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企業會計準則讀書筆記

第一篇: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號讀書筆記

企業會計準則讀書筆記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號》讀書筆記

一、企業在編制首份年報時,

1.應當對首次執行日有關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項目的賬面餘額進行復核,經註冊會計師審計後,在附註中以列表形式披露年初所有者權益的調整過程以及作出修正的項目、影響金額及其原因。

2.同時按照國內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對外提供財務報告的b股、h股等上市公司,首次執行日根據取得的相關信息,能夠對因會計政策變更所涉及的交易或事項的處理結果進行追溯調整的,以追溯調整後的結果作爲首次執行日的餘額。

二、中國境內企業設在境外的子公司在境外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境內不存在且受法律法規等限制或交易不常見,企業會計準則未作出規範的,可以將境外子公司已經進行的會計處理結果,在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原則下,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進行調整後,併入境內母公司合併財務報表的相關項目。

三、經營租賃中出租人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是指在租賃談判和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可歸屬於租賃項目的手續費、律師費、差旅費、印花稅等,應當計入當期損益。金額較大的應當資本化,在整個經營租賃期間內按照與確認租金收入相同的基礎分期計入當期損益。

承租人在融資租賃中發生的融資費用應予資本化或是費用化,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處理,並按《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進行計量。

出租人對經營租賃提供激勵措施的,出租人與承租人應當分別下列情況進行處理:

1.出租人提供免租期的,承租人應將租金總額在不扣除免租期的整個租賃期內,按直線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進行分攤,免租期內應當確認租金費用;出租人應將租金總額在不扣除免租期的整個租賃期內,按直線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進行分配,免租期內出租人應當確認租金收入。

2.出租人承擔了承租人某些費用的,出租人應將該費用自租金收入總額中扣除,按扣除後的租金收入餘額在租賃期內進行分配;承租人應將該費用從租金費用總額中扣除,按扣除後的租金費用餘額在租賃期內進行分攤。

企業(建造承包商)爲訂立合同發生的差旅費、投標費等,能夠單獨區分和可靠計量且合同很可能訂立的,應當予以歸集,待取得合同時計入合同成本;未滿足上述條件的,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四、企業將發行的金融工具確認爲權益性工具,應當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1.該金融工具應當不包括交付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給其他單位,或在潛在不利條件下與其他單位交換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合同義務。

2.該金融工具須用或可用發行方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如爲非衍生工具,該金融工具應當不包括交付非固定數量的發行方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合同義務;如爲衍生工具,該金融工具只能通過交付固定數量的發行方自身權益工具換取固定數額的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進行結算。其中,所指的發行方自身權益工具不包括本身通過收取或交付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合同。

五、嵌入保險合同或租賃合同中的衍生工具如何處理?

答: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嵌入

衍生工具相關的混合工具沒有指定爲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同時滿足有關條件的,該嵌入衍生工具應當從混合工具中

分拆,作爲單獨的衍生工具處理。該規定同樣適用於嵌入保險合同中的衍生工具,

除非該嵌入衍生工具本身屬於保險合同。

按照保險合同約定,如果投保人在持有保險合同期間,擁有以固定金額或是

以固定金額和相應利率確定的金額退還保險合同選擇權的,即使其行權價格與主

保險合同負債的賬面價值不同,保險人也不應將該選擇權從保險合同中分拆,仍

按保險合同進行處理。但是,如果退保價值隨同某金融變量或者某一與合同一方

不特定相關的非金融變量的變動而變化,嵌入保險合同中的賣出選擇權或現金退

保選擇權,應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如果

持有人實施賣出選擇權或現金退保選擇權的能力取決於上述變量變動的,嵌入保

險合同中的賣出選擇權或現金退保選擇權,也適用上述文件。

六、《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二十二條規定,企業對於持有待售

的固定資產,應當調整該項固定資產的預計淨殘值,使其反映公允價值減去處置

費用後的金額,但不得超過符合持有待售條件時該項固定資產的原賬面價值,原

賬面價值高於調整後預計淨殘值的差額,應作爲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非流動資產應當劃分爲持有待售:一是企業已經就處置

該非流動資產作出決議;二是企業已經與受讓方簽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三

是該項轉讓將在1年內完成。符合持有待售條件的無形資產等其他非流動資產,

比照上述原則處理,但不包括遞延所得稅資產、《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

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範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和生物

資產、保險合同中產生的合同權利。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包括單項資產和處置

組,處置組是指作爲整體出售或其他方式一併處置的一組資產。

七、1.企業持有的對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的投資,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

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應當採用權益法覈算,在按持股比例等計算確認應享有

或應分擔被投資單位的淨損益時,應當考慮以下因素:

a.投資企業與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之間發生的內部交易損益按照持股比例

計算歸屬於投資企業的部分,應當予以抵銷,在此基礎上確認投資損益。

b.投資企業與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內部交易損失,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

———資產減值》等規定屬於資產減值損失的,應當全額確認。

c.投資企業對於納入其合併範圍的子公司與其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之間發

生的內部交易損益,也應當按照上述原則進行抵銷,在此基礎上確認投資損益。d.投資企業對於首次執行日之前已經持有的對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

投資,如存在與該投資相關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還應扣除按原剩餘期限直線攤

銷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確認投資損益。投資企業在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現金股

利或利潤時,按照規定計算應分得的部分確認應收股利,同時衝減長期股權投資

的賬面價值。

2.企業在首次執行日以前已經持有的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應在首次執行

日進行追溯調整,視同該子公司自最初即採用成本法覈算。執行新會計準則後,

應當按照子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或利潤中應分得的部分,確認投資收益。

八、企業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

a持有對被投資單位在重大影響以上的股權,應當作爲長期股權投資,視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程度分別採用成本法或權益法覈算;

b企業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持有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股權,應當劃分爲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其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在首次執行日應當追溯調整,計入資本公積。

九、企業在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時,因抵銷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在合併財務報表中產生的暫時性差異

1.上述產生的暫時性差異,在合併資產負債表中應當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同時調整合並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但與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及企業合併相關的遞延所得稅除外。

2.執行新會計準則後,母公司對於納入合併範圍子公司的未確認投資損失,在合併資產負債表中應當衝減未分配利潤,不再單獨作爲“未確認的投資損失”項目列報。

十、企業改制過程中的資產、負債,確認和計量?

企業引入新股東改製爲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資產、負債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並以改制時確定的公允價值爲基礎持續覈算併入控股股東的合併財務報表。改制企業的控股股東在確認股份有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爲投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及相關費用之和。

第二篇:廉政準則讀書筆記

經過對《廉政準則》的學習,有如下幾點體會:

1.少數黨員幹部應用手中的權利資源,爲本人謀取不合理的利益,已在人民大衆中形成了極端惡劣的影響,嚴重影響了黨的形象和執政才能建立。《廉政準則》是對黨員指導幹部行爲的標準,對幹部違紀的行爲進行懲處和嚴防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違紀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2.《廉政原則》的發佈和施行,在對黨員指導幹部違紀行爲懲辦的同時,更重要的還是警示和教育,有利於黨員廉潔自律。

3.學習、踐行《廉政原則》,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部分黨員幹部道德的滑坡,自律、自重、自省意識不強,損壞了黨的形像,敗壞了黨的作風,在羣衆中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嚴格執行爲《廉政原則》具有重要意義。

4.增強監督檢查的機制,特別要發揮好羣衆信訪的監視作,對於羣衆投訴舉報的案件,要嚴查、嚴處,決不姑息遷就。

5.學習《廉政原則》,應是一項長期開展的工作。要讓《廉政原則》印在每一位黨員幹部的心中,更重要的是落實在行動上。

6.爲更好地發揮好《廉政準則》效力,各級黨委對錶現較好的黨員幹部樹立典型,隆重表彰,讓示範帶動,正面教育。

第三篇:廉政準則讀書筆記

廉政準則讀書筆記

經過對《廉政準則》的學習,有如下幾點體會:

1.少數黨員幹部應用手中的權利資源,爲本人謀取不合理的利益,已在人民大衆中形成了極端惡劣的影響,嚴重影響了黨的形象和執政才能建立。《廉政準則》是對黨員指導幹部行爲的標準,對幹部違紀的行爲進行懲處和嚴防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違紀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2.《廉政原則》的發佈和施行,在對黨員指導幹部違紀行爲懲辦的同時,更重要的還是警示和教育,有利於黨員廉潔自律。

3.學習、踐行《廉政原則》,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部分黨員幹部道德的滑坡,自律、自重、自省意識不強,損壞了黨的形像,敗壞了黨的作風,在羣衆中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嚴格執行爲《廉政原則》具有重要意義。

4.增強監督檢查的機制,特別要發揮好羣衆信訪的監視作,對於羣衆投訴舉報的案件,要嚴查、嚴處,決不姑息遷就。

5.學習《廉政原則》,應是一項長期開展的工作。要讓《廉政原則》印在每一位黨員幹部的心中,更重要的是落實在行動上。

6.爲更好地發揮好《廉政準則》效力,各級黨委對錶現較好的黨員幹部樹立典型,隆重表彰,讓示範帶動,正面教育。

第四篇:對《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幾點困惑

對《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幾點困惑

摘要:本文對。套計六要素”的全面性、“日常”活動”的概念、“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和“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的概念困惑不解,指出會計六要素內容不全面,“日常活動”、“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和“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的概念邏輯循環,空對空而無法探鋒。提出了作者的權宜之計和解決問題的途徑。關鍵詞:會計準照 困惑

《企業會計準貝—基本準則》( 以下簡稱?基本準則”)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以來,較好地實現了新舊轉換和平穩實施,爲保證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爲,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發揮了巨大作用。但也有個別地方不盡人意,提出如下:

一、對《基本準則》的幾點困惑

(一) 會計對象是否具體表現爲會計六要素?“基本準則”在第一章第十條指出:“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徵確定會計要素。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令人困惑的是,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徵,交易或者事項只能確定爲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要素嗎?是否還涉及其他要素?從“基本準則”

第五章“利得”和“損失”的定義可知,“利得”和“損失”也是交易或者事項產生的,也就是說,交易或者事項除了涉及會計六要素之外,還涉及“利得”和“損失”。當交易或者事項發生時,不僅按經濟特徵確定會計要素,也要確定“利得”和“損失”。因此,人們按傳統觀念把企業會計具體對象理解爲會計六要素,就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有關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的定義,有關會計覈算方法的定義,會計恆等式的概念等等。

(二) 如何界定“日常活動”和“非et 常活動”?根據《基本準則》對收入、費用和利得、損失的定義可知。收入和費用是在“日常活動”中形成和發生的,利得和損失是在“非日常活動”中形成和發生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對“日常活動”的定義是:日常活動是指企業爲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活動。

沒有給出非日常活動的定義,我們只能將“非日常活動”理解爲不是日常活動的活動。由於《企業會計準則講解》在“收入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中只給出“日常活動”的一個總括概念,沒有指明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只舉例說:“工業企業製造並銷售產品、商業企業銷售商品、保險公司簽發保單、諮詢公司提供諮詢服務、軟件企業爲客戶開發軟件、安裝公司提供安裝服務、商業銀行對外貸款、租賃公司出租資產等,均屬於企業的日常活動”。其實,不作上述舉例,人們也知道上述活動是日常活動,問題是除上述以外的活動如何界定是“經常性活動和與之相關的活動”?《企業會計準則講解》又舉例說:“無形資產出租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屬於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應當確認爲收入,但是處置無形資產屬於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淨利益,不應當確認爲收入,而應確認爲利得”。大家都知道,出租無形資產和處置無形資產,對於絕大多數企業來說,都是偶爾爲之的交易或者事項,怎麼出租無形資產就是經常性活動,而處置無形資產就不是經常性活動呢?有些企業多少年都不出租無形資產,甚至根本就沒有這個業務,怎麼就是經常性活動呢?諸如此類的如:企業對外投資,企業對所有者分配利潤,企業收到所有者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等,是日常活動?還是非日常活動?恐怕沒人說清楚,以“收入”和“利得”的定義爲例,《基本準則》指出:“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

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這裏顯然不知道“所有者投入資本”是“日常活動”,還是“非日常活動”,如果是“日常活動”,利得定義中“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會使人困惑不解,由於??所?有者投入資本”是“日常活動”和利得無關。反之,如果“所有者投入資本”是“非日常活動”,那收入定義中“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便是廢話,因爲“所有者投入資本”不是“日常活動”,怎麼能和收入有關呢?要排除的話,也應該排除日常活動的活動。只排除一個“所有者投入資本”的非日常活動,有什麼意義呢?在“收入”和“利得”定義中,怎麼能說清楚??所有者投入資本”是“日常活動”,還是“非日常活動”呢?

同樣,在“費用”和“損失”定義中,人們也無法界定“向所有者分配利潤”是“日常活動”,還是“非日常活動”,說它是日常活動,每年只進行一次,和經常性根本不搭邊;說它是非日常活動,每年都進行一次,又好像在經常進行,怎麼說清楚是不是經常性活動暱?

顯然,不能用?經常性活動”來定義??日常活動??,筆者認爲,?經常性活動”和“日常活動”是同一個概念的不同叫法,說??日常活動”就是?經常性活動”,和說?經常性活動??,就是“日常活動”沒什麼兩樣,如此定義只能導致概念上的邏輯循環。

(三) 如何理解“利得”和“損失”?《基本準則》在第五章第二十七條給出了“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然後在第八章第三十八條給出了“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兩個概念的區別僅僅是“不應當計入當期損”和“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其他完全一致,“應當”和“不應當”的區別在什麼地方呢?筆者認爲,必須先界定“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是什麼,然後才能定義“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如果不知道“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o e099是什麼,怎麼能知道“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是什麼呢:否則,就要先界定“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是什麼,然後再定義“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如果哪一個都不界定,其結果就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就是“不是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反之,“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就是“不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

《基本準則》給出利得和損失的定義是: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這就是說,只要是日常活動中形成或發生的,儘管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流出,都不是“利得”和“損失”,這樣一來,人們通常所說的“資產減值損失”、“股票買賣價差形成的利得或損失”、“投資損失”等等,還應不應該稱爲利得和損失呢?怎樣區分此利得、損失而非彼利得、損失呢7

二、解決上述問題的權宜之計

(一) 會計對象包括會計六要素、利得和損失會計對象按經濟特徵分類,不僅包括會計六要素,還包括“利得”和“損失?,?將收入和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定義爲“廣義收入”,將費用、所得稅費用和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定義爲“廣義費用”,會計具體對象表現爲: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廣義收入、廣義費用和利潤,由此得到利潤表上利潤的三個層次:營業利潤=收入一費用利潤=收入一費用+利得一損失淨利潤=廣義收入一廣義費用=利潤一所得稅費用並且得到會計恆等式:資產+廣義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廣義收入

(二) “日常活動”和“非日常活動”的界定筆者認爲,界定“日常活動”和“非日常活動”,無非就是區別收入和利得,費用和損失,還不如採用列舉法,指出收入、利得,費用、損失各自包括的內容,歸納如表1:對於會計實踐出現新的交易或者事項,再規定屬於那個會計科目,這樣,會計人員就不用煞費苦心去琢磨怎麼也界定不清的“日常活動”和“非日常活動”了。

(三) 關於利得和損失爲了將日常的利得和非日常的利得、日常的損失和非日常的損失區別開來,將日常活動和非日常活動形成的利得統稱爲廣義利得,將日常活動和非日常活動發生的損失統稱爲廣進口貿易對遼寧省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義損失。將非日常活動形成的利得稱爲狹義利得( 即會計準則定義的利得) ,將非日常活動發生的損失稱爲狹義損失( 即會計準則定義的損失) ,而日常活動的利得或損失,是廣義的利得或損失,仍屬於(狹義) 收入和( 狹義) 費用。

廣義利得與狹義利得、廣義收入與狹義收入的關係如表。

三、對解決上述問題的建議

筆者認爲,對上述問題的解決辦法至少有以下兩個途徑:

(一) 將會計六要素中的“收入”和“費用”的內涵擴大,由“日常活動”擴展到“全部交易和事項”,也即前面提到的“廣義收入”和??廣義費用”,用“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

分別代替“利得”和“損失”,不再單獨定義利得和損失,這樣可以很好地解決下述問題:

1.解決了會計對象內容構成上的混亂。會計對象按經加入m2m業務的lte系統的隨機接入性能研究濟特徵的分類就是會計六要素,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就是由會計六要素構成的,從而解決了有關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的定義,有關會計覈算方法的定義,會計恆等式的概念等等一系列問題。

2.避免了“日常活動”的利得、損失和“非日常活動”的利得、損失概念上的混淆不清,利得和損失仍是傳統意義上的利得和損失,如股票買賣價差利得和損失,資產減值損失,投資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等等。

(二) 重新定義利得和損失。由於“日常活動”和“非日常活動”難於界定,不用“日常活動”和“非日常活動”定義利得和損失,爲了避免和人們通常說的利得和損失區別開來,應當換成其它名稱,從便於會計實務操作的角度出發,重新定義利得和損失。

2014年4月2日,財政部發布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爭取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對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相關項目的修訂工作。筆者期望在對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相關項目的修訂工作中,能夠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參考文獻:

[1]祥,蔣聽,何春林.新編基礎會計學.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4.8.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企業會計準則.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2.

[3]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北京:人民出版社.20 08.12.

第五篇:新會計準則學習筆記

新會計準則學習筆記

第一章存貨

第一節新準則下存貨的主要內容

新存貨準則由總則、確認、計量和披露共四章內容組成。

(一)第一章“總則”部分,說明了制定新存貨準則的目的、依據以及該準則不涉及的內容範圍。特別指出消耗性生物資產,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通過建造合同歸集的存貨成本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

(二)第二章“確認”部分,明確了存貨的概念以及存貨確認的條件。

1、概念: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確認:存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1)該存貨包含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三)第三章“計量”部分,說明了存貨成本的內容、存貨的初始計量方法、發出存貨成本的確定方法、存貨的期末計量方法、存貨成本的結轉等。

1、存貨成本的內容:存貨成本包括採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採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進口關稅和其他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採購成本的費用。

(2)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製造費用。

(3)其他成本,是指除採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

此外,新準則對加工成本中製造費用作出了相應規定,指出:製造費用,是指企業爲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企業應當根據製造費用的性質,合理地選擇製造費用分配方法。在同一生產過程中,同時生產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產品,並且每種產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區分的,其加工成本應當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2、存貨的初始計量

(1)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但企業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除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爲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費用以外的倉儲費用,以及不能歸屬於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的其他支出不計入存貨成本,而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當期損益。

(2)新存貨準則分別於第三章第十條至第十二條規定:應計入存貨成本的借款費用,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的規定處理。企業合併、非貨幣性資產交易、債務重組取得的存貨的成本和收穫時的農產品的成本,應當分別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併》、《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和《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確定。 除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以外,投資者投入的存貨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

新準則在第三章第十三條中規定:企業提供勞務,所發生的從事勞務提供人員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費用以及可歸屬的間接費用,作爲存貨成本計量。

3、發出存貨成本的確定方法

企業應當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對於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爲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製造的存貨以及提供勞務的成本,通常應當採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4、存貨的期末計量

(1)計量方法: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存貨成本高於其可變現淨值的,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分別選擇採用單個存貨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或合併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若資產負債表日企業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的,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復,並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2)可變現淨值的確定:存貨可變現淨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以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將要發生的成本、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企業應當以取得的確鑿證據爲基礎,並且考慮持有存貨的目的、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影響因素等按照相關規定分別選擇合同價格、一般銷售價格和市場價格確定存貨的可變現淨值。

(3)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要求:企業應當按照單個存貨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對於數量繁多、單價較低的存貨,可以按照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與在同一地區生產和銷售的產品系列相關,且難以與其他項目分開計量的存貨,可以合併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5、存貨成本的結轉:

(1)已售存貨,應當將其成本結轉爲當期損益。

(2)企業對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的攤銷,應當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者當其損益。

(3)企業發生的存貨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4)企業存貨盤虧造成的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四)第四章“批露”部分,規定了企業應當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的存貨相關信息內容,具體包括:各類存貨的期初和期末賬面價值、確定發出存貨成本所採用的方法、存貨可變現淨值的確定依據、當期計提或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信息、用於債務擔保的存貨賬面價值。

第二節舉例說明新舊會計準則中存貨的變化

一、準則的使用範圍

新的存貨準則不涉及消耗性生物資產和通過建造合同歸集的存貨成本。

原有的存貨準則不涉及:

(1)因建造合同而形成的在建工程;

(2)農業企業收穫的農產品和採掘企業開採的礦產品;

(3)牲畜等與農業活動有關的生物資產;

(4)企業合併中取得的存貨的初始計量。

建造合同歸集的存貨成本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進行覈算計量。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存貨成本按照《 企業會計準則第5 號-生物資產》進行覈算計量。新的存貨準則將收穫後的農產品和企業合併取得的存貨納入存貨覈算範圍。農產品在種植養殖時按照《 企業會計準則第5 號-生物資產》進行覈算計量,當收穫後農產品就納入《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進行覈算。企業合併取得的存貨的成本按照《 企業會計準則第20 號-企業合併》 確定。

二、存貨的定義及確認條件

新準則中存貨定義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舊準則中存貨定義是,指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或者爲了出售仍然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或者將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兩者包括的內容一致,只是新的存貨定義更爲簡潔和明瞭。存貨確認的條件仍然是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才能加以確認:

(1)該存貨包含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三、存貨的計量

由於存貨市場價格的變動以及存貨在企業日常活動中的流轉,對於存貨的計量不是一次完成的。存貨在初次取得進行初次確認時,對存貨應進行初始計量;存貨項目在初始確認之後,會隨着企業日常活動的開展,被出售或投入到生產過程中,爲了確認收益或歸集生產成本需要確定存貨的發出成本的;到會計期末由於歷史成本不能真實地反映存貨的價值,需要對存貨進行減值測試,對發生減值的存貨的期末計量就非常必要。

(一)存貨的初始計量

1、新的存貨準則裏規定: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採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存貨的採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採購成本的費用;存貨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製造費用;存貨的其他成本,是指除採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原來商品流通企業在採購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費用在其發生時確認爲當期費用,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新準則不再區分企業的性質是工業企業還是商品流通企業,存貨採購成本包括的內容都是一致的。根據新準則的要求,可以將在採購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等費用按照合理的分配辦法計入存貨成本。倉儲費(不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爲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須的費用)在發生時確認爲當期損益,不計入存貨成本。

例1:2014年12月,長城公司外購a材料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列示的購買價格爲50000元,進項增值稅爲8500元;運輸過程中發生運輸費用2014元,保險費1500元,途中發生物料損耗估價800元,其中500元屬定額內損耗,材料入庫前發生人工挑選整理費用1000元,挑選整理費用中毀損物資的估價爲500元,則

解答:材料採購的成本爲=50000+2014+1500+500+1000+500=55500(元)

[分析]:對於採購過程中發生的物資損耗、短缺等,合理損耗部分應當作爲存貨採購費用計入存貨的採購成本,其他損耗不得計入存貨成本,如從供應單位、外部運輸機構等收回的物資短缺、毀賠款應衝減物資採購成本;購入的存貨需要經過挑選整理才能使用的,在整理挑選過程中發生的工資、費用支出以及物資損耗的價值也應計入存貨的成本。

2、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包含的內容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在新準則中沒有細化製造費用的分配方法。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分配方法分配製造費用。此外,新準則增加了企業爲提供勞務而發生的相關費用應計入存貨的說明。

例2:2014年12月長城公司的生產部門同時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分別耗用了a、b兩種材料。a材料外購成本爲43000元,b材料外購成本爲38000元;發生生產甲產品的生產工人計件工資17000元,發生生產乙產品的生產工人計件工資12014元;甲、乙兩種產品共耗用動力費5000元。該生產部門爲組織管理甲、乙兩種產品生產發生間接費用6200元,甲、乙兩種產品生產工時分別爲380、240小時。甲、乙兩種產品共同耗用的動力費和組織管理費均按生產工時比例法進行分配。

解答:甲產品加工成本=17000×(1+14%)+(380/620×5000)+(380/620×6200)=26242.80(元)

乙產品加工成本=12014×(1+14%)+(5000/620)×240+(6200/620)×240=18014.40(元)

甲產品生產成本=43000+26242.80=69242.80(元)

乙產品生產成本=38000+18014.40=56014.40(元)

[分析]:存貨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加工費用和間接加工費用。直接加工費用是指在產品的加工過程中直接作用於產品加工過程的費用,如直接人工費、燃料及動力費、其他直接費;

間接加工費用即指製造費用,是指爲組織和管理產品生產而發生的費用。

例3:假定例2種乙產品生產前,爲其發生特定設計費用3000元,這3000元屬於使乙產品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應計乙產品成本中,則:

乙產品完全成本=56014.40+3000=59014.40(元)

[分析]:其他成本是指除採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如爲特定客戶設計產品所發生的設計費等。需要說明的是,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和倉儲費用,和不能歸屬於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的其他支出等,不計入存貨成本,應當於發生時確認爲當期損益。

3、除企業外購或委託加工收回的存貨採用上述原則計量其成本外,對其他來源的存貨按照相關準則確定成本。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收穫時農產品的成本、非貨幣性資產:)、債務重組和企業合併取得的存貨的成本,應當分別按照《 企業會計準則第5 號-生物資產》、《 企業會計準則第7 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易》、《 企業會計準則第12 -案債務重組》 和《 企業會計準則第20 號-企業合併》 確定。

4、原準則規定不允許將存貨的借款費用資本化。新準則規定將借款費用資本化的範圍擴大到某些存貨項目中,如需要通過相當長時間的生產活動才能夠達到可銷售狀態的存貨。計入存貨成本的借款費用,應由《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予以規定。

例:海州船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海州公司)按照與遠洋運輸有限責任公司簽訂的合同,於2014年7月1日開工,爲遠洋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建造大型車輛滾裝船,預計建造工期爲22個月。爲建造該型車輛滾裝船,海州公司於2014年6月30日向銀行借入3年期到期還本付息,不計複利的專門借款200萬元。2014年度,海州公司借入該項專門借款應提利息66.95萬元,其中按《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規定計算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借款利息爲25.025萬元。

[分析]:上例中,海州公司2014年度計提的銀行借款利息66.95萬元,按照財政部2014年度制定的《企業會計制度》和原會計制度的要求應當全部計入發生當期的財務費用;但按照新會計制度的要求,2014年計提的銀行借款利息中的25.025萬元應計入存貨成本,其餘41.925萬元計入發生當期的財務費用。

(二)發出存貨的成本計算方法

發出存貨的成本計算方法在新的準則裏規定了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三種方法,取消了移動平均法和後進先出法。移動平均法和後進先出法主要是在採購業務量頻繁的企業,計算工作量非常大,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新準則則規定:企業應當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即新準則將存貨發出成本的確定方法僅包括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三種方法,取消了移動平均法和後進先出法這兩種方法。對於後進先出法這一點,新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做法一致。

例:長城公司本月生產過程中領用a材料2014kg,經確認其中1000kg屬第批入庫,單位成本爲25元;其中600kg屬第二批入庫,單位成本爲26元;其中400kg屬第三批入庫,單位成本爲28元。本月發出a材料的成本計算如下:

發出材料實際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分析]:個別計價法能比較合理、準確計算髮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但採用此方法的前提是對發出和結轉存貨的批次進行具體認定,以辨別其所屬的收入批次,實務操作繁重。另外,原準則中對於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爲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製造的存貨,一般應當採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新準則擴展爲對於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爲特定目的專門購入或製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通常採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5、新準則取消了接受捐贈存貨成本的確定的相關說明。在原準則的基礎上,新存貨準則中刪去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證和捐贈方未提供憑證情況下企業接受捐贈存貨成本確定的說明。

6、原準則規定:盤虧或毀損存貨造成的損失,應當計入當其損益。新存貨準則規定:企業發生的存貨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存貨的賬面價值是存貨成本扣減累計跌價準備後的金額。存貨盤虧造成的損失,應當計入當其損益。

例:某企業2014年5月31日d材料發生毀損,該材料的賬面成本爲3500元,已計提跌價準備300元,尚未進行處理,則企業應編制的會計分錄爲:

借:待處理財產損益3200

存貨跌價準備300

貸:原材料3500

假定材料的處置收入爲3000元,現金收訖,如沒發生相關費用,則企業應編制以下分錄:

借:現金3000

管理費用200

貸:待處理財產損益3200

(三)存貨的期末計量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依舊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有關可變現淨值的確認方法與舊準則的相關規定一致。在此不再贅述。

新準則進一步明確了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的採用一次轉銷法或者五五攤銷法進行攤銷,並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者當期損益。

四、存貨的披露

新準則由於前述的一些相關規定發生變化,對披露也有所簡化。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與存貨有關的下列信息:

(1)各類存貨的期初和期末賬面價值;

(2)確定發出存貨成本所採用的方法;

(3)存貨可變現淨值的確定依據,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方法,當期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當期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以及計提和轉回的有關情況;

(4)用於擔保的存貨賬面價值。

從新存貨準則與舊存貨準則的上述比較分析中不難發現,變動較大的是新存貨準則的使用範圍和存貨的計量。新準則體系的構建,將以前未明確規範的收穫的農產品和企業合併取得的存貨納入準則覈算,進一步填補了原有的空白。對商品流通企業的存貨成本構成做出了大的調整,採用與工業企業的存貨成本相同的規範。發出存貨的成本計算方法由原來的五種方法調整到三種方法,減小了企業利用發出存貨成本計算方法操縱利潤的空間,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報表的質量。

第三節執行新準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

1、由於新準則取消了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移動平均法和後進先出法,在市場不穩定的情況下,對採用上述方法確定發出存貨成本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構成了一定的影響。如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採用後進先出法確定存貨成本的企業,其發出存貨的成本偏高,期末存貨價值偏低,損益表中當期利潤、資產負責表中的存貨資產額和權益額均相應減少;而物價持續下降時,損益表中當期利潤、資產負責表中的存貨資產額和權益均相應增加。因此新準則取消兩種發出存貨成本確定方法對相關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的影響,取決於市場價格的走向。

所謂“後進先出”法,即企業在覈算成本時,參考的是最近購入的原材料存貨的價格,而“先進先出”法,則是參考最早購入的原材料存貨價格。在原材料價格一路下跌時,採用“後進先出”法,顯然擴大了公司的利潤率,而用“先進先出法”,則縮小了公司的利潤率,原材料價格上升時則反之。可以說,“先進先出”法更側重於反映公司長期的經營情況。比如使用“後進先出”法的家電上市公司,在顯像管價格下跌過程中,一旦使用了“先進先出”法,後果將是成本大幅上升,當期利潤下降。又如在有色金屬漲價的過程中,一些以有色金屬爲原料的公司,在把“後進先出”法改爲“先進先出”,則將增加利潤。另外新的存貨記賬方法,對於生產週期長的行業,如造船及某些機械製造行業,允許將用於存貨生產的借款費用資本化。這將降低它們的成本,提高毛利率,提高會計利潤。所謂“後進先出”法,即企業在覈算成本時,參考的是最近購入的原材料存貨的價格,而“先進先出”法,則是參考最早購入的原材料存貨價格。在原材料價格一路下跌時,採用“後進先出”法,顯然擴大了公司的利潤率,而用“先進先出法”,則縮小了公司的利潤率,原材料價格上升時則反之。可以說,“先進先出”法

更側重於反映公司長期的經營情況。比如使用“後進先出”法的家電上市公司,在顯像管價格下跌過程中,一旦使用了“先進先出”法,後果將是成本大幅上升,當期利潤下降。又如在有色金屬漲價的過程中,一些以有色金屬爲原料的公司,在把“後進先出”法改爲“先進先出”,則將增加利潤。另外新的存貨記賬方法,對於生產週期長的行業,如造船及某些機械製造行業,允許將用於存貨生產的借款費用資本化。這將降低它們的成本,提高毛利率,提高會計利潤。

2、由於借款費用資本化的範圍擴大到某些存貨項目,這使得部分需要通過取得專門借款,以保證使存貨經過相當長實踐的生產活動才能夠達到可銷售狀態的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它將導致仍使存貨處於長時間生產週期中的企業損益表中當期的財務費用減少,利潤增加;資產負在表中的存貨資產額和權益額也相應增加。

新準則更加客觀、有效地反映存貨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影響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