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1.34W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精品多篇】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 篇一

莫泊桑爲何被稱爲“世界短篇小說之王”?因爲他仔細觀察每個人的特點,在細緻入微的地方入手。而《我的叔叔于勒》則生動地、寫實般地展現了人性的冷漠、無情,現實與童話的鮮明對比。

《我的叔叔于勒》這個短篇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約瑟夫的人,家庭並不富裕,而他們全家的希望,就是約瑟夫的叔叔于勒。這個偉大的叔叔是如何的富有,他的生意是如何的興隆……這些都是約瑟夫父母親反覆強調的。他們希望那個于勒叔叔快點回來,因爲家裏人都認爲他有錢,而這些錢財中的一星半點都能讓他們家裏的生活美好起來。當然,這一切只是想象而已。一次遊玩中,船上一個賣牡蠣的可憐老人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因爲,他是如此像那個富有的于勒叔叔。他們詢問了船長,打探出那就是那個于勒叔叔。他們躲避着他,生怕這個窮鬼會纏上他們,生怕讓那因富有的于勒叔叔而娶了他們女兒的女婿走掉,好像他是一尊瘟神一樣。

這是怎樣冷血、怎樣市儈的一家人。在叔叔家底殷實的時候,說盡奉承話,希望可以得到施捨。而在叔叔開始潦倒、開始窮困,不像以前那樣富足的時候,又躲得遠遠的,害怕那窮困可憐的人纏上自己。

對於親情,又似乎沒有關係,即使在貧苦也是別人的事,是親戚,有血緣關係又怎麼樣?到頭來只會在葬禮上抹淚獻花。除非你將一份很大的遺產拿來送,不然這樣無情冷酷的人如何會認真虔誠地爲你祈禱?

可憐如我們。

有時,我們會親眼看見,昨天還在鄙視流俗,貶低這種事的人,今天就對送禮的某某親戚笑成一朵名爲“奉承”的花;我們會真實聽見,某人處心積慮地奉承一位金主,卻在金主變窮時,遠遠地,遠遠地躲着,獨自玩着人間蒸發,直至沒有風聲,一切煙飛雲散時才又露面。

你可以接受讚美,同時也會深陷泥潭。你不奮力往上攀爬,就會有人踩着你的頭頂登天,而望着之前對你諂媚不已的人轉頭向其大獻殷勤。

但最後經常接濟的舉動讓我們也感受到了血濃於水的道理,這是寒冷冬天的一縷陽光,照耀了冷漠家庭的屋頂。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 篇二

這個星期我學了4篇小說,其中我最喜歡和最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家住法國哈佛爾的一戶人家對於自己的親人于勒的態度的轉變而反射出在當時社會金錢至上的社會狀況。

于勒當初行爲不正,糟蹋錢,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連親人也認爲他是壞蛋。是流氓,是無賴。以至於被送到美洲,到了美洲,賺了小錢,然後又發了大財,並來信說要補償菲利普一家,於是成爲大家的”福星“。把于勒當做是正直的人,有辦法的人。菲利普一家渴盼有錢的于勒歸來。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二姐也因此找到了未婚夫,一家人都很高興,出國到哲爾賽島的旅行。他們在船上卻見到一個酷似於勒的窮苦的賣牡蠣的人,菲利普在船長那裏得到了證實。於是菲利普夫婦又變回以前的態度,菲利普先生變得驚慌失措起來。不但改變生活狀況和地位的夢想化爲烏有,滿足虛榮心的美夢成爲泡影,連二女兒的婚事也面臨危險。最後全家人躲避于勒回到家裏。

學完這篇文章以後,我感到很震驚,難道金錢比親情還重要嗎,但事實卻就是如此。我不禁對菲利普夫婦的行爲感到憎惡和痛恨,在社會中雖然金錢很重要,但它也不是萬能的,還有許多它買不到的東西。難道真是驗證了那句”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我感到茫然,但還是堅信自己的想法,于勒已經從以前的”敗家子“變成現在知道生活艱苦,靠自己雙手吃飯的”賣牡蠣的老人“了,他已經改過自新要自力更生。而克拉麗絲卻看他現在沒錢,怕他回來拖累他們,而躲避他。這說明了她的冷酷自私。而父親連自己的親弟弟都不認也和母親一樣”見利忘義“,實在是有太強的虛榮心。

我想不管貧窮還是富裕,親人總是最親的,什麼都不能替代的。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 篇三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著名短篇小說家莫泊桑的作品,這篇文章讓我頗有感觸。

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很現實。叔叔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光了哥哥菲利普應得的遺產,因而被視爲全家的”恐怖“。終於,他被送到美洲。後來,據說他在那裏做了生意賺了錢,並給菲利普夫婦去信說,打算髮了財回法國來跟哥哥同住。於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又再次潦倒,淪落成爲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在船上擺攤靠賣牡蠣過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棄之門外。

人的心本是貪婪的,在慾望的面前更是變本加厲。于勒沒錢的時候,菲利普夫婦想方設法把他攆走,等他有了一點財富,他們又急切的盼望他迴歸,可就在他們去旅遊的時候看到他在外賣牡蠣,他們失望透頂,沒人想和他相認。這就是社會,他們當時如果想想于勒是他們的親弟弟,有沒有會和他想相認呢?答案不得而知,原來人世間的親情在金錢面前是這麼的不堪一擊。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也有這樣的俗語麼?”有錢能使鬼推磨“,難道錢的力量真的有這麼大麼?難道錢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品性麼?我想,錢雖然是萬能的,但它還不至於使人淪落人性吧!那要看我們怎樣去看待金錢了!片面的以金錢來衡量人的價值,社會將走向歧途,就像現代社會,還是會有人追求名利,金錢,地位。

我想,當今社會的我們就應該相互關愛,互相關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是人們衆所周知的做法。比如汶川大地震的時候,全國人民踊躍幫助,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黨國務院還派專人向災區派發物資,並幫助當地災民重建家園。在上海世博會期間,很多人自願去當自願者,他們沒有一分酬勞,甚至自己的衣食住行都要自費,在這種情況下,都還踊躍報名。其中,令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陳光標在自己死後,把自己所有的家產全部捐出,這是多麼高尚的道德啊。

面對金錢的誘惑,某些人可以放棄一切,這,就是人心的真實寫照,這就是社會的一個污點,這就是人心的醜惡。血溶於水都能破滅,親情,友情,對社會的感情還會有嗎?人們啊,醒悟吧,珍惜所有的情感,珍惜現在所有的一切!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 篇四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享譽世界的佳作。我讀了之後感慨萬千:是金錢破壞了親情的和諧。

靈魂被腐蝕,罪魁禍首——金錢。若是沒有它,命運的轉盤也不會周折,心靈的淨化也不會被吞噬,不完美的結局也不會悲慘落幕。

金錢——于勒喪失骨氣。

生活啊!註定受尊重而有上進心,註定被唾罵而墮落。花費,成爲一種罪惡,于勒也因此踏上了背井離鄉之路。若不是家人把金錢奉爲上帝,或許他不會是一種恐怖;若不是他行爲不正而糟蹋錢,或許不會迫使他上商船。他就這樣走了,走了......

也許他不願意被年代的淪落而屈服,因此奮力抗衡;也許他一向都是沒有抗衡的餘力,因此失敗在命運的腳下。他是失敗啦!敗在沒有力量去反抗命運,敗在沒有骨氣去爭取更美麗的天空,因此他選取了淪落,淪落......

金錢——菲利普夫婦絕情

于勒假使沒有那一封封救世主的信,沒有那一句句激動人心的話,菲利普夫也就不會有白花花的金錢夢。他們還會將罪人于勒當做是一束黎明帶來的曙光嗎?或是一個被埋沒後拾起的期望嗎?不能。當他們發現于勒是衣衫襤褸的老水手時,緊張勁就從心底驀然而生,那種原本的驕傲和自豪就正因哽咽一籌莫展了。一時的期望,一下子破滅成爲泡影,爲什麼一臉蒼白?爲什麼說話顫抖?爲什麼神色慌張?是害怕呢?是抱怨吧!他們選取躲開,躲開......

金錢,使手足相互嫉恨。真是“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搖錢樹;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我厭惡親人與親人之間的這種金錢利益關聯。我最厭惡《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它破壞了我心靈深處的和諧之夢。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700字 篇五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說名篇之一。這篇文章主要通過“我”一家人在去哲賽爾島途中,巧遇于勒經過,刻畫了菲利普夫婦在發現富於勒變成窮於勒的時候的不同表現和心理,揭示並諷刺了在階級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變態情形。 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斷的思考,在當今的社會裏,這種以金錢和權力來衡量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現象太多了,單純的去引導學生分析菲利普夫婦在於勒富的時候和窮的時候的不同表現和心理,學生是不是真的會那麼容易的明白,或者是不是真的能夠把學生引導到這篇文章的真正主題上來呢?因爲現實生活中,中國古代的傳統思想,也就是增廣賢文裏所說的“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種思想和意識,在人們心目中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一方面我們不能以金錢來衡量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另一方面,造成於勒悲慘生活的某些個人的因素,以及於勒的生活悲劇帶給我們的教育意義。

于勒是生活在當時法社會底層的一個小人物,雖然年輕的時候的于勒“行爲不正,糟蹋錢”,但是,老年的于勒,是一個可憐的人,他的“衣服襤褸”,臉“又老又髒,滿臉皺紋”,還帶着“滿臉愁容,狼狽不堪”,手也“滿是皺紋”。于勒在美洲的生活,是艱辛的。常年在外的他,飽經生活的折磨,受盡了人世的蒼傷,這是一個多麼可憐的人對這樣的一個老人,這樣可憐的一個老人,就是出於對弱勢羣體的關注,出於一種人道主義精神,我們都應該去同情他,關心他,更何況他還是“自己”的親人呢?正如“我心裏默默唸道”的,“‘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是從“我”幼小心靈裏發出的對親情的呼聲,也是對菲利普夫婦的行爲、心理和靈魂的一種強烈的諷刺。

掩上書卷,我陷入了沉思:爲什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如此勢力?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 篇六

這個寒假裏,我讀了著名的“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

小說中講了叔叔于勒的故事,一封來自美洲的書信,徹底改變了菲利浦一家對於勒的看法。當他揮霍掉自己甚至大部分菲利浦的財產時,他是“敗家子”、“無賴”、“混帳東西”,是“毫無用處的廢物”。而當於勒在信中說自己賺了錢希望日後彌 補 菲利浦的損失後,近搖身一變成了他們口中的“正派的人”、“有良心,誠實可信的人”。“等我們的好於勒回來,家裏情況就會大大改觀。這一家子,總算出息了一個人!”母親這樣講。父親看到從遠處歸來的輪船時,總是滿懷希望地說:“嘿!如果於勒在船上,那多叫人驚喜啊!但是後來他們在輪船上發現,衣衫襤褸、又老又髒的老水手是于勒,翹首盼他歸來的心情一掃而空,罵他是“騙子”、“無賴”。連“我”因爲他是親叔叔的親戚關係給他十蘇小費也受到責罵。最後,他們因爲怕受到連累而匆匆離去。

讀完全文,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截然不同的態度。導致態度變化如此之大的“神奇”的東西是什麼呢?金錢!他們用金錢和利益權衡了于勒和他們之間的親情和他的品質。“禍星”“騙子”到“正直的人”“誠實的人”和後來又改爲“無賴”的稱呼的巨大落差,能看出他們的膚淺和庸俗,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隨着于勒的財富而不斷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他們自私貪婪的本性,文中還說“那個年輕人最終決定向二姐求婚,也是因爲有一天晚上,我們給他看了于勒叔叔的那封信。”這也揭示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勢力統治下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虛僞,用金錢衡量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風氣。

文中的“我”給了窮老頭一百蘇銀幣和給於勒叔叔十蘇小費,說明“我”是很有同情心的,這也是在菲利普一家中唯一的一個正面人物。人間有很多東西都是金錢無法取代的:友情、親情、愛情、快樂……我們應該像文中的主人公“我”一樣擁有同情心和愛心,並且淡化金錢,不要被金錢所迷惑,用真誠的心感受人間美好的情感。

我不禁再次翻開書,翻到寫着“我的叔叔于勒”的標題那一頁。這篇諷刺了資本主義社會不良風氣和對小人物的無奈、同情的短篇小說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應該珍惜親情、淡泊名利,對弱者擁有同情心,不被金錢和權利迷惑,腳踏實地地努力!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 篇七

這是一篇莫泊桑著名的的短篇小說。故事很簡單:發生在法國西北一個拮据家庭中的小插曲。主要人物有菲利普夫婦、于勒還有若瑟夫——也就是文中的“我”。文章經過“我”和一家人在去哲爾賽島的途中偶遇于勒的經過和菲利普夫婦在發現于勒其實並不如想象中闊綽的反應,深刻地揭示和諷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純粹的金錢關係。

讓我們看看故事是如何發展的。首先作者寫了主人公一家的拮据生活。“家裏樣樣都要節省,有人請吃飯是從來不敢答應的,以免回請。買日用品也是常常買減價的。”這閒閒的兩筆讓讀者深刻的瞭解了主人公的家庭情景。等讀者瞭解了主人公的家庭情景,作者筆鋒一轉:“可是每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從而巧妙的引出了故事的另一個主要人物——于勒。于勒是什麼樣的人呢?一開始他“行爲不正、糟蹋錢”,“不僅僅把自我應得的那部分遺產吃得一乾二淨,還大大佔用了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於是人們按照當時的慣例,把他送到美洲去。請注意,那裏作者用了“慣例”一詞,這暗示了當時社會中人們普遍的金錢關係。之後呢?于勒來信說他賺了點錢,於是,“大家都認爲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大家每一天都在盼望着于勒歸來。前後比較之強烈,人們之間以金錢維繫的親情可見一斑。再之後,因爲二姐的婚事,一家人要到哲爾賽島遊玩。作者寫一家人很自然的上船、很自然的想吃牡蠣,在“自然”中一步一步慢慢地將故事推向了高潮——父親發現那個窮苦的賣牡蠣的年老水手竟然是他們日日夜夜盼望着的于勒!讀到那裏,相信每個人都會爲之驚訝。可是,這種結果既是意料之外

,也是情理之中的。最終,“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聖瑪洛船,以免再遇見他”。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盼”、“贊”立即轉爲“怕”、“躲”,讓人讀來又增添一絲失落和對當時人們金錢關係的失望。

這篇文章沒有深奧的主題、複雜的情節,而是用平淡、自然地語言敘述簡單的故事。可是其中一些看似簡單的細節描述卻尖銳的諷刺了人們的金錢關係。例如:當於勒據說賺了大錢的時候,菲利普太太說“這個好心的于勒”,“他真是個有辦法的人”;當他又成了窮光蛋的時候,這位太太立刻把他說成了“這個東西”,“這個賊”,“有辦法的人”立刻成了“決不會有出息的”。在情節發展方面,作者的筆調也是平淡的,不慌不忙地慢慢展開敘述,絲毫不見刻意的鋪墊,卻讓讀者的心無法平靜下來,必須要一口氣把這篇文章讀完不可。這兩點,是我最爲欣賞的。

總之,《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平淡而極精巧的、值得玩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