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數理化通俗演義》有感(多篇)

讀後感2.97W

讀《數理化通俗演義》有感(多篇)

讀《數理化通俗演義》有感 篇1

一本喜愛的書,就是一盞引路的明燈,爲你指引方向,也是人類的營養品,爲你提供營養。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數理化通俗演義》,它是樑衡所著,這是一本奇特的數理化科普讀物,樑衡採用中國特有的通俗文學體裁—章回體搭配深入淺出的語言描繪出栩栩如生的事例,旁徵博引的敘述爲原本枯燥的數理化知識與名人故事披上一件薄薄的糖衣,爲此許多讀過這本書後都會喜愛數學

書中講述了230位科學家的206個科學故事以及93個發現和發明。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兩個故事是祖沖之算圓周率和維薩留斯解剖人體。

先說說祖沖之算圓周率,這個故事裏主要講述祖沖之爲了計算圓周率,他不停用竹棍計算,而竹棍是用新竹做的,沒來得及打磨,所以幾日後竹棍染上了紅紅血印,他直算的月落烏啼、雞鳴日升,那竹棍擺成的算式從桌上延到地下,又滿地轉着圈子,一屋上下都是些竹碼子。他這種堅持不懈、廢寢忘食、不怕疼痛只爲算出圓周率的品質讓我十分敬佩。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情要堅持不懈、知難而進才能成功。

再說說維薩留斯解剖人體,這個故事裏主要講述維薩留斯因爲對學校傳授的人體知識很是懷疑,所以決心冒險解剖來看個究竟,但是解剖人是會被處以死刑,所以他在院子中設了密室,偷偷解剖。讀完這個故事我對他產生一種敬佩,我敬佩他能冒死去偷屍體,然後在一個陰森的地下室解剖,如果是我,我早就嚇壞了,因爲如果被發現會被判以死刑,但是他爲了獲得真理,不惜冒死去偷屍體解剖。他這種勇於質疑、用於求真的品質使我敬佩。

這本書融直算和人物於一體,向我們展現了人類科學發展的歷史,雖然人物所生時代與國籍不同,但是他們的故事相通,留給我們的啓迪也異曲同工,他們這種敢於質疑、擅於實踐、不怕失敗、勇於奉獻的品質使人類社會由愚鈍走向了文明,由落後走向發達。全書看完後,我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與鼓舞。

讀《數理化通俗演義》有感 篇2

這是一本從興趣入手的軟教材和知識拓展教材,採用的是中國特有的通俗文學體裁章回小說,共有71回。作者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淺出的語言、旁徵博引的敘述、章回小說的體裁,爲枯燥的數理化知識包上了“一層薄薄的糖衣”。

在讀這本書時,我不禁會對文章中提到的科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所提出的想法感到驚歎,又覺得有趣。其中我覺得最有趣,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故事準屬“阿基米德運用科學戰勝強敵”的故事。

雖說當時羅馬的強大軍隊,準備入侵敘拉古。但也無法與阿基米德擅長思考的大腦、善於觀察的眼睛相提並論,阿基米德隨即馬上巧妙地利用槓桿原理造了一種讓羅馬軍驚慌不已的強大武器——拋石機。敘拉古並未出動一兵一卒,就把羅馬軍打得大敗而歸。原來,是阿基米德在亞歷山大里亞留學之時,從埃及農民提水用的“沙杜佛”上,發現了可以藉助一種槓桿來達到省力的目的,而且他還發現,手的握點到支點的這段距離越長,就越省力氣。所以阿基米德就藉助着這神奇的“槓桿原理”,運用智慧與科學,打敗了強大的羅馬軍。

卻說敘拉古巧妙利用“槓桿原理”擊退了羅馬軍,可羅馬統帥馬賽拉斯仍心存不甘,決定利用他們的“終極武器”——攻城塔。“攻城塔”原來是一座十分高大的木塔,下面裝着輪子,攻城時推着城牆邊,士兵從塔頂封鎖對方的城頭,進行強攻。雖說馬賽拉斯的武器十分厲害,卻還是不敵阿基米德巧用科學的頭腦。阿基米德聽聞羅馬軍再度入侵,有裝備上了精良的武器,料到不能用武器強攻。又看當時萬里無雲、驕陽似火,便心生一計,把全城所有的婦女帶着自己的梳妝鏡到南門外集合。這時馬賽拉斯看到南門外站着許多婦女,認爲這是歡迎他們的一種儀式。沒想到婦女們排成一個弧形,將鏡子上的光反射到了羅馬軍的桅杆的白帆上,只見羅馬軍的船着了火,火光四濺。馬賽拉斯倉皇逃命。原來,阿基米德是利用光線的可逆原理,將鏡子反射到了羅馬軍的船上,最終不費吹灰之力,就打退了羅馬軍。

這樣敵衆我寡的戰爭真讓我回味,驚歎於阿基米德能巧用科學的頭腦,也驚歎於科學的偉大!

讀《數理化通俗演義》有感 篇3

這學期老師推薦我讀了一本叫《數理化通俗演義》的書。這本書上講了歷史上那些有名氣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來自古希臘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的生平故事。

阿基米德有“力學之父”的美稱。他總結並嚴格證明了槓桿原理,發現了浮力定律,確定了各種幾何圖形的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創立了“窮竭法”。近代數學史家貝爾就曾說過:“任何一張關於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的名單中,必定會包括阿基米德”。所以他與高斯、牛頓並列爲世界三大數學家。

阿基米德生活在古希臘的敘拉古城。他總有很多怪習慣,比如,他喜歡將菸灰留下來,鋪在地上,以便他來畫圖;所以很多人都覺得他是個瘋子。但他對人類的貢獻不可估量。他那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把撬動地球!”就是有名的槓桿原理。這個原理讓他在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多次打敗敵人,比方,他利用槓桿原理製造了一種叫石弩的拋石機,能把大石塊投向敵人的戰艦;用發射機把矛和石塊射向敵人;他製造了巨大的起重機,可以把敵人的戰艦吊在半空,然後重重摔下,使戰艦摔得粉身碎骨……他的這些神奇的武器讓敵人軍隊驚慌失措、人人害怕……槓桿原理在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得也是相當廣泛和頻繁,如天平、稱、剪刀、開瓶器、鑷子、錘子、吊車、剷車等等。正因爲他具有廣泛的可用性,連我們國小教材裏都有學到槓桿原理,我爲此非常着迷,期待更加深入的學習它!

這位神奇的老人擁有傳奇的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後,羅馬士兵衝進來準備殺他時,他都能坦然地說:“等一下殺我的頭,再給我一會兒工夫,讓我把這道題做完,不能給後人留下一道沒有做完的題目啊!”他這種熱愛科學,致死不忘給人類留下自已智慧的崇高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讀《數理化通俗演義》有感 篇4

想起這本書,緣於那天和大女的聊天,她說:“媽媽,這本書確實如你所說,好看。”“怎麼好看法呢?”

“在此之前,我非常不喜歡數學,總是感覺有很多難關在我面前,但是這本書卻讓我發現,數學原來真的很有趣。這裏面有很多數學歷史,那些數學家,真是個個都是天才。但裏面有很多專業的數學知識點,我還看不懂,都略過了”

“那沒事,一本書裏面能有一個觀點啓發到你,那這本書就是好書了。”

不知道是女兒是遺傳了我的不開竅呢,還是所有的女生,數學邏輯思維都晚成的原因,總之,閨女在數學上面,學習起來相對文科,還是要吃力的。在爲她尋找最好的學習辦法之際,我發現她連最基本的'學習習慣都不能持續的進行,就是數學的預習和複習。這,除了是不良習慣,更多的,也是因爲興趣所至吧,沒有興趣的事情,總是難以堅持下去的。但作爲重點科目,就算沒有興趣,也是要重點去關注。期待她能夠找到自己的弱處,端正好學習的態度,早日找到數學的樂趣!

說到樂趣,我是在國中的時候發生的,當年,國中開始學習代數和幾何,平常數學成績靠抓瞎得分的我,竟然被作爲數學老師的班主任委以重任——學習委員。至此,竟然無意造就了我在數學科目上的拔高。在經歷幾次考了班級第一的數學成績後,我竟然因此喜歡上了數學,淺嘗甜頭後,更是進一步喜歡上將題目用幾種方式解答出來的成就感。

今日想起這些,我是不是可以轉化到女兒身上呢?歡迎我的朋友來和我討論關於數學的那些故事,與及如何讓孩子學好數學?

讀《數理化通俗演義》有感 篇5

記得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槓桿,我將翹起地球!”或許是這句話給我的吸引力,這個暑假我便走進了《數理化通俗演義》(上)這本書,一個個科學故事,把我深深吸引了。

“宇宙是什麼?”“無理數的發現”一個又一個奧妙的問題,在這本書中揭開了謎底。在書中我見識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們舉世矚目的成就世代相傳。

其中瓦特發明蒸汽機的事讓我刻骨銘心:瓦特從國小徒出身,既能吃苦,又很頑強。當他決心要造出一臺新式蒸汽機時,他告別妻兒,一卷行李來到地下室製造蒸汽機,一次次不成功的實驗,使他負債如山,但他沒有放棄,苦修必有果,功到自然成,瓦特用了整整20個年頭,終於完成了這個劃時代的發明——新式蒸汽機。我被瓦塔的這種執着的精神感動了,想想自己,平時遇到難題,總是沒有耐心,就去問媽媽,而往往在媽媽讀題的那一刻,我什麼都明白了,我要向瓦特學習,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無法阻止他研究科學的信念。這種迎難而上的精神,不正值得我們學習嗎?

“赤身裸體長街狂奔,一對好友海邊爭論。”比重與浮力的發現,這一章更是吸引我。國王讓阿基米德分辨皇冠是否摻了假,阿基米德閉門謝客、反覆琢磨,即便家裏有了灰塵,他也不許別人擦桌子,而是在上面畫圖形。一天他要洗澡,他先拿泥皁在身上花了老半天,夫人見狀把他推入水池,他大喊道:“別浸溼了我的圖形!”可這不進水池不要緊,一進可不得了,水浸出了好多,他忙起身,他剛起身水又縮了回去,他一出一入,水一落一漲。忽然,他赤身跑到大街上,高喊道:“優勒加!優勒加(發現了)!”

夫人見狀嘴裏嘀咕說:“神經病,瘋了!瘋了!”這時我想起了自己到科技館玩時,我看到上面有一個用釘子搭橋的遊戲,我饒有興趣,便做了起來。一個一個的釘子,我連接起來,老愛斷,再試一試,哦!還是擺不成,我生氣的跺跺腳,並且急得抓耳撓腮,把釘子重重的一扔,這時,我腦海裏閃現出“堅持,堅持”這四個字,我又開始反覆琢磨,小孩子們的吵鬧聲好像瞬間消失了,優美的歌聲好像關閉了

我把兩端放了好多釘子之後,又把釘子一個一個尾對尾,頭對頭的吸在一起,一座釘橋呈現在我眼前,我高興的手舞足蹈,激動的高喊:“媽媽,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噓”媽媽把手放在嘴前做着安靜的動作,我剋制住自己,不過還是左蹦右跳的,不停的抱着媽媽,我終於有了成功滋味的感受,算的上和阿基米德是個知己了。

科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進的路;科學就像一座高峯,等待你一步步攀登。讓我們也多一份恆心,多一份毅力,多一份智慧,相信我們會在科學的道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座標。

讀《數理化通俗演義》有感 篇6

當我看到這個名字時,我就覺得我發現了一片新大陸。果然不出乎我的意料,讓我對理科愛上加愛。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科學家和劃時代的重要事件。就拿其中一些來說,牛頓通過蘋果和月亮引發萬有引力的思考;瓦特通過被蒸汽掀起的壺蓋改進了蒸汽機;戴維通過對化學的熱愛發現了新元素……和一些耳熟能詳的科學家,第谷,哈雷,富蘭克林等等。

與其說,這是一本關於數理化的書,還不如說,這是一本科學發展的歷史書。古時候的人們迷信,希望能通過一些他們所能認爲寄託思想的一些事情比如去教堂禱告之類的。而有些頑固之人也會以上帝的名義來束縛百姓的思想。就讓科學在那時變成了邪術,不少科學家也因此丟了性命。

因爲一些傳統的觀念,許多科學被誤解。同時許多事例也在提醒着我們,真理往往是實踐發現的,伽利略通過實踐發現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維薩留斯通過實踐搞清了真正的人體結構……

阿基米德被不懂科學的士兵砍下頭顱,伽利略被判冤罪300年,開普勒因貧病一身無錢餬口病死他鄉……都在告訴我們對科學,對真理應當重視起來。而《數理化的通俗演義》這本書更是向讀者更好地展現出了數理化的“”進化”過程。更是喚醒了年輕讀者的數理化的興趣,也許有人會因此改變人生的方向,揚起科學的風帆,更重要的是無論讀者年齡的長幼職業的差異,都可以從科學的發展史,從科學家的成長史中汲取科學的營養領悟和體會科學精神。

其實每一個公式,每一條定理後面都隱藏着一段血與火,淚與汗的歷史,這裏面有慷慨的悲歌,有勝利的喜悅,要論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一步自然科學史絕不比一部社會科學史遜色,當我們循着這些科學家的足跡再走一遍時,我們就會發現那些公式定理是多麼珍貴,多麼可愛,這時在學習它不但有了興趣,而且有了感情。

讀《數理化通俗演義》有感 篇7

《數理化通俗演義》是我們這學期的必讀書,這本書其實媽媽暑假時就已經從圖書館借回家,但我一看題目有“數理化”三個字就沒有讀下去的興趣,認爲一定是一本枯燥無味、晦澀難懂的書。直到這學期老師要求我們讀這本書,我纔開始拿起書架上被冷落許久的書,纔讀了開篇第一回,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數理化通俗演義》這本書的作者是樑衡,他非常有創意,用古代章回小說的形式來寫這本書,讓原本枯燥的數理化知識變得妙趣橫生,就像在讀《三國演義》。比如講阿基米德的槓桿原理時,他沒有直接介紹槓桿原理的定理,而是先寫敘拉古和羅馬的戰爭,阿基米德製造了新式武器——拋石機和阿基米德之爪,幫助敘拉古以弱勝強打敗了羅馬。這兩樣武器都是因爲用了槓桿原理,威力大增。拋石機能把石頭拋到一千多米的地方,阿基米德之爪能把敵人的戰船抓走,羅馬人損兵折將,還以爲遇上了怪物。讀到這裏,我不禁對槓桿原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暢想自己在戰場上如何用槓桿原理設計更加厲害的武器,秒殺敵人。

這本書還告訴我們,科學家都是敢於質疑的,比如哥白尼對托勒密的地心說產生了懷疑,纔有了太陽是宇宙中心的理論;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落體運動的懷疑,才發現了同一高度不同重量下落速度相同的規律。科學家也是善於實踐的,祖沖之經歷無數個日夜奮戰,圖形遍地,算籌成堆,纔算出了最新的圓周率。科學家還要不怕失敗,堅持不懈,才能最終成功,居里夫人經過三年零九個月的艱苦勞動才提煉出0.1克氯化鐳......我們也要學習科學家的這些精神,學習的時候常提出疑問、不斷實踐、堅持不懈,才能在人生路上取得成功。

讀《數理化通俗演義》有感 篇8

上回咱們說到西方科學家伽利略通過實驗推倒了大科學家亞里士多德的經典理論,闡述了凡事都要通過思考與實踐得出結論的偉大道理。同樣是打破原則,通過觀察與思考得出結論的故事,在咱們東方的中國也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年)九月十五日是當時在聖上面前輔佐,深得聖上信賴的戴法興的生辰,當天晚上戴法興的府邸可謂是紅燈高挑、車馬不絕,一輪皎潔的明月正高掛天空。

宴席開始,戴法興挽着一名青年學者的手入了客廳,你猜這青年學者是誰,正是後來爲計算圓周率貢獻極大的中國古代科學家——祖沖之。這祖沖之啊,是皇帝專設的“華林學省”中的一員,學問高深。可謂在長安是有極高的名譽,連戴法興都以他能來赴宴爲榮。

一會兒,主賓落座,歌飄舞起。酒過三巡,突然,一個僕人慌忙進來,對着戴法興的耳旁悄悄說:“老爺,不好了,有人宣傳說今天有月食!”雖然說的聲音不大,但旁邊的文武百官都聽到了,各個酒杯落案,呆若木雞。

戴夫人嚇得扇了那個僕人一巴掌,訓斥她不懂禮節,在老爺生辰之日說這些不吉利的話。

當戴法興怒氣衝衝地質問赴宴之人是誰在戴法興的府邸外貼了今夜有月食的告示,只見祖沖之不緊不慢地站了起來,稱是他自己過來赴宴,順路貼的。

原來,古人多講迷信,不懂月食、日食之理,以爲這是一種凶兆。

看見祖沖之那樣鎮定自若、不慌不忙,戴法興差點沒氣個半死,但是祖沖之是自己請的,且官吏不低,戴法興本想忍住,但是今日可是自己生辰,怎可說出如此不吉利的話,戴法興終於坐不住了,說出了肉中帶刺的話來:“文遠(祖沖之的字),聖人且畏天命,你我俗夫凡人,怎敢妄言天機?你就不怕傷天降罪嗎?”

豈不知,祖沖之正是選中了這次戴法興的生辰之日,前來赴宴,一舉宣講月食、日食,好破除迷信。

原來,地行軌道與月行軌道不在一個平面,兩者有個夾角,所以每月一次望日,三星(指太陽、月亮、地球)只能大致一線,地不能遮月。只有當兩個平面重合而正好是望日時,三星才完全一線,纔會有食。

這時,有的賓客紛紛點頭。他們知道,祖沖之工於數學,有通天文,觀察運算極爲精細,這一道理十有八九是對的。

果不其然,過了一會兒,那皎潔的月亮被一團黑乎乎的黑影給吞沒了。

這個故事裏迷信邪說的戴法興以及戴夫人確實可笑,卻反襯出祖沖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美好品質。

讀《數理化通俗演義》有感 篇9

在上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做《數理化通俗演義》雖然書名讀起來很枯燥,但是它卻用文字來講述數學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我最佩服阿基米德,雖然,他不是一名戰士,但是他卻用自己的智慧打敗了敵軍。阿基米德利用槓桿原理製出投石器;用鏡子會反光的道理嚇跑敵軍;還用沉與浮的原理計算出了國王的王冠中摻了多白銀……

他十分愛護自己的勞動成果。到敵軍進犯之時,他想的還是自己的沙盤,工具。最終是爲了保護這些東西,才被野蠻的士兵殺害的。

他很執着,一旦有什麼問題一定要想明白才休息。國王打了一個王冠,想知道是不是足金的。便讓阿基米德想辦法。當晚,阿基米德怎麼也想不出辦法。他的妻子讓他去洗澡,他還在想。終於,他的妻子一生氣,就把他推進了浴缸。譁!浴缸裏溢出的水使阿基米

圖片

德獲得了靈感,使他想出了辦法。他激動地連衣服都沒穿就跑到大街上歡呼。大街上的人都驚訝地看着他。他立刻去告訴國王方法:金和銀的密度不同。只要取與王冠相同重量的黃金與王冠分別放入一樣重的裝滿水的盆中。如溢出的水不同,那麼就摻有白銀。

阿基米德很善於從細小的事物中發現什麼,獲得靈感。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非常重要。從今以後,我也要和阿基米德一樣,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

讀《數理化通俗演義》有感 篇10

從國小步入國中,我們愈發的感到了數理化學習的重要性。而爲了清楚地瞭解到數理化的具體運用以及發展史,這個寒假,我在數學老師的推薦下閱讀了這本《數理化通俗演義》。

《數理化通俗演義》是由著名作家樑衡編寫的。他創造性地採用了中國特有的通俗文學體裁——章回小說,生動地介紹了幾千年來中外科學家、發明家探索科學真理的艱辛歷程。這是一部難得的科普佳作,作者嘗試籍文學之力,引起大家學習數理化的興趣,以章回小說的形式講述了數理化的發展史,且內容幽默風趣,大都通俗易懂,是我們對數理化學習的認識的一個良好開端。

文章記敘了數理化的發展歷史,表述了各個數理化方面上“巨人”的追求以及不懈努力,如:“希帕索斯發現無理數而獻身”、“埃拉托色尼巧算地球周長”、“阿基米德意外發現比重與浮力”……諸如此類的有趣故事非常之多,“宇宙是什麼?”“無理數的發現”一個又一個奧妙的問題,在這本書中揭開了謎底。在書中我見識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們舉世矚目的成就世代相傳。

其中牛頓的一生讓我猶記在心。牛頓從小生活就很艱難,未出娘腹父親就先去世了,好不容易考進了劍橋大學卻又因爲大瘟疫而不得不暫時停學,就留在了家鄉自學並發現了萬有引力。

牛頓因爲蘋果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人人皆知,卻又有多少人知道因此他和愛他的姑娘就此分道揚鑣,並且終身未娶。而回到劍橋大學之後,因爲觀點和立場不同,牛頓和胡克結下了學術冤仇,導致他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遲遲難以出版,最後還是在他的好友哈雷的私人出資下才得以問世。《原理》一書雖然一出世就受到了衆人的追捧,但是他的《光學》一書硬是等到胡克死後的第二年才得以出版,不得不讓人扼腕嘆息。

出版了《原理》之後,牛頓窩在房間裏推演着引力的公式,卻意外地發現了光。牛頓又拿出三棱鏡研究,在恩師巴羅的幫助下還將光分爲了七種顏色,又向皇家學會寫了封《光和顏色的新理論》,歸納了十三個命題。這又是一個大發現,牛頓並因此創造了“光譜理論”。後來恩格斯說:“牛頓由於進行光的分解,而創立了科學的光學。”從這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出牛頓的成就之高。

但是與牛頓有學術之仇的胡克又出來了。他與牛頓的觀點不一,極力反駁牛頓的觀點,此間荷蘭人惠更斯又提出了一個“波動說”,得到了胡克的大力支持。從此,物理學上便開始了一場粒子說和波動說的大爭論,一爭就是一個世紀。

由於牛頓在光學和引力上做出的卓越成就,使他成爲了科學界的一顆新星。但就在這個本該順風順水一鼓作氣繼續完成一系列課題的時候,牛頓卻因爲《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辛勞寫作而患上了嚴重的憂鬱症,又因爲科學發明權與人打官司、在光學問題上與胡克爭吵、在天文學上與格林威治天文臺的臺長弗拉姆斯蒂德鬧翻了,在微積分的發明權上更是與萊布尼茨鬧得沸沸揚揚,而且不久牛頓的母親還與世長辭,令他心痛欲絕。而牛頓長期在學校教書,工資不高,單獨一個人生活卻又不會管理生活。工作、學術、生活使他心煩意亂。而此時財政部長查爾斯·蒙塔吉給了他一個閒適高新的工作,使他一躍成爲了大富翁,他的心性與生活卻因此而改變。

當他的好友哈雷再來拜訪牛頓時,七十三歲的牛頓將自己一生的發現都還給了上帝,而連他自己都做了上帝最順從的僕人。二十三歲的牛頓連整個宇宙都敢探索,兩者一對比讓哈雷打了個寒噤,心中不免升起一種惆悵之情。“他百思不得其解,這個科學巨人,他的朋友,他的師長,正當他在自然的宣戰中取得如此顯赫的成果,全歐洲都在羨慕他,以他爲旗手,爲偶像時,而他自己怎麼一下子又帶着這全部的戰利品,全部的榮譽去甘心投靠上帝,去做一名僕人,做一名小卒呢?這的確是個悲劇。”讀到這裏,我也爲牛頓一生的巨大反轉而感到遺憾,疑惑不解,以及嘆息。後來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替哈雷回答了這個問題:“哥白尼在這一時期的開始給神學寫了挑戰書,牛頓卻以關於神的第一推動的假設,結束了這個時期。”

1727年3月20日,牛頓病逝,享年85歲。

牛頓就這樣,在前半生科學、後半生神學的混合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牛頓的故事結束了,數理化的歷史卻還在繼續。數理化的歷史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巨人,抗過這個大旗,領着這一時代的人們,上前去。而這個時代,我由們來探索真理。

學好數理化,向自然科學的奧祕,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