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上學記》讀後感

讀後感2.14W

《上學記》讀後感

【篇一:《上學記》讀後感】

近日,閱讀了《上學記》,印象深刻。何兆武先生在《上學記》裏,對最精彩的回憶留給了西南聯大。那一代人成長在內憂外患的年代,學子的理想都很單純,那就是趕走日本鬼子,建立民主的新中國。單純並不代表沒有生機,單純也不是簡單的代名詞。建國後出身的人,特別是70後、80後,更是無法體會那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理想和情懷。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理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歷史責任。

從《上學記》一書中,我觸摸了70年前我們中國學子的理想和追求。近百年來,偉大的中國人一直都渴望自由,渴望解放,爭取民族的發展空間。有思想、有理想的人,越在艱難坎坷的環境裏,越會振作精神,積極思考。像何兆武這樣一代的中國知識分子,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我們這片古老而煥發活力的土地!

你說,能不使人感動不已嗎?想想前輩們捨生忘死的付出,才換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難道不應該更珍惜自己的生活嗎?我們能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學習,這更是一種來之不易的幸福啊!

【篇二:《上學記》讀後感】

謝謝謝璞老師的推薦,讓我又多讀了一本好書。

這幾天上班回來都會抽點時間看下《上學記》,沒多久就看完了。這是一本小書,類似隨筆,是何兆武老先生口述,文靖撰寫,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出版。主要是講述何兆武老教授大學時代的一些人和事。書中談論了許多東西,談的最多的是關於幸福。

什麼是幸福?何兆武老教授是這樣認爲的:幸福的條件有兩個,一個是你必須覺得個人的`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這又是非常模糊、非常朦朧,並不是什麼明確的目標。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的前景,也必須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會整體在腐下去,個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在書的另外一處他又強調,幸福最重要的就在於對未來的美好的希望,一個是你覺得整個社會、整個世界越來越美好,一個是你覺得自己的未來會越來越美好。

這就是他的幸福觀。他的幸福觀是把個人與社會的緊密聯繫起來,不光是覺得個人的前途是光明的,整個社會的前景也是更加美好的。當我把何兆斌老先生的幸福觀與幾個朋友分享後,他們有點不理解。

關於幸福,這是一個哲學命題,也是個人人生觀的一部分。以前,沒有認真考慮這個問題,只是簡單的想過,幸福是一種狀態,必須是現代式,而不是過去式,僅此而已。至於什麼是幸福,我沒有想過,甚至沒有想過能找個好工作、可以買房買車,這就是幸福。

這些年,整個社會對幸福這個詞也很關注,經常談到幸福指數。前段時間一部電視劇《幸福來敲門》又引起社會對幸福這個詞的熱議。我們談論着自己的幸福觀,有人說幸福就是幸福就是貓吃老鼠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這是一種網絡說法,更多還是談及自己的生活、事業、愛情、親情等等。

我的幸福是什麼呢?我想我應該思考這個問題了。這是對自己的負責。

【篇三:《上學記》讀後感】

何兆武的《上學記》是一部與衆不同的書,在於它是由何先生口述,由他人記錄整理的。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種形式的書,剛開始讀的時候,我還以爲是由於何先生過世了,只能有旁人寫。其實不然,我想何先生是有意而爲之,這種寫法有一種妙處,那就是有一種親切感,平易近人,感覺就像是和作者本人面對面的交流,聽老人講着他獨有的美好故事。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當屬何先生在西南聯大時的上學生活了,這也是《上學記》的核心、精華所在。西南聯大的學習氛圍非常好。

其一,是自由的學術氛圍,當時的學生,各持己見,但是面對分歧,他們最多爭辯,絕不會將情況惡化成吵架。然而,爲什麼會有如此自由自在的環境呢?我想主要是因爲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學生之間的友誼良好。何兆武先生這裏指出,人的創造力由求知自由、思想自由和個性發展組成,而個人的獨創能力實際上纔是正真的第一生產力。自由的環境造就了學術的多產!

其二,就是西南聯大的教學狀況了,何先生對此有否定,但大體上是肯定的。這些教授們表現的也比較“自由”,很多教授上課不像現在的老師一樣兢兢業業,講義都不帶,高興講到哪就到哪,更有甚者,像現在的學生一樣,來上課還得看心情。我覺得這是對學生的不負責,教授的個性不應該在講臺上發揮的這麼淋漓盡致。

西南聯大出了很多大家,這是毋庸置疑的。對於其原因,我想有這麼幾點。首先,西南聯大的生源較之其他大學,不能說最好,但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其次,西南聯大的周邊環境比較偏僻,學生們除了在學校一心向學,毫無其他去處。然後,教授們雖然有點喜歡耍性子,但他們的水平非常不錯,他們能傳給學生知識,能開拓學生的視野,這對學生的成長十分重要,認知水平高了,在學術上纔能有更高的造詣。

最後,西南聯大的教學規模屬於小班教育,衆所周知,這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非常有利,學生和老師能處於更活躍的互動之中,很多新創意、新想法也隨之迸發而出。

《上學記》爲我們瞭解近代生活提供了一個平臺,若是何先生能再寫一部《上班記》之類的書講述一下工作的生活那就更好了。

【篇四:《上學記》讀後感】

《上學記》是何兆武先生一篇口述形式的回憶錄,敘述他49年以前的求學之路。書不厚,200多頁的樣子,大約2天時間就能讀完。敘述的風格深深烙着何先生的性格特徵:恬淡、平靜,但骨子裏透着一種堅韌。由於之前受《南渡北歸》的影響,對舊中國(非貶義)知識分子的生活,尤其是西南聯大的故事頗感興趣,何先生的書很快吸引了我。

讀罷此書,心裏有一種難以言述的感慨和嚮往,之前看完《南渡北歸》後積留在心中的那股“氣”似乎一下子被引發了,不吐不快,說說我對本書、作者和那個時代幾點最深的印象。

一、幸福

何先生的話語中充溢着幸福感,這是他的人生哲學,享受喜歡的事,不強求成績,只是因爲喜歡而沉醉,這是多麼愜意的心境。記得自己在讀研時,導師送了“不功不利,不焦(不是驕)不躁”八個字以勉勵我,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接近這種境界,但越刻意的結果卻是漸行漸遠。

曾感覺自己可能一輩子與這種心境無緣,但何先生的書又讓我感覺到希望。他告訴我們,幸福不是閉門造車,幸福也不是用各種世俗的成功標準來衡量的,幸福是一種涅槃,只要你保持一種自己會越來越好的希望並經受了生活的洗禮,你就是幸福的。我現在學習,工作,心中有一種自己會越來越好的期盼,而且這種感覺有時很真實可以觸摸到,雖然也經常被一些煩心事所攪擾,但總得趨勢是好的,我希望自己能保持這股熱情和勢頭,用越來越好的希望支撐起一種平和的心境,讓自己在生活中變得成熟和強大。

二、樸實

何先生讀書時的學風是非常淳樸的,雖然戰火紛飛,但學生們都能靜下心來學習,所以何先生說他一生中最快樂的讀書時光中的大部分都是在西南聯大度過的。淳樸的學風有個很明顯的表現,就是學生不勢利、不物質、不攀比,不會將家境作爲劃分地位的標準。

何先生特別說了幾個同學,比如孫念增,他的祖父曾是清朝的尚書(相當於今天的政治局委員),此外還有北洋總理的孫女,蔣介表姐的孩子等(名字記不得了,在書中都有),都是赫赫顯貴之家,但子孫毫無驕矜之氣,也和普通學生同學同住同吃苦,比之今天“四大名爹”的子女,實在讓人感慨這社會到底在進步還是退化。想想自己,有時心中也難免(雖然儘量避免)會產生對金錢、物質、地位的欲求(所謂虛榮)的“俗”氣,看了何先生的書,對把持自己抵制一些庸俗的習氣頗有幫助。

三、自由

比之今天的所謂名校和專家,何先生就讀的西南聯大可謂是真正的羣星璀璨。這裏有飽學博識的大師:陳寅恪、華羅庚、葉企孫、吳大猷、樑思成、梅貽琦、朱自清……這裏有冉冉升起的新星:李政道、楊振寧、王浩、殷海光……看着這一個個世界級的名字,何先生點出了英雄輩出的原因:自由。

首先是教學模式的自由,老師上課可以不用教材,不限範圍,往往信手拈來,不拘一格卻又博大精深。

其次是政治氛圍的自由,從校長到學生,遵從信仰自由和言論自由,各種主義、思想、理念或激烈碰撞或高談闊論,可謂是百家爭鳴,暢所欲言。

第三是用人的自由,學校真正實踐着任人唯賢、唯纔是舉的用人標準(並不像今天大多是停留在口號中),不以文憑論英雄,像華羅庚、沈從文等人,均是連中學文憑都沒有的,但學校卻授之以教授之位,可見當時的學術風氣是如何的開明。

記得《南渡北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話:大師遠去再無大師。讀完《上學記》後,我更清晰的感覺像何先生那一代的知識分子,他們的經歷、他們的思想以及他們對於人生的“悟”對於今天的我們,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多麼寶貴的財富。只要用心去閱讀,我想,每個人都能從他們身上收穫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