長的特權。怎樣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這恐怕是我們很多中國家長要補的一課。肖川教授的《好教育,好人生》這本書對原來我們固有的思維和做法進行了批判,也給我們今後如何更好地從事教育指明瞭方向。

其實我們經常可以在各類電視中發現中外孩子在行爲舉止、思想品質上的巨大差異:很多外國的孩子能獨立的面對世界,自信樂觀,膽識過人;能獨立思考。在以後的教學歲月中,我一定會把肖川教授的教育精神運用到我的教學實際中。

第五篇:好教育好人生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肖川先生的《好教育好人生》一書,令我深有感觸。《好教育好人生》主要闡述了人生中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塑造一個美好人生。作者從教育的概念、教育與人生、教育的目標、教育即解放、教育即服務、教育對人的成全、教育是一種文化行爲和教育(一篇好範文帶來更多輕鬆)的意蘊等角度進行了獨到的分析。我經過認真的學習思考之後,深深感覺到教育事業需要的是發揚奉獻精神,要全心全意的爲受教育者的全方位着想,用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的生活環境的思想爲學生服務,併爲他們創造切合實踐的受教育的機會。筆者曾在企業工作好多年,企業文化和規章有很多是很苛刻的,要求是很嚴格的,而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經歷傳達給同學們,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加一些催化劑,引導他們成爲符合社會要求的合格就業青年。思想即行爲。我們的教育教學計劃有很多,關鍵是我們的思想定位是什麼,願用肖川先生的幾句話來勉勵自己,促進學習。

文章中我挑出了三句很有啓迪的話與他人分享——

第一句:一個不難確認的真理是:任何一個學習者,如果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獲得成就感,或者懷疑所學知識的價值,就會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以及主動性。相反,好教育要着力培養學生對自己學業成敗的責任感,學會放棄,能夠放眼未來,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第二句:好人生的境界:明確的目標追求、和諧的人際關係、豐富的內心生活、寬廣的活動舞臺,構成了他們燦爛的人生。對於我們普通人,同樣可以擁有好人生:掌握好謀生的技能,衣食無憂地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尊重並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好人生如香

茗,淡雅純淨;好人生如佳釀,醇厚悠長。

第三句:教育就是服務:就是要使我們的教育在制度、目標、措施與方法層面真正做到“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真正做到“爲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能夠公正地對待每一個人,向他們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潛能,不同氣質、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以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能夠找到他們應處的位置,最充分地實現他們作爲“大寫的人”的價值。

教師,現在社會對於這個職業的評價是:職業要求最高,待遇最低。所以一個字“累”是我們很多老師的體會,那麼如何在當今這樣一個壓力大的社會環境下尋找自己的職業幸福呢,不妨我們來看一看這樣一下小故事:

從前,有一羣青蛙組織了一場攀爬比賽。比賽的終點是一個非常高的鐵塔的塔頂。一大羣青蛙圍着鐵塔看比賽,圍觀者爲他們加油。比賽開始了!老實說:這羣青蛙沒有誰相信這些小小的青蛙會到達塔頂,他們都在議論:“這太難了!它們肯定到達不了塔頂!”“它們絕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聽到這些,一隻接一隻的青蛙開始泄氣了,除了那幾只情緒高漲的青蛙還在往上爬外。羣蛙繼續高聲喊叫:“沒有誰能爬上塔頂的!”聽到這些,越來越多的青蛙累壞了,退出了比賽。最後,其它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賽,只有一隻,它費了很大的勁,終於成爲唯一一隻到達塔頂的勝利者。很自然,其它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它是怎麼成功的。有一隻青蛙跑上前去問那隻勝利者:

“你哪來那麼大的力氣跑完全程?”結果它發現那隻勝利者是個聾子。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永遠不要聽信那些習慣消極悲觀看問題的人,因爲他們只會粉碎你內心最美好的夢想與希望!要牢牢記住你聽到的充滿信心的話語,因爲所有你聽到的或讀到的話語都會影響你的行爲。

作爲老師,我們不應該過多的去埋怨和指責,不妨試着用“享受”的心態來看待我們的職業。其實幸福只是一種感覺,有人問:“你對於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嗎?”你的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麼說明你很幸福。職業感覺也是如此,如果你覺得對於現在的工作很滿足,那麼你的教師的幸福指數就比較高,反正則相反。

我參加工作至今已經十九年了,在這期間我也覺得工作很辛苦、很累,時不時的抱怨一下,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慢慢地發覺教師的職業有着很多別人沒有的職業幸福,關鍵看你是怎麼來感受。如果能以享受的態度從教,那麼你的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遠,每天和朝氣蓬勃的孩子在一起,連我自己感覺也是年青的心態。我們教育是“以人教人”的工作,把它當作自己追求的事業。所以在我的班級裏面倡導快樂學習,我經常和孩子們一起活動,全身心地融入到孩子中間去,與孩子平等遵守活動規則,對我自己的身心也是一種鍛鍊,對孩子也是一種人文關懷。

平時在班級裏我力求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且逐步培養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管理班級,這樣孩子們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也

讓他們體會到了自己是班級中的小主人,是一個被尊重的個體,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從中體會到了,而我也在這樣一個平等、和諧的班級氛圍中得到我自己的快樂。

因此,老師們如果在你的周圍有一些消極的話語,不如學一學前面那隻成功的小青蛙,少聽、少說、多做,這樣距離成功就會很近,你的幸福人生也會離你很近。

作爲教育工作者,在規劃好神聖的職業之後,我們的職業道德鞭策我們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因爲我們是一個培養人的人。我們要爲受教育者提供好的教育,要引導受教育者規劃美好的人生。我們在教育之路中會遇到很多挑戰。我們學生的家庭不美滿的較多,我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遺忘和冷落的經歷較多,他們自卑和不自信較多,這種特殊性要求我們要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引導學生髮現自我,發現自信,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引導學生養成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樹立成功的心態。

《好教育好人生》讀後感

小張灣國小

王建國

2014-12

更多其他相關文章:

《魏書生的教育人生》讀後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讀後感——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讀後感: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讀後感——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