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做幸福的教師》讀後感

讀後感1.97W

安頓心靈,專注於提升職業境界

《做幸福的教師》讀後感

——《做幸福的教師》讀後感

人到中年,各種尷尬撲面而來:身材走樣了,體重居高不下了,髮際線後移了,精力跟不上了……自身條件直線下降還不算,生活也是一片壓力山大:父母老了需要照顧了,大孩上學了需要輔導了,二胎出生了沒人照看了……不僅如此,曾經深愛的工作也狀況百出:剛入職時的豪情萬丈早已偃旗息鼓,撞擊理想的激情已是昨日黃花。每天“家——學校——家”兩點一線的生活,“上課——下課——上課”日復一日一眼望到盡頭的日子,使多少人都成了那撞鐘的和尚,混沌度日。

陶繼新《做幸福的教師》一書猶如一道強光,給我混沌的生活投來一絲光亮。

如果愛,請深愛!

愛惜自己,那就健康飲食,規律作息,運動起來,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愛護家人,那就張開臂膀,俯下身子,爲他們營造溫馨港灣。愛重工作,那就投入百倍的熱誠,安頓好心靈,砥礪前行,做一個幸福的人。

一、用閱讀提升文化品格,增加生命滋養,爲幸福上色。

學生活之所以“波瀾不驚”,很多情況下是因爲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只是在“器”的層面行走:教的是教科書,看的是教學參考,改的是教輔資料。沒有進行創造性的活動,沒有走進更高級的閱讀之境。

以語文爲例,她最具人文情懷,和生活聯繫最爲密切,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喜歡她,擅長她。因爲我們很多老師都是在課堂上翻來覆去的“精”講:講語法,講修辭,將遣詞造句,講謀篇佈局。一篇篇美文在我們的手裏被肢解的七零八碎。加上一遍遍的作業、訓練,使得語文學習變成了一場苦役、一種生命的浪費。

一個語文老師,如果只看教材和教參,是絕對教不好課的,即使將教材和教參全部背下來,也不能成爲一個優秀的老師。要想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就要有大量的、高品質的閱讀。書籍,是一盞盞生命之燈。從本質上講,讀書的過程就是爲生命打功底的過程。當一個人有了生命功底的時候,也就有了“本”,“本”立才能“道”生。因爲經典之所以成爲經典,不單單是因爲大師所著,更是因爲書中所蘊含的生命哲學和智慧。讀這樣的書,就等於傾聽大師的生命點化與智慧開示,從而爲生命積澱一筆非凡的智慧。久而久之,大師們的精神與智慧,就會漸漸嵌入靈魂深處,並與其生命相鏈接,活躍在大腦之中,彰顯與課堂教學之間。這種智慧爲平時的教學注入神奇的能量,從而讓他的課在不經意間迸發智慧的光芒。

有了這樣的文化積澱,經典的思想與語言纔可以化作自己的東西,從而構建屬於自己的思想與話語系統。在教學的過程中,纔可以從更高更新的角度去審視教材,探索屬於自己的創造。這樣的教學,不是人云亦云,不是照搬照教。這樣的教學,教學智慧與靈感招之即來,甚至不招自來,從而搖曳出屬於自己的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景。這樣有品質有個性的創造性的活動,與教學者,是一種精神展示;與學習者,是一種心裏享受。如此,學生學習語文,纔會不覺索然無味;我們教授語文,纔會樂在其中。

二、用寫作記錄成長足跡,延展生命梯度,爲幸福添彩。

教育寫作是教師教育價值的一種體現,是自身能量的一種釋放。偉大發明家諾貝爾曾經說過:“生命,那是自然付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而寫作,正是雕琢生命的之“器”。當教育寫作成爲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後,我們的靈魂必將變得充實而豐盈,我們的眼睛必將變得明亮而深邃,我們的行爲也必將變得理智而富有創造性。只有當自我反思成爲一種迫切的需要,讓寫作成爲一種必需的生活,教師才能達到一種思想自覺或精神自覺的哲學境界。

寫作是教師收穫成長幸福的重要措施。教師每天都重複着單調繁瑣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師的職業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但平凡的教育生活中有着最真實的感動和最樸素的美。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片雲推動另一片雲”的活動。教育是由一個個細節組成的。教育的細節裏有的是一點點感動,是一絲絲酸楚,是一陣陣狂喜,是一片片失落。他們觸動了我們的心靈,推動我們用筆把這些美麗的瞬間與感動,碼成文字,一字一句地拾輟與收藏。讓我們在過後,能夠安靜從容地慢慢欣賞、細細品味。如果我們能夠在堅持閱讀的基礎上,再堅持教育寫作,雖然非常辛苦,但會經常享受到寫作成果的幸福,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堅持寫作,會讓我們的思考方式和行動狀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郭元祥老師在《教師的20項修煉》中說:“對教師而言,寫作並非是純粹的創作,而是一種教育生活方式。具有寫作愛好的教師,總是睜開着思考的眼睛,觀察生活周遭的事件、人物;具有寫作興致的教師,總是擁有一個理性的頭腦,理性地審視自我的生存狀態;具有寫作衝動的教師,總是保持着一顆敏銳的心境,悉心地體察身邊的衝突和矛盾,凝集點滴心靈感悟,匯成思想的洪流。”因此,寫作是教師心底的企盼與教育思維的火花碰撞,寫作是教師成長中不可缺失的過渡橋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背景和自己的心靈歷史,都有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方式和情緒的釋放方式。而寫作作爲一種生命運動,是生命開發和提升的過程,是自我生命發展的內在需求。

寫作是教師表達教育思想的主要形式。堅持進行寫作,就能及時的將我們的教育經驗和教育思想總結出來,對改進自己的工作和借鑑給他人閱讀都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寫作還能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養成寫作習慣的教師往往會對教育現象作深入地思考。通過寫作成爲終生的學習者、獨到的思想者、快樂的創新者和不倦的實踐者。

三、安頓心靈,專注於職業境界提升,做一名幸福的老師。

社會上功利之心蔓延,浮躁之氣日盛,作爲教師的我們也深受其害:某某人晉級成功,某某人一夜暴富,某位名不見經傳的熟人突然之間大紅大紫……生活如水,人生似茶,再好的茶放在水裏,時間久了,都會淡了。老師也是普通人,心焦氣躁在所難免。周國平說:“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和心靈,把生命照看好,把心靈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心靈有家,生命纔有路。人生無所謂失去,只怕草率地揮霍。我們不妨安頓心靈與讀書與寫作與教學,瀟灑自在的過好當下的生活。人生很短,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不值的人和事物上。尤其糾結與過去的憂傷,不如享受當下的愉悅;尤其念念不忘當年的精彩,不如珍惜眼前的點滴幸福。養成一種良好的心態,過一種從容安適的生活。心靈安頓了,平衡了,豐盈了,我們也就快樂了,美好了,無憾了,幸福了!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就大事業、大學問的人,須經過三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衆裏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在教學生涯的起步階段,我們傳道、授業、解惑,努力成爲一名“合格”的老師,達到了教師的第一個境界;之後,我們通過不斷完善教學技能、磨練教學技巧,讓教學“有招”,讓學生的學習“得法”,努力成爲一個“好”的老師。如此我們上升到了教師的第二個境界。如今,教學十幾年之後的我們,不能在滿足與教學“得法”“得力”,我們要向更高的層次進發:點化生命!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我們不能把他們培養成知識的容納器。除了“教書”,我們還要肩負“育人”的使命。知識、能力和方法對於他們的成長來說缺一不可,我們在教書的過程中就不能有任何的偏頗。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幫助學生對知識保持濃厚的興趣,要不斷激發他們的自信以及探索的慾望,要寬容的對待他們的錯誤,要幫助他們在成長道路上不斷自我調整自我發展……如此,我們任重道遠,道阻且長。

如此,我們把心靈安頓與讀書與寫作與教學之間,專注與境界的提升,我們就會在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到新的方向、新的特徵、新的細節,在平凡的教學實踐中找到不平凡的感受,真正找到教學的真諦,享受教學的幸福與快樂。

總之,陶繼新《做幸福的教師》一書,尤其是裏面的諸多案列,猶如撥雲見日,驅散了我積聚心頭多時的陰霾。它予我啓迪,爲我照亮前進的道路。

不爲往事憂,只願餘生笑!安頓好心靈,專注於職業境界的提升,我,必定能做一位幸福的教師!

標籤:讀後感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