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過於喧囂的孤獨》讀後感(共2篇)

讀後感2.49W

第1篇:《過於喧囂的孤獨》讀後感

《過於喧囂的孤獨》讀後感(共2篇)

《過於喧囂的孤獨》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過於喧囂的孤獨》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提到捷克文學,所有的人都會說出這個名字:米蘭昆德拉。而昆德拉本人曾宣稱:如若有人要爲蘇聯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結束後的時代命名,他必得稱之爲赫拉巴爾時代。

博胡米爾赫拉巴爾,這位20世紀下半葉捷克最偉大的作家,以其獨特的風格和題材直接影響了捷克文學的發展:他創造了捷克啤酒館的神話,他把對這個世界邊緣人的完美注視和傾聽搬到自己的小說裏,他坦然地把普通人的聊天與深邃的哲學思維糅合在一起,他用充滿詩意的和善意的眼睛去透視灰暗的`日常生活,發現底層珍珠的熠熠閃光,被稱爲“捷克文學的悲傷之王”。

孤獨有很多種,唯獨赫拉巴爾的這一種被稱作是“過於喧囂的”,《過於喧囂的孤獨》的情節非常簡單,它講述是廢紙收購站打包工人漢嘉三十五年在廢紙堆上與閱讀爲伴的故事,一個關於靈魂的事,一個被作者稱爲“love story”的故事。

三十五年來,漢嘉用一臺打包壓力機處理廢紙。廢紙中,從百科詞典到藝術哲學無所不有,漢嘉骯髒的身上蹭滿了文字。漢嘉說:“我讀書的時候,實際上不是讀而是把美麗的詞句含在嘴裏,嘬糖果似地嘬着……我喝酒是爲了活躍思維,使我能更好地深入到一本書的心臟中去,我喝酒是爲了讓讀到的書永遠使我難以入眠……”爲此,他從一筐筐廢紙中淘揀出伊拉斯莫的《愚人頌》,也逐字地記錄在那一疊疊被打成包的廢紙中,那些奇異思想、闊大宏論、精妙比喻如何與污垢、垃圾、血水、泥漿安穩地混居――“在這個世界上惟有我知道,哪個包裏躺着――猶如在墳墓裏――歌德、席勒,哪個包裏躺着荷爾德林,哪個包裏是尼采”……

就是這樣一個卑微的廢紙回收站的工人。卻定時爲教會圖書館和民族學教授免費贈送好書,更會爲了將普魯士王家圖書館精美藏書因成爲戰利品而將按照廢紙價格:每公斤售價一外匯克朗裝上火車賣給瑞士和奧地利而深感犯罪感。“那時候我已在內心找到了力量,使我目睹不幸而漠然處之,剋制自己的感情,那時候我已開始懂得目睹破壞和不幸的景象有多麼美……”

閱讀、領悟、回憶和蒼涼,彙集了爭戰的老鼠、瘋狂的蒼蠅,轟鳴的機器,造就了屬於一個孤寡老人的“過於喧囂的孤獨”。對人類文明的珍惜,如此便有新一種表現方式:在每一個廢紙包裏放一本攤開的書,外層包裹名畫複製品,連同免不了被同時擠壓致死的骯髒動物,成爲一個方方正正的包裹。

這喧囂是我們無法憑空想象的,這喧囂正是無情的大自然創造的一種恐怖,“在這種恐怖中一切安全感都已毀滅,比痛苦更爲強烈”,一邊是下水道里激戰的鼠族,一邊是梵高"向日葵"的明燈。到了最後,他親眼看到年輕人和新型打包機器即將代替他的位置以及他和所有老式打包工人邊處理廢紙邊看書的工作方式,年輕人練習將嶄新的書籍扯下封皮,將書瓤扔給機器,看都不看一眼,他開始不斷地重複說,“天道不仁慈”,書都被這些手扯得毛髮倒豎。處理廢紙變成沒有人性的工作,這讓漢嘉心痛不已。最終他失去了工作,以便讓位給這些機械工作、高效率的年輕人接替他的崗位和他的水壓打包機。

他便將失去一切。你會看到一個人失去三十五年來的唯一的生存方式和喧囂的孤獨時,便是無以延續的死結。他在微微的醉態中看到整個布拉格從外延、到自己所在的地點,全部被擠壓,打成一個巨大的廢物包裹。

若列舉此書所談到的著作和畫作,毫無疑問是一個宏大的書單。這既使人產生反覆閱讀的慾望,也令人倍感困頓,在這樣的消費時代,仍然有大批的思想、真理被打包賤賣,我們是否能像漢嘉那樣咀嚼出書本和人生的真諦?

也許是這樣的暗示,或是不可避免的絕望,他真的將自己送往三十五年來朝夕相處的壓力機器。他最終將自己也打成了包。作爲他鐘愛並熟悉的終結方式,安靜迎接不仁慈的命運,把自己等同於哲學和名畫,隱喻於最終的命運。

這確實是世界上最感人的love story。所以赫拉巴爾無比動情地說“我爲這本書而活着,併爲寫它而推遲了死亡。”

第2篇:

在記憶的碎紙堆中翻尋

----讀《過於喧囂的孤獨》有感

人最可悲的不是失去記憶,而是不肯去回憶。我發現自己正在失去對思想對語言文字的記憶。特別是當我在讀到捷克作家博?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時,迅速陷入了一種令人炫暈的折服。博?赫拉巴爾比任何人都更好地捕捉到象徵着人類知識的精美書籍和辭典只是些徒勞地製造出的概念,這些不斷更新的文明表皮終將被壓成一團廢棄,令人憂傷和恐懼。博?赫拉巴爾自己也說他是爲寫這本書而活着的,這本書令他品嚐到巨大的恐懼。“我被這部作品嚇着了,然而一部正經像樣的作品會引起作者擔心和緊張的。我常想,我在寫完這類書之後便會死去。可我沒有死,於是我就不得不痛快地品嚐這巨大的恐懼……”書中隱喻的哲思,隱藏在孤獨優雅的敘述裏。“當我開動機器處理那些美麗的圖書,當機器哐啷作響,最後以二十大氣壓的巨力把圖書壓碎時,我彷彿聽到了人骨被碾碎的聲音,古典名著在機器中壓碎恰似頭顱骨和骨骼在手推磨中碾磨一樣,我彷彿在壓碎猶太教法典中的詞句:我們有如橄欖,惟有被粉碎時,才釋放出我們的精華。”

有人說,世間本沒有垃圾,有的只是放錯了地方。可是,他們似乎忘了人類就是最大的垃圾。

思維的記憶正如舞臺上的聚光燈,只照亮舞臺的一部分而將剩下的部分留在黑暗中。要是它將舞臺全部照亮,人們也就不會再使用它們了。思維的目的就是選擇記憶排除無序的點滴。米蘭?昆德拉有一段話像是接下去說的:“如果有人能將他所經歷的所有事都留存在記憶中,如果他能在任何時候回憶起任何過去的點滴,那麼他已經不是人類;他的愛、友誼、憤怒,以及他寬恕和報復的行爲都將與我們不同。”

三十五年來,漢嘉用一臺打包壓力機處理廢紙。廢紙中,從百科詞典到藝術哲學無所不有。漢嘉骯髒的身上蹭滿了文字。工作之餘每天閱讀一本好書,字字句句都得到時間被手持鏟子的老工人充分咀嚼。但這份工作是如此底層如此骯髒,漢嘉的手指總是被暗藏在廢物堆的刮鬍刀片劃傷,遇到從屠宰場上運來的血肉模糊的廢紙,還會被成羣的蒼蠅圍繞,以至於他去啤酒店要一杯酒水,服務生都會厭惡地遠離他,他的額頭上留存着拍死的蒼蠅,袖筒裏竄出小老鼠來。

就是這樣一個卑微的廢紙回收站的工人。卻定時爲教會圖書館和民族學教授免費贈送好書,更會爲了將普魯士王家圖書館精美藏書因成爲戰利品而將按照廢紙價格:每公斤售價一外匯克朗裝上火車賣給瑞士和奧地利而深感犯罪感。“那時候我已在內心找到了力量,使我目睹不幸而漠然處之,剋制自己的感情,那時候我已開始懂得目睹破壞和不幸的景象有多麼美……”

人生的回憶就在這些和廢品發生的時刻被挖掘出來。母親的骨灰、舅舅腐爛的屍首;總是因沾染糞便而備受歧視和嘲笑的姑娘曼倩卡;只需要升起爐火做一鍋土豆墩香腸、偶爾也

想放放風箏的無名姑娘後來死於集中營;辛苦生活的茨岡女人,總堅信會有漂亮的照片給她們……和歲月有關的愛和悲涼的片斷,在這個老鼠遍地的地下室裏悠揚地浮現。耶穌和老子也會浮現在卑微的地下室裏,被漢嘉看出兩廂對比後的奧祕。

知識、想法、回憶和蒼涼,彙集了爭戰的老鼠、瘋狂的蒼蠅,轟鳴的機器,造就了屬於一個孤寡老人的“過於喧囂的孤獨”。對人類文明的珍惜,如此便有新一種表現方式:在每一個廢紙包裏放一本攤開的書,外層包裹名畫複製品,連同免不了被同時擠壓致死的骯髒動物,成爲一個方方正正的包裹。這喧囂是我們無法憑空想象的,一個人關上嘴巴,卻在心底變得無邊無際的時候,會有此等喧囂。

到了最後,他親眼看到年輕人和新型打包機器即將代替他的位置、他和所有老式打包工人邊處理廢紙邊看書的工作方式,年輕人和孩子們練習將嶄新的書籍扯下封皮,將書瓤扔給機器,看都不看一眼,他開始不斷地重複說,“天道不仁慈”,書都被這些手扯得毛髮倒豎。處理廢紙變成沒有人性的工作,這讓漢嘉心痛不已。最終他失去了工作,以便讓位給這些機械工作、高效率的年輕人接替他的崗位和他的水壓打包機。

他便將失去一切。你會看到一個人失去三十五年來的唯一的生存方式和喧囂的孤獨時,便是無以延續的死結。他在微微的醉態中看到整個布拉格從外延、到自己所在的地點,全部被擠壓,打成一個巨大的廢物包裹。這究竟算不算髮自卑微個人的對世界極至的無望呢。也許是這樣的暗示,或是不可避免的絕望,他真的將自己送往三十五年來朝夕相處的壓力機器。他最終將自己也打成了包。作爲他鐘愛並熟悉的終結方式,安靜迎接不仁慈的命運,把自己等同於哲學和名畫,隱喻於最終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