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山居筆記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4.87K

山居筆記讀後感(精品多篇)

《山居筆記》讀後感 篇一

餘秋雨一生閱歷無限,走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踏訪過無數的古蹟。

在他的《山居筆記》中我看到了歷代帝王的生活軌跡,看到了一個王國的繁榮昌盛,一個王國的落寞。

喧囂過後繁華落盡只剩下一片荒涼,曾經的一切已不復存在。

承德避暑山莊,清代幾代帝王的最愛,在那裏記錄記錄了他們曾經的輝煌。康熙皇帝不僅擁有一身武藝,他的文學更是無人能及。一代明君引領着清朝走進繁盛,他們祖孫三代給清朝帶來的繁盛使人驚歎不容他人忽視。

他們賢明的領導,嚴厲的獎懲都是人們爲之臣服,或許歷史上對與雍正的評價並不是十分的好殊不知他所做的一切爲乾隆的未來打好了基礎,也正是如此乾隆才帶領清朝進入了最繁盛的時代。

古代的西部或許是一荒涼的'地方卻殊不知那卻是最具文學的地方,沒每當有人犯錯時便會被流放,而西部便成爲了最佳的地方。在流放的那條道路上在每一個休息處細細的打量便會發現有許多的文人墨客在那裏留下了自己的真跡,留下了自己的感觸。

在那裏他們擁有最真心的朋友,最懂得自己的朋友,因爲他們擁有相同的經歷,同樣的感觸,他們可以在那裏縱酒言歡,雖然在那裏十分的清平,可是那股文學的傳承卻是任何地方所無法比擬的,他們那股對與祖國的熱愛,對於帝王的忠心在那片大地之上承傳下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從那裏出來,爲祖國作出無限的奉獻,卻不知那裏曾經的辛酸。

歷史上的記錄並不十分的完善,總有一些王朝被忽略,那裏曾經的輝煌,如何落寞都無人知曉。那些都是人們心中的遺憾考古學家的心中的芥蒂,千年來無法揭開的面紗。

人們對與歷史的探究,追尋從不曾停止過,那裏記載着一些先進的技術,一些奇聞等待着人們去揭祕。這些都將給祖國帶來更近一步的發展。

追索……

探求……

爲人類的文明帶來了更多的前進……

山居筆記讀後感 篇二

讀完一部不算很厚的《山居筆記》,只覺得心中有些沉甸甸的,歷史的沉澱, 文化的積累,餘秋雨先生娓娓道來,千年風雲如高山流水般在面前穿行而過,感覺有如陳子昂在《登幽州臺歌》中描述的那樣:“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於是我在感慨他知識豐富之餘,與他同呼吸:流放者的悽楚,進士們的掙扎,小人們的掙扎…千年畫卷彷彿只有一個“灰”字了得,陰沉沉的讓人難以透氣,這就是中華歷史五千年的繁榮,表面之下掩蓋着怎樣一副頹敗傾軋的景象?人類文明進步了嗎?怎麼有時猛然發現周圍的事有儼然歷史重現?

不管是帝王是學者或是一個草民,無論地位高貴,地位低賤,他都首先是作爲一個獨立的人存在,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都是個人選擇,有人爲國家,有人爲自己在歷史的畫頁上尋找自己的位置,成敗功過自有人評說!

《山居筆記》讀後感 篇三

今天,看了《山居筆記》和《山居筆記(新版)》,其實,除了裏面的序,兩本書大致是一樣的!原版的序很長很長……但用餘秋雨的話來說:“權當我給你們送一束花草,還帶着點兒根莖上的泥土……”而新版的序就是很簡略了……不過兩本書看了候,都有許多感觸:感於餘先生對歷史文化的獨到見解;感於餘先生對現代文化的責任感;更感於他的文章裏所散發出的深情、大度的光彩。

一座繁華的城都消失的無影無蹤,這不僅會引起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濃厚興趣,而且對普通老百姓也永遠是一個巨大的懸念。

一千九百多年前的龐貝古城突然湮沒;更古老、更輝煌的都城—雅典消失的不明不白;柬蒲寨吳哥窟的殞落也是一個千年之謎……時間過濾了一切,我們無法再找回答案。

黑龍江省寧安即清代著名的流放地寧古塔,一圈巨大的城牆牆根讓人無法想象在遙遠的古代在這裏屹立過一座什麼樣的都城。現在的它只剩下一道泥土砌成的的基座,但曾經的它可是渤海國百城之首,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東北亞地區的重要貿易樞紐!如今的城裏保存最完好的只是一口“八寶琉璃井”,它回憶着幾千年來周圍發生的一切,波光一閃,就像是一隻看得太多而終於看倦了的冷眼。都城的西部和北部竟還密密地排列着五座跨江大橋橋墩的遺址。

如此繁華的城市、如此繁榮的一派景象,是什麼使它消失地如此徹底?

華夏大地在數千年間出現過多少星羅棋佈的城市,能保持長久生命的又有幾座。比之於山川湖泊、廣漠荒原,城市是非常脆弱的。

中國,一個以農興國的文明古國,農民顯然佔據了重要地位。在農民眼中,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而擁有的財富的人則是大抵不義之人,又因爲統治者的長期欺壓,農民起義軍一次次攻陷城池,需要把自己直接生產的財富搶回來。城市本身的不健全,加上城裏鄉人的“客居”感和遼闊的農村對它的心理對抗,便顯得更沒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