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中學生傷仲永讀後感

讀後感1.92W

中學生傷仲永讀後感

這篇課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說明人的天資與後天成才的關係,告訴我們學習和教育對於人才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方仲永從小就懂事,會作詩,是有天賦的。有天賦的人,比起一般有才能的人就好得多了。下面爲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傷仲永讀後感,請您閱讀。

傷仲永讀後感1

讀完《傷仲永》這篇課文,首先我爲方仲永這個人感到惋惜。這樣優秀的一位“天才”,最終變成庸人的結果就是不學習。光靠“受之於天”,唯一的下場只能“泯然衆人矣!”

事件大概說:金溪此地有一個世代都靠耕地爲生的家庭,其有一童名爲方仲永。在仲永5歲那年,忽然要“文房四寶”。在農民家裏不可能出現這“四寶”,他父親感到很驚訝,“借旁近與之”。借來“四寶”之後,方仲永立刻書詩四句,並加上自己的姓氏。全鄉的秀才觀看詩後,對仲永大爲讚賞,全鄉上下都知道出了一個“神童”。

一些人出錢買方仲永的詩,他父親認爲這是一個賺錢之道,就常帶仲永外出,不使他有學習的機會。

14年後,方仲永完全成了一個庸人。

……

天才,顧名思義,就是天生的才華,比普通人的造化當然要高得多,只要加以教育、學習,就會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難得的人才。“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因爲方仲永他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沒有進取、進步,只是原地不動,而別人卻在努力奮鬥,致使把它超過,最後,他無可避免成爲庸人。

要得到進步,就得不斷學習。學海無涯,學習是沒有之境的。業精於勤,不勤奮、不認真、不努力,甚至根本就不懂得學習,那天才就只能“湮滅”。

歷史上中外勤奮的名人還少嗎?他們哪一個不是勤奮學習?哪一個不是刻苦鑽研?哪一個沒受過挫折?哪一個又是不“受之於人”的天才?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尤其是今天,我們比方仲永那個時代的學習條件好得多,更應該倍加珍惜,努力學習。養不教,父之過,如果不是他父親貪圖小利,方仲永必定成爲一個人才。我們現在應意識到自主學習,父母不能完全給予我們學習環境,我們要自己去給予自己。

勤學是成功裏不可或缺的一個內容。或許我們並不是如何如何的天才,但從這一刻做起,努力、勤奮,必定能幹出一番大事業,也不抹滅父母對我們的期望。

現在,還爲時不晚。

傷仲永讀後感2

我翻開今天所學的《傷仲永》,看着閱讀提示裏寫着: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但事實是這樣麼?

曾經看到過一本書,書上有這樣一篇報道:一位中國記者調查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出結論:美國學生在課堂上大吵大鬧,上課隨意走動,起牀幾乎在上午八點鐘之後,而放學又在下午三點鐘以前。而且美國學生中音、體、美,上課了還與老師頂嘴,所以,美國將來出的名人一定不多;而中國學生不同,中國學生是最勤勞的學生,老師上課時,他們從來都是規規矩矩的,在上學路上,他們幾乎都是邊吃早餐邊走路的,而且上課時極端認真的聽老師講課!所以中國將來出的名人一定很多。與此同時,一位美國記者也親自調查兩國學生讀書,情況一模一樣。然而在十年後,事情的結果與兩位記者所預料的大不相同。美國比中國所出的名人要多得多!以上事例能證明什麼呢?

還有:書本上說,仲永天資聰慧,因父親沒讓他受後天教育而才能衰退,最終泯然衆人矣。那麼父母天天都逼你學習呢?那樣就能成爲所謂的天才嗎?

讓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如果也有一個天資聰慧的人,他的父母不像方仲永的父親那樣貪得無厭,而是讓他天天呆在家裏面對這一張張試卷,一本本奧數……根據《傷仲永》的閱讀提示裏面看,應該他不但會成爲一個有成就的人,而且他會才華出衆。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找他這樣成天到晚都是學習難道他會不厭倦學習嗎?然後隨着他的越來越厭倦學習,最終不也和仲永一樣“泯然衆人矣”嗎?即使他成爲了天才,那也只是高分低能的傢伙!

還有一事例:生長在英國的牛頓因爲有一天他在蘋果樹下看書而被一個蘋果砸了一下頭,得出了“萬有引力”對於這件事有人評論說:“如果牛頓生在中國,那他一定不會發現這個道理!爲什麼?因爲中國的學生一放假就是作業,那有什麼時間去蘋果樹下消遣啊!”這可真是幽默啊!但大家是否能從這幽默中讀出一絲諷刺呢?這難道不是在諷刺咱們中國的古板老套的教育方法嗎?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不要學習。如果我們不學習就不會有前進。但我們不要整天抱着一本書,不要一放假就是作業,不要讓我們的假期還沒有開始就結束!這樣會讓我們成爲一個“書呆子”。不是有這樣一個報道嗎:一名名牌大學的大學生,在國小國中時都是由媽媽照理的,他連襪子都不會洗。到了大學,他媽媽覺得他應該自己的事自己做了,所以不在什麼事情都照顧着他。他就這樣“自理”的過了一個學期後,認爲一個人實在是太難了,所以他選擇了自殺!

如今,在中國,許多老師認爲:作業當然越多越好,加強複習鞏固嗎!況且我們這是爲了孩子們好!家長認爲:做點課外練習是有必要的,我們這是爲了孩子好啊!電視裏,經常說要孩子參加課外活動以加強孩子的活動能力,事實上我們幾乎沒有什麼課外活動,每天都被作業佔據着。在他們左一個爲孩子好,右一個爲孩子好中,是我們無法呼吸那新鮮的空氣!更無法張展我們自由的翅膀!

啊!什麼時候,在中國纔會真正有開明的教育方法。不再是古板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老數條。讓我們學的輕鬆,學的快樂,學的更有創意吧!

……

今天,由方仲永我想到了很多……

傷仲永讀後感3

《傷仲永》一文通過敘寫方仲永從年幼時天資過人,到長大之後"泯然衆人"的變化過程,並點明方仲永是因爲後天的不努力,不爭取學習機會,及最後一絲希望也沒了的事.

我認爲人的才能知識決不是可以單單的去依靠天賦,而且要注意培養後天的教育和自身的學習能力,強調了後天的培養比自身的天賦重要的多.對才能的發展也很重要.

比如說:李賀,李賀七歲就能寫文章,這不是天賦嗎?但是李賀後天也非常努力.他每天日出之時,就騎着小馬兒,和書童一起,揹着書,看見一事一物,便作一詩,到了太陽下山時,一篇詩就寫好了,這不是後天的學習嗎?

再比如說:王安石,王安石小時候住在臨川城內,離他家不遠就有一個麪館,王安石每天上學都要從這家麪館面前經過,並經常在這裏吃早點,久而久之,與麪館的老闆和夥計都相識了.一天,王安石又到那家麪館吃飯.進門後,挑了一個位子坐下來.老闆和夥計有心考考他,故意不給他端面.王安石等了好久,看見後進門的人都吃上了面,便問跑堂的夥計:"師傅,我的面好了嗎?"跑堂的夥計答道:"就來."不一大會兒,只見跑堂的夥計手裏面拿着一雙筷子交給王安石讓他自己去端.王安石一不計較,他走到廚房,只見竈墩上放着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絲麪,滾燙的麪條快要溢流碗外.大師傅笑眯眯得對王安石說:"你要是可以把這碗肉絲麪端到外面去,而且一滴不灑,算你白吃,不要錢."王安石問:"此話當真?""一定"大師傅說.王安石用筷子輕輕往碗裏一伸把麪條挑了起來,碗裏自然就只剩下一半的湯了.這樣,王安石左手端起湯碗,右手拿着筷子挑起麪條,順當當的把一碗麪條端到了大廳前,吃了起來,麪館裏的人都翹起大拇指稱道:"王安石真神童啊!"王安石長大後更加酷好讀書,勤于思考,吃飯和睡覺的時候都捨不得放下書,而且他讀完書後還經常默默地思考他讀過的內容,有時和別人在一起,也還在想着書中的內容.因此很少有人看到他笑.他在常州做太守的時候,有一次參加宴會,酒席宴上有一個人歌舞取樂.忽然,王安石大笑起來,大家不懈其意.猜測是那個名伶表演的實在太好了,使得太守很高興,於是重重的賞賜了那個名伶,說:"你能讓太守高興.值得獎勵!"只有一個人感到懷疑.認爲太守不是因爲這個而笑的,於是找了個機會,問王安石當時爲何發笑.王安石回答:"我那幾天在想道家的《常卦》,怎麼都不理解,吃飯的時候突然想明白了,實在是太高興了,不由得笑了起來."最後王安石成爲了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這些都與他後天的努力與培養密不可分的.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我認爲後天的培養與教育比天賦要更重要!

傷仲永讀後感4

讀了傷仲永這篇課文,我無不替擁有天生智慧的仲永感到惋惜。他的父親和同縣的人是多麼的愚昧無知。

本文講的是一個天生聰慧的小孩子,因爲父親的愚昧無知,不讓他學習,而只是爲了謀利,來賺取財務,斷送了一個可以有成就的一個人。

從本篇文章,可以看出知識和文化對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比如說仲永,他因爲有天生的聰慧,可以爲家裏賺取費用。也因爲他的父親沒有文化,而是一個老實的農民。就缺少了長遠的眼光。如果當時,他讓仲永去學習,而不帶他去同縣的人家裏作客。也許今後的利益比眼前的利益更加的大。而他的父親卻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這就是有知識和文化和沒有的區別。

人不能依靠先天的聰慧,必須要接受後天的教育。纔能有大出息。一個人就算先天沒有優勢,但是他接受了後天的教育,並且很刻苦就能成。比如牛頓,牛頓童年身體瘦弱,頭腦並不聰明。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很不用功,在班裏的學習成績屬於次等。但他的興趣卻是廣泛的,遊戲的本領也比一般兒童高。平時他愛好製作機械模型一類的玩意兒,如風車、水車、日晷等等。最後成爲了科學的巨人。

這篇可問告訴我們,人不能依靠先天的優勢,要接受後天的教育。

傷仲永讀後感5

《傷仲永》講述了: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資聰明,五歲就能作詩。可他出了名後,他的爸爸就不再讓他學習了,帶他去全縣各處題詩掙錢。由於方仲永沒有再學習,最後一事無成,成爲一個普通的人!

因此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二者之間,後者更重要,即後天教育對一個人是否成纔是至關重要的。我相信我們都爲這樣的“天才”而感到可悲。

何爲天才?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傷仲永》之所以取這個名字就是因爲這個寓言諷刺了方仲永的爸爸,因爲他毀了方仲永的一切。

這件事使我聯想到着名數學家華羅庚。華羅庚在國中畢業後,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國中畢業文憑。此後,他開始頑強自學,每天達10個小時以上。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作文

華羅庚在頑強自學下,成爲了着名的數學家,這個例子就告訴了我們後天努力有多麼重要,只要我們努力學習,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我們應該接受後天的教育,像華羅庚一樣努力學習,爲國家做出巨大貢獻!

傷仲永讀後感6

有人認爲成功來自於先天的資質,也有大部分人認爲成功來自於後天的學習與積累。

大家一定都知道方仲永吧,他是一個具有先天資質的奇材,五歲就會作詩。但他的父親只認爲他有先天的資質就夠了,不需要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所以不讓他上學。後來,鄉里人全都知道了方仲永是一個天才,於是就請方仲永的父親吃飯或給錢買方仲永的詩。方仲永的父親認爲他可以靠方仲永的本事賺錢。於是他就帶着方仲永到各家各戶做客,爲他人寫詩賺錢。後來方仲永長大了,但他的知識並沒有增長,所以他漸漸地變得和常人一樣,後來又漸漸地不如常人了。

由此看來,只有先天的資質是無法成材的,必須要有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才行。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現在才發覺,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一個天資聰穎的人,若不把握機會,勤奮、努力地學習、讀書,結局也就會像本文的仲永一樣吧。更何況我們“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爲衆人而已耶?”在世界上,靠先天的資質成材的一個都沒有,但是靠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成材的卻數不勝數:居里夫人、愛因斯坦、華羅庚……因此,有了先天的資質不能驕傲,要在後天的學習和積累上跟出色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