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小說島讀後感

讀後感1.78W

第一篇:小說島讀後感

小說島讀後感

小說島讀後感

假期的時候,讀了長篇小說《島》。《島》的作者是英國作家維多利亞·希斯若普,這部長篇小說是她的處女作,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用今天的話說極具正能量,讀後令我久久難忘。

故事發生在希臘克里特的斯皮納龍格小島上,那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的麻風病隔離區。故事的主人公阿麗克西斯的祖輩伊蓮娜是一位備受孩子喜愛的老師,在她被確診爲麻風病之後,連同他的一個學生一同被人們無情地送到了斯皮納龍格小島。島上的一切並沒有打垮伊蓮娜的意志,雖然病魔一天天吞噬着她的生命,但她仍然熱愛着孩子們,熱愛着她的教育事業,這爲荒涼的小島帶來了希望。而島的對岸,她的愛人和兩個女兒每天面對着海那邊的小島無比悲痛。漸漸地兩個女兒長大了,大女兒貪婪,愛慕虛榮,毫無孝心,在嫁入豪門後貪圖富貴,極力隱瞞母親曾患病的事實,後來因爲情變被丈夫殺死。而善良的小女兒正在興高采烈置辦嫁妝滿心期待嫁給自己最心愛的人的時候,卻被查出患上了麻風病,也要被送到小島上,這是怎樣的無法接受與痛不欲生的事實,所幸的是堅強的小女兒遺傳了母親的堅韌性格,不放棄,努力將自己的所學—中藥療法試驗於麻風病,最終小有收穫,在她的協助下,兩位致力於研究麻風病不顧個人安危的醫生,不斷改進醫術,最後,通過集體的努力,整個斯皮納龍格小島的病人有的治癒回到家鄉,有的雖沒有治癒,也離開了小島,被安排在布拉卡的醫院內,終於和正常的人們生活在了同一片藍天下。《島》的悲從麻風病開始,也隨着麻風病的治癒而結束。最後,小女兒治癒,並獲得了真正的幸福。

《島》告訴我們,不要害怕,不要絕望,要勇敢的面對一切,在最困難的時候或地方都會有奇蹟出現,只要努力就會重現光明。而那些堅強的人,無私奉獻的人正是最值得我們敬佩的人。當我們以爲失去了最珍貴的,以爲失去了最愛的時候,只要做好自己,就會有更好更值得愛的人在未來的路上等着我們···

第二篇:島 讀後感

在這個浮華的年代,我們的世界感到了空虛,感動變得如此奢侈,但總會有這麼一些作品,給予我們精神上的慰藉。《島》就是這樣的一本書,禁地大開,一個融合愛恨糾葛的淒涼故事愴然鋪展,一曲令整個歐洲潸然淚下的生死悲歡徐徐打開……《島》是英國作家維多利亞.希斯若普的一本長篇小說,也是她的處女作,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故事情節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多年來,阿麗克西斯發現母親總是過分守護着自己的過去,不僅掩埋了自己的根,還把上面的土踩得結結實實。阿麗克西斯決定打開母親塵封的過去,她來到愛琴海的布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納龍格的荒涼小島。這是一處禁地,一處令巴拉卡、愛琴海,甚至整個歐洲都談虎色變的禁地,更是母親的禁地——麻風病隔離區。禁地打開,一曲令歐洲潸然淚下的生死悲歡也徐徐打開......

故事的主人公阿麗克西斯的祖輩伊蓮娜是一位備受孩子喜愛的老師,在她被確診爲麻風病之後,連同他的一個學生一同被人們無情地送到了斯皮納龍格小島。島上的一切並沒有打垮伊蓮娜的意志,雖然病魔一天天吞噬着她的生命,但她仍然熱愛着孩子們,熱愛着她的教育事業,這爲荒涼的小島帶來了希望。而島的對岸,她的愛人和兩個女兒每天面對着海那邊的斯皮納龍格小島無比痛苦和悲傷.漸漸地兩個女兒長大了,大女兒貪婪,愛慕虛榮,毫無孝心,在嫁入豪門後貪圖富貴,極力掩埋着自己母親的身份,小女兒在談婚論嫁的時候又被查出麻風病的徵兆,爲此她不得不帶着嫁衣搬到她母親曾經住過的小島。

故事發展到這裏,讓原本有了希望的伊蓮娜家族再次掉進了萬丈深淵。 所幸的是堅強的小女兒遺傳了母親的堅韌性格,不放棄,努力將自己的所學——藥草療法試驗於麻風病,最終小有收穫,在她的協調幫助下,兩位致力於研究麻風病的醫生也不斷改進醫術,在醫治麻風病的過程中也有了不小的貢獻。最後,通過集體的努力,整個斯皮納龍格小島的病人有的治癒回到家鄉,有的雖沒有治癒,也離開了小島,並安排在布拉卡的醫院內,終於和正常的人們生活在了同一個地方。

這部小說看到了疾病中依然強大的愛,看到了生活的目的,在最絕望的時候,我們仍看到了希望,仍有不拋棄人生的理由。這是最讓我感動的。在瑪利亞失去最愛的時候,在瑪利亞被隔離送進麻風病島的時候,在我以爲她就這樣被打倒的時候,希望的曙光射進了生命之縫。我們以爲失去了最珍貴的,我們以爲失去了最愛,這些都是暫時的,會有更好的在未來的路上。生死不離的愛情與親情,對每個人都不是束縛,而是活着的力量、動力。如果我們沒有了這些感情,那麼我們只是行屍走肉,只是孤獨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是活着,有活力有希望有後盾的活着。而人生,也要做一棵有思想的蘆葦,只依賴於生活而不努力成長努力幸福,就不會收穫飽滿的果實。無論處在什麼環境中的我們都應該努力生活,努力成長,創造自己的人生,如果循着既定的軌跡不鹹不淡的生活下去,就很有可能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力量,失去對生活的觸覺、嗅覺、味覺...不能品嚐美食的人生是缺憾的,不能品味生活的認識則是失敗的。誰都不想活在一個失敗的

人生,不想自己的生活中沒有味道,所以,我們要認真的對待生活、努力的探索人生,不斷的創造自我,爲每一個不同的自己而感恩努力地生活。

如今也許早沒有這樣的島,然而每個人心中依舊有一座孤島——上面擺放着每個人難以回味的穢然記憶,但是也許多少年後再次品味,才能嗅到真正褪盡鉛華的芬芳——早在那些並不華麗的外表之下,深深掩埋。只有萬物之源的時間,能篩選出最美的剎那,在賞盡風景的蒼老眼球裏,展示它淡然卻永恆的美好。

第三篇:島讀後感

島讀後感

花了一週的時間讀了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長篇小說《島》,爲一個浮華年代的哀傷故事潸然淚下,島讀後感。

故事講述了多年來,阿麗克西斯發現母親總是過分守護自己的過去,不僅掩埋了自己的根,還把上面的土踩得嚴嚴實實。

阿麗克西斯決定打開母親塵封的過去。

她來到愛琴海的布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納龍格的荒涼小島。這是一處禁地,一處布拉卡,愛琴海,甚至整個歐洲都談虎色變的禁地,更是母親的禁地。斯皮納龍格——麻風病隔離區。

小說的主要人物是阿麗克西斯的祖輩,講述了家族的傳奇和愛情的糾葛,故事沉重而哀傷。重點描繪了人們對於麻風病人的種種歧視以及麻風病人們在斯皮納龍格島上重建希望,重建家園的故事。當島上的居民被治癒,即將離開小島的時候,他們又將面對社會的冷酷無情,誰還能接受他們?

同時,故事的另一條主線便是阿麗克西斯的祖輩伊蓮娜的家族故事,表現了世俗的惺惺作態和伊蓮娜得病後依舊牽掛兒女,努力在小島上開始新生活的故事。儘管伊蓮娜永遠的葬在了斯皮納龍格,沒能看到她的兩個女兒嫁入豪門,但悲劇並未結束。伊蓮娜的大女兒安娜是一個勢力,愛慕虛榮,毫無孝心的人,在她嫁入豪門之後便冷淡他的父親和妹妹,極力得討好豪門貴族。而安娜的妹妹瑪麗亞則是一心一意的料理家務,照顧父親,一個爲斯皮納龍格運送貨物的老漁夫。一個偶然的機會,瑪麗亞認識了他姐夫的弟弟阿諾里,阿諾里對瑪麗亞一見傾心,瘋狂的追求她,而同時,又與安娜糾纏不清。就在阿諾里要迎娶瑪麗亞的時候,瑪麗亞被確診得了麻風病,被無聲無息的送去了斯皮納龍格。於是人性便得以釋放,阿諾里故作悲傷,卻繼續與安娜糾纏不清。瑪麗亞在小島上開始了新的生活,並不是寫信給爸爸,鼓勵他。十年後,瑪麗亞痊癒,和島民回到了布拉卡,並和島上的醫生結了婚。安娜受邀來參加他們的婚禮,在大家歡心慶賀的時候,安娜的丈夫表明了一切。他知道他和安娜的兒子不是他的,而是阿諾里的。安娜瞬時奔潰,一聲槍響,安娜的丈夫殺妻的消息傳遍了全村。

故事的結局是瑪麗亞領養了安娜的女兒,取名索菲亞,索菲亞爲了避免自己的親生母親放蕩不堪,自己的父親是殺人犯被外人得知,而逃避過去。阿麗克西斯便是她的女兒。

我想,這部哀婉的小說最大的魅力在於,在最悲涼的情節裏,也始終能看到希望。即使在那個“污穢荒涼”的不祥之地,也總能尋找到燦爛的鮮花。

作者試圖從不可預測的衝突和屢屢打碎的片段中,從生活被毀又被重建,愛情被毀又重生希望的揪心糾葛中,讓人感受生命的悲傷......

【擴展閱讀篇】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啓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爲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纔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啓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爲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準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裏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着便是對這些衆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爲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裏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爲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讀後感《島讀後感》。 題目可以用《讀後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纔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爲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爲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爲"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啓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爲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爲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複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爲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從衆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爲全文議論的中心。

國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爲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爲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爲“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第四篇:《島》讀後感

《島》讀後感

1903

——1957年間,斯皮納龍格島是當時希臘主要的麻風病隔離區。故事便從這裏開始。

阿麗克西斯爲追尋母親的過去來到了希臘,從母親的朋友那裏得知了上一代人的人生。惡疾玩弄了這裏一代又一代的人,命運被不斷地重複,除了哀傷以及仇恨,還有對麻風病病人的歧視。

伊蓮妮和吉奧吉斯是索菲亞的外祖父母,這是一對善良的夫婦,他們擁有一雙女兒,安娜和瑪利亞。然而麻風病無情的一次又一次破壞這個美好的家。先是伊蓮妮被麻風病傳染,不得不進入斯皮綱龍格島,與自己所愛的人們相隔絕。 然後是瑪利亞,在她快要舉行婚禮的前幾個星期,她了現她染上了疾病,只好與身份上比她高出許多的未婚夫別離,被迫進入期皮納龍格島。

惡疾生生

《島》講述的是學習考古專業的阿麗克西斯,在自己即將結婚時卻對自己未來要走的道路產生了懷疑。而且她一直對母親索菲婭的出身抱着疑問,而母親卻極力掩飾着這一切。於是阿麗克西斯終於取得了母親的准許去探尋母親的過去。

她來到母親出生的地方布拉卡,找到母親爲她介紹的佛提妮,由佛提妮爲她揭開母親所隱藏甚至母親也不知道的過去。在這個整個歐洲談虎色變的禁地,一個融合愛恨糾葛的淒涼故事愴然展開...

故事的主要人物有索菲婭的外婆伊蓮妮,外公吉奧吉斯,母親安娜,姨母瑪麗婭,姨父克里提斯,以及外婆的好友佛提妮。而故事的發生地卻是在布拉卡(通往令人麻風病隔離島斯皮納龍格島的唯一路徑)以及斯皮納龍格島。

故事由伊蓮妮展開。伊蓮妮是名受人愛戴的老師,她的丈夫吉奧吉斯是個漁夫,並靠往斯皮納龍格島上運送貨物來多賺點錢。他們有兩個女兒,安娜和瑪麗婭,只相差一歲,性格卻天差地別。安娜自私虛榮,而瑪麗婭是個和母親一樣溫和善良的人。這更是決定了她們以後的人生,決定了她們的幸福與不幸福。

當時麻風病還是被人唾棄的疾病,聖經裏說這種病“不潔淨不潔淨”。麻風病人在後期常常身體發生畸形,也由於醫療條件的不足,他們往往得不到足夠的照顧,導致了最後的死相很可怕。斯皮納龍格就是作爲麻風病人最後歸屬的禁地。而伊蓮妮卻感染上了這個病。於是她不得不被送往斯皮納龍格。而且是由吉奧吉斯親自送她過去。但是吉奧吉斯的悲痛纔剛剛開始...伊蓮妮感染的是結節性麻風病,身體部位會不斷受到感染,不像另一種麻風病,很長時間內病情不會發展...然而伊蓮妮生性善良樂觀,她在島上重操舊業,這完全是由於她對於教育的熱情與認真。她時常在吉奧吉斯來島上運送貨物的時候和他一起在島上圍牆外坐着,並且時常給家裏的兩個女兒寫信。她並不沒有因爲麻風病就被遺棄在自己的世界裏。在伊蓮妮生活在島上的這段時間裏,雅典也有部分麻風病人爲爭取更好的醫療條件,進行起義失敗被送到島上來。令人想不到的是,來自雅典的這些人卻開創了斯皮納龍格的新時代。他們爲島上爭取到了更多的政府援助和公共設施,極大的改善了島上居民的生活條件。生活在島上的人們逐漸變得和正常人一樣生活,甚至比以前生活的更好。他們有報紙,有電影,自給自足,生活豐富多彩。

此時期的布拉卡以及歐洲大陸的其他地區卻因爲德國納粹的入侵而陷入水深火熱。布拉卡的居民們繼承祖先的政治堅強,頑強抵抗。一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重新擁有自己生長的土地。但就在戰爭期間,斯皮納龍格的伊蓮妮卻去世了。

此後,故事主要在集中在安娜和瑪麗婭的人生。安娜由於安德烈斯的家世而嫁與他爲妻,婚後一直過着奢華萎靡的生活。而瑪麗婭則擔負着照顧父親的職責。直到去姐姐家吃飯見到姐夫的弟弟馬諾里。馬諾里父母早亡,以前是個漂浮不定的人,他把錢花光纔回到叔叔家穩定下來,而現在他需要找個妻子來使她穩定下來,僅僅是找個妻子,而不是因爲愛情。於是馬諾里和瑪麗婭感情不斷髮展,一直到談婚論嫁。但是安娜自私虛榮的安娜卻對幽默瀟灑的馬諾里一見傾心。

不幸再次降臨到吉奧吉斯身上,他的小女兒瑪麗婭也患了麻風病,而安娜卻因此同時有些許高興。瑪麗婭像母親一樣來到斯皮納龍格,她的心態和母親一樣樂觀積極。她懂些草藥於是在島上用草藥爲人們治療一些小的疾病。在島上她結識了爲治療麻風病而不斷探索研究的克里提斯,倆人逐漸發展爲愛情,只是都沒有表白,他們的醫生與病人的關係以及對未來的未知使他們保持着距離。隨着醫學的不斷髮展,最終克里提斯他們找到了治療麻風病的方法,斯皮納龍格島上的居民不斷被治癒。他們決定在同一天離開斯皮納龍格島。離開斯皮納龍格的這一天,布拉卡的居民以及病人們的親友舉辦了一場慶祝會。而安娜卻因和小叔子的勾搭泄露被丈夫殺死在慶祝會上。安娜的丈夫安德烈斯爲此進了監獄,而馬諾里則趁早逃跑了。

不久,瑪麗婭和克里提斯終於走到了一起。由於安娜婆婆的去世,安娜的女兒索菲婭無法再得到細微的照顧,於是克里提斯夫婦收養了索菲婭。在索菲婭大學開學的前一晚克里提斯夫婦纔將索菲婭的身世告訴她。但是,索菲婭一時接受不了她的家族有麻風病人以及自己母親的行爲,之後便很少再和姨父姨母聯繫。也向自己的丈夫孩子埋藏了自己的過去。

佛提妮的故事講完了,阿麗克西斯看不到恥辱,只看到英雄主義,沒有不忠,只有激情,沒有麻風病,只有愛。他們的家族彼此的愛那麼強烈,經歷了疾病與健康,順境與逆境,到死才能分離...而阿麗克西斯也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抉擇,生活如果只循着規定的軌跡,沒有了活着的激情與渴望,那麼活着又是爲了什麼...

而對於我自己,讀完島這部小說看到了疾病中依然強大的愛,看到了生活的目的,我們並不只依賴什麼才能活着,我們也需要創造生活,創造自己的人生。生死不離的愛情與親情,對每個人都不是束縛,而是活着的力量、動力。如果我們沒有了這些感情,那麼我們只是行屍走肉,只是孤獨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是活着,有活力有希望有後盾的活着。而人生,也要做一棵有思想的蘆葦,只依賴於生活而不努力成長努力幸福,就不會收穫飽滿的果實。無論處在什麼環境中的我們都應該努力生活,努力成長,創造自己的人生,如果循着既定的軌跡不鹹不淡的生活下去,就很有可能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力量,失去對生活的觸覺、嗅覺、味覺...不能品嚐美食的人生是缺憾的,不能品味生活的認識則是失敗的。誰都不想活在一個失敗的人生,不想

自己的生活中沒有味道,所以,我們要認真的對待生活、努力的探索人生,不斷的創造自我,爲每一個不同的自己而感恩努力的生活!

第五篇:《島》讀後感

《島》是我二月份看的一本書,春節時候買的,有點意外自己買到了一本不錯的書,好久沒看到自己特別喜愛的書了,《島》讀後感。

書看完後,我覺得一定要寫遍讀後感,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時間,現在在外面出差,找了個空檔,總算能把讀後感寫了。

換種新鮮的方式記錄一下:

伊連娜----二戰時期非常不幸的得了麻瘋,對於當時來說是多麼可怕的病,得了這樣的瘋相當於被宣佈死亡,餘下的日子就是等死了。

她是一份善良又美麗的好老師、好媽媽(兩位美麗姑娘,安娜和瑪麗婭),讀後感《《島》讀後感》。 她不但沒有恨他的學生(當時大家認爲是他的學生傳染她的)而且還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在島(麻瘋人居住的地方,他們與外界隔絕。)上一起生活。我想這是普通人所難以做到的。

吉奧吉斯----伊連娜的先生,一位老實忠厚的先生,他深愛着伊連娜。即使她得了麻瘋病,都一直不離不棄。(在伊連娜生病之前他一直有負責運送物資到島上,後來伊連娜生病了,他去得就更密了)。他又是個非常可憐的人,因爲在伊連娜去世多年後,他善良的女兒瑪麗婭也得了麻瘋病。並且他還有位讓他非常頭痛的女兒安娜。但他一起沒有放棄生活,最終生活也給了他新的希望。我特別特別喜歡的人物, 與不幸的人對比,我已是多麼的幸運啊!

今天到此,後面繼續.........

標籤:讀後感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