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孤貓戰歌》讀後感(共2篇)

讀後感2.81W

第1篇:《孤貓戰歌》讀後感

《孤貓戰歌》讀後感(共2篇)

《孤貓戰歌》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孤貓戰歌》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要多讀書,纔會變得有學問。前段時間,我讀到了一本好書,名叫《孤貓戰歌》它使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裏主要講了寵物貓阿斗長大後變成了鬥狗捕鼠的勇士。它在遠離山寨的山林裏被偷獵者的捕獸誤傷。爲了避免成爲獵狗的美餐,阿斗咬斷了自己一條腿逃進了從林。在與衆多食肉獸的爭鬥中變成了野獸。並把阿斗渴望熱愛自己生命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有一次,阿斗遇見了一隻紅豺,紅豺看見阿斗已經失去了一隻前爪,相當於失去一半的戰鬥力,便毫不猶豫地發起了進攻,但阿斗並沒有選擇逃跑,而是接受了挑戰。紅豺仗着自己多了一隻前爪,直接撲到阿斗背上亂抓亂撓,阿斗用一隻前爪使勁地想掙脫開可是無濟於事,紅豺仍然死死地按在阿斗的背上,阿斗變成了一隻血貓,眼看阿斗就要死了......忽然,渾身是血的阿斗使盡全身力氣往天上跳,一個後空翻,阿斗就重重地壓在紅豺肚子上,阿斗趁機往它的脖子上咬了一口,紅豺便死了,但阿斗身負重傷,它艱難撐了幾個小時後,幸運地遇見了尋找它的主人。從這裏我感受到了阿斗對生命的熱愛和渴望。

看,動物都那麼渴望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何況是我們呢?我們要愛護自己的生命,不要糟蹋它。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人,因爲生活壓力太大,太辛苦,就有自殘,自殺的念頭,但最後痛苦的還是自己的家人。還有一些人,沉迷於網絡,被網絡上的一些不法分子灌輸這個世界不好的`思想,讓青少年產生自殘,自殺的念頭,糟蹋自己的生命。我們不能學他們,我們要熱愛自己的生命,每天積極,樂觀的活下去。但我們在熱愛自己生命的同時也別忘了尊重其它的生命。想想自己小時候隨意踩死一隻螞蟻,捏死一隻昆蟲,將植物連根拔起,這些看似平淡的小事,可是卻沒想到毀了一個前一秒還在渴望生存的生命。設身處地地想:如果自己是一隻渴望生存的螞蟻,突然被一個巨人踩得粉身碎骨,那得有多絕望啊!

行動起來吧!愛護我們自己的生命。行動起來吧!尊重、保護我們身邊每一個弱小的生命!

第2篇:

“虎媽戰歌”之感想

“虎媽”蔡美兒基本上可以說是衆多中國家長的代表,也正是因爲對這種教育有切身的體會,我纔會選擇了這個“虎媽戰歌”這個視頻來寫觀後感

蔡美兒寫的這本書《虎媽戰歌》講述了一位華裔媽媽,和兩個女兒、兩條狗的故事。她身爲華裔第二代美國移民,以華人家長對子女的高度期待與嚴格的教養方式來教育2個女兒。在《虎媽戰歌》裏,蔡美兒坦露了自己撫養兩個孩子的心路歷程,與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兩個女兒在媽媽的嚴格管教和傾心培育下,承襲了華人的優秀傳統,在學業、音樂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現,在當地被譽爲音樂神童。在兩個女兒成長的過程中,蔡美兒以這種如何培養子女成爲“數學精英和音樂天才”的思路爲主線,總結了她教育自己兩個女兒的一些基本做法,大致如下:不得在外過夜;不得邀請玩伴來家;不得參加學校的演出;不得抱怨沒有被家長允許參加學校的活動;不得看電視或者玩計算機遊戲;不得自作主張選擇課外活動;單科成績不得低於A;除了體育和戲劇課之外,每門學科必須成爲全班第一名; 只被允許學習演奏鋼琴和小提琴。在這種強制教育模式的長期培養下,蔡美兒很爲自己的兩個女兒驕傲:小女兒是極具天賦的小提琴家,大女兒已經成功地在卡耐基音樂廳表演鋼琴。但在我看來,蔡美兒無非就是想爲自己的女兒尋求一個長遠穩妥的成功之路,希望自己女兒以後的道路一帆風順成就突出。但她卻忽略了什麼纔是她的女兒真正想要的。

在楊瀾的採訪中,蔡美兒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在孩子

五、六歲的時候,他們太小了還不能做出自己的選擇。所以她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定下“十誡”,給自己的孩子各種各樣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蔡美兒此種教育方式是來源於她的父母。她的父母在她小時候是這樣教育她的,所以她也選擇以此種方式教育下一代。

當然蔡美兒的教育必然有優勢的地方,比如說她的孩子會比一般美國的孩子更加努力,基礎更加紮實,也更注重學習的重要性等等。但是這種教育方法卻忽略了孩子真正喜歡什麼,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過早的用狹義的概念框定了孩子的人生。我們不能把“孩子太小不懂選擇”作爲藉口,以此剝奪了孩子自我選擇的權利。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過程去尋找自己,去發現自己的渴望與動機,並把這些內化爲人格的力量。這個過程是漫長而必須的,而“虎媽”恰於此處抄了近道。“虎媽”的大女兒在媒體攻擊虎媽時,寫了一封公開信來支持“虎媽”。信中大意是,她很感謝“虎媽”對她的培養方式,也認爲“虎媽”的方式是基本正確的。可是這是建立在她通過“虎媽”的此種教育方式取得了一定意義上的成功的基礎上。如果她通過“虎媽”的教育,並沒有取得多好的成績,試想她還會如此感激“虎媽”嗎?而拋棄通過鋼琴所取得的種種成就,最開始時她是真心喜歡鋼琴嗎?我認爲這是一種“倖存者偏見”,“虎媽”的這本書也多少帶有這種意味。

以我自己的經歷來說,我從小喜歡跳舞,但小時候父母卻以跳舞耗費太多時間而不讓我繼續學習。現在這成爲我最大的遺憾,也讓我失去了生活中一大樂趣。但同時,他們卻讓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在鋼琴之上,每天固定的練琴時間和每週一次的鋼琴課。但讓我感到慶幸的是我的父母並沒有強制性的要求我進行考級,雖然我現在有點後悔當初爲什麼他們不在鋼琴上更對我嚴厲些。通過這些經歷,我認爲孩子在小時候也會有自己特定的愛好和興趣,讓他們自由的依照愛好和興趣來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但也不能否認在有些選擇上按照父母的要求來做可能會更好一些,重要的是掌握好兩者之間的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讓孩子明白成功並不是人生最終的目標,不要用狹義的或者說父母的理想生搬硬套在孩子身上,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要尊重並且理解這種獨特性。

不管是“虎媽”也好,“貓媽”也罷,父母總是關心孩子的。尤其是中國父母,總是希望把最好的都給孩子,但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觀念和健康的環境。就像我爸媽和我說的,他們生下我並不是要我取得多大的成就,或者代替他們取得成功實現他們的理想,而只是希望我能生活的平安快樂,這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