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真實的幸福》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5.94K

《真實的幸福》讀後感多篇

《真實的幸福》讀後感範文1

活着,太忙或者太閒,煩心的事情太多又或者想要的不能滿足,總會反覆糾結、折騰……

剛看完一本書,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裏格曼的《真實的幸福》,他指出人都不願糊里糊塗過一生。午夜夢迴,躺在牀上想自己的生活如何才能不要這麼多煩心事,如何才能更幸福,而不是迫於無奈的一天天努力減少痛苦。每個人都有他固定的幸福範圍,就像減肥,有嘴碼子喊喊的,有真狠下心來減掉的,可我覺得心情舒暢了之後,減掉的肉肉幾乎都會找回來。有句話說的很好,沒有幸福感的人,不會感到長久的幸福;而有幸福感的人也不會感到長久的不幸。呵呵,這就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哲學。

我們如何能夠快樂?我們如何才能真的感受到幸福?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當屬“塞氏幸福法則”了:過去的就讓他過去,未來不會像你想象,抓住現在的幸福。

我們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幸,能否幸福,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面對不幸的能力。如果時空逆轉回到最想要的過去,回到不幸發生前制止它,可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能做的只有積極面對,只有比拼我們面對不幸的能力。不幸,是弱者的災難,是強者的墊腳石。強者面對不幸的能力可以是壞事變成好事,使自己從不幸中吸取教訓,從而成熟、成長。

《真實的幸福》讀後感範文2

花了兩週的時間斷斷續續終於看完這本書,在職場心理與企業EAP服務的課程中,老師強烈推薦塞利格曼的書,積極心理學和傳統的心理學不同,他不認爲你應該花太多時間去改正自己的弱點;相反,他認爲生命最大的成功在於建立及發揮你的優勢。幸福感來自於自己的優勢及美德,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幸福纔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受。一直以來我想知道的是我們對那些永恆的問題——我們該如何生活的有意義?我們從哪裏來?我們要往何處去的答案。這本馬丁·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的第一本書,竟在結尾也給了我比較收穫的解釋。

上帝存在嗎?這種神現在無法存在,因爲我們又會再碰到兩個相同的問題:假如現存的神是無所不知、善良正直的話,那爲什麼世界上還會有邪惡存在?如果現在的神是萬能和全知的,人類怎麼會有自由意志?所以過去沒有神,現在也沒有神。但問題仍在那兒,從長遠來看,這個雙贏的原則將把我們帶到哪裏?給我們帶來一個非超自然的神,一個需要通過自然的雙贏法則才能得到萬能、全知和美德的神。或許,神就是我們的終點。

一個不斷選擇複雜的過程最後一定會止於萬能、全知和美德。當然,這個目的不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完成,甚至無法再人類有生之年實現。我們能做的就是選擇自己成爲這個歷程中的一分子,使他前進一步。這是進入有意義的生活的門,有意義的生活必須與比我們自身更宏大的東西連接上,這也將使你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

你的生活取向,你可以選擇走向這個目的,或選擇與這個目的完全無關的生活;你甚至可以選擇故意妨礙它。你可以選擇以增加知識爲中心的生活:學習、教書、教育你的孩子,或從事科學、文學、新聞學等許多類似的行業;你也可以選擇一增加力量爲中心的生活,通過技術、工程、建築、醫療服務或製造業來達到這個目的;你還可以選擇以增加美德爲中心的生活,通過法律、宗教、道德、政治等途徑,或通過當警察、救火隊員或從事慈善事業來達成你的目的。

美好的.生活來自每一天都應用你的突出優勢,有意義的生活還要加上一個條件——將這些優勢用於增加知識、力量和美德上。這樣的生活一定是孕育着意義的生活,如果神是生命的終點,那麼這種生活必定是神聖的。

《真實的幸福》讀後感範文3

目不轉睛的盯着書上的文字,心裏一遍一遍的過着雜七雜八的煩心事,這個時候幸福的確和我無關。我迫切的希望趕緊進入寒假,沒有哪一刻比此時更希望解脫自己,或許那一刻是幸福的。

今年,有關幸福的話題很多,央視幸福一問成爲了談笑熱點,我倒覺得能把真實播放給大家,這背後就挺讓人幸福。因爲真實本身就是幸福。這是讀了馬丁。塞利格曼《真實的幸福》一書最大的感受。

真要遙望過去的歲月,提煉出幸福的時光,的確有點模糊,或者說,那些被現在概括起來稱爲幸福的感覺,和現在相比是幸福的,當時意識中卻並無幸福二字。只是被充實、踏實的心情所籠罩。簡短說,此時有幸福的概念,停在口上,落在追逐的腳步中。彼時有幸福的感受,存在心中,丟在奔跑的時光裏。哪個更幸福,一目瞭然,哪個更實在,也是心中瞭然。細想,最幸福的時光便是工作最初的幾年,班主任加上兩個班的語文課,踏實、積極的工作狀態。幾個鐵桿好友,充滿溫情的關切和交流,樂觀而快樂的生活。每天都很充實,無慾無求,學生的進步是最大的渴望,而學生成長規律總能讓渴望的心獲得必要的滿足。想來,那不是努力的結果,是時間推移的必然。現在,許多事不在掌控之中,後悔攬了這麼個瓷器活,不是沒這個鑽,而是活的性質變了,隨之不幸福了。之所以這樣,是慾望更多了,讓慾望從淡定的心中脫繮而出,追隨着這個社會慾望之流,不停的疾奔,偶發現,停下來是需要修煉的。我清醒的意識到,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對於事業和成長都極爲重要。最重要的是修心,而心態的修煉不易。

我們極易被“根都爛掉”的情緒所感染,總是想修煉自己,打敗自己的衝動,其實,積極的情緒、特質和積極組織系統纔是積極心態的有效組成。而在智慧、勇氣、仁愛、正義、節制、精神卓越等方面修煉,路漫漫其修遠,需不斷進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從點滴做,一件件可以帶來幸福感的事,連點成線,可以連成真實而幸福的感受,真實的存在,長久的幸福。這種滿足感,來源於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生活,在我們的教學中,在我們教養孩子中都可以做到,哪怕是微不足道,這種真實的幸福感和豐富的滿足感,必會襲身。這本身就是一種修煉,對心態的一種提升,也是獲取幸福的源泉。

這個時代的人,在追逐幸福感時極易走捷徑,用短暫的愉悅獲取幸福感受,如沒有樂觀的、積極的心態也不易長久,即便錦衣加身、腰纏萬貫也不會幸福。尤其,當負面情緒襲來,便很難操控,幸福感會被瞬間偷襲,須臾間喪失。如何做,書中倒給了我不少啓示,只不過還需慢慢學來,過程漫長而艱辛,書中“幸福可以學來,幸福可以到永遠”的觀點倒是激勵我們,追逐幸福,永不止步,因爲那纔是生命真正價值所在。

《真實的幸福》讀後感範文4

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斷斷續續地看完了《真實的幸福》這本書。《真實的幸福》這本書用簡單的語言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怎樣才能變得更幸福。

此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嚴謹的邏輯結構,分爲12章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7章講述了什麼是幸福;第二部分8-9章講述了幸福在哪裏;第三部分10-12章講述了用幸福斟滿人生。書中涉及到的幸福範圍很廣,從事業,家庭,婚姻等多角度多層次教會我們如果更幸福。

在客服中心工作的我們,隨着上班年限的增加,脾氣越來越怪,也出現了很多慣性思維,逐漸麻木的我們,已經忘記了感恩和寬恕爲何物,很少能夠感覺到有幸福感。總是會習慣性地認爲客戶應該知道這項業務要收費,或者這是一個常識,甚至認爲這明明是你自己開通的業務,還有二次確認,爲什麼還是不承認?而且往往遇到一通較糾結的電話,我們就會耿耿於懷,接下來一天就會覺得個個電話都不順,忍不住地發火,辱罵。

正因爲我們在服務中經常有一廂情願的想法,往往在溝通後發現客戶無法達到我們的要求,一直沉浸在過去的糾結中無法自拔,當客戶對於我們頗有微詞的情況下,我們會生氣且失望,強按着心頭的怒火,勉強回答問題;當然,心細如髮的客戶,經常會聽出端倪,自然也不願意和你再多說一句,這種情況下多半以不歡而散收場。

看了這本書以後,給了我很多的啓示:真實的幸福源於自己的優勢和美德,並在生活中充分發揮他們。有的人遇到連續的困難和打擊後,退縮了,認爲自己無能爲力;失敗後就認命了,不再嘗試或努力;悲觀的人常常認爲挫折或失敗的原因是永久的,普遍的;而且全是自己的錯,在遇到連續的困難和打擊後,退縮了,認爲自己無能爲力。相反,有些人卻越挫越勇,好像不識時務,樂觀的人具有堅韌性,把自己所面臨的挫折看成是特定的,暫定性的,是別人行爲的結果。

《真實的幸福》讀後感範文5

斷斷續續地把《真實的幸福》看完了,最大的收穫就是了解了什麼是幸福。它與我以前的理解有一點點的偏差,我一直都覺得幸福就在身邊,幸福只是一種感覺,看完馬丁·塞裏格曼的書之後,發現幸福是有章可循的,幸福是有註解的,幸福是可以評估的,幸福是可以養成的。我不得不佩服塞裏格曼博士,他爲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門,而我也正努力使自己和身邊的人幸福!

幸福是什麼?有人說“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幸福就是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誰會當真呢?一個拙劣的比喻,引人笑笑而已。還有比這更高級的隱喻,也終究不過是講述說了幸福豐富內涵的一個方面,想準確解釋“幸福”這個詞,還沒有哪種說法能夠單獨勝任。馬丁·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領域的專家,被稱爲“積極心理學之父”,曾以最高票當選爲美國心理協會主席。他說“定義幸福的字句比定義任何一個哲學問題的都多,幸福是被誤用、濫用最多的詞之一”,由此可見,對於什麼是幸福還是不要去管的好。塞利格曼也認爲,他只關心幸福的成分,基於科學上的發現,就可以增加幸福感。弄不清楚什麼是幸福,是不是意味着我們沒有辦法增加幸福呢?也不是,就像飢餓難耐的時候吃上一頓大餐,酒足飯飽之餘,心滿意足,情緒極佳,我們大約知道此時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小撮人之一。這種幸福可能非常短命,因爲吃壞肚子的概率總是存在的,但比起飢餓時的痛苦,飽餐之後的幸福感是大大的增加了。塞利格曼也認爲,他只關心幸福的成分,基於科學上的發現,就可以增加幸福感。可不可以這樣說:幸福是什麼,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幸福的成分。

“當一個人沮喪的時候,他比較容易喚起悲傷的記憶,而不會想起幸福的往昔”。對過往美好的時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賞,對過去的不幸誇大其詞、念念不忘,這兩種行爲是我們得不到平靜、滿足和滿意的罪魁禍首”,塞利格曼還說,“只要知道一個事實---早期的事件對成人生活沒有或者只有一點點影響就足以解放很多人的心靈”。那麼我們該如何對待過去發生的一切呢?首先要學會感恩,過去發生的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如果我們試着抱以感恩之情,就會賦予這些事件非同一般的意義,更何況有些事情本身就值得感謝,例如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之恩,往往被視作理所當然。過去還有很多事情會引起我們不好的記憶,對這些不好的記憶,我們沒有好的辦法做到直接忘卻或壓抑記憶,外顯的壓抑反而會導致反作用。唯一能夠改變這些消極情緒的辦法是寬恕,“只有寬恕可以在不改變記憶的情況下,轉換、去除傷痛與仇恨”。塞利格曼作了精闢的總結:感恩和寬恕能改變你的記憶,感恩能增加美好記憶的強度,而寬恕則將痛苦記憶的保險絲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這樣你會更幸福。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過去就讓它過去,未來不全像你想象,抓住想要的幸福。只要你對過去的悲傷隨他而去,對現在的幸福好好珍惜、對將來的問題坦然面對,我想,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真實的幸福》讀後感範文6

美國心理學之父——塞利格邁,那位做了習得性無助實驗被廣爲流傳的心理學大家力作《真實的幸福》是一本提升幸福感不可不讀的經典。

科學研究表明,有幸福感的人會更長壽、愛笑的女人更幸福,所以,幸福只是一種主觀上的感受,一種來自自我內心的滿足。在遭遇打擊和挫折後,我們很容易放棄希望,不再努力,其實樂觀的人具有堅韌性,他們把自己所面臨的挫折看成是特定的、暫時的,是別人行爲的結果。

過去的事不能決定未來,不要把自己桎梏在過去。

感恩、寬恕能改變你的記憶,感恩能增加美好記憶的強度,而寬恕則將痛苦記憶的保險絲拆掉,使他不能再被引爆。

未來不全像你想象

如果你把不幸的事想成“永遠”、“從來”、“總是”,把它歸因到人格特質上,那麼你就是一個悲觀的人。如果你把不幸的事想成“有的時候”、“最近”,把它當成偶發事件,你就是一個樂觀的人。樂觀的人認爲好事會惠澤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而悲觀的人則認爲好事只是特地條件引起的。

抓住現在的幸福

眼前的幸福和過去、未來的幸福有非常不同的成分,他包含愉悅、滿意、愉悅,帶有很強的感官和情緒特點,例如狂喜、興奮、高潮、歡笑、興高采烈等。純粹的感官上的滿足與快樂,不需要思考。滿意是做了我們最喜歡做的事而帶來的感覺。這種滿意會使我們整個沉浸在裏面,失去了自我意識。

人在快樂時,更有創造力,視野變寬,更有探險精神,這個變寬變廣的過程增加了他們的資源,使他們面對挑戰時更可能獲勝,反過來又增加他們的積極情緒,從而更擴大了他們的視野。

美好的生活來自每一天,都該將突出的優勢、有意義的生活用於增加知識、力量和美德。這就是我讀這本書最深的感受,活動當下,幸福着我的幸福。

《真實的幸福》讀後感範文7

《真實的幸福》是美國馬丁·塞利格曼所著的一本心理學經典。在這本書裏,作者提到了賽事幸福的三法則:過去的讓它過去,未來不全像你想象,抓住現在的幸福。用曾經很文藝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不念過去,不懼未來,活在當下。此外,還提到了人的幸福感的六種美德和二十四個優勢。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別讓孩子輸在幸福感上”這個章節。

如何提升孩子的幸福感,給孩子真正的愛的教育?

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起了當下正在熱播的《少年派》。這部電視劇說是四個高中生的青春劇,不如說是四種中年夫妻的婚姻寫生圖。學霸錢三一的父母都是名門之後,但是父母關係不和,夫妻常年分居。父親家外有家,母親一人撫養孩子;校花江小琪沒有父親,只有一個母親,是個交際花,外號江半城,意思是半個江州的男人都拜倒在江媽媽的石榴裙下。假男孩林妙妙生活在一個母親絕對強勢、父親永遠在和稀泥的家庭裏。雖然家裏天天大呼小叫,但是基本還算正常的家庭。富家少爺江天昊,父母恩愛,家裏有億萬家財。

這四對夫妻,我最欣賞的是江天昊的父母。在家裏事業遭受嚴重危機,陷入低谷,一家人不得不搬離豪宅時,江爸爸帶着妻子和兒子在宅子前合影。人生順境易過,但面對幾近毀滅性的打擊,巨大的落差,江家人的胸襟和氣度,讓我對這家人刮目相看。在災難面前,這對夫妻給孩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接受現實,重新出發。

父母愛孩子,必爲之計之深遠。雖然江天昊的父母不是四對父母中形象、個性最鮮明的,但他們卻是讓孩子最舒服的父母。所以,江家的少爺天昊,雖然曾經豪門,但身上卻沒有豪門的驕奢之氣;雖然也曾落入谷底,卻能絕地反擊,不向命運屈服。而且,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被愛也會愛。所以,他面對喜歡的女孩子江小琪,敢大膽示愛,被拒也不氣餒,整個一陽光少年的代言人。幸福的父母,更容易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多說是少說不。理由無它。一個總是被否定的孩子,是很難找尋到自信的。但是多說是少說不,並不是說不能說不。比如孩子十句話,你否定個一兩句就好,千萬別每次孩子說什麼,都是不行。孩子收到的不行越多,孩子就越不行。

再有,給與孩子陪伴。在孩子的童年時期,每天給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一定要有。這是孩子幼小心靈裏最大的安全感。

比起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培養一個幸福的孩子更重要。有一句話說的好: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