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國小生寫讀後感

讀後感2.88W

第一篇:小學生怎麼寫讀後感

國小生寫讀後感

國小生怎麼寫讀後感

如何寫讀後感!

寫好“讀後感”要做到四點:一、讀懂原文抓中心:我們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纔有寫“感”的條件。二、選擇重點作感點:一本好書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點很多,必須指導學生從衆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感點,作自己讀後感的切入點。三、讀感結合有側重:指導學生處理好寫讀後感時“讀”與“感”的關係,做到二不二要。四、聯繫實際談感受:指導學生聯繫自己或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寫出真情實感。

[關鍵詞]:讀後感;感點;實際

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穫,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穫或感想寫出來,就是心得體會,也叫讀後感。寫讀後感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和語文水平,那麼怎樣指導學生寫有新意、有感情、有見解、有體驗的讀後感呢?

一、讀懂原文抓中心

“讀後感”的“感”是從讀中產生的。只有讀得認真,纔能有所感,並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話,在讀文章前我們可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作者等。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樂家揚科》爲例,一是初讀感知,理清層次,把握文章的來龍去脈,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總體印象。初讀《小音樂家揚科》我們知道文章記敘了具有音樂才能的波蘭窮孩子揚科爲了看看、摸摸地主僕人的小提琴而慘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細讀深思,抓重點,引導學生評詞析句,細讀深思,體會用詞的生動、準確。細細品讀文章,可先讓學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揚科熱愛音樂的重點詞句,再細細體會語言的形象生動,故事的扣人心絃之處。三是研讀體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讀文章,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們進一步明白了奪去小音樂家揚科生命的罪魁禍首是人吃人,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裏窮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沒,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慘命運,使學生感悟到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裏是如此幸福。我們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才能領會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才具備了寫“感”的條件。

二、選擇重點作感點

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後感,可“感”的點很多,要寫好讀後感,必須選好“感點”。什麼叫“感點”呢?感點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它不是憑

空產生的。面對衆多的感點,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從衆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一個或幾個感點,作爲自己寫讀後感的切入點,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顧茅廬》這篇文章,有這麼三個方面可以作爲感點:一是張飛對諸葛亮粗魯無禮,張飛很莽撞。二是寫劉備的語句和寫張飛的語句對應起來可以看出劉備態度很謙恭。三是從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完成統一國家大業,從中體現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我們可發現第三個感點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覆讀這個故事後感受最深的一點,那麼我們就選第三個作爲讀後感的切入點。

三、讀感結合有側重

寫讀後感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我們說,“讀”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讀”的結果和目的。讀後感中少不了對原文的“敘”述,但它不像記敘文中的“敘”那樣具體、形象、生動,讀後感中的“敘”要做到簡明。國小生寫讀後感常犯的毛病是複述原文,沒有做到簡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讀”,離開原文意思漫無邊際地胡編亂寫,說道理時空發議論,而缺乏身邊的實例。寫讀後感可以說經驗,也可以談教訓。大多出色的讀後感,總是受原文內容或情感觸發,從而引起對生活、學習、思想等實際問題的思考。讀後感,是有“讀”有“感”,“讀”、“感”結合的。可以先敘述文章內容,後集中談體會,這種寫法適於只談一點體會。還可以邊敘邊談體會,“讀”和“感”交叉寫,這種寫法可以談幾點體會。無論用哪種方法寫,必須叫學生做到二不要;不抄錄課文:要用自己的話簡要敘述;不離開文章的內容,要真切聯繫自己的實際抒發感想。

四、聯繫實際談感受

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沒有情感的讀後感蒼白無力,

第二篇:國小生寫讀後感指導及範文

國小生如何寫讀後感

讀後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後,根據自己的感想所寫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戲劇後所寫的感想,叫“觀後感”,與“讀後感”的性質性同)

讀後感屬於議論文的範疇,但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繫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繫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繫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繫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繫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讀後感以“感”爲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爲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纔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爲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

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爲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1《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輕輕的合上書已經很久了,《魯濱遜漂流記》中曲折連環的故事情節與魯濱遜的自立、自信、自強的精神卻深深地在震撼着我。

魯濱遜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中,但睿智的他不甘平庸,對父親的忠告-----不要去航海全然不顧。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的一個荒島附近觸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喪生了,只有魯濱遜堅強的活了下來。海浪把他捲上了岸。

這座小島荒無人煙。魯濱遜在這裏獨立生活了24年,一次偶然,他解救了一個俘虜-------“星期五”。過了四年,他們一起克服重重困難回到了祖國。魯濱遜不屑守成,不甘平庸,有實幹精神,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更令我佩服得是魯濱遜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造出了桌子、陶器等物品。當面對食物危機時,他種植出了大麥和水稻,並靠這些僅有的農作物製造出了粗糙的麪包。這一點就是我們不能相比的。現代的我們都是生活在溫室裏的花朵,是家裏的“小太陽”、“小皇帝”,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掉了。一個個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記得有人做了一個實驗:一個日本的孩子和一箇中國的孩子分別放在同一座有野獸出沒的山中。中國的孩子很害怕,沒有堅持下來。而日本的孩子卻憑着堅強的意志和勇敢的鬥爭精神頑強的堅持下來。簡簡單單的實驗說明一個不簡單的道理:中國孩子在自立自強和意志力上需要很大的提高,我們不能總是沉浸在父母和社會的溺愛之中,要報效我們的祖國要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我們不能再這樣逍遙自在,碌碌無爲,難道我們不應該做點什麼嗎?魯濱遜機智勇敢,會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創造條件,這正是我們所缺乏的。同學們,爲了我們的祖國明天更加美好,快快從我們自身做起,堅強剛毅、機智勇敢、不怕困難。只有這樣,我們纔對得起父母、社會、國家。

魯濱遜聰明機智而又堅強,我喜歡這個人物,更敬佩他身上的精神。

2 《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這部經典的文學名著,已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家喻戶曉了。我想不少文學家已經發表過這部名著的言論了,所以我不想對這部名著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只想對其中的人物談談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

我認爲,《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吳承恩塑造的孫悟空,嫉惡如仇,神通廣大,一切稱兇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風,或一命嗚呼,或束手就擒,這都反映了吳承恩掃蕩社會醜惡現象和醜惡勢力的強烈願望,也是《西遊記》民主性精華之所在。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爲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

3 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是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我非常喜歡這部書。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爲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爲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着我們。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纔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爲唐僧過於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爲他只看表面,不瞭解人的本質。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裏老想着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畢竟他在西天一路上披荊斬棘,當開路先鋒,不辭辛苦污臭,所以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特別是他的很多小聰明比孫行者強,這也是孫行者做夢也不想不到他認爲的呆子居然是這麼一個“陰險”“狡詐”的傢伙,可是在唐僧眼中,他還是一個老實人,是個好徒弟,這也是行者的聰明不如豬八戒的地方。豬八戒還是一個好人,沒有害人之心,並且終於堅持到最後的勝利。寫一個弱點很多的人能討人喜歡,讓人記住,是很不容易的。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我看來就像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的挫折,這本書告訴我們,人生有許多的困難,這些也許不是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克服的。所以我們需要朋友,需要有知心人一起分擔,這些困難也許是自己能克服的,所以我們在此就要鍛鍊自己不怕困難,以及堅定的不後退的信心?

圓明園的毀滅讀後感500字

前幾天,我們剛學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我深深地被這悲慘的歷史而震撼。當我讀到英法聯軍在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中,任意破壞、銷燬時,我心中萬分憎恨;當在課外書上讀到了??時,我又爲身爲中國人的萬般懦弱而悲憤:當英法聯軍侵入時,士兵們竟各個跪在城門前,打開大門讓他們進去,龔自珍的兒子龔橙還給英法聯軍帶路而感到無比的羞恥。看到這裏,我又是憎恨,又是憤怒,但我卻無能爲力,只能是萬分惋惜。

時光的列車穿梭在1860年前,那時的圓明園是一顆耀眼的珍珠,鑲嵌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漫步圓明園內:這裏有金碧輝煌的宮殿,紅牆黃瓦又莊嚴又美

麗。這裏有各類歷史文物,如:十二生肖銅像,青銅禮器,名人書畫??這裏還有仿照各地名勝的景觀,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等。流連其間,彷彿讓人置身在童話般的幻想境界中。

可這美好的一切已不復存在。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願走進那個時代,當一名將軍,領兵打仗,在戰場上我決不臨陣脫逃,我要和英法聯軍誓死拼搏。是可憎的英法聯軍,毀掉了圓明園輝煌的歷史。爲了圓明園的存在,我決不懦弱,一定和敵人決一死戰。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我也要與他們同歸於盡。

但是,歷史終歸是歷史,時間也不會倒流。我希望人人爲祖國盡一份力,讓圓明園的毀滅歷史成爲我們這代人的警鐘,“只有民強,纔有國富。”

“落後纔會捱打”的歷史,時刻提醒我們應該用自己的行動來換取祖國的錦繡未來,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如果人人獻出一份力,祖國的未來將一片光明。

第三篇:國小生怎麼寫讀後感

國小生怎麼寫讀後感

寫好“讀後感”要做到四點:

一、讀懂原文抓中心:

我們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纔有寫“感”的條件。

“讀後感”的“感”是從讀中產生的。只有讀得認真,纔能有所感,並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話,在讀文章前我們可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作者等。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樂家揚科》爲例,一是初讀感知,理清層次,把握文章的來龍去脈,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總體印象。初讀《小音樂家揚科》我們知道文章記敘了具有音樂才能的波蘭窮孩子揚科爲了看看、摸摸地主僕人的小提琴而慘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細讀深思,抓重點,引導學生評詞析句,細讀深思,體會用詞的生動、準確。細細品讀文章,可先讓學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揚科熱愛音樂的重點詞句,再細細體會語言的形象生動,故事的扣人心絃之處。三是研讀體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讀文章,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們進一步明白了奪去小音樂家揚科生命的罪魁禍首是人吃人,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裏窮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沒,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慘命運,使學生感悟到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裏是如此幸福。我們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才能領會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才具備了寫“感”的條件。

二、選擇重點作感點:

一本好書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點很多,必須指導學生從衆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感點,作自己讀後感的切入點。

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後感,可“感”的點很多,要寫好讀後感,必須選好“感點”。什麼叫“感點”呢?感點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它不是憑空產生的。面對衆多的感點,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從衆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一個或幾個感點,作爲自己寫讀後感的切入點,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顧茅廬》這 1

篇文章,有這麼三個方面可以作爲感點:一是張飛對諸葛亮粗魯無禮,張飛很莽撞。二是寫劉備的語句和寫張飛的語句對應起來可以看出劉備態度很謙恭。三是從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完成統一國家大業,從中體現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我們可發現第三個感點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覆讀這個故事後感受最深的一點,那麼我們就選第三個作爲讀後感的切入點。

三、讀感結合有側重:

指導學生處理好寫讀後感時“讀”與“感”的關係,做到二不二要。

寫讀後感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我們說,“讀”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讀”的結果和目的。讀後感中少不了對原文的“敘”述,但它不像記敘文中的“敘”那樣具體、形象、生動,讀後感中的“敘”要做到簡明。國小生寫讀後感常犯的毛病是複述原文,沒有做到簡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讀”,離開原文意思漫無邊際地胡編亂寫,說道理時空發議論,而缺乏身邊的實例。寫讀後感可以說經驗,也可以談教訓。大多出色的讀後感,總是受原文內容或情感觸發,從而引起對生活、學習、思想等實際問題的思考。讀後感,是有“讀”有“感”,“讀”、“感”結合的。可以先敘述文章內容,後集中談體會,這種寫法適於只談一點體會。還可以邊敘邊談體會,“讀”和“感”交叉寫,這種寫法可以談幾點體會。無論用哪種方法寫,必須叫學生做到二不要;不抄錄課文:要用自己的話簡要敘述;不離開文章的內容,要真切聯繫自己的實際抒發感想。

四、聯繫實際談感受:

指導學生聯繫自己或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寫出真情實感。

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沒有情感的讀後感蒼白無力,有情感的讀後感才能感染人。以《時光老人的禮物》爲例,可以這樣去引導學生思考:詩中的孩子們對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很珍愛,表現在哪裏?你覺得應該珍惜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嗎?平時你有哪些珍惜時間的事例或不珍惜時間的做法呢?以後你會怎樣對待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呢?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學生就把文章內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聯繫在一起,這樣就能寫出真情實感,傾吐真實心聲。而在指導學生聯繫實際談體會時,不要就事論事,要注意啓發學生展開想象,從古到今,從近到遠,從己到人,從正面到反面,只要與文章的主要內容有關係,都應允許他們大膽自由地寫,如果指導學生

把自己的經驗教訓與作者的切身體會結合起來寫,那麼他們的讀後感一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第四篇:國小生怎麼寫讀後感

國小生怎麼寫讀後感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繫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繫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繫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繫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繫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爲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爲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纔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爲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爲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讀後感是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以後感想。主要寫心得、感想、發表的議論等。1、認真閱讀,摘記要點,準備議論。2、回憶思索,確定論題。3、抓住重點,選取論據。圍繞中心,回憶事例。可用名言警句,切記空泛議論。

4、引用準確,轉述扼要。總之,夾敘夾議,緊扣原文,聯繫實際。

第五篇:國小生怎麼寫讀後感

國小生怎麼寫讀後感

如何寫讀後感!

寫好“讀後感”要做到四點:一、讀懂原文抓中心:我們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纔有寫“感”的條件,國小生怎麼寫讀後感。二、選擇重點作感點:一本好書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點很多,必須指導學生從衆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感點,作自己讀後感的切入點。三、讀感結合有側重:指導學生處理好寫讀後感時“讀”與“感”的關係,做到二不二要。四、聯繫實際談感受:指導學生聯繫自己或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寫出真情實感。

:讀後感;感點;實際

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穫,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穫或感想寫出來,就是心得體會,也叫讀後感。寫讀後感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和語文水平,那麼怎樣指導學生寫有新意、有感情、有見解、有體驗的讀後感呢?

一、讀懂原文抓中心

“讀後感”的“感”是從讀中產生的。只有讀得認真,纔能有所感,並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話,在讀文章前我們可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作者等。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樂家揚科》爲例,一是初讀感知,理清層次,把握文章的來龍去脈,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總體印象。初讀《小音樂家揚科》我們知道文章記敘了具有音樂才能的波蘭窮孩子揚科爲了看看、摸摸地主僕人的小提琴而慘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細讀深思,抓重點,引導學生評詞析句,細讀深思,體會用詞的生動、準確。細細品讀文章,可先讓學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揚科熱愛音樂的重點詞句,再細細體會語言的形象生動,故事的扣人心絃之處。三是研讀體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讀文章,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們進一步明白了奪去小音樂家揚科生命的罪魁禍首是人吃人,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裏窮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沒,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慘命運,使學生感悟到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裏是如此幸福,讀後感《國小生怎麼寫讀後感》。 我們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才能領會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才具備了寫“感”的條件。

二、選擇重點作感點

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後感,可“感”的點很多,要寫好讀後感,必須選好“感點”。什麼叫“感點”呢?感點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它不是憑空產生的。面對衆多的感點,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從衆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一個或幾個感點,作爲自己寫讀後感的切入點,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顧茅廬》這篇文章,有這麼三個方面可以作爲感點:一是張飛對諸葛亮粗魯無禮,張飛很莽撞。二是寫劉備的語句和寫張飛的語句對應起來可以看出劉備態度很謙恭。三是從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完成統一國家大業,從中體現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我們可發現第三個感點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覆讀這個故事後感受最深的一點,那麼我們就選第三個作爲讀後感的切入點。

三、讀感結合有側重

寫讀後感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我們說,“讀”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讀”的結果和目的。讀後感中少不了對原文的“敘”述,但它不像記敘文中的“敘”那樣具體、形象、生動,讀後感中的“敘”要做到簡明。國小生寫讀後感常犯的毛病是複述原文,沒有做到簡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讀”,離開原文意思漫無邊際地胡編亂寫,說道理時空發議論,而缺乏身邊的實例。寫讀後感可以說經驗,也可以談教訓。大多出色的讀後感,總是受原文內容或情感觸發,從而引起對生活、學習、思想等實際問題的思考。讀後感,是有“讀”有“感”,“讀”、“感”結合的。可以先敘述文章內容,後集中談體會,這種寫法適於只談一點體會。還可以邊敘邊談體會,“讀”和“感”交叉寫,這種寫法可以談幾點體會。無論用哪種方法寫,必須叫學生做到二不要;不抄錄課文:要用自己的話簡要敘述;不離開文章的內容,要真切聯繫自己的實際抒發感想。

四、聯繫實際談感受

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沒有情感的讀後感蒼白無力,有情感的讀後感才能感染人。以《時光老人的禮物》爲例,可以這樣去引導學生思考:詩中的孩子們對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很珍愛,表現在哪裏?你覺得應該珍惜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嗎?平時你有哪些珍惜時間的事例或不珍惜時間的做法呢?以後你會怎樣對待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呢?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學生就把文章內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聯繫在一起,這樣就能寫出真情實感,傾吐真實心聲。而在指導學生聯繫實際談體會時,不要就事論事,要注意啓發學生展開想象,從古到今,從近到遠,從己到人,從正面到反面,只要與文章的主要內容有關係,都應允許他們大膽自由地寫,如果指導學生把自己的經驗教訓與作者的切身體會結合起來寫,那麼他們的讀後感一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標籤:讀後感 國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