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個人閱讀有感2021

讀後感1.91W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個人閱讀有感2021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個人閱讀有感1

幾年前拿到這本作爲生日禮物的書,懷着對送書者輕描淡寫描述的“小清新”的好奇翻開扉頁——輕快而不失格調的文筆,令人感同身受的心情,情與欲、生與死的隱晦闡述,讀來甚是感慨。

故事以主人公渡邊回憶青春往事爲開端,初入大學的渡邊在電車裏偶遇直子,直子是渡邊死去的好友木月的戀人。渡邊與直子開始漫無目的地行走在東京街頭,逐漸相戀。不料兩人同牀之後,直子因無法擺脫愧疚的心魔而休學。與此同時,_迭起,獨善其身的渡邊在東京孤獨度日。然而,綠子的出現令渡邊重獲生機,一段新的戀情發生。在兩段感情的糾葛與失去所愛的痛苦中,渡邊逐漸摸索出了生活的本真……

每每讀起這本書,1969年日本繁華而冷漠的都市,盲目前行而自鳴得意的路人,氣氛壓抑而畸形可笑的大學,彷彿爲我所經歷一般,一一於腦海中呈現,人物所感彷彿也是我自己刻意掩飾的潛意識。這部被譽爲“純愛”的長篇小說,完完全全稱得上是一部“心靈巨史”。

初次讀罷,有太多共鳴,陰暗面的共鳴,合頁只覺無奈。書中人物的心境與我不謀而合,“在隔了許久後重新觀望這光景的時間裏,我驀然注意到一個事實:每個人無不顯得很幸福。至於他們是真的幸福還是僅僅表面看上去如此,就無從得知了。但無論如何,在九月間這個令人心神盪漾的下午,每個人看來都自得其樂,而我則因此而感到了平時所沒有感到過的孤寂,覺得唯獨我自己與這光景格格不入。”如此捕捉入微的心理細節描寫,讀來不禁怦然心動。作者一向不將陰暗面視爲羞恥而避而不談,相反,這樣不遺餘力的揭露正是他努力尋求心靈出口的必經之路。

共鳴催促着我將此書讀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甚是感慨。幾年過去,我的心境風雲變幻,一次次落空,又重拾幸運,痛苦與平淡讓我更加懂得了堅守,漸漸地,那個心靈出口也浮現出愈加清晰的形狀:

在繁雜荒涼的世間,請承認自己的孤獨,與自我和解。

越是逃避孤獨,越不能看清真正的自己,想用隨波逐流使自己忘記孤獨的人終將淪爲碎片。孤獨的價值在於反思,反思之人對自己不再持有自尊,看清自己,纔有資格對症下藥,與自己和解。

綠子作爲書中最離經叛道的人物,留一頭短髮,“爲什麼男人偏偏以爲長頭髮女孩纔有教養,才心地善良?頭髮長而俗不可耐的女孩,我知道的不下二百五十個。”鄙視空洞無聊的貴族學校,“因爲我討厭學校討厭得要死,所以才一次課都沒曠過,心想怎麼能敗下陣去!一旦敗下陣豈不一生都報銷了!”看透了虛僞的口舌,“討論的時候就更加不可一世,一個個無不擺出無所不通的架勢,玩弄一大堆玄而又玄的詞句。我莫名其妙,就接連發問說:“帝國主義剝削是怎麼回事?同東印度公司有什麼關係?”“粉碎產學協同體是不是必須走出大學去公司工作?”可是誰也不解釋,不僅不解釋,還煞有介事地大發脾氣。那情形,你能信?”……這個家境平凡,父母雙亡,看似卑微的女孩卻實實在在持有一份拒絕受人擺佈、拒絕社會同化、待人真誠坦蕩的執着。她言語粗俗、行爲乖張,該認真的時候卻不吝於任何人,在一定程度上,她的確找到了社會與個人的平衡,接受了自己。

正是綠子這種亦正亦邪的存在帶給了渡邊慰藉。與綠子相似,渡邊自知與環境格格不入,而若沒有遇到綠子,或許他將一如既往地墮落下去,不斷爲空虛折磨。

渡邊與綠子的相互吸引來源於一份共性,即他們天生懂得尊重自己的感覺,內心古怪、骯髒、自私的感覺並不爲他們所刻意壓抑,而是用於抗拒虛僞片面的現世道德。他們不把自己看成怪人,他們內心強大。

恰恰相反的是,直子從未接受獨特的自我。加在她身上的重重枷鎖——社會道德、社交法則——每當她稍有違背便內疚自責不已,無可解脫,“我們不能不把欠世上的帳償還回去,償還成長的艱辛……”直子的悲劇與綠子形成鮮明對比,令人惋惜而深受警醒。

就是這麼一本小說,1987年在日本出版後長居銷售榜首,並介譯到各個國家。其作品的魅力如葡萄酒一般,越讀越覺得餘韻無窮。

其主題不關乎政治,不關乎勵志,直抵人心。村上說:“這部小說具有極重的私人性質,喜歡的自是喜歡,討厭的也大有人在。”

其語言明快而優雅,正如譯者林少華所說,“一種優雅的饒舌,一種有節制的故弄玄虛”。這一點也要歸功於同爲村上迷的林少華,他中日融合的筆法渾然天成,讓人不得不一讀爲快。

其取材源於村上的真實生活,據其散文集流露,渡邊原型乃村上本人,綠子則是村上的夫人村上陽子。小說中大多數場景是村上的真實經歷。渡邊喜歡反反覆覆地讀《了不起的蓋茨比》,喜歡爵士與古典樂,喜歡貓,村上亦如此。如此一來,情節的栩栩如生便不難得到解釋。

對這本書的情有獨鍾,在於很多方面,語言,作者,人物,情節,環境,主題,缺一不可。對我而言,它不僅是一本書的定義,它仿若成爲了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最難熬的時光,所幸與之邂逅。

多年以後,再捧起這本書,也許會嘲笑此時的自己——區區皮毛。那時候,我大概將越來越多世事看明白,也與自己和解了吧。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個人閱讀有感2

《挪威的森林》看了些許時日了,總想寫點什麼,昨天一以爲我對村上的作品理解頗深的朋友就書中幾個精彩片段向我發問,我的回答讓她大失所望,於是答應她重拾禿筆把我的理解寫給她看,於是又有翻開此書的機會。

在我看來,永澤是代表一類“沒心沒肺”的人,他的一套關於人生的理論以及自己所謂的成爲“紳士”的行爲規範帶有太多讓人觸之心涼如冰的冷色,不消說是親身歷練,只是多注目一眼也會讓你迅即染上某種病症――剛強者一杯溫水即能恢復如初,柔弱者則久久地囿於其中不能自拔。我不願面對這本書的原因有二:一是直子,渡邊兩人所構建起來的讓人憂鬱的關聯讓我決絕地認爲這個世界所給我們的指引着實黯淡無光,死亡倒不失爲一種精神釋放的去處;二是永澤這個太“硬”又帶點灰色調“炫”了一點的角色,委實讓我閱之如梗在喉,雖然他的話有時對人性的嘲諷往往一語中的――“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自己應做之事。”――入木三分!村上用八十年代的筆觸去緬懷六十年代的動盪,無聊,壓抑,彷徨,消沉,以及對愛情的無望,時空的更迭便生出高於事件本身的幻象。

在二十世紀的時空對於我們來說還只是將來時時,人們總想着到了二十一世紀所有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可世紀的鐘聲敲過以後,人們失望地發現,身旁只是多了幾件新奇的物什――那新奇隨着時間的流逝也會消失殆盡,但有希望總是好的,生活總是不斷地在給你機會。一則笑話雲:一對窮人夫婦,一日得到神仙幫助,可滿足他們三個願望。飢餓的農夫立即說要是有根香腸吃就好了,話音剛落,香腸出現了。他的妻子見他就這麼浪費了一個願望,都快氣瘋了,遂詛咒他,讓這根香腸長到他鼻子上去。她的願望也實現了。故事的結局也就是第三個願望自然是取下那根該死的香腸。這個笑話在我看來是如此殘忍:你有機會實現自己的願望,但你未必就能抓住這個機會。閒下來的時候我問自己:如果給我三個機會,我的願望是什麼?第一個念頭是我要健康要快樂,遠離失意。細想一下,卻發現這些願望受亦舒張愛玲小說影響太多以致過於苛求:我現在並非不健康,一口氣可打四個小時網球;也不乏快樂的時刻;沒有失意的襯托,我的得意和快樂豈不乏味?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個人閱讀有感3

最近忙着看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很憂傷的一部小說。沒有川端康成似的絮絮叨叨,行文流暢如汩汩奔涌的泉水。

小說的主人公渡邊帶着一身自我的傲氣撲面而來,而另一方面他有着深刻的自省意識,不肯隨遇而安,不肯同流合污。有着隨和的外表,然而接近他慢慢了解他發現原來謙卑的外表下有着桀驁不馴的靈魂。他有着睿智的眼光,冷酷的表情,還有善良的本性。當朋友木月以自殺來逃避這個世界的污濁與混亂,渡邊有着沉痛的悲傷。但他卻不能效仿自己的只有,他還有他牽掛的直子。但或許這也並不是他能過在混亂與迷茫中生存下來的原。他有與那個時代年輕人相同的迷惘與逃避,只是他知道他不能因此而放棄自己的生命。甚至當直子最終離他而去走進無盡的黑暗。與其說這是一種求生的本能,倒不如說他有着超越的眼光和智慧,儘管有時他會怯懦,儘管有時他會選擇逃避,但那也僅僅限於一段時間之內。

是青春的青澀讓他有不能承受的苦楚,然而他終於在愛與溫暖的的包圍中完成了靈魂的救贖。當愛已消逝走向沒落的盡頭,當直子將自己的身心交付給那無盡的黑暗,我們微微替渡邊擔心,他是否能夠在光明消失後的夜晚迎來另一輪升起的旭日。然而我們終於鬆了一口氣,當他在遠方盡情的自由的同樣是沉痛的放逐自己的身體與靈魂時,我們發現其實磨難已經早已讓他的周圍生出一層厚厚的盔甲來抵禦外界的侵襲與寒冷。他曾與木月一樣渴望永遠十七八歲,而在那個細雨濛濛的夜晚在失去摯友的傷口尚未癒合時恍然醒悟自己除了堅強已經沒有第二條可以走下去的路。這是一個經歷大悲之後的生命發出的最爲強有力的聲音,彷彿有些沙啞,或許當他對自己說這句話時眼睛充溢這淚水,也或許是在那條泥濘的街上他滿臉雨水對着黑暗的天幕喊出了這句樂觀而有悲傷的話語。青春的光芒在歷經黑暗後更加熠熠生輝,是生活讓他學會了隱忍、內斂、堅強,也讓他的身體不再遊離於心靈的掌控。從某種意義上上講一種新的生命在誕生。

小說昏暗的背景基調正好契合了披頭士的那首《挪威的森林》哀傷懷舊的旋律,或許這正是作者要將其作爲小說題目的原因。或許在一間放着這首歌的光線不太明亮的小屋裏看她更容易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情。風在搖曳穿過樹林的頂端,雨在飄灑慢慢地將心靈的土地全部溼潤……

忘不了小說結尾處石田玲子和渡邊那近乎瘋狂的吉他演奏,全是披頭士的曲子,《挪威的森林》、《昨天》、《米雪星》……一首接着一首,一曲接着一曲。漫天飄飛的音符就像是暮春花樹上雨點般飄然墜落的花瓣,紛紛揚揚的去赴一場華美的葬禮。難得一見的風景,數不盡的,剪不斷的連綿的憂傷。直子是否就是春天的象徵呢,匆匆而來留下美麗的痕跡又匆匆而去。若是如此渡邊就是厚重的大地,用自己的善良包容讓直子那顆脆弱易碎的靈魂得到些許的安慰與歡愉,讓他終於有了一個可以依靠着靜靜停留的角落。靠在他的肩上她可以閉上眼睛抓着他的衣服而永遠不用擔心他會掉進那口不知在何處的幽黑的井中,她可以抵得住黑暗處任何壞的東西的誘惑,只要他能夠讓她靜靜地依偎着他。

青梅竹馬的愛情並未留住木月匆匆的身影,直子的溫柔善良未能溫暖他那顆冰封已久的心。有時候會想與渡邊相比這是否是另一種形式的懦弱呢,有時候也會想加入那個從小與直子共同撿着青梅歡快的嬉笑追逐然後共同騎着竹馬自由的旋轉的男孩是渡邊而並非木月,那麼故事又會有怎樣的結局呢?或者再退一步直子最後終於擺脫木月的陰影而真正接納渡邊而不是那個雨夜短暫的歡快,那麼渡邊又會有怎樣的一個狀態呢、或許我們早已膩味王子與公主童話般的愛情與幸福生活。我們一方面不願意讓作者這麼寫,無疑如此小說便失去了它的真正意義與看點。然而另一方面我們真希望他們能成爲童話中的王子與公主,可以在純潔幽靜的世界裏共同生活在古堡中自由的相愛。教堂的鐘聲見證着永不離分的心聲,飄舞的飛雪是人們鋪天蓋地的祝福……

時光漸漸流逝,我們的青春我麼的十七八歲也正在漸行漸遠的走出我們的視界,然而也正是時間讓青春的那層澀澀的外衣退去讓那副並不十分壯碩的雙肩毅然扛起對於周圍的世界對於我們所愛以及被愛的人的責任。我們的肩膀終會走向壯碩,我們的腳步終將愈走愈穩。青春已經選擇了另一種美而存在,華麗張揚的外表消失了,內心攢聚的明亮的光輝。青春不是離我們遠去了,青春徵用另一種形式更加深刻更有內涵的展示着她的美麗。看來善良真是個好東西,有他的收穫那些迷失的方向終會重新迴歸,那些被遺忘的勇氣終於在靈魂的步履維艱中選擇了迸發與閃耀。有善良便有了被拯救的可能。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個人閱讀有感4

夏日午後,站在舊式的衚衕中透過交錯的電線杆,望着並不太藍的天空,兩旁的行人似乎是在穿梭,但卻聽不到糟雜的聲音,就連呼吸的聲音也不能感受到,我只是在享受這種靜,心靈的靜,真想投入於靜中不再回來,這實在是很享受的。初讀村上春樹的作品被吸引,似乎在作品中體驗,又似乎是個旁觀者。

“傳說,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會讓人迷路的森林。那種,人進得去卻出不來的巨大原始森林。”生活就像這片挪威的森林,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都要走進去,因此我們纔不可避免的對生活感到迷茫和痛苦。可是迷茫和痛苦的源頭在哪裏呢?在長大和成熟起來的過程中。我們在長大,我們在不斷地在明白這個世界,在知曉這個世界,自己也在不斷變化着,來適應這個世界,融入這個世界。可是變化的過程哪有這麼容易!我們必須放棄一些,忘記一些,改變一些,適應一些:但是其中有很多我們是不想做的,不願做的,甚至不得不違心去做的。所以我們看到,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知心的交流少了,恭維的話卻多了;信任的眼神少了,說的謊話卻多了;幼稚的想法少了,生活給我們的壓迫卻多了;對事情單純的看法少了;每個人的心卻變得複雜了。但是我們仍要成長,不要去過分改變自己。

也許,是時候我們要重新學會與他人相處了。從無目的的和別人交往,倒有目的的和別人交往;從無保留的和別人交流,到有保留的和別人交流;從對人沒有戒心,到對人有戒心……最後,讓我們放棄這種原始的,純淨的,尋求個人理解與被理解的相處方式。而是要自己承受痛苦,在別人面前隱藏些東西。這是社會帶給我們的改變嗎?我愕然了……

可是,這種轉變有時候不那麼容易,所以我們就看到,《挪威的森林》裏的很多人在挪威的森林裏迷失了方向。木月首先死了--17歲--死在一個成長的年齡。或許他承受不了成長帶來的變化,或許他不敢面對成長,總之他以死來作爲迴避成熟的方式。而對於直子來說,本來她可以握着他的手,小心但是堅定地走過成長的道路,可是,木月的死帶給她的是,要自己去對待未知。就像直子自己說的那樣:“在他(木月)死了以後,我就不知道應該怎樣同別人交往了,甚至不知道究竟怎樣纔算愛上一個人。”對成長的恐懼最後也把直子推入了死亡的深淵。即使有療養基地可以讓直子身心放鬆,即使渡邊作爲直子“同外部世界相連的鏈條”,也無法把直子從迷茫和痛苦中解救出來。不只是直子和木月,初美,直子的姐姐,直子父親的弟弟,不都是在這個成熟的年齡段,在對成熟的恐懼,迷茫和痛苦中了結了自己的生命嗎?玲子,也是作爲其中的一員,僅僅是沒有失去生命罷了。

而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會像主人公渡邊一樣在迷茫和痛苦中完成這些轉變,即使我們自己並不瞭解爲何迷茫,即使這種轉變是被環境所逼迫的。而像永澤,看上去是能勇敢且完全的適應這些轉變,但是,永澤的內心也痛苦,他自己也不想完成這種轉變,只不過,他用自己的“奮鬥”成功逼自己完成轉變,而不是等社會來逼他轉變。這也是大人物與普通人的區別。

當面對成長的痛苦,我們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痛苦,都想有人來分擔我們的痛苦。對於迷茫,我們也想通過與人的交流消除迷茫。因此,我們才尋求理解與被理解。可是,完全的理解與被理解不可能達到,自己的痛苦別人不可能完全體會,我們也依舊在尋求理解和被理解的道路上迷茫。並且,越是尋求百分百的理解,其實也就與成長的主要方面所牴觸:“我們不能尋求這種相處方式,而是要自己承受痛苦,在別人面前隱藏些東西。”所以,村上纔要把玩孤獨。因爲孤獨是不可避免的,是無可奈何的,是每個人最終都要經歷的。這也就是渡邊與人格格不入的原因。還記得渡邊在看望直子回來後,回到新宿唱片店裏打工時,看到周圍的一切感到陌生和茫無頭緒嗎?因爲他孤獨,而自己甘心孤獨,自己將在這種孤獨中完成人生的蛻變,最後成熟起來。

直子所在的療養基地,更像是一個現實世界中的伊甸園。在那裏,我們可以不必完成這種蛻變,不必作出轉變,可以依舊保持那種相處的方式。所以在渡邊剛來看直子時,會感到那裏吃飯的氣氛很奇怪,因爲渡邊自己已經完成了部分的蛻變了。也正是在直子面前,渡邊纔拿出自己已經蛻變的部分對直子說:“來吧,沒有木月沒關係,有我陪你渡過難關呢。”可是,村上的設計很有意思:它讓這個不必蛻變的伊甸園中住的都是精神病人。也就是要藉此表達:不完成蛻變的人,在那些完成了蛻變的人看來,就是不健全的。

或許在這個成長的道路上,只有愛情是真正純潔的了。因爲當每個人都完成蛻變之後,愛情就沾染了太多別的東西。可是,愛情帶給人的,卻是更加快速的變得成熟。不論是在愛情中成或敗,得到或者失去,人都會成熟很多。因爲愛情讓人懂得更多地揹負責任。其實初美就是因爲愛情的變化,而真正意識到成熟的,也是因爲自己經受不住這種蛻變,最後選擇了死亡。

《挪威的森林》我讀了這麼多遍,沒想到直到前些天,我纔像完成大一統理論似的把每一個分割的感想統一起來,其實,也是在前些天,我才把自己這些年的生活中的迷茫和痛苦看透。當然,隨着我的長大,很多想法還會發生變化,但是,不會變得就是,我希望自己和每一個我認識的人,都能勇敢的面對蛻變,勇敢地完成蛻變,並能在蛻變中保持一些東西永遠不會改變。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個人閱讀有感5

最近,我開始閱讀世界名著,從文學作品中吸取營養,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就是一部講述青春的故事,而在這個年齡段的人們都有一些煩惱,故事的主人公渡邊代表了廣大青少年的一員,他陷入了青春的迷茫之中,自我迷失又自我救贖。

渡邊是挪威的森林中的主人公,他在高中時期認識了一個叫直子的女孩,但並未成爲戀人,那時候的直子的男友是渡邊的好友木月,木月自殺後,直子帶着陰鬱的情緒生活着。一年後渡邊和直子巧遇,發現她已經變成了一個靦腆嫺靜的女孩,惹人喜歡,於是渡邊與之相戀。不久直子獨自離開了,並給渡邊寄了一封信,告訴他自己在精神病院裏,渡邊才知道直子情緒不穩定,並有精神問題,但他決定等待直子好起來。讀到這裏,我對渡邊的做法還是比較認可的,他總算沒有因爲女友生病就拋棄他,還算是有責任感。

之後渡邊有認識了一個叫做綠子的低年級女孩,她天性活潑,愛撒嬌,特別惹人愛憐,讓渡邊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對她十分迷戀。讀後感.我相信身在青春期的人們,也時常遇到這樣的難題,因爲人生是一個選擇題,站在十字路口往往會覺得迷茫。

面對着直子和綠子兩個女孩,渡邊陷入了兩難的選擇,一邊是與直子的柔情和纏繞她的病,另一邊則是綠子活潑可愛和迷人。不久,直子自殺了,渡邊變得失魂落魄,他四處旅行,希望可以化解心中的痛苦,最終在直子的病友幫助下,走出了陰霾。

我們的人生中總會有一些挫折和不快,甚至會有一些坎坷,但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堅強來戰勝困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沉浸在失望中頹廢不前。

《挪威的森林》告訴我們:人生需要經歷,經歷痛苦,經歷愛情,經歷心靈的洗禮,纔會成長起來,而青少年的內心需要信仰和精神的力量,當我們遇到困境時,可以從陰霾中走出來。直子的精神病代表着病態的青年人,他們活在空虛和孤獨之中,應該用豁達的胸懷去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