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6.59K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多篇

《千年一嘆》粗看它是作者遊歷多國的日記,但在深層次它不僅能夠帶給我們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時也帶給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促使我們對自己進行反思。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歡迎閱讀!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1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閱讀了餘秋雨《千年一嘆》這本書,從此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的喜歡上了這本書,在也放不下了。這本書給我們展示了一個開闊的視野,顯示了一個千姿百態的世界,同時也帶給了我們對歷史和文明更深層次的思考,感觸很多,時而警醒,時而心靈震撼。

這是一本日記,記錄了餘秋雨在千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車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路途艱險,困難重重,但是他們卻甘願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面對這一切,願意投入肢體歷險和精神歷險。恐懼被震驚所掩蓋,被疑問所代替,他們更願意脫去手套去撫摸人類文明,去苦思避免古代文明崩塌代價的答案。

這本書以遊記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了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國燦爛的古文明,我緊跟隨餘秋雨的步伐也開啓了我的文明之旅,去探索聞名於世的文物古蹟,感受千古魅力,同時也興起了一陣對古文明的嘆息,有對它們擁有久遠歷史的讚歎,有對它們不可思議創造力的驚歎,有對它們悄然無息走入歷史的感嘆,有對它們今不如昔的悲嘆。它們經歷了從輝煌到微弱再到衰敗,而我們中華文明的運行軌跡,卻爲什麼能避免整體性的崩塌,能一直保持歷史發展的延續性。在中國,我們能書寫已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字,我們能用流傳了幾千年的語言交流,我們能去踏訪幾千年前古人留下的足跡,我們能不卑不亢的保有我們的文明。

人類是文明的創造者也是毀滅者。高度發達的今天也不能免俗,廝殺還在持續。血腥的戰爭伴隨着文明的毀滅,人類正在重蹈覆轍。和平是我們所需要的,戰爭是我們應該放棄的,人類啊,認識你自己吧!

希臘,這個承載古代文明的早期搖籃,有太多的記憶。古代好戰尚武、政治保守的斯巴達人拖垮了繁榮進步的雅典文明,以戰爭推動工藝文明,得不償失,使一度強悍的邁錫尼顯得那麼侷促和單調,成爲了一個乾澀無味的悲劇。現代崇尚閒散第一的希臘人,逐步走向了疲憊和慵懶,已跟不上現代世界步伐反被現代文明所遺落。奧林匹亞將健康理念納入希臘文明並被全人類普遍接受,是我們永遠仰望的地方,它們有關人的完整理想,是把智力健康和肢體健康發揮到極致然後再聚集在一起,現在我們依然用它們的基礎思想去思考,把它們的人體雕塑作爲觸不可及的標本,奧林匹克是永恆的世界座標。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2

《千年一嘆》是餘秋雨先生寫的,“我們甘願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面對這一切,就像脫去手套撫摸它們的傷痕。”這句話是自序中的一段話,從世界各地最後回到中國。這一路走過的並不是什麼現代化的都市,車輪碾過的也僅僅只是一些讓我們感覺似乎很古老的地方。然而我又看見了希臘給人是藍色的,無論是美麗的愛琴海或是作爲希臘象徵的巴特農神殿。但這只是最初感受罷了。柏拉圖,他們滯留在千百年前對人生的思考已無法用現代的詞語形容。希臘的文明是健康的、閒散的,當讀到希臘人的快餐也要一個小時後才能上桌,我不禁感慨了,爲這種獨特的生活節奏感到一種有趣。可惜的是,這種文明要衰落了,因爲它過於閒散,過於與世無爭。

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是沙漠彷彿是一種金色的。埃及給人的是神祕的,無論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讓人們感覺法老們似乎一直所做的只是守着這些東西罷了。如果說希臘的街道還有一絲古今有聯繫的感覺的話,那麼埃及就完全沒有讓人有聯想的興致,彷彿除了數千年前留下的幾座建築便什麼都沒有了。

作爲那些古老文明的後代我們又做了些什麼呢,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戰火一遍一遍的摧殘着那些已經殘剩無幾的建築,在埃及,凱撒的焚書和羅馬教皇的禁異教使得那些能夠揭開金字塔奧祕的古文字無人能讀,在伊拉克,“復原”的巴比倫古城毫無原有的滄桑,無法讓人肅然起敬……因爲戰爭,因爲時代,因爲政治,因爲功利,那些原來應該流傳千年的建築、文字都差不多消失殆盡了。那麼,我不禁感到疑惑,幾千年以後,我們的後代又該如何去了解,去探索那些存在千年的文明呢?那些已經無人解讀的文字我們的後輩能夠讀懂嗎?那些老早殘破的建築我們的後輩又能重新複製嗎?

我們至今仍可以學習千年以前的歷史,這可能要歸功於秦始皇早早的就統一了文字,要歸功於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命人撰寫史書,作者提出了疑問:“作爲我們的生命基座,中華文明也傷痕累累,卻如何避免了整體性的崩坍?”是的,盜墓者的層次不窮,每到一個名勝古蹟就會留下“到此一遊”的“見證”,古建築成了發展旅遊業的最好工具,太多太多的商業化元素佔據了那些古舊建築所散發的古老而又吸引人的文明氣息。“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上生龍活虎的年輕文明,過多少時間,會不會重複多數古代文明的興亡宿命?”整部日記,都貫穿着這種疑問。作者可能纔想起千年一嘆的名字吧!正是這樣長城在哀嘆,泰姬陵在哀嘆,黃河在哀嘆……我們要盡我們所能的去學習去保護那些古老的文明,去教給我的後輩,去告訴他們中華文明千年的歷史,纔會有我們光輝的現在。中華文明千年的歷史,是我們民族的傳承。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3

餘先生的《千年一嘆》,我在兩個月裏一共讀了兩遍,還爲此拜讀了對話形式的《文明之旅》。

推薦這本書的理由有幾個。

首先,餘秋雨先生的文筆才學深深地折服了我這文化小白,我就像一個好奇的稚子,看着字裏行間的那精湛到位又不失文字之美的敘述,就像變魔術般,讓我無數次崇拜着又歡喜得手舞足蹈。文字是文明傳承最主要的形式,也是思想影響最重要的途徑,像餘先生、季老他們這些文學大師,都是我心目中偉大的人類。

其次,這是我看過最完整的古文明介紹的書籍,且淺顯易懂,傳景傳情。尼羅河邊上的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及幼發拉底河的兩河文明,猶太人的希伯來文明,更早之前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我以前也曾從不同的書籍裏斷斷續續地瞭解,但它們究竟有何聯繫?現在是什麼樣子?與中華文明在時間和表現上有何不同?這些都是我一直想知道或者想規整的,而這一次終於明明白白了。

再者,這可能是餘先生對文化、文學追求的路上最後一本純純粹粹且高度到達巔峯的一本書了。以後可能都會是生感悟、做人藝術什麼的,我不會有興趣。

最後,說到中華文明。這應該是我作爲中國人最驕傲的資本,也是我身爲一個渺小的中國人最無奈的部分。如中庸之道,助我,愚我,也害我。它的確值得我們去反思。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4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閱讀了餘秋雨《千年一嘆》這本書,從此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的喜歡上了這本書,在也放不下了。這本書給我們展示了一個開闊的視野,顯示了一個千姿百態的世界,同時也帶給了我們對歷史和文明更深層次的思考,感觸很多,時而警醒,時而心靈震撼。

這是一本日記,記錄了餘秋雨在千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車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路途艱險,困難重重,但是他們卻甘願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面對這一切,願意投入肢體歷險和精神歷險。恐懼被震驚所掩蓋,被疑問所代替,他們更願意脫去手套去撫摸人類文明,去苦思避免古代文明崩塌代價的答案。

這本書以遊記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了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國燦爛的古文明,我緊跟隨餘秋雨的步伐也開啓了我的文明之旅,去探索聞名於世的文物古蹟,感受千古魅力,同時也興起了一陣對古文明的嘆息,有對它們擁有久遠歷史的讚歎,有對它們不可思議創造力的驚歎,有對它們悄然無息走入歷史的感嘆,有對它們今不如昔的悲嘆。它們經歷了從輝煌到微弱再到衰敗,而我們中華文明的運行軌跡,卻爲什麼能避免整體性的崩塌,能一直保持歷史發展的延續性。在中國,我們能書寫已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字,我們能用流傳了幾千年的語言交流,我們能去踏訪幾千年前古人留下的足跡,我們能不卑不亢的保有我們的文明。

人類是文明的創造者也是毀滅者。高度發達的今天也不能免俗,廝殺還在持續。血腥的戰爭伴隨着文明的毀滅,人類正在重蹈覆轍。和平是我們所需要的,戰爭是我們應該放棄的,人類啊,認識你自己吧!

希臘,這個承載古代文明的早期搖籃,有太多的記憶。古代好戰尚武、政治保守的斯巴達人拖垮了繁榮進步的雅典文明,以戰爭推動工藝文明,得不償失,使一度強悍的邁錫尼顯得那麼侷促和單調,成爲了一個乾澀無味的悲劇。現代崇尚閒散第一的希臘人,逐步走向了疲憊和慵懶,已跟不上現代世界步伐反被現代文明所遺落。奧林匹亞將健康理念納入希臘文明並被全人類普遍接受,是我們永遠仰望的地方,它們有關人的完整理想,是把智力健康和肢體健康發揮到極致然後再聚集在一起,現在我們依然用它們的基礎思想去思考,把它們的人體雕塑作爲觸不可及的標本,奧林匹克是永恆的世界座標。令人畏怯的巴特農神殿,伴隨自己的輝煌一去不復返,只能帶着悲愴。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5

我對世界名勝古蹟有着謎一般的嚮往。於是,今年暑假,我在《千年一嘆》的書頁上,跟隨餘秋雨先生的腳步,走遍了神話般的古國。

千年走一回,一嘆連千年。輕輕的,緩緩的,那嘆聲從遙遠的愛琴海面傳來,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奔騰的尼羅河面傳來,從兩河流域茂密的蘆葦叢中傳來,也從那恆河畔傳來。是誰?是誰在悲嘆?哲人?法老?佛祖?抑或是他們的民族與靈魂?當輝煌成爲寂寞,當神廟已經破殘,當人們開始遺忘,那嘆息也就成了無奈。

現代歷史是短暫的,但愚昧和驕傲卻看中了我們。記得餘先生在伊拉克與清真寺主管的對話:兩位主管一開口就說,世界上最有文化的國家是伊拉克,然後是中國,還問餘先生,中國有茶嗎?

看到這裏,我終於知道,伊拉克爲什麼會變成這樣,世界又爲什麼會變成這樣。我發出來自內心的呼喊:未知和無知並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對未知的否認。

中國人自豪。因爲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活了下來。但我卻想問:爲什麼?

因爲大自然從喜馬拉雅往北,有崑崙山、天山、阿爾泰山,又連接着難以穿越的沙漠,而東邊和南邊則是茫茫大海。這種天然的封閉結構,使得中華文明在古代避免了與其他幾個大文明的惡戰。而那些古代大文明,大多在彼此互侵中先後敗亡。

讀完《千年一嘆》,我突然有了這樣的感覺,它一直深入我的靈魂,再次的,將我驚醒。生在中國,是我這一生的幸事。我能書寫有着幾千年歷史的文字,我能用流傳了千百年的語言交談,我走的每一步,都有祖先的足跡,我爲之自豪。或許身爲中國人的生活並不富裕,面對赤貧的山村我依然無力,但我仍爲我是炎黃子孫而感到榮幸。餘秋雨先生說過,中華民族不是劣等民族!是的,我們在前進中,或許應該重新反省作爲民族應有的態度。不是自傲,不是謙卑,而是不卑不亢地保有我們的文明,深思慎取他人的文明。

終有一天,我會俯瞰整個中原天地,任憑凜冽的寒風穿透我的單薄靈魂,讓我傾聽這神舟大地的呼聲,讓我觸摸這故國蒼老的靈魂。

終有一天,我會佇立在咆哮的黃河邊,任憑飛濺的黃河水沾溼我的衣角,讓我同這個民族一起流淚,讓我感受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6

閒暇之餘,便有了找本書看的想法了,翻翻書櫥,餘秋雨的《千年一嘆》忽的躍然眼前,本就喜歡閱讀些文史方面的資料或書籍,而這本《千年一嘆》也恰恰是述說着歐洲和西亞的一些史事,也就有了興趣,好吧,就是它了。

《千年一嘆》是本散文集,主要是收錄餘秋雨隨着鳳凰衛視一行記者和主持人,遍訪希臘、埃及、伊拉克、伊朗等一些文明古國途中,或者是到了該國之後所見所感而編撰成的文集。看着集中的文章,感受着期間的文字,彷彿自己也隨着餘秋雨的腳步,漫遊着這些國家,他所感受到,所觸動到的事物,就在我的眼前一般。餘秋雨一路遊訪的國家,都是有着悠久歷史的國度,文化不斷的積澱,交融、統一;而歷經悠久滄桑歷史的國度,現如今又會是什麼樣子呢,餘秋雨抱着這樣的疑問踏上了尋訪之路,而我同樣帶着那麼一絲好奇,在書中尋找着答案。

文明是什麼呢?人類思想的具體體現?人類靈魂的寄託?抑或是人類努力着要在這時間、空間都無邊無際的宇宙中,留下自己的印記呢?會不會猶如孩童在沙灘邊堆起的那絢麗無比的沙城堡一樣呢?海浪一過,遍地虛無。在書中,餘秋雨毫無掩飾的表露出對哪些歷史古國的失望,希臘的平淡,埃及的變遷,兩河流域的沒落,以及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幾乎泯滅,還有就是那個地方無窮無盡的貧窮。餘秋雨說,當他看到在巴基斯坦的.路邊,數不清、看不盡的赤腳在乞討,那泥砌的房屋。在印度,看到恆河裏一幕幕的慘狀。他無法釋懷,這裏竟然就是和中國齊名的文明古國,這裏就是玄奘歷盡千辛萬苦去取經之地……文明、歲月用着殘忍的手段破滅着輝煌,縱容着凋零。而這一切又都是那麼的必然。千年之下,尤可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