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苦難輝煌讀後感1500字作文多篇

讀後感2.63W

苦難輝煌讀後感1500字作文多篇

↓↓更多關於“苦難輝煌讀後感”內容推薦

★金一南苦難輝煌讀後感★

★苦難輝煌讀後感500字★

★苦難輝煌讀後感600字★

★苦難輝煌讀後感1000字★

★讀苦難輝煌有感★

苦難輝煌讀後感(一)

以前,曾在電視“百家講壇”欄目聽過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的講座,講的是我黨主要領導人,特別是_等,在兩萬五千里長徵前夕的思想鬥爭和長征的深遠意義,獨特的視角,新鮮的史料,生動的語言,金一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當認監委黨辦給各支部發下一摞圖書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金一南著的《苦難輝煌》。

這本書必須細細品讀,慢慢回味,不可以一蹴而就,一目十行,因爲,字裏行間的信息量太大了,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歷史事件犬牙交錯,是非對錯翻雲覆雨。

這本書的客觀性讓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以前讀過的一些歷史書籍往往對某些歷史事件和人物賦予了片面或單一的主觀色彩,雖然讀起來省事,但是並不見得符合歷史的真相。金一南認爲,歷史的真相也許沒有人可以說得清楚,沒有辦法用三色、六色或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來描繪,我們只能儘量還原歷史的真實,儘管這真實可能很殘酷、很費解或者很令人尷尬,但歷史就是個複雜的多面體。

《苦難輝煌》這本書詳細、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前後的歷史畫卷,描繪了衆多我們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_等等,同時也描寫了衆多迄今仍默默無聞的英雄。掩卷而思,不禁感嘆:偉人其實也是凡人,沒有神的智慧與力量,不會天生正確,他們也會犯錯誤,他們也會打敗仗,他們也會發脾氣,他們也會出爾反爾,他們也會拉幫結派,只是被太多的影視文學作品美化、提純或剪切了,反倒給人一種距離感、模糊感、平面感;我更加感嘆:這些偉人的的確確又不是凡人,無數次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鋼鐵般意志和體魄的人,有人曾沿當年紅軍長征路線體驗了一把,但是隻能體驗險惡的地理環境,卻無論如何體驗不了當年險惡的人文環境,頭上數十架飛機轟炸,數十萬敵人圍追堵截,隨時需要做出抉擇,而這抉擇隨時可能導致全軍覆沒,生理與心理始終處於極限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犧牲的、掉隊的、逃跑的、叛變的佔了絕大多數,最後堅持下來的只有幾千人,而就是這幾千人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這本書讓我更加敬重歷史的偉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這本書裏闡述的洋爲中用的道理讓我也頗有啓發。白求恩也好,李德也好,這些外國人來到中國,真心實意地幫助中國革命,難免在不瞭解情況,甚至在根本就不理解情況的情況下,從他們原有的條件、環境,從他們原來接受的知識和受到的訓練出發,發出一些對我們革命情況不盡適合的命令與指令來。關鍵是我們的態度,我們是學習他們的經驗、發揮他們的長處,引導他們認識中國國情,還是把他們的經驗奉若神明,把他們的話語當作指示,“一句頂一萬句”?不把握這一點,不引導他們學習和了解中國革命具體實踐,不用事實向他們證明他們某些東西與中國實際的脫節,結果反而限制了他們本來應該發揮的作用。

結合我們的認證認可工作不也是這個道理嗎?像馬克思列寧主義一樣,認證認可也是“泊來品”,是洋玩意,需要洋爲中用,無論是模式、程序,還是標準,甚至名詞術語,不能照搬照抄,要結合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要結合中國人的心理、教育和接受程度,在深刻理解認證認可精髓的前提下,靈活運用,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豐富。如果當初我們引入_的時候,能夠做到這一點,恐怕不會造成現在“濫”的局面。所以,我們在設計新制度的時候,如當前緊迫需要研究建立的碳評價制度,一定要融入中國的國情,無論是管理措施還是技術指標,直接拿來主義的懶漢做法要不得。如果我們做成功了,對國際認證認可活動也是推動和發展。

金一南撰寫這本書的精神更加爲我所感動。從網上資料獲知,金教授曾當過工人,被贊爲“天生就是個好工人”,他曾當過兵,被譽爲“天生就是個好戰士”,他現在是大學教授,又被嘆爲“天生就是個教書的料”.金教授自己說,沒有天生的事情,只是做什麼就要用心、盡全力,熱愛生活就要幹好工作;創新貴在堅持,只是把別人打牌、看電視的時間用來搞研究了;人與人的差別主要在八小時以外。通過他的這些話,我明白了這本幾十萬字的鉅著來源於他經年累月積累的二百多萬字的讀書筆記和常年獨立縝密的思考。因而我想,做人要做個有心的人,做事要做出個結果,不能半途而廢;做事要做出自己的風格,不能機械照搬。人活一輩子要有熱情、有想法,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見異思遷,不要說的多,乾的少,不要做批評家和空想家,要做實幹家。

人間的苦難很多,但不一定都創造輝煌,只有鳳凰涅盤式的苦難才最終創造輝煌。願我們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在富國強民的道路上創造新的輝煌。

苦難輝煌讀後感(二)

先賢有云,“三日不讀書,便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一個春光明媚的週末,我打開了《苦難輝煌》扉頁,捲簾伏案,細細讀之,如飲甘飴、愛不釋手、感慨良多、獲益匪淺。

《苦難輝煌》共十六章,洋洋灑灑五十萬餘言,是戰略問題專家、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的鴻篇鉅製,是在閱讀500餘本參考書目,整理了200多萬字的筆記,歷時15年時間完成的。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歷史放在國際大背景下解讀的書,是第一本用戰略思維、戰略意識點評歷史的書,是第一本可以作爲大散文賞閱的歷史圖書。

該書鉤沉稽古,樸實公允,以其獨特的視角、新中求實的史料、曉暢傳神的語言、深刻精闢的分析,從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入手,講述了20世紀在世界東方,在歷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莫過於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龍、從百年沉淪到百年復興這一歷史命運的大落大起;深刻地再現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內外矛盾衝突空前尖銳,相互鬥爭局面極其複雜,各派力量策略轉換空前迅速的歷史全景;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戰爭的正義、艱辛和偉大,演繹出了一部部氣勢恢宏、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重溫了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重新追尋了我們的人民軍隊在歷史重大關頭慨然承擔救國使命,突出重圍,殺出血路,最終奪取勝利的歷史軌跡;清晰地再現了一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引導中國革命歷經磨難挫折,完成了中國歷史中最富史詩意義的壯舉,奏響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樂章,最終走向輝煌勝利的歷史畫卷。

細細品讀完此書,掩卷長思,心緒不能自已:輝煌永遠與苦難相伴,在苦中生,在難中長,在輝煌中成熟,只有歷盡艱難,才能像鳳凰涅盤,重獲新生。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先驅列寧講過:“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歷史的烽煙中,無數的中國共產黨人爲探求救國救民、民族獨立,孜孜以求、捨生取義、慷慨赴死,在經歷無數的挫折與失敗後的勇往直前,那一個個鮮活的身影時時涌現眼前,讓我心潮涌動,感慨萬端,感受到信仰的無窮。

_年前,時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就沒有多少人能相信,這個小小的政黨能夠奪取政權,贏得中國的未來。也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嶺、江河草地中遠征的疲弱之師,能揹負着中華民族復興的全部希望。但是前赴後繼,百折不撓卻昭示了他們的不斷壯大和光明前途,正是因爲有了血與火的洗禮,有了破繭成蝶的艱辛,有了幻滅與再生,永恆的悲愴與不朽的豪情,纔有了昂首屹立在世界東方的雄獅。正如書中所說,中國革命的勝利不是天賜良機,而是來自千千萬萬的人的英勇獻身。給我們的深刻印象,不是在共產黨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而是在黯淡之時,共產黨人堅守自己的信仰如初。如紅軍20師師長鬍天陶被俘,一位紅軍師長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讓敵軍大吃一驚,在威逼利誘下胡天陶始終只有一個字“不!”讓敵人無可奈何。試想,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天上數十架飛機狂轟濫炸,地面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還有多變的氣候,崇山湍流的阻攔,在這種險境之下,犧牲的,掉隊的,開小差的,甚至叛變的佔了多數,最終堅持下來的只有幾千人。而就是這幾千人,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如果沒有鋼鐵般的意志,堅韌不倒的信念,他們靠什麼去完成歷史使命呢?這就是共產黨員的忠誠信仰,這就是我們這個民族寧折不屈的脊樑。他們匯聚成一股強大不可阻擋之力,在艱難困苦中喚醒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支撐起一個歷史悠久國度的繁榮富強。

《苦難輝煌》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儘可能地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字裏行間無不體現實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書中寫道:“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送來了組織指導,甚至送來了部分經費,但沒有送來武裝割據,沒有送來農村包圍城市,沒有送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那麼,“武裝割據”從哪裏來?“農村包圍城市”從哪裏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從哪裏來?不言而明,這些都是從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中來,從對當時國情、民情深入細緻的研判中來。《苦難輝煌》裏敘述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與非凡,並不在於那種充滿佛光神意的被神化的計劃或者預言,而在於它的實踐。不屈不撓的、百折不回的實踐。”“真理在大多數時候,並不是一輪光芒四射的紅日。更多的時候,它可能只是黑夜中一道電閃,甚至是遙遠的前方一縷若明若暗的微光。發現真理,需要智慧。跟隨真理,則需要勇氣。” 這些精彩睿語讓我受益匪淺。書中明確地回答了“中國紅色政權爲什麼能夠存在?”這個問題,讓我讀懂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句話的真諦,更讓我深深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是歷史的選擇”這一精闢的論斷。歷史昭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中國共產黨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壯大,從各種政治力量中脫穎而出,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能夠糾正自身錯誤而不斷髮展進步,成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領導核心,奪取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更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該書在描寫陳毅、彭德懷等偉大革命家之時,以反圍剿、萬里長征等一些真實、詳盡的歷史事件,塑造偉人們鋼鐵般意志和爲實現共產主義獻身的精神,同時也敘述了偉人的平凡,非常客觀地表達了偉人其實也是凡人的情愫。即或是偉人,也沒有神的智慧與力量,不會天生正確,永遠正確,他們也會犯錯誤,也會打敗仗,也會發脾氣,他們身上的缺點,只是被太多的影視文學作品美化了,給我們的是一種模糊的相去甚遠的感覺。衆所周知,“四渡赤水”是在長征中用兵的得意之着,《長征組歌》中有一句歌詞就是“_”。偉人不是不犯錯誤的人,而是犯了錯誤能夠及時糾正的人,是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人。金一南教授在書中說道:“遵義會議請回來的不是一尊萬無一失的神,而是一位隨時準備堅持真理、隨時準備修正錯誤的實事求是的人。偉人的與衆不同,不是在於能夠發出神一般的預言,而是在於能否隨時修正自己的錯誤,採納別人的正確意見。”

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以76歲的高齡跋涉兩萬裏,完成了對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尋訪,出版了譯名爲《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在序言裏他寫道:“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金一南則在書中寫到:“你可以忘記工農紅軍縱橫十一省,形成二萬五千裏,一路硝煙,一路戰火;可以忘記不盡的高山大河,狹道天險,國民黨數十萬大軍左跟右進,圍追堵截;可以忘記革命隊伍內部爭論與妥協,彌合與分裂。但這一點你將很難忘懷,長征所展示的足以照射千秋萬代的不死的精神與非凡的氣概。不屈不撓的工農紅軍,不屈不撓的共產黨人。不屈不撓的解放事業,不屈不撓的中華民族。”長征是人類近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的英雄史詩,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爲傳揚。紅軍一次次的絕地逢生,一次次的轉危爲安,在多股力量的夾縫中,依靠自己強烈的使命感和絕地求生的意志,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闖出了一條艱苦卓絕的“中國之路”,鑄造了不怕犧牲、前赴後續,勇往直前、堅韌不拔,衆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偉大長征精神,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的精神動力。長征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有西方讀者把長征與《聖經》中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的遠徙相對比,稱之爲20世紀最叩人心扉的東方遠征,而讀過《苦難輝煌》的中國網友則留言,“渺小與偉大、卑賤與高貴、陰謀與陽謀共存,冷血與熱血、低潮與高潮、失敗與勝利交織,波瀾壯闊,偉哉中華!”

書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是對紅軍四渡赤水的描寫,從真實的歷史看,那正是紅軍長征中命懸一線的危機時刻。四渡赤水戰役歷時三個多月,吸取前幾次戰鬥的教訓,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數十萬重兵之間,不斷的變換作戰方向,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爲紅軍贏得了時機,創造戰機,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有效地殲滅敵人,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粉碎了敵人妄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夢想,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爲主動的光輝戰例。哈里森·索爾茲伯裏在所著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到:長征是獨一無二的,長征是無與倫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從這段中國共產黨奮鬥史的追尋品讀中,可以得到許多現實啓迪,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其根本就是要通過對每一位黨員思想、精神、品格、行爲的教育,使崇高的信仰內化於心,外現於行。現在極少數黨員認爲所謂的理想信念是無足輕重的,理想信念蛻變,宗旨意識淡薄,忽略了政治素質的塑造和提升,這無疑是非常危險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更加需要牢記黨的革命歷史,進而不斷吸取讓黨的事業永葆輝煌的精神力量,不折不扣地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始終,堅信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以中國共產黨人百折不撓、勇於犧牲、謀求民族解放、人民利益的精神,使思想、靈魂得到昇華,敢爲人先,勇當重任,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本職崗位上迸發一往無前的激情。

苦難輝煌讀後感(三)

苦難之後是輝煌,不經歷苦難,哪裏來輝煌?金一南先生的這部《苦難輝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歷史放在國際大背景下解讀的書,是第一本用戰略思維、戰略意識點評歷史的書,是第一本可以作爲大散文欣賞的歷史圖書。它向我們再現了一幅20世紀20至30年代中國革命歷經磨難挫折走向輝煌勝利的歷史全景畫,讀後頗有感觸。

歷史給中國共產黨人的磨難,超過了所有其他政治團體和黨派。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那樣一個不足五十人小團體,小組織,幾十個人,渺小的力量,迅猛發展壯大,更是成爲了以後中國發展的領導力量。在異常艱苦與錯綜複雜的社會環境下,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就像是一直浴火的鳳凰,在履歷了苦難與挫折之後走向了輝煌與勝利,這靠的是一大批不怕苦,不怕死,腳踏實地,百折不撓,一心一意爲了人民羣衆的共產黨人,靠的就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而長征無疑成爲了中國革命無比艱險的一個縮影,它是紅軍將士同險惡的自然環境和兇惡的反動軍隊之間展開的一場大搏鬥。《苦難輝煌》這本書詳細、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前後的歷史畫卷,描繪了衆多我們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同時也描寫了衆多迄今仍默默無聞的英雄。這是這些人懷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信念,甘願吃苦,寧願戰死,也不願掉隊、離隊,忠貞不渝地凝聚在黨的旗幟下,朝着遠大目標衝鋒向前,方纔成就了我們和平的今天。

掩卷而思,不禁感嘆:生活在現在的和平年代,我們已經無法想象頭上數十架飛機轟炸,數十萬敵人圍追堵截是什麼樣的場景,我們也無法想象徒步二萬五千裏,翻過皚皚雪山,趟過滔滔急流,走過茫茫草地……是何等的艱險,但是我們卻深刻的感受到紅軍將士們視死如歸、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如果沒有一種堅定的信仰,沒有一種“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裝備低劣、缺衣少食的紅軍將士,怎麼能夠戰勝兇頑的反動軍隊,怎麼能夠征服險惡的自然環境,怎麼能夠從人們無法想像的艱難困苦中拼殺和奮鬥出來?

想想我們現在,那種精神、那種信仰是不是正是我們所缺少的嗎?口袋富足了,精神卻匱乏了,房子變大了,靈魂卻渺小了,我們讀着歷史,卻在忘記過去,讀讀我們黨的苦難與輝煌吧,洗滌我們的心靈,鞭策我們的靈魂。

《苦難輝煌》也告訴我們:其實沒有神,中國工農紅軍從領袖到戰士,都是一個個鮮靈活現的人。人最不能免得是失誤,人最可貴的也就是改正失誤。我們黨也走過彎路,也受到左傾、右傾思想的影響,但最終能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正是能夠實事求是的面對黨內、黨外形勢,不調整和變更戰略,將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紅軍長征由初期陷入困局到後來踏上坦途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戰勝並最終取代教條主義的過程。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覆才能完成。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在和平和發展能爲主旋律的今天,我們國家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紛繁複雜,變化多端的,實際中不斷涌現出新的問題,我們前面並沒有一條灑滿鮮花的道路,需要踏過一片片荊棘,邁過一道道門檻。甚至是前人從未遇見過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責任,依然是帶領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從輝煌走向更加輝煌。這就要求人們善於總結經驗,針對客觀現實。大到建設好國家,小到做好個人工作都離不開實事求是的精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正是傳承了這一精神,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成績,先烈們用生命爲我們開創了新的天地,我們作爲後來人,正在續寫着歷史,必須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於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造者。

金將軍着手寫這本書前,僅整理資料就用了兩三年的時間,其間,他讀了500多本書,整理了200多萬字的筆記,歷時15年時間最後形成52萬餘字的作品《苦難輝煌》,在充斥這學風浮誇,學術造假,急功近利的社會現實中,金將軍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事實求是,尊重歷史真相的態度也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我們的一生並不一定經歷多大的苦難,也並不一定會取得多大的輝煌,但是踏踏實實的走好我們的每一步,每個平凡人堅實的每一步將成就我們國家的最終的輝煌。

苦難輝煌讀後感(四)

《苦難輝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歷史放在國際大背景下解讀的書,是第一本用戰略思維、戰略意識點評歷史的書,是第一本可以作爲大散文欣賞的歷史圖書。這本書裏面的獨特的視角,新鮮的史料,生動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該書以長征爲切入點,把黨的早期歷史放在追溯探尋國家命運和民族命運這樣一個戰略高度來研究,放在國際大背景下來把握,把影響當時中國社會走向的不同主義、不同政治力量綜合在一起,是中國共產黨革命道路上最複雜、最艱苦也是最具歷史意義的一個歷史剖面。

它首先展現給我們的是在那黑暗動盪的年代,他帶領一羣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推翻壓迫、剝削的舊社會,爲受苦受難的勞苦大衆翻身得解放,建設民主、平等、富強的新中國”作爲終生奮鬥目標的堅定信仰。爲了實現這一信仰,他們經歷數不清的苦難,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即使是天上有大批飛機轟炸,地上有幾十萬重兵圍追絞殺,都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所匯聚的滾滾洪流。前邊的倒下去,後邊又有更多的人站起來,前仆後繼,勇往直前。

這如此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概,的確是常人難以理解的。然而理想、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正因爲他們心中有爲之奮鬥的崇高目標理想,因此,纔會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把個人的苦難、生死置之度外。這正如斯大林所說:“只有偉大的目的,纔會產生偉大的行動。”

回顧_的征程,我們黨和軍隊一路走來,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贏得了無數輝煌勝利。《苦難輝煌》這本書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歷史性問題,表現了可貴的問題意識。從問題開始,將以肯定結束;從肯定開始,將以問題告終。問題是時代的口號,是時代表現自己精神狀態最實際的呼聲。有一種說法:不滿現狀就是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開始。

歷史是相對的,辯證的。過去相對未來是歷史。我們作爲後來人,正在續寫着歷史,必須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於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造者。

苦難輝煌讀後感(五)

天地闊大,世事渺遠,掩卷凝思時,幾度物換星移,再叱詫風雲的人物業已化作歷史的背景。穿越悠悠歲月,唯有文字不會生鏽,唯有思想永恆璀璨。透過紙上山河干戈了將近一個世紀的烽火狼煙,我想仔細地看看,那些自苦難歲月中走過來的人們,那頁永不會褪色的歷史,那片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旗幟,向後人昭示了一筆怎樣珍貴的精神財富。

祖國,我願飽覽你的足跡,解讀你山重水複疑無路之際,如何在風雨如晦的長夜走出一場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開篇《苦難輝煌》就用激情澎湃地筆觸描繪了一個屬於進步青年們的激情時代,那時候的中國,已經沒有能力倒敘千年前的金粉繁華富貴無匹,昔人只能用悲憤難抑的神情喟嘆風光不再的荒煙蔓草瘡痍滿目。對於一些愛國青年和進步志士來說,最激動人心的話題莫過於救國與革命,最震撼人心的使命莫過於使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變爲東方巨龍、從百年沉淪走向百年復興。亙古不變的膚色是承襲自炎黃始祖烙印下的圖騰,血脈裏奔騰的黃河長江是華夏子孫生而爲龍的倔強,面對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的局面,不認輸的中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推翻了那個腐朽到了骨子裏的清王朝統治。這一次登上歷史舞臺大放異彩的人物是孫中山。然而,孫中山也有困惑,原先以爲阻礙民族進步的封建王朝消滅了,爲什麼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是一片羣魔亂舞,而且各路人馬各自爲戰,攪得天下生靈塗炭,看不到壯麗的未來。此時,遙遠的俄羅斯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十月革命成功地實現了無產階級專政!西伯利亞平原上的社會主義之光溫暖了古老中國沉沉的黑眸,中國又擁有了一條新的、充滿了生機的出路!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萌芽在這片土地上,革命的種子衝破重重阻礙,破殼而出。

誠如書中所言,那是一個狂飆突進的時代,也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幹大事、年紀輕輕就敢丟性命的時代。艱難形勢的步步緊逼迫使年輕人有轟轟烈烈地爲國爲民拋頭顱、灑熱血的激情!翻開史書,數風流人物,且看無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瞿秋白36歲時從容走向刑場,沿途高唱俄文《國際歌》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慷慨赴死。周恩來29歲主持南昌起義,英雄城舉英雄事。他34歲點燃井岡山燎原之火,燒盡壓迫,博古24歲出任中共臨時中央負總責的人,鄒容18歲寫就《革命軍》成就一夕烈士之名。這些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沒有一個人老態龍鍾,沒有一個人研究長壽,沒有一個人醉心名利,經歷的人生都是奮鬥、犧牲、救亡。果真是天行健,君子自強以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