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陋室銘》教學反思

讀後感2.97W

韓愈曾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在教授一篇古文時,更多的是關注知識的傳授,應該是韓愈所說的授業解惑。但細思之下,我們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傳道,是讓學生慢慢掌握了閱讀古文的能力後,與往來於千年的古代聖賢進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陋室銘》教學反思

所以我覺得在《短文兩篇》的教學中,可以在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拓展,讓先賢的思想助益學生的未來。

下面我以《陋室銘》爲例,具體闡述。陋室銘的主題是表現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情操。我們如果停留在此,學生可以應對考試,但卻未必能真心認同。我們可以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對主題進行拓展,以期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

劉禹錫出生於世代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才學過人,21歲中進士,有詩豪之稱。曾任監察御史,相當於中央紀檢官員;屯田員外郎,相當於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後參與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失敗,屢次被貶官。這篇文章寫於被貶和州刺史,是按當時的制度,也有三間廂房居住。但知縣因他被貶落井下石,房間由三間相繼變成兩間、一間,僅容一牀、一桌、一椅。陋室銘即寫於此時。

回顧劉禹錫的一生身居要職,只要做好“安穩”二字,仕途就可以一片光明。但他卻積極參與政治改革,參與改革風險極高,歷朝歷代無數名臣因此被貶官,被放逐,甚至像商鞅、譚嗣同爲此付出生命的代價。劉禹錫一定能明白這種風險的存在,但他卻依然堅持去做。義無反顧,爲什麼?因爲他求的不是個人的名利得失,而是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劉禹錫用自己的選擇踐行着“達則兼濟天下”。

不幸的是,變法失敗,劉禹錫從此一生顛沛流離。“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二十三年的貶謫,實在太長太長了,劉禹錫也深深體會到了什麼是世態炎涼,什麼是人情冷暖。可貴的是人生的悲苦,並未導致劉禹錫人性的墮落。種種悲歡離合、榮辱沉浮並沒有讓他悲觀消沉,卻讓他迸發出洶涌澎湃的生命力和麪向未來的樂觀精神。他身居陋室,卻依然可以驕傲的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面對蕭瑟的秋景,他依然可以樂觀的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他用自己的言行踐行了儒家的另一句話“窮則獨善其身”。正是在中華民族文化的滋養下,他才能做到安貧樂道、高潔傲岸。

我對文章的主題進行這樣一些拓展,希望學生學過之後,依然能時時記起。在他們人生順意時,能像劉禹錫劉禹錫一樣積極進取,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使命,將個人奮鬥交融於時代前進的命運交響,如果有能力,就活成一束光,照亮別人;在他們失意時,也能想一想劉禹錫的豁達樂觀,退守精神的田園,點一盞心燈照亮自己。

我希望古人穿越千年,傳達給我們的思想,能夠深埋於學生的心田,待日月累積、生根發芽、蓬勃生長,爲學生去遮蔽未來的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