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通用多篇】

讀後感1.93W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通用多篇】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 篇一

當長期處於一種極端惡劣的環境中,人的所有價值都被摧毀,時刻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這時人們的心理會在高壓下發生什麼樣的改變?這種痛苦無望的生活還有任何意義嗎?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爾,以二戰集中營倖存者的身份,在《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自傳體的書中,講述了那種極端環境,給普通囚徒的心理狀態帶來的深刻影響,以及囚徒們爲了自己和朋友能活下去,而進行的殘酷的生存鬥爭。作爲一名敏銳的觀察者和親歷者,他進一步從這些慘痛真實的經歷中,引出了一個嚴肅的課題——我們生命的意義在哪裏?也就是,我們爲什麼而活着?

在集中營中,囚徒的所有財產和權利都被剝奪,不僅飢寒交迫,而且隨時會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體弱有病的囚徒很快會進毒氣室,在這裏,生命顯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據弗蘭克爾觀察,身體不那麼強壯,卻有豐富的精神活動的人,似乎更容易倖存下來,他本人就是實例。對妻子的思念和愛,讓他在腦海中無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並與她生動有趣地談笑。愛,超越了時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給擁有愛的人帶去了內心的充實和強有力的支持。“將我像封條一樣置於你的心上,愛,就會像死一樣強壯。”

過去的甜美回憶,同樣能給困境中的人們帶來安慰,也許只是曾有過的微小的成功,也許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會,可曾感受到的喜悅和滿足,留在了這些回憶中,彌補和滋潤了人們在現實中的空虛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來的希望:將來,我們會再次擁有這些幸福時刻!

爲了活下去,囚徒們小心地節省食物,從死者身上“交換”衣物,調換轉移到其它集中營的名單(這更像是命運的賭博),冷漠地注視着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這種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環境裏,人們在動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卻神奇地保持了對藝術和大自然之美的熱愛,甚至感受更爲強烈。“一位囚徒衝了進來,招呼我們去操場觀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們看見險惡的雲在西邊閃閃發光,整個天空佈滿了從鐵紅到血紅、形狀和顏色不斷變化的雲,……然後,在幾分鐘的寂靜後,一位囚徒對另一位囚徒說:‘世界多美啊!在艱難絕望的環境裏保持對愛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尋找光明和希望,我想,這就是人之爲人的特殊之處吧!也正是這種特殊性,反過來,給絕境中的人們帶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 篇二

關於生命的價值,作者提出要忘記自我:“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於某種事業或獻身於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工作而言,由於現代社會看重功利,很多人都是把工 作僅僅當成一種賺錢的方式、養家餬口的途徑而已,卻忘記了工作中所能體現出來的個人價值。而通過工作實現個人價值,不是簡單的目標實現式的;而是心中有個目標,然後忘我地勤奮工作,這樣成功往往會不期而至,因爲“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如果人們能夠充分認識到工作的價值(這裏所說的“工作”是廣義的概念,比如週末去做一個志願者也是一項工作),能夠認識到通過自己的工作可以爲團隊、爲集體、爲一個大的事業貢獻出的綿薄之力,那本身將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

而現實中,很多時候人們在工作中容易喪失自我,就像叔本華所講的那樣“人註定要徘徊在焦慮和厭倦這兩極之間”,焦慮是因爲擔心做不好而有壓力,厭倦是因爲認識不到工作的價值而產生虛無感。所以,我想在現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裏,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靜下來想想,在工作中我能夠爲這個團隊創造什麼、爲他人帶來什麼,我能從中收穫什麼、能夠得到哪些方面的成長與提高,這兩個方面的思考和總結有助於提高個人的成就感。但是,我需要重申一點,答案未必是高大上的,往往是很普通、很平凡的。比如一個交通協管員,如果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擺設,那麼他將度過一天又一天無聊的時光;而另外一個交通協管員,每次看到紅燈亮起時在他的召集和勸解下安穩的人羣,綠燈亮起時大家有序通過的樣子,覺得這種感覺真好,那麼他工作一天之後回到家裏心情都是舒暢的。所以,善於發現工作中點滴的美好,尤其是和自己相關的點滴美好(倒不一定是與自己的行動有因果關係),更容易讓我們工作得快樂些。

談到工作,我其實很佩服你。你雖處於困境之中,但是你熱愛着你的工作,你沒有放棄,你一直在努力。由於心理上的一些困擾,很多時候,你承載的比別人要多,你所遭遇的內心的波瀾別人可能不理解。其實,我也難以全面理解,只不過我稍微學過一些心理學的知識,所以我能理解很多時候一個人想控制自己的內心是多麼的難,而你無疑是一個堅強者。記得有次聊天,你告訴我,有時候你工作時心裏根本平靜不下來,記憶力也很差,由於睡眠很差,白天工作的狀態一塌糊塗;有時候,由於內心的焦慮、低落,甚至從不遠的住處走到單位,都要花費很大的勇氣,每走一步都感覺很艱辛;有時候,由於內心不平靜,很難與別人打交道,很想逃避,甚至和熟人見面,打個招呼都是那麼的困難,沒有勇氣面對人羣、面對身邊的朋友和同事,……而這一切,你都在承受,你沒有放棄,你默默地用自己的雙肩勇敢地扛起來。我還清晰地記得,你告訴我想在工作中有所作爲,你深愛着你的工作、你的團隊、你的好夥伴們,你甚至有時候覺得對不起他們,他們關愛着你、幫着你、替你承擔着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你希望以後自己可以慢慢好起來,可以做得更多。所以,我真心佩服你,無論在多麼困難的情況下,你沒有放棄自己的職責,沒有放棄自己作爲團隊一份子的存在感或是榮耀感,這一點真的很贊。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 篇三

疫情期間,晚上睡前陸陸續續看完這本書,幾點收穫:

1、弗蘭克爾發現可能找尋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2、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我理解了詩歌、思想和信仰所傳達的偉大祕密的真正含義:拯救人類要通過愛與被愛。我知道世界上一無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時間思念愛人,那麼他就可以領悟幸福的真諦。

3、培養幽默感並以一種幽默的態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藝術時學到的技巧。

4、生活就好比看牙醫。你總是覺得最難受的時候還沒到,而實際上它已經過去了。

5、生活永不重複,不同問題需要不同的應對。有時你會發現所處的情況需要你採取行動來確定自己的命運,有時你會覺得深思熟慮更爲可取,有時你會發現順其自然是正道。每種情況都有其特殊性,正確的應對也只能有一個。

6、“知道爲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同樣,有目標的人更容易走的更圓。

7、生命中真正短暫的是潛力,一旦潛力得到了實現,那麼在實現的那一刻它就成爲了現實。

8、弗蘭克爾的觀點:滋養內心的自由,擁抱自然、藝術、詩歌和文學之美,感受對家庭和朋友的愛,是十分重要的。

9、弗蘭克爾所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10、生活中總有兩種人,悲觀主義者好比一個恐懼而悲傷地看着牆上的掛曆每天都被撕掉一張,掛曆越變越薄的人;而積極地應對生活問題的人好比一個每撕掉一張就把它整整齊齊地摞在一起,還要在背面記幾行日記的人。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 篇四

這是一本通熟易懂、教人堅韌的心理學著作。作者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納粹時期,他的全家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懷孕的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他親歷四個集中營,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認爲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爲惡劣的情形下。

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領到飛機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他本人最好的詮釋了網紅話語“那些不能殺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

本書分成兩個部分:集中營的經歷和意義療法。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 篇五

去書店時,順手拿了這本《假話國曆險記》。當時只是想到以後要寫美德教育方面的童話,想學習用的,其實連簡介都沒有看。

最初看了幾頁,不感興趣,感覺情節並不新鮮吸引人。看到八十多頁時還感覺無法吸引我,不過是拿去教室給孩子們看着玩兒吧。主人公是一個叫小茉莉的男孩——有趣吧?這芬芳的名字居然屬於一個大嗓門的男孩兒。他從小嗓門大,被人當成怪物。他並沒有埋怨,也沒有用自己的能力去傷害別人,而是遠離了誤解他的人,獨身流浪。他進入了顛倒是非的假話國,在朋友們的幫助下用大嗓門震塌了王宮,讓假話國的居民們重新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其實瘸腿貓的分量也很重,在裏面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不過應該算不上主人公。這隻貓只有三條腿,是小女孩羅莫萊塔用粉筆畫的。後來畫家小香蕉又給它畫上了一條腿。但它仍是瘸腿貓,因爲它對於真話不吐不快,而寫真話就會磨損自己的腿。最後,它甚至爲了救小香蕉將自己磨得只剩下一條腿了。

畫家小香蕉曾經有過很大的苦惱,苦惱到想遠離一切色彩。他在假話國畫畫,必須畫假的。比如畫馬有十三條腿,畫駱駝有三條尾巴。後來,他終於鼓起勇氣將畫修改成了真實的樣子。這讓他有了神奇的能力——只要他畫的內容符合現實,畫兒上的東西就會變成真的。於是,他可以畫工具、美食、鮮花,甚至用畫筆修復了被破壞的建築。這讓人想到神筆馬良。他也有神筆馬良的氣節,寧可被關進瘋人院,也絕不畫用於侵略的大炮。喜歡書裏的這個句子:“小香蕉在人行道上停了下來,腦海裏美麗的念頭像鮮花一樣綻放着。他甚至聞到了它們的香味,就好像千萬朵盛開的紫羅蘭一樣。”如此美麗鮮活的比喻!小香蕉爲人行道兩旁畫上了紫羅蘭,人們興奮地胡着令人心曠神怡的香氣。“小香蕉擡起頭,看着衆人的眼睛。從這些眼神中,他看到了他們的喜悅,也感受到了幸福的存在!”這樣優美的句子,應該還有。可惜的是,這本書是注音版的,經過改寫,不得見到其原貌。

看到一百三十頁時,我被“一分鐘也不坐的本韋努託”深深感動了。本韋努託生來怪異,只要坐下,就會不停地快速生長。他第一次主動坐下長大,是因爲爸爸去世,爲了幫助媽媽,要出去工作。他坐了幾分鐘,迅速地從一個小孩子長成了小夥子。他第二次主動坐下,是爲了幫助一個生病的媽媽照顧孩子。等他站起來的時候,已經長白髮了。他第三次主動坐下,是爲了陪一個快離世的老人打牌。打完牌,他已經白髮蒼蒼、彎腰駝背了。他第四次主動坐下,是爲了掩護小香蕉和瘸腿貓越獄。走出家門時是八十歲,回到家已經超過九十歲了。他第五次主動坐下來,是爲了陪一個沒有實現理想的巡夜人聊天。最後,他就那樣坐着離開了這個世界。

認識他的人都說:“你做好事情有什麼好報呢?要是你只想着自己,現在你還會像只小麻雀那樣蹦蹦跳跳的。”可是本韋努託卻不這麼想。他的每一根白頭髮都能讓他想起一樁好事、一個自己新交的好朋友。助人爲樂,他幹嘛要後悔死呢?

瘸腿貓問他爲什麼不給自己挑個好的地方生活,本韋努託笑笑說:“這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國家,也就是說,這是個最適合我呆的地方。”這是地藏菩薩的境界。小茉莉在他的啓發下,找到了生命的意義:“現在我知道,我該拿我的嗓子幹什麼了。與其全世界到處跑,震壞東西,倒不如用我的嗓子盡力讓人們獲得快樂。”

書中的正面人物,都是犧牲自己,無私奉獻。他們遭受着誤解、漠視,卻依然對世界充滿希望,依然向遇見的人付出愛心。在默默奉獻的時候,受助者甚至不知道他們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他們就那樣付出了自己最寶貴的時光,甚至是生命,即使無人感謝,他們也不傷心。這是怎樣的無慾無求!

深究一下,也許每個人物、場景也都有象徵含義吧。在一個人人說假話的地方,如何能保有初心,不失去自己?如何能勇敢地站出來說出真相?如何能解救那些爲假話所苦的人?答案只有一個:無私。

合上書,我又爲自己的淺薄汗顏了。以後再評價一個故事、一本書,至少要看完再說話。這個我曾經認爲沒有深度、情節不吸引人的童話故事,卻給了我很深的思索。我曾經苦苦尋找過生命的意義,原來,答案就在童話裏。

盡力讓別人獲得幸福快樂,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 篇六

這本書是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的一本著作,它是從心理學角度,對人在極端環境下的心理髮展做出的觀察。弗蘭克把自己和同事被關機集中營的獄友當成樣本進行一個心理學視角的觀察。作者在這種極端的生命體驗中,開創了意義療法,對心理學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幫助人們找到了絕處逢生的意義,戰勝極端痛苦。

進入集中營的人,先後會經歷個階段的心理髮展過程。第一階段,恐懼和震驚,他們還抱有一絲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出去,至少相信結果不會這麼糟糕。第二階段:冷漠、無動於衷的階段,即情緒死亡的境界。這個階段的犯人目睹慘狀已無動於衷,絲毫激不起噁心、恐怖或憐憫的情緒,他們冷漠寡情,感覺鈍化、自覺什麼都不在乎。這個階段的冷漠,其實是因爲自我防衛所必需。第三階段:恢復。他們從極度緊張的狀態中鬆弛下,已經相信自己已經自由。這種感覺在心理學上叫“人格解體”

作者通過分析集中營的犯人,發現一種在心理學上非常偉大意義的“意義療法”,即幫助精神崩潰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適度的緊張感對於人的精神健康是必要的,因爲當下狀態跟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能夠喚起人們潛在的鬥志,召喚着人們去完成還沒有完成的任務。人對意義的這種追求,就會讓人產生一股精神動力,即便是在集中營這種極端環境下,犯人最終成爲什麼樣的人,仍然主要取決於他自己的內心。想要恢復犯人內在的力量,就必須讓他們看到未的某個目標,這一點對於任何遭遇厄運的人都適用。

在書中,作者提出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方式。

第一:從事某項事業取得成功。直接追求成功並不會給你帶幸福,因爲追求成功的觀念容易引發一個後果,就是人們會以自己的不成功或者不幸感到羞恥,反而會加重人們本身的不幸福。

第二: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不是要我們控制生命中發生的事,而是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的情緒和行動。在面對人生必經的苦難時,它提醒我們,人性只有藉此機會才能得到考驗和昇華。

第三:去愛某個人,幫助愛人實現他的潛能。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所以它自然也是人們找到生命意義的一個方式,只有在深愛着一個人的時候,你才能完全瞭解這個人,瞭解他的本質,瞭解他的潛能。可以說,愛是直達另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唯一途徑。所以,通過愛,你能夠幫助對方認識到他的潛質,從而實現他的全部潛能。

不得不說,人們一直擁有自我選擇的自由,是選擇拋棄生命還是把苦難當你磨刀石,把忍受痛苦轉化成對內在力量的考驗。不同的選擇使人生具有了不同的意義。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將困苦的環境看成自己道德完善的機會並進行自我超越,達到人生意義的新高度。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 篇七

我懷疑醫生是否能夠用一般性的詞彙來回答這一問題。因爲生命的意義因人而異,因時而變。因此,重要的不是一般性的生命意義,而是一個人在某一特定時間內生活的特定意義。用一般性詞彙來解釋這一問題類似於象棋冠軍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師,請您告訴我,世界上最好的一步棋是什麼?”除了某一棋局中的某一特定情境或某一對手的特定個性之外,不存在任何所謂最好的甚至較好的一步棋。

人的存在也是這樣。人不應該尋求抽象的生命意義。每一個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擁有需要完成的特定的事業或使命。而此,他的個體不能被替代,他的生活也不能被重複。因此,每個人的任務與他實現這一任務的特定機會一樣,是獨一無二的。因爲生活中的每一種情形代表了對於人的一種挑戰,提出了一種需要他加以解決的問題,生命意義的問題實際上被顛倒了。最終,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意義是什麼,相反,他應該認識到,被詢問的應當是他自己。總之,每個人都應追問生命的意義;並且,每個人只有通過承擔他自己的生活才能向生命做出回答;他只有通過成爲負責的人的人才能對生活做出反應。因此,意義療法從責任中看到了人的存在的真正實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感悟。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意義是什麼,相反,他應該認識到,被詢問的應當是他自己。

無論是誰,腰纏萬貫,亦或者平淡一生。很多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義,碌碌無爲,在歷史的潮流裏翻不起一絲的波浪。但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特定的意義,每個人的生活不能被重複,獨一無二。驗證一句話,存在即合理。

我想起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最後的一段話: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這是他的追求,也可能很相似我們的追求,或者與我們的不同。但對我們來說仍然有巨大的啓發意義。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問問自己。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 篇八

有道是女人一思考,上帝也發笑。近些日子混在稻讀社科羣,一星期一本牛津通識讀本。近期看《人生的意義》一書。讀完竊喜,竟然把書啃下了。此書由英國當代著名的藝理論家、學批評家家特里。伊格爾頓著。他用幽默輕鬆明快的方式述說的。

說到人生的意義,粗略一想,感覺很偉大,就如小時候,我們常說的: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等等。但今天我要說的意義,是個體存在的意義,拋棄宏觀概念,歸根到人性的層面討論人生的意義。我可不想繞繞去的故作高深,只想直觀簡單地說說自已的感受。真如我的半百人生:簡單樸實倒也起伏有序。

當然在認識人生的意義時,也要認識自已。只有清楚的認識自已,才知道我要什麼,我要變成什麼樣的人,我能做些什麼,不能做什麼。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意義是一種詞語,只有依於事物才成爲意義。我所理解的人生的意義是:存在,創造,愛。

我存在,我活着,便是意義所在。真如笛卡爾所說的“我思故我在”說到存在,先想到上帝。“由於有了一個上帝,人生的意義問題就變得一清二楚。”這使存在變得有具體的指向。也如書中伊格爾頓說言:“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人生意義的一部分,就像我發表餐後演講的時候不知道自已說了多少個字,這反而有助於我圓滿地完成演講。”

通常開朗的人活得輕鬆快樂,因爲他們想的少,不會去糾結。就像人們常說的傻子不得大病一樣。怎麼樣讓自已活得輕鬆?不斷的充實自已的人生,學習工作旅遊讀書,都是意義之所在。通俗些的說法就是折騰,人生在於折騰,折騰折騰去,快樂踏實也就油然而生。最怕有些想的多但不做事的人,那再想怎麼多也是空想,空則痛。空則無意義。

想到前陣子的自己,有位認識近二十年的朋友,她得知我的近況後一次次的約我去她店喝茶聊天,可我一次次的拒絕。因爲身體之故,我遠離了所有的朋友。但是這朋友沒有放棄,隔三差五的問候我,告訴我怎麼樣養身怎麼樣認識世界。記得有次了她發一段話:我們到這個世界,是爲了去感知去認識,你這樣不走出去,空想有用?你以爲我們在美國,就這麼點路,你竟然一直拒絕……然後我去了她的店。老朋友相見分外親熱。品茶中我們感嘆分開有十二年,都老了。

創造生命,創造奇蹟。創造一切的一切。萬物有靈。比如當二個俊男倩女經過戀愛相知相親,孕育出一個小生命時,那是何等的奇妙。這也得以人類長久的延繼下。這其中有道德的層面,也有情感倫理在其中。當你看着自已的孩子一天天長大,長得像爸又像媽時,夫妻之間的感情更親密牢固——有了共同的載體。

愛是人之本性。愛世上美好的人和事物。愛使我們的生命有了更深的牽掛不捨,纔會有珍惜。愛分大愛和小愛。大愛可以是愛國家愛工作之類的,小愛可以細微到愛一個人或一朵小花。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滋潤陽光,讓生活變得有支撐有依靠。

記得以前上小學生作培訓時,幾個漂亮的六年級小女孩,稚氣地問我:老師什麼是愛?你愛你老公之外還會喜歡另外一些男人嗎?我笑着回答:愛老公,也喜歡長得帥氣有才華的男子,那是欣賞。嘩啦一下,孩子們嚷嚷開:我要告訴你老公去,你怎麼能再喜歡別人?!這回答讓我滿意。安靜下後我給他們講了什麼是大愛什麼是小愛。因着這愛字,展開講了整整一節。第二天家長反應還很好的。

伊格爾頓是位極富幽默感的人,他筆鋒一轉這樣寫道:“人生就像一篇華麗的演講,看上去很有意義,實則了無趣味。人生又像一位演技拙劣的演員,看上去要表達什麼,但能力不夠。”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人生的意義沒有標準答案。正如我在稻讀社科羣,感知到讀書的意義:快樂充實,自我豐富。有感想時碼上一段讀書筆記——寫出的都是美好、儀式感、成就感。真如陳老師所言:有輸入纔有輸出。

再怎麼燦爛的人生,最後都走向永遠的靜默。把握人生,過好每一天每一時,纔是最真實的意義所在。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 篇九

在集中營待過的我們,都還記得那些在各房舍之間安慰別人,並把自己僅餘的麪包讓給他人的人。這種人即使寥如星辰,卻足以證明: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痛苦正如命運和死亡一樣,是生命中無可抹殺的一部分。沒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無法完整。

他忘了艱困的外在環境通常能給人一個機會。讓人超越自己,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成長。他不把集中營的困境看成是考驗內力的試金石,他不看重自己的生命,反而輕蔑他,當他是無足輕重的萬一,他寧可闔上眼皮,耽溺於過去,這樣的人自然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了。

一個人一旦瞭解他的地位無可取代,自然容易盡最大心力爲自己的存在負起最大責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責任爲某件尚未完成的工作或某個殷盼他早歸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無法拋棄生命。他了解自己爲何而活,因而承受得住任何煎熬。

願我一直能謹記,在任何境遇下,我都有選擇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不要盯着成功——你越是盯着它並把它當成靶子,你就越容易脫靶。因爲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它一定是自然而來的,而且,只有作爲一個人對於一種比他自身更大的事業的奉獻的無意識的副作用,或者作爲對於他人而非自己的奉獻的副產品,它才能夠產生。

尼采的話存在着許多的智慧:知道爲什麼而活着的人幾乎能承受任何怎樣活着的問題。

盡情地享受生活,好像你已經獲得重生;而不要像你初次那樣,錯誤地來做今天的事。人主要關注的。不是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而是發現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