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沉思錄》有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1.25W

讀《沉思錄》有感【精品多篇】

讀沉思錄有感 篇一

《左手沉思錄右手智慧書》是本好書,本人雖然沒有讀完,但也有些體會。

上學的時候,班主任的嘴邊經常掛着一句口頭禪——“人貴有自知之明”,在懵懂的我的心裏,留下很深的印記。

將要踏足社會之際,母親告誡我:“年輕人容易心浮氣躁,但是你要謹記,不要‘半桶水晃盪晃盪’,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喜歡吹噓自己多有能耐;越是高人,越是深藏不露或者大智若愚,後者纔是值得你學習的對象。”

現在,已經在社會上打拼多年,才發現班主任和母親的話靈驗如真理。

人要知道自己、瞭解自己,至少要知道自己多高、多重、多胖、多瘦、多美、多醜這些外在的東西。人都喜愛聽好話、奉承話,不自知的人聽到好話、奉承話,信以爲真,飄飄然,覺得自己好偉大,他沒有考慮在這些話的背後,說這話的人的目的是什麼。

傳說在阿爾卑斯山的入口處,就寫着“認識你自己”這樣一句警語。因爲只有認識了你自己,你才能變得睿智,你才能勝不驕、敗不餒。首先要“察己”。客觀的審視自己,跳出自我,觀照自身,如同照鏡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點,更要覺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對自己的學識能力、人格品質等進行自我評判,切忌孤芳自賞、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斷自我完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須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有能耐的人,總是安守於自己該做的事情,只是在關鍵的時候讓大家眼前一亮,話語擲地有聲,而且,當膚淺的人賣弄自己的時候,他已經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了一番成績。

只有真正瞭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明確哪些是需要繼續發揚光大的,哪些是需要避免的,避己所短,揚己所長,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座標進行準確定位。當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着手改進之時,就是進步的開始。

沉思錄讀後感 篇二

《沉思錄》,一位古羅馬時期的皇帝瑪克斯奧勒留縮寫的哲學書。

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倍感吃力。於是,又細細的品讀了第二遍,讀感略有改觀。

這是我第一次能深入的啃下哲學類的書籍,書中所寫的內容有的讓我靈魂一震,有的讓我味如爵蠟,有的讓我不置可否。幾千年以前的哲學,任然能用於我們現如今的自身、世界、人際關係、自我和諧、面對死亡的態度、面對別人的態度等,這是何等的不可思議。那時候的生存、社會的發展程度、個人心智的成熟程度完全不及當代,卻從此書中能找到適用於現在的信條,讓我倍感震驚,這是何等的哲學智慧才能達到的啊。

本書內容主要討論斯多亞派哲學,以倫理學爲主。探討的是如何面對死亡、如何看待自然之道、如何理解靈魂、如何運用靈魂去做正直的人、如何用你的理智去處理煩惱、去處理人際關係、去處理靈魂與肉慾的關係。看的時候,我聯想到王陽明的心學,發現貫通之處衆多。現摘抄一小部分內容,以供鑑賞。

1,有很多事他可以享受亦可以禁絕,但一般普通人則只是探求而不能禁絕。享受而不逾度,禁絕而不以爲苦。

2,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你的生命已日薄西山,你卻仍不關照自身,而是將幸福寄予別的靈魂。(需要時刻關注自己的內心,向自我尋求答案)

3,宇宙即變化,人生即主觀。(你所面對的世界是你的主觀世界,你的主觀什麼樣,世界便是什麼樣的)

4,一切事物如果有其自己的任何美妙處,其本身便是美的,無需旁求,讚美並不算其中的一部分;受讚美並不能使它變得更好或更壞。

5,沒有一樁不幸的事,不可由於勇敢承當而便成爲幸事。(你所面對的困難是提升你自己能力、心智方面的重要臺階)

6,你時長怎麼想,你的心靈便是怎樣的模樣,因爲靈魂是受思想薰染的。不斷的用這些思想去薰染它。面容是由心支配,由心得到它的形貌與氣色,若心不能支配自己的形貌與氣色,那是可恥的。(相由心生)

7,有人做了對不起我的事了嗎?這是他的事。他的脾氣是他自己的,他的活動也是他自己的。(王陽明的心學中,也有類似的表述,你只需要關注你自己的內心,他人的所做所謂是他人的事,你無需關注。)

8,宇宙的本質是馴良而柔和的,控制宇宙的理性是無意爲惡的。(無善無噁心之體)

9,在生活中,肉體尚未屈服而靈魂先行屈服,那是一件可恥的事情。當心你的神聖的部分已屈服於那卑劣凡俗的肉體及其粗濁的樂趣。(靈魂要控制你的肉體和慾望)

10,每個人的價值和他所感興趣事情的價值是可以等量齊觀的。

11,對東西發怒時無益的,因爲他們毫不介意。(重要的是你主觀上如何看到他人,看待事情)

12,向內看。善的源泉是內在的,如果你肯發掘,它便會不斷的噴涌。

13,完美的性格應該是這樣的---過每一天就好像是過最後一天似的,不激動、不麻痹、不虛僞。

14,毫不狂妄的接受,毫不踟躇地放棄。

15,我若是痛苦的,那是不對的,因爲我從來沒有故意使別人痛苦過。(請善待自己)

16,今天我脫離了一切煩惱,也可以說是拋棄了一切煩惱,因爲煩惱不在外面,是在裏面,在我自己想像裏。(煩惱就是你主觀想象出來的,而不是強加於你的)

17,你遭遇無窮的苦惱,只因你不滿足於“理性之按照其組成部分”去行事,不必再多說。(注意你的控制慾)

18,做每一件事,逐步停下來問自己:“死亡是不是可怕的,爲了不能做這一件事?”(既然不會死,那就去做,去愛,但是要合乎道義,在不能傷害他人的基礎上)

19,老實講,對他們發怒乃是一種脆弱的象徵,和畏首畏尾受嚇讓步是一樣的。(發怒源於對自己的無能懦弱)

20,每個人追求於他自己有益之事,是可以諒解的。(每個人都是自私的,人性中必存在的,對別人有益,對你無益,是可以存在的。所以,你不必去發怒,看到背後的原因和目的,可以產生諒解的感情)

21,對“一切人生遭遇”感到驚訝的人,是何等的荒謬可笑。(兩點,一是順其自然,二是所有的遭遇都是你自己親手選擇的結果)

各位看官是否能通過上面的句子引起自己的共鳴,因爲我們中國的民族性,是以篤行實踐的孔門哲學爲其根基,益以佛學的圓通深邃和理學的玄妙超絕,可以說是把宗教與倫理溶於一爐,這樣使我們更容易接受這種哲學思想。

讀《沉思錄》有感 篇三

其實我是更喜歡讀小說的,但偶爾也會附庸風雅地讀點其他書籍,就象網絡紅人鳳姐的搞笑名言“我經常看的都是社會經濟學和一些文學類的著作!比如說《知音》和《故事會》”。

但《沉思錄》除外,這是我自覺的想去看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好書,好書可以讓你讀得越多,收穫的越多,並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本書來自於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爲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用他的《沉思錄》爲我們淨化心靈,洗去俗塵。

這是一本哲學書,崇高卻不失質樸。它不如尼采的哲學思考深刻,也不同於《心靈雞湯》《蘇菲的世界》等速食類哲學著作琅琅上口,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誌銘。當n年前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只覺得這話說得好,有大師風範,但並不瞭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後,才忽然對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對宇宙、個體、時間、靈魂、生死、痛苦、神、相處、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語箴言,令人啓發與品味。不要說這是多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現在,同樣會令人景仰。

讀沉思錄有感 篇四

《沉思錄》是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所著的,是一本寫給自己的書,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它來自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己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這本書是斯多葛學派的一個里程碑。

當我每晚躺在牀上,安安靜靜地品讀時如獲珍寶似的不忍釋手。持續下來,或多或少有些感悟。

我不曾時刻地讀也不曾口口聲聲地去解釋它,而是在我覺得心情愉快、沉重,抑或需要有種精神支持我走下去的時候,抑或沒有人能幫我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就可以慢慢地去品讀,並能從中領悟到一些人生的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生活、感情、學習等等,不要總想着沒有的和已有的東西,而要想着你認爲最好的東西。人,都是有追求的x,總想着讓某種東西來滿足自己的x,這也是人是自私的原因。而這也要求我們面對現實。有些東西是虛無縹緲的,過了就煙消雲散。這和佛家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似乎我們就能快樂生活一生了。

人的追求願望強烈時,往往會忘記了道德的約束。就像追求一個喜歡的人,剛開始用“糖衣炮彈”轟炸,得手之後就用像白色垃圾一樣置之於荒原之中,不再醒悟,而那些美好的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東西就沒有回來過了。這也是爲什麼許多人往往到了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

這也違背了《沉思錄》中說:“人要熱烈追求那些你認爲最值得珍惜的東西和人,甚至是執著。”

人的品德性質是人內心深處擁有的將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度過,不是急切,也不是麻木不仁地度過。

因此,我會選擇更好適合我走下去的路,連帶自己的情感也放進受傷的心裏。按照書中說的:“痛苦不是不可忍受或持續不完的。”這就是有些人爲了某個人而付出一切之後傷痕累累時,而不會那麼痛苦的原因了。

於是我在傷心後不痛苦時看了書。迴歸前面的《沉思錄》那是在需要的時候讀的,而此時看了就是能助自己走出那條充斥悲傷的深溝。這也讓我明白了,人嘛就是在痛苦之後纔會知道現在的`幸福,在失去什麼之後纔會懂得珍惜,沒有了什麼之後纔會尋找什麼……而一生之中除了忙碌之外就是空閒的胡思亂想了,纔會擁有那麼多的煩惱。

而自己情感上的失敗不曾像失去牽過手的女孩那麼傷痛,就像拖鞋的作用,有與沒有就是不一樣。

始終學業還是更值得深思,就業怎麼辦?我已經沒有時間爲失去而哀,我也不能讓人輕易記住和輕易忘記,按照書中說的:“你忘記所有東西的時刻已經臨近,你被所有人忘記的時刻也已經臨近。”

於是我漸漸地退回了自己的世界,和《沉思錄》一起。

讀沉思錄有感 篇五

人們互相鄙視,又互相奉承,人們各自希望自己高於別人,又各自匍匐在別人面前。

沒有一個人會如此幸運,以致在他臨死時身邊沒有對他的死會感到鬆快的人。假設他是個好人、一個智者,最後不也是會有人心裏這樣說嗎:讓我們最終擺脫這位老師而自由的呼吸吧,確實,他對我們任何人都不嚴厲,但我想他是默默地譴責我們。這就是對一個好人所說的。而在我們的情況中,有多少別的原因使許多人希望擺脫我們!如果,在生活中甚至我如此努力地爲之謀利、祈禱和關心的同伴也希望我離去,希望也許從中得到一點好處。那麼一個人爲什麼要執着於一種較長的塵世間的逗留呢

享受那你認爲最好的東西的快樂。

一個人退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靈更爲寧靜和更少苦惱。

尊重那宇宙中最好的東西,同樣,也要尊重你自身中最好的東西。

如果你同時有一後母和親母,你要對後母盡責,但你還是不斷地回到你的親母身邊。生活有時就象你的後母,哲學是你的親母,在它那裏你得到安寧。

熱切地追求你認爲最好的東西。

幸福在於做人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

使你的生活井然有序是你的義務。

假如人們殺死你,把你切爲碎片,詛咒你。那麼這些事情怎麼能阻止你的心靈保持純淨、明智、清醒和公正呢?例如,如果一個人站在一泓清澈純淨的泉邊詛咒它,這清泉絕不會停止冒出可飲用的泉水,如果這個人竟然把泥土或垃圾投入其中,清泉也將迅速地衝散它們,洗滌它們,而不會招到污染。

與持有同樣原則的人一起生活。

在來自外部事物的打擾中保持自由。

不同無知的人作無謂的交談。

當什麼人的無恥行爲觸犯你時,直接問自己,這世界上沒有無恥的人存在是可能的嗎?這是不可能的。那麼別要求不可能的事吧。

無論什麼事情對你發生,都是在整個萬古永恆中就爲你預備好的,因果的織機在萬古永恆中織着你和與你相關聯的事物的線。

想象一下所有悲嘆或不滿於一切事物的人,他們就像是一隻做犧牲的豬那樣掙扎和叫喊。

每個人愛自己都超過愛所有其他人,但他重視別人關於他自己的意見,卻更甚於重視自己關於自己的意見。這是多麼奇怪啊。

沉思錄讀後感 篇六

輕輕地,我把那個綠本子合上了,可是,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卻無比沉重,手中捧着那本沉甸甸的書,心裏塞滿了對人生的感悟。之前一直不明白爲什麼我們敬愛的溫總理那麼喜歡這本書,現在終於懂了,它不僅能爲我們淨化心靈,洗去俗塵,而且能讓我們深刻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曾記得,在康德的墓誌銘有這麼一句話:“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不斷增長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由此可見道德法則於我們的重要性。這個道理或許很多人都知道,可是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道德這東西無色無味,既看不見,也摸不着,唯有用心才能領悟。之前,對於道德和人性的探索一直只停留在表面,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後纔有了較爲深入和系統的思考。《沉思錄》是一本能夠爲那些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靈魂階梯的好書,它不只是尼采的哲學思考,也不同於羅曼羅蘭的文鈔,這是一本用靈魂寫就的不朽之書。

《沉思錄》的詞句不顯華美,卻詞詞打動人心,句句發人深省。其中讓我最震撼的一句話是:“熱愛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運之線爲你織造的一切,因爲還有什麼比這更適合你的呢?”是呀,不要去埋怨你所遭遇的,更不應去無謂地痛苦。既然可以選擇笑,爲什麼還要哭呢?你應該要感謝上蒼,因爲你比別人有更多的鍛鍊機會,只要你相信自己不是弱者,能夠承受苦難,那麼你將會從苦難的歷練中渾然新生,猶如被烈火灼燒過的真金,光芒四射!

當然,在《沉思錄》中,這樣的好句子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如果要一一細說,恐怕要耗盡我的餘生。

讀《沉思錄》有感 篇七

其實我是更喜歡讀小說的,但偶爾也會附庸風雅地讀點其他書籍,就象網絡紅人鳳姐的搞笑名言“我經常看的都是社會經濟學和一些文學類的著作!比如說《知音》和《故事會》”。 日記但《沉思錄》除外,這是我自覺的想去看的一本書。這是一本好書,好書可以讓你讀得越多,收穫的越多,並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本書來自於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爲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用他的《沉思錄》爲我們淨化心靈,洗去俗塵。這是一本哲學書,崇高卻不失質樸。

它不如尼采的哲學思考深刻,也不同於《心靈雞湯》《蘇菲的世界》等速食類哲學著作琅琅上口,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誌銘。當n年前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只覺得這話說得好,有大師風範,但並不瞭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後,才忽然對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對宇宙、個體、時間、靈魂、生死、痛苦、神、相處、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語箴言,令人啓發與品味。不要說這是很多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現在,同樣會令人景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古訓我們都知道,但是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願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爲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

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爲家人、爲社會做些什麼,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爲,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爲。在《沉思錄》裏,始終貫穿着瞭解剖靈魂和對自己的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也許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這樣自我批評的高度,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這是一本生活書,超脫卻直面現實。“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我喜歡這句話。宇宙是變化的,時間是即逝的,人生及萬物是短暫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珍惜和把握現在的生活。馬可·奧勒留把“生活”視作是人對外物的一種體驗。他說,“如果你因什麼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判斷。

這些觀點,對我們這些行色匆匆、碌碌於打拼奮爭的現代人來講,未免有些超脫,但卻是一句溫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脫心靈焦灼、困楚的良藥。馬可·奧勒留認爲: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這樣,纔是真正的幸福。——這樣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苦苦尋找的嗎?這也是一本晦澀難讀的書。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溫總理和克林頓點睛的評語吸引人之外,以獵奇的心情也許會令人失望,內容也談不上引人入勝。有的,只是信手拈來的平鋪直敘。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澀而略顯拗口的語句,也許浸潤着譯者對原著的忠誠。但是,這絲毫不能阻礙它成爲史上最偉大的哲學經典之一。正如譯者、北大教授何懷宏先生所言,“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沉思錄讀後感 篇八

其實我是更喜歡讀小說的,但偶爾也會附庸風雅地讀點其他書籍,就象網絡紅人鳳姐的搞笑名言“我經常看的都是社會經濟學和一些文學類的著作!比如說《知音》和《故事會》”。

但《沉思錄》除外,這是我自覺的想去看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好書,好書可以讓你讀得越多,收穫的越多,並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本書來自於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爲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用他的《沉思錄》爲我們淨化心靈,洗去俗塵。

這是一本哲學書,崇高卻不失質樸。它不如尼采的哲學思考深刻,也不同於《心靈雞湯》《蘇菲的世界》等速食類哲學著作琅琅上口,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誌銘。當n年前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只覺得這話說得好,有大師風範,但並不瞭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後,才忽然對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對宇宙、個體、時間、靈魂、生死、痛苦、神、相處、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語箴言,令人啓發與品味。不要說這是XX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現在,同樣會令人景仰。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古訓我們都知道,但是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願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爲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爲家人、爲社會做些什麼,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爲,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爲。

在《沉思錄》裏,始終貫穿着瞭解剖靈魂和對自己的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也許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這樣自我批評的高度,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這是一本生活書,超脫卻直面現實。“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我喜歡這句話。宇宙是變化的,時間是即逝的,人生及萬物是短暫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珍惜和把握現在的生活。馬可·奧勒留把“生活”視作是人對外物的一種體驗。他說,“如果你因什麼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判斷。”這些觀點,對我們這些行色匆匆、碌碌於打拼奮爭的現代人來講,未免有些超脫,但卻是一句溫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脫心靈焦灼、困楚的良藥。馬可·奧勒留認爲: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這樣,纔是真正的幸福。——這樣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苦苦尋找的嗎?

這也是一本晦澀難讀的書。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溫總理和克林頓點睛的評語吸引人之外,以獵奇的心情也許會令人失望,內容也談不上引人入勝。有的,只是信手拈來的平鋪直敘。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澀而略顯拗口的語句,也許浸潤着譯者對原著的忠誠。但是,這絲毫不能阻礙它成爲史上最偉大的哲學經典之一。正如譯者、北大教授何懷宏先生所言,“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