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傷仲永》有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49W

讀《傷仲永》有感精品多篇

讀《傷仲永》有感 篇一

今天我們學習了傷仲永。

這篇文言文是這樣講的: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爲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着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爲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爲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着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王先生說:仲永從小通達聰慧,會做詩的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得到的稟賦,比起有才能的人高多了。最後成爲普通人,是因爲他後天的學習沒有達到要求,像他那樣先天得到的,稟賦如此之好,卻由於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成爲普通人;現在那些沒有先天的稟賦,本來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爲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我最喜歡的句子是:“餘聞之也就"是過渡句。”之“指仲永才能初露時期的情形,”聞“”久“二字表明作者長期不在家中,僅從傳聞的指,尚未見到仲永。這種見聞錄的方式富有生活氣息,給人以真切之感。

本文是想要告訴我們:人的知識才能夢絕不能依靠天賦,強調了後天教育對成長的重要性。

讀《傷仲永》有感 篇二

《傷仲永》中的方仲永是當時遠近聞名的神童。五歲就能“指物做詩”而且“文理皆有可觀者”。 而到了十二三歲,“令做詩,不能稱前時之聞”。最後淪爲“衆人”。短短數十年間,一個卓有才華的少年就如此失盡光彩淪爲衆人,是何原因?這一切全都是由於他的父親貪圖鄉人的錢財,天天領着仲永四處拜訪鄉里人,沒有讓仲永進入學堂讀書,接受教育,走上報效祖國的道路。唉,怎麼能不爲仲永的才華消失而扼腕嘆息呢?

儘管文中譴責的是仲永的父親,但卻含有對泯滅人才的環境的批評。文中的社會環境的確不好,鄉里人想用錢財討取仲永的詩作,這才導致仲永的父親認爲有利可圖。對於我們現在的社會環境,對此當然會引起共鳴。當今社會,父母只顧着賺錢,忽略了關心孩子的學業。他們往往認爲多賺點錢留給下一代,下一代就會衣食無憂。可是現在是人才的時代,雖然現在還能勉強生存下來,可過個三五年,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成爲世間的庸才。可見,環境對於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不能目光短淺,只看見眼前利益。文中仲永的父親就是如此,只看見現在有利可圖就要仲永拜訪同鄉人。如果你把他培育成人,利益比這眼前的要強不知多少倍。

一個人先天天資聰明是需要的,但後天的勤奮努力更爲重要。但雖有天賦,卻沒有遇上有利於他成長與提高的環境也是徒然。所以作爲與仲永同齡人的我們要抓住機遇,在如此優良的環境中成長,作爲中學生的我們一定會綻放出最鮮豔的花朵!

讀《傷仲永》有感 篇三

今天我讀了王安石的《傷仲永》,心中不免有些惋惜,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金溪縣有個平民叫方仲永,世代都以耕田爲業,仲永五歲時還不知道文房四寶。有一天,他忽然放聲大哭,問父親要這四樣東西,父親很詫異,從別人家借來後給他,仲永接過後立即寫了四首詩,並題上自己的姓名,同鄉的人都來觀看,並說是神童。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立即便能寫好,同鄉的人都很稀奇,漸漸他的名聲大了,人們都把他的父親當做上等客人看待,有的人還用錢來讓傷仲永作詩。父親見有利可圖,便不讓他上學,天天拉着他去拜訪同鄉人。

當他十三歲時作的詩已經不能與之前相比了。當他二十歲時,已經沒有新的詩可作了,也就是說他的才能已經消失了。

王先生說再聰明再神童的人,後天教育不做好也不能成才;再笨再傻的人,後天教育做的好,再經過自身的努力,也能醜小鴨變成白天鵝。

但有的是天才,後天的教育做的好了,後來怎麼還是沒成才呢?讀下面的例子你就會明白了。一少年大學生錢某,十二歲熟通微積分,被認爲是神童,進入合肥科技大學學習,平時學生們上課,他卻在校園裏閒逛,成績一落千丈,老師多次勸說仍無進步,最後荒廢到退學當了油漆工!爲什麼哪?天才也需要謙虛和勤奮,踏實和努力。

又如京劇大師梅蘭芳小時候去拜師學藝,師傅說他眼睛沒有神,不是唱戲的料。但梅蘭芳學藝的決心沒有動搖,常常盯着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遊動的魚兒,日子長了,他的雙眼漸漸的靈活起來,人們都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經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爲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不是天才,但他恆心和努力成就了一生的輝煌事業。

我贊成王先生的話,人成纔在於後天的教育,更在於自身的努力。人的智力發展存在着某些差異,但不是起決定因素,我們還是要做好後天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應正確認識自己天資,踏踏實實的學習就會成爲棟樑之才,反之,天資在好,如後天不學習,同樣會碌碌無爲的。

簡單的說就是:“受至於人”而不是“受之於天”,記住一句話:天才在於勤奮!

讀《傷仲永》有感 篇四

《傷仲永》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學這篇文章六七年來,它一直深深的留存在我的記憶裏。因爲我覺得這篇文章對我們有很大的警示作用,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很重要的意義。江西金溪人方仲永從小天資過人,文采超羣,五歲的他,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就寫下了一首優秀的四句詩,同縣的人們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人花錢求仲永的詩,他的父親認爲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着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仲永十二三歲時,他的才能已經消失了,他已經和普通人一樣了。這篇文章以仲永的故事,說明人受之於天雖異,但還得受之於人,否則就將復爲衆人,進而說明未受之於天者,本來就是衆人,如果不受之於人,恐怕連作“衆人”也難,強調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一個人的天賦是與生俱來的,有天賦也要後天努力,繼續開發它,不能因爲有天賦就忘乎所以,只看眼前的利益,後天不再學習,這樣下去最終會“泯然衆人矣”,浪費了自身的天賦。

這讓我想起了籃球界的幾位球星,驕傲讓人落後這句話都知道,如果我們擁有着超強的籃球天賦,但後天卻因爲不懂得珍惜,而讓自己放縱,那即便天賦再好,也會讓自己的籃球生涯跌入谷底。拜納姆的身體素質很出色,尤其是低位腳步,甚至很多現役球員內線,都差他很遠,拜納姆也是NBA歷史最小的一位正式打球的球員,潛力無窮。本可以成爲湖人核心的他,卻在14年離開NBA,賺到的錢也是被自己揮霍一空,如果他珍惜自己的天賦,繼續努力,相信他一定是如今頂級的內線球員了。奧尼爾在湖人時,精彩會以各種理由來休息,科比還曾因奧尼爾不訓練,不投入有過一些意見。可以說,奧尼爾哪怕抽出一點點時間來練習罰籃,那麼他的職業生涯也能多出很多分。但就是這樣愛偷懶的奧尼爾,卻成爲歷史級別的中鋒球員。這樣的天賦真是讓人羨慕。

有天賦的球員因爲自己後天的懈怠而不能成功的球星有很多,但同樣具有天賦的球員,因爲自己後天的努力而取得更加優秀成績的人也有很多。科比的天賦在NBA聯盟當中是數一數二的。但是我其實想說的是科比之所以能獲得這麼高的成就,第一主要是他的努力,第二纔是他的天賦。還記得曾經的科比·布萊恩特說過這樣一句話,他在成名之後向很多詢問他的記者說道,你們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他不僅僅是天賦好的一個籃球運動員,還是一個非常努力的籃球運動員。他有天賦但不浪費天賦,通過後天自己不懈的努力在籃球界取得驕人的成績。

“玉雖有美質,在於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玉雖有完美的品質,但如果遇不到良好的工匠進行精心加工,那就和瓦片,石塊一樣微賤。美玉即是如此,何況人乎?天資再聰明的人,也要經過刻苦的學習才能成才。如果只依靠自己的`天資,而不去奮鬥,也只能一事無成。天才可能變成庸才,庸才不學習就會變成蠢材。所以,學無止境,氣有浩然,學習是我們終生的事業。

讀《傷仲永》有感 篇五

讀完《傷仲永》這篇課文,首先我爲方仲永這個人感到惋惜。這樣優秀的一位“天才”,最終變成庸人的結果就是不學習。光靠“受之於天”,唯一的下場只能“泯然衆人矣!”

事件大概說:金溪此地有一個世代都靠耕地爲生的家庭,其有一童名爲方仲永。在仲永5歲那年,忽然要“文房四寶”。在農民家裏不可能出現這“四寶”,他父親感到很驚訝,“借旁近與之”。借來“四寶”之後,方仲永立刻書詩四句,並加上自己的姓氏。全鄉的秀才觀看詩後,對仲永大爲讚賞,全鄉上下都知道出了一個“神童”。

一些人出錢買方仲永的詩,他父親認爲這是一個賺錢之道,就常帶仲永外出,不使他有學習的機會。

14年後,方仲永完全成了一個庸人。

……

天才,顧名思義,就是天生的才華,比普通人的造化當然要高得多,只要加以教育、學習,就會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難得的人才。“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因爲方仲永他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沒有進取、進步,只是原地不動,而別人卻在努力奮鬥,致使把它超過,最後,他無可避免成爲庸人。

要得到進步,就得不斷學習。學海無涯,學習是沒有之境的。業精於勤,不勤奮、不認真、不努力,甚至根本就不懂得學習,那天才就只能“湮滅”。

歷史上中外勤奮的名人還少嗎?他們哪一個不是勤奮學習?哪一個不是刻苦鑽研?哪一個沒受過挫折?哪一個又是不“受之於人”的天才?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尤其是今天,我們比方仲永那個時代的學習條件好得多,更應該倍加珍惜,努力學習。養不教,父之過,如果不是他父親貪圖小利,方仲永必定成爲一個人才。我們現在應意識到自主學習,父母不能完全給予我們學習環境,我們要自己去給予自己。

勤學是成功裏不可或缺的一個內容。或許我們並不是如何如何的天才,但從這一刻做起,努力、勤奮,必定能幹出一番大事業,也不抹滅父母對我們的期望。

現在,還爲時不晚。作文

讀《傷仲永》有感 篇六

讀了傷仲永這篇課文,我無不替擁有天生伶俐的仲永感觸惋惜。他的父親和同縣的人是何等的愚昧無知。本文講的是一個天生聰慧的小孩子,由於父親的愚昧無知,不讓他學習,而只是爲了謀利,來賺取財政,葬送了一個可以有成就的一小我私家。

從本篇文章,可以看出知識和文化對一小我私家是何等的緊張,比如說仲永,他由於有天生的聰慧,可以爲家裏賺取用度。也由於他的父親沒有文化,而是一個誠實的農民。就缺少了長遠的眼光。如果其時,他讓仲永去學習,而不帶他去同縣的人家裏作客。也許以後的利益比面前目今的利益更加的大。而他的父親卻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這就是有知識和文化和沒有的區別。

我聽說這件事好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抵故鄉,在孃舅家見到方仲永,他曾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曾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返來,又到孃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孃舅說:“他才氣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人不能寄託天賦的聰慧,必需要擔當後天的教誨。才氣有大前程。一小我私家就算天賦沒有上風,但是他擔當了後天的教誨,並且很受苦就能成。

金溪布衣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爲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東西,忽然哭着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觸驚奇,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奉養怙恃、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爲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原理都有值得欣賞的中央。同縣的人對他感觸驚奇,垂垂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品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以爲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着方仲永四處造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好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抵故鄉,在孃舅家見到方仲永,他曾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曾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返來,又到孃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孃舅說:“他才氣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老師說:仲永的通達、意會本領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氣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爲一個平常的人,是由於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誨。像他那樣天生智慧,如此有才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誨,尚且要成爲平常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智慧,原來就平常的人,又不擔當後天的教誨,想成爲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讀《傷仲永》有感 篇七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這句話說的一點兒也沒錯。歷史上的天才們不都是通過後天的努力學習才成爲天才的嗎?方仲永雖然具有與生俱來的天賦,但卻因爲“其父不使學”,最終成爲了庸才。

王安石在文章最末一段中的評論很對——“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爲衆人;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爲衆人已耶?”。像方仲永那樣與生俱來有天賦的人,後天不受教育,都變成了庸才。那麼普通人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恐怕成爲庸才都不容易吧!

如果我們學習不努力或者不學習,以後怎樣在社會上立足呢?最後等待我們的結果只能是被社會淘汰,成爲社會的累贅,恐怕連成爲“衆人”都難啊。

所以爲了避免這類事情的再次發生,我們必須從小就努力學習,認識到後天學習的重要性,不要成爲第二個方仲永。

讀《傷仲永》有感 篇八

我曾學過《傷仲永》這篇古文,大體內容是這樣的:有個叫方仲永的平民,祖上世代以種田爲業。方仲永在五歲時,剛剛認識書寫工具便可以提筆作詩。他做的詩受到鄉里人的一致稱讚,漸漸的,開始有人花錢請他題詩。方仲永的父親見有利可圖,便整日帶着他給鄉里人作詩賺錢,不讓他學習。由於缺乏後天的教育,仲永的才華逐漸減退,到最後“泯然衆人矣。”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教育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即使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在缺乏教育的情況下也只能成爲一個普通人,那麼像我們這些生來就是普通人的人,如果不重視後天的學習和積累,豈不是會變得越來越平庸?。我們每個人都像是一個水壺,我們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就像是不斷地向水壺裏注水,我們把學到的知識轉化成一種才能發揮出來就像是從水壺裏往外倒水。有的人生來就具有非凡的才華,但他如果只依靠於上天所賜的才能,而不去學習新知識,到最後也只能淪落成一個普通人。就像一個灌滿水的水壺,只出水而不進水,終有一天水會徹底倒盡。有的人雖然不具備生來具有的才能,但卻可以通過刻苦的學習和不懈的努力,成爲一個優秀的人。就像是不斷地向一個空水壺中注水,總有一天可以貫滿整個水壺。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天才,請不要驕傲,你雖然可以僅用別人一半的學習時間,贏得別人兩倍的分數,但你如果因此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你也會漸漸變得跟他們一樣。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請不要灰心,只要你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渴望,刻苦學習的毅力和永不滿足的求知慾,你同樣可以成爲一個對世界有巨大貢獻的人。

今天的我們,不用交一分錢的學費就可以免費得到基本的教育,接受教育是我們作爲一個公民的一項基本義務,但方仲永那個時代卻不同,一個人的受教育權完全掌握在其父母手中。所以,方仲永之所以變得“泯然衆人”,責任全在於他那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父親。如果他不那麼貪財,花錢送仲永去讀書,說不定他的兒子會成爲比作者王安石更偉大的文學家。

一個人如果過於貪財就容易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太關心微不足道的利益就容易錯過更大的機遇,這也就是爲什麼那些愛佔小便宜的人到最後總會吃大虧。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和作者王安石一樣爲仲永感到十分惋惜,同時也有一絲慶幸,我雖然不是天才,但卻生在了一個美好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每個人都有提高自身的機會。

讀《傷仲永》有感 篇九

在我看來,一個天資聰穎的人,那他的前途一定是無量的。直到讀了《傷仲永》這一課,我才認識到自己的這個看法是片面的,同時也對方仲永的境況深感同情,惋惜。有聖人般的天資,居然因爲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而成了一個平庸的人。

這篇文言文的情節實屬讓人意外,當我讀到“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時,我不禁大吃一驚,一個從未見過文房四寶的五歲孩兒,在一瞬間卻忽然想起要這些東西,並且還能立即寫出幾句詩,題上自己的名字,這不能不使人大吃一驚,欽佩之意油然而生。當我讀到“父利其然也,日挾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時,我就想:方仲永天資這麼好,如果努力學習的話一定會成爲曠世奇才的。

帶着這個想法,我就繼續往下讀,當讀到“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時,就想:這次可能是一個失誤吧!不要在意,不要氣餒。當我讀到“又七年,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衆人”時,我才知道原來那次仲永把詩寫糟了,並不是一時之誤,而是他的才能的確消式了,他真的變成了一個毫無才華的平庸之人。可惜啊,真是太可惜了!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思緒萬千。方仲永爲什麼會由一個“神童”變成一個“庸才”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爲他沒有接受後天教育。由此我不禁想到王安石的話:方仲永——一個天資這麼好的人,因爲後天沒有好好學習而成了一個平庸之人。那我們這些天資不怎麼好的人如果不好好學習,下場會和仲永一樣嗎?

深思良久,不禁想起了愛因斯坦對天才的詮釋和對成功的理解: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九的努力。今天在對方仲永的分析中,我也進一步認識了自己。我雖非神童,但生活在這個不平凡的時代,有溫暖的祖國,溫馨的家庭,快樂的學校;有父母對我們的愛,老師的關懷,同學間的友誼;有……我們擁有這麼多,而這些都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我們都不平凡,我們都很公平。有了“她”們的滋養,我們應更當立凌雲之志,扯起勤奮的風帆!做一個不平凡的自己!

讀《傷仲永》有感 篇十

《傷仲永》講述了: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資聰明,五歲就能作詩。可他出了名後,他的爸爸就不再讓他學習了,帶他去全縣各處題詩掙錢。由於方仲永沒有再學習,最後一事無成,成爲一個普通的人!

因此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二者之間,後者更重要,即後天教育對一個人是否成纔是至關重要的。我相信我們都爲這樣的“天才”而感到可悲。

何爲天才?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傷仲永》之所以取這個名字就是因爲這個寓言諷刺了方仲永的爸爸,因爲他毀了方仲永的一切。

這件事使我聯想到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華羅庚在國中畢業後,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國中畢業文憑。此後,他開始頑強自學,每天達10個小時以上。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華羅庚在頑強自學下,成爲了著名的數學家,這個例子就告訴了我們後天努力有多麼重要,只要我們努力學習,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我們應該接受後天的教育,像華羅庚一樣努力學習,爲國家做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