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9.64K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讀後感【精品多篇】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讀後感 篇一

當第一次看到《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本書,便被春風般的氣息所吸引。一是因爲書名,溫暖而寧靜,有一種對生活的釋然。二是因爲林徽因,這一充滿傳奇的女子,不僅因爲她情感史——是一位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更讓金嶽霖默默記掛了一生的女子,更因爲她在事業上的成就——-被胡適譽爲中國一代才女,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曾看到過她的舊照片,素淨而優雅,心想着這樣一個女子,應有怎樣的堅強,經歷過怎樣的滄桑。

本以爲《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一本人物傳記,細細看來,作者採用瞭如詩般的行文方式,在娓娓道來的同時穿插優美的點評,立即讓人徜徉於優美的詞句中,原來人物傳記也可以寫成這樣,典雅怡情的文字,如窖藏發酵的美酒餘味悠長,如絲絲沁脾的清茶餘香千里。“如若磐石上,雨過青石,日落黃昏,晴天安好,人間四月!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簾夢,一季花,一時雨,獨自猶憐,處世不驚,油紙傘開,陽光普照,人生況味,惟己自知!”,“曾幾何時,我們做了那最柔情的人,爲一朵花低眉,爲一片雲駐足,爲一滴雨感動。”……多麼美的語句,它撥動着人的心絃,激起了人們內心深處詩意的柔情,應是一本適合在黃昏下,微風裏,獨自靜坐湖畔細細品味的美文。只是讀這本書時,我的心情太過浮躁吧,怎會有這種雅緻,跳過大段大段的美文,也算是對作者的不敬吧。

剝開美麗文字的包裹,不得不爲林徽因的堅韌所感動。文中描寫的林徽因,美麗如蝶,潔淨如蓮,隨遇而安,永遠似人間的四月天。其實以她的詩情和文弱,完全可以棲息山林或大院,安然度日,頤養天年,但這個看似柔弱的江南女子,卻有着極強的生命力和忍耐力。她熱愛生命,對古建築鍾情無比,日以繼夜地鑽研古建築學術,甚至在抱病的情況下,爲寫作《中國建築史》而閱讀了二十四史,並承擔了全部書稿的校閱和補充工作。最後的十年間,她備受病痛折磨,卻堅韌勇敢,醫生以爲最多隻有三五年光景,她卻以非凡的毅力熬過十年。而這十年,林徽因不是在病榻上度過的,她把所有的力氣投身在了中國的建築事業上,她和樑思成一起顛沛流離,考察中國古建築,在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她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設計出中國國徽,參與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等建築。據說,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全體代表起立,以鼓掌的方式通過了由樑思成、林徽因主持並設計的國徽圖案時,林徽因病弱的身體,已無力從座位上站立起來答謝了。對事業的熱愛,一生矢志不渝的奮鬥和進取,生如夏花般燦爛,樂觀豁達,成就了林徽因,這也證實了一個偉人背後的艱辛,而我們日常所感嘆的工作上的那點點煩心事,又算得了什麼呢。

更欽佩於她的聰慧。書中的林徽因,永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會輕易讓自己受傷害,她給自己保留有一塊淨土,努力展現她最美好的一面。林徽因在16歲的時候遇到了24歲的徐志摩,但是當她發現自己擺脫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陰影的時候,她斷然的選擇了離開,沒有告別,就像徐志摩的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在浪漫的愛情與安穩的生活面前,她最終選擇了樑思成給的安穩的、真實的生活,就象書中所說的,林徽因是溫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縱,所以她的生命不驚心亦不招搖,她不曾給別人帶來粗礪的傷害,也不曾被他人所傷。書上還提到林徽因的一個細節,因爲肺不好,在她到香山雙清別墅養病的日子裏,喜歡穿一襲白睡袍,焚一炷香,在花瓶裏插幾隻鮮花,在窗明几淨的小屋低眉寫字,風雅至極。這種風情,又是幾位凡婦所能想到。

書的最後收藏了林徽因的詩,僅看了她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便被“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所打動。據說林徽因寫《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時已30多歲,而許多人看到詩時,都以爲是她20歲所寫。30歲的女子,很多已爲凡婦,但林徽因始終是靜美的,因爲她的才情,閒來就讀書寫詩,所以她永遠那麼優雅而自如地穿梭在這個不是那麼如意的人世間。她在《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寫下這樣靈動而充滿暖意的詩句,爲世人留下了《情願》、《仍然》、《一片陽光》等詩歌、散文,不得不讓人感嘆,知識確是一種後天的魅力,用心經營,你會變得更美麗,深切體會,你會變得更加知性。

細細想來,恐怕只有這樣的一個女子,才配得上“徐志摩爲她徜徉在康橋,深情地等待一場舊夢可以歸來;樑思成與她攜手走過千山萬水,爲完成使命而相約白頭;金嶽霖爲她終身不娶,癡心不改地爲她守候了一世。”許多人都感動於金嶽霖,書中說林徽因逝世後的好多年,某日,已是耄耋之年的金嶽霖請來所有的朋友在飯店相聚,大家都詫異爲何而聚,金嶽霖在飯桌上簡單說了句,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讓人不得不爲這樣真摯的愛情,爲這樣執着的相守而感動。然而感動之餘更生出了許多不忍,若是林徽因泉下有知,心裏更是覺得對金老虧欠太多吧,而對於樑思成多年後娶了其學生林洙相伴餘生,則更能安心一點吧。借用書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恐怕更是林徽因所期盼的吧。

書裏的一字一句,讓人找到了一種寧靜感,也讓人生出一些感觸,一個女人,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裏,不慌不忙的堅強。當然,要做到這點,的確不簡單,首先就是要學會靜心,就像當下的自己,就是要學會調整心態,在繁雜的生活裏,撿得片刻的清閒。比如說,靜下心來,去細細體會文中的美句,去慢慢體味“人生若只如初見”,“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讀後感 篇二

擺在書架上的那本《你是那人間的四月天》,雖說還不那麼舊,可灰塵卻將它埋沒,就像在園子石井口黑暗深處吞沒的丫鬟,還有那被民國埋葬的封建禮教。文珍逃離得如此決絕和義無反顧,其實早有徵兆,在這片看似幸福美好的園子裏,一個渺小、孤苦無依的丫鬟的命運,註定如浮萍一樣危險地沉浮着,而那如晨霧一般虛僞和縹緲的自由,骨子裏卻注滿了束縛和偏見,危機與殘忍。

那時候,家裏在複雜情形下搬到另一個城市去,作者林徽因便成了多出的一件行李。那時大約七歲,似乎已經長大,篁姊同家裏商量接我過去住半年。於是,我在美妙的童年時光中來到了那個陌生而又有些沉默的大家庭。一切都是那麼模糊,重疊的一堆新印象亂在一處,漸積地在紛亂的周遭中。一天又一天尷尬度日,在慌亂中尋找着千頭萬緒,宛如紅樓夢中的初到大觀園的黛玉般內斂羞澀,在短暫停留的園子裏,因爲陌生帶來了孤單、怯生和寂寞。這時,因爲文珍的出現,讓我的生活找到了保護、溫暖和慰藉,生活因此有了旋繞的中心,而這樣的依靠和安慰,卻因文珍的逃婚,化成了塵封的思念,而這樣的思念卻永無迴音。

文珍在園子裏是一個凝固的中心,在那兒她有着不屬於普通丫鬟般的“自由”,她帶給我陪伴的快樂,讓生活變得饒有樂趣。打牌、釣魚、園角摘桑葚、拆舊衣……

她成了我生命中的綠洲,不僅僅是她的熱情和活躍,更多的是她的張揚與自由在潛移默化地感染着,她似乎有一種魔力和本領,可以讓每一個人都喜歡她,不管是主人還是僕人。在園中,她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她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這樣的自由彷彿是無拘無束、無所顧忌的,園子在那一刻成了文珍和我的天堂,在那裏我們擁有了烏托邦式的自由時光。

直到有一次,我們爲了打發無聊的孤獨,在樹蔭下一起拆起了舊衣,她指着大石井,同我講了一個故事。她說:“文環比我大兩歲長得頂好看了,好看的人沒有好命,更可憐!我的命也不好,可是我長得老實樣,沒有什麼人來欺侮我。”文環是跳井死的,這事發生在我未來之前。而這件事卻和給院子裏給孩子們講詩的主人芳少爺有關。她幽怨地撕着扇子,原本溫柔的笑容在夏日正午的陽光下如刀鋒般尖利、冰冷,那漠然而又有些淒厲的眼神,籠罩在那幽怨陰鬱的神情裏,我想,她有些恨意,命運的淺薄由主僕身份的天然確立而無可奈何。不知是否從那時起,背叛和逃離這個園子開始在心中有了萌芽。

夏天的薄暮中,大家都到池邊看荷花,文珍被我拉到了一扇永遠鎖閉着的小門前,因爲門後世界的一次偶然相遇,她的命運從此改變。我們爬到假山上,看到了住在門口的革命黨,隔壁院裏出現的並非家族裏盛傳的張牙舞爪的鬼魅,而是一個帶着陽光般笑容的剪着短髮的'年輕人,顯得謙恭而又有禮貌。她凝視着那個東洋留學生和夏日薄暮裏有些熱烈的晚霞,良久,她慢慢下去,回到池塘邊的,樹上夏蟬的鳴叫,讓她煩躁的內心變得有些空靈起來。

可是因爲這件事,全家的空氣突然變得緊張起來,老太太和二少奶害怕小孩子們爬假山結交革命黨,她們的思想古舊保守,爲了昭示主人的威嚴和尊貴,更希望通過嚴加管教,控制住園子裏的僕人丫鬟的肉體和靈魂,讓她們永久封閉在高牆之內聽命自己。她們對文珍狠狠地進行了責罰,儘管沒有看到她被打過,但是白天的她變得越來越沉默,而夜晚花園的角落裏偶然傳來的女人哭泣,無論多麼憂傷、失落甚至有些淒厲,都會被冷酷的黑夜瞬間裹挾。我想,文珍的內心此刻只能通過沉默和哭泣來排解出心中的恐懼、委屈和厭惡,這時,一切變得真實起來,僕人終究是僕人,命運多舛、無法支配,園子如監獄般壓抑。自由在這裏是蒼白無力的,心靈在這裏是無處安放的,命運也不會有溫暖歸宿。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她被安排嫁給一個臉色烏黑,看上去有四十多歲,背有些駝,指甲長長的兩隻手總是籠在袖裏的錢莊管賬。大家會戲謔地喊他新郎,我想,這些近乎嘲諷似的噓寒問暖一定深深刺傷了文珍脆弱柔嫩的心,她的心頭在滴血。爲了從這壓抑的家庭中掙脫,爲了從古舊的思想和控制中脫身,她選擇了背叛和逃離。她不相信命運的安排,於是拼命越過那片高牆內的家庭中的主人,曾經有過的愛意和溫馨已經如秋風般遠去,對自由的渴望和熱烈主宰了她的心靈,此刻,愛的越深恨得越深。

最後,真的革命了,文珍在中秋節後快要出嫁前終於逃走了,我不知道她是否跟着革命黨逃跑的,但是她終究沒再給我來過一封信。其實,自由在每個人心中都是原始質樸而又有些簡單的,是人與生俱來的最本質的東西。但是,在被命運和傷痕的一次次壓制中卻會變得緊張、壓抑且韌勁十足。一旦脫離枷鎖的束縛,摒棄曾經有過的被封閉的幸福,割斷那些戲謔的溫暖,告別曾經真實的思念,無悔地遠去,執着的內心雖然有些短暫傷感,但是那樣的自由才足夠徹底,那樣的生活才值得期待,那樣的命運纔是脫胎換骨、化繭成蝶的真正新生。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讀後感 篇三

“我說你是人間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着變。你是四月早天裏的雲煙,黃昏吹着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那輕,那聘婷,你是,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圓月……”

這是一首多美的詩,我思。又有哪個如此偉大的人兒寫下,字裏行間含情脈脈的詩句,我爲之臣服。細雨點灑在花前,你形象描在心間。

這是一個委婉柔情的江南城市,煙雨濛濛,湖水盪漾,岸邊垂柳愈發亮綠,在風情萬種的城市裏淡淡梳妝。在一百多年前的這裏,曾誕下一個嬌小的女嬰,她繼承了杭州城的清新樸素,柔美大方,她的名字也是這麼美——林徽因。

之前閱書太少,從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女子。只在一次偶然,讀完了她的一生。放下書後,我陷入無限長的思量,感觸萬千,雖沒見過她的模樣,但一個端莊賢淑的形象躍然心上。這究竟是一個怎樣奇特又富有魅力的女子啊!

林徽因美麗、柔情,才讓許多人一見傾心。她被徐志摩懷想了一生;她被樑思成寵愛了一生;她被學界泰斗金嶽霖守護了一生,甘願爲她,終生不娶;她更是被世間愛慕了一生。林徽因似一朵白色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輕輕搖曳在花池中央。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就是她所作,令人羨慕又不禁歎服!林徽因是個理性的人,她不會被感性衝昏了大腦。她知道,玫瑰和麪包,她應選後者。玫瑰雖然浪漫,卻也只是風花雪月,而只有麪包纔可以一直長久。林徽因毅然與徐志摩結束,去尋找她的“麪包”。林徽因的果斷、理智何嘗不讓我歎服!

林徽因在建築方面的影響也是不可磨滅的。由於受倫敦房東女建築師的影響,立下了攻讀建築學的志向。她學業歸來,與樑思成共同走了中國的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00多處古建築物。在林徽因的建築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中,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祖國古建築的精湛、輝煌。林徽因爲建築做出的貢獻受到了人們的肯定。有時,爲了蒐集資料,常常工作到深夜。作爲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林徽因參與過國徽設計,改造過傳統景泰藍,參加過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林徽因的無私奉獻、敬業何嘗不讓我歎服!

林徽因被譽爲中國一代才女,也是當仁不讓的。因爲結識了徐志摩,於是對新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北京,常常參加新月社舉辦的文藝活動。在泰戈爾訪華之時,林徽因與徐志摩一起陪同,在《齊德拉》中飾演主角,給文藝界留下深刻的印象。就連晚年到香山養病時也不忘創作,保持着對文學的一種敬畏的熱情。林徽因的才華、文理兼通何嘗不讓我歎服!

林徽因成就斐然,她幾乎標誌了一個時代的顏色,出衆的才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個春天的童話,幸福而浪漫。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着你夢中期待的白蓮。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你何嘗不是人間的四月天?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讀後感 篇四

在中國現代歷史上,有幾位才女是經常被人們提及的,比如張愛玲,比如蕭紅,比如林徽因…前兩位是不折不扣的作家,成就斐然,而林徽因的墓碑上寫的,卻是“建築師林徽因之墓”。

的確,將林徽因列入作家行列尚不多見,然而林徽因與中國現代文學的不解之緣,卻是人所共知的。除了那一段與詩人徐志摩理不清的情感傳奇,她自身溫婉清麗的文學天賦,也把她與中國現代文壇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因此,我們不妨從一個作家的角度,去重新理解、認識林徽因。

把林徽因定爲作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基於她的創作,雖然文學對於林徽因來說,並非主業,著述數量不多,卻不爲小格局所困,其造詣並不亞於現代文壇的諸多名手,而她作爲建築師的特殊素養和身份,以及頗受追捧的秀外慧中的才女氣質,也奠定了其在現代文壇的獨特地位和價值。

林徽因的文學創作,多集中於上個世紀的30年代,這時的她正是開始成熟但依然多夢的時期。《你是人間四月天》將林徽因創作的詩歌、散文、小說擇精彙編成集,形成純粹的文學讀本,集中體現了林徽因的創作成就和文學才華。

詩歌是林徽因創作最多也是成就最高的體裁,書中收錄了25首詩作,其溫潤柔美的風格,充分反映了女性細膩、深情的特徵,在色彩繽紛的現代詩壇,如一朵“夢期待中的白蓮”,典雅端莊、不同凡響。她善於在人與自然的交流中挖掘詩性,以寄託情懷,立意便是高格,而意象運用之嫺熟,意境創造之幽長,已是現代詩風中較爲出色的了,其中新月詩歌的影響,可見一斑。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

情感用排比的手法一波波襲來,伴以音樂般的明快節奏,使作品不僅美而且易於吟詠,朗朗動人。如果在文人分類中再給林徽因定位,則她首先應該是一位詩人。

散文的創作更能明晰地窺視林徽因的內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所收四篇作品中有兩篇是懷念徐志摩的,可見這一題材在林徽因創作及讀者心目中的重要。雖然這些文字在表面已是煎熬過後的沉靜、理智,但字裏行間的感傷及悽婉之情昭然若揭,令人感動。也許徐志摩對她來講只是一個“朋友”--一個能傾注如此讚譽的特殊“朋友”,但衆人卻爲他們之間勾勒出一幕楚楚動人的情感悲劇,這一空間實在具有太大、太永久的誘惑力,而且確有動人的故事蘊藏其間,引得讀者不懈地進行更爲生動的、理想化的補充和演繹。這是文壇一段曖昧不清的情感糾葛,爲她與徐志摩之間靈魂深處的契合,留下了不解之謎。其中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心靈纏綿,只有他們自己才能解答,惟其如此,這一段情緣才具有了朦朧而不確定的意境之美,才讓人對林徽因的一段段動人文字咀嚼再三、品味再三。而作品之中關於文學問題的見解,則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林徽因的確是一位文學家,她身上有着文人專有的素質和眼光,而非是牽強附會,附庸之舉。

小說之於林徽因,與其說體現的是一種創作,不如說更多的是展示了她的一種文學素養。她掌握了小說的真諦和理論,比如她在《文藝叢刊小說選題記》一文中說道:

一個作者,在運用文字的技術學問外,必須是能立在任何生活上面,能在主觀與客觀之間,感覺和了解之間,理智上進退有餘,情感上橫溢奔放,記憶與幻想交錯相輔,到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程度,他的筆下才現着活力真誠。

這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創作論述,她對文學的理解是具有理論基礎的。然而,她卻未能講出更加精彩動人的故事,她似乎更加註重表現一種細。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讀後感 篇五

這幾天,我幾乎整晌整晌地坐在電腦前,觀看電視劇《人間四月天》。劇中講了詩人徐志摩的愛情故事。縱覽整個劇情,一個“情”字貫穿其中。劇情纏綿悱惻,柔情繾綣,使觀者也隨之亦喜亦悲,柔腸寸斷。

詩人的一生可以用一個“真”字來概括。他講到:生活關鍵就是一個“真”字。他的一生志在尋求一靈魂伴侶,他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他活得是真自我,追求的是真感情。爲此,他打破幾千年來封建世俗的枷鎖,不顧父母的極力反對,不畏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與自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沒一絲感情基礎的第一任妻子張幼儀離了婚。那之前,他跟同在英國讀書的林徽因相戀了。他們有相同的志趣,徽因喜歡他的詩,他喜歡聽徽音彈琴。徽因彈琴,他吟詩;他們在夜色朦朧的康河划槳,徽因吟他的詩。兩顆年輕的心緊緊地貼在了一起。然而,他們是不能明確表白的,因爲志摩有婚姻。那日,志摩又癡癡地站在徽因住處的門口,可遲遲沒勇氣敲門,畢竟是理不直氣不壯。徽音又在彈琴,她也在想念志摩。她在等。終於她等不及打開了門,志摩就站在門口:

“你偷我的詩,我就偷你的琴音。”詩人就用詩的語言打破了自己極其相思有無以言表的尷尬。

終於這次志摩鼓足了勇氣含着熱淚向徽因表白了:“徽徽,我跌進去了,那一晚,在康河,我上不了岸,我連一根浮木都找不着,漩渦將我整個人都陷進去。水草絆着我,我喘不過氣,幾乎要窒息。然後我放棄,於是我覺得自己在沉,又沉,沉到一種莫名的痛苦和狂喜裏去。徽徽,我想我是回不去了。……徽徽,許我一個未來吧,許我一個未來,我知道我在你的手中,非生即死。”

“那不是一個人的未來,也不是兩個人的未來,是三個人。……我不許你未來,我許你整個人,你擁有我的靈魂,就擁有了我的一切,我沒有別的再可以給出去了。”徽徽流着淚說。她何嘗不愛志摩,然而她不願意自己的幸福而使一個人受到絲毫的傷害。她揹負不起道德良心的雙重壓力,不要在道德良心的譴責裏悔恨一輩子。所以她選擇了逃離,回了國。

然而距離割不斷相思,卻使它愈加濃烈。志摩聽說徽因回國的消息先是日夜兼程的趕到碼頭見了徽因一面,然後又義無反顧地中斷求學回國,要帶徽因再出去一起學習生活。他感到有資格對徽因說“愛”了,因爲那時他已經在英國毅然決然地不顧妻子再次懷孕而在兩位朋友的見證下和她簽了離婚協議,並在報紙上發了離婚通告。歸心似箭,千山萬水回到家得到的卻是徽因和樑思成要訂婚的消息。志摩要瘋了!至此,兩人的會面,對話成了志摩愛的宣言,痛苦的質問,而徽因只能是忍着相思,無奈地勸志摩放棄。他們倆人一個是火,是正在熊熊燃燒的火;一個是水,表面平靜下面岩漿氣肆意涌動的水……

造化弄人,也許正是應了那句“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