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高一

第一篇:2014級青島九中高一讀書筆記交流之三——讀名著悟人生

讀書筆記高一

2014級高一語文讀書筆記交流之三20141220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名著悟人生

韓寒,我想和你談一談

——讀《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一談》

高一1班鄭上鑫

?喂,你好,是韓寒嗎??

?我不認識你,你是怎麼知道我的手機號的?? ?嗯——我是你的一名粉絲,很喜歡你的書。? ?謝謝,你怎麼知道我的手機號的?? ?直覺哈哈。?

?你這樣的人我見多了,掛了。? ?別別別。。。我是爲了完成作業,老師讓我們寫讀書筆記,我想寫《1988》,所以我想找你聊一聊,最後把聊的內容當做讀後感。哈!是不是很酷炫!?

?作業啊,好,我可以幫你,但是我只有10分鐘的時間,你最好快點。?

?10分鐘?名人平常不都是很悠閒的嗎?你還是作家哎。哦對,你最近不大寫書了,是不是光去開車了??

?說實話,我不喜歡寫書。書是什麼,不是賺錢的工具,不是成名的方式,在我看來,我單純地只是想寫點自己的想法,對社會、時代以及世界的看法。累了纔會寫,寫了會變的開心,然後會變得忘記我累這個事實,最後我就不累了。你們看進去了,我也寫進去了。對了,對於我賽車這件事,我是這麼想的。人總要有夢想,而夢想就是愛好的放大化。我喜歡賽車了,不喜歡寫書了,就是這樣。說了太多了,說說書吧,你能看得懂嗎?聽你聲音應該不到20吧。?

?哇,爲什麼你說的每句話都這麼有哲理,真的很羨慕。。。20?!我還沒滿16呢。說實話這本書是老師推薦給我們的,真沒想到會是這麼一本書。之前也很喜歡你,當然也是被你的長相所吸引了哈哈。看多你的博客和微博,這次終於看了你的書了。?

?還有8分鐘了。這本書怎麼說呢,你看這本書還是有些早,但是你們現在這些學生不都早熟嗎,肯定都懂哈哈。?

?嗯,還有8分鐘這麼短了,行,那就按第一個模塊:寫作的內容與結構——?

?——等會,對不起啊,時間太緊了,而且我不大喜歡闆闆框框的談話,況且讀後感我覺得沒必要寫得那麼拘束,不過我是個壞學生啊你還是別聽我的。嗯隨便聊聊就行,有沒有什麼看不懂的地方或者你有什麼特別的感想??

?好,我也喜歡自由一點的。? ?嗯說吧還有7分鐘了。?

?寒哥,那個路子野就是你嗎?? ?哈哈,我寫的人物不是我就怪了。? ?那你覺得子野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他啊,迷茫而自閉,你看啊,他是一直在逃避,但他卻一直受朋友影響,生活在過去,而且他沒有目標,沒有人生的方向,所以導致他一直在揹負着殘酷的現實。說實話,我並不覺得路子野是幸福的,但他又是幸福的。他的朋友一個接一個在他的回憶中死去,只有他活着,但可悲的是他卻一直活在回憶中,他卻一直讓回憶糾纏着,怎麼說呢,他經歷了人能經歷的所有事情。他正如80年代的旁觀者在訴說着他對於人生和整個世界的看法。?

?寒哥,我爲什麼想到路子野就覺得心裏不好受呢。哎,難道他就不能擺脫回憶嗎??

?不能,真的不能,娜娜你知道吧,就是那個妓女,對不起啊我也想不出有什麼更婉轉的詞來形容‘妓女’一詞,反正你也懂。他們倆都想清零自己,開啓新的生活,但子野只知道逃避應該說他只能逃避,因爲他還要活下去;而娜娜重生的唯一方式就是生下孩子,娜娜喜歡子野,但她知道她配不上子野,所以只能讓‘重生的娜娜’繼續陪伴着他。?

?還有5分鐘了快一點還有什麼問題?不過你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了這本書的每個細節。? ?寒哥,另外這麼一說,我很喜歡你的兩個寓言,一個是‘流沙’,一個是‘溫水煮青蛙’。前者諷刺抨擊愚民教育對人的洗腦和誤導;後者則告訴我們什麼纔是真正的現實。?

?呵呵。別給我太高的評價,這些都是些無稽之談,等你真正遇到了現實你就會明白了。其實有些時候的有些事物的對錯並不由主觀控制,你對我錯,成功或是失敗,完全是由別人定義的。你要記住有些事情並非如此,還有3分鐘。?

?我還很喜歡你寫的一句話:我就是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永遠不會變的,快來適應這個世界吧!? ?對,這句話啊,其實是我對我老婆講的。另外告訴你,我的女兒叫小野,是不是跟路子野有點像。我就特別喜歡‘野’這個字。做人沒必要拘束。寫作更一樣,沒必要裝模做樣。自己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對了寒哥,我看網上有人對你的《1988》的評論有些是說你用了很多的隱喻,我不是太懂這些能否給我講講??

?還有2分鐘,剩下的我就說完吧。時間不夠了就等下次吧。有些事我也不方便給你講,有空問問你爺爺奶奶不行的問你爸媽要不是共產黨的狂熱粉絲才行。最後還是回到書裏來。其實看書看得更多的是一種‘三觀’: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當然我的書並未這麼高尚,但是也並不是什麼低俗18禁。你要記住人一定要有夢想但你一定要考慮到現實,如果你沒有衝擊現實的能力我勸你還是繼續當祖國的小花朵吧。我有很多朋友,子野也是,但很多都在路上到下了,被夢想擊敗,被現實擊敗。人生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必須要走的路,一條是你選擇走的路,你不是我,你只有把必須走的路走好並且要先走必須走的路,才能安穩快樂地走你選擇的路。這是我想對你說的,祝你永遠快樂,還有不要過度沉溺於《1988》,要走出來,帶着夢想走出來,再見。?

?再見。?

我又撥打過去。。。。。。

?對不起,您撥打的號碼爲空號。?

我笑了,原來韓寒只是我扮演的韓寒而已。

文明對文明的侵略

——讀《額爾古納河右岸》有感

高一1班賀嘉懿

神鼓上的樺樹皮積了老高,鄂溫克的山民離開了他們的營地,遷到鴿籠一般的城裏。

跳神的薩滿在畫布上定格,昔日迎風起舞的神衣在博物館的櫥窗中沉睡,林間的鹿鈴聲消逝了曾經鬱鬱蔥蔥的林海,正一天天蒸發……

這,是鄂溫克的進步嗎?

不,這是中原文明對鄂溫克文明的侵略。

鴿子籠裏,是死了的鄂溫克文明,而活着的,只有中原文明。 這是文明對文明的侵略。

也許有人會說那個遊獵民族的生活習俗破壞生態,導致物種滅絕,但鄂溫克區區幾萬人口的日常作息對生態造成的影響,與中原人對那片森林的鯨吞相比,不過滄海一粟罷了。更何況他們的信仰與自然緊密

結合,他們在那土地上世代生存,也未造成多大的生態破壞。中原的文明人若是說他們破壞生態,那就像曾一年捕殺成千上萬鯨類卻反咬一口稱那一個部落每年僅捕殺一兩頭鯨的因紐特人使鯨類瀕臨滅絕一樣可笑。

?文明?的民族同化?不文明?的民族,自以爲使?落後文明?進步,卻不知已讓那?落後文明?面目全非,失去了原先的光彩。

鄂溫克的例子並不那麼血腥。美洲印第安人幾乎被歐洲人滅絕,白人的大肆殺戮使幾千萬人口死於非命。與印第安人遭到的屠殺相比,它已是得相當溫和了。

不論?先進文明?是懷着鄙視的心態也好,提升全人類素質的想法也罷,他們對於?落後文明?所採取的措施無非於其國土上的侵略、於其人口的殺戮、於其文化上的?教化?這類,這些都會改變被動民族原有的文化習俗,最終使該文明淡化甚至消失,這就是赤裸裸的侵略!就算人口、土地仍在,但習俗文化不存,該文明何在?無論先進與落後,每個民族的文明都是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都是人類發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頁!

文明對文明的侵略,或許是人類歷史的必然,但每每提起,我卻仍會嘆息。額爾古納河靜靜地流淌,親吻着那片土地,注視着岸邊那些民族的興衰。

完整的人物

——讀《額爾吉納河右岸》有感

高一4班陳佳鑫

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雨雪看老了。——題記

我選了最喜歡的話作爲題記,這句話從我的視野裏似乎影射出了一個漫長卻短暫,悲涼卻也溫暖的旅途。我們都是這趟列車上的一員,不必在乎終點,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風景和欣賞美景時的心情。

開向墳墓的列車帶給我對時間的厭煩和對歲月流逝的恐懼,我怕看到自己逐漸長大直至衰老的樣子,我未能像遲子建先生那般欣然—只覺得往事隨風飄散,只留下了時光的累累瘢痕罷了。

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

再讀下文,許多千奇百怪的名詞,如同電影最後在片尾曲中慢慢劃過熒幕的字幕一般,千頭萬絮,只有一個十分模糊不清的樣子,條理不分的大框在腦海裏時隱時現,不停地揪出大段問題。

讓人迫不及待的渴望繼續讀下去。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二感受,我猜這也是它能一舉奪得茅盾文學獎的非同尋常之處吧。

只讀幾頁,我便開始漸漸清晰起來,腦海中原本模糊的框架慢慢立體起來,出現了筆直的線條,鋒利的棱角,幾乎成型。然後又緩緩的分明開來,出現了獨立的人物——單純善良的安草、愛啃樺樹皮的西班、衣着女性化的尼都薩滿、相愛的林克和達瑪拉、鄂溫克女人我….它們雖然獨立出來卻還不夠豐滿,一個個的乾巴巴的,瘦得可憐。

遲子建先生大約有孔子一般的仁心,看不得乾癟的毫無生機的輪廓,於是動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恨不得把每根頭髮絲都描述出來,我不喜依芙琳,總覺得他並不像那個美到我難以想象的仙境中的一部分,更像個市儈,會在市場大聲嚷嚷謾罵的女人!可我又覺得是自己的理解太狹隘,他也有自己可愛的一面,於是便深思熟慮起來。

看過?三眼?,我愛上了它的細節,每一處最微妙精細的地方都像是黑暗中閃耀的鑽石,光彩奪目…… 前輩的作品帶給我太多感觸,太多細節都深深刻在了記憶裏,像電影版播放着。人性是兩面的,有好的也有壞的評價才完整,這樣的主人公才更真實,纔會有血有肉有棱角和共鳴。

這樣的思考結論太多,一言難盡。

?坐在這樣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鹼場的獵人,可我等來的不是那些豎着美麗犄角的鹿,而是裹夾着沙塵的狂風?。——後記

梟 鳴

—讀《狂人日記》有感 高一4班 劉夢怡

又一次細讀《狂人日記》,心中是懷着敬意的。對於我來說,魯迅先生是我最敬佩的中國文學家、革命家,沒有魯迅,就沒有中國近代文學。我不敢多作評點,因爲我純粹是以求知的心態來品味先生所帶給我們的文化盛宴的。

而他的意義,就在於不需要被追捧被肯定被獻媚。他怒視着人們。 在那個晦暗**的年代,多麼需要有人引領一條光明之路。於是,《狂人日記》誕生了。先生以諷刺的手筆抨擊當時黑暗的社會,藉助於?我?的辛酸與生活的掙扎,描繪出人性的醜惡與世界的殘缺。

然而先生並非是現實主義者,他在揭露和批判的同時,又開闢了一條新的出路。 首先他自省。?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或許在茫茫夜幕下,先生獨立於窗前,望着窗外沉默的世界獨自嘆息。?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誰不爲兄弟??所以先生所揭露的顯然不是一個人,是對整個民族的擔憂。?食人?的民族,何時能清醒呢?先生以冷峻的筆、冷酷的臉向塵世發泄着悲痛。

先生絕望了嗎?

顯然不是。先生無奈說道:?然而我雖然自有無端的悲哀,卻也並不憤懣,因爲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絕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在先生的孤獨裏,我卻看到了他的力量。此時此刻,先生用一顆冷靜的心辨認虛幻的事物,他怒視着,他鳴叫着,在須臾的間隙裏找尋新生希望時,他依然孤獨的抗爭着。

他痛苦地吶喊道:?救救孩子……?新青年是未來中國的脊樑,先生願意燃燒自己,把光亮留給孩子們,他看透本質,嘲笑着現實。先生如同一隻梟,誕生於黑暗,卻不屬於黑暗,因爲先生如梟一般犀利的眼睛裏透出黎明的影子。

文壇無魯迅,何人領吶喊? 彷徨。

像貓頭鷹一般洞察黑暗的眼睛,像貓頭鷹一般?大煞風景?的叫聲,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少的批評精神。

聆聽寂寞

——讀《寂寞》有感 高一1班王程

?那是一個愉快的夜晚,全身只有一個感覺,每個毛孔中都溼潤着喜悅。?文章的開場白。我並不感覺作者有多麼寂寞,反而是一種沁人的愉悅,於是我帶着疑惑繼續讀了下去。

作者用優美的語言爲我們描述了他居住的環境,就在一片森林裏,與瓦爾登湖的湖水爲伴,心中的寧靜只有漣漪,沒有激盪。與兇猛的野獸爲伴,他的住所也只是一座小木屋,那個地方寂寞地跟生活在大草原上一樣,即使是這樣寂寞,作者卻能從生活中找到樂趣,創造樂趣,大自然就是他最好的夥伴,只要還有思想,他就可以在清醒的狀態下欣喜若狂。在作者的思想中寂寞就是最好的夥伴。

讀完文章後,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和僻靜的大自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恍惚就在沿着湖邊走,聽着牛蛙鳴叫微風習習,搖曳的,是赤楊和白楊,幾乎使我不能呼吸了,我彷彿臵身其中,享受着大自然帶給我的一切。雖然作者只有一個人,但他卻並不會感到孤單寂寞,因爲在這裏,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與冗雜,他感受到的是來自於自然的美麗,原始的美。

文中有把自己與學生、農夫相比較,我細想一下才發現我也是孤獨的,在學校裏有知識老師同學們的陪伴,在家裏有家人的保護,每天無非就是在這兩地之間奔波,生活其實並不是一成不變,當我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他便成爲一種習慣消失了。單調與乏味充斥了整個青春,或許這些都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

一頁,也許這纔是剛剛開始,我只能從寂寞中慢慢去找尋樂趣。

梭羅的這篇文章,抒寫的是一種生活,是一種精神,能讓我體會到一種不一樣的生活樂趣和方式,讓我想起了與世隔絕的桃花源,是人人都向往的安身之所,在人羣中陶淵明是寂寞的,梭羅也是寂寞的,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詮釋了他們對於寂寞的理解,現在我還不能去享受這種寂寞。但在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去嘗試,因爲畢竟人生不是一成不變的,否則人生是會有缺憾的。

笙歌中 朦朧夜

——讀《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有感

高一4班王瑞瑄

九十年前,有兩位青年友人伴着清冷的月色共泛秦淮河。九十年後,讀到朱自清的那篇《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時,那河的繁華與風姿,使我這個北方長大的孩子充滿了嚮往。

初次知道秦淮河,是因爲杜牧的那首《泊秦淮》。短短几行詩,卻將秦淮河上的紙醉金迷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後來看的書多了,也曉得了這條河中凝了許多不同朝代的金粉。可以說,是歷史成就了秦淮河,並賦予了她綽約的風姿和豔麗的外表。

可惜的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她也逐步走向了沒落,而朱自清的一篇文章,又讓她再一次散發出了迷人的光彩。

在我看來,這篇文章中的語句,並不亞於《荷塘月色》,甚至比其更讓我有種身臨其境之感。精緻華麗的大船、清幽雅緻的?七板子?、朦朧的煙靄、細微的漣漪……無論哪一樣,都有着不可言說的魅力。燈光的黃暈給秦淮河的夜色披上了一層薄紗,看得見卻又不明瞭。月光因燈光更顯一派清輝,燈光混着月色也更加渾濁,好一副清者自清濁自濁的景象!

使秦淮河負有盛名的,除了她的旖旎風光,還有那些爲生存而掙扎的歌女們。在秦淮河幽幽的百年曆史中,她們是一羣特殊卻又必不可少的存在。她們與秦淮河像是一株雙生花,相互依存,誰也離不了誰。遊秦淮的人沉迷在這徹夜的笙歌中,這也難怪,誰又能不被這混合着微風與河水的軟軟的歌聲所吸引呢?偏偏朱自清拒絕了。因爲心中?道德律?的壓迫,從而放棄了自己的憧憬與盼望。縱使他在文中對於自己的做法有大段的解釋,但我仍是無法理解。一邊感到抱歉,一邊又嚮往着這醉人的歌聲……倒不如依自己心意點上一曲了事!不過這種複雜的心情足以體現他的坦率,他是名人,又不是聖人,又何必事事做到完美無缺、讓所有人都滿意。

過了繁華地帶,秦淮的夜便只餘了冷清。身後的朦朧夜景、嫋嫋餘音恍如一場夢般悄然遠去。靜謐的夜中只留有槳與河水撞擊所發出的細微聲響。素月依人,小船中卻載滿了惆悵。

夜已深,朦朧秦淮夜裏的笙歌之夢,總有一天,也徹底醒了過來。

痛苦便是人生 ——讀《梵高傳》有感 高一4班申悅然

?痛苦便是人生?這是名畫家文森特.梵高的臨終遺言,也是他那短暫一生的真實寫照。梵高是世上最孤獨的人之一。這是歐文斯給梵高寫的傳記《渴望生活——梵高傳》的前言。

在傳記中,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歐文?斯通用一支神奇的筆勾勒了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滿痛苦的悲劇人生。這個荷蘭畫家因爲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後開槍身亡。這本書看過很久了,它給予我心靈極大的震撼。梵高是個爲藝術而生的天才,他的偉大毋庸多言。

他的弟弟提奧則是在他背後默默支撐他的另一個偉大的人,沒有提奧就沒有梵高。因爲梵高根本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提奧定期給生活窘迫的梵高匯錢,讓他能在滿足溫飽的前提下繼續創作。梵高則不斷地寫信給弟弟,告訴他自己創作的過程,對生活的信心和絕望。他的一生可以概括爲:出生+繪畫+死亡,除此以外再無其他。雖然他也曾追求過愛情,卻從未獲得。當他爲愛情把手放在燃燒的蠟燭上方,以此表白

時,我感動得無意言語。無疑他的愛是瘋狂的,可惜沒人敢接受。和妓-女生活的那段時間,更加沒有愛情可言。在絕望中無以迴歸的梵高,最終選擇了以絕望的方式離開自己。

19世紀的印象派畫家裏,梵高是一個另類。他的畫有點類似兒童的創作,線條和色彩大膽純粹,醉心於風景,植物和貧苦大衆的描繪。鳶尾花,向日葵,星空,麥田,蘋果園,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農民,拾麥穗的婦人。畫面中的每一個物體,都以獨特的方式燃燒着它的生命力。它們已經不僅僅是一些靜物。它們是悽豔的生命。沒有一個畫家的用色,會像梵高這樣濃烈,明亮,無法控制般的亢奮。深紅,銘黃,碇藍,豔紫,蒼綠。油彩有時候以凝固狀態呈現在畫布上,無法稀釋和抹勻,好像一顆被揉搓的靈魂,把暗紅的鮮血噴射在包容着無限嚮往的空白上。粘稠的血液因爲激-情,在喪失傾訴的寂靜中,像混亂的手指,因爲無法抓住空虛而扭曲。危險天空下的麥田。一種騷動激越的情緒糾纏在壓抑而明麗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氣息撲面而來。是暴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風。是靈魂無法突破的孤獨。

但梵高發現,生命的疼痛滋長於他自己挖掘的傷口。於是,他在陽光充沛的田野上,對着自己的身體開了一槍,沒打中心臟,然後掩着傷口回到家裏,當天晚上,凡高叼着菸斗一言不發.第二天,凡高還與來看它的提奧談起他對藝術的見解.到了晚上,他開始虛弱.1890年7月29日凌晨1時30分,凡高停止了呼吸,在他的弟弟提奧的懷裏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37歲.他的遺言是:?the sadnewill last forever.?更是讓人感覺到他的內心深處那久久的痛苦和絕望。

梵高死後六個月,弟弟提奧在對哥哥-痛苦的思念中帶着無限悲痛離開了人世。他被人們安葬在他哥哥的墓旁-奧維爾墓園。墓園很簡單,兄弟兩的墓碑也很簡單,上面分別寫着:文森特.梵高與文森特提奧.

也許梵高早就意識到:破碎會帶來快樂。可以讓自己不再絕望,於是他選擇了離開……

大過天的是愛

——讀《麥琪的禮物》有感

高一1班宋沐遙

?明天就是聖誕節了。?黛拉爲了心愛的丈夫,賣掉了寶貴的長髮,又四處奔波尋來了能配上丈夫那隻祖傳的金錶的白金錶鏈。不巧,丈夫吉姆卻賣掉了金錶爲黛拉買了一整套的梳子。

看到了結局,不禁感到有些遺憾。二人都獻出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卻換來了配不上用場的物品,這不相當於白忙活一場麼。大概許多人都會感嘆這一對夫妻多?傻?呀,可是仔細一想,這一份傻的背後是夫妻間滿滿的愛意,這彌足珍貴的情感固然勝過了一切美好的物質。

黛拉的錶鏈,雖然現在還不能用,卻給丈夫帶來了偌大的驚喜。她躊躇了許久裁下了長髮,又跑遍了各個商店爲丈夫選擇合適的禮物。這抉擇與奔波中,無不溢滿了對丈夫的愛。

吉姆的梳子,怕是要等些時候了,卻換來了黛拉狂喜的叫喊,大概就是這一瞬的歡呼雀躍,讓吉姆覺得這一天的得失都是值得的,黛拉的幸福快樂遠比那令人羨慕的金錶來的可貴。

記得以前讀過一個故事,一個窮人,身無分文,卻很快樂;一個富人,腰纏萬貫,卻總是悶悶不樂。命運就是這樣,讓他們相遇,窮人有愛他的妻子,有一羣玩伴,而富人也有他的妻子,還有傭人,還有許多仰視他的人兒……富人得到的似乎比窮人多,卻感到空虛,只因他的生活裏堆滿的全是物質、金錢而不是窮人所擁有的真摯感情。由此看來,黛拉與吉姆在聖誕節互換的不是錶鏈與梳子,而是彼此間的真愛。這也難怪結尾的吉姆是微笑而不是感到遺憾了。

生活中,我們很少會經歷巧合的如此天衣無縫的事情,但總有一些愛你的人,願意爲你付出一切是時刻存在的。你的親人、朋友在用生命去愛你,若是你不努力地愛這個世界,努力地奮鬥,生機勃勃地浮游在這片熱土中,那愛還有什麼意義。於是,所以,讓現在開始爲了愛,爲了夢想去飛翔吧。前方的路不管有多少坎坷與荊棘,有了愛,你就可以毫無畏懼地走下去。與其羨慕黛拉與吉姆的愛,不如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愛。

請用愛,回饋愛你的人吧。

遺失的親情 ——讀《背影》有感 高一4班唐婕

《尋找靈魂的棲息地》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朱自清最有名的這篇《背影》,這篇文章在國中時也學過。但那時是純粹爲了考試,尋章摘句地背文章的思想感情。在那種被動的情況下,自然沒有心境去細細揣摩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真正感受。如今再次捧起這篇熟悉的文章,靜靜品讀,漸漸地被我感動了。讀完後腦海中仍然浮現着朱自清筆下勾勒出的父親的背影,於是提筆寫下了這篇感想。

不知道大家都注意過自己父親的背影沒有,曾經可以單手提起我的父親的背影是偉岸的。如今父親的背影卻充滿了滄桑感,背漸漸地駝了,星白的頭髮刺痛我的內心。那背影是屬於你我的,是愛的背影。

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

人生中總是有那麼幾個片段能夠溫暖整個曾經。我與父親不相見已經兩年有餘,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這樣的開頭,涌現出他對父親的留戀與慚愧。在家庭出境困難時,父親用他的樂觀與堅強激勵着自己的兒子,就像是我踉蹌學步時,父親雙手傳來的溫度。當兒子要坐車北上時,父親再三囑咐,貼心照顧。而兒子卻覺得父親笨手笨腳,對自己的擔心全是多餘。而我認爲想家就是身邊少了一個能管你,能唸叨你的人。這種愛的方式已經成爲一種習慣,即使厭煩也覺得溫暖。這種親情總隱藏在生活的小細節中,卻總有人抱怨生活平淡,父母不關心他。其實不要把幸福的標準定得太高,生命中的任何一件小事只要你細心品過,可以說都與幸福有關。

文章中寫的最細緻的是父親爲兒子買橘子爬月臺時的背影,濃濃的父愛與兒子對愛的領悟全部表達了出來,後來兒子收到了父親來信說身體不適。連我都爲此感到惋惜。親情,讓時間匆匆而過,但不要讓時間使親情消逝於無形。人在的時候,總覺得來日方長,什麼都還有機會,殊不知其實人生就是減法,見一面少一面。時間其實是賊,發覺的太晚,他已經偷走你最珍貴的東西。歲月經得起多少等待,很多人還沒來得及說再見就離開了。很多事還沒來得及做就已經成過往了。

曾經的美好,一瞬間變成殘念。看時光的輪廓描繪出悲傷歲月的弧線。不要忽略疼愛你的人。因爲人生就像公交車,知道它有起點和終點,卻無法預知沿途的經歷,你永遠也不知道誰會在下一站帶着遺憾離去。所以緊握此時,珍惜現在。如今我唯一的心願——我已長大,而你未老去。

碧樹門前,看周家今朝

《雷雨》鑑賞 高一1班武思賢

時隔多年,紙卷會泛黃,而《雷雨》憑藉它本身奪目的光輝,永遠不會褪色。一代人興衰成敗,在外表上看是輝煌豁達的,而走進庭院深處,卻又別有洞天,滿目周家風雨,雨聲中夾雜着驚雷的寒暄,且讓我們一同走進《雷雨》的世界。

作爲周家的家主周樸園,他如同近代中國的封建資本家一般,噬金如命,在他眼裏,除了權貴外,其他都是可以拋掉的。他將自己畢生的精力,近乎全部都投入到了自己高傲的事業中。剝削、殘暴,無不能成爲他的代言詞。他也有過年輕時,不然,也不會和自家僕人有染,生下週萍、魯大海這兩個私生子;他最終還是成爲一張撲克臉,踏上了這條?光輝?的資本剝削之路,腳下踏的是無產階級?無聲?的冤苦。說起周樸園,就不得不提一下週蘩漪了。大年夜的暴風雪,一個女人抱着剛出生的孩子投河自盡,一個女人踏着娟娟細步,入了周家的門,成爲了名正言順的太太。她,周蘩漪,渴求的是自由與平等,她夢

寐着愛與被愛,卻不想掉入了?殘酷的井?中。她的期盼,猶如鏡花水月,遙不可及,又如玻璃的高腳杯,從高處一墜即碎。她前後兩次墜入周家愛情的漩渦,每一次等候着她的只有絕望與瘋狂,她始終都逃不出這個精緻的金籠,擺在她面前的食物,是一碗苦澀的藥湯。

最終,周家留下的,也只是這一輩人的痛苦和追思。他們最終只是鬱郁終老,白髮人送黑髮人,自己孤零零守在這空蕩蕩的土地上。那些無辜的孩子們——楊柳岸,曉風殘月

《雷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悲劇,人們看過轟轟烈烈的大風大浪,而最終都還是敗在人性的糾葛之間。一個時代締就的悲劇,在各處都會發生,而周家只是其中的一個具體化。

《雷雨》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極爲鮮明、富有動感。權貴於心的周樸園、美夢破碎近乎瘋癲的周蘩漪、壓抑矛盾的周萍、單純卻懦弱的周衝……每個人都具備着自己鮮明的特點,都代表了一類人的形象。捧起這部書,彷彿是在和這些人物交談,一幕幕映入眼簾,彷彿是方纔纔在鄰房發生過一樣,充滿了真實的快感。

看着《雷雨》,周樸園年輕時的愛情故事,乃至周萍與魯四鳳、周蘩漪之間的情感糾葛,映射了當時那個時代的冷酷和荒唐。周樸園爲了自己的利益不被侵害,會准許監工肆意壓迫礦工工作,用金錢買來他所需要的?事實?,而除了魯大海,沒有人再在口頭上說出一句抱怨的話。這彷彿在說——金錢就是力量。周萍爲了滿足他自己內心的空虛,看到樸實而滿懷青春朝氣的四鳳,將周蘩漪無情拋棄,讓四鳳——自己的妹妹懷上了他的孩子,最終導致了慘死的悲劇……

周衝到自己死時,他的心底依然是純真善良的,在他心底,比起封建地主思想,更多的是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充斥着他的大腦,而最終,也正是這種思想,讓他在死時,還天真地以爲自己能幫助心愛的女孩,在死時,他仍然不敢相信他所看到的真相,他的死是這個時代必然要送給他的?禮物?。活下來的都是上一輩老人,新一輩的人全都遠去。一如那?楊柳岸,曉風殘月?,想要留下的留不住,清冷的風、無法圓滿的月亮,都是人無聲的寂寞與哭訴。精神上的雷雨

《雷雨》闡明瞭在近代的中國,那些封建剝削、精神壓迫、腐朽冷漠的家族真相,強烈抨擊了當時的社會是沒有希望的,最終這些家族的結局,也都會荒唐而悲涼的收場。

其實,從另一種層面上看,這也是一種深沉的惋惜。一個人活在世界上,風風火火,誰都不曾想過會孤獨終老、鬱郁終生。周樸園的一生是艱苦的,沒有真情,遠離人性,終日生活在一層?皮囊?裏,無法坦誠面對他人,縱使他一生機關算盡,卻還是在自己的手裏栽了跟頭。

但是在當時,這樣的人,只要他們的信念——即他們的家族還在,就不斷會孕育出新的這樣一類人,這在當時是不可爭辯的事實。周萍到最後像極了他父親,而這兩個人物形象,在曹禺的筆下既不相近,又極爲相近:周樸園最初與魯侍萍交往,最終卻和周蘩漪在一起;周萍最初與周蘩漪交往,最終卻要和魯四鳳在一起。細看這看似錯綜複雜的關係,其實都是一般的荒謬。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交錯式的投好。這樣就不難想周萍最後自盡的結局。他跟周樸園是極像的,但由於他沒有正式成爲周家的家主,沒有更深得融入這個社會,所以在他的行爲上,比周樸園還要再多一點衝動,多一點愧恨,所以他最終選擇了自盡。……

這樣一個以揭示假惡醜爲目標的劇作,成功地完成了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即對人性真善美,對社會自由民主的渴望,以及對這種思想遭受抨擊與扭曲的悲憤與無從釋然。它等待着後人去改變,那一種美好的願望,如今漸漸變成現實。剪不斷,理還亂

雷雨給我的一大感受就是:最一開始看,感覺極爲單純,但反覆去看,回味無窮。

第一遍讀,彷彿就是在讀一本故事書,對裏面人物荒唐的結局感到好笑,想着這是一出鬧劇;第二遍讀,看到了暗藏在文章中的小小伏筆,不禁讚歎起其行文構思的精巧,讀出了那種陰沉而略有傷感的氣氛;第三遍讀,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效果,配合着後期所看的演出,感觸更爲深刻。我不善於總結,每每看完一個長篇,總覺壓在心底的話太多,讀完《雷雨》,更覺得思路是有的,但結構是亂的。或許,我需要多鍛鍊這一方面的能力。說回來,《雷雨》便是這樣一種剪不斷,理還亂。情感是一致的,而劇情卻是錯雜的,它能在人的心靈深處成爲爽口陳釀,當它浮出水面,因爲它太過豐富,一個簡單的器皿難以完整得裝完,也就導致了這樣分層處理,卻因這些內容關係過於縝密,而對分類無所適從。

也罷,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只能憑藉粗陋的文字來表達出我想法中的周家,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也算是作者曹禺所留給我們的厚重的禮物吧。

命運的輓歌

——《雷雨》人物分析 高一1班王鈺茜

《雷雨》在我的印象中是洶涌澎湃的,這場悲劇不僅要用?悽慘?這個詞來形容,還要用?悲壯?來修辭。雷雨,打破了這世上所有美妙精緻的藝術品,在那?噼裏啪啦?殘片落地的聲音中,我們聽到的是靈魂與社會的廝殺聲和命運的輓歌。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魯媽——侍萍,這個舊中國底層勞動婦女的代表。她的性格不像蘩漪那樣是?最雷雨的?,給人的感覺也不是?最雷雨的?,但她喚起的共鳴一定是最有價值的。

侍萍的前半輩子是愛情的悲劇。三十年前,侍萍憑藉自己的青春和心靈的純真贏得了周樸園的愛戀,一個年僅十七歲的充滿夢幻的少女,雖然身爲下賤但她的心靈卻是純真美好的,她嚮往美好的一切,她嚮往愛情,她幻想幸福的人生和美妙的愛情伊甸園,這時的侍萍是個剛剛誕生的天使,她從上到下都穿着無暇的白色衣裙,她的一切都如雪般美妙,愛情使她的面頰蕩起紅暈,夢想與幸福使她長出自由飛翔的翅膀。然而,周樸園那顆只會愛自己的心怎能給予侍萍一輩子的愛?當週樸園爲了自己的前途拋棄愛情時,誰能切身地感受到侍萍那純潔的心的痛苦?周樸園是她的一切,愛情是她的生命,當樸園背叛她時,這個天使便失去了她的全部,她絕望了,絕望於愛情,絕望於夢想,她彷彿看清了些什麼,看清那破滅了的、殘餘的光影背後的現實,那醜惡的現實讓一位來自天堂的天使失去了她的快樂、幸福與所有的純真——這世界黑暗得容不下一點兒純真,就將其吞噬!侍萍不想再愛,也不能再愛了,她想放棄一切時,命運卻說:?你還沒有經歷過人間百痛,回去吧!?於是這個斷翅的天使再次跌落入一片骯髒中,純白的衣裙滿是污垢。

我們說,侍萍或許喪失了愛情的權利,喪失了純真的權利,但她自此再沒有放棄過生的權利,她面對現實,看清了夢想的支柱是多麼的脆弱和不堪一擊,真正的現實是極其不堪入目的,此時的侍萍也許是被玷污了,但她的精神、靈魂並沒有因此墮落下去。

侍萍的後半輩子是親情的悲劇。四鳳、大海是她的一雙眼睛,她靠她的兩個孩子踉蹌着奔走,孩子是侍萍世界裏唯一的曙光和希望。本來,她的心靈之泉因樸園的背棄和社會的折磨而枯竭,卻又因孩子而重新涌起同樣清甜的泉水。然而,當這個天使好不容易從泥潭中掙扎着爬出來時,一場大雷雨又將她推了進去,這一次更撕心裂肺、慘絕人寰。想想吧,朋友,當侍萍望着自己兒子周萍那張秀氣的臉,抽咽道:?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時,那份痛極的心情!一邊是大海、一邊是周萍,侍萍選擇了隱忍,選擇了那種針扎向心窩的苦痛與辛酸,爲了自己愛的人,再苦的水也要往自己肚子裏咽;可命運還要繼續折磨這個心力交瘁的天使,想想吧,朋友,當侍萍聽到四鳳與萍兒相愛時,那過受打擊的神情!一邊是自己的女兒四鳳,一邊又是自己的兒子周萍,侍萍又一次選擇了隱忍,選擇了又一個命運的重擔,她本想最後

一次展開那傷痕累累的斷翅,再爲她的兒女們遮擋這最後一次雷雨,可她失敗了,她失去了這世上她唯一愛着的三個孩子。

侍萍失去了孩子,失去了雙眸,失去了光明,她在這人間所能看到的最後一絲光也泯滅了,她所能涌出的最後一股愛的甘泉也乾涸了,這次這位高尚的天使真正失去了一切,她那飽經辛酸與挫折的生命終於不堪重負,被雷雨毀滅了。

一個活生生的燦爛鮮明的生命一步一步地走向黑暗寂冷的絕境深淵,侍萍就是一個天使,她被深深地傷害過無數次,可她總是沉默、總是隱忍、總是包容。她想嚥下這世間所有的苦水去守護自己所愛的人,去奉獻自己最誠懇的愛,一次又一次的用理智澆滅對不公的怒火,她用生命爲代價去愛,但命運給她的回報是什麼?是雷雨!

魯迅曾說過:?悲劇即是將世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那麼,侍萍就是這樣一個集善良、正義、包容等光明於一身的偉大女性,她被撕毀了,可她的靈魂永遠不會被毀滅,那不屈的魂正燃燒着、舞動着,一首命運的輓歌正似流水般傾吐着無盡的淒涼與悲壯!我想,曹禺先生想借侍萍表達的是:哪怕最完美、最正義高尚的人都要經歷苦難與雷雨的洗禮。面對人生的數場雷雨,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像侍萍一樣,不放棄,去接受它,就算只有一個小夾縫供我們生存,我們也要以不屈的靈魂在裏面掙扎、求生、去愛別人。愛也許得不到回報,但最起碼對得起我們的良心,實現了我們的價值!把對冷酷現實的恨與怨化作頑強、剛毅與愛吧,那樣你纔會更清醒!

唔,寧做地獄裏的天使,也不能做天堂裏的撒旦吧!

這個閃爍着人性美光輝的天使,我甚至都無法找到一個精準的詞來讚頌她不朽的靈魂。

枯萎白梅----魯侍萍 高一1班董睿

街上張燈結綵,爆竹聲,喧鬧聲,混成一片,枝頭上的梅花燦漫,團團簇簇,擁擠着,怒放着,迎着寒風。這時你出來了,穿着一襲素衣,身子在單薄的衣衫裏發抖,懷抱中襁褓裏的嬰兒哇哇地哭着。?撲通?,你縱身躍入湖水,梅花散落了一地。。。。。。

你是被人救起來的,再回家時你卻發現母親已經離世了,你握緊拳頭,發誓要爲了孩子再好好活一次。爲着孩子,你又嫁了兩次,卻都是極下等的人,但你都熬下來了,不爲別的,只爲好好地活着,直到你在周公館又遇着了周樸園,你的人生軌跡再次偏離,昔日情人相逢,卻遭無情對待,接着兒女相繼離開人世。。。。。。你終於崩潰了,再強大的心也無法忍受這麼多苦難呀!你倒下了,多年來抑制的情感,噴涌而出,化作悲痛,終於迸發!

魯侍萍,初讀《雷雨》覺得你是一個很能容忍卻又極平淡的女子,我對於你除了感慨和惋惜,再無其他情感。再讀《雷雨》,我才發現,你是極有內涵的、十分複雜的人物。開始時你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林徽因,不願帶給別人一絲傷害,待人處事總是淡淡的,有所保留。可是當我真正開始表演時,我卻意外地發現,你是一個很壓抑的角色,內心明明有着強烈的情感,卻因爲你的個性而不斷被壓抑,每次內心想去呼喊的時候卻總能理智地剋制住,這也許是因爲你年輕時受到磨難太多的緣故吧!

對於周樸園,你是又愛又恨的,當再一次面對他時,你又何嘗不渴望自己被認出呢!然而這個害你家破人亡奔波操勞一生的人,恐怕也是你此生最恨的吧!

對於四鳳和周平,你是憐愛的,作爲母親,爲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可以棄倫理道德於不顧地讓他們在一起,你的母愛是偉大的,但你可憐的兩個孩子,卻始終逃不過命運的輪迴。

魯侍萍,你本身就像是一朵傲視大地的素淨白梅,你自尊自愛,你充滿夢想,當你所擁有的一切都化爲了泡影時,你最終倒下、變瘋,白梅也終於枯萎了。

一場雷雨一場夢

——《雷雨》專題研究隨感

高一1班徐鈺

週四,我們一班的同學參加了《雷雨》劇組彙報演出,每一位演員都懷揣着激動的心情,將自己所理解的人物呈現給大家。

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演員們專注投入的表演更是將我帶入了《雷雨》,帶入了裝飾奢華卻氣氛沉重的周公館。在這裏,一場悲劇正在上演。在這裏,有正在冰冷的淚水裏呼救的人們,有着糾結的人物關係,熱卻熱烈,語言表達不張狂卻富有張力的女人,對我來說,是莫大的榮幸與挑戰。

談起這個女人,我便想起了當天下午我的表現。當時在臺上感覺還是良好的,感覺語言、感情、眼神、動作也都來得比較到位。但當下了臺後,有同學就反應說聲音有點小,我當時還有點驚異,一個偌大安靜的教室裏怎麼還會發生聽不見的情況?後來我仔細想想,可能自己由於過分專注於內心情況的展現,一切的一切都成爲了演好內心複雜心緒的積澱,在聲音方面可能就爲了要更貼合那種神態淡定、內心狂瀾的姿態,聲音也就不知不覺小了,小到可能就超出了那種看話劇時能被容納的範疇,話劇畢竟是戲劇,是門藝術嘛!

我們的結尾嘛,按理說是有點讓人不可理喻,無法相信,但我們卻敗在了它的上一步上——?不可理有着可恥的、絢麗的愛情,有着殘酷的、悲哀的報復。

性格變化多端的蘩漪和深沉卻專制的樸園是同學們提起最多的兩個人,但更引起我注意的是周萍和周衝兩兄弟。他們既一樣又不一樣,彷彿兩個模糊的重影,又像一個人身上的兩個影子。

先說周衝吧。他是整部《雷雨》中心思最單純的人,他的心思比四鳳都要單純。十七歲的少年,像一張白紙,懷着滿腔的熱血,一直想走出去父親的壓制、大海的侮辱,走出這氣氛扭曲的周公館,去尋找一片自己的天地。在他心裏,四鳳無疑是重要的,但蘩漪作爲他的母親,在他心中佔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但他心中這一份聖潔的卻崩塌了——就像二組同學演的,周衝心中最親愛的母親在他面前喪失了母性,甚至喪失了理智!他心中最聖潔之處也不再聖潔。這使我十分同情他,他並未做錯過什麼,從小在父親的專制下養成膽小懦弱的性格,在做夢的年齡折斷了夢的翅膀,這是多可悲!

對於周萍,他同弟弟愛上了同一個女孩,他與弟弟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卻有着截然相反的性格。與周衝相比,他完全是個成人。他複雜的性格使我誤認爲他是和樸園一樣道貌岸然的人。但後來我意識到,周萍同樣是個不幸的人,他心中有追求美好的翅膀,但現實卻是他深陷泥潭。他很痛苦,內心鬥爭很激烈,使性格也複雜多樣。

唉!

《雷雨》的迷人之處在於其中封建與自由的衝突,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以及道德與愛情的衝突等等所造成的悲劇和遺憾。在這個家庭中,遺憾是主調,其中各種糾結的關係,鮮明的人物性格,故事雖不是光明美好的,但悲劇美卻充盈在每個角落。如同一個夢,無論過程如何瘋狂、扭曲、悲傷,如何像狂風暴雨一般咆哮,結果都會煙消雲散,僅在我們心裏留下一道淡淡的痕。?一場雷雨一場夢,夢醒之後,一切成空?。

侍萍緩緩倒下。全劇終。夢已醒。

說演出的故事 高一1班劉洋

?老爺,還有事嗎??

?周樸園,你找魯侍萍嗎?魯侍萍在這兒。?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談起這個女人,我腦子裏倏然閃念的就是這幾句她與周樸園偶然重逢時的臺詞,話不多,卻句句痛鑿人心,雜糅着又愛又恨的情感。這一部分是我最愛析讀的。

談起這個女人,我便憶起自己的表現,確乎不太完美。因爲演前與同學也有交流過,我們都一致同意要演好魯侍萍這個角色,首先要學會感情的節制,即駕馭好自己的語言表達,內心的掙扎要透過肢體語言傳達出來,而不只是一味膚淺的?愛就尖叫,恨就咆哮?。這麼說雖說有點過分專注在周蘩漪和侍萍的語言態度上,但確乎如此。魯侍萍最大也是她最可悲的性格特點就是她的溫存,這麼說也許有些消極,有點抨擊,但也就是她的這個性格特點造就了一個註定不平凡的魯侍萍。所以說,演好這樣一個內心世界不狂

解?。無法相信的潛臺詞是你知道了什麼然後不相信,而不可理解就是壓根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更免得談那些可相信否的話了。這其實也是我們這次礪煉中的一個小小失誤,現實的情況與預期的效果也是有差距的。

這次演出的結果不是相當盡如人意,但我總認爲,不盡人意的結果總比盡人意的結果來得更有價值,更有故事。

一次必要的短途旅行 高一1班王凱

今晚的活動,今晚的角色,感謝您們。

爲期兩天的期會考試夾雜着我全部的好情緒閃電般流逝。週五整整一下午我只說了一句話:?我不吃飯了,你們吃吧。?晚上,我抱着被子溜進媽媽的房間,我們在黑夜中聊到很晚。我是迷茫的,想想同學們都對自己將來的職業做好了打算,而我對眼前的學習都存在問題。小時候我有多少夢想,如今正被我思想的轉變一個一個扼殺在搖籃中。我請求媽媽把所有的職業幫我列出來,媽媽說了不下三十多種,可以說各行各業,但我一次又一次的否定自己。周圍的一切愈變愈黑,我感覺我就像是在迷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看不到盡頭,不知道前進的方向。

週六,我有了一種隨風逐浪,順其自然的消極心態。我正寫着作業,突然一隻寬大的手放在我的肩膀上,我忙回頭看,只見爸爸笑得很燦爛。晚飯過後,爸爸與我們分享了他出差四天學習到的新知識。爸爸講得頭頭是道,我卻聽得心不在焉。媽媽看出了什麼是的突然說:?要不我們三口也來分角色演一下他們的‘科長科員與觀察員’?爸爸表示同意,我便沒有多說。

?科長科員與觀察員?就是分着三個角色,在大背景下進行談話,觀察員負責記錄並反饋。我不想當領導者,但也不想被訓話,於是我首選了觀察員這個角色,因爲我覺得觀察員只是個局外人,沒什麼用。

在科員的敲門聲與科長的請進聲中,一場科員與科長大戰揭開了帷幕。這是一場非常精彩的表演,作爲觀察員,我對科員的工作態度很欽佩,我被科長的那一種擲地有聲,機智靈活的語氣所制服。在發言環節後,我受到了爸爸媽媽的一致好評:他們誇我觀察細緻,點評有水準,尤其是在點評前的一句?僅此個人觀點?更是令人心服口服。受到如此大的表揚,我頓時心花怒放,忘掉了一切煩惱。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角色扮演竟爲我帶來如此大的收穫。我發現自己還有好多優點,我其實有好多內在的潛力。我善於傾聽,善於表達。爸爸媽媽的用心良苦總算沒有白費,在仔細思考過後,我又重新拾起信心,我要相信自己,向認真勤奮的科員學習,向機智靈活的科長學習,?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斷提升自己,勇敢的面向前方進軍。

從週五至週六晚,這是一次簡短的旅行,屬於我心靈上的一次旅行。

6

第二篇:2014級青島九中高一讀書筆記交流之三——讀名著悟人生

2014級高一語文讀書筆記交流之三20141220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名著悟人生

韓寒,我想和你談一談

——讀《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一談》

高一1班鄭上鑫

?喂,你好,是韓寒嗎??

?我不認識你,你是怎麼知道我的手機號的?? ?嗯——我是你的一名粉絲,很喜歡你的書。? ?謝謝,你怎麼知道我的手機號的?? ?直覺哈哈。?

?你這樣的人我見多了,掛了。? ?別別別。。。我是爲了完成作業,老師讓我們寫讀書筆記,我想寫《1988》,所以我想找你聊一聊,最後把聊的內容當做讀後感。哈!是不是很酷炫!?

?作業啊,好,我可以幫你,但是我只有10分鐘的時間,你最好快點。?

?10分鐘?名人平常不都是很悠閒的嗎?你還是作家哎。哦對,你最近不大寫書了,是不是光去開車了??

?說實話,我不喜歡寫書。書是什麼,不是賺錢的工具,不是成名的方式,在我看來,我單純地只是想寫點自己的想法,對社會、時代以及世界的看法。累了纔會寫,寫了會變的開心,然後會變得忘記我累這個事實,最後我就不累了。你們看進去了,我也寫進去了。對了,對於我賽車這件事,我是這麼想的。人總要有夢想,而夢想就是愛好的放大化。我喜歡賽車了,不喜歡寫書了,就是這樣。說了太多了,說說書吧,你能看得懂嗎?聽你聲音應該不到20吧。?

?哇,爲什麼你說的每句話都這麼有哲理,真的很羨慕。。。20?!我還沒滿16呢。說實話這本書是老師推薦給我們的,真沒想到會是這麼一本書。之前也很喜歡你,當然也是被你的長相所吸引了哈哈。看多你的博客和微博,這次終於看了你的書了。?

?還有8分鐘了。這本書怎麼說呢,你看這本書還是有些早,但是你們現在這些學生不都早熟嗎,肯定都懂哈哈。?

?嗯,還有8分鐘這麼短了,行,那就按第一個模塊:寫作的內容與結構——?

?——等會,對不起啊,時間太緊了,而且我不大喜歡闆闆框框的談話,況且讀後感我覺得沒必要寫得那麼拘束,不過我是個壞學生啊你還是別聽我的。嗯隨便聊聊就行,有沒有什麼看不懂的地方或者你有什麼特別的感想??

?好,我也喜歡自由一點的。? ?嗯說吧還有7分鐘了。?

?寒哥,那個路子野就是你嗎?? ?哈哈,我寫的人物不是我就怪了。? ?那你覺得子野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他啊,迷茫而自閉,你看啊,他是一直在逃避,但他卻一直受朋友影響,生活在過去,而且他沒有目標,沒有人生的方向,所以導致他一直在揹負着殘酷的現實。說實話,我並不覺得路子野是幸福的,但他又是幸福的。他的朋友一個接一個在他的回憶中死去,只有他活着,但可悲的是他卻一直活在回憶中,他卻一直讓回憶糾纏着,怎麼說呢,他經歷了人能經歷的所有事情。他正如80年代的旁觀者在訴說着他對於人生和整個世界的看法。?

?寒哥,我爲什麼想到路子野就覺得心裏不好受呢。哎,難道他就不能擺脫回憶嗎??

?不能,真的不能,娜娜你知道吧,就是那個妓女,對不起啊我也想不出有什麼更婉轉的詞來形容‘妓女’一詞,反正你也懂。他們倆都想清零自己,開啓新的生活,但子野只知道逃避應該說他只能逃避,因爲他還要活下去;而娜娜重生的唯一方式就是生下孩子,娜娜喜歡子野,但她知道她配不上子野,所以只能讓‘重生的娜娜’繼續陪伴着他。?

?還有5分鐘了快一點還有什麼問題?不過你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了這本書的每個細節。? ?寒哥,另外這麼一說,我很喜歡你的兩個寓言,一個是‘流沙’,一個是‘溫水煮青蛙’。前者諷刺抨擊愚民教育對人的洗腦和誤導;後者則告訴我們什麼纔是真正的現實。?

?呵呵。別給我太高的評價,這些都是些無稽之談,等你真正遇到了現實你就會明白了。其實有些時候的有些事物的對錯並不由主觀控制,你對我錯,成功或是失敗,完全是由別人定義的。你要記住有些事情並非如此,還有3分鐘。?

?我還很喜歡你寫的一句話:我就是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永遠不會變的,快來適應這個世界吧!? ?對,這句話啊,其實是我對我老婆講的。另外告訴你,我的女兒叫小野,是不是跟路子野有點像。我就特別喜歡‘野’這個字。做人沒必要拘束。寫作更一樣,沒必要裝模做樣。自己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對了寒哥,我看網上有人對你的《1988》的評論有些是說你用了很多的隱喻,我不是太懂這些能否給我講講??

?還有2分鐘,剩下的我就說完吧。時間不夠了就等下次吧。有些事我也不方便給你講,有空問問你爺爺奶奶不行的問你爸媽要不是共產黨的狂熱粉絲才行。最後還是回到書裏來。其實看書看得更多的是一種‘三觀’: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當然我的書並未這麼高尚,但是也並不是什麼低俗18禁。你要記住人一定要有夢想但你一定要考慮到現實,如果你沒有衝擊現實的能力我勸你還是繼續當祖國的小花朵吧。我有很多朋友,子野也是,但很多都在路上到下了,被夢想擊敗,被現實擊敗。人生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必須要走的路,一條是你選擇走的路,你不是我,你只有把必須走的路走好並且要先走必須走的路,才能安穩快樂地走你選擇的路。這是我想對你說的,祝你永遠快樂,還有不要過度沉溺於《1988》,要走出來,帶着夢想走出來,再見。?

?再見。?

我又撥打過去。。。。。。

?對不起,您撥打的號碼爲空號。?

我笑了,原來韓寒只是我扮演的韓寒而已。

文明對文明的侵略

——讀《額爾古納河右岸》有感

高一1班賀嘉懿

神鼓上的樺樹皮積了老高,鄂溫克的山民離開了他們的營地,遷到鴿籠一般的城裏。

跳神的薩滿在畫布上定格,昔日迎風起舞的神衣在博物館的櫥窗中沉睡,林間的鹿鈴聲消逝了曾經鬱鬱蔥蔥的林海,正一天天蒸發……

這,是鄂溫克的進步嗎?

不,這是中原文明對鄂溫克文明的侵略。

鴿子籠裏,是死了的鄂溫克文明,而活着的,只有中原文明。 這是文明對文明的侵略。

也許有人會說那個遊獵民族的生活習俗破壞生態,導致物種滅絕,但鄂溫克區區幾萬人口的日常作息對生態造成的影響,與中原人對那片森林的鯨吞相比,不過滄海一粟罷了。更何況他們的信仰與自然緊密

結合,他們在那土地上世代生存,也未造成多大的生態破壞。中原的文明人若是說他們破壞生態,那就像曾一年捕殺成千上萬鯨類卻反咬一口稱那一個部落每年僅捕殺一兩頭鯨的因紐特人使鯨類瀕臨滅絕一樣可笑。

?文明?的民族同化?不文明?的民族,自以爲使?落後文明?進步,卻不知已讓那?落後文明?面目全非,失去了原先的光彩。

鄂溫克的例子並不那麼血腥。美洲印第安人幾乎被歐洲人滅絕,白人的大肆殺戮使幾千萬人口死於非命。與印第安人遭到的屠殺相比,它已是得相當溫和了。

不論?先進文明?是懷着鄙視的心態也好,提升全人類素質的想法也罷,他們對於?落後文明?所採取的措施無非於其國土上的侵略、於其人口的殺戮、於其文化上的?教化?這類,這些都會改變被動民族原有的文化習俗,最終使該文明淡化甚至消失,這就是赤裸裸的侵略!就算人口、土地仍在,但習俗文化不存,該文明何在?無論先進與落後,每個民族的文明都是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都是人類發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頁!

文明對文明的侵略,或許是人類歷史的必然,但每每提起,我卻仍會嘆息。額爾古納河靜靜地流淌,親吻着那片土地,注視着岸邊那些民族的興衰。

完整的人物

——讀《額爾吉納河右岸》有感

高一4班陳佳鑫

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雨雪看老了。——題記

我選了最喜歡的話作爲題記,這句話從我的視野裏似乎影射出了一個漫長卻短暫,悲涼卻也溫暖的旅途。我們都是這趟列車上的一員,不必在乎終點,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風景和欣賞美景時的心情。

開向墳墓的列車帶給我對時間的厭煩和對歲月流逝的恐懼,我怕看到自己逐漸長大直至衰老的樣子,我未能像遲子建先生那般欣然—只覺得往事隨風飄散,只留下了時光的累累瘢痕罷了。

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

再讀下文,許多千奇百怪的名詞,如同電影最後在片尾曲中慢慢劃過熒幕的字幕一般,千頭萬絮,只有一個十分模糊不清的樣子,條理不分的大框在腦海裏時隱時現,不停地揪出大段問題。

讓人迫不及待的渴望繼續讀下去。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二感受,我猜這也是它能一舉奪得茅盾文學獎的非同尋常之處吧。

只讀幾頁,我便開始漸漸清晰起來,腦海中原本模糊的框架慢慢立體起來,出現了筆直的線條,鋒利的棱角,幾乎成型。然後又緩緩的分明開來,出現了獨立的人物——單純善良的安草、愛啃樺樹皮的西班、衣着女性化的尼都薩滿、相愛的林克和達瑪拉、鄂溫克女人我….它們雖然獨立出來卻還不夠豐滿,一個個的乾巴巴的,瘦得可憐。

遲子建先生大約有孔子一般的仁心,看不得乾癟的毫無生機的輪廓,於是動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恨不得把每根頭髮絲都描述出來,我不喜依芙琳,總覺得他並不像那個美到我難以想象的仙境中的一部分,更像個市儈,會在市場大聲嚷嚷謾罵的女人!可我又覺得是自己的理解太狹隘,他也有自己可愛的一面,於是便深思熟慮起來。

看過?三眼?,我愛上了它的細節,每一處最微妙精細的地方都像是黑暗中閃耀的鑽石,光彩奪目…… 前輩的作品帶給我太多感觸,太多細節都深深刻在了記憶裏,像電影版播放着。人性是兩面的,有好的也有壞的評價才完整,這樣的主人公才更真實,纔會有血有肉有棱角和共鳴。

這樣的思考結論太多,一言難盡。

?坐在這樣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鹼場的獵人,可我等來的不是那些豎着美麗犄角的鹿,而是裹夾着沙塵的狂風?。——後記

梟 鳴

—讀《狂人日記》有感 高一4班 劉夢怡

又一次細讀《狂人日記》,心中是懷着敬意的。對於我來說,魯迅先生是我最敬佩的中國文學家、革命家,沒有魯迅,就沒有中國近代文學。我不敢多作評點,因爲我純粹是以求知的心態來品味先生所帶給我們的文化盛宴的。

而他的意義,就在於不需要被追捧被肯定被獻媚。他怒視着人們。 在那個晦暗**的年代,多麼需要有人引領一條光明之路。於是,《狂人日記》誕生了。先生以諷刺的手筆抨擊當時黑暗的社會,藉助於?我?的辛酸與生活的掙扎,描繪出人性的醜惡與世界的殘缺。

然而先生並非是現實主義者,他在揭露和批判的同時,又開闢了一條新的出路。 首先他自省。?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或許在茫茫夜幕下,先生獨立於窗前,望着窗外沉默的世界獨自嘆息。?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誰不爲兄弟??所以先生所揭露的顯然不是一個人,是對整個民族的擔憂。?食人?的民族,何時能清醒呢?先生以冷峻的筆、冷酷的臉向塵世發泄着悲痛。

先生絕望了嗎?

顯然不是。先生無奈說道:?然而我雖然自有無端的悲哀,卻也並不憤懣,因爲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絕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在先生的孤獨裏,我卻看到了他的力量。此時此刻,先生用一顆冷靜的心辨認虛幻的事物,他怒視着,他鳴叫着,在須臾的間隙裏找尋新生希望時,他依然孤獨的抗爭着。

他痛苦地吶喊道:?救救孩子……?新青年是未來中國的脊樑,先生願意燃燒自己,把光亮留給孩子們,他看透本質,嘲笑着現實。先生如同一隻梟,誕生於黑暗,卻不屬於黑暗,因爲先生如梟一般犀利的眼睛裏透出黎明的影子。

文壇無魯迅,何人領吶喊? 彷徨。

像貓頭鷹一般洞察黑暗的眼睛,像貓頭鷹一般?大煞風景?的叫聲,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少的批評精神。

聆聽寂寞

——讀《寂寞》有感 高一1班王程

?那是一個愉快的夜晚,全身只有一個感覺,每個毛孔中都溼潤着喜悅。?文章的開場白。我並不感覺作者有多麼寂寞,反而是一種沁人的愉悅,於是我帶着疑惑繼續讀了下去。

作者用優美的語言爲我們描述了他居住的環境,就在一片森林裏,與瓦爾登湖的湖水爲伴,心中的寧靜只有漣漪,沒有激盪。與兇猛的野獸爲伴,他的住所也只是一座小木屋,那個地方寂寞地跟生活在大草原上一樣,即使是這樣寂寞,作者卻能從生活中找到樂趣,創造樂趣,大自然就是他最好的夥伴,只要還有思想,他就可以在清醒的狀態下欣喜若狂。在作者的思想中寂寞就是最好的夥伴。

讀完文章後,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和僻靜的大自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恍惚就在沿着湖邊走,聽着牛蛙鳴叫微風習習,搖曳的,是赤楊和白楊,幾乎使我不能呼吸了,我彷彿臵身其中,享受着大自然帶給我的一切。雖然作者只有一個人,但他卻並不會感到孤單寂寞,因爲在這裏,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與冗雜,他感受到的是來自於自然的美麗,原始的美。

文中有把自己與學生、農夫相比較,我細想一下才發現我也是孤獨的,在學校裏有知識老師同學們的陪伴,在家裏有家人的保護,每天無非就是在這兩地之間奔波,生活其實並不是一成不變,當我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他便成爲一種習慣消失了。單調與乏味充斥了整個青春,或許這些都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

一頁,也許這纔是剛剛開始,我只能從寂寞中慢慢去找尋樂趣。

梭羅的這篇文章,抒寫的是一種生活,是一種精神,能讓我體會到一種不一樣的生活樂趣和方式,讓我想起了與世隔絕的桃花源,是人人都向往的安身之所,在人羣中陶淵明是寂寞的,梭羅也是寂寞的,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詮釋了他們對於寂寞的理解,現在我還不能去享受這種寂寞。但在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去嘗試,因爲畢竟人生不是一成不變的,否則人生是會有缺憾的。

笙歌中 朦朧夜

——讀《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有感

高一4班王瑞瑄

九十年前,有兩位青年友人伴着清冷的月色共泛秦淮河。九十年後,讀到朱自清的那篇《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時,那河的繁華與風姿,使我這個北方長大的孩子充滿了嚮往。

初次知道秦淮河,是因爲杜牧的那首《泊秦淮》。短短几行詩,卻將秦淮河上的紙醉金迷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後來看的書多了,也曉得了這條河中凝了許多不同朝代的金粉。可以說,是歷史成就了秦淮河,並賦予了她綽約的風姿和豔麗的外表。

可惜的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她也逐步走向了沒落,而朱自清的一篇文章,又讓她再一次散發出了迷人的光彩。

在我看來,這篇文章中的語句,並不亞於《荷塘月色》,甚至比其更讓我有種身臨其境之感。精緻華麗的大船、清幽雅緻的?七板子?、朦朧的煙靄、細微的漣漪……無論哪一樣,都有着不可言說的魅力。燈光的黃暈給秦淮河的夜色披上了一層薄紗,看得見卻又不明瞭。月光因燈光更顯一派清輝,燈光混着月色也更加渾濁,好一副清者自清濁自濁的景象!

使秦淮河負有盛名的,除了她的旖旎風光,還有那些爲生存而掙扎的歌女們。在秦淮河幽幽的百年曆史中,她們是一羣特殊卻又必不可少的存在。她們與秦淮河像是一株雙生花,相互依存,誰也離不了誰。遊秦淮的人沉迷在這徹夜的笙歌中,這也難怪,誰又能不被這混合着微風與河水的軟軟的歌聲所吸引呢?偏偏朱自清拒絕了。因爲心中?道德律?的壓迫,從而放棄了自己的憧憬與盼望。縱使他在文中對於自己的做法有大段的解釋,但我仍是無法理解。一邊感到抱歉,一邊又嚮往着這醉人的歌聲……倒不如依自己心意點上一曲了事!不過這種複雜的心情足以體現他的坦率,他是名人,又不是聖人,又何必事事做到完美無缺、讓所有人都滿意。

過了繁華地帶,秦淮的夜便只餘了冷清。身後的朦朧夜景、嫋嫋餘音恍如一場夢般悄然遠去。靜謐的夜中只留有槳與河水撞擊所發出的細微聲響。素月依人,小船中卻載滿了惆悵。

夜已深,朦朧秦淮夜裏的笙歌之夢,總有一天,也徹底醒了過來。

痛苦便是人生 ——讀《梵高傳》有感 高一4班申悅然

?痛苦便是人生?這是名畫家文森特.梵高的臨終遺言,也是他那短暫一生的真實寫照。梵高是世上最孤獨的人之一。這是歐文斯給梵高寫的傳記《渴望生活——梵高傳》的前言。

在傳記中,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歐文?斯通用一支神奇的筆勾勒了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滿痛苦的悲劇人生。這個荷蘭畫家因爲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後開槍身亡。這本書看過很久了,它給予我心靈極大的震撼。梵高是個爲藝術而生的天才,他的偉大毋庸多言。

他的弟弟提奧則是在他背後默默支撐他的另一個偉大的人,沒有提奧就沒有梵高。因爲梵高根本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提奧定期給生活窘迫的梵高匯錢,讓他能在滿足溫飽的前提下繼續創作。梵高則不斷地寫信給弟弟,告訴他自己創作的過程,對生活的信心和絕望。他的一生可以概括爲:出生+繪畫+死亡,除此以外再無其他。雖然他也曾追求過愛情,卻從未獲得。當他爲愛情把手放在燃燒的蠟燭上方,以此表白

時,我感動得無意言語。無疑他的愛是瘋狂的,可惜沒人敢接受。和妓-女生活的那段時間,更加沒有愛情可言。在絕望中無以迴歸的梵高,最終選擇了以絕望的方式離開自己。

19世紀的印象派畫家裏,梵高是一個另類。他的畫有點類似兒童的創作,線條和色彩大膽純粹,醉心於風景,植物和貧苦大衆的描繪。鳶尾花,向日葵,星空,麥田,蘋果園,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農民,拾麥穗的婦人。畫面中的每一個物體,都以獨特的方式燃燒着它的生命力。它們已經不僅僅是一些靜物。它們是悽豔的生命。沒有一個畫家的用色,會像梵高這樣濃烈,明亮,無法控制般的亢奮。深紅,銘黃,碇藍,豔紫,蒼綠。油彩有時候以凝固狀態呈現在畫布上,無法稀釋和抹勻,好像一顆被揉搓的靈魂,把暗紅的鮮血噴射在包容着無限嚮往的空白上。粘稠的血液因爲激-情,在喪失傾訴的寂靜中,像混亂的手指,因爲無法抓住空虛而扭曲。危險天空下的麥田。一種騷動激越的情緒糾纏在壓抑而明麗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氣息撲面而來。是暴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風。是靈魂無法突破的孤獨。

但梵高發現,生命的疼痛滋長於他自己挖掘的傷口。於是,他在陽光充沛的田野上,對着自己的身體開了一槍,沒打中心臟,然後掩着傷口回到家裏,當天晚上,凡高叼着菸斗一言不發.第二天,凡高還與來看它的提奧談起他對藝術的見解.到了晚上,他開始虛弱.1890年7月29日凌晨1時30分,凡高停止了呼吸,在他的弟弟提奧的懷裏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37歲.他的遺言是:?the sadnewill last forever.?更是讓人感覺到他的內心深處那久久的痛苦和絕望。

梵高死後六個月,弟弟提奧在對哥哥-痛苦的思念中帶着無限悲痛離開了人世。他被人們安葬在他哥哥的墓旁-奧維爾墓園。墓園很簡單,兄弟兩的墓碑也很簡單,上面分別寫着:文森特.梵高與文森特提奧.

也許梵高早就意識到:破碎會帶來快樂。可以讓自己不再絕望,於是他選擇了離開……

大過天的是愛

——讀《麥琪的禮物》有感

高一1班宋沐遙

?明天就是聖誕節了。?黛拉爲了心愛的丈夫,賣掉了寶貴的長髮,又四處奔波尋來了能配上丈夫那隻祖傳的金錶的白金錶鏈。不巧,丈夫吉姆卻賣掉了金錶爲黛拉買了一整套的梳子。

看到了結局,不禁感到有些遺憾。二人都獻出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卻換來了配不上用場的物品,這不相當於白忙活一場麼。大概許多人都會感嘆這一對夫妻多?傻?呀,可是仔細一想,這一份傻的背後是夫妻間滿滿的愛意,這彌足珍貴的情感固然勝過了一切美好的物質。

黛拉的錶鏈,雖然現在還不能用,卻給丈夫帶來了偌大的驚喜。她躊躇了許久裁下了長髮,又跑遍了各個商店爲丈夫選擇合適的禮物。這抉擇與奔波中,無不溢滿了對丈夫的愛。

吉姆的梳子,怕是要等些時候了,卻換來了黛拉狂喜的叫喊,大概就是這一瞬的歡呼雀躍,讓吉姆覺得這一天的得失都是值得的,黛拉的幸福快樂遠比那令人羨慕的金錶來的可貴。

記得以前讀過一個故事,一個窮人,身無分文,卻很快樂;一個富人,腰纏萬貫,卻總是悶悶不樂。命運就是這樣,讓他們相遇,窮人有愛他的妻子,有一羣玩伴,而富人也有他的妻子,還有傭人,還有許多仰視他的人兒……富人得到的似乎比窮人多,卻感到空虛,只因他的生活裏堆滿的全是物質、金錢而不是窮人所擁有的真摯感情。由此看來,黛拉與吉姆在聖誕節互換的不是錶鏈與梳子,而是彼此間的真愛。這也難怪結尾的吉姆是微笑而不是感到遺憾了。

生活中,我們很少會經歷巧合的如此天衣無縫的事情,但總有一些愛你的人,願意爲你付出一切是時刻存在的。你的親人、朋友在用生命去愛你,若是你不努力地愛這個世界,努力地奮鬥,生機勃勃地浮游在這片熱土中,那愛還有什麼意義。於是,所以,讓現在開始爲了愛,爲了夢想去飛翔吧。前方的路不管有多少坎坷與荊棘,有了愛,你就可以毫無畏懼地走下去。與其羨慕黛拉與吉姆的愛,不如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愛。

請用愛,回饋愛你的人吧。

遺失的親情 ——讀《背影》有感 高一4班唐婕

《尋找靈魂的棲息地》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朱自清最有名的這篇《背影》,這篇文章在國中時也學過。但那時是純粹爲了考試,尋章摘句地背文章的思想感情。在那種被動的情況下,自然沒有心境去細細揣摩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真正感受。如今再次捧起這篇熟悉的文章,靜靜品讀,漸漸地被我感動了。讀完後腦海中仍然浮現着朱自清筆下勾勒出的父親的背影,於是提筆寫下了這篇感想。

不知道大家都注意過自己父親的背影沒有,曾經可以單手提起我的父親的背影是偉岸的。如今父親的背影卻充滿了滄桑感,背漸漸地駝了,星白的頭髮刺痛我的內心。那背影是屬於你我的,是愛的背影。

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

人生中總是有那麼幾個片段能夠溫暖整個曾經。我與父親不相見已經兩年有餘,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這樣的開頭,涌現出他對父親的留戀與慚愧。在家庭出境困難時,父親用他的樂觀與堅強激勵着自己的兒子,就像是我踉蹌學步時,父親雙手傳來的溫度。當兒子要坐車北上時,父親再三囑咐,貼心照顧。而兒子卻覺得父親笨手笨腳,對自己的擔心全是多餘。而我認爲想家就是身邊少了一個能管你,能唸叨你的人。這種愛的方式已經成爲一種習慣,即使厭煩也覺得溫暖。這種親情總隱藏在生活的小細節中,卻總有人抱怨生活平淡,父母不關心他。其實不要把幸福的標準定得太高,生命中的任何一件小事只要你細心品過,可以說都與幸福有關。

文章中寫的最細緻的是父親爲兒子買橘子爬月臺時的背影,濃濃的父愛與兒子對愛的領悟全部表達了出來,後來兒子收到了父親來信說身體不適。連我都爲此感到惋惜。親情,讓時間匆匆而過,但不要讓時間使親情消逝於無形。人在的時候,總覺得來日方長,什麼都還有機會,殊不知其實人生就是減法,見一面少一面。時間其實是賊,發覺的太晚,他已經偷走你最珍貴的東西。歲月經得起多少等待,很多人還沒來得及說再見就離開了。很多事還沒來得及做就已經成過往了。

曾經的美好,一瞬間變成殘念。看時光的輪廓描繪出悲傷歲月的弧線。不要忽略疼愛你的人。因爲人生就像公交車,知道它有起點和終點,卻無法預知沿途的經歷,你永遠也不知道誰會在下一站帶着遺憾離去。所以緊握此時,珍惜現在。如今我唯一的心願——我已長大,而你未老去。

碧樹門前,看周家今朝

《雷雨》鑑賞 高一1班武思賢

時隔多年,紙卷會泛黃,而《雷雨》憑藉它本身奪目的光輝,永遠不會褪色。一代人興衰成敗,在外表上看是輝煌豁達的,而走進庭院深處,卻又別有洞天,滿目周家風雨,雨聲中夾雜着驚雷的寒暄,且讓我們一同走進《雷雨》的世界。

作爲周家的家主周樸園,他如同近代中國的封建資本家一般,噬金如命,在他眼裏,除了權貴外,其他都是可以拋掉的。他將自己畢生的精力,近乎全部都投入到了自己高傲的事業中。剝削、殘暴,無不能成爲他的代言詞。他也有過年輕時,不然,也不會和自家僕人有染,生下週萍、魯大海這兩個私生子;他最終還是成爲一張撲克臉,踏上了這條?光輝?的資本剝削之路,腳下踏的是無產階級?無聲?的冤苦。說起周樸園,就不得不提一下週蘩漪了。大年夜的暴風雪,一個女人抱着剛出生的孩子投河自盡,一個女人踏着娟娟細步,入了周家的門,成爲了名正言順的太太。她,周蘩漪,渴求的是自由與平等,她夢

寐着愛與被愛,卻不想掉入了?殘酷的井?中。她的期盼,猶如鏡花水月,遙不可及,又如玻璃的高腳杯,從高處一墜即碎。她前後兩次墜入周家愛情的漩渦,每一次等候着她的只有絕望與瘋狂,她始終都逃不出這個精緻的金籠,擺在她面前的食物,是一碗苦澀的藥湯。

最終,周家留下的,也只是這一輩人的痛苦和追思。他們最終只是鬱郁終老,白髮人送黑髮人,自己孤零零守在這空蕩蕩的土地上。那些無辜的孩子們——楊柳岸,曉風殘月

《雷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悲劇,人們看過轟轟烈烈的大風大浪,而最終都還是敗在人性的糾葛之間。一個時代締就的悲劇,在各處都會發生,而周家只是其中的一個具體化。

《雷雨》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極爲鮮明、富有動感。權貴於心的周樸園、美夢破碎近乎瘋癲的周蘩漪、壓抑矛盾的周萍、單純卻懦弱的周衝……每個人都具備着自己鮮明的特點,都代表了一類人的形象。捧起這部書,彷彿是在和這些人物交談,一幕幕映入眼簾,彷彿是方纔纔在鄰房發生過一樣,充滿了真實的快感。

看着《雷雨》,周樸園年輕時的愛情故事,乃至周萍與魯四鳳、周蘩漪之間的情感糾葛,映射了當時那個時代的冷酷和荒唐。周樸園爲了自己的利益不被侵害,會准許監工肆意壓迫礦工工作,用金錢買來他所需要的?事實?,而除了魯大海,沒有人再在口頭上說出一句抱怨的話。這彷彿在說——金錢就是力量。周萍爲了滿足他自己內心的空虛,看到樸實而滿懷青春朝氣的四鳳,將周蘩漪無情拋棄,讓四鳳——自己的妹妹懷上了他的孩子,最終導致了慘死的悲劇……

周衝到自己死時,他的心底依然是純真善良的,在他心底,比起封建地主思想,更多的是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充斥着他的大腦,而最終,也正是這種思想,讓他在死時,還天真地以爲自己能幫助心愛的女孩,在死時,他仍然不敢相信他所看到的真相,他的死是這個時代必然要送給他的?禮物?。活下來的都是上一輩老人,新一輩的人全都遠去。一如那?楊柳岸,曉風殘月?,想要留下的留不住,清冷的風、無法圓滿的月亮,都是人無聲的寂寞與哭訴。精神上的雷雨

《雷雨》闡明瞭在近代的中國,那些封建剝削、精神壓迫、腐朽冷漠的家族真相,強烈抨擊了當時的社會是沒有希望的,最終這些家族的結局,也都會荒唐而悲涼的收場。

其實,從另一種層面上看,這也是一種深沉的惋惜。一個人活在世界上,風風火火,誰都不曾想過會孤獨終老、鬱郁終生。周樸園的一生是艱苦的,沒有真情,遠離人性,終日生活在一層?皮囊?裏,無法坦誠面對他人,縱使他一生機關算盡,卻還是在自己的手裏栽了跟頭。

但是在當時,這樣的人,只要他們的信念——即他們的家族還在,就不斷會孕育出新的這樣一類人,這在當時是不可爭辯的事實。周萍到最後像極了他父親,而這兩個人物形象,在曹禺的筆下既不相近,又極爲相近:周樸園最初與魯侍萍交往,最終卻和周蘩漪在一起;周萍最初與周蘩漪交往,最終卻要和魯四鳳在一起。細看這看似錯綜複雜的關係,其實都是一般的荒謬。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交錯式的投好。這樣就不難想周萍最後自盡的結局。他跟周樸園是極像的,但由於他沒有正式成爲周家的家主,沒有更深得融入這個社會,所以在他的行爲上,比周樸園還要再多一點衝動,多一點愧恨,所以他最終選擇了自盡。……

這樣一個以揭示假惡醜爲目標的劇作,成功地完成了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即對人性真善美,對社會自由民主的渴望,以及對這種思想遭受抨擊與扭曲的悲憤與無從釋然。它等待着後人去改變,那一種美好的願望,如今漸漸變成現實。剪不斷,理還亂

雷雨給我的一大感受就是:最一開始看,感覺極爲單純,但反覆去看,回味無窮。

第一遍讀,彷彿就是在讀一本故事書,對裏面人物荒唐的結局感到好笑,想着這是一出鬧劇;第二遍讀,看到了暗藏在文章中的小小伏筆,不禁讚歎起其行文構思的精巧,讀出了那種陰沉而略有傷感的氣氛;第三遍讀,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效果,配合着後期所看的演出,感觸更爲深刻。我不善於總結,每每看完一個長篇,總覺壓在心底的話太多,讀完《雷雨》,更覺得思路是有的,但結構是亂的。或許,我需要多鍛鍊這一方面的能力。說回來,《雷雨》便是這樣一種剪不斷,理還亂。情感是一致的,而劇情卻是錯雜的,它能在人的心靈深處成爲爽口陳釀,當它浮出水面,因爲它太過豐富,一個簡單的器皿難以完整得裝完,也就導致了這樣分層處理,卻因這些內容關係過於縝密,而對分類無所適從。

也罷,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只能憑藉粗陋的文字來表達出我想法中的周家,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也算是作者曹禺所留給我們的厚重的禮物吧。

命運的輓歌

——《雷雨》人物分析 高一1班王鈺茜

《雷雨》在我的印象中是洶涌澎湃的,這場悲劇不僅要用?悽慘?這個詞來形容,還要用?悲壯?來修辭。雷雨,打破了這世上所有美妙精緻的藝術品,在那?噼裏啪啦?殘片落地的聲音中,我們聽到的是靈魂與社會的廝殺聲和命運的輓歌。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魯媽——侍萍,這個舊中國底層勞動婦女的代表。她的性格不像蘩漪那樣是?最雷雨的?,給人的感覺也不是?最雷雨的?,但她喚起的共鳴一定是最有價值的。

侍萍的前半輩子是愛情的悲劇。三十年前,侍萍憑藉自己的青春和心靈的純真贏得了周樸園的愛戀,一個年僅十七歲的充滿夢幻的少女,雖然身爲下賤但她的心靈卻是純真美好的,她嚮往美好的一切,她嚮往愛情,她幻想幸福的人生和美妙的愛情伊甸園,這時的侍萍是個剛剛誕生的天使,她從上到下都穿着無暇的白色衣裙,她的一切都如雪般美妙,愛情使她的面頰蕩起紅暈,夢想與幸福使她長出自由飛翔的翅膀。然而,周樸園那顆只會愛自己的心怎能給予侍萍一輩子的愛?當週樸園爲了自己的前途拋棄愛情時,誰能切身地感受到侍萍那純潔的心的痛苦?周樸園是她的一切,愛情是她的生命,當樸園背叛她時,這個天使便失去了她的全部,她絕望了,絕望於愛情,絕望於夢想,她彷彿看清了些什麼,看清那破滅了的、殘餘的光影背後的現實,那醜惡的現實讓一位來自天堂的天使失去了她的快樂、幸福與所有的純真——這世界黑暗得容不下一點兒純真,就將其吞噬!侍萍不想再愛,也不能再愛了,她想放棄一切時,命運卻說:?你還沒有經歷過人間百痛,回去吧!?於是這個斷翅的天使再次跌落入一片骯髒中,純白的衣裙滿是污垢。

我們說,侍萍或許喪失了愛情的權利,喪失了純真的權利,但她自此再沒有放棄過生的權利,她面對現實,看清了夢想的支柱是多麼的脆弱和不堪一擊,真正的現實是極其不堪入目的,此時的侍萍也許是被玷污了,但她的精神、靈魂並沒有因此墮落下去。

侍萍的後半輩子是親情的悲劇。四鳳、大海是她的一雙眼睛,她靠她的兩個孩子踉蹌着奔走,孩子是侍萍世界裏唯一的曙光和希望。本來,她的心靈之泉因樸園的背棄和社會的折磨而枯竭,卻又因孩子而重新涌起同樣清甜的泉水。然而,當這個天使好不容易從泥潭中掙扎着爬出來時,一場大雷雨又將她推了進去,這一次更撕心裂肺、慘絕人寰。想想吧,朋友,當侍萍望着自己兒子周萍那張秀氣的臉,抽咽道:?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時,那份痛極的心情!一邊是大海、一邊是周萍,侍萍選擇了隱忍,選擇了那種針扎向心窩的苦痛與辛酸,爲了自己愛的人,再苦的水也要往自己肚子裏咽;可命運還要繼續折磨這個心力交瘁的天使,想想吧,朋友,當侍萍聽到四鳳與萍兒相愛時,那過受打擊的神情!一邊是自己的女兒四鳳,一邊又是自己的兒子周萍,侍萍又一次選擇了隱忍,選擇了又一個命運的重擔,她本想最後

一次展開那傷痕累累的斷翅,再爲她的兒女們遮擋這最後一次雷雨,可她失敗了,她失去了這世上她唯一愛着的三個孩子。

侍萍失去了孩子,失去了雙眸,失去了光明,她在這人間所能看到的最後一絲光也泯滅了,她所能涌出的最後一股愛的甘泉也乾涸了,這次這位高尚的天使真正失去了一切,她那飽經辛酸與挫折的生命終於不堪重負,被雷雨毀滅了。

一個活生生的燦爛鮮明的生命一步一步地走向黑暗寂冷的絕境深淵,侍萍就是一個天使,她被深深地傷害過無數次,可她總是沉默、總是隱忍、總是包容。她想嚥下這世間所有的苦水去守護自己所愛的人,去奉獻自己最誠懇的愛,一次又一次的用理智澆滅對不公的怒火,她用生命爲代價去愛,但命運給她的回報是什麼?是雷雨!

魯迅曾說過:?悲劇即是將世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那麼,侍萍就是這樣一個集善良、正義、包容等光明於一身的偉大女性,她被撕毀了,可她的靈魂永遠不會被毀滅,那不屈的魂正燃燒着、舞動着,一首命運的輓歌正似流水般傾吐着無盡的淒涼與悲壯!我想,曹禺先生想借侍萍表達的是:哪怕最完美、最正義高尚的人都要經歷苦難與雷雨的洗禮。面對人生的數場雷雨,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像侍萍一樣,不放棄,去接受它,就算只有一個小夾縫供我們生存,我們也要以不屈的靈魂在裏面掙扎、求生、去愛別人。愛也許得不到回報,但最起碼對得起我們的良心,實現了我們的價值!把對冷酷現實的恨與怨化作頑強、剛毅與愛吧,那樣你纔會更清醒!

唔,寧做地獄裏的天使,也不能做天堂裏的撒旦吧!

這個閃爍着人性美光輝的天使,我甚至都無法找到一個精準的詞來讚頌她不朽的靈魂。

枯萎白梅----魯侍萍 高一1班董睿

街上張燈結綵,爆竹聲,喧鬧聲,混成一片,枝頭上的梅花燦漫,團團簇簇,擁擠着,怒放着,迎着寒風。這時你出來了,穿着一襲素衣,身子在單薄的衣衫裏發抖,懷抱中襁褓裏的嬰兒哇哇地哭着。?撲通?,你縱身躍入湖水,梅花散落了一地。。。。。。

你是被人救起來的,再回家時你卻發現母親已經離世了,你握緊拳頭,發誓要爲了孩子再好好活一次。爲着孩子,你又嫁了兩次,卻都是極下等的人,但你都熬下來了,不爲別的,只爲好好地活着,直到你在周公館又遇着了周樸園,你的人生軌跡再次偏離,昔日情人相逢,卻遭無情對待,接着兒女相繼離開人世。。。。。。你終於崩潰了,再強大的心也無法忍受這麼多苦難呀!你倒下了,多年來抑制的情感,噴涌而出,化作悲痛,終於迸發!

魯侍萍,初讀《雷雨》覺得你是一個很能容忍卻又極平淡的女子,我對於你除了感慨和惋惜,再無其他情感。再讀《雷雨》,我才發現,你是極有內涵的、十分複雜的人物。開始時你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林徽因,不願帶給別人一絲傷害,待人處事總是淡淡的,有所保留。可是當我真正開始表演時,我卻意外地發現,你是一個很壓抑的角色,內心明明有着強烈的情感,卻因爲你的個性而不斷被壓抑,每次內心想去呼喊的時候卻總能理智地剋制住,這也許是因爲你年輕時受到磨難太多的緣故吧!

對於周樸園,你是又愛又恨的,當再一次面對他時,你又何嘗不渴望自己被認出呢!然而這個害你家破人亡奔波操勞一生的人,恐怕也是你此生最恨的吧!

對於四鳳和周平,你是憐愛的,作爲母親,爲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可以棄倫理道德於不顧地讓他們在一起,你的母愛是偉大的,但你可憐的兩個孩子,卻始終逃不過命運的輪迴。

魯侍萍,你本身就像是一朵傲視大地的素淨白梅,你自尊自愛,你充滿夢想,當你所擁有的一切都化爲了泡影時,你最終倒下、變瘋,白梅也終於枯萎了。

一場雷雨一場夢

——《雷雨》專題研究隨感

高一1班徐鈺

週四,我們一班的同學參加了《雷雨》劇組彙報演出,每一位演員都懷揣着激動的心情,將自己所理解的人物呈現給大家。

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演員們專注投入的表演更是將我帶入了《雷雨》,帶入了裝飾奢華卻氣氛沉重的周公館。在這裏,一場悲劇正在上演。在這裏,有正在冰冷的淚水裏呼救的人們,有着糾結的人物關係,熱卻熱烈,語言表達不張狂卻富有張力的女人,對我來說,是莫大的榮幸與挑戰。

談起這個女人,我便想起了當天下午我的表現。當時在臺上感覺還是良好的,感覺語言、感情、眼神、動作也都來得比較到位。但當下了臺後,有同學就反應說聲音有點小,我當時還有點驚異,一個偌大安靜的教室裏怎麼還會發生聽不見的情況?後來我仔細想想,可能自己由於過分專注於內心情況的展現,一切的一切都成爲了演好內心複雜心緒的積澱,在聲音方面可能就爲了要更貼合那種神態淡定、內心狂瀾的姿態,聲音也就不知不覺小了,小到可能就超出了那種看話劇時能被容納的範疇,話劇畢竟是戲劇,是門藝術嘛!

我們的結尾嘛,按理說是有點讓人不可理喻,無法相信,但我們卻敗在了它的上一步上——?不可理有着可恥的、絢麗的愛情,有着殘酷的、悲哀的報復。

性格變化多端的蘩漪和深沉卻專制的樸園是同學們提起最多的兩個人,但更引起我注意的是周萍和周衝兩兄弟。他們既一樣又不一樣,彷彿兩個模糊的重影,又像一個人身上的兩個影子。

先說周衝吧。他是整部《雷雨》中心思最單純的人,他的心思比四鳳都要單純。十七歲的少年,像一張白紙,懷着滿腔的熱血,一直想走出去父親的壓制、大海的侮辱,走出這氣氛扭曲的周公館,去尋找一片自己的天地。在他心裏,四鳳無疑是重要的,但蘩漪作爲他的母親,在他心中佔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但他心中這一份聖潔的卻崩塌了——就像二組同學演的,周衝心中最親愛的母親在他面前喪失了母性,甚至喪失了理智!他心中最聖潔之處也不再聖潔。這使我十分同情他,他並未做錯過什麼,從小在父親的專制下養成膽小懦弱的性格,在做夢的年齡折斷了夢的翅膀,這是多可悲!

對於周萍,他同弟弟愛上了同一個女孩,他與弟弟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卻有着截然相反的性格。與周衝相比,他完全是個成人。他複雜的性格使我誤認爲他是和樸園一樣道貌岸然的人。但後來我意識到,周萍同樣是個不幸的人,他心中有追求美好的翅膀,但現實卻是他深陷泥潭。他很痛苦,內心鬥爭很激烈,使性格也複雜多樣。

唉!

《雷雨》的迷人之處在於其中封建與自由的衝突,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以及道德與愛情的衝突等等所造成的悲劇和遺憾。在這個家庭中,遺憾是主調,其中各種糾結的關係,鮮明的人物性格,故事雖不是光明美好的,但悲劇美卻充盈在每個角落。如同一個夢,無論過程如何瘋狂、扭曲、悲傷,如何像狂風暴雨一般咆哮,結果都會煙消雲散,僅在我們心裏留下一道淡淡的痕。?一場雷雨一場夢,夢醒之後,一切成空?。

侍萍緩緩倒下。全劇終。夢已醒。

說演出的故事 高一1班劉洋

?老爺,還有事嗎??

?周樸園,你找魯侍萍嗎?魯侍萍在這兒。?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談起這個女人,我腦子裏倏然閃念的就是這幾句她與周樸園偶然重逢時的臺詞,話不多,卻句句痛鑿人心,雜糅着又愛又恨的情感。這一部分是我最愛析讀的。

談起這個女人,我便憶起自己的表現,確乎不太完美。因爲演前與同學也有交流過,我們都一致同意要演好魯侍萍這個角色,首先要學會感情的節制,即駕馭好自己的語言表達,內心的掙扎要透過肢體語言傳達出來,而不只是一味膚淺的?愛就尖叫,恨就咆哮?。這麼說雖說有點過分專注在周蘩漪和侍萍的語言態度上,但確乎如此。魯侍萍最大也是她最可悲的性格特點就是她的溫存,這麼說也許有些消極,有點抨擊,但也就是她的這個性格特點造就了一個註定不平凡的魯侍萍。所以說,演好這樣一個內心世界不狂

解?。無法相信的潛臺詞是你知道了什麼然後不相信,而不可理解就是壓根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更免得談那些可相信否的話了。這其實也是我們這次礪煉中的一個小小失誤,現實的情況與預期的效果也是有差距的。

這次演出的結果不是相當盡如人意,但我總認爲,不盡人意的結果總比盡人意的結果來得更有價值,更有故事。

一次必要的短途旅行 高一1班王凱

今晚的活動,今晚的角色,感謝您們。

爲期兩天的期會考試夾雜着我全部的好情緒閃電般流逝。週五整整一下午我只說了一句話:?我不吃飯了,你們吃吧。?晚上,我抱着被子溜進媽媽的房間,我們在黑夜中聊到很晚。我是迷茫的,想想同學們都對自己將來的職業做好了打算,而我對眼前的學習都存在問題。小時候我有多少夢想,如今正被我思想的轉變一個一個扼殺在搖籃中。我請求媽媽把所有的職業幫我列出來,媽媽說了不下三十多種,可以說各行各業,但我一次又一次的否定自己。周圍的一切愈變愈黑,我感覺我就像是在迷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看不到盡頭,不知道前進的方向。

週六,我有了一種隨風逐浪,順其自然的消極心態。我正寫着作業,突然一隻寬大的手放在我的肩膀上,我忙回頭看,只見爸爸笑得很燦爛。晚飯過後,爸爸與我們分享了他出差四天學習到的新知識。爸爸講得頭頭是道,我卻聽得心不在焉。媽媽看出了什麼是的突然說:?要不我們三口也來分角色演一下他們的‘科長科員與觀察員’?爸爸表示同意,我便沒有多說。

?科長科員與觀察員?就是分着三個角色,在大背景下進行談話,觀察員負責記錄並反饋。我不想當領導者,但也不想被訓話,於是我首選了觀察員這個角色,因爲我覺得觀察員只是個局外人,沒什麼用。

在科員的敲門聲與科長的請進聲中,一場科員與科長大戰揭開了帷幕。這是一場非常精彩的表演,作爲觀察員,我對科員的工作態度很欽佩,我被科長的那一種擲地有聲,機智靈活的語氣所制服。在發言環節後,我受到了爸爸媽媽的一致好評:他們誇我觀察細緻,點評有水準,尤其是在點評前的一句?僅此個人觀點?更是令人心服口服。受到如此大的表揚,我頓時心花怒放,忘掉了一切煩惱。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角色扮演竟爲我帶來如此大的收穫。我發現自己還有好多優點,我其實有好多內在的潛力。我善於傾聽,善於表達。爸爸媽媽的用心良苦總算沒有白費,在仔細思考過後,我又重新拾起信心,我要相信自己,向認真勤奮的科員學習,向機智靈活的科長學習,?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斷提升自己,勇敢的面向前方進軍。

從週五至週六晚,這是一次簡短的旅行,屬於我心靈上的一次旅行。

6

第三篇:高一語文組優秀讀書筆記展覽和評選方案

高一語文組優秀讀書筆記展覽方案

一、活動目的

“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的進步階梯。”讀書是人們取得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是傳承文明弘揚文化的重要通道。讀書筆記則是對所讀書籍記錄、賞析和思考,以將知識批判性吸收、內化,從而提升讀者的素質涵養。爲進一步豐富讀書節活動內容,努力構建書香校園,我校擬開展 “優秀讀書筆記展覽”活動。本次展覽旨在營造我校良好讀書文化氛圍,增加學生的文學底蘊,養成“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弘揚人文精神,努力推動書香型班級、書香型校園建設,提高全體學生文學素質,提升文明程度,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總體安排

1、活動主題:讓書香瀰漫校園,讓閱讀伴我成長。

2、總體要求:全級師生應在校領導集體以及校團委的指導下,高度重視本次活動,積極參與,認真完成相應的工作。

三、活動要求

1、依託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學生通過借閱書籍,賞析、思考其中的內容,從而形成讀書筆記,且可一人多篇。

2、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讀書筆記的類型:(1)摘要式,即將書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觀點、精彩警闢語句、重點段落等摘抄下來。(2)心得式,即讀後感,是讀書或讀文章後寫出的自己的感想、體會和啓發。

3、讀書筆記寫成後,由學術助理組織學生間互相交流、學習;展出作品需書面整潔,字跡清晰。

四、指導措施

爲了提高活動水平,激發參與熱情,現規定,在活動期間,各班級應積極開展相關指導工作,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書籍、寫讀書筆記。

1、指導老師:各班級的語文科目教師。

2、實施要求:利用班會課或者語文課,在課堂上進行公開指導,引領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樹立正確的讀書觀,並對讀書筆記的類型及其作用做充分的分析、說明。

五、活動流程

(一)班級初選

1.時間:4月上旬

2.地點:各班級

3.形式:自定

4.由本班語文教師完成,最終每班選出5人蔘加學校評選,並將名單發上報語文組張英閣處。

(二)學校評選以及展覽:

1.時間:4月12日

2.地點:閱覽室

3.評選方式: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從各班選出的學生中再次選出選勝者.

六、組織機構

本次活動,校團委在校領導集體的指導下,全面統籌各項安排,協同各班班主任以及指導老師等開展相應工作。爲確保達到預期效果,現成立活動小組,名單如下:

評委:張英閣秦燕馬亞梅趙曉燕

李兵高軍強李琴

高一語文備課組2014-4-11

讀 書

筆 記展 覽方 案高一語文組

第四篇:高一歷史教師吳敬華讀書筆記

對“歷史與編年史”的思考

——讀克羅齊《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

浙江省泰順中學歷史教師:吳敬華

摘要:克羅齊是20世紀意大利著名的哲學家、美學家、文學批評家、政治家,更是享譽西方的歷史學家和史學理論家。他一生著述頗豐,《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一書是他在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方面的代表作。該書上編以“歷史與編年史”開篇,將“歷史”和“編年史”進行了嚴格的區分。由此,也引發了克羅齊對歷史真僞性的探討,這其中也閃現着克羅齊“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思想的光輝,這些都是克羅齊史學理論和史學思想的重要特徵。 關鍵詞:克羅齊;歷史;編年史;假歷史;當代史

貝奈戴託·克羅齊(benedetto croce,1866-1952)是20世紀意大利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文學批評家、政治家,更是享譽西方的歷史學家和史學理論家。克羅齊的歷史研究領域十分廣泛,一生著述頗豐。既有本國史(那不勒斯王國史、意大利史),又有外國史(西班牙史、歐洲史);既有當代史,又有近代史(文藝復興、巴羅克、19世紀);既有政治-倫理史,又有史學史、美學史、文學史、戲劇史。他深入研究了歷史學的許多重大問題,諸如歷史的當代性,歷史著作的歷史性、真實性、統一性,史學同哲學、文學、政治、道德的關係等。克羅齊在史學理論和歷史研究兩個領域做出了獨特貢獻,他的歷史學理論方面的代表作:《歷史學的理論和歷史》(有時也譯作《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一書於1915年最初用德文出版,後來又用意大利文多次出版發行,對人文社會科學至今依然有着深遠而廣泛的影響。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克羅齊史學名著譯叢》五種,首次將克羅齊經典的史學理論和史學著作,直接從意大利文翻譯,系統地譯介給中國的學者與讀者。“譯叢”包括兩卷歷史理論著作和三卷史學著作,分別爲:《歷史學的理論和歷史》、《作爲思想和行動的歷史》、《那不勒斯王國史》、《1871-1915年意大利史》和《十九世紀歐洲史》。

克羅齊的《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一書分爲上下兩編,上編是探討史學理論,包括歷[1]

史與編年史;假歷史;作爲普遍的東西的歷史的歷史與對“普遍史”的批判;“歷史哲學”在觀念上起源及其解體;歷史的積極性質;歷史的人性;選材與分期;差別(專門史)與劃分;“自然史”與歷史等九部分。下編敘述史學史,包括若干初步問題;希臘羅馬的史學;中世紀的史學;文藝復興時期的史學;啓蒙運動的史學;浪漫主義時期的史學;實證主義的史學;新的編史工作(結論)等八部分。作者最後還附有人名索引,以供閱讀時讀者檢索查閱相關歷史人物的理論觀點。需要注意的是,克羅齊的史學理論及其史學思想是建立在唯心 —————————————————

[1](意大利)貝奈戴託·克羅齊著, 傅任敢譯: 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1

主義哲學基礎之上的,其社會歷史觀終究是唯心的,不可避免的具有非科學性;此外,克羅

齊的許多史學思想艱深晦澀,很難有一個清晰透徹的理解,還有些看似前後矛盾,但這些問

題並不能抹煞克羅齊史學理論與史學思想的光輝。本文擬定以探討克羅齊的“歷史與編年史”

爲中心,因爲在克羅齊看來,歷史和編年史是有嚴格區別的:歷史是活歷史,編年史是死歷

史;歷史是當代史,編年史是過去史;歷史是思想行動,編年史是意志行動;歷史中有緊密

聯繫,編年史中無聯繫;歷史中有邏輯順序,編年史有編年順序;歷史深入實踐核心,編年

史停留在事件表面;歷史有活文獻和深刻思想,編年史有抽象詞語記錄和空洞敘述,先有歷

史(活人),後有編年史(死屍)。由此,引發了克羅齊對歷史真僞性的探討,進而提出要的

劃清真歷史同形形色色所謂僞歷史(語文性歷史、詩性歷史、演說性歷史、實用性歷史、傾

向性歷史)的界限,並最終提出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著名論斷。

一、關於歷史的概念

“希臘歷史學家和修辭學家特阿義息蘇曰:‘歷史者,以例教人之哲學也。’19世紀英

國輝格派歷史學家馬爾克認爲:‘歷史者,詩與哲學之混合也。’19世紀英國曆史學家黑密

耳頓(漢密耳頓)認爲:‘歷史者,記時間的連續次第之現象者也。’19世紀英國曆史學家

弗里曼(弗力蠻)認爲:‘過去之政治,現在之歷史也。’以上關於“歷史”的概念,側重

於把歷史和哲學,歷史同歷史事件聯繫起來,這與克羅齊關於“歷史”的概念有很大的相似

性。克羅齊認爲,歷史與哲學有着緊密的關聯,哲學的任務是對歷史的判斷,一切實在都是

歷史,而一切知識又都是歷史的知識。歷史學只有一個責任,即敘述事實,更仔細的觀察各

種事實本身並領會它們之間的個別關係。格奧而格·伊格而斯認爲:“歷史學不可能被歸結

爲一套固定的零散的學術規範,而總是涉及在某一領域工作着或活着的人,這些人持有他們

同時代大多數人所共有的關於現實特性的前提假設,而這種前提假設必然會對歷史研究產生

影響。正式由於以上原因,歷史總是要隨着時代的變化,隨着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和觀察問

題的角度的變化不斷的重寫。”伊格而斯的這種觀點提出了歷史研究的新視角,後現代歷

史學已經出場,歷史學家的話語會隨時受到各種意識形態的影響。這種現實的意識形態不但

會隨着社會的發展不斷變化,而且也會直接作用於具體的歷史分析。這與克羅齊的歷史的當

代性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3][2]

二、對當代史與編年史的解析

克羅齊在完成《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後,他竭力確定真正歷史學的性質,他認爲:

“歷史總是‘當代的’,即歷史總從現在智力及道德的需要產生,同時提供其興衰的一般方

向和從希臘時代至當代的進步。”[4]在克羅齊看來,真正的歷史應該是“當代史”,關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浮田和民,李浩生等譯:史學通論四種[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57頁.

[3]姜芃: 歷史學的理論和流派[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前言部分.

[4] (意大利)克羅齊著,田時綱譯:自我評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58頁.

“當代史”的時間斷限,應爲最近過去的一段時間。“‘當代’一詞只能指那種緊跟着某一正

在被作出的活動而出現的、作爲對那一活動的意識的歷史。”在這裏,克羅齊認爲“當代

史”是人類當前活動並用當前意識記述的歷史,他突出強調了人類活動的當代性和思想意識

當代性的雙向統一。當代性是一切歷史的內在特徵,並與當前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與“當

代史”相對應的,就是克羅齊所認爲的“非當代史”,也就是“過去史”,它們是已經成爲歷

史的歷史,是作爲對那種歷史的批判而出現的歷史。“當代史”與“非當代史”都是從生活

中涌現出來的,它們都有其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概念。歷史是活歷史,也可以說只有活歷史才

是真正的歷史,這其實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另外一種表達。“歷史知識是思想(或

心靈結構)的產物,是對過去時代的活思想,所以,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編年史”

是死歷史,是過去史,克羅齊承認當代史是從生活中涌現出來的,但同時也不否認非當代史

也是從生活中涌現出來的,只不過是當前生活與過去生活的不同。“當代性是全部歷史的本

質特徵,歷史與生活之間的關係是統一的關係,不承認精神本身就是歷史,就不可能理解歷

史思想的實際變化過程,歷史存在於我們心中。”[7]在這裏,其實克羅齊爲我們揭示了歷史

與生活的關係,不同時空條件下的生活會產生不同的歷史,也就是所謂的“當代史”與“非

當代史”(“過去史”)。

克羅齊的史學理論與史學思想是建立在與馬克思唯物主義截然相反的唯心主義哲學基

礎之上的,作者的目的是想消除“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一命題中看似矛盾的方面,但在

筆者看來,實際上是無從實現的,因爲克羅齊以對某一段歷史是否感興趣來判定其能否成爲

其心目中的歷史的這一觀點是不太科學的。他把歷史侷限於人們的心中,引起人們內心的衝

動或思緒的動盪,認爲歷史是思想行動,只要把生活與思想聯繫起來就可以驅散對歷史的確

鑿性與有用性的懷疑。生活與歷史的聯繫不能被割斷,不活在人們心目中的歷史不能稱其爲

歷史。生活是活生生的現實,對現實生活毫無用處的空洞的敘述的“編年史”只能是一種無

可挽回的過去。在這裏,克羅齊陷入了主觀唯心主義的境地,失去了歷史評判的客觀性。克

羅齊還認爲歷史中有緊密聯繫,編年史中無聯繫,劃分歷史與編年史的標準,或者說歷史與

編年史的真正差別在於歷史事件有邏輯順序和緊密的邏輯上的聯繫。而編年史只是對過往歷

史事件的簡單羅列,彼此之間並沒有邏輯關聯。

克羅齊認爲:“歷史是活的編年史,編年史是死的歷史;歷史是當前的歷史,編年史是

過去的歷史;歷史主要是一種思想活動,編年史主要是一種意志活動。一切歷史當其不再是

思想而只是用抽象的字句記錄下來時,它就變成了編年史,儘管那些字句一度是具體的和有

表現立的。”[8] [6][5]編年史作爲一種物質性的資料文獻而沒有進入人的視野和思想之中進行重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意大利)貝奈戴託·克羅齊著, 傅任敢譯: 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頁.

[6] 姜芃: 歷史學的理論和流派[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108頁.

[7] 姜芃: 歷史學的理論和流派[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109頁.

[8] (意大利)貝奈戴託·克羅齊著, 傅任敢譯: 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8頁.

和解讀的時候,編年史只能像死屍一樣,是死歷史,假歷史。而人的精神本身是內在的和富

有生命力的,在精神迸發的時候,就會導致人們內在的精神或者說是思想與外在的被稱爲文

獻資料的編年史,過去史都消融於現實的正在思考着的精神之中,使其再次成爲活生生的人

類當前的思想活動。死歷史重新復活,編年史又轉化爲當代史。由此,過去的記錄,即編年

史在不斷的被人類思想重構和解讀的刷新過程中成爲了新的記錄,成爲了相對意義上的當代

史。

歷史的真實性在於可證實性,生活與思想在歷史中的不可分割的聯繫中得以體現出來。

文獻與批判,生活與思想纔是真正的史料,克羅齊又以文藝復興爲例,論證了現實的需要使

歷史得以復活,“過去史”就會變成“當代史”,也就是編年史起死回生而成爲活生生的當代

史了。

三、歷史的真僞性

克羅齊對“歷史”與“編年史”的劃分,引發了他對歷史真僞性的思考。如果“一切

歷史都是當代史”完全成立,歷史的真實性就無法得到保證。而克羅齊的這一觀點本身就是

對歷史客觀性的否定。克羅齊這樣認爲:“我們已經知道歷史、編年史和語文學的起源了它

們是一系列的心理形式,它們雖則彼此有差別,但都應當被看成生理的東西,也就是說,它

們都是真實的和合理的。但是,邏輯關係現在把我們從生理學導向了病理學,即導向了那麼

一些形式,它們形式而是變形、不是真實的而是錯誤的、不是合理的而是不合理的。”編

年史無疑是假歷史,因爲只有當代史纔是真正的歷史,他提出了要劃清真歷史同形形色色

的僞歷史,包括語文性歷史、詩性歷史、演說性歷史、實用性歷史、傾向性歷史等的界限,

進一步明確提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著名論斷。

在克羅齊看來,語文性歷史就是用空洞的傳說和死文獻觀察的歷史,語文性歷史提供正確的

但並不真實的、和生活沒有聯繫的歷史,只能是一種學術練習,“語文性歷史所提供的實際

上是編年史與文獻而不是歷史”[10][9],詩歌性歷史則會讓美者更美,醜者更醜,是一種對客觀

事物的誇大或扭曲。詩歌性歷史是假歷史是因爲“不在於創造了詩歌而在於把本是詩歌的歷

史叫做詩歌性歷史”[11],由此可以看出,克羅齊把詩歌性歷史這一稱謂本身都看作是錯誤

的。克羅齊承認想象力對於歷史學家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對我們所敘述的歷史事件有生動

的體驗,使事件作爲直覺與想象重新被提煉出來,沒有這種想象性的重建或綜合便無法去寫

歷史或讀歷史,也無法理解歷史。他要求人們用精神和價值一心注意歷史問題,寫一部真正

的歷史而不是詩歌性歷史。實用性歷史(修辭性歷史)是一種激勵自己或驅使他人行動的歷

史,“修辭性歷史的結構是以一種既存的歷史爲前提的,至少要以一種詩歌性歷史爲前提,

是懷抱一種實際目的敘述出來的。它的終究目的是一種利用歷史的講述作爲手段或手段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意大利)貝奈戴託·克羅齊著,傅任敢譯: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5頁.

[10] (意大利)貝奈戴託·克羅齊著,傅任敢譯: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9頁.

[11] (意大利)貝奈戴託·克羅齊著,傅任敢譯: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40頁.

的實際活動。”[12]

克羅齊反對歷史學家所謂“客觀性”價值,認爲歷史似乎是事物在述說,而歷史學家在洗耳恭聽,並記錄下它們的聲音,這就導致克羅齊的歷史觀陷於不可知論的境地。不可知論認爲歷史不可能是完全真實的,至少歷史的全部真相不能完全被歷史學家所掌握,換句話說,不可知論否認歷史中含有真正的知識。不可知論以歷史不可能達到完全的真實性而否認歷史的真理性品格,歷史的真理品格不在於洞察真相本身,而在於思想本身。歷史真實與否,並不是問題的核心。克羅齊把歷史的客觀性問題擱置起來,這個疑問也離開了克羅齊的視域範圍。因爲克羅齊的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他不承認歷史有其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而只強調對歷史事件的主觀評價,認爲歷史是精神運動、發展的過程。克羅齊的史學理論和史學思想 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性與客觀性,我們要對之作出理性的分析,客觀的評判。

參考文獻:

1.(意大利)奈戴託·克羅齊著, 傅任敢譯: 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

2.(意大利)克羅齊著,田時綱譯: 歷史學的理論和歷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14年版.

3. 姜芃: 歷史學的理論和流派[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

4.宋純路,王久宇:對“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反思:克羅齊《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j].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意大利)貝奈戴託·克羅齊著,傅任敢譯: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42頁.

第五篇:讀書筆記

安豐初級中學教師讀書心得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

安豐國中 趙 嵩

自從上學期學校安排了教師讀書活動,我從圖書室借閱了幾本自認爲適合自己閱讀的圖書,有《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問題學生診療手冊》等。起初,也只是隨手翻翻,可真正在閒暇時打開閱讀,卻又不一樣的感受。對《問題學生診療手冊》這本書,我特別喜歡,因爲我們都知道我們學生的生源質量,在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那麼,如何面對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這都是我們無法迴避的問題。

從這本書的書名就已經告訴我們,應該將教師與醫生放在一起聯想。醫生看病的原則首先是“望、聞、問、切”,即要實事求是,再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刨根問底,進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開出藥方治病救人。

王老師的這本書實際上就是這樣在引導我們的教師應該更加專業一些,不是簡單的一刀切,或是僅憑經驗來處理問題。誠然經驗對教師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經驗引來的思維定勢,逐漸懶惰的思維方法有時卻有致命的危險,或者說對於教師個人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人們都說“人心隔肚皮”,很少有人能夠對每一個人都能洞察心機,再加上可能出現的代溝,國中生當中的一些想法簡直可以用匪夷所思來形容,看似簡單幼稚的問題在他們眼中卻顯得至關重要,反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教育是什麼?是考試?是成績?是升學?這些教育手段漸漸成了目的,凌駕於教育之上,而教師本身也就成爲了一種謀生的手段,教育過程甚至成爲一種追名逐利的捷徑,試問有多少老師能夠真心去教每一個學生?在這種“目的”的引導下,問題生就真成問題了,很多本不該劃爲問題生的也變成問題生了,也許原因很簡單,就因爲他的學習成績上不去。這應該是每個教育者都不願看到的。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我們的學生呢?這本書除了告訴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多問幾個爲什麼以外,就是要我們關心學生的需求。現在有太多的學生被家長當做白板從而複製或打印出自己想要的模板了,學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白板僅僅是家長看來的白板,實際上經過學校及社會的影響,學生這塊板上並不是隨意能刻畫的來的。比如書中分析學生去網吧的原因時就很透徹,說到底就是學生把自己在家在學校以及和同學朋友間未能發泄的東西 1

安豐初級中學教師讀書心得

在虛擬世界裏尋找天堂的過程。 而且處於青春期的學生,越是直接跟他說不要去做某事,他反而越想去做一樣,因爲這種教導與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所產生的矛盾更成爲了一種催化劑。不問青紅皁白,只問是非對錯,到頭來真不知道到底孰是孰非,孰對孰錯了。

對於老師來講,這本書堪稱工具書,特別適合任課老師閱讀,它比較全面地羅列出了學生在青春期所出現的一系列典型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以及對應方法,現在很多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往往只看到表面現象,沒有從更深層次去研究學生的心理,因此時常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本書告訴我們,遇到問題時應該首先問: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想清楚後再進行處理,而不是想當然地馬上批評教育,孩子的心靈很可能因此而受到傷害,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出現更多的問題。老師僅靠學校裏學到的心理學知識是很難對付現在的學生的。

如果你還在爲問題生而煩惱,建議你讀一讀《問題學生診療手冊》,相信你您在教學過程中會更加得心應手!

標籤:讀書筆記 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