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湘形散記讀後感800字多篇

讀後感2.44W

湘形散記讀後感800字多篇

湘形散記讀後感800字篇1

一顆誠心、一支筆。最乾淨的文字,最純美的湘西。——題記

閱讀《湘行散記》,沈從文那質樸的文字,猶如涓涓細水,潺潺流入我的心田。微波盪漾也泛起層層漣漪。

在這遊記中,我領悟到了湘西之美:這種蘭科植物生根在懸崖縫隙之間,或蔓延到松樹枝丫上,長葉飄拂,花朵垂成一長串,風致楚楚。“人人都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漁人發現的,有桃花夾岸,芳草鮮美。遠客來到,鄉下人就殺雞溫酒,表示歡迎。”這更體現出了湘西景之優美,人之淳樸。這樣的湘西,叫我怎能不沉醉其中呢?

當然,在遊記中,我更多的,是領悟到湘西人的純樸心靈。書中,描寫了許多水手,每一個水手,都讓我感到由衷的敬佩。他們,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卻只能拿到最微薄的工資。水手這樣的工作,是危險係數最高的工作,他們用的是最多的力氣,而且,他們不僅是靠着力氣,他們甚至是拿着性命去拼啊!在船上,死了人,對於船上的人來說早已習以爲常了。

水手們從當上這個職位起,就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就算是這樣,他們也任勞任怨,因爲他們,擔當的是全家的生活。他們,有着最純樸的心靈。

文中,還有一個特殊的職業——妓女,說到妓女,可能許多人都會鄙夷萬分。可是我們卻不知道妓女背後的故事。因爲她們的丈夫早已死去,全家重任就壓在她們的身上。出於走投無路,才當上了妓女。在她們飽受白眼時,又有誰知道她們背後的苦衷呢?

飄渺的櫓歌聲中,揚起的是最真實而美麗的生命。湘西人最純粹的人性,深深留在我的心裏。

湘形散記讀後感800字篇2

那條清澈純粹毫無渣滓的河水,那聽過之後一生都忘不了的船歌,那個多情的水手和多情的婦人... ...這些全都是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裏,一道靚麗明媚的風景,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沒有人能比沈從文更加了解湘西世界了,他用他樸實無華的文風,描繪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湘西世界。他不僅寫出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還寫出了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與自發的抗爭。讓我們立體地瞭解到那時候湘西人的生活情景。

湘西人的生活節奏,和城市人完全不同。不着急,不煩躁,只做好眼前的事就好。船工們一邊隨意地罵幾句野話一邊熟練地駕船;看見龍舟比賽就興奮地大叫起來的小孩子們;還有黃昏時分,從山坡上散開的米飯香味。這些好像只是平凡的人,在做着平凡的小事,然後平凡地度過一生。但在沈從文筆下里,卻帶着一種獨特的韻味。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多情的水手和那個多情的婦人。從上帝的角度看來,只是兩個微不足道的人擁有一段微不足道的.感情,可在他兩看來,這段感情也許用盡他們一生去愛的勇氣。無論是那個水手,在與婦人離別之時還依依不捨地頻頻回頭,即使一旁的船手已經怒氣衝衝地再叫罵了,而當沈從文送了幾個大蘋果時,他也依然忘不了那位婦人,轉身跑上岸只爲給她送兩個蘋果。而那位婦人,在與心上人分別之際也是十分不捨,即使這樣也依然要面對殘酷的事實,只好給予許多東西來代表自己的思念。這樣淳樸的感情,這樣美好的感情,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

字裏行間,我都能感受到沈從文先生那種對生活的熱愛與嚮往的情感,這也是他能描繪出如此美麗的湘西世界的一大原因。我們每天都在快節奏的過完每一天,回味下來似乎並沒有什麼有趣的事,這都是因爲我們沒有用心去感受身邊的美好。有可能我們只是歷史長河裏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但我們卻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去打開心靈的眼睛吧,去發現身邊的“湘西世界”吧。

湘形散記讀後感800字篇3

沈從文其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便開始文學創作。其代表作品《邊城》,《湘西》,《長河》等使其躋身中國最優秀作家之列。人生閱歷豐富,經歷坎坷,早年投身行伍,後又執教於青島大學、西南聯大以及清華大學等知名學府。同時,他在歷史考古領域中頗有建樹,晚年完成的專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在中國物質文化世上佔據重要的地位。

沈從文其情:想必讀者對沈從文先生的情感經歷比較瞭解,其感情故事也頗爲引人關注。從執教吳淞中國公學開始,便愛上自己的學生張兆和女士。張家四小姐可謂出身名門,大家閨秀,修養學養甚高。沈先生完全沉浸在對張兆和的愛慕之中,用情不可謂不深,用心不可謂不誠。最終在沈的執着追求的過程中,張被打動,終成就了一段佳話。

?湘行散記》其書:前面是對沈先生基本情況的介紹,網絡上隨處可見,並不十分難得到。我素來敬仰沈先生,也讀到過不少他的文字。其中也包括這本著作,有些感悟,寫上幾百字作爲自己的讀後感與推薦的理由。沈先生是湘西鳳凰人,湘西對我其實是個神祕之地。這本書就是他回到湘西一路的見聞感觸,以及觸發的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這本書中用詞誠懇簡潔,很多詞語的使用貼近生活,有非常強烈的代入感。對人物的刻畫仔細深刻,人物的形象突出,寥寥幾筆,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便躍然紙上。對沿途景色的描寫更是清新別緻,彷彿置身其中。整部作品鄉土氣息濃厚,不但展示了湘西的人文地理特色,同時也寫出了對自己故鄉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理解、感慨和憂慮。沈給了我們一張由雲彩做成的飛毯,帶着我們領略至美湘西。

“我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地方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紀的人。”

湘形散記讀後感800字篇4

想讀《湘行散記》,是從逐漸瞭解沈從文開始的。沈年少即投身行伍,隨軍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閱盡了社會的黑暗。心生厭倦後,即開始進行文學創作。可以說從文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也是努力的一生。只上過國小,但卻憑着對文學的愛好,以及自己對社會人事的切膚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當時社會喜愛的文字,從而躋身當時的“中層社會”。可是他從來都自稱是是一個“鄉下人”,無時不感覺到,呆在這個羣體裏愈是長久,愈是感覺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深覺自己和周圍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不一樣,因此常常陷於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痛苦。對此,沈曾在《湘行散記》裏寫道:“三三……,我覺得惆悵得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於我自己,便成爲了受難者了。……”

讀《湘行散記》你會發現,她名雖似遊行志記,卻並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記事。她是沈十六年後因探病母重返故鄉途中的所見所感。與其說她是一本回鄉散記,倒不於說是沈對當時社會基層民衆的忠實敘述,以及對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們深摯而真誠的愛。

讀《湘》你會發現,那裏有清澈毫無渣滓的河水,有聽過之後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愛質樸卻淪爲ji女的婦人。但遠不止這些,從“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會了解到,在那個戰亂且無序的年代裏,只在沈的視角範圍裏,就有那麼多轉徙漂泊;有那麼多普通人在戰亂裏平靜的死去,然後不爲親人知曉;有那麼多妻離子別,等待,然後平凡的老去;有那麼多平凡的人在命運的夾縫裏平凡的生,然後在十六年後某個平凡的日子裏不期而遇,然而不再相識。初讀時,以爲是在讀小說,仔細斟酌,才發現是沈人生經歷裏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縮影,細細體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但遠不止這些,再往後,從“一個多情的水手與一個多情的婦人”到“歷史是一條河”,你會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着少得可憐的收入,卻幹着辛苦且隨時有生命危險的行船行當。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險時照樣往下跳,行船過程中,船遇上險灘,河水再兇猛也得冒着生命危險下水護船,十年如一日。而即使這樣,這些水手和拉船人卻從不曾失去應有的一份勇敢和努力。而吊腳樓上婦人,多半因爲這個社會的黑暗,以及家庭生計的原因淪落爲ji女,而即使這樣,她們依舊不失去那一份質樸和可愛,以及那一份對生活的純真希望。

讀《湘》你會發現,你情感會隨着沈一樣流淌,到最後儼然如那一派清波毫無渣滓。雖然沈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窮苦人們的悲慘命運和容易被“社會上層”漠視的生活哀樂,但他沒有將自己陷於深深的痛苦,沒去無邊無際的同情,也沒有給人消沉灰暗的情緒。一以貫之的是對河水、對拉船人同船、對那片流域溫暖的愛。因爲他知道,對這些人沉重的生活,我們這些讀書人是不配說同情的,對這些人的命運他也無力去做什麼。想到這些感想,我又不禁想到書中的文字,寫道:

三三……,我先前一時不是還提到過這些人可伶的生,無所謂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這些人不需要我來可憐,我們應當尊敬來愛。他們那麼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自己那份命運,爲自己,爲兒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樣的生活,卻從不逃避爲了活着而應有的一份努力。他們在他們那份習慣生活裏,命運裏,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對於寒暑的來臨,更該感覺到這四時交遞的嚴肅。三三,我不知道爲什麼,我感動得很!我希望活的長一點,同時把生活完全發展到我自己這份工作上來。我會用我自己的力量,爲所謂人生,解釋得比任何人皆莊嚴些與透明些。三三,我看久了水,從水裏的石頭得到一點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於人生,對於愛憎,彷彿全與人不同了。我覺得惆悵的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於我自己,便成爲了受難者了。這時節我軟弱得很,因爲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每次讀時總有所感悟,卻不知道是什麼。聯繫現實中的生活,我想到了前段時間富士康的“跳樓事件”,以及那些千千萬萬來自基層的羣體,而這其中也應當包含一個我。每次在緊張忙碌的車間,在匆匆忙忙地上下班途中,我總是看到每張年輕面孔後面單調、機械、無趣的工作,以及還並不可觀的收入,再想遠一點,是一個個極易敲碎的夢想。我吧,又或許多少比他們強一點,在這個異地他鄉耕織自己的夢想。我想,先前我也錯了,正如沈所說的,我們並不是可憐的生,也不是無所謂的生,無論是在自然上,還是在各自的生活上,是擔負有各自的一份責任的。雖然面對生活的“寒暑”的來臨,我們比某些人更感覺嚴厲,但我們不應該因爲這樣就逃避生活,也不應該因爲這樣就放棄爲兒女,爲父母,爲命運夢想所作的應有的一份努力。而這樣的生活態度,在自己,是應當感覺莊嚴自豪的,在別人,應當是受尊敬的。把眼光再放得寬廣些,或許我們只是歷史的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們卻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我們可以選擇愛生活,在自己習慣的生命裏,去哭、去笑、去愛、去吃、去喝,像生命無法把握的水手,永遠勇敢有力,像淪落風塵的婦人,永遠保留那份純真的希望。

湘形散記讀後感800字篇5

一直對神祕美麗的湘西充滿着好奇。所以生於鳳凰古城的作家沈從文寫的巜湘行散記》一下子吸引我的視線。我預期從中發現湘西的奇特與美麗,讀下去卻有了更多的發現。

本書前部分是沈從文給妻子張兆和的信,講述旅行見聞。後部分是沈從文寫就發表的散文。

在沈爲母奔喪後返回的八天的坐船冬季之旅中,作者盡情描繪了他的行船,所見,所聽,所感與所思。

雖然他的小船之旅並不舒服。逼仄的空間,寒冷的氣候,吃飯睡覺都不比陸地上,但是每一處不同的山水,樹木,吊腳樓,豪放,有趣的麻陽船工的歌聲以及語言粗俗卻樸實可愛的船工生活,好多沒聽說過的地名地貌在作者的描述和畫作中撩撥着我的神經,令我心馳神往。彷彿與作者一起坐在小船上,真切地感受着他的窘迫,他的快樂,他的悲傷以及他那排山倒海般的熱烈的思念。

從張兆和(三三)給沈從文(二哥)的信中,讀者可以發現三三是關切惦念二哥的,並非之前很多文章中把沈寫成單戀。他們之間是有愛的。

再看二哥給三三的信中愛與思念更是無處不在。每封信中都會聲聲呼喚,殷殷期盼,那種強烈的思念之情真不是普通夫妻間有的。也許正是這樣的深情與直白才讓這個"青蛙25號"最終贏得美麗高貴公主的芳心。

作者在書中充滿溫情地書寫了1934年湘西的山水,風情,展現湘西詩意的世界。用書上作者自己的話說:"山頭夕陽極感動我,水底各色圓石也極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什麼渣滓,透明燭照,對河水,對夕陽,對拉船人同船,皆那麼愛着,十分溫暖的愛着。"

我喜歡"十分溫暖的愛着的"心態下的東西,它們的美麗中滲透着暖意!

湘形散記讀後感800字篇6

讀湘行散記,我感受到對歷史的感悟靜靜流淌而過。文字雖如水,過兒無痕,卻沉澱下了,太多嘆息。

書中描寫的背景是湘西。在這裏有流淌着的清澈的河水,有聽過之後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這裏你還能見到古老的織錦;品嚐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燒酒和糯米粑;聽到粗獷純樸的情歌和號子聲;能趕上哭嫁的媳婦背親的隊伍;見到熱鬧非凡的賽龍船到底是古鎮,一些古老的土家族習俗還沒有被現代文明迅速地淹沒到無處尋覓蹤跡的地步。鎮上人家有在沿河居住的,也有像星星一樣散居在沿河山上的,河岸兩邊的吊腳樓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沈老先生真是擅長用極爲精簡的筆墨勾勒出湘西的山水人物。在他的筆下,人是鮮活的,景是生動的,物是立體的。

字裏行間,我能夠感覺到沈老先生那份熱愛生活的情感。沈先生年少即投身行伍,隨軍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閱盡了社會的黑暗。然而他對生活還是如此熱愛。而我們呢,天天在工作學習中忙忙碌碌,只知道叫苦叫累,我們或許忘記了去發現身邊一切美好的東西,所以,我們失去了太多。因此我們得端正生活態度,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敞開自己的心靈,雖然我們對於漫長的歷史只是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們卻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我們可以選擇熱愛生活,在自己習慣的生活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追逐理想。

湘形散記讀後感800字篇7

讀過沈從文的《湘行散記》後,我對湘西有了更多的瞭解。雖然我從未去過湘西,但卻在書中體驗到了不一樣的湘西。

生在南方的我,對湘西的瞭解甚微。在我眼中,湘西是一個充斥着原始神祕的地方,那裏有神奇的巫術、蠱毒、趕屍術等,神祕莫測,奇幻怪誕。在地理書上接觸到的湘西是;地理位置偏遠,土地貧瘠,礦產豐富。有人說千百年前的陶淵明寫下的《桃花源記》,描述的桃花源便在此地,那時候的桃花源是一個與世隔絕之地,而如今,湘西的交通條件大爲改善,但在現代的經濟技術高速發展的條件下,湘西的生產,建設,教育,文化還是遠遠落後的。

在《湘行散記》中,沈從文記錄着他在船上的所見所聞,他由武陵過桃源時,了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這位朋友是一個漁夫,但是卻戴着一頂價值昂貴的帽子,這是能引起了婦女們的注一件稀罕物。我對這個的印象較爲深刻,他是一個粗俗中又帶着些優雅的漁夫,很有特色。這個戴着水獺皮帽子的對一切滿不在乎,是個愛玩字畫也愛說野話的人,但他卻是真xing情,懂得的道理也多。雖然這個水獺皮帽子僅三十五,但是卻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思想,這是讓我覺得值得關注的。

在《湘西散記》中,引起我的關注的還有那些水手和妓女。水手們不畏懼生死的精神對我有很大的觸動,常年漂泊在外的讓人不禁黯然,離開人,在江河上與水共生。他們常年在外頭漂泊,缺乏寄託,便對吊腳樓上的妓女產生了深深的情意。

在第五章一個多情的水手與一個多情的婦人中,我看到了那位水手和那位婦人的,這是讓人卻又感嘆的一段相遇。水手和婦人糾纏之後,在婦人的身上,水手得到了感情的撫慰,婦人亦是如此,或許他們從此便無法再次遇見了。但他們也願意各自交付了一把與一把埋怨。

想到這些眼淚與埋怨,如何揉進這些人的生活中,成爲生活之一部時,使人心中柔和得很!這些婦女的癡情亦讓作者感慨萬分。我亦如此。

第二天早晨,另一個的水手開始叫着各種野話,因那位多情的水手還未下來,仍然留戀在婦人身邊。不多久,傳來吊腳樓上的婦人銳聲的呼喊,正如同音樂中的笙管一樣,超越衆聲而上。這位婦人提醒着着這位水手不忘她的深情,婦人如此這番多情,讓人不覺生出愛憐之意。

生生,冷呀!你不怕冷嗎?我這裏有核桃,你要不要吃核桃?從水手這言語中,可見他的淳樸善良。水手贈予沈從文一袋婦人贈予的核桃,沈從文回贈四個蘋果給這位水手,水手便拿着蘋果飛奔而去,回到吊腳樓,將蘋果獻給婦人。他並未想自己享用這些蘋果,而是將蘋果送給對自己有恩情的吊腳樓婦女。他們這種卻又真摯的情感讓我感動。

沈從文的《湘西散記》帶我領略了不一樣的湘西,讓我瞭解到了湘西有一羣依賴着河流爲生的人,他們善良淳樸。他們是如此平凡卻偉大的人!

湘形散記讀後感800字篇8

作爲一名湘西生湘西長的土家族姑娘,從我記事起便流行着這樣一句話:湘西之美在沈從文的書裏,黃永玉的畫裏,宋祖英的歌聲裏。沈從文先生是上個世紀我國的著名作家,他年少投身行伍,隨軍輾轉川黔湘邊界。閱盡黑暗之後開始投身文學創作。

沈從文先生雖學歷不高,但是憑藉着自己對文學的喜愛以及對社會人事的切膚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受人喜歡的文字。他的筆觸浪漫而又細膩,描繪了一幀幀或恬靜或充滿生氣的畫卷,常常令人忍不住捧書遐想,沉醉其中。

本書選取了沈從文先生三個時期代表作的集子,包括散文和書信兩部分。其中散文爲我們呈現出一個有着秀美風景的連軸畫卷,映射了當時的社會歷史變遷,將那些我們生活中的普通小事,都歸入了民族歷史空間予以關照。

初讀《湘行散記》你會發現,湘西有清澈見底的河水,也有聽過之後就再也無法忘懷的櫓歌。在那個並不那麼和平的年代裏,光從沈從文先生的視角里,就有那麼多居無定所的漂泊,有那麼多普通人因爲戰亂而死去,有那麼多的生離死別妻離子散,然後孤獨地等待老去。也有那麼多在悲慘命運裏苦苦掙扎着求生的人們,在之後的某個平凡的日子裏相遇,但卻不再相識。

我以爲我是在讀小說,但細細品味之後才能發現,這更是沈從文先生人生經歷的縮影,斟酌體會之後不禁令人淚眼婆娑。

在《水手們》一信中,沈從文先生寫到:

三三,想起我們那麼好,我真的輕輕的嘆息,我幸福的很,有了你,我什麼也不缺少。

讀到這裏,我的眼眶溼潤了,沈先生對妻子的愛戀如此真摯,可見其殷殷深情。如果遠方的妻看到這幾句,應該是嘴角含笑但眼中卻帶淚吧。

描寫沿河景色時,沈先生寫道:

兩山翠碧,全是竹子,兩岸高處皆有吊腳樓人家,美麗到使我發呆。

現在的湘西,依然保留了部分文中描述的名爲吊腳樓的建築。古色古香的木製建築,上面是房屋,下面由四根柱子支起。周圍是鬱鬱蔥蔥的樹木以及淺淺的,清澈見底的河水。婦人們在河水邊拿着洗衣棒拍打着衣服,小孩子們在旁邊扔石子,大笑着跑來跑去。或許就是這如畫的美景如詩般寫意的生活造就了沈從文先生浪漫的性格和細膩的寫作風格吧。

沈從文先生在本書中既描寫了下層人民生活的艱苦,透過他們的悲歡離合,感悟人生的莊嚴,又爲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幅青山綠水的畫卷,令人心生嚮往,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