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寫鄉村小路的讀後感

讀後感8.5K

第一篇:小路斑比讀後感

寫鄉村小路的讀後感

小鹿斑比讀後感

我有一本書叫《小鹿斑比》,這是我非常喜歡看的一本書,因爲這書裏講了小鹿斑比很勇敢,不怕困難,勇於和困難做鬥爭,最後當上了鹿王的故事。從斑比的出生,成長,獨立,陷入困境……這些故事情節漸漸地吸引了我,使我對她產生了興趣。我要向小鹿斑比學習。每當做作業遇到了困難時,我就想到小鹿斑比,想起了小鹿斑比成長的路上雖充滿了艱辛但他不畏艱難,於是我就多讀幾遍題目,分析題目裏給的條件,反覆思考,最後終能將題目迎刃而解。這時,我鬱悶的心情會突然開朗起來,也大大增加了我的解題信心。

斑比很勇敢,很值得我們學習。我要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它降生在森林的灌木叢中,那是一個狹小的地方,只容得下母親和它,它就是斑比。母親很愛它,但對它的身世卻很隱瞞。時光飛逝,到了初夏,灌木叢中百花齊放,白的、紅的、黃的......就像天上閃爍的星星,柔弱卻顯示出旺盛的生命,使得森林中到處飄溢着新鮮的葉子、鮮花、綠樹和潤土的芳香。這是斑比對世界的第一印象,媽媽從未對斑比提起過的它父親——鹿王,斑比一直和媽媽、姨媽、表哥、表姐們一起生活,直到有一天媽媽和姨媽都失蹤了,斑比是那樣的無助和害怕,斑比的媽媽偶爾也會現身在草叢中。過了很久一個新的故事發生了!在斑比的眼前一隻公鹿突然出現,它就是鹿王。鹿王是勇敢又富有智慧的,鹿王的出現改變了斑比,慢慢的斑比長大了和它爸爸一樣強壯、一樣的聰慧,斑比最後成了鹿王!

《小鹿斑比》敘述的是一隻小鹿的成長故事,是一部充滿愛與溫馨的作品。它既寫出了森林裏的和諧氣氛,和動物們之間相互溫馨的扶持與友愛,也展現了動物們的嫉妒及面臨惡劣的環境和人類時的迷茫和無助。這個故事讓我身不由己的融入故事中。動物們理想的世界是和諧的、美好的。我很喜歡斑比!他面對困難不屈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小鹿斑比》敘述的是一隻小鹿斑比的成長故事,它很勇敢,很堅強,勇於和困難做鬥爭,最終當上了鹿王,這是一部充滿愛與溫馨的作品。它既寫出了森林裏的和諧氣氛,動物們之間相互溫馨的扶持與友愛,也展現了動物們的嫉妒及面臨惡劣的環境和人類時的迷茫和無助。這個故事讓我身不由己的融入故事中。它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高貴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篇:祖國成立60週年徵文:鄉村小路

記事時起,路是家裏四合院的天井和家門口的空地。在長輩關心的眼神、不住的叮嚀和不時的攙扶中,我在天井裏跌跌撞撞地學會了走路。此後,家門口的空地,便成了兒時的樂園,堆沙丘、捉迷藏、跳格子,一羣小夥伴在一起玩鬧,留下了一串串的笑聲和哭聲。

上學了,路是從家到村國小的一段約3公里長的土路。土路是村裏鄉親出行的主要道路,約那一世小說網 3米寬。天氣晴好時,土路是平坦的、繁忙的,拖拉機、摩托車、自行車各種交通工具在其上來往,揚起陣陣灰塵,牛等家畜也悠閒自得地沿邊慢行。家鄉多雨,雨後的土路潮溼、鬆軟,黃土質粘,摩托車、自行車是不好走的,拖拉機仗着馬力足,噴出串串黑煙後留下兩道深凹、清晰的車轍。雨過天晴,水分慢慢蒸發,土路也逐漸乾透,經過各種交通工具的碾壓,又恢復平坦,依舊繁忙。土路兩旁是一塊快的承包地,隨着四季的更替,變換着顏色和風景。春天是出芽的麥子,遠望一片碧綠,隨風泛起陣陣麥浪;夏天是塊塊耕作的水稻田,灑滿其間的是一紮扎捆好的秧苗和彎腰勞作的鄉親;秋天是飽滿的稻穗,最是夕陽西下時,微風拂過,金色耀眼;冬天,是最蕭索的季節,呼嘯的北風,吹着大家縮着脖子疾行趕路。夏秋之交是最愜意的時節,放學了,天色尚早,一羣小夥伴爬在田埂上將作業完成,跳進路旁的引水渠,用泥巴築成兩道水堤截住一段水面,雙手將水扇出堤外,漸漸地魚、蝦、蟹在不多的水中和泥面上蹦跳竄行,乖乖就擒。滿懷喜悅,帶着滿身的精溼和分得的戰利品回家,迎接的是必不可少的一頓呵斥。

因爲全鎮只有兩所國中,國小畢業的我來到就近的一所中學求學。家到中學的單程約15公里,從村口出去還有10餘公里的路程。這是一條交通主幹道,承擔着連接鎮到縣、縣到市的交通重任。路寬約6米,路面鋪滿了黃沙與鵝卵石,風起的時候,細沙飛揚,遠望如一條飛舞的黃色長蛇。來回30公里的路程成爲每天的必修課,一輛飛鴿28自行車陪伴我度過了3年的時光。因爲長期使用和雨水沖刷,路面凸凹不平,加上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散落其間,騎行自行車極爲顛簸,是對騎車技術的極大考驗。特別是冬天到來,氣溫下降,路面上覆蓋着薄薄的冰層,路面極滑,一個個凸起的鵝卵石彷彿一個個暗礁,一不小心硌着一個,後果便是人仰車翻。九年級的時候,這條道路規劃成爲省道的一部分,要翻修成高標準路面。年餘,施工完成,8米寬的雙向4車道混凝土道路筆直平坦,路兩旁整齊排列着新栽的道旁樹—白楊,後來的學生再也不用擔心那一個個暗礁了。

上高中了,來到另外一個鎮,離家更遠了,單程150公里的路途對於那時的我來說就是長途了。因爲路遠,大部分同學寄宿在學校。學校規定,半個月放一次假,爲期2天,供回家拿取衣物和生活費。回家的時間定在週五下午的兩節課後,順道的夥伴事先邀約好一起走,交通工具便是在鎮與鎮之間運營的客車。省道這時大部分已經施工完畢、投入使用,伴着回家的興奮,大家嘰嘰喳喳,閒聊着校園趣事,並約好返校的時間。車窗外,路旁的白楊呼嘯而過,兩個多小時後到達村口。如果是秋冬時節,此時已經月上樹梢了,藉着皎潔的月光,沿着起伏不停的路面一路回家,享受一頓大餐和家庭溫情。

考上了北京的大學,要到首都求學了,心裏滿是興奮和激動。獨自在去往北京的火車上,心緒難平。第一次出省,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什麼都很新鮮,1300餘公里的距離,20餘小時的路程,在座位上,我沒有閤眼。伴着隆隆的響聲,看着窗外的風景,奔馳的火車丈量着我長長的求學路。北京求學6年,基本上每個假期都回去,下了火車,換乘客車,沿着熟悉的線路回家,日益高大的白楊在車窗外晃過,隱約可見曾經就讀的國中、高中的輪廓,往日的求學經歷在心間閃過,一個一個的記憶片段攪起一陣陣的心情漣漪。到了村口,父親已經等在路旁了,我抱着行李坐在摩托車後座,一路顛簸而又平安回家。

大學畢業,留在了這個城市,參加工作,成立了小家庭,回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電話成爲主要的聯絡工具。通過這看不見的電波,訴說着家長裏短、傳遞着呵護關心,在兩地家庭之間牽起了一條親情路。接着,小寶寶出生了,父母過來照顧了一段時間,割捨不斷鄉土情懷又回去了。此後的家庭電話,一大半內容倒是圍繞着這個小生命展開的,不由得令我心生幾分嫉妒,生命的路途剛剛開始,便得着了這麼多的寵愛。

前不久,父親很是興奮的打來電話,說是村裏的路修好了,不再是車過塵起的土路了,而是標準的水泥路了,還說是村村通工程的結果。他將修好的道路用手機拍下來,用彩信發過來給我。畫面上的路平坦乾淨,3.5米寬的雙向混凝土車道可容兩輛小轎車並排行駛。最後,父親還高興的宣佈,這下你可以開車帶着寶寶回家了。我一怔,訥言的父親平日不善表達自己的感情,沒想到在父親的內心深處還有着這麼細膩的一面,惦記着還未回老家的孫女,讓她能舒適、平坦地回家,不用再經歷祖輩、父輩的顛簸和艱辛。我停頓了片刻,鄭重地對着話筒、也鄭重地在心裏說道:“爸,我會帶寶寶回去的。”

宮女涅盤 史上第一混亂 異世之暗黑全職者 步步生蓮 一劍驚仙 重生之官道

第三篇: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怎麼寫?

什麼是讀後感?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啓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怎麼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爲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爲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爲“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寫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啓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爲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爲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爲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從衆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爲全文議論的中心。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後感

暑假裏,我讀了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著名的童話故事,爲我們生動地講述了一個新年的夜晚,一位小女孩光頭赤腳地在街頭賣火柴,她又冷又餓,痛苦地忍受着,她幾次點燃火柴,眼前出現一個又一個幻像,最後帶美好的幻想,臉帶微笑,凍死在牆角的故事。

讀着這篇故事時,我的鼻子酸了,眼淚就像斷線的風箏不停地往下流。這個可憐的小女孩,在人們閤家團圓的那個新年的夜晚,因爲沒有賣掉一根火柴而不敢回家,最後被凍死在那又冷又硬的牆角。

想想那時,看看現在,是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汗水爲我們帶來如今幸福安逸的生活。生活在黨的陽光下的我,從小就在爸爸媽媽呵護下長大,好似一朵朵溫室的小花,燦爛奪目,卻經不起一丁點風吹雨大。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每天吃飽穿暖,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甚至有時常常會因爲飯菜不合口、衣服不好看而與家長耍脾氣,比起賣火柴的小女孩,我覺得自己太不懂事。我想今後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聽爸爸、媽媽的話,不挑食、不偏食,不任性,學習之餘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爭取做一個懂事、乖巧的孩子。

《綠野仙蹤》讀後感

這一學期我們一起讀了《綠野仙蹤》這本書,故事主要講了講了一個小姑娘多蘿茜被一陣風吹到了一個陌生又神奇的地方。可是她非常堅強,非常勇敢,下定決心一定要走回家。她在女巫的指引下,去奧芝國尋找幫助。在路上,她結識了三個朋友。沒有腦子的稻草人,沒有心的鐵皮人,膽小的獅子。他們結伴同行,一路上,他們互相幫助,團結在一起,共同克服困難,戰勝險惡,爲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不屈不撓地同惡魔鬥爭。最後,多蘿茜終於回到了家中,而朋友們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我們團結起來,共同去克服就一定戰勝它。同時,我也體會到友誼可以給人以力量,給人以戰勝困難的勇氣,朋友是很珍貴的。我們同學就是朋友,我們也要互相幫助,互相學習,讓友誼的花朵永遠盛開。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

第四篇: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怎麼寫

一、什麼是讀後感:讀了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之後,我們往往會產生一些感想,把這些感想寫成文章,便是我們常說的讀後感。

二、常見錯誤:

1、讀後抄——大量摘錄引用材料中的原話。

2、脫離材料——沒有“讀”的內容或者不能恰當引用材料作爲“感”的佐證。

3、就事論事、泛泛而談。文章過於膚淺,感不能深入。

4、不能緊密聯繫實際,不能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

三、讀後感的寫作步驟

這種結構模式,與一般議論文“引——議——聯——結”的作文模式的一脈相承的。所以,讀後感的寫作可以分爲下面連貫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述讀——引

在通常情況下,讀後感的第一部分一般會是圍繞感點,引述材料。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髮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謂“引”就是指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簡述原文相關內容。寫這部分內容就是爲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爲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

在述讀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簡,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籍、文章的具體內容,假如要寫一篇關於《紅樓夢》的讀後感,開頭就用三五萬字來敘述《紅樓夢》的故事情節,那麼又應該用多少的篇幅來論證感點呢?所以,對於原文的述讀,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篇幅較長的,只能夠是簡述與感點有直接關係的部分,而與感點無關緊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愛了。“述讀”材料要精簡、準確、有針對性,這是讀後感寫作的一個規則。 第二步:感點——議

緊承“述讀”所引述的材料,針對材料進行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也就是中心論點。

感點的提出,要有與之相關的所讀材料。如果沒有述讀的這部分材料,感點就是無源之水,流而不遠;感點也只能是空發議論,(轉載請註明來源)泛泛而談。所以,不管述讀在感點之前,還是在感點之後,首先要有述讀的存在,其後纔能有感點的成立。很多學生往往忽略了這一點,讀完文章後,沒有述讀,只抓住感點進行說理論證。這樣的文章,並不能夠算是完整意義上的“讀後感”。

第三步:發感——聯

“發感”就是對“感點”——中心論點——進行論證。這一部分是讀後感的主體部分,是對感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感點的正確性,或正面論、反面證證明感點的合理性。需要強調的是,所擺的事實、所講的道理都要圍繞感點來展開,而不能遊離於感點之外。否則,就會不知所云,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發感還要聯繫實際,深入論證。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有時候還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聯繫實際,要有針對性,必須緊扣感點,而不能泛泛而談,不能脫離感點隨意聯想,不着邊際。

第四步:結感——結

結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但不管怎樣結尾,都要與前面的幾個部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不能是橫空出世;也要結得自然, 1

順理成章收束全篇。

四、示例

閱讀下面文字,以“?回聲?的啓示”爲題,寫一篇600字的文章。

回 聲

有一個小孩子,不如道回聲是什麼東西。有一次,他獨自站在曠野,大聲叫道: “喂!

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聲,“喂!喂!”他又叫:“你是誰?”回聲答道:“你是誰?”他又

尖聲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從山上傳來“蠢材”的回答聲。孩子十分憤怒,向小山罵起來,

然而,小山仍舊毫不客氣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後對母親訴說,母親對他說:“孩子呀,那是

你做得不對。如果你和和氣氣地對它說,它就會和和氣氣地對待你。其實,世上許多事情都

是這樣的啊!”

回聲的啓示

上海考生

對着小山尖聲喊叫,便得到尖銳刺耳的回聲;而對它和和氣氣,便得到柔和溫婉的回

聲。得到什麼樣的回聲,全取決於我們在小山面前發出的最初的聲音。

人們常說“世事難料”,其實並不如此。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世事,世事便會以

什麼樣的方式來回報我們。這便是回聲的啓示。

面對他人,如果我們捧出“真誠”,就能收穫“友情”;如果付出“猜妒”,便只能品嚐“孤

獨”。《紅樓夢》裏的王熙鳳,其心計可謂舉世無雙,但過多的心眼縱然讓她在賈母前落下個

好名聲,卻終究擺脫不了寂寞無伴的悲哀。即使對貼身丫環平兒,她也一概以猜忌相對,這

當然不能以心換心了。連曹雪芹也不由發出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慨嘆,其原因便在於她沒

有付出應有的“真”,便當然得不到“真”的回聲。

面對人生,如果我們付出“努力”,便能收穫“成功”;如果付出“享樂”,便只能得到“哀嘆”。

偉大文學家魯迅一生的努力可謂光照史冊,他不厭其煩地做着“一木一石”的工作,又把“別

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即便在知道自己“來日無多”之後,他仍一刻不停地在努力。

當我們翻閱《魯迅全集》的鴻篇鉅製,仰望先人的成就時,常常流連於先生的“回聲”,卻忘

了看一看先生當初那一聲聲頑強、堅毅的奮鬥的吶喊。有的人在臨終之際,哀嘆自己今生一

事無成,抱怨命運的不公,但他們卻忘了這“平庸”的回聲正是對他們青壯年時沉溺享樂,不

思進去的最公正的迴應。

回聲是公正的。因此,它最“無情”,卻又最“有情”:捧出“奮進”,便收穫“成就”的回聲;

捧出“拼搏”,便收穫“勝利”的回聲;捧出“自信”,便收穫“堅強”的回聲,捧出“勇敢”便收穫“堅

毅”的回聲。相反,若你付出的是自私、懦弱、沉淪……你便決計只能得到孤獨、悲傷和失

敗的回聲。

讓我們記住那位母親的話,捧出愛,捧出心,收穫一曲“真、善、美”的回聲。

五、寫作分析:

綜觀全文,本文能很好地把握《回聲》這篇材料的內涵,抓住回聲的性質和“母親”

的話,準確定位感點: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世事,世事便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回報我

們;在論證方面,也多種角度、多種方法、選取典型事例深入論證中心論點;文章也體現了

作者相當的文化底蘊,平時沒有對名著、對魯迅有一定的瞭解,開卷論題是不可能信手拈來

如此貼切的例子的。

本文第一節複述材料,是述讀,用精簡的一句話概括《回聲》的內容,並緊扣材料,

用“得到什麼樣的回聲,全取決於我們在小山面前發出的最初的聲音。”爲下文感點的提出蓄

勢、鋪墊。

第二節,緊承述讀,順理成章地亮出感點——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世事,世事

便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回報我們。這是本文的中心論點。

第三、四節是發感,作爲文章的主體部分論證中心論點,從“面對他人”和“面對人生”兩

個角度,選取典型人物王熙鳳、魯迅的典型事例,分別從反面和正面來論證中心論點,論證

充分,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第五、六節概括強化中心,發出號召:讓我們記住那位母親的話,捧出愛,捧出心,收

獲一曲“真、善、美”的回聲。

文章六節,按照“述感——感點——發感——結感”的寫作流程,完密地構建了讀後感的

結構,本文在結構上堪稱是一篇典型的讀後感。

六、寫好讀後感的祕訣:

首先,要讀好原文。“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

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

得認真,纔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

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啓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

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

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

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感動,爲什麼這樣感

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

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

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後

感。

第三,選準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裏只能論述一箇中心,

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着便是對這些衆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

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爲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

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裏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

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

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

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

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爲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

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

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

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

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七、讀後感的一般寫法:

其一,確定正副標題,正標題一般標明文章的中心內容,有的正標題就是文章的中心論

點。副標題標明題材,一般爲“讀《×××》有感”。副題比正題低兩格。

其二,掌握讀後感的一般套路:“引—議—聯—結”。引——扼要寫出“讀”的內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語句,很快引出“感”的觀點或中心。

議——就自己“感”的重點、中心(或觀點)進行分析議論,說明道理。聯——就議論的中心展開聯想,記敘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聯繫社會和自己的實際抒

發感受。

結——結尾概括中心,總結全文得出結論。結論可與開頭照應,可歸納出結論性的

意見,可強調某一重點,可發出號召。這個結論可以是批評式;又可是勸勉式,還可是鼓動式。視行文內容而定。

讀後感在寫感想的時候,要防止離開原文;“讀”與“感”互相脫離。初學寫作者常犯的一個毛病是引出觀點後,就把所讀的作品放到一邊了,這是不恰當的。應當在行文中注意抓住原作品,最後也應當回到原作品上,以照應開頭。

八、範文

做靈魂的救贖者

-----讀《麥田裏的守望者》有感

哪怕是在黑暗的底層社會中生活,也要把純真保持到最後,這便是霍爾頓。

在常人看來,一個被學校因“五門功課四門不及格”而開除的十六歲少年,簡直就是一個混混。旅店,公園,學校,一個又一個場所,幾乎都有他帶着鴨舌帽、穿着風雨衣遊蕩的身影。他會說謊,在酒吧,爲了喝到酒而謊報了年齡。在火車上,捏造了假名假姓,只爲了和女人搭訕。城市的浮華,在霍爾頓所遇的僞君子,同學,旅店管理員,夜店的觀光者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幾乎所有的人都活在這浮華、虛僞的世界裏,迷失沉淪。

我承認,霍爾頓從潘西回紐約的這幾天確實也曾迷失了方向。但他並沒有沉淪,依然真誠善待他人,心地樂觀。哪怕被人欺辱,也沒有放棄生存,放棄內心曾有過的純真。他堅韌地過每一天,在極其寒冷的夜晚,爲了不讓母親知道自己再度被學校開除而擔心,他不敢回家,睡在了公園的木椅上。哪怕自己察覺已患了大病,也沒有哭泣。

他是個有着不良習慣的少年,喝酒,抽菸,他都做過。可是,他做了別人原本能做卻不願去做的事——大方的說出自己內心的話。這一份內心的純潔並不因爲他的不良習慣而消失,相反,這一份心境是霍爾頓自我心靈救贖的根本原因。他讓我看到了一個澄澈的心靈是如何在惡劣的境界中,呈現着人性的真、人性的善。

我不相信,那麼多人在黑暗的社會中還會依舊堅持自己的理想。但是霍爾頓堅持下來了,他願意去幫助別人,願意給修女們自己已所剩不多的錢。他不需要別人對他鞠躬彎腰,道謝,他只要她們過得好。

他總是那麼堅強,那麼純真。霍爾頓,幾乎是一個與虛僞絕緣的人,雖然照樣會受傷,但內心依然敞亮。

年輕的霍爾頓最苦悶的是——爲什麼人與人之間就不能坦誠相待?他多想去實現他的理想,雖然會被爸爸譴責,也想去實現。文中的亮筆,爲我們呈現着他的靈魂自我救贖的精神:“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心靈純淨的理想不分尊卑,如果真能在金黃的麥田裏,卸下一切負擔,人與人之間有着那份信任和坦誠,輕鬆自在,這是多麼幸福的一種體驗啊!

這是他的守望,他有自己想保護的人。這個像牆頭草一般活着的人,哪怕社會剝奪了他的一切,霍爾頓也會讓心中的種子萌發。

或許,我們都是麥田裏的守望者,總會有一層麥浪向你撲來,我們都生存在這浮華、虛僞的世界裏,但我們可以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那理想的航燈一直照向遠方的路,人就應該爲自己的精神起航,應該憑着這份純真,做着不懈地努力。在這旅途中,總會遇到花逝的傷感,但也一定會迎來百花綻放。我們應該虔誠的過每一天,與他一同守望。不管身處何種境地,也不管自己曾經歷何等不幸,也應該用善良去面對。

貝多芬有着一塊燦爛的音樂麥田,一生坎坷也卻從未放棄對音樂的追求和渴望,沒有人理解他,他幾乎在孤寂中度過。這些都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年

代裏,依舊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這就是永恆的自我救贖!

如果真的能使心靈的寧靜和理想相互交織,哪怕看着那張沒有生命的地圖,也能想象着:這個世界多美,一切都那麼安好!

霍爾頓,謝謝你!

請放慢你的腳步

——讀《人生若只如初見》有感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是納蘭容若的一次感悟,平平凡凡的十四個黑字,不知感動了多少人,人生若只如初見,該多好。

同樣被感動得稀哩糊塗的是我們的作者——安意如。一本書,沒有華麗的精心裝飾,只有大片的紅,如潑墨般在封面上渲染,甚至在書背上,裝訂線顯眼地裸露。就這樣的一本書,從裏到外,絲絲縷縷的古色古香的包裝就那樣溢了出來,迴旋我一種感動。

一首首的詩爲引子,從唐詩到小令再到宋詞,引出了一段段大漠孤煙、金戈鐵馬的歷史,引出一份份花前月下,兩小無猜的愛情,引出了一位位自由瀟灑、豪情萬丈的文人。

你看,那魏晉的風骨,宛如木檀,哪怕凋零都是一場驚鴻的風景,在狼煙升起的時候,鮮血譜寫的輝煌呈血色的旖旎。

你看,自由不羈的李白也會寫下“郎騎竹馬來,饒牀弄青梅”的童趣與天真無瑕。 你看,已嫁爲他人婦的唐婉如弱柳扶風,重遊故地的她竟在意料之外遇見了她的表哥,她的心中人。以妾紅酥手,贈君黃滕酒,可惜的是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早已經走不回當年。

你看,花架下靜立的秦少游,揹着雙手,風捲起他的衣襬輕輕舞動,微仰的頭上金色的陽光在跳動,應是在想念他心中的她吧!靜靜地,瀰漫着如蘭的憂傷。也許直到他的“山抹微雲,天連衰草”出世直到他成爲大名鼎鼎的“山抹微雲君”,他的憂傷也不會消散。

風吹動泛黃的書頁,沙沙的書頁與沙沙的樹葉相互掩映,隨着書頁的翻動,詩的行程就那麼緩緩地展開。那千年前的美,無怨無悔。

擡頭望,天空是久違的澄澈蔚藍,儘管被高高聳起的灰黑教學樓擠得只剩窄窄一線,卻依舊親切。有多久沒有好好地停下手中的筆,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收拾一個簡單的行囊便出發了,從百花爭豔,芳草連天的山腳起程,登上高山之巔,陷身雲峯的繚繞與纏綿,呼吸溼潤且飽含花香的空氣。

多久沒有好好放鬆,停下腳步,回首那曾經?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便忘記了停歇,忘記了生活的意義,甚至連目標都忘記,只記得前進,前進,走路太慢,那便跑起來吧,沉重的書包壓得呼吸都是問題。

快速的生活節奏讓所有的人忙於追趕,企圖追上時間的腳步,甚至超過,可生活是沒有終點的,有一個人的死亡那就有一個人的誕生,如此沒有終結的循環,如果僅僅是爲了追趕我們不可能追上的時間,那不是要白白浪費了千辛萬苦爲我們而創造的美?

所以是時候了,是時候放慢我們的腳步,放慢我們的心情。尋一個下着毛毛細雨的午後,一朵凋謝的花,找一個旁人找不到的所在,翻開一卷積滿了塵灰的書,細細回味,看一看前人走過的路,看看他們是如何走在衆人前面,千百年恆永不變。合上書,閉上雙眼,讓窗外的雨聲純粹地由耳入心,你會發現雨聲背後的精緻,每一滴水珠從高處下落,綻放的聲音是不同的,每一片新葉的輕微顫動是不同的??

一切的一切,只需要我們放慢步子,就可以發現,自然爲疲憊的人們滿心準備的禮物。當很久的以後,當我們終於跑不動的時候,回首,希望可以看見的不僅僅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

不必擔心小小的鬆馳會讓你落後他人,因爲當其他人還在爲了原地奔跑而筋疲力盡的時候,你卻以全新的姿態,精神飽滿地站在更高的起跑線上,當你重新起航時,迎接你的是一條更寬、更長、更平坦的通天大道。

但是要記得,自然的美麗是妖嬈的,我們只需站在其中靜靜欣賞便夠了,只要不讓自然的等待落空就足夠了,一旦疲憊盡去,要記得,收拾好心態,重新回到前進的跑道上!

停下腳步吧!小小的放鬆,給自己一個整頓出發的時間,想一想那些曾經的你,曾經的我,已經過去的,和即將成爲過去的現在。讓自己回首時可以看見漫天的煙火。

停下,回首。抓住,把握。

請放慢你的腳步,回首,背後燈火闌珊。

《駱駝祥子》讀後感

寒假我就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駱駝祥子》,講的是一位舊北京人力車伕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個理想:擁有自己的洋車。於是他憑着勤勞和堅忍省吃儉用,終於如願以償。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他的洋車就被士兵搶走。但他沒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買了一輛洋車。不過他實在太倒黴了,辛辛苦苦的積蓄又被洗劫一空。就這樣反覆了三次,祥子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他開始遊戲生活,吃喝嫖賭,徹底墮落爲城市的垃圾。

這故事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着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爲了社會垃圾。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着像駱駝一般積極和堅韌。周圍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鍾,而祥子卻不安於現狀,他爲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奮鬥,他寧願冒着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後的悲慘結局。

也許這纔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爲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人們爲了自己的理想不斷奮鬥,最終卻不一定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樣,他努力,就是爲了尋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結局卻是那樣得悲慘。

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爲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爲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當時的社會治安好一點,祥子也許就能實現他的理想,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具行屍走肉。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着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己的關係,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是無法實現理想,那麼就有可能變成“祥子”,墮落、衰敗,厭惡生活。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會很複雜,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墮落。

第五篇:寫讀後感的注意問題

寫讀後感的注意問題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我們重點掌握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的寫法。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繫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繫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繫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繫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繫都要突出時代精神。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

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讀後感以“感”爲主。可以適當地引用原文,但是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爲主。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爲宜。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爲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