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

本文的學習對象是九年級學生,經過對本單元的整體預習,還有對《故鄉》的詳細解讀,學生已經掌握了小說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點。同時,我給學生推薦了作者的其他優秀作品,使學生初步瞭解莫泊桑小說的構思技巧,語言風格和寫作特點。

二、教材解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篇幅短小,卻博得學生青睞。本單元爲小說單元,均是名家作品,藝術技巧精湛,思想內涵深刻,內容豐富多彩,文筆搖曳多姿,既帶給讀者不同的審美享受,也激發讀者對人生社會的無盡思考。要學會梳理小說情節,從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並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小說的主題。魯迅說:“學說所以啓人思,文學所以增人感。”小說的教育功能,是以一定的審美感受爲前提的。所以,重在激發和啓迪。

三、設計思想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課程改革的目標是要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學應當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在本節課的設計中,用探究與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以此讓學生在梳理情節分析形象的基礎上,聯繫自身經驗,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四、 教學目標

1.梳理小說情節,把握人物形象,探究小說主題

2.激發愛善憎惡的情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梳理情節,分析形象

2.難點:理解小說主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六、方法與策略

默讀法,探究法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問題1:通過預習課文,請同學們談一談這篇小說哪一個地方給你印象最深刻, 並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初讀文章,結合學生知識積累,情感認知,審美體驗,瞭解本篇小說的情節脈絡,主要人物,作者態度取向。

預設:

談情節的曲折性---出人意料,引人入勝

談人物的複雜性---人物變臉快,前後反差大

談細節的生動性---

教師: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爲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如果說情節是小說的軀體,人物形象是小說的血肉,那麼主題就是小說的靈魂,是小說的核心。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着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我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學會分析小說主旨。

(ppt展示教學目標)

概括主題,首先要理清作品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命運,然後細心揣摩作者的情感態度,便可憑此歸納小說主題。

問題2:我們通過哪些途徑都可以分析小說的主題呢?(請搶答)

預設:情節,人物,環境,背景,抒情議論句,標題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試圖讓學生理解小說三要素和主題之間的關係。學會知識遷移。

ppt展示

1.人物是小說主題的承載者

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於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這裏的“社會矛盾”與“現實生活”就是小說反映的主題思想。因此,每一個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時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這個形象的目的揭示出來,就能夠順利地分析主題。

2.情節是小說主題的表現渠道

情節是現實生活中矛盾展開的過程,也是揭示主題的過程。故事的中心必須以矛盾爲內容,矛盾怎樣發展、怎樣解決,無不滲透着作者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從這些看法中理解主題同樣也是小說鑑賞中經常運用的方法。

3. 背景環境是打開主題之門的鑰匙

閱讀小說,必須瞭解它的寫作背景,才能比較準確、深入地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題思想。環境背後的大背景往往能充分體現小說的真實主題。整個故事,作者是要批判或者讚揚某種精神,作者是要揭示某個社會現象的弊端還是謳歌某種文明的行爲,有時會選擇在行文中通過環境描寫來揭示或者暗示。

4. 關鍵語句是小說主題的窗口

小說一般不直接表達主題,但有時一些議論抒情性的語句是分析小說主題最便捷的標誌。

(二)小組合作討論:

任選一個角度,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分析小說主題。

1、2組:人物

3、4組:情節

5、6組:環境

(邊討論邊整理,共計5分鐘)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探索新知的積極性,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三)成果展示

請3位同學,從不同角度來分析小說主題。

投屏展示整理要點。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預設:

1.情節

(1)菲利普一家因於勒揮霍家產陷入困境

(2)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回來解困

(2)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

(4)菲利普夫婦因於勒貧窮棄他而去

在“趕于勒----盼于勒-----罵于勒-----躲于勒”四個主要情節中,金錢是推動情節的核心因素。由此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前後態度發生了明顯變化,根據于勒有無錢財來決定他們之間的親疏關係,從而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下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2.人物

文中主要塑造“若瑟夫”,“菲利普夫婦”,“于勒”等幾個人物形象。

(1)若瑟夫是菲利普夫婦的小兒子,是于勒叔叔的親侄子,是故事的見證人,是線索人物。天真淳樸,真誠善良,有同情心 。

(2)菲利普夫婦:是于勒的哥哥和嫂子,自私勢利,冷酷無情,唯利是圖,金錢至上,吝嗇貪婪,愛慕虛榮

(3)于勒是若瑟夫的親叔叔,爸爸的親弟弟。在菲利普夫婦眼裏,因之前因揮霍家產,被叫做敗家子,壞蛋,流氓。聽說他在外掙了大錢,要求主動賠償,變成了全家的希望救世主,正直善良的人。後來又老又窮時,又被稱作賊,流氓。在若瑟夫的眼裏,是窮困可憐的叔叔。

我們認識了這幾個人物,就不難理解以菲利普爲代表的社會,只是以金錢爲基礎判斷一個人的“好”與“壞”,反倒是“我”這樣一個涉事未深,天性善良的少年,卻能直面事情的本質:船上的于勒是一個十分可憐的窮人,是自己的親人。這蘊含着作者對社會的批判和對人性的期盼。

3.環境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寫於一八八三年。當時的法國、資產階級不僅和工人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激烈,而且也和小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激烈起來,小資產階級貧困破產已成爲普遍的社會問題,一部分不甘心破產的小資產階級成員,紛紛踏上了漂洋過海的險途,企望在美洲、亞洲甚至非洲闖出一條大發橫財的生路,夢想着有朝一日腰纏萬貫榮歸故里,本篇小說就是以這樣的社會背景寫出來的,表達出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揭示了人與人之間醜惡的金錢關係。

(四)歸納整理

小說主題的幾種類型:

1.人物角度---價值取向---展示人性中的真善美,人文精神

2.環境角度---反映民族心理,生存狀態

3.情節角度---鍼砭時弊,寄寓人生哲理

(五)小結

請學生談談對金錢的看法

八、學習評價

1.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學生能夠明晰學習任務。

2.設計思路完整,內容完整,活動安排有可操作性。

3.設計突出了以學生爲本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4.教學環節完整,銜接自然,教學任務符合學段要求,切合學生實際。

5.在教材的處理上,化難爲簡,有淺入深。

九、作業設計

閱讀莫泊桑的《項鍊》,結合本節課所學方法,請從小說三要素中任選一個角度分析小說主題。

標籤:于勒 叔叔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