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後感繪本(熱門14篇)

讀後感2.55W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4篇《讀後感繪本》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讀後感繪本》相關的範文。

讀後感繪本(熱門14篇)

篇1:繪本讀後感

“如果有人不喜歡你,你還能勇敢地堅持做自己嗎?”在大人的世界裏,做自己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但在這繁雜的現實生活中,真正遵循自己內心的人少之又少,大家都怕被孤立成異類而習慣迎合他人。

就像繪本里的鯊魚一樣,爲了像海豚一樣得到大家的喜愛,一直不斷改變自己,模仿海豚跳出水面,模仿海豚露牙微笑,甚至因爲壽司店人氣旺,去了壽司店…

所以寶貝,媽媽希望你長大後可以做一個勇於遵循自己內心的人,但這前提是你自己本身就足夠自信,足夠善良,有一顆敬畏心,能敬畏知識,敬畏自然,懂得獨立深度思考!

因爲做自己不是自我的一種標榜,它並不是簡單地爲了與衆不同而不同,他是讓一個人完全清楚瞭解自己的價值觀之後順勢而爲做出的選擇。這種價值觀會讓你懂得取捨,從而使你構築做自己的真正核心。

如果不可以,媽媽就希望能用自己最大的能量保證你的童年如此。人們常說“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癒”,在你現在的這個童年階段,作爲母親的我應該學會的是如何做好自己,從而可以正確地影響你,引導你,而不是隻會拿你和其他孩子作比較,迫使你變好。

給你一方花園,給你養料,讓你自由開放,不管你枝繁葉茂,還是一枝獨秀孤芳自賞,我都爲你鼓掌,不管你開的是什麼色彩的花朵,只要在道德法律,公序良俗的基本人類框架中,我都爲你開心!

誰說人類只喜歡海豚的軟萌可愛,鯊魚的威風氣勢也很招人崇拜。沒有必要和別人比較,因爲你就是你,你是媽媽心中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而非生產流水線上的工藝品。

篇2:繪本讀後感

《我的一天》這個數學繪本主要講消防員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他們一般工作24小時,休息一天。小針8,大針12,早上8點,執行檢查。上午9點是前一天9點上班隊員下班的時間。

小針9,大針12,上午9點交班。小針指向9,大針指向2,上午9點10分,搶救被困在8樓的人。小針10,大針3,上午10點15分。救助腳夾在欄杆裏的孩子。剛擠出時間吃飯,又下起雨,下雨事故增多。小針12,大針10,12點50分。交通事故現場。小針3,大針1,3點零5分,救助在山上迷路的人。小針6,大針7,傍晚6點35分,奔赴火災現場。可是並沒有着火,是有人惡作劇。小針8,大針10,晚上8點50分。救助掉進地下檢修口裏的貓。半夜,人們在安靜的睡覺,消防員卻在心驚肉跳中度過。晚上11點10分,救助不小心掉在江裏德醉漢。清晨2點25分,奔赴交通事故現場。清晨5點20分救助被困在建築物裏的人。小針9,大針12,上午9點,交班。忙碌的一天終於結束了,雖然渾身痠痛,但是消防員很是自豪,因爲他是一名119救助隊員。

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小針是時針,可以讀成X點,大針是分針,可以讀成X分。大針指向12時,是整點。讀時刻時,先讀整點,再讀分鐘。可以幫助我熟悉測量時間的工具――鐘錶。認識鐘錶有助與提高對時間概念和數的概念的理解。在鐘錶上指出吃飯,上學,睡覺等日常生活中有規律的時間。

我還知道了絕對不可以打電話報假警,這樣會耽擱消防員營救其他人的時間。

篇3:繪本讀後感

――《三個強盜》讀後感

翻開書本,三個黑漆漆的黑影映入眼簾,隨着芬妮被強盜抓住,我們的心都揪了起來…之後的故事可以用峯迴路轉來形容,三個強盜居然華麗麗的轉身,變成了可憐孩子們的養父,並且化身爲三座高塔被人們永遠的銘記!

合上書本,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帶給強盜們如此大的轉變?是可愛的小女孩芬妮?只是爲了回答“財寶是做什麼用的”這個問題?不是,是奉獻的快樂改變了他們,當他們看到流浪孩子們的笑容,當他們被人們愛戴,當他們被人們銘記,強盜們的心在改變,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所在,從此他們有了人生的目標,不再迷惘。

奉獻是不求回報的,奉獻本身就是快樂的,而且是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我們不要做披着斗篷的強盜,那會迷失自己,我們要做那三座高塔,在奉獻中快樂的生活!

篇4:繪本讀後感

――《最美味的蛋糕》讀後感

首先很感謝�綽韜屠摯莆�大家提供了這次試讀機會。這是我們的第一次的試讀體驗,感覺很美妙。

前天晚上臨下班時,終於收到了傳說中的樂科繪本《最美味的蛋糕》。

晚上回家,就迫不及待的與寶寶進行了分享,剛拿出來,盼盼看到封面第一眼說,媽媽,巧虎。

我說寶寶你看清楚,他是巧虎嗎。他搖搖頭說,大貓,呵呵,看出來是貓咪了。我說這是樂樂貓,樂樂貓這個詞盼盼是第一次聽說,所以跟着我重複了好幾次。封面看起來很是親切,既有熟悉的貌似巧虎的摸樣,還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在內容上,樂科的產品比巧虎多了更多的互動,裏面的人物形象也更豐富。此外,繪本中,講到的感恩的故事也非常的好。裏面的小動物分別展示了自己的特長,拿出了自己心愛的東西與樂樂貓進行分享。而樂樂貓則將這些東西,做成了一個大大的蛋糕送給了媽媽和爸爸。看到最後一頁,媽媽陶醉的樣子,爸爸的表情很是溫馨。她教會了寶寶懂得感恩,懂得與別人分享好的東西。

《最美味的蛋糕》這本書,不僅讓寶寶認識了動物,知道了他們的特長,還進行了互動。畫面精美,感情細膩,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繪本。

篇5:繪本讀後感

――《蘋果樹》讀後感

今天第一節課,我們去五樓聽繪本,繪本的名字叫:《蘋果樹》。

這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男孩,還有一棵蘋果樹。那個男孩好愛蘋果樹,非常愛。有時他在大樹上拽着樹枝盪鞦韆,有時摘蘋果吃,有時爬到樹幹上玩耍。過了一段時間,小男孩長大了,因爲每天要幹其他的事情,好長時間都沒有到過蘋果樹的身邊,蘋果樹好孤獨啊。又過了一段時間,小男孩終於來了,蘋果樹好開心啊。它說:“來吧孩子,爬上我的樹幹,抓住我的樹枝盪鞦韆吧。”小男孩說:“不,我已經長大了,我不要玩耍和盪鞦韆了,我要買點東西,你能給我一點錢嗎?”蘋果樹說:“抱歉,我沒有錢,我只有蘋果和樹枝,你把我的蘋果拿去賣,這樣你就有錢了。那個小男孩把蘋果樹上的蘋果統統都拿去賣了。又過了好長一段時間,那個小男孩一直沒有回來,()大樹好孤獨,最後小男孩又回來了,大樹高興地說不出話來了。這次小男孩想要一座房子,大樹說:”你把我的樹幹砍下來造房子吧。“小男孩又把樹幹和樹枝砍下來扛走了。又過了一段日子,小男孩又來了。這時他已經很老了。大樹說:”我沒有什麼可送給你了。“那個男孩說:”我很累,我想坐在你的樹樁上休息一下。“大樹好快樂呀!它又可以派上用場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很高興,奉獻的同時也就享受了快樂。

篇6:繪本讀後感

懷着期待的心情與張雲鵬共同閱讀李仕宇小朋友帶來的《打瞌睡的房子》。這本書從書名來看就非常的吸引人,我們猜想是否是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呢?

隨着美麗畫面的展開,我們也在邊讀邊猜想着,打瞌睡的房子裏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隨着疊加句式的深入,故事的高潮部分出現了。我有意加快了閱讀的語速,將一個歡快、滑稽的場面展現在張雲鵬面前。哈哈!因爲一個不打瞌睡的跳蚤,讓這打瞌睡的房子裏的每一個人都驚醒了。更有趣的是:老奶奶竟然把牀都壓垮了!讀到這裏張雲鵬已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起來。

一個情節簡單的小故事卻如此的引人入勝,真佩服作者的奇妙構思。當然,事故的畫面也非常的唯美呦!

篇7:繪本讀後感

本週同樣借閱了兩本繪本,故事都比較有深意,我和孩子都很喜歡!並且在一起閱讀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很多快樂!

第一本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第一遍閱讀由孩子自己完成。她可以看懂貓在國王身邊,在主人身邊,騎在壞蛋身上,還可以看出這隻貓遇到了一隻白貓――善良的白貓!並主動向白貓示好!並且說他們兩個生了好多小貓,小貓去玩了,貓爸爸跟貓媽媽呆在家,多幸福啊!孩子理解的程度超越了我的預料!經過多次反覆閱讀,她瞭解到了貓爸爸失去貓媽媽的痛苦!讓孩子理解:沒有樂趣、沒有意義的生存100萬次,也不如真正意義的爲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愛好好活一世來的快樂、滿足!

第二本繪本,《今天運氣怎麼這麼好》,孩子可以看出大灰狼去找好朋友玩,他們一起吃東西,吃完又找另一個朋友,又吃東西,吃完走啦,吃完又走啦!還帶了東西回家自己吃!吃的好開心!至於小豬那一段,似乎沒有看明白!我講給她,引導她,讓她明白一個道理:人可以做很多喜歡的、感興趣的事情讓自己得到快樂與滿足,大灰狼開始的目標是吃掉美味的小豬!可是最後並沒有吃小豬,而它同樣快樂滿足地過了一天!這樣不是很好!其實得到快樂的方式有很多,如果得到自己的快樂而代價是傷害別人,那麼得到的不會是真正的快樂!這樣多好,大家都很滿足地度過了快樂的一天!孩子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理解感悟能力在一天天提高!效果很不錯!

篇8:繪本讀後感

《籃子月亮》講述的是:居住在哥倫比亞郡高原上靠編織籃子生存的莊戶人家的故事。陪張雲鵬閱讀了兩遍後,我問他:“你明白這個故事所表達的寓意嗎?”張雲鵬茫然的搖搖頭。

晚上,與張雲鵬走在佈滿落葉的街道上,看到路燈下有位環衛工人在清掃落葉,我告訴兒子:“環衛工人的.工作很辛苦,但他們的收入卻非常低,就象《籃子月亮》中的男孩一家,他們靠自己的辛勤勞動編織籃子,但僅換來必須的生活用品。我們應該尊重他們還是嘲笑他們?”

“應當尊重他們。城裏人嘲笑他們‘破籃子、爛籃子是不對的!’”張雲鵬懂事的說。

“對!我們應當尊重每一位辛勤的勞動者,無論他們是貧窮還是富有。”

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蘊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這就是精品繪本的魅力所在。

篇9:繪本讀後感

今天第一節課,我們去五樓聽繪本,繪本的名字叫:《蘋果樹》。

這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男孩,還有一棵蘋果樹。那個男孩好愛蘋果樹,非常愛。有時他在大樹上拽着樹枝盪鞦韆,有時摘蘋果吃,有時爬到樹幹上玩耍。過了一段時間,小男孩長大了,因爲每天要幹其他的事情,好長時間都沒有到過蘋果樹的身邊,蘋果樹好孤獨啊。又過了一段時間,小男孩終於來了,蘋果樹好開心啊。它說:“來吧孩子,爬上我的樹幹,抓住我的樹枝盪鞦韆吧。”小男孩說:“不,我已經長大了,我不要玩耍和盪鞦韆了,我要買點東西,你能給我一點錢嗎?”蘋果樹說:“抱歉,我沒有錢,我只有蘋果和樹枝,你把我的蘋果拿去賣,這樣你就有錢了。那個小男孩把蘋果樹上的蘋果統統都拿去賣了。又過了好長一段時間,那個小男孩一直沒有回來,()大樹好孤獨,最後小男孩又回來了,大樹高興地說不出話來了。這次小男孩想要一座房子,大樹說:”你把我的樹幹砍下來造房子吧。“小男孩又把樹幹和樹枝砍下來扛走了。又過了一段日子,小男孩又來了。這時他已經很老了。大樹說:”我沒有什麼可送給你了。“那個男孩說:”我很累,我想坐在你的樹樁上休息一下。“大樹好快樂呀!它又可以派上用場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很高興,奉獻的同時也就享受了快樂。

篇10:繪本讀後感

《打開繪本之眼》是日本繪本之父鬆居直的大作,讀完以後印象深刻的是第1章和第6章。

第1章裏闡述了“首先要去感知”的重要性:

1 通過體驗通過感知去學習語言;

2 不斷培養孩子的感性,感受越深思考越深,語言也與生動;

3 只有耕耘好感性的土壤,才能培養出敏銳捕捉實物本質的心理能力;

4 通過視覺、聽覺,將印象、聲音和語言融爲一體。

這一部分的內容及本章的其他內容其實是告訴家長爲什麼進行繪本共讀,當然美好的親子共讀體驗纔是鬆居直老師最推薦的原因,借用老師的一句話“歡樂就是生命,就是生存的力量”。

第6章我覺得是很實用的一部分,這些教會我們這些新手爸媽如何去共讀,共讀不是簡單的拿起一本書念給寶寶們就行了,在開始共讀之前,家長要對即將共讀的繪本進行仔細研讀,首先自己對繪本有深刻的感受,才能在閱讀時用豐富的富有感情的生動語言去講述,才能把這種美好體驗傳遞給孩子(那種教育性的說教繪本除外哦)。具體的方法在第6章都有詳細的說明,這裏簡單的記一個自己體會到的方法的'outline:

1 首先先讀圖,不要去看文字

a)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仔細閱讀,觀察線、形和構圖(它們的組合隱藏着敘述故事的力量);

b) 注意圖章的細節,捕捉細節;

c) 注意觀察畫面的流暢性,就是觀察畫面間的連續性和變化,是否保證了故事的完整性,是否具有戲劇性效果。(一本好繪本,光看圖就能讀懂故事)

2 以上方法讀完圖,再來閱讀文字。要一個字一個字大聲朗讀。讀文字也要注意故事情節和結構,通過這個兩個要素判斷繪本的適應年齡(故事長短不能作爲依據)。文字也要足夠生動(留意文的敘述效果是否像用眼睛看那樣生動),如果不能始終做到這一點,孩子腦海中的影響會中斷,孩子也會有理到故事世界之外。(說明性的文字是繪本的大忌)

此外,可以找別人讀給你聽,像和共讀中的孩子一樣去關注圖,能夠更好地對文和圖進型整合,體會文字給畫面注入生命的感覺,讓聽得人感受到插圖敘述故事的趣味。繪本讀後感我好生氣繪本讀後感

篇11:繪本讀後感

7月來了,家有小兒的父母們,暑假模式也將隨之開啓,是否早已謀劃好一些長長短短的旅行?旅行是難得的膩在一起的時光,也是難得的共讀時刻,最好帶上幾本輕便的書,適合大人小孩一起看,和旅行最配的書,莫過於日本繪本大師安野光雅的《旅之繪本》了。

《旅之繪本》是一套邊走邊畫的“無字手繪旅圖”,細密線條點點勾勒,淡雅水彩緩緩流淌,一個孤獨的旅人,漫無目的地遊走,幽靜的村落,連綿的綠地,古老的城鎮,熙攘的集市,記錄風景,更記錄風景中的人。

因爲安野光雅下筆極度細膩,畫面信息量又大,最初這套繪本是孩子爸借來看的,沒想到當時4歲多的女兒也十分感興趣,一頁頁反覆觀察揣摩,並發現了畫面中隱藏的一些小祕密。這讓我驚歎於圖畫的力量,孩子因爲不識字,沒有失卻天然的讀圖能力,反而能更投入地品味圖畫;而成年人除非對繪畫或藝術有偏好,多數人並不會好好看一本圖畫書,或者看了也看不出所以然。

《旅之繪本》中有取之不盡的.內容,“具有驚人才華的知性藝術家”安野光雅,將諸多世界名畫、建築名勝、歷史名人、經典電影以及童話形象畫進了風景,這也讓閱讀成爲有趣的發現之旅,你會在英國看見牛頓被蘋果砸中,在中歐看見作曲的貝多芬和纏着繃帶的梵高,又會在丹麥遇見賣火柴的小女孩……前後場景中精心設計的連貫情節也是本書一大樂趣,這一頁中的洗衣婦,在後來收起了衣服;而那個抱着酒桶的人,在下一個場景中給人倒出了一碗酒。時光流逝中普通人的日常,被作者一一收入畫中,又散落在豐盈浩瀚的風景中,人物讓光景更溫軟,有着窩心的美好和淡淡的傷感。

安野光雅始於上世界70年代的旅行,竟然像今日牛掰驢友般逍遙和隨性——“我選擇去旅行,不是爲了增長見識,而是爲了迷路。”真是羨煞循規蹈矩、不預訂車票酒店就不敢擡腿的我們。翻開《旅之繪本》,對安野光雅的豔羨更是綿延不絕,他竟然是自駕船和騎馬去旅行!當那個從海上來的旅人,越過多佛海峽,在異鄉的原野上休憩沉思,你就知道,他又要開始無法預知的美妙旅程了。

不着一字,卻勝過千言萬語,《旅之繪本》是那種“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的書,女兒經常會翻出來開始新的發現之旅,道路無限延伸,越過山丘,跨過河川,穿過漫無邊際的青青草地,生命就是一場旅行,重點是,旅行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篇12:繪本讀後感

——媽媽,我從來不拿你和別的媽媽做比較

《安的種子》是一本頗有禪意的繪本,每個孩子都是千年蓮花的種子,尊重它原來的樣子,鄭重地給出等待,享受陪伴孩子的過程。

老師父分給本、靜、安每人一顆古老的蓮花種子。

“這是幾千年前的蓮花種子,非常珍貴,你們去把它種出來吧。”

拿到種子後……

我要第一個把它種出來!本想。

怎樣才能種出來呢?靜想。

我有一顆種子了。安想。

(對本來說,種子是否會發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第一個”!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父母如果不是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而是教導孩子要力爭第一,孩子可能就會成爲本。)

本跑去尋找鋤頭。

靜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

安把種子裝進小布袋裏,掛在自己胸前。

本把種子埋在雪地裏。

等了很久,本的種子也沒有發芽。

(萬物皆有時,生有時,長有時,衰有時,亡有時。本追求第一,卻不知道萬物有時,萬物有序。)

等不到種子發芽的本憤怒的刨掉了地,摔斷了鋤頭,不再幹了。

我一定會種出千年蓮花的。靜想。

雪下大了,我先去把廟門外的雪掃一下吧。安想。

靜去查找種蓮花的書籍。

安去集市爲寺院買東西。

靜將選好的金花盆搬來,放在最溫暖的房間裏。

安接着清掃寺院中的積雪。

靜用了最名貴的藥水和花土,小心的種下了種子。

安和以前一樣坐着齋飯。

靜的種子發芽了,靜把它當成寶貝,用金罩子罩住它。

(不以它本來的樣子愛它,而是以我要的`方式愛它,足以害了它!)

清晨,安又早早的去挑水了。

靜的小幼芽因爲得不到陽光和氧氣,沒過幾天就枯死了。

(種子發芽需要陽光和自由,孩子的成長更是如此。)

晚課後,安像往常一樣去散步。

春天來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種下了種子。

不久,種子發芽了。安欣喜的看着眼前的綠葉。

盛夏的清晨,在溫暖的陽光下,古老的千年蓮花輕輕的盛開了。

(我們的孩子,何嘗不是一顆千年蓮花的種子?對他燦爛盛開的祝福和期望裏,我們是否給對了生根發芽的時節?是否武斷的拒絕了滋養他的陽光和氧氣?!)

篇13:繪本讀後感

女兒在上繪畫課的時候,我在教室外讀了這本繪本。看到這本繪本,覺得很棒,這本書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爲什麼自己愛哭泣?孩子可能不明白爲什麼,其實他們也不用知道爲什麼。因爲只要他們的家長讀懂這本書並將給他們聽就夠了!個人認爲這本書其實更適合家長反省自己。

女兒會因爲各種理由哭泣,每天很多次,我很討厭孩子哭鬧,長時間處於那種聲音環境會令人暴躁不安,負面情緒也會越來越多。我會因此對孩子發脾氣,這時她的哭泣不但不會停止,反而會更大聲、更激動!其實是我將自己的焦慮情緒傳遞給了孩子,我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讓孩子停止哭泣並不難,這主要決定於家長的態度。很多時候我們知道一顆糖、一個玩具、一個動畫片可以讓他們停止哭泣,可是我們怕有了這次還會有下一次,怕哭泣成爲孩子要挾家長達到目的的工具。但其實很多時候他們真的真的只是單純的哭泣,打針怕疼、夜晚怕黑、想要擁抱、想要陪伴……

有一天我終於想明白了這件事,哪個孩子不在童年時哭泣,童年是該哭泣的年紀,孩子用最單純的方式表達情感,也用最直接的方式釋放壓力!

女兒今年六歲了,從以前一天哭十幾次,到後來一天五六次,到現在一天哭一次、兩次或者一次都不哭。她在成長,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接納這個世界,我能做的就是陪伴。我會經常告訴她,你想哭就哭吧,別憋在心裏!

女兒的街舞班裏有個男孩子,被老師批評了就放聲大哭,他的媽媽訓斥道:“男孩子哭鼻子多丟人!”我告訴他媽媽,孩子六歲是該哭泣的年紀,他的委屈、不安、失落都可以靠眼淚帶走,我們都見過小男孩哭泣,但我們很少見到小男孩的爸爸哭泣,因爲成年人懂得如何控制情緒、釋放壓力。什麼樣的年紀做什麼樣的'事,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內心情感,這是我們家長該思考的。不要讓孩子太早的關掉與家長情感溝通的大門,教會他們如何釋放內心的壓力與焦慮,而不是全部憋在心裏。

我想對女兒說,親愛的寶貝,無論你什麼時候想哭,媽媽都願意陪在你身邊。當然,我知道你在一天天長大,會學會更多情感宣泄的方式,不開心時可以聽音樂,可以拉小提琴,可以運動,可以看電影、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聊天吃大餐,但只要你需要,我就願意傾聽,願意陪伴,願意做你的樹洞,永遠永遠!

篇14:繪本讀後感

貝塔閱讀分享會的本期主題是“我是誰”。

這是一個很神奇的組織……在全國各地的線上讀書分享會做得如火如荼,各創始人圈錢圈到手軟的時候,貝塔還在這樣慢慢的,只做線下,不收費,看“無用”之書。

好了,廣告時間結束。

今天本着“閱讀實踐”的原則,給各位大朋友們安利了一本繪本《佩澤提諾》。

“佩澤提諾”源自意大利語Pezzettino,意思是“小片、小塊”;而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是小小的一塊橙色方塊。

可是因爲它的朋友們都好像是大個子,所以它常常懷疑,自己是某個大個子身上的一小塊,而不是它自己。

它問遍了身邊那些看起來很厲害的大塊頭,自己是不是它們其中任何一個的一部分,大家都說不是。直到佩澤提諾去了砰砰島,一不小心摔成了很多小小的'碎塊,它才發現,原來自己和大塊頭們沒什麼不同,也是有很多小小塊組成的。

這本書除了“發現自我”這個本身的主題外,其實還有了點科學和哲學的韻味。

在科學家的世界裏,萬事萬物的構成都是分子、原子、質子、中子、電子……

在哲學家的世界裏,萬事萬物的形態根本都離不開“唯物”、“唯心”的爭論。

在人類認知學中,缺陷最大的盲點是關於自我認知的盲點。

在我們出生以後接受的教育裏,不單是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這樣,我們接受的都是去認知外界事物,從來沒有接受過對於自我認識的教育,從來沒有人教過你是誰,也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你如何學習才能成爲“自己”。

我們所有的自我認知都是一種感覺和感觸得出的結論,所以很多時候就會因爲所接觸的外界環境,身邊的人和發生的事故等等讓我們產生“迷失”。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纔會瞭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這纔是自我。

我們生於這樣一個處境中——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又去往何方,也不清楚我是誰。

現實不能給我們任何答案。我們熱切地想知道自己從哪裏來到何處去,但唯一可觀察的只有身處的這個環境。這就是爲什麼人類如此急切地竭盡全力去尋找答案。這就是科學、學問和知識,這就是人類所有精神追求的真正源泉。對我們所置身的時空環境,我們總是儘可能想知道更多。當努力尋找答案時,我們樂在其中,並且發現它引人入勝(或許這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所在?)

標籤:讀後感 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