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 篇一

我品讀了一本《童年的祕密》,其中一段是這麼說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爲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爲是爲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裏,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本非常顛覆性的書籍。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的下苦功纔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祕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蒙臺梭利說:這種敏感期的存在也許更清楚地表現在兒童所遇到的障礙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兒童發脾氣很可能都是由於這種敏感性秩序感在於認識到每樣物品在它的環境中所處的位置,記住每件東西應該放在哪裏。這意味着一個人能夠適應自己的環境,在所有的細節方面都能支配它。心靈的適宜環境是這樣的:一個人能閉着眼睛到處走動,僅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東西。這樣的環境是平靜和快樂所不可少的。很明顯,兒童對秩序的熱愛不同於成人對秩序的熱愛。秩序給成人某種外在的快樂。但對幼兒來講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動物漫步的大地,或魚兒遊憩的水。

不過這一點,再深入想一想,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們新到了一個環境,也是會經歷很不適應的時期,所謂的水土不服,但是兒童卻更加的敏感,敏感到桌子上放了一把沒見過的雨傘也會生氣的地步。而兒童的這個敏感期,據說一直會持續到五歲。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閱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並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這一點,在鬆居直的《圖畫書論》裏也有所涉及。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並非有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老師才應該來閱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隻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並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爲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爲過程。如果兒童正在遊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爲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並不是爲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複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繫,因爲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徵。

實際上這本書裏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爲每一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她。我們大多數人的童年在某個地方被弄丟了,我們現在要做的,是重新認識我們自己。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 篇二

《童年的祕密》是探索兒童成長的書籍,從幼兒到兒童成長過程的不同階段所呈現的特點,讓讀者從孩子的角度去觀察和了解,詳細地描繪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開孩子成長的奧祕。通過閱讀《童年的祕密》一書,我們可以明白孩子的智力是如何發展的,以及應該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以下就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一些心得:

1、孩子的世界

隨着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發現了潛意識,人們開始瞭解並越來越重視它對人們的影響。潛意識是被我們深深壓抑或隱藏起來的,卻支配着我們的行動,影響我們性格的強大力量。

潛意識的形成很多都是源於一個人的童年時期,一些看似不經意的創傷,也許我們都忘記了事件本身,但是不愉快感覺都被埋在意識的底層,歷久彌新,且很難癒合。這些心理創傷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根源,而造成這種痛苦的人恰恰是與我們朝夕相處的親人。

兒童時期的生活模式決定着人一生的生活模式。很多人覺得自己已經爲整個家庭和孩子不計回報地付出了太多精力和物質,甚至有些力不從心,但有沒什麼想過,你爲什麼會那麼痛苦?痛苦是因爲我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大多數面對孩子的好奇、需求無所適從,運用控制、恐嚇、束縛、甚至是暴利等不平等條約管束孩子,以愛爲名義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實是在用不科學不理性不成熟的行爲傷害着孩子、阻礙着孩子的發展,變向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與其用錯誤的方式讓我們的親子關係緊張,對孩子也無意,爲什麼不去學習科學的方法呢?

什麼是正確的方法?首先是要用心觀察,孩子自己形成的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是什麼,走進他們的內心,最終達到了解孩子,而不是逼問,打探他們的隱私。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孩子擁有不同的內心世界,所以不要一概而論,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因人而異。

2、照看新生兒的方式

新生兒從原本黑暗、寂靜、柔軟的溫室中,經歷了掙扎、痛苦來到這個世界。一切的環境都與之前的不同,強烈的光線、噪音和陌生的場域令他們趕到恐懼,於是他們沒有安全感,大哭不止。

因此,他們需要的是安靜、舒適、溫暖的環境和足夠的安撫和溫柔對待,來幫助他們從身體和心理上適應周圍的環境。醫院的護士雖然經驗豐富,但是卻是機械化的,缺乏細心和溫柔。孩子在出生後的一個月之內是不需要穿衣服的,衣服的作用是保持人體原有的溫度,更好的是來自身體的溫暖庇護。

我們都有一種守財的本能,害怕孩子弄壞我們的任何東西、害怕他們製造麻煩,我們一定想要看住孩子,不讓他們做任何的“破壞”,即使東西本身並不具有價值。

3、孩子的心理髮展過程

嬰兒的本能中,有一種叫做創造,能夠在自己生存的環境中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這個世界的過程,就是敏感期,敏感期非常重要,且隨着長大就會消失,在敏感期他們會自我調節,產生強大的征服力,掌握一些從未接觸過的知識和本領。

在敏感期,孩子們可能會產生情緒,亂髮脾氣,原因是他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產生了危險、反感、焦慮等感覺,纔會發脾氣。因此,我們要弄清楚他們哭鬧的真正原因,滿足他們的需要,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他們纔會變得安靜,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會更加融洽。如果我們沒有保護好孩子的本能,他們就會變得軟弱、缺乏活力。

嬰兒有一種觀察周圍環境的慾望,他們希望看到一些能夠滿足心靈需要的東西。好的辦法是,把嬰兒牀稍微傾斜成一定角度,便於讓他們觀察周圍的環境,或者離開嬰兒牀的侷限,在花園等環境中享受鮮花的芬芳、小草的搖曳。不推薦在嬰兒牀上方懸掛鈴鐺、玩具等。他們會用不自然的姿勢關注那些搖擺不定的東西,從而對身體有害。

4、孩子心中的秩序感

嬰兒會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出現對秩序的敏感,他們會對東西放在了不應放的位置上或者衣服是應該穿在身上而不是搭在胳膊上或是洗澡的姿勢發生了變化或是牀沒有護欄等等而感到不適應、哭鬧,這種對秩序的需要是發自內心的,並且非常強烈。

比如捉迷藏遊戲,躲藏的意思就是能夠在同一個隱蔽的地方找到同樣的東西或人,他們知道東西就在那,即使閉着眼睛也可以找到。孩子是那麼的單純,他們正在對外界印象產生着感知。

如果一個人的腦中只有一些雜亂無章的圖像,我們的生活在一個不按秩序擺放傢俱的屋子裏,生活質量必然會下降。我們的頭腦和生活也是一樣。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 篇三

讀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祕密》,覺得這本書真的讓我瞭解了很多,個性是書中講到我們成人對兒童缺乏明白,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爲中心,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這樣最終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誤會越積越多。兒童並不是什麼也不懂,有時候成人就應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賞兒童,也要對自己的行爲多做自我反省。

書裏還提到:我們無論多麼熱愛自己的孩子,從他一出生,我們就本能的開始對他提防,憑着一種本能的守財欲,我們趕緊保護擁有的每一件東西,即使是毫無價值的破爛。從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樣一種思想支配,管住這個孩子,不能讓他惹麻煩,看住他。在成人的眼裏,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爲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爲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爲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擰瓶蓋、吃飯、穿鞋等,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但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着、愉悅着,但成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一切事務全部由父母代勞。

兒童成長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書中舉例:帶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當孩子停下來的時候,大人也就應停下腳步等待孩子,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大人往往會正因自己不願等待,不斷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時候對兒童的尊重,我們人還是動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羣走,走累了,停下來時,大象也會停下來等待。看到那裏我想到了以前看到帶着蝸牛去散步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讓我們知道,尊重兒童成長步伐。

我覺得成人真的就應承認自己的錯誤,對兒童的成長我們真的不能再幹預太多,有時候成人的“冷眼旁觀”,對於兒童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取。

看這本書,解開了心中有些疑惑,更願意去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覺讓自己的理論知識也增加了不少,看來多看書真的還是有這個必要的。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 篇四

《童年的祕密》這本名著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蒙臺梭利列舉了很多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在讀書過程中,蒙臺梭利對成人進行控訴,在她的論證中,我讀着感到一種愧疚感。確實,直到我們此刻生活中,都仍然出現着像書中列舉的錯誤的教育孩子的行爲。經過讀此書,讓我反省了日常生活中與兒童的錯誤交流方式,這也對我將來從事教育事業有必須的警醒作用。

經過讀這本書,讓我瞭解到兒童並不是一個無意識的個體,相反,兒童有着巨大的精神世界,這種精神世界甚至不允許成人去打擾,一旦打擾,兒童則會朝着與自我個性相反的方向發展。大人都自以爲是地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不會去研究兒童的感受,這樣就會違背兒童的心理願望。兒童有自我的秩序模式,成人一旦打亂了這種秩序模式,對兒童則會造成影響。

在教師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意自我的言行舉止,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在學生的視線範圍內,正如學生都帶着教師的影子,學生對教師有一種極強的模仿本事。教師寫字的姿勢,做事的方式,對人講話的態度等都在無形中影響着學生。

蒙臺梭利說,成人應當努力瞭解兒童的需要,這樣他就能夠給兒童供給一個適宜的環境,使他們得到滿足。僅有這樣,才能開創一個教育的新紀元,它將帶給人類真正的幫忙。如果兒童要發展他的個性,成人必須控制自我,領會兒童的表示,並且,成人應當把這當作是一種特殊的事,使自我能理解和追隨兒童。這讓我想到在教師職業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以學生爲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選擇。教師能夠跟着學生走,而不是學生完全跟着教師走。在教學中,要注重加強學生的自我實踐本事。學生實踐得來的知識比教師苦口婆心叮囑的知識點要來的深刻。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體驗的歡樂,即使發生了錯誤,也不能妨礙他們這種歡樂的心境,他們在錯誤中將成長的更快。

蒙臺梭利在書中還講到此刻在我們社會中更加明顯的溺愛問題。蒙臺梭利認爲,家庭財富應當給兒童幸福,而不是一個奢侈的環境。此刻“小皇帝”“小公主”很多,上大學了還不會洗自我衣服,不會打掃衛生,甚至要父母陪讀等現象。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下,逃避現實,所有事都由父母代勞,導致的是抗挫折本事的降低,自我生存本事的薄弱。

在書中,蒙臺梭利還提到,不僅僅是成人對兒童擁有愛,兒童對成人也擁有愛,只是這種愛常被成人無意識地打斷。如一個兒童早晨醒來,會去父母的房間叫父母起牀,這是出於兒童對父母的愛,其意是說“新的一天已經來了,快起牀享受。”可是成人會以一句“都說不要早早進來我房間吵我”傷害了兒童。兒童行爲受到打壓,便朝着成人阻止的方向、成人的意願發展。在這一個發展過程中,逐漸消失了兒童本來的愛與個性。教師要充分理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例如學生幫教師擦黑板,主動幫教師撿粉筆等,這些都是學生出於對教師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有時得不到教師的迴應,則會打擊學生。甚至教師不理解學生“愛”的表達,錯怪學生。學生有時對教師表達愛的方式不盡相同,教師要擅於傾聽學生,關注學生。

《童年的祕密》不僅僅是對教師們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同時也是父母的育兒經典。我覺得每個人都應當讀讀這本書,在書中探索兒童的奧祕。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 篇五

《童年的祕密》是20世紀意大利傑出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的著作。在書中,蒙臺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提示了成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生動之作,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慢慢研讀。雖然我看了一遍現在還未能完全理解,但書中的許多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導論中,蒙臺梭利指出:“兒童並不是一個只可以從外表觀察的陌生人。更確切地說,童年構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爲一個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不得不說,兒童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的多,怎樣才能對兒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難上加難。因爲幼教所面對的是一個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都生機勃勃,充滿動力的,卻不善於以成年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個體。很多時候,我們對兒童的行爲很難理解,甚至無法理解,也往往會對兒童的行爲採用不合適的教育方法。

在“秩序”一節中,蒙臺梭利指出兒童對外界秩序有一個敏感期,這對我們來講似乎有點奇怪,因爲通常認爲兒童的本性是無秩序的。但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使我們明白了兒童對秩序的敏感,即使在他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就已經可以感覺到。當一件物品被置於不恰當的地方,是兒童發現了它,並且把它放到應該放置的地方。兩三歲的兒童會注意最小的細節上的不協調,而成人和更大一點的兒童都不會注意到這一點。

例如,在小班,我們經常發現兒童會有把一把放在不恰當地方的椅子搬到桌子邊,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放進籃子等行爲,而這些並沒有老師的提醒。看到某些東西放置零亂,這似乎相當於一種刺激,也是使兒童活動的信號。秩序是生命的一種需要,當他得到滿足時,就產生了真正的快樂。在幼兒園裏,中大班的孩子做完練習後,會把器械等東西放回過去習慣安置的地方。這是他們所執行的一個最高興和自發的任務。

蒙臺梭利還認爲,兒童跟成人的衝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因爲在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過程中,成人始終像“一個擁有驚人力量的巨人站在邊上,等待着猛撲過去並把它壓垮”。在成人眼中,孩子熱衷於一些十分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成人們會爲此感到不可理喻,並且認爲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爲是很幼稚的,而且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探索確實很有益的,而且是有趣的。他們能夠從中得到滿足感。如成人看到兒童試圖自己穿衣服或繫鞋帶、梳頭時,他知道兒童不可能迅速地完成,也不可能成功地達到他的標準。這時,儘管兒童正在進行一種令人欣喜的建設性活動,但成人走過去強制地“幫助”他完成,兒童所有的企圖都受到阻攔。

無論是作爲家長還是老師,我都曾因爲看到兒童試圖去做一些在成人看來似乎是毫無必要的活動而去阻止他,甚至變得惱怒,如果兒童企圖反抗,結果往往是以兒童“不聽話”而告終。蒙臺梭利正是很好的重視兒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訓練,專門做了用於訓練兒童係扣子、繫繩子的工具,這些蒙氏活動材料,讓孩子在“工作”中探索發現和創造。教師作爲孩子活動的間接指導者,並在適當的時候提出糾正幫助,更多的以兒童爲中心,以培養幼兒獨立的人格和個性。

讀到《愛的智慧》這一章時,給我的觸動是非常大的,書中列舉的孩子與父母的例子如此的熟悉,因爲在我和兒子之間也曾經有這種情形。例如:星期天,本想好好地睡一覺,可一大早就被孩子叫醒了,你是不是也會覺得很討厭呢?我們來聽聽蒙臺梭利是怎麼說的:早晨,兒童進入父母的房間喚醒他們,這是件令父母極討厭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愛,還有什麼東西會使一個小傢伙一醒來就去尋找他的父母呢?黎明,當一個兒童去找他的父母時似乎是要說:“天已經亮了!是早晨了!”但是,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爲了去教導他們,而只是去看他所愛的那些人。

看到這些文字,你是不是心裏有一種溫暖的東西在涌動?蒙特梭利對兒童的細微觀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讓人佩服。也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一些固有的觀念,我們是否真的瞭解兒童,是否知道他們的心裏在想些什麼?我們真該適時的轉換一下角色進行思考,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好地理解兒童的世界,瞭解童年的祕密。由此再引申到我與班級裏的孩子,仔細想想一些孩子平時的表現,在當時可能會覺得不耐煩,但現在再好好想想,就會知道那是孩子一種愛的表現了。感謝蒙臺梭利告訴了我們這種愛的重要價值,今後我要向孩子們學習,學習這種愛的智慧。

這真是一本偉大的著作,通過這本書讓我更加了解孩子的世界。我相信,只要多留心,認真揣摩兒童的成長過程,一定會探索出最好的兒童教育方式,使得兒童時期的成長髮育更加順利,從而成長爲一名更加健康、更加富有活力創造力的成年人。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 篇六

最近,在學習之餘較系統的讀了一遍《童年的祕密》。讀完此書,使自己受益匪淺,進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兒童教育方面的知識,並且使得自己較爲凌亂的兒童教育觀念得到系統的梳理,並使得自己原有知識架構中的錯誤的觀念及錯誤的知識建構,得到進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下方我將自己讀《童年的祕密》的心得體會,做一整理。

讀完《童年的祕密》一書,我的歸納主要是從四個緯度來進行整理,即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幼兒的教育原則及環境;幼兒的心理歧變。

第一: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發展。

從事物是始終處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的角度來看,蒙臺梭利指出,兒童期是人的。一生髮展中最重要的時期。在不斷地生長和發展變化過程中,幼兒的發展包括了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這種發展是一種兒童個體生理和心理“實體化”的過程。透過這一章節的閱讀及自己在日常的幼兒教育實踐中,自己堅定地認爲幼兒在生理和心理不斷變化發展中,最突出的兩大特性是主動發展性和多元智力發展關鍵期。

在傳統教育中,往往將兒童處於在教師主導地位下的被動發展地位,即使有的學者強調教師只是處在主導地位,兒童纔是主體,是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用心性來發展自己,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實際上演變成教師控制教育環節的各個過程,包括教學資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甚至是直接將自己的知識體系不加修改的複製到一個處在由“空白板”向“豐富板”發展兒童的思維體系中。

在閱讀《童年的祕密》一書時,我對蒙臺梭利的觀點十分認同,我認爲兒童本身擁有一種探求外界的衝動和本能,這種主動性賦予了兒童用心發展的生命力,兒童正是透過主動地探索來使自己在各方面適應由複雜的因素構成的環境。由此我認爲此階段的教師不應將環境加以人爲改變或安排,而是將兒童放在其所處的任意自然環境中。正因每一個環境都是由不一樣的因素組成,不一樣因素組成的環境,都會對處於此環境中的個體提出必須的適應要求,也就是每個個體都會針對相應環境發展相應的適應潛質。

當然了,此時教師就應作爲一個外圍觀察者和輔導者,主要是對兒童的適應動力予以持續和強化及兒童出現的各種困難予以幫忙,以保證兒童在此環境中構成必須自己能夠憑藉主觀能動性他駕馭的潛質。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在“關鍵期”內,發展兒童所能夠發展的各種智力。

第二:幼兒教育的原則及環境。

蒙臺梭利認爲,爲了促使幼兒的心理髮展,兒童的教育應開始於兒童誕生之時,同時,幼兒教育就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重複練習。在兒童對外界事物處在敏感期內,正是兒童發展的關鍵期。由此,如果幼兒能得到滿足其內心需要的活動(蒙臺梭利稱之爲“工作”)時,他們就能聚精會神的不斷地反覆的練習這一行爲,直至這一行爲到達其所處的年齡得承受範圍內甚至對於一些天才兒童這種發展會超越幾個年齡發展階段。

之因此強調這一點,是想告訴我們的幼兒教育者,幼兒的好奇心會驅使着兒童不斷周圍的事物發生瞭解的興趣,由此教育者,不就應限制兒童感知的範圍,而是儘可能的多爲其帶給環境,這樣幼兒就會獲得更多的感興趣的事物,兒童透過對一個個感興趣的事物不斷地重複練習,就會爲兒童今後的發展帶給更多的可能的空間,即使由敏感性構成的個體潛質,在今後的發展中,並未有什麼格外的突出發展,但對兒童的綜合潛質的提高是會有幫忙的。

總之,教師要儘可多的爲兒童帶給能夠使兒童重複練習的環境。二是自由選取。幼兒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心理需要來選取所要感知的事物。因此,作爲幼兒教育者始重要牢記不好限制兒童的自由選取性,需要做的是儘可能多的爲幼兒帶給發展環境,以滿足兒童的自由選取。

第三:幼兒心理歧變的分析。

幼兒在發展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一個充滿敵意和不相容的環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導與壓制及不和幼兒心理髮展的不正確的干涉,會引起兒童心理髮展歧變。蒙臺梭利總結出幼兒心理歧變主要有八種表現:心靈的神遊、心理障礙、依附、佔有慾、權力慾、自卑感、恐懼、說謊。在幼兒身上,這些心理歧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繫的。

因此,一個幼兒有可能同時擁有幾種心理歧變。心理歧變作爲一種功能性的失調,會使幼兒的心理處於紊亂的的狀態。由此,作爲幼兒教育者務必及早的發現這些問題,同時要及時的運用各種有針對性的手段和措施,較及時,較快速的解決存在的心理歧變的問題。當然了,對於這些心理歧變,由於複合的形式不一樣,也就要求教育者應用不一樣的解決方案。因此要求教育者,要在實踐中充分的積累各個方面解決問題的經驗與手段,以便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潛質。

第四:成人與兒童衝突的克服。

在兒童發展的過程中,儘管成人爲兒童做了他們所能做的一切,甚至爲了兒童的成長採取了各種手段和方法,但這並不意味着兒童必須能夠發展的很好,正因成人只是從他的角度出發來認爲兒童就應怎樣發展,怎樣發展會更好。這樣成人就使兒童用“自己的身體,別人的大腦”在發展,而並非是兒童利用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大腦並輔之成人的幫忙來發展。當然,家長也不期望自己的付出會給孩子的發展其副作用,只是正因他們的無意識行爲會影響兒童在其自身發展規律支配下的正常發展。

以上便是我讀《童年的祕密》的心得體會。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 篇七

瑪利亞·蒙臺梭利,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她創立的蒙臺梭利教育體系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蒙臺梭利教育方式遍及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童年的祕密》蒙臺梭利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和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說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

對教師來說,一個成年人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不由自主的想控制兒童,或者以自我爲中心。當兒童無法受自己控制時,很多成年人會選擇發火發怒,正是這種以自我爲中心的觀點,讓很多成年人無法理解或者和兒童一起成長,結果只能使他們直接的相處方式越來越糟。所以當成年人只站在自己的立場是來判斷兒童的行爲是否正確的時候,一旦兒童偏離了成年人的軌道,就會被認爲是錯誤的並予以糾正。事實上,成年人應該去理解去努力和兒童溝通他們的需求。這樣纔可能給他們提供一個適宜的成長環境,使兒童得到快樂和滿足。只有這樣兒童才能自由地成長和發展。我們教師不單單要做到注意這一點,首先必須系統的研究自我,使得自己的內心做好準備。我們教師必須一開始就要研究自己的缺點,以及自己的脾氣,而不是過分關注“糾正兒童的錯誤”,必須學會如何使自己變得謙虛和寬容,這些就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

這種心理上的準備將給予我們所需要的平衡和沉靜。教師必須沉靜,這種沉靜由心靈的謙虛和理智的純潔組成,是理解兒童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在蒙臺梭利建立的教育體系中有一條主線,分成三個部分:環境、教師和教具。這三個要素猶如脊椎動物的脊椎發育,一環扣一環節節攀升,逐漸顯現出獨有的特徵。《童年的祕密》這本書說到這麼一個方面,我很是認同,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比別人批評提醒來的更能讓兒童接受。讓學生自己理解和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不但不會出現叛逆心情,還能更迅速地糾正自己的錯誤。這一點我很是認同。

《童年的祕密》這本書,還有很多小小的故事卻引發蒙臺梭利的各種對教育方面的啓示,對於做教師的我,深受啓發。相信通過更深層次的閱讀,能夠讓我更真實的瞭解兒童,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徵來施教,對兒童的成長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幫助。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 篇八

上學這麼多年來,尤其是中學階段,覺得所謂教育就是在學校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考個好大學就是最終的目標,大學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測,豐富多彩的,大學之前都是些小兒科。而且中學之前,更是覺得自己沒受過什麼教育,一路就這麼玩過來的。 直到今天,讀了蒙臺梭利《童年的祕密》,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童年乃至剛剛來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無時不刻在影響着我的成長,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現在的自己。其實童年時期的教育,相比與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某種意義上說,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識上的增長,科學知識的複雜並不代表教學過程的複雜;而童年時期的教育相比與成年時期,知識層面並不顯得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對一個人性格的塑造、影響與思維上的開發。

在“導論”中,蒙臺梭利指出:“兒童並不是一個只可以從外表觀察的陌生人。更確切地說,童年構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爲一個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這不禁讓我想起蝴蝶效應的原理,也許在兒童時期的某種小的刺激,就完全改變了這個人的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後天形成的精神病抑鬱症甚至最早會在兒童時期就埋下了禍根。

不得不說兒童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的多,怎樣才能對兒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難上加難。因爲幼教所面對的是一個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都生機勃勃,充滿動力的,卻又不善於以成年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個體。很多時候,我們對兒童的行爲很難理解,甚至無法理解,也往往會對兒童的行爲作出不合適的教育方法。

正如蒙臺梭利指出“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工作還存在有一個明顯的差異。那就是兒童並不尋求獲利或是幫助”。在成年人眼中,往往意識不到這個層面,記得在我們國小的教育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仍然記憶猶新,這樣的一句話就好像暗示了兒童是懶惰的,沒有主動能力的一樣。我認爲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蒙臺梭利指出:兒童擁有一種趨動力,它不同於成年人的趨動力。成年人總是爲了某些外在的目的而行動,這種目的要求他奮發努力和艱苦犧牲。是的,兒童時期的活躍,或者說“調皮”都是發源於內心的,這是兒童“工作”的動力,然而成年人並不瞭解,也沒有做到很好的對兒童進行引導,

反而更加誤解了兒童。蒙臺梭利進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這個祕密,他們對兒童的工作的理解就永遠不可能比過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們在兒童工作的範圍設置障礙,認爲休息將是他適宜的生長的最大幫助。成年人爲兒童做每件事,而不讓兒童按他所應該遵循的規律活動。成年人感興趣於花費最少的精力和節省時間。由於成年人更有經驗和更敏捷,他們就試圖給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車帶着他們到處轉。重新整理兒童的房間而不讓兒童插手。

兒童的世界非常複雜,成年人對兒童有太多的誤解,但是,讀了蒙臺梭利的書,讓我收穫了很多,每天學習物理學的我,突然有一種想去研究兒童教育的衝動,我相信,只要我們成年人多一點留心,認真的揣摩兒童的成長過程,總會探索出最好的兒童教育方式。這樣我們人類在兒童時期的成長髮育更加順利,不知不覺中,當一個兒童成長爲一個成年人,就會變得更加健康更加貼近與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與創造力。社會的文明也會向着更加自然與和諧的方向發展。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 篇九

《童年的祕密》這本書在產假期間就聽過一部分,覺得當時都記在腦海中了,但現在又感覺忘得一塌糊塗了。最主要的是對於現在的我聽這本書應該是恰到好處。人們都說,生了二胎後老大都會變得很懂事,但我想說的是,那估計是逼得讓孩子懂事。我——就是這樣子的。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總覺得越來越難,而且方式方法特別重要,心理都明白這些事,但做起來就有些難了,可能由於二寶的出生讓我的生活變得越是忙亂,主要是二寶從生下到現在一直夜醒比較頻繁,所以長期處於休息不好導致白天精神狀態糟糕,然後就導致在大寶身上的情緒波動比較大,時不時的去吼叫孩子,什麼不如自己的意願就會衝着孩子發火,或是所有的事情都在控制,必須按我說的去做,但事情過後自己又特別後悔,這樣的吼叫和控制只會傷害到孩子,沒有任何的好處。所以我又再次回放《童年的祕密》這本書,覺得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道路上應該學習很多。

這本一百年前的書確實有衝擊到我的心靈,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確實影響了無數個家庭,整本書是圍繞三大方面來寫的。

1、兒童的心理髮展。

2、兒童之家的教育。

3、兒童與社會。

首先在第一方面讓我覺得特別受益的是書中的原文:當一個兒童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成人的壓抑時,她的心理狀態就會受到影響。通常,這個“成人”首先是他的母親,然後是他的父親,最後是他的老師,很多父母聽到是自己的問題時,馬上就踮起腳來,怎麼可能,我們都是盡心盡力地照顧孩子的,我們不讓他做這做那是怕他受到傷害。父母的這種錯誤都是“潛意識”的犯錯誤,每一個人都犯了有意識的錯誤卻感到後悔,但無意識的錯誤卻迷惑,甚至執迷不悟。我們往往都會犯這種潛意識的錯誤,而導致孩子的心理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其次在第二方面談到自卑,有些控制型的成人因爲其潛意識的對兒童的防禦,不僅限制兒童的行爲,還會引致兒童的沮喪和自卑。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什麼都在控制,非得按你的意願去做,那麼會導致孩子自卑心理的出現。本書最後說到,教育子女是大工程,沒有捷徑、不能速成,只有耐心堅持。孩子的優點、缺點,最初和最終的來源都在父母。引導兒童走在正確的路上,是每位成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教育的路上我會繼續學習,和孩子共同成長。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 篇十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著,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我分享書中幾個非常觸動我的觀點:

1、當一個兒童剛出生時,所有人關心的卻是他的母親,因爲她經受了很大的痛苦。兒童難道沒有受過痛苦嗎,那位母親需要專門的照顧,兒童難道不需要嗎?

我記得我家壯壯出生的前24小時是在觀察室裏度過的,現在想來他將是多麼痛苦,他剛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到這個世界,我甚至連看他一眼都沒看,而家人只顧着給他拍照,跟親戚傳達這種喜悅,而完全沒有顧及到他的感受。下面這張就是他爸爸匆忙給拍的第一張圖片。

2、要讓母親保持絕對的安靜,爲了不打擾她而把她的新生兒抱走,只有餵奶時才抱回來。給新生兒穿着漂亮的衣服並用花邊和絲帶打扮起來,這個過程頗使他心神不寧。所有這些,就相當於要母親在分娩之後立刻起牀穿衣參加一個宴會一樣。

我們大多數家庭現在都請月嫂或去月子中心,對媽媽來說真的是一個很好事情,但是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儘可能的跟寶寶同牀,雖然當時會累一些,當你後來再回想時,我保證你會甜蜜的笑出聲來。我從壯壯出生只要我不出差只要在家肯定一起睡的,下面這張是坐月子的時候牽着手睡覺。

3、外部秩序:嬰兒不能生活在雜亂無序的環境中,雜亂無序干擾了他,並使他心煩意亂,他會通過絕望的叫喊來表達自己的痛苦,甚至會採取生病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焦慮。

讀到這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一個畫面,每次我進屋拖鞋,鞋如果不是整整齊齊的放在門口壯壯肯定就會重新來放,如果地上,桌子上甚至其他地方只要有他認爲的垃圾就會馬上全部丟到垃圾桶裏。看門口的鞋壯壯擺的,還有他幫我收拾其他東西的圖片。

4、捉迷藏:一個兒童當着其他兒童的面藏到鋪着長長的檯布的桌子下面,然後其他兒童走出房間,等他們再回到房間時馬上就去掀起桌布,當他們看到藏在桌子下面的的同伴時就高興的大聲叫喊起來。這些兒童一遍又一遍的重複這種遊戲,而且都是藏在同一個地方。

我想家長們都有這樣的發現吧,我記得小豬佩奇第一輯捉迷藏當中喬治就是這樣的,這也是孩子的秩序感,我家壯壯也是,跟爸爸玩捉迷藏只有一個固定的地方可以藏,如果爸爸換了地方他會很生氣,大聲喊:爸爸,快藏”爸爸每次都好無奈,我明明藏好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