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匠人精神》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1.44W

《匠人精神》讀後感多篇

《匠人精神》讀後感1

第一次讀到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一書,是在今年3月中旬到河南許昌胖東來遊學參觀時,封面並不花哨的這本書卻用燙金工藝突出了“工匠精神”四個字,好奇引導我繼續讀下去。

我看書的習慣是先看目錄,翻開目錄看到了我熟悉的企業案例,比如德勝洋樓,比如熱門的喬布斯。這都是讓我尊敬和敬畏的企業與企業家,我倒想看看作者都會怎樣來剖析和介紹。

重新翻開封面,扉頁上的第一句話牢牢的吸引了我:“工匠平靜、安適、充實、愉悅、幸福,活在當下,強在內心;打工者焦躁、憂鬱、惶恐,永遠爲看不清的明天奔忙,外表強悍,內心空虛。”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裏,每時每刻都在熱議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的這天,在時代熱情鼓譟快公司大跳躍的時刻,我們距離平靜、安適、充實、愉悅、幸福都貌似太遠了,所以爲什麼中央電視臺會在新聞欄目中發起“你幸福嗎”的問話。我也問過身邊很多朋友,多數朋友都會覺得並沒有到達自己想象的幸福,問及他們想要的幸福,回答是“農婦、山泉、有點田”或者“在海邊有一套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許物質程度能滿足,卻唯獨失去了內心的幸福。前幾天羅永浩的錘子手機因爲質量問題給當初宣傳自己的工匠精神一個響亮的耳光,其實互聯網時代,怎樣營銷、推廣、吸引粉絲,那都是後話,互聯網時代,產品仍然是最本質的核心。

何謂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實和認真!小野二郎的壽司店、蘇州德勝洋樓、河南許昌胖東來都是對工匠精神最純真的呈現。

用一生爲代價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種純粹的偉大。用修行的價值觀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觀,才能讓你的生命沉澱下來,才能讓你拒絕身邊無窮無盡的誘惑,才能抑制你的貪慾,才能讓你專注、聚焦,才能讓你把“簡單的動作練到極致就是絕招”。很多企業都在追求做大、做強;很多員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試問:什麼是真正的大,什麼是真正的小小的事業做到極致並一向去追求更高的極致,這事業就是“大”,就是“強”;一旦你決定好職業,就務必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務必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怨言會扼殺你的激情和價值。成功其實很簡單。成功不在大小。工作無論大小,如果畢其一生去做,那就是一種巨大的成功。敬畏自己的工作,用正確的工作理念指導自身工作,纔會有善果。

我們經常被宣導,“知識就是生產力”“知識就是力量”其實這話是不對的,單純的知識儲備不會成爲生產力,更不會給你力量,只有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才有可能產生生產力和力量。所謂明白並不必須會做到,做到不必須會做好,做好才能產生成就感。手工藝的匠人們從來不貪多求快,任何一點的小細節都會深思熟慮、仔細斟酌。匠人們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一門職業,埋頭苦幹,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視工作爲修行,視品質如生命,這樣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動自己與別人的心絃,感動自己的靈魂。所謂“慢就是快”“不走捷徑就是最快的捷徑”。“砍掉剩餘的野心,專心地做一件事,要勝過馬馬虎虎地做一堆事。”不要讓自己走的太快,有時也要停下來,等一等我們的靈魂。

西方人找工作的觀念是:只選對的,不選貴的;中國人找工作的觀念是:只選貴的,不選對的。其實,打工的狀態不可怕,打工的心態很可怕。敬畏自己的工作,因爲你所做的工作就是你生命價值的體現,敬畏工作就是敬畏自己的生命。

實踐正確的爲人之道,磨練自己的靈魂,提升自己的人格,在工作中體悟生命的正道。真正的踐行者,必須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推薦朋友們必須要有機會仔細品讀這本書。我做不到像人民幣一樣人人都喜歡,我更做不到像太陽一樣普照大地,但我期望能做一盞明燈,哪怕只能照亮身邊的幾平米,也是對我生命價值的尊重與體現!做一名“明燈式”的合格匠人!

《匠人精神》讀後感2

正本書是適應時代的一本書,當下,“萬衆創業,大衆創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中國的年輕人有着無比高昂的創業熱情。創業者是一個管理者,但這本書裏所講的匠人,並不是現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個技術員工。現在貌似越來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畢業文憑,畢業後都去從事腦力勞動,去做白領了。反而做爲技術工人的藍領現在有很大的缺口,工資也高,我其實很想有一技之長。也想去學木匠,還想去開火車,或者去做一個工程師,但我最後的路還是和大多數人一樣,走進了一家公司,一點一點的磨練自己。

書中寫的雖然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帶學徒的方法,但是裏面的一些經驗和做法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學習的。每一件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值得用很多年去強調。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飯、比如和人說話該怎麼回答,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爲常的事情,可恰恰是這些習以爲常的事情確實最應該注意的。

以前讀過胡雪巖,知道了他也是從一個國小徒幹起,學徒期間要爲師父師孃倒夜壺,要沒有怨言的去做好師父交代給他的每一件事。其實這樣的帶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國也有。只不過這些傳統的行業在逐漸被機器大工業生產取代了,一個匠人在自己的專業技能上投入的時間、感情、精力在逐漸減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機器取代了。現在到博物館看一些展品也會經常感嘆,獨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獨運等,可是機器生產出來的東西我們充其量也就感嘆一下:窩草,這技術這麼牛逼,等這技術普及了以後再也沒人提起這牛逼的技術了。

其實對一項工作、對一個人、對待自己,是需要投入時間的,要堅信大器晚成這一信念。《匠人精神》這本書,不僅僅教會了我怎樣做事,更教會了我怎樣做人,去做一個富有激情、負有責任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沒有講怎樣運用那些工具,也沒講做傢俱的具體細節,只是講在進入作業場、進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心情上以及思想上的準備工作,這些工作要做到實處,做到融入血液中還真需要投入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去不斷的督促自己、要求自己。

雖然投入到了現代化的公司從事工作,但是這種傳統的塑造人才的方法值得現代人去學習,去實踐。那麼從現在開始,用心和身邊的人打好一個招呼吧。

《匠人精神》讀後感3

閱讀了《匠人精神》這本書,我受到了很大的啓發,其實不僅僅僅是從個人角度,從一個國人的角度也就應有意識的學習日本人的工作作風和爲人處世的方法,這對於我們的工作、生活以及對下一代的教育都會有很大的幫忙。

讓我感受最深的第一點就是“匠人精神”尊重每一項工作。任何職位、任何工作都期望能夠做到頂尖水平,無論是做木匠、飲食都會努力做到最好、最出色。對日本人來說,任何生活細節、產品設計、工作中的環節,都務必集合意志力與生命力,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人生的目標。

亞洲第一培訓講師陳安之先生以前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每一天想着如何賺錢,那你就賺不到錢,如果你想着怎樣成爲行業的第一名,那錢就會源源不斷的涌來,而“匠人精神”就是要闡述這個觀點,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它做到最精。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就應從上至下的灌輸這一思想,讓企業的每個人都能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最細、最精,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這樣企業就會總體上升一個高度。

讓我感受深刻的第二點就是事物做到極致,任何的工序都不會出現問題,不允許出現瑕疵,這種做到極致的態度其實體此刻很多方面,比如,你去日本大街上轉一圈,你會發現他們的店鋪招牌都做得十分漂亮,不論是材質還是設計,都是恰到好處,精緻美觀。

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態度作爲基礎,你會發現日本人的產品在細節上十分到位,從一碗拉麪的味道,到一顆汽車螺絲的位置,都十分的有講究,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與其他國家的產品有着明顯的不同之處,也是日本“匠人精神”中值得學習的地方。而在我們的工作中,明顯存在着應付差事的問題,對於問題的出現抱着不用心進取的態度,應付了事,正是這樣問題的出現,纔會使得業績沒有明顯的進步。

“匠人精神”值得學習的第三點就是肯於鑽研的精神。日本人喜歡將現有的事物進行昇華,汽車不是日本人發明的,但日本人在汽車已經發明出來的基礎上將技術進行更好的更新,讓各項功能得到昇華,從而給世界帶來了新的變化和感受。他們對生活是細心的,不允許出現錯誤,把服務對象當做最在乎的人,學習這種匠人精神,就是堅持對細節的'把握,紮紮實實的進行實踐,去完善自我,這不僅僅需要精神,還需要動力。

《匠人精神》讀後感4

年前翻看了下匠人精神,和中國文化和傳統管理方式頗爲相似,從文化的傳承上看,日本的企業管理也融入了中華文明的很多傳統智慧。

學徒制度在科技公司更多的體現爲領導或者導師,這種傳幫帶的模式可以從身體力行的各個方面給以師範作用,需要培養哪種員工需要配套哪種領導或者導師,示範和傳承的作用相當重要,而且養成之後也不易改變。

尊師重教的文化傳統中閃耀着儒學的教義,從尊重老師,善待同窗、好友,孝順父母等教條中也和中華傳統社會及家庭觀念極爲契合,人需要發展就需要基礎,除了物質的基礎,精神上的基礎也很重要,心裏上對傳統的傳承和實踐是心裏安全和強大的根本。

善用工具、熟用工具,在我們的創痛智慧中多有體現,在《勸學》中荀子提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人的能力並非有很大差別,只是善於使用事物的程度不同罷了,對應當今社會對專業的理解和對工具的使用熟練程度。

多和同事、導師做討論和總結,多交流經驗教訓;曾子有道是“吾日三省吾身”,對做事、做人、做工作上有沒有過錯和改進的地方。

精益求精的精神,把事情做到極致,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和心裏上認識和追求,格魯夫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我說只有偏執狂才能做到極致。

持之以恆的信念,有道是“水滴石穿,繩鋸木斷”,蘇軾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匠人精神》讀後感5

這是一本勵志的書。所謂“匠人精神”其實就是指匠人具有專注、執着、細緻、耐心、堅守、創新、精益求精等品質。“匠人精神”是一種態度、一種追求、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喬布斯曾經說過,工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體驗,堅持不懈地做好一件你認爲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能夠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從事一份偉大工作唯一的方法,就是認真、敬業、執着、創新。

做人也需要充滿熱忱,在工作中,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的職業普通又艱苦,要麼跳槽,要麼隨波逐流。如果你熱愛工作並對它保持激情,只要擁有了這兩點,你就能釋放自己身體內的潛能。當你持之以恆的時候,內心的職業信仰也便開始覺醒。這時候,便會生出一股力量,它能在疲憊和厭倦的時候提醒你、激勵你,幫助你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保持專注和專一。只要你一直專注和專一地工作下去,你就能夠有所作爲。

匠人之美,不只是簡單的沿襲和復古,不是老老實實的埋頭苦幹,不是閉門造車,而是體現在對工藝技術和產品的傳承與創新上。百年傳承、執着堅守、工匠精神、責任擔當,用這四個詞來形容井口喜正的匠人精神,是非常恰當的。而這種精神,也是當今時代匱乏的。很多企業家爲了商業利潤,都忽略了執着,忘記了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所以他們成不了大師。

當前我國教育存在重學歷輕能力、重理論輕技術、重智育輕德育等問題,成爲影響工匠精神的培養納入國民教育。而一家企業只有創新,纔能有發展。創新不是盲目地前往,而是要有序有方向的發展。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換位思考,找準消費者的需求。才能找到創新的出口,使產品的質量更上一層樓。

努力只是成功的力量。成功一定要靠努力,但是並非努力了就一定會成功。認真做一件事情只能做好,用心做一件事情才能成功。一個人只要有了“匠人之專”之精氣神,就能專心致志做好一件事情,也就具備了成爲優秀工匠的潛質。匠人精神是激活生命價值的源動力並能成就卓越的人生。

《匠人精神》讀後感6

快速的看完了這本書,全身充滿了力量,最近心情不怎麼好,工作上也有拖延的現象,想努力卻提不起勁兒,正好這個時候,看了這本書,像一劑強心針,真的,扎心了。所以趕在五一勞動節小長假把這篇書評寫出來,勞動節,來勞動一下。

作者他在書中一共分了十章,從不同角度剖析了匠人精神,是的,匠人精神並不是一個大而全的概念,而是存在於各個細節,從“魂、美、道、術、靈、心、品、器、仁、專”十個字把匠人精神的內涵一一鋪開,每一章諸多鮮活的事例告訴我們,這不是誇誇其談,是真的,已經有人運用這樣的匠人精神走向成功。我們常開玩笑說,成功的人大多拼的是資源、是背景、是人脈。實際上,隨着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那些成功者比你努力多了。當你抱怨今天怎麼又加班兩小時的時候,有些人可能已經兩天兩夜沒睡覺。當你帶着情緒敷衍了事的時候,有人卻在爲了一個方案反覆修改。當你輕易地放棄一件事時,有人卻爲了一件事堅守了幾十年。當你按部就班做着千篇一律的工作時,有人卻已經苦思冥想發明創造。其實,不難看出,這就是我們和匠人的差距。

爲什麼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匠人,其實匠人一直存在,只不過被我們忽略了,我們每天在快節奏的生活,工作,嘴裏喊着效率效率,眼裏盯着鈔票鈔票,今天看見老王買了新房,明天看見小李周遊世界,後天看小何嫁了豪門,誰還能靜下心來去思考努力這東西?更有甚者,覺得一直研究一個事情的人是腦子有問題,是傻,這就是現在社會已經存在的一種價值觀。要扭轉這樣的價值觀,就要提出匠人精神。

想起媒體上也多次做過專題報道,專門介紹這些匠人,有技術、有傳統工藝、有醫者、有科學家,各個階層,每個行業都有匠人。每次看到這種報道,我都會被感動,然後起一身雞皮疙瘩,覺得在我們國家有這樣默默努力奉獻的人,是我們的榮幸,也是時代的幸事。他們不求曝光,不會炒作,就像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之前,普通大衆誰認識她?在獲獎的高潮褪去後,屠呦呦又繼續潛心研究了。相反的是,上週爆出的中國一百多位醫學論文造假抄襲,實在是打臉,給學術界抹黑,講真,這些人的良心不會痛嗎?

可能你會對我說,匠人精神,那麼高的層次,我達不到,也不想達到。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打造自己的匠人精神,對工作積極,認真,負責,不推諉,不扯皮,努力完成好每一項任務,這就是小小的匠人精神啊,不讓你求專,你先達到心和品好不好?其實在工作中,我挺反感那些混日子、投機取巧的人,對認真工作的同事就是一種不公平,還會影響整個團隊的士氣。別說匠人精神了,你給他們說努力二字他們都懶得聽。收到這本書時,我發了條微博說“真想把這書給那些沒有責任心的人看”。我經常說,每個人只要把自己管好,小到不亂扔垃圾,不亂穿馬路,不闖紅燈,這個社會就會很不一樣。可惜,是我太操心了。在全社會倡導匠人精神,實在是太有必要了。

《匠人精神》讀後感7

拿到這本書,讓我想起一個詞,叫水滴石穿,我想這也是形容匠人最好的詞。一滴水當然不能打穿石頭,但靠的就是專注於那一點,夜以繼日地以微小但持續的力量贏得勝利。匠人精神也是這樣一股力量,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我想起我爺爺那一輩,在農村,聽我媽媽說她們小時候經常都沒米吃,但我爸爸家卻截然相反,我爸爸他們經常拿米去換面吃,因爲喜歡吃麪,而這一切,都歸功於他們有一個“富爸爸”。我爺爺是一個木匠,家裏的門啊,桌椅板凳,櫃子都是他做的,靠着他的手藝,他養活了四個兒女,並且讓他們衣食無憂,在村裏也是遠近聞名。我一直很敬佩他,我小時候也經常會看見他不斷地,耐心又細心地量傢俱的尺寸,砍樹,做傢俱,所以在我內心深處,一直很敬佩有技能的匠人。

到了我們這一代,智能化,互聯網+,靠手藝的匠人越來越少了,所以很多人很感念那個時代,匠人創造的美好生活。就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個對用心生活的人都值得被認真對待。我在沒看本書之前,對匠人這一稱呼認識不深刻,只知道,靠手藝的才叫匠人,但這本書告訴我們,個人是匠人,進入互聯網時代,一個企業的管理者也是匠人,一個專注自己工作的普通人也是匠人。

我想,作爲中國人,“made in china”是件讓我們自豪的事情,這都是普羅大衆一起努力的結果。這本書,是一個叫王振華的人寫的,姑且不介紹他的諸多身份了。這本書,作者介紹了許多匠人的奮鬥經歷,有中國人,有外國人,從個人到企業,從他們的經歷中,發現成就他們,支撐他們不段發展壯大的內在原因。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一個人能成功,從一個小我變成大我,一定是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書中大量的例子向我們一再證明,專注,被堅持,精益求精,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沒有不成功的企業和優秀的個人。我想起我上次纔剛看過的那本《不煩不累》掃一屋的作者,新津春子,她原本只是日本羽田機場的一名清潔工,因爲她敬業,並且有着匠人精神,她的勞動獲得肯定,得各種獎,去世界各地做清潔指導。這樣的人,是蠻有個人魅力的,也用她的認真負責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進入互聯網時代的我們,匠人精神也不能只靠專注和精雕細琢了,還應該有好創意,從中國製造跳越到中國創造。我以爲這只是一本談論匠人的書,其實它還講了我們中國企業的一些錯誤,走出國門的一些指導,給了我很多觸動。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也決定了我們是否是一個匠人,從個人到家庭到企業到國家,每一個微小的個人都可以爲自己爲企業爲國家儘自己的力量,成就企業成就國家的同時,其實也在成就自我。

《匠人精神》讀後感8

一提到匠人精神,很自然的想到德國與日本兩個國家的工匠,做一事,事一生,將一件事用心做到極致。多數關於匠人精神的書籍,都會講述傳統工匠們的潛心之作,淡然執着的堅守。讀者也很容易將匠人精神與淡漠名利、心無旁騖、潛心經營相聯繫。但是這些卻也不是匠人精神的全部。《匠人精神》的作者王振華,利用這本書,彙集了古今中外具有匠人精神的人物事例,講述他理解的不一樣的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被人們解釋爲,對工作執着、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很多人認爲“匠人精神”與“創新”是相悖的,事實是這裏兩件事並不衝突,相反“創新”更多的來自於“匠人精神”的昇華。

古往今來的創新無不是在一步步的精益求精的基礎上而來的,創新靈感並不是從天而降的蘋果,亦不是置於路邊等人撿拾糖果,它往往是經過萬千磨礪而成的昇華之作。文人們看到湛藍天空飛鳥飛過,會感慨羨慕,甚至遐思“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獨步江畔尋芳》)萬千詩句,以鳥爲意,多不勝數。而匠人們看到飛鳥,卻會思索,是否可以做出什麼裝置來,到時候人類也可以翱翔於天際。回溯幾百年前,這可能被認爲是匠人們的癡夢,各種方法都被確認失敗。古往今來的多少失敗積累,對飛翔之夢的執着,最終換來現在的飛翔。

其實“匠人精神”並不是舶來品,作者在書中也提到《莊子》中就有記載了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爲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庖丁”的這份遊刃有餘,卻是經歷萬千摸索與嘗試,最終所達到的境界。

這本《匠人精神》更像是一本事例集子,萬千匠人所做之事,匠人精神所指之魂,無他人心性也。古之先賢認爲,“成人之本,一曰:發心。二曰:願力。”成大人成小人全看發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願力。所作無非是,淬鍊心性,養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