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名著《水滸傳》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3.24W

名著《水滸傳》讀後感【精彩多篇】

《水滸傳》讀後感 篇一

在每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史上必定會出現許多的文學著作,當然不包括朝鮮和阿富汗,有人說,中國有些沒文化的人在控制着文化,中國談不上文化大國。我覺得這是非常錯誤的,因爲中國的國土廣闊無垠,所以我們也把中國列爲文化大國之一,理所當然的也應該有着作。

在我國古代就有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當然這四大隻侷限在中國,而且我們現代的文化時代已經不再是四大名著的文化時代啦,但他創造了經典,因爲是經典,理所當然要銘記經典,下面就來談一談我們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之所以稱之爲英雄故事,是因爲裏面的人物太英雄啦。英雄們的豪情壯志,英雄們的高尚精神使我感受頗深。

智取生辰綱的七條好漢做下啦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好漢們的壯舉轟動啦江湖,晁蓋一夥做下的這樁彌天大案被美其名曰爲“劫富濟貧”。他們確實劫富啦,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劫富,他們這種正義行爲如果換做現代,肯定會不用經過法庭宣判就被直接賜予槍斃,而且是機關槍掃射,可見他們劫的富是多麼的富。至於濟貧嘛,就不得而知啦,因爲小說裏並沒出現。我們可以想象:黃泥岡上,這一夥好漢劫得了十萬貫金珠,而後大概經過各種不爲人知卻又被人瞭解的分贓,晁蓋、吳用等回了晁家莊園,三阮則“得了錢財,自回石碣村去了。但是我們如果這樣想是絕對的錯誤,我們不應該有這樣消極的思想,我們是要被否定的,至少會被我們的教科書否定。

我們的理解應該更“官”方一些,應該說是更“校”方一些:英雄們得到錢財後商討着進行一次“大型的捐助活動”,最後定在某某大酒樓,“活動”目的捐助全天下窮苦百姓(前提是全天下一大部分百姓在結束前到達此樓),凡是想要得到捐助的人憑“票”入場。在當天百姓們個個排隊入場,大家手中的禮物、紅包更是拿了不少不少,因爲大家覺得不應該白白的拿英雄們的恩惠,隨份子是應該的嘛,因爲他們以後還要帶領我們起義,他們就是領導我們的人啊!他們就是領導啊!當天英雄與百姓同樂,百姓與英雄同醉,甚至有不勝酒力者成了桌子底下的爛泥,總之,就是大家都很開心、很歡樂。

再看鴛鴦樓上那場血案,武松連殺十數人後,一片血泊之中,從容地將桌上銀酒器,揣入懷裏帶走;即使粗心鹵莽至極的角色如李逵,沂嶺之上殺了假李逵後,也沒忘進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銀兩和幾件釵環,全部帶走,李逵雖極端厭煩女色,但這些沾滿了胭脂味的釵環,照拿不誤。

這充分的說明啦我們的英雄領導人物時時刻刻的想着我們人民啊!百姓們正置身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們豈能坐視不管!當然,也可能是因爲他們的家中有年邁的父母需要錢財治病,也可能是因爲某個親戚的孩子急需錢財進京趕考。但又因爲他們當時的政府不能使他們自食其力,可能因爲政府的黑暗統治壓迫,也可能是因爲他們個個身負人命,總之,種種社會原因使之要飯都要投資了

但是換做現在絕對不會出現這種狀況,因爲縱使窮家蕩產,身上有過案子,我們這個公平的社會也會讓他們得到公平的保障,因爲他們可以去做人民教師。

但是他們也有一點點小小的過錯需要改進,因爲他們製造了硝煙戰火,同時製造了污染,但這一點也不重要,因爲這點污染是虛無的,即使真有,在我們現代社會也是微不足道的;即使很大,也大可不必在意,別人吸毒花錢,我們吸毒免費呢。

他們敢於反抗黑暗,他們正義!他們讓百姓不受當朝政府的迫害!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即使只存在小說裏!他們的精神使我感受到啦我國偉大的教育事業異常強大的影響力波及了不同的時空。最後,英雄們的豪情壯志,英雄們的高尚精神使我感受頗深。

《水滸傳》讀後感 篇二

寒假裏,我觀看了電視劇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看了後我對《水滸傳》有了些瞭解,知道了梁山好漢個個都是英雄豪傑,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而這其中最讓我難忘感動的要算李逵背母了!

李逵的孝心深深感動了我。他因“犯罪”被迫背井離鄉去江州充當牢子,有幸結識宋江,最後和宋江上了梁山。上梁山後,在他自己大碗吃酒大塊吃肉時,不由想到了自己的母親還在家裏受苦,所以決定下山去接他的母親來梁山享福。到家後,發現母親由於日日夜夜思念兒子,竟然雙目都失明瞭。李逵心裏很過意不去,痛哭了起來。他跟母親說要帶她上梁山享福去,母親欣然同意了。途中,因爲口渴,李逵便把母親放在一棵大樹下,自己去取水。等他取水回來時,那棵樹下只有許多血跡和一點頭髮,卻不見了母親蹤影。他沿着血跡找到了一個老虎窩,知道可惡的老虎吃了自己的母親,便悲痛地舉刀衝了進去,殺死了三隻大老虎。

梁山的英雄豪傑個個都有自己的事蹟,如宋江醉酒寫反詩、武松爲兄報仇、林沖被奸人所害……最後這一百零八個好漢卻被招安,許多好漢以身殉義了,令人感慨萬千。

我非常敬佩他們的愛憎分明、忠義雙全的高尚品質。我最喜歡的經典作品讀《水滸傳》有感500字要說我最喜歡的一部經典作品,那無疑就是《水滸傳》了。

《水滸傳》是一部長篇小說,書講述了一百零八位好漢,有的被逼無奈,有的立志救國,有的……走上了梁山。在宋江的領導下,進行了“南征方臘”等等的除惡行動,最後接受招安,被人毒害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許多的道理,有做人方面的,有處事方面的,有待人方面的……我在宋江和魯智深身上學到的最多,請聽我細細講來。宋江的一生,輝煌而悲傷,他雖身無武功,卻能號令一支如狼似虎的隊伍,他雖號令一支如狼似虎的隊伍,卻糊塗的走了招安之道,被毒害身亡。

那麼,我們可以從宋江身上學到什麼呢?做人,處事,用財。宋江做人很周到,對待素不相識的人,他能出手相助,對待朋友,他能捨命相救,對待故交,他能掏心挖肺。你看,宋江多有智慧,多有遠見。他用錢很有智慧,他初見鐵牛,給了十兩銀子,相當於1000元。鐵牛不一會兒,花光了,宋江也沒有生氣。此後,鐵牛便實心實意的跟着宋江。宋江正使用銀子,買來了人心,買來了名氣,,買來了性命。宋江多次險些喪命,全是一句話救了他:“我宋江竟喪命於此。”人們一聽,馬上鬆綁,爲什麼?名氣大,人緣好,江湖上誰不知道宋江的大名?

那麼?我們又能從魯智深身上學到什麼呢?對朋友的忠貞。當林沖在野豬林險些遇害時,他挺身而出,解救了林沖,他不爲權貴,把自己的安危置之於不顧,這就是義氣。

一部《水滸傳》,一個生生不息的故事,一隻明亮的。眼睛,看破了人間的正義和邪惡。

《水滸傳》讀後感 篇三

《水滸傳》忠義觀是一十分複雜的結構。一方面,忠義是忠於大宋天子,特別表現在宋江及一些朝廷降將身上,他們追求“封妻廕子、青史留名”,“忠義”是對國君之忠 誠,表現爲封建皇權主義思想。宋江在被奸臣以朝廷名義毒死前,還對李逵說:“我爲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另一方面,忠義是忠於兄弟義氣,忠於梁山事業,忠於朋友所託等,如在晁蓋、李逵等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那樣,忠義既是江湖好漢間的團結戰鬥、無私援助精神,又表現爲人格上的互相欣賞和尊重。忠義作爲水滸英雄個體的處世準則和梁山英雄羣體的政治原則,它同對一定的理想社會、理想人格的追求聯繫在一起,它也沒有僅僅停留在觀念上,水滸英雄一直以激烈的行爲進行印證、踐履。《水滸傳》忠義觀念雖然由於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同正統儒家的封建政治哲學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它畢竟有許多方面同正統忠義觀念迥異:第一,正史忠義觀念同普遍的天理相聯繫,理性原則優先《水滸傳》忠義觀念同個體的生存慾望相聯繫,感性原則優先,較多地滲入了意志的因素。第二,從忠義觀念的社會功用來講,正史忠義觀念是封建統治秩序的肯定性因素;而《水滸傳》忠義觀念不時成爲封建統治秩序的否定性因素,水滸英雄常常以忠義爲名“殺富濟貧”、“搶擄官廒”,他們要“掀翻天地重扶起,戳破蒼穹再補完”“攪擾得道君皇帝龍盤椅上魂驚,月風樓中膽裂”。第三,從義觀念的行爲主體來說,正統忠義觀念是一種普遍性原則,如黃宗羲在《原君》裏所說“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對所有臣民尤其是官紳階級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而《水滸傳》忠義觀念是少數天罡地煞的德性和行爲準則,水滸英雄是歷劫的天神,他們身上的忠義帶上了神性的色彩,忠義並沒有推及於一般人。

這是一個忠於朝廷、維護封建統治的較大的義士集團,實質上是一支身居草澤之中、心在朝廷之上的“忠義”軍。《水滸傳》第三十二回中第一次說出“招安”這個詞語的應該是武松,他與宋江談心,當宋江邀他一起去清風寨時,他說道:“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宋江則說:“兄弟有心歸順朝廷,皇天必佑。”並請他:“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爲人一世。”這表明在流落江湖時,武松、宋江等人已經開始意識到“落草”並非長久之計,僅僅是爲了躲避自身災禍的權宜計策。在梁山泊大聚義後,宋江在菊花會上“一時乘着酒興”寫了首《滿江紅》,詞中有“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除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受到武松、李逵的反對後,他批評武松說:“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爲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衆人的心?” 這些表明:梁山泊英雄聚義成爲一個集體後,已不再如個體俠義那樣快意恩仇,也不像如佔山爲王時那樣僅僅爲了小團伙的生存“打家劫舍”,而必須把英雄行動的目標轉向到英雄發展、民衆安全、家國保衛等方面喪,實現廣泛的俠義與忠義融合,即成爲“大力”、“大賢”、“有忠”、“有義”之英雄。對皇上的愚忠只是他們主張的“忠義雙全”思想觀念的最直觀的表現形式,而最根本的含義則是他們身上固有的且具有普遍性的那種“忠孝節義”的心理特徵。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差別,並認爲這種上下等級的區分具有不可違背性,要絕對遵從,否則就是以下犯上,不忠不孝;而這種等級在現實中的具體表現就是名望的高低、出身的貴賤、甚至年齡的長幼等等,簡言之,這種等級秩序是天定的。我想,也是由於這種愚忠的心理導致了最後的悲劇。

所以,《水滸傳》是一曲忠義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