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世界名著讀書筆記摘抄(精彩多篇)

世界名著讀書筆記摘抄(精彩多篇)

外國名著的讀書筆記 篇一

自從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之後我學會了許許多多的道理。

《魯濱遜漂流記》是笛福寫的,他講述了一個小男孩魯濱遜在海上漂流的故事,在航海的路上,他遇上了許多艱難坎坷,最後他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魯濱遜在這個荒島上,憑着自己活了下來。

我讀着讀着就入了迷,我繼續往下讀,魯濱遜頑強的精神在荒島上活了二十多年纔回到家鄉。

我最喜歡的內容是魯濱遜在荒島上的歷險,魯濱遜漂到了荒島上之後沒有氣餒,先用自己的糧食頂一會時間,把自己的糧食吃完以後,到荒島上找東西吃。有一次,他在抖落的袋子裏發現了稻穀的種子,便種了下去。過了幾年之後,他有了很多糧食。造船回鄉,魯濱孫又花費了數年的時間,無數的心血。光砍樹就是數月。但由於事先沒有考慮周全,船離海邊太遠,他怎麼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現,這個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魯濱遜這些種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活着》讀書筆記 篇二

在讀這本《活着》之前,我簡單讀過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說真的,我不喜歡餘華這個人的文章,在我看來他的文章太過鄙俗,就算這些文章是在真實反應社會的某種黑暗面,但我還是更傾向於魯迅的批判和馬克。吐溫的戲謔。

《活着》這本書是餘華爲了教會我們,人要好好活着這個道理,他說:“……《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必須承認這句話很經典,但我的想法和餘華的完全背道而馳。

我完全不認爲父母給了我生命就是讓我一味地活着,像行屍走肉一樣活着有什麼意思?這客氣地說,餘華是個過度珍惜生命的人,也就是貪生怕死的人。當然我不是在說生命是不值得珍惜的。同樣一條生命,他可以在死亡的洗禮中把生命的意義昇華到極致,也可以把生命儘可能地延長,最後神不知鬼不覺地消失在盡頭。相對於後者,我更傾向於前者的毫不畏懼,和死亡的絢爛。

我不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爲了我的靈魂而選擇活着或死亡。只是爲了活着而違背了靈魂的本意,這是令我髮指的。就像浮士德把自己的靈魂出賣給了惡魔,從那時開始浮士德就已經死了,縱使他出賣靈魂是爲了換取知識和青春,他也已經親手把自己扼死了。

有人說,生命是流星,一瞬即逝。但我卻可以用死亡的火焰把我的生命變爲煙火,變爲曇花,縱使只有那一瞬的美麗,因爲靈魂轟轟烈烈的演繹,我把那刻骨銘心的美變爲永恆,留在人間。

煙花給了天空一個最唯美的微笑,然後爲這微笑而被撕碎開去。

我就是在追求這樣殘破的美,但我也很清楚,這個世界上像我一樣可以爲了靈魂而捨棄一切的人是少數。

在普通人的眼中,靈魂不過是人死前後體重0.000046克的差異,從而將靈魂的重量定義爲46微克。然而靈魂到底存不存在,人從哪裏來,又該往何處去,天堂是否真的向人類敞開,通往天國的階梯到底在哪裏?之所以這些成爲人類千年的難題,只是因爲時間有多少靈魂想要被拯救,想要得到救贖,從而人性中的善與惡,一切的一切,全部糾纏在這46微克中,被沉重的鎖鏈羈絆,渾濁了再沉澱,沉澱完再渾濁,不斷地周而復始,永恆地循環着。

肉體只不過是禁錮靈魂的東西,而生命可以把靈魂在現實中具體化,只不過是聯繫靈魂和現實的媒介罷了。所以,與其說是單純爲了活着而活着,不如說我市爲了完成我的靈魂在世間存在的意義而活着。

“彼岸花,開彼岸。”也許留下的只有曼珠沙華猩紅妖豔的花,與甜膩的花香,在彼岸見證這最後的結局。

世界名著讀書筆記 篇三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裏,我不禁爲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你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愛”麼?,如果你對這個問題還感到很陌生的話,那麼就請你讀一讀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吧!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意大利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對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事情而引發了感想做的紀錄。但是從中我們能看到很多東西。

在安利柯眼中的世界裏,“好人”和“壞人”有明顯的區別。“好人”是善良,誠實,會尊敬他人的人。“壞人”則是會欺騙、邪惡;心術不正;做錯事不知道悔改,只會推卸責任的人。你看,是不是很簡單?

所以我們要用一種更簡單的眼光去看別人。其實人都是善良,純真和溫暖的,用另一種眼光看別人,看社會,這就是《愛的教育》教給我們的。

這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洛馬格那的血》。故事講述的是一個雜貨店的孩子,由於賭博輸了錢被奶奶發現了,奶奶語重心長地教導了他,並訴說了如何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孩子雖然嘴上沒說,心裏早已被打動。正在此時,一場噩夢降臨,兩個強盜闖入家中,一個用刀威脅老人,另一個搶了錢,正當他們離開時,老人認出了其中一個,那強盜立即要殺人滅口,一刀向老人刺去,孩子捨身護住了老人,自己卻被刺中。強盜逃走後,孩子不顧自己的傷,還安慰着老人,最後因失血過多而永遠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故事當中有高興也有憂傷,有懂事也有調皮;有對先生和身邊優秀人物的尊重和敬佩,也有對嫉妒者和以強凌弱者的不屑一顧與厭惡。“在學校裏,無論什麼階級的人,都成了平等的友人了。”;“賣炭者的兒子與紳士的兒子平起平坐。”告訴人們意大利孩子在學校是如何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地學習與生活的。

書中提到了這樣許多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級學生洛佩諦爲了救一個站在當街的一年級學生,而趕在車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卻被車子軋斷了一條腿。同學、老師、校長都紛紛稱讚他是“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一個小男孩因爲受別人羞辱而氣憤地將墨水瓶丟向欺侮他的同學,不想卻丟在了剛走進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並沒有盲目地責怪他,而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得一清二楚,並“請”肇事者親自承認錯誤。最使我感動的是一個名叫《小抄寫員》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叫敘利亞的五年級學生,爲了分擔父親工作上的壓力,深夜悄悄地爬起來,替父親抄寫白天沒有抄完的稿子,爲貧困的家庭換得一點微薄的生活費。剛開始,他不知情的父親還以爲是自己的抄寫速度加快而高興,可是不久便發現敘利亞上課打瞌睡,功課成績也從頭幾名降了下來,不免對敘利亞感到失望。敘利亞自己也感到很痛苦,不知道該怎麼做纔好,直到有一天,父親看見了深夜伏案抄寫的敘利亞時,才恍然大悟,父親一下子把敘利亞抱到牀上,滿懷愧疚地對他說:孩子,你辛苦了!爸爸錯怪你了》”。還有《掃煙窗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一些故事都令人潸然淚下。

讀了《愛的教育》使我感受到一種純 真的友情,博愛的親情。無私的師生之情。這些都是人間最美的情感。亞米契斯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通過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他在學校、校外的所見所聞,並且寫成一個個很小的故事。讓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份情感。充滿愛心、獻身教育事業的老師;對孩子關懷備至、拳拳之心的父母;清純善良、活潑可愛、見義勇爲、心靈高尚的國小生,還有那使安利柯永生難忘的國小校園生活。它會讓你感動,讓你讀起來就好象在充滿愛的海洋裏翱翔。

愛的力量是偉大的。陽光之愛可以熔化冰雪,春風之愛可以萌發草木,雨露之愛可以滋潤禾苗……愛是無處不在的!這就是“愛”真正的含義讓世界充滿愛,這就是我們夢想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