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第一篇: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在今年暑假期間,我讀了《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一書。我認爲,《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一書,無論是促進我的課題研究還是提升我對科學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錄了書中的一些觀點。

1、什麼是科學?

通常科學是指近代科學,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對實證方法的確立,看作是現代科學誕生的標誌。科學原指自然科學。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世紀90年代的新的定義,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國小科學中論及的科學,至少包含科學知識、科學研究和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還可以包括科學素質等。

2、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的特點?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爲學習主體的學習過程,它主要表現爲:

(1)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要求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強調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

(3)探究式科學教育依靠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4)探究式科學教育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談論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學教育希望促進學生科學態度的養成。

3、“做中學”科學教育實驗項目簡介

xx年,中國教育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倡導和推動在中國開展科學教育改革項目,。取名“做中學”。即在幼兒園和國小中進行基於動手做的探究式科學學習和科學教育。讓兒童親自參與對物體和自然現象的發現,讓他們通過觀察與實驗,接觸實際,達到以下目的——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激發學習科學的主動性;激發想象力,擴展思維;獲得重要的科學概念和科學概念之間的聯繫;學習探究的技能;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促進語言和表達能力的發展。有關“做中學”的很多資料,可以登陸漢博中國少兒科學教育網。

4、什麼是探究?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給出了定義:探究是一種多層面的活動,他包括:進行觀察;提出問題;通過閱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來了解什麼是已經知道的知識;制定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方面的證據,評價已經知道的知識;用多種手段來蒐集、分析和解釋數據;提出解答、闡述和預測;交流結果。探究需要對假設進行證明,需要運用批判和邏輯思維,並考慮其他可供選擇的解釋。

5、要正確理解探究式科學教育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讓兒童親歷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它大致包括:根據實際情景、觀察到的現象和可以獲得的信息,從兒童已有的知識、對問題的瞭解和已具有的科學概念(想法)出發,提出問題;對問題的解答進行推測;爲證實推測而設計實驗或進行觀察;收集和整理數據;得出 結論和進行交流;提出新的問題……在有些探究課題中,還鼓勵學生將學到的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相聯繫。

在科學教育中,經常爭論的問題是:探究式科學教育究竟是一種用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學習科學的方法,還是本身就作爲一種課程的目標。〈科學課程標準〉認爲,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的,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對年幼的學生來說,可能學習探究的過程比掌握具體的知識更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我們認爲,國小的科學教育中只是承擔科學啓蒙的任務,不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如果不是在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兒童已有的科學基礎上精心選擇和組織兒童探究的內容,而只是在課堂上採用零碎的、雜亂的案例,那麼這樣的探究式科學教育將會是效率很低的教育,也不可能達到培養兒童探究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需要把讓兒童建立新的科學概念(想法)、改善和糾正已有的科學概念以及探究能力、科學態度的培養結合起來考慮。

在探究式科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同層次的探究活動可以有不同的側重,但是,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來說,探究過程的各個環節是不能分割的,不能說用這個科學活動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用另一個活動來教學生如何設計實驗,在通過一個活動來教學生總結,這樣做不是完整的探究過程,也達不到探究式教育的目的。

6、爲什麼要以探究的方式來學習科學?

在知識社會裏信息的綜合和生成數據本身一樣重要。因而,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還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培養他們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還需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培養他們分析和推理能力,還需要培養他們綜合運用信息的能力。實施探究式科學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科學家的意見、教育理論的支持和學習科學(神經教育學)的啓示這三個方面都認爲如此。

7、教師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的作用?

教師是課堂中科學探究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學生探究進程中掌握主動權的人。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和設置環境,單進行探究活動的主體是學生,能不能達到預定的目標,最終取決於學生本人的情況和努力。作爲科學教師需要掌握或瞭解三方面的知識:科學概念和模型、教學法以及兒童認知和情感的發展規律。

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需要幫助兒童在他們原由想法的基礎上,逐步發展正確的科學概念。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常常不能靠一節課來完成,而是需要設置一系列的課來實現。設計系列的課,有助於瞭解概念之間的聯繫,爲學生制定一個連續的學習過程。我們經常稱這樣的系列課爲一個模塊。

8、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

學生是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中主動的學習者,這表現在:

學習者分享了最初對特定時間或現象的看法和解釋;

學習者收集到其他人對特定事件或現象的看法;

學習者檢查支持他們自己的觀點和其他人的看法的證據;

學習者提出問題;

學習者提出探明事件或現象的探究計劃;

學習者進行數據收集、解釋

學習者根據實證來確定或修正原由的意見或解釋;

學習者想其他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解釋;

學習者提出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9、提出合適問題的注意點

(1)探究的內容與方式符合兒童實際的認知水平

完並不等於探究。那種把探究式學習簡單解釋成爲“玩中學”的提法是不全面的。

(2)問題應該和一個通過這次探究可以正式的自然科學的概念有關。最好一次探究活動集中探討一個問題,而不是想學生提出一大堆問題,或是不明確的科學問題。

(3)不宜向兒童涉及複雜系統的探究題目

(4)在提出的題目所包含的探究過程中,儘可能包括定量的測量和定量的描述。

(5)我們不主張在國小階段對社會科學問題進行探究。

10、如何組織討論

討論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重要的互動過程,是探究式科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學環境。教師將學生引入探究的環境,瞭解學生的想法,指導教學過程,進行教學評估,學生之間需要相互學習和啓發,都主要靠討論。

討論是發展兒童思維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意見、對比不同意見,學會尊重事實、尊重別人、尊重不同意見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語言和表達能力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敢於爭辯和進取的過程。

11、關於觀察的策略

(1)教會學生圍繞一個概念有目的的進行觀察,學生會學得更有效;

(2)設法改變某些事物,並觀察發生了什麼,儘可能用多種感官來進行觀察,學生會觀察得更深入;

(3)觀察是探究的一個環節,要和學生的語言發展以及其他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

12、關於科學表達和記錄

在對學生進行探究式科學教育時,我們強調學生應有一本連續使用的記錄本,這是科學研究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記錄可以幫助我們對探究的過程進行評估,幫助我們瞭解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激烈路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是很有利的。它幫助學生觀察、表達、用詞和寫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二篇:有效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有效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這幾天我認真地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書中有很多理論思想使我受益匪淺,不僅知道了有效教學的含義,也同時意識到有效教學對於教師來講在新課程教學當中它有着很多的實際意義.在讀了《有效教學》的基礎上,結合本人的課堂教學,有了幾點不成熟的想法.今天,不妨寫下來,供大家商榷. 一,課前的充分準備是和諧互動的前提.

有效教學首先體現在有效備課上,課前的充分準備就是有效備課.怎樣才能算是有效備課呢第一.備而能用.備課應該備而能用,減少無效備課,"備課""上課"不能兩張皮.第二.有利於教.有利於教師落實地教,巧妙地學,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使教師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於學.讓學生學得快,學得紮實,所有的知識過手,培養能力到位,力爭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向課堂要效益.

曾經有老師認爲,現代課堂強調師生互動和動態生成,而且在課堂教學中尚有許許多多的不可預見性,那麼似乎可以簡化備課,甚至不要備課.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促進者,引導者,怎樣促進,怎樣引導,是不可能在教學活動中隨意生成的,必須在課前事先有所考慮,課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師運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導,學生學習慾望和動機需要教師去激發.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考慮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課堂中的遊刃有餘.因此,實現課堂教學的和諧互動,課前師生的充分準備是前提.

二,教師角色意識的轉變是和諧互動的保證.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傳道,授業,解惑,新課程下的教師角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必須改變傳統課堂中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學生作爲課堂中的主體積極地參與到互動中來,師生,生生之間平等的互動.教師必須從一個知識的傳授者中解脫出來,這是兩種教育觀念的激烈碰撞,對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新的挑戰.面對新課程,教師只有轉變角色,明確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視和諧互動對學生學習的重大意義,才能處理好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關係.教師即促進者,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爲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爲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教師即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時代性的角色特徵,是教師角色特徵中的核心特徵.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爲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爲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爲了不教.

教師應成爲學生個性張揚的促進者.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于思考,善於動手,這就要求教師調整,改變教學行爲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中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機會,使課堂變成充滿生趣的師生交流場所.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與課程是彼此分離的.教師被排斥與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使教師喪失了

課程的意識,喪失了課程的能力.教師更應成爲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教師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

三,平等,對話與交流是實施和諧互動的基礎.

成功的課堂或者說成功的互動合作,離不開師生之間的和諧的交流和平等的對話.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不再是一種以教師講授爲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師,唯教材而獨尊的行爲.而是一種體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沒有對話和交流就沒有真實的互動,這種交流和對話必須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的基礎上,只有在師生和諧互動中才能形成學生的體驗與收穫.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教師要及時反饋與鼓勵.學生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喚,才能保持開放的心態,才能產生充滿活力,充滿創造的體驗,也才能在對話的過程中生成新的認識.如果教師上課還是"一言堂",學生只有隨聲附和的份兒,那就根本談不上彼此之間敞開心扉,實現平等,民主的對話.課堂教學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的"對話",教師和學生不僅僅通過語言進行討論或交流,更主要的是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憑藉豐富專業知識和社會閱歷感染和影響着學生,同時,學生作爲一個個具有獨立完整的精神的個體展示在教師面前.這種狀態下的課堂教學過程,對師生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共享".教師是學生年長的夥伴,真誠的朋友,貼心的師長.在課堂教學中應善於營造一種生動,平等,和諧的對話情境.教師要擯棄自己唱主角,學生當配角,部分學生唱戲,多數同學當聽衆的狀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影響着學生,感染着學生,引導着學生.在多元的互動中,學生的見解,教師的知識閱歷,學生的生活經驗,個體的獨特感受交織在一起,從而達成課堂

的教學目標,這種狀態下的課堂教學過程就是一種"共享".這就使得課堂溝通在渠道上多樣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諧互動的課堂需要對話和共享.

四,和諧的師生關係是課堂和諧互動的重要條件.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只有建立起師生間溝通的綠色通道,才能營造教與學之間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爲師生互動創造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語言親切,態度和藹,熱情耐心,對待學生

要一視同仁,多關心,多鼓勵,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與他們平等相處,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他們得以在民主,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習,讓他們感到教師的平易近人,親切可信,從而樂於和教師交往,積極,主動,自覺地參與學習.

第三篇: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讀《愛的教育》有感

申豔

《愛的教育》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爲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第四篇: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在今年暑假期間,我讀了《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一書。我認爲,《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一書,無論是促進我的課題研究還是提升我對科學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錄了書中的一些觀點。 1、什麼是科學? 通常科學是指近代科學,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對實證方法的確立,看作是現代科學誕生的標誌。科學原指自然科學。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世紀90年代的新的定義,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國小科學中論及的科學,至少包含科學知識、科學研究和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還可以包括科學素質等。 2、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的特點?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爲學習主體的學習過程,它主要表現爲: (1)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要求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強調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 (3)探究式科學教育依靠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4)探究式科學教育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談論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學教育希望促進學生科學態度的養成。 3、“做中學”科學教育實驗項目簡介 xx年,中國教育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倡導和推動在中國開展科學教育改革項目,。取名“做中學”。即在幼兒園和國小中進行基於動手做的探究式科學學習和科學教育。讓兒童親自參與對物體和自然現象的發現,讓他們通過觀察與實驗,接觸實際,達到以下目的——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激發學習科學的主動性;激發想象力,擴展思維;獲得重要的科學概念和科學概念之間的聯繫;學習探究的技能;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促進語言和表達能力的發展。有關“做中學”的很多資料,可以登陸漢博中國少兒科學教育網。 4、什麼是探究?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給出了定義:探究是一種多層面的活動,他包括:進行觀察;提出問題;通過閱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來了解什麼是已經知道的知識;制定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方面的證據,評價已經知道的知識;用多種手段來蒐集、分析和解釋數據;提出解答、闡述和預測;交流結果。探究需要對假設進行證明,需要運用批判和邏輯思維,並考慮其他可供選擇的解釋。 5、要正確理解探究式科學教育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讓兒童親歷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它大致包括:根據實際情景、觀察到的現象和可以獲得的信息,從兒童已有的知識、對問題的瞭解和已具有的科學概念(想法)出發,提出問題;對問題的解答進行推測;爲證實推測而設計實驗或進行觀察;收集和整理數據;得出 結論和進行交流;提出新的問題……在有些探究課題中,還鼓勵學生將學到的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相聯繫。 在科學教育中,經常爭論的問題是:探究式科學教育究竟是一種用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學習科學的方法,還是本身就作爲一種課程的目標。〈科學課程標準〉認爲,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的,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對年幼的學生來說,可能學習探究的過程比掌握具體的知識更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我們認爲,國小的科學教育中只是承擔科學啓蒙的任務,不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如果不是在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兒童已有的科學基礎上精心選擇和組織兒童探究的內容,而只是在課堂上採用零碎的、雜亂的案例,那麼這樣的探究式科學教育將會是效率很低的教育,也不可能達到培養兒童探究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需要把讓兒童建立新的科學概念(想法)、改善和糾正已有的科學概念以及探究能力、科學態度的培養結合起來考慮。 在探究式科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同層次的探究活動可以有不同的側重,但是,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來說,探究過程的各個環節是不能分割的,不能說用這個科學活動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用另一個活動來教學生如何設計實驗,在通過一個活動來教學生總結,這樣做不是完整的探究過程,也達不到探究式教育的目的。 6、爲什麼要以探究的方式來學習科學? 在知識社會裏信息的綜合和生成數據本身一樣重要。因而,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還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培養他們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還需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培養他們分析和推理能力,還需要培養他們綜合運用信息的能力。實施探究式科學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科學家的意見、教育理論的支持和學習科學(神經教育學)的啓示這三個方面都認爲如此。 7、教師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的作用? 教師是課堂中科學探究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學生探究進程中掌握主動權的人。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和設置環境,單進行探究活動的主體是學生,能不能達到預定的目標,最終取決於學生本人的情況和努力。作爲科學教師需要掌握或瞭解三方面的知識:科學概念和模型、教學法以及兒童認知和情感的發展規律。 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需要幫助兒童在他們原由想法的基礎上,逐步發展正確的科學概念。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常常不能靠一節課來完成,而是需要設置一系列的課來實現。設計系列的課,有助於瞭解概念之間的聯繫,爲學生制定一個連續的學習過程。我們經常稱這樣的系列課爲一個模塊。 8、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 學生是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中主動的學習者,這表現在: 學習者分享了最初對特定時間或現象的看法和解釋學習者收集到其他人對特定事件或現象的看法; 學習者檢查支持他們自己的觀點和其他人的看法的證據; 學習者提出問題; 學習者提出探明事件或現象的探究計劃; 學習者進行數據收集、解釋 學習者根據實證來確定或修正原由的意見或解釋; 學習者想其他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解釋; 學習者提出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9、提出合適問題的注意點 (1)探究的內容與方式符合兒童實際的認知水平 完並不等於探究。那種把探究式學習簡單解釋成爲“玩中學”的提法是不全面的。 (2)問題應該和一個通過這次探究可以正式的自然科學的概念有關。最好一次探究活動集中探討一個問題,而不是想學生提出一大堆問題,或是不明確的科學問題。 (3)不宜向兒童涉及複雜系統的探究題目 (4)在提出的題目所包含的探究過程中,儘可能包括定量的測量和定量的描述。 (5)我們不主張在國小階段對社會科學問題進行探究。 10、如何組織討論 討論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重要的互動過程,是探究式科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學環境。教師將學生引入探究的環境,瞭解學生的想法,指導教學過程,進行教學評估,學生之間需要相互學習和啓發,都主要靠討論。 討論是發展兒童思維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意見、對比不同意見,學會尊重事實、尊重別人、尊重不同意見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語言和表達能力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敢於爭辯和進取的過程。 11、關於觀察的策略 (1)教會學生圍繞一個概念有目的的進行觀察,學生會學得更有效; (2)設法改變某些事物,並觀察發生了什麼,儘可能用多種感官來進行觀察,學生會觀察得更深入; (3)觀察是探究的一個環節,要和學生的語言發展以及其他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 12、關於科學表達和記錄 在對學生進行探究式科學教育時,我們強調學生應有一本連續使用的記錄本,這是科學研究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記錄可以幫助我們對探究的過程進行評估,幫助我們瞭解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激烈路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是很有利的。它幫助學生觀察、表達、用詞和寫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讀書筆記的格式

讀書筆記主要有三大類:1.摘要式筆記摘要式筆記是一種在閱讀中把同自己的學習、工作或研究的問題有關的語句、段落等按原文準確無誤地抄錄下來的筆記形式。摘錄原文後要註明出處,包括題、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時間、頁碼等,便於引用和核實。

摘要式筆記又可分爲:

(1)索引索引筆記是隻記錄文章的題目、出處的筆記。

(2)抄錄原文就是照抄書刊文獻中與自己學習、研究有關的精彩語句、段落等作爲以後應用的原始材料。

(3)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按照原文的順序,扼要的地把書中的觀點、結論摘抄下來。

2.評註式筆記這是一種在閱讀中寫出自己對讀物內容的看法的筆記形式。

評註式筆記又可分爲

(1)書頭批註這是一種最簡易的筆記作法。就是在讀書的時候,把書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體會最深的地方,用筆在字句旁邊的空白處打上個符號,或者在空白和加批註,或者是摺頁、夾紙條作記號等。

(2)提綱就是用綱要的形式把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論點、論據提綱挈領地敘述出來。

(3)提要提綱和提要不同。提綱是逐段寫出來的要點,提要是綜合全文寫出要點。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語言扼要地寫出讀物的內容。

(4)評註就是讀完讀物後對它的得失加以評論,或對疑難之點加以註解。

(5)補充原文就是在讀完原文或文章之後,對感到有不滿足的地方進行補充。

3.心得式筆記心得式筆記,是在讀書之後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啓發與收穫的一種筆記。

心得式筆記可以分爲:

(1)札記讀書時把摘記的要點和心得結合起來寫成的,稱札記。

(2)心得也叫讀後感。讀書後把自己的體會、感想、收穫寫出來。

(3)綜合綜合筆記是讀了幾本或幾篇論述同一問題的書文後,抓住中心評論它們的觀點、見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筆記。

本站範文網[]

怎樣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指人們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值得記錄的東西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古人有條著名的讀書治學經驗,叫做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這“手到”就是讀書筆記。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寫好讀書筆記。常用的形式有:(一)提綱式。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爲目的。通過編寫內容提綱,明確主要和次要的內容。(二)摘錄式。主要是爲了積累詞彙、句子。可以摘錄優美的詞語,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後熟讀、背誦和運用。(三)仿寫式。爲了能做到學以致用,可模仿所摘錄的精彩句子,段落進行仿寫,達到學會運用。(四)評論式。主要是對讀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以肯定其思想藝術價值如何。可分爲書名、主要內容、評論意見。(五)心得式。爲了記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記下讀了什麼書,書中哪些內容自己教育最深,聯繫實際寫出自己的感受。即隨感。(六)存疑式。主要是記錄讀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邊讀邊記,以後再分別進行詢問請教,達到弄懂的目的。(七)簡縮式。爲了記住故事梗概、讀了一篇較長文章後,可抓住主要內容,把它縮寫成短文。 以上各種形式,可由淺入深逐步掌握。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之外的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作文網校 讀書筆記大全

第五篇:學習魏書生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

學習魏書生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

高明技校服裝教研組劉情

第一次看有關魏書生演講的視頻時,覺得很有吸引力,他的教育理念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人不自覺的想去學習更多。

魏書生教育思想的實質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即自學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學會學習是通向21世紀的個人護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學生會學,促使差生轉化一直是他努力 的方向。要使學生會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魏書生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時,總是把直接興趣和間接學習興趣結合起來,使之互相促進,這樣學生的 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濃,變成滿足心理需要的一種極大樂趣。培養學習興趣,還應注意既要有廣泛的興趣,又要有中心興趣。學習興趣與老師教學有着密切的關係,同樣是課堂,有的教師視爲畏途,有的教師則視爲樂園。魏書生上課,學生興趣盎然,忽而眉飛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覺得是一種享受。

綜觀魏書生的教學,方法靈活是他的特點。魏書生常說,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傳授知識的程序,要研究教學方法,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改進教學,教師的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師在課堂上創造精神的飽滿和樂觀愉快的語調,在培養牢固持久的學習願望和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方面,對興趣培養都有極大的意義。並對一堂課還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一堂課應當激發出真正的激動心情。魏書生教學,就是要通過各種教法找到興趣的源泉,他認爲,教師講課,寡淡無味,平鋪直敘是教學的 大忌。他總是力圖爲學生創造一種輕鬆活潑的學習氣氛,在課堂上,趣事,樂事層出不窮,學生思維可以馳騁,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久而久之,學生對他教的語文學科產生濃厚興趣,愛上了他並迷上了他。新的事物,學生會有興趣。變換教學方法從中得到快樂,學習興趣就會成倍增長。魏書生老師在校或外地講課,課前總喜歡用氣功冥想的辦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魏書生常說老師要教給學生一些常規性的學習方法,幫學生制定一些語文學習的規矩,制度,計劃,在一些方面使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規矩可遵守。在一些方面讓學生猜的透,但在具體一堂課的安排上,具體教法的運用上,在一些小的技術,技巧問題上,又應該讓學生猜不透。越猜的半透不透,學生越願猜,越猜學習興趣越濃。與教師感情越進,對教師所講的理解的 越深。民主平等是魏書生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用通俗的語言來表述就是兩個字--商量。魏書生在全國乃至香港、臺灣出公開課事先從來不告訴學生學習內容,有時還要學生猜猜看學什麼。這與我們許多教師出課是大不一樣的,我們往往要提前預習、認識學生、提前試講等等,待到了課堂也只是在學生的配合下把預案十分精彩的表演一次罷了。

能說魏書生心中就沒有預案,但是可以肯定地說魏書生心中的預案與我們的預案相比在本質上是大不一樣的;我們的預案是讓學生當演員把課堂教學過程一

步步表演下來--學生的學從屬於教師的教,爲教師的教服務。而魏書生的"商量"型預案是教師的教是爲學生的學服務的,並且千方百計的去適應學生的學。魏書生的"商量"教學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是高深莫測的,用"此時無聲勝有聲,於無聲處起驚雷"來形容是不過分的。其一、用商量的教學策略主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師生共同處在一個非常和諧的課堂氛圍中, 用魏書生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師生面對面的交流是任何其他教學手段無法取代的"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拉近了師生距離,產生強烈的師生情感氛圍,良好的師生情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基石。其二、在商量教學策略氛圍中學生全員參與教學活動,因爲"商量"的那根弦始終在拉動着每一個學生的心,使你無法拒絕它而走神,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其三商量教學策略極大的遵從了"因材施教"原則,擺脫了出課教師最擔心的因師生不熟而啓而不發,對不同個性特點和學習特長的學生也顧及到了,順應班級基礎狀態和學生個性特點而進行"因材施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

同時魏書生還注重學生創新力的培養。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經濟時代,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方法是教師的重要任務。魏書生經常說“一件事有一百種做法”。我們不缺乏學習的學生,但缺乏具有想象力的學生,學習離不開想象,而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茅以升說“世界上沒有生而知之的聖人。而只有學而知之的天才。”前汽車大王福特說“不創新,就滅亡。”魏書生自己對創新認識和創新能力 的體驗是非常深刻的,他從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經驗是很豐富的。

魏書生老師的教學藝術,已經不是教育教學所能概括的了。他用自己的人生體味,用個人的性格魅力,用深厚的學術修養,在教育和影響着學生。 課堂雖小,卻有着廣闊的鑽研天地,鑽進去,人了門,師生雙方都有無窮的樂趣,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魏書生說:“我只是在入口處,悟到了點滴激發學生興趣之法,更有效的方法,還在前面等着我。”

總的來說,在學習了魏書生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後,對於我自身的教學過程是有很大的啓發,也讓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有了明確的方向,爭取能將所學轉化爲自身的能力,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