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有學上是幸福的讀後感

讀後感7.33K

第一篇:幸福讀後感

有學上是幸福的讀後感

需找幸福的源泉

————讀《幸福是什麼》有感

大連市第十九中學郭成龍

什麼是幸福?這個問題聽起來好象挺難回答。其實,不僅如此,即使自己真的經歷了,有時也是未曾覺察。幸福是美麗的,是默默無聞的,是悄無聲息的,是人生中最短暫而又漫長的,最平凡又難忘的片段。一縷和訊的春風拂過了一江春水,一聲清脆的鶯啼奏響一樹蟬鳴,一杯清香的淡茶,一朵綻放的花,一個對故鄉深愛又思念的夜色裏的回眸……每一個對幸福的美好的回憶,都是一次刻骨銘心的人生歷程中最精華的一個剪輯,卻又都是那樣的讓人倍感幸福。

智者說,人生的每一個瞬間都濃縮着幸福,每天都籠罩在幸福的美麗的之中,只是你要珍惜。在《幸福是什麼》本書裏,作者首先指出了幸福既非來自滿足眼前的慾望,也不是無止境地追求長遠目標。他把人劃分爲四種類型:(1) 忙碌奔波型:不能體會任何生活中當下的快樂,生活只爲了目標實現的那一刻,認爲成功即是幸福,堅信一旦成功後,幸福就隨之出現;(2) 享樂主義型:只看重眼前,滿足當前的欲求,認爲只要不

斷地享受短暫的快樂,就算沒有未來的目標也沉迷於過去,可以得到幸福;(3)虛無主義型:放棄現在和未來,他們被過去的陰影所纏繞,放棄相信生活是有意義的,認爲無論自己做什麼都無法得到幸福;(4)幸福型:認爲眼前的和未來的幸福是可以平衡的。

那怎樣才能獲得幸福呢?

泰勒?本沙哈爾告訴我們西方國家有關幸福的研究往往深度不夠,而且所開出的藥方也沒有什麼效果。相反中國的古老哲學和智慧,所指出的方法其實很有效。兩千多年前的老子在他的《道德經》當中就告訴我們,“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 一個人最幸福的人生源泉或者說基礎是”要尊重大自然的規律,也要尊重人的生理、人的心理必然規律,無論我們的生活當中是喜悅的一刻還是悲傷的一刻,無論是我們生命當中好的一面,還是不好的一面,他都是我們一個人生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應該接受、接納這樣的一個現實。那麼根據你的研究,決定現代人是否幸福的元素是什麼?:

泰勒?本沙哈爾在本書闡述了幸福指數。你知道世界上哪一些國家的人們是最幸福的嗎?答案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像哥倫比亞、以色列、澳大利亞、丹麥、荷蘭、多米

尼加共和國,都是屬於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的行列。事實上,這些國家有的發生戰爭、有的很貧窮,有的國家犯罪率居高不下,但是人們的幸福感卻是全世界領先的,數一數二的。可是,人們研究了上述最幸福的國家,然後發現了他們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非常重視一種人際的關係,我說的人際的關係既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包括人和所在的社區的關係,包括如何在企業內部處理好關係,也包括在學校內部如何打造一種良好的人際的關係。所以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個人幸福的重要指標和保證。其實中國古老的文化當中一直是非常重視集體主義、以及社區參與精神的,比如說孔子他的哲學。但不幸的是似乎這種集體主義在中國日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西方那一種的個人主義。

我記得有一個四葉草的傳 說 , 四葉草是夏娃從天國伊甸園帶到大地上 的 , 四葉草的花語是幸 福 , 而 四片 葉子分別 代表 着 獲得幸福的方法 ,誰能夠讀懂並摘下這四片葉子 , 誰就擁有 了幸 福 的人 生 。 讀了《 福 的方 法 》之後,我想我讀懂了這四片葉幸子的含義。四葉草 , 代表幸福 的第一 片綠葉 , 便是愛自己。在這個世界上 , 我們要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 的存在 , 並學會愛護自己,就像 廣告中所言 , 堅持每天都對自己好一點 。每天站 在鏡子前 , 告訴 自己 , 我是獨一無二的 , 我是 最棒的 。幸福是通 過這一點一滴的 “愛自己 ” 積累而 成 的 , 與其被自己的自卑捆綁着 , 不如學會去珍惜當前的自己,也唯有真正地從心底自己,我們才能摘下幸福的第 一片葉子 。

第二篇:《幸福》讀後感

《幸福》讀後感

威廉·施密德(德國)的《幸福》一書,讀了三遍,總算感覺消化了它。文字流暢,裝幀精美,插圖也很有味道。第一遍,一口氣讀完,感覺有所觸動,很多智慧與遠古的一些智慧書相通,穿成了一條完整的珠鏈,自成體系。但由於多年以來的漫無目的的閱讀和瀏覽所形成的習慣,想在自己腦中把內容過一遍,卻有些茫然,閱讀能力退化了——想起葛優說過的一句話:“不敢說看書,只是沒事時看些句子”。現在體會到了這種感覺。因此,覺得有必要再讀一遍,第二遍,零零碎碎地看完,覺得每句話都有咀嚼回味的必要,與讀過的儒釋道猶太等經典相印證,結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好再讀第三遍。第三遍先把目錄看仔細了再看內容,綱舉目張,總算能把全書說什麼搞清楚了。

感受有三,一、古今中外道相同,但科技的、人心的發展需要重新審視;二、出發點仍然是“空”,落腳點在於意義——即關聯,仍然是一種終極的東西;三、接受一切,自強不息,獲得一種“開朗的鎮定”,即心安。

先講感受一,即“古今中外道相同,但科技的、人心的發展需要重新審視”。如對好運的認識,可遇而不可求,關鍵在於對好運的態度。一個是封閉自己,拒絕一切好運及壞運,另一個是開放自己,“主動地關注、敏銳地感覺到並抓住有利時機,加之平時爲迎接良機做足準備”,並且“好運愛去歡迎它的地方”,類似對待好運的方法,東西方古典智慧的意見是一致的,特別是這兩年流行的一種說法,所謂心想事成的正能量,更是將這個發展到了極致。作爲對好運應對態度的補充,書中談到了“好運雖然可以改善生活的外在條件,卻會削弱我們內心改善生活的意志。因此時間可能最終證明一次好運竟是厄運,而厄運或許倒是好運”,與老子的“禍福相倚”的智慧是一致的。對快樂的認識也是一樣的,“佳餚可口,連吃三份之後就感到難受了;美酒甘甜,快樂卻不會隨着杯數增加而增加”,即行爲經濟學所說的邊際效應遞減。包括對物質財富的認識、超驗及信仰、人生的終極意義等等,與古人認識都是一致的。說明:無論時代和地域,道依然是一樣的。

但是“道可道,非恆道”,經過了兩三千年的演變,有些形式已經產生了變化,不是古代智人所說的“道”了。本書的一個突出之處就是指出了新時代人的一些變化,如“若是恐懼、悲傷、沮喪等造成低谷的緣由無法祛除,新時代人就認爲必須竭盡全力走出低谷,而且越快越好,因此不妨藉助速效藥品。新時代人認爲不快樂是一種病,即所謂?快感缺乏症?,必須想方設法治癒,否則就有死亡的危險,主要是社交死亡,因爲沒人願意跟?興致不高?的人來往。”其實這樣是“標準定得過高,用之來衡量生活,則生活別無選擇,只能失敗。這種新時代幸福觀正是這樣一個把人一步步逼入不幸的概念”,早些年,雖然物質生活匱乏,很多人覺得日子過得痛苦,但自我恢復能力很好,當時我心裏就有些疑惑,爲什麼國外有那麼多的抑鬱症患者,而如今國內也到處都是抑鬱症患者了,原因之一在於此。另外,如書中所說,“新時代卻帶來了一個使知覺缺失的大問題:世界技術化導致知覺衰退乃至喪失,從而導致自我和世界之間的關聯消失。我們不再視、聽、嗅、動,而是長時間坐在屏幕前面,知覺被縮減爲視覺一種,而且視覺還被侷限於一個狹窄的視野。”確實,如果我們的生活方式與自然有更多的親近、與親友有更多的交流,各種知覺賦予我們的當下的、即時的快樂將更多,而且我們的生活也將更爲豐富,然而,新時代中很多宅男宅女似乎在網絡中滿足了與外界聯繫的需求,其實他們已經選擇了一種單調而虛幻的聯繫,丟棄了更多的知覺功能。還有,“在新時代的富裕社會裏,人類經過奮鬥?解放?了自己,獲得了自由,而種種歷來堅實的關聯隨之變得支離破碎”,“留下陷入孤獨的個人”,“於是乎產生了人人痛心卻無力戰勝的內心空虛

和外在冷漠”。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一個現象,也基本推導出經濟發展與自由、自由與孤獨空虛的邏輯關係,對個人與外界的關聯的認識不是很清晰,看完書後,豁然開朗,人存在的真實性即基於與外界的聯繫,責任和情誼都是一種關聯,很多人都在追求一種無牽無掛的自由,一旦喪失了各種牽掛而擁有了完全的自由,巨大的空虛和孤獨感就將自己包圍,沒有修行到一個境界的人是無法安於這種“空”的,佛教僧徒修行就是要斷六根以達到這種境界,觀自性,獲超驗,大多數世俗之人則是誤入歧途,不小心走到了“空”的邊緣,因爲他們沒有支持“空”的強大內心,就像杞人憂天一樣,不能不害怕天要塌了。書中尚有多處對新時代的審視,頗受啓發。

感受二,出發點仍然是“空”,落腳點在於意義——即關聯,仍然是一種終極的東西。從對幸運、快樂、充實等幸福形態的分析,最後指出,所有這些都是“片段式”的,不可持續,物極必反,從人類的經驗而言,喜樂和悲愁總是相伴的,因此幸福說到底還是“空”。而且從生命的有限、空間的狹窄與人心、思維的無限之間的矛盾,生命之渺小、幸福之短暫等等很容易推導出如夢幻泡影般的“空”。總算還好,作者仍然積極地推出了“意義”的說法,並指出:“人生第一要務乃是所有層面的意義:身體察覺的意義、心靈感受的意義、精神思考的意義和超驗的意義。”關於意義的認識更是充滿智慧,書的最後部分對此闡述的非常精彩,對現階段的幸福矛盾和訴求、全球化衝突的關鍵問題、新自由的解答、可能產生的結果都做出了說明,文字簡潔而思維清晰。

感受三,接受一切,自強不息,獲得一種“開朗的鎮定”,即心安。不管是快樂還是憂愁、好運還是壞運都是人生的組成部分之一,無法逃避,因此要有一份鎮定,坦然接受;既然無法逃避,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做好各種準備去戰勝人生中不好的一面,同時也要做好準備去敏感、主動獲取人生中好的一面,只有這樣,才能多一些幸福,才能獲取一種“開朗的鎮定”。“而每項事業,哪怕再平淡,只要我們從事它不僅是爲了物質追求,也是爲了精神追求,這項事業就有意義。而如果我們因此獲得了意義,我們就能經受並克服新時代生活的種種挑戰。”多數人首先是物質追求,在物質追求得到一定的滿足之後,將會進入一個意義缺失的空虛中,因此,確實應該像馮侖所說的在追求夢想的同時把錢掙了。

當然,讀書所得不止這些。此書還應反覆讀,每一遍都會有所感悟。讀一本好書,有所收穫,是一件歡喜的事。

第三篇:幸福讀後感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佘東敏

前段時間讀了泰勒〃本-沙哈爾寫的一本勵志小說《幸福的方法》,讀完之後我結合現在的工作生活談一點自己的感受。

“幸福到底是什麼?”當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心裏面不禁浮現出這個問題。幸福聽起來既飄渺又實在,好像空氣的存在一樣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但又怎麼抓也抓不着,感覺自己天天在渴望着它,卻無法理解它,在看了《幸福的方法》之後,想到許多,學到許多,我覺得這的確是一本讓我們可以觸摸到幸福的書。

首先,我認爲幸福的定義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一萬個人就會有一萬種定義,但我認爲:想要得到幸福,必須要有一個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是獲得幸福的首先要素。其次,我認爲幸福是一個慢慢累積人生經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嘗試到成功與失敗、開心與落寞等等,當你的人生經驗累積到一定的程度,通過你自身的努力之後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幸福就離你越來越近了。最後,我想說幸福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對於幸福的理解,我想還是應該像泰勒〃本-沙哈爾博士說的那樣,快樂學習、開心工作和美滿婚姻是實 1

現幸福的基礎與根本。

幸福是種感覺,幸福就是真心的感到快樂。其實真正的幸福與金錢無關,與高官厚祿無關,真正的幸福是心靈的安恬,精神的充實,和諧的情感,平靜的生活。當我還是一名警校學生的時候,我認爲好好的學習,順利拿到畢業證走上工作崗位就是幸福;當我順利走上工作崗位以後,我認爲幸福就是做好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的爲公安事業奉獻,爲人民服務;當我成爲了別人的丈夫和父親之後,我認爲幸福就是家人爲你亮着的長明燈,是還在學着呀呀語的孩子叫你一聲“爸爸”。我一直以來都是認爲:我和我的家人永遠在一起,我就會感到快樂,感到幸福,直到我讀完《幸福的方法》這本勵志書籍後,我對幸福又有了一層更深厚的理解。在書中,泰勒〃本-沙哈爾博士提到幸福是建立在快樂工作的基礎上,幸福要學會與別人分享,幸福不會因爲分享而減弱,細細想來,的確如此。近日,爲了給人民羣衆營造一個安定繁榮的社會環境,我區公安機關開展了一次聲勢浩大的治安大防控行動,我積極投身到一線參加這次大防控活動之中。要做一名好警察不容易,爲了人民羣衆的安寧,公安民警們經常加班加點,甚至流血犧牲。廣大民警是在用辛勤和奉獻換來萬家的團圓,作爲一名人民警察,由於職責所在,我們往往虧欠最多的還是我們身邊的親人。在這次治安大防控活動中,我們不但要隨時打擊路面犯罪,還要結合當前的“大走訪”

精神,走進千家萬戶,聆聽羣衆對我們公安工作的意見,急羣衆之所急,解羣衆之所需,有時候工作忙了,一兩天加班不回家是常事,但我熱愛我的工作,爲我的職業感到自豪,當我看到羣衆對我投以讚許的目光,看到他們會心的笑容,我感覺到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這就是幸福的所在。

最後,我想談談我心目中幸福的概念:我認爲幸福是一種心境,一種感覺,一種體悟,是人們對生活、對人生所擁有態度的總結。只要我們善於用發現的眼睛去尋找,用坦然平靜的心去體會,用知足常樂的意念去存儲,對生活少一點抱怨,多一份坦然,幸福的感覺時刻就在身邊,到那個時候,你,我,他,都會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五日

第四篇:感恩幸福(幸福中國讀後感)

感恩幸福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

臨近新年,我很榮幸拜讀了《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雖是冬天,但這本書暖到我心窩,使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我回憶着祖國這些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享受着它所帶給我的幸福,我徜徉在新年的喜悅裏??

從這本書中,我瞭解到每個家庭都享有減免農業稅政策,開始我對“減免農業稅”不是很理解,於是我去請教爺爺、奶奶,從他們口中我得知減免農業稅是一個很好的利民政策,它使農民普遍受惠,除了減免農業稅外,國家還採取了一系列支持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如對種糧農民進行補貼等等,農村人都說趕上了好時代。我還知道了每個適齡兒童接受的九年義務教育政策,聽媽媽說,她那時還沒有實行義務教育,她的很多同齡人國小畢業就完成了學業,很多學生就不能繼續升國中了,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校舍條件有限,容納學生數太少;(二)家長不重視,需回家幹活掙錢;由此也遏制了很多學生的發展。一個人沒有知識怎麼行?不能上學是痛苦的,可見國家實行的義務教育是多麼深入人心呀!

我還知道了關於留守兒童、建立農村醫保、貸款上大學等其他的富民政策。“兩會”召開同時提出“建立幸福中國”的號召,“幸福中國”是“十一五”與“十二五”規劃的接力棒。 但建設“幸福中國”不能只靠國家的力量,還需要靠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奮鬥來完成。對於我們這些中學生而言,要樹立遠大的理想,併爲實現理想而努力學習、不斷探

索,創新,要在積極進取中實現自我價值。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每當人們聽到這首家喻戶曉的國歌,都會想起民國期間的戰爭。當時,爲了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無數英雄戰士拋頭顱灑熱血,立下了汗馬功勞;無數英雄戰士打倒了國民黨反動派。爲了今天的美好,他們上刀山下油鍋,不怕犧牲、前赴後繼。烈士們用自己的鮮血,換來了今天的幸福和諧,今天幸福、美滿的生活多麼來之不易啊!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有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坑坑窪窪的土路不見了,換來了整潔、平整的水泥路;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嬰兒死亡率不斷降低,人的壽命不斷延長;以前破舊、高低不平的茅屋不見了,一棟棟高樓大廈展現在我們眼前。聽大人們說,記憶中的校舍都是破舊的低矮平房,大多是生產隊裏臨時“騰”出來的,沒有院牆,有的學校有院牆也是用碎磚破瓦搭建的,危險性很大,不論你走到哪個學校,基本上是一個樣子。再看看現在的學校,簡直就是“天堂”,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嶄新的桌凳整整齊齊,冬有暖氣夏有空調,微機、電視、大屏幕已不是什麼妄想,學校內“大三進”,教室內“小三進”,真正爲學生開闊了視野,你想:坐在這樣的教室內學習是一種怎樣的享受?此外,我們也有了先進的實驗室,實驗設備一應俱全。我們不僅有了更合理科學的學習安排,而且還能在各種各樣的興趣小組中盡顯其才??,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們還不知足,說這也不行那也不好,用媽媽的一句話來說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羅斯福曾經說過:“幸福不在於金錢,而在於獲得成就時的喜悅以及

產生創造力的激情。”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實現了很多人們以前意想不到的事情。被稱爲“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爲種植水稻打下了基礎,做出了貢獻。即使是億萬富翁的他,也不忘回報社會、回報祖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爲導彈技術開闢了道路。難道這些人都不值得讚賞嗎?

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讓自己在優秀的品德下努力學習,讓自己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努力把自己培養成一位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爲日後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打下深厚而堅實的基礎。

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是偉大的祖國給予的,我們應學會感恩,努力使自己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使我們的祖國更繁榮、更輝煌、更幸福!

學校:壽光留呂國中

七年級一班:劉智婧

指導老師:韓法貞

第五篇:幸福在哪裏?——《幸福是一種心態》讀後感

幸福在哪裏?——《幸福是一種心態》讀後感

放假了,校長髮給我們兩本書,一本是《幸福是一種心態》,另一本是《給教師一生的建議》,放在書架上好多天我也沒動。有一天,老伴心情突然有點不順,憤憤地說:一天忙忙活活,沒有一點幸福感,人活着這是圖什麼呢?我突然想起了放在書架上的書,這才把它拿起來,翻開來,並看了起來。

幾個大字《幸福是一種心態》映入眼簾:“生活就是刪除昨天的悲傷,複製今天的快樂!”“給生活開一扇窗。”——作者:黎丹正。就這幾個字讓我有興趣繼續往下面看。看着看着,我的心豁然開朗,就把老伴也叫過來,我說:你看,你找幸福,幸福在哪裏?幸福在這裏啊!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是人們關心最深、感受最切、困惑最多的話題。但正如書中所道:真正的幸福,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心態和心靈上一點小小的滿足。不愁吃,不愁穿,有房住,有事做,兒孫繞膝,左右逢源,一天忙忙活活這就是幸福。不是我們自己在逃離幸福,而是我們忽略了自身的心情與感受,忽略了我們原本可以獲取幸福的感動。

幸福在哪裏?幸福就在我們的心裏。幸福不是靠別人施捨,也不是靠上天憐憫,只有靠自己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悟。陽光心態纔會給我們帶來幸福的人生,只要用良好的心態去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幸福就會盈盈在握。比方說:經過一個黑夜的休息,清晨起來,打開窗戶,迎接那一縷清晰的晨光,深吸一縷清晰的空氣,這就是幸福!幸福源於感激的心。我們要感激父母,感激生命,感激朋友,感激這溫暖的陽光,感激這湛藍的天空,感激這廣闊的大地。只有感激纔會珍惜,珍惜纔會滿足,滿足纔會幸福。當我們感激所有的一切,我們又怎麼能夠不幸福呢?

幸福是一種心態。天天都是好天氣,“天氣”指的就是一種陽光的心態。幸福的心情就像晨光中的迷霧,看似朦朧卻又清晰,看似淺顯卻又真實!工作中的幸福是服務對象給的;生活中的幸福是家人和朋友給的。哪怕是一種善意的謊言;哪怕是一頓歡樂的晚餐;哪怕是一次激情的爭辯!有事就想十分鐘,過去就拉倒,天大的事也不要總放在心裏,沒完沒了!處事總要陽光一點,說話也要陽光一句。

《幸福是一種心態》這是一本幫助人調節心態、獲得幸福的好書,細細讀來確實啓發心智。教會了我如何去獲取幸福,那就是始終保持好自己的陽光心態,笑對一生。讓我們給自己的生活開一扇窗吧!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本身就是多味胡豆,酸甜苦辣應有盡有。這是現實,普遍規律,沒有必要傷感與埋怨。境由心造,把自己的心態調節好,加上理性、灑脫與豁達,把幸福變成一種習慣,讓它時時光臨我們的人生。

幸福在哪裏,它只存在於我們的心中!

2014年2月18日

標籤:讀後感 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