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屠呦呦與青蒿素》的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1.43W

《屠呦呦與青蒿素》的讀後感精品多篇

《屠呦呦與青蒿素》的讀後感 篇一

屠呦呦5日晚上接受錢江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她是5日當天看電視時才知道得獎的。談及獲獎感覺,“沒有特別的感覺,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

“因爲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大家一起研究了幾十年,能夠獲獎不意外。”

屠喲喲獲諾獎對中國意味啥?屠喲喲的諾獎對中國意味着什麼?這是“中國製造”的第一個諾貝爾科學獎。

中國科學界與諾貝爾獎之間糾纏了幾十年,曾有文章寫到“中國科學家諾獎之路:曾無限接近又漸行漸遠”。曾經最有希望的是生於江蘇的華羅庚,但因諾獎中並無數學家,最終願景落空。

20世紀中期以來,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共計5人,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化學獎獲得者李遠哲,以及藥學家屠喲喲。

這5人中,前三位爲美國華裔,李遠哲生長於臺灣,只有此次獲獎屠喲喲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內地本土科學家。

屠呦呦1930年出生於浙江寧波的一個書香門第,她是家裏5個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名字典出“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意爲鹿鳴之聲。名字是父親起的,當時,並沒人預料到詩句中的那株野草會改變這個女孩的一生。

雖然我很聰明,但這麼說真的難到我了。

《屠呦呦與青蒿素》的讀後感 篇二

生命,雖說無處不在,但也十分珍貴,每個人一生都只有一次生命,有些人就是在默默守護者它,他們都是最神聖的人。自從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過屠呦呦的成就後,頗有體會。

從前,瘧疾肆虐人們,屠呦呦所帶領的團隊,開始研究起對抗青蒿素的物質。屠呦呦瘋狂的在古籍、以往的資料中想找到問題的原因,還走訪了老醫師,甚至連羣衆的郵件也一字不落的仔細閱讀。沒過多久,終於在古籍上找到答案,於是就開始了那廢寢忘食的實驗。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百九十次的失敗,屠呦呦的團隊終於換來了一次成功。

看到屠呦呦的偉大事蹟,我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那個從前的我。

有一次,我回到家中,看見家裏沒人,就自言自語道:“咦!人呢?”剛走到臥室裏,家裏的座機電話便響了起來,原來是媽媽,她說:“我今天就不回來了,你自己先睡覺吧。”我隨口回答:“好吧!”說着便坐到牀上。

過了一會兒,就到睡覺的時間了。我開始整理被子,可是突然感覺被子很重,我試着拽了幾下,被子還是紋絲不動。這讓我感到非常煩躁!生氣的我把被子踢開草草的睡下了,也不管待會兒會不會着涼。

就這樣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得把被子疊好,可被子還是和昨晚一樣我無法拽動。一股無名火又在心中燃起,我索性就不管被子了。這時候,媽媽恰巧回來了,看到這一幕和我說:“你呀,太心急了!做一件事情要有方法和耐心。”只見媽媽先把被子放平,然後託着被子的一邊往裏對摺又對摺,幾乎就在一瞬間被子就被毫不費力的疊好了。看着疊好的被子我不禁羞愧起來。

我永遠忘不了《屠呦呦與青蒿素》這本書上的一句話:“成功,在一百九十次之後。”然而如果在第一百九十次就放棄了,那還能成功嗎?

《屠呦呦與青蒿素》的讀後感 篇三

今天,我觀看了《功勳》這一部電視劇,她講述了數位功勳獲得者爲了心中的夢想奮鬥背後的那些故事。其中,屠呦呦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

屠呦呦是一位不太愛說話、不喜歡熱鬧的人,但她沉迷在自己的醫學夢裏。她小時候因爲得了肺結核,萌發了她的醫學之夢,從此她便全身心投入了進去。她以身試藥,卻因此住進了醫院,但她毫不後悔。因爲她知道,她正在做的是一件關乎整個人類的事情。在抗瘧疾藥品沒出現的時代,每年大約有50萬人死於瘧疾,她用幾十年的時間,面對無數次的失敗,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嘗試,一點點走向成功,終於研究出了青蒿素。青蒿素的出現,數百萬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而她成爲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她被授予共和國勳章時,她在意的卻是“在科學的高峯上,我還能攀爬多久?”面對榮譽,她只是擺了擺手:“得了獎、出名都是過去的事我們要好好幹活。”這樣的一個人,是所有人最好的榜樣!

我也要像屠呦呦一樣,做事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對待榮譽淡然處之。現在踏踏實實學習,長大後做一個真正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當屠呦呦接過金色獎章,她的回禮是給世界的一座醫藥學寶庫。她是一個平凡人,可她卻讓世界不再平凡。

《屠呦呦與青蒿素》的讀後感 篇四

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一次次失敗的嘗試,一步步戰勝困難……她用堅定的信念創造了奇蹟,造福了無數瘧疾病人。她就是電視劇《屠呦呦的禮物》中的屠呦呦。

電視《屠呦呦的禮物》講述了我國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她用幾十年的時間堅持尋找抗瘧疾的藥,後來終於從中草藥中分離出抗瘧疾新藥青蒿素的故事。

堅持是屠呦呦走向成功的第一個臺階。幾十年的時間,無論條件多麼辛苦,無論經歷多少次試驗失敗,她都沒有放棄,甚至不惜以身試藥。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一步步走向成功。其實,在學習的路上,不也是一樣的道理嗎?

求真是她走向成功的第二個臺階。劇中屠呦呦和她先生揀綠豆的時候,她的先生說世界有黑的,有白的,還有深深淺淺的灰色,而屠呦呦卻說在科學中,黑色就是黑色,白色就是白色。這讓我感受到她對科學的求真精神已經深入她的骨髓,與她融爲一體。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句話是屠呦呦不斷激勵自己的座右銘,她知道方法總比困難多,她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研製青蒿素,她堅信離實現目標不遠了,她堅信她多一些努力就能早一些解救受病痛折磨的人們。

這種對夢想的堅持,對科學的求真、與時間賽跑的精神,將不斷激勵我們勇於探索、積極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