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戰爭與和平》讀書筆記多篇

《戰爭與和平》讀書筆記多篇

戰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一

手捧一本《戰爭與和平》,彷彿置身於那個硝煙瀰漫的時代。以往總是崇敬拿破崙的勇敢和智慧,從未想到從俄國的角度去看這一段歷史是如此不同。托爾斯泰以其深刻細緻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大壯闊而又生動逼真的歷史畫卷。我從中看到了戰爭的殘酷,也看到了個人在歷史洪流中的掙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場就是一個看似隨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輕公爵形象。他厭倦上流社會的虛僞、無聊,不願意被這種生活所束縛,因此他積極參軍作戰,期望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功成名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然而他卻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和統治集團的虛僞、無能,當他死裏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睜睜看着妻子難產死去。這一系列的打擊使他灰心喪氣,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虛無。曾經渴望建功立業的他隱居農村,只想獨善其身。在皮埃爾的熱情勸說下,他漸漸振作起來,在自己的領地上實施了一系列改革並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決定自己“應該平靜而安穩地度過後半生”。直到遇見美麗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麗和無憂無慮激起了安德烈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於是他再次走進了彼得堡的喧囂之中,加入了當時俄國的社會改革熱潮。他贏得了娜塔莎的愛情,然而兩人訂婚後,娜塔莎的背叛又讓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戰爭再度興起,安德烈身負重傷,最終在娜塔莎的看護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追尋着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價值。在起起落落中,他苦苦思索,尋求着一種超脫世俗生活的價值所在。安德烈的思索也啓發我們讀者的思索: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人應該怎樣生活?這樣的問題我想每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都應該曾經想過,也很可能像安德烈一樣經過了一個反反覆覆、時而興奮、時而落寞的痛苦的內心掙扎過程,甚至很可能到現在都沒有找到能夠真正說服自己的明確答案。我想,這個我們苦苦追尋的、左右我們的生活態度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哲學吧。每個人的人生哲學都不盡相同,然而每個人追求人生意義的過程卻頗爲相似。是也?非也?哪裏有衡量的標尺呢?

千百年前,屈子立於汨羅江畔嘆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直到現在每個人都還是一出生就在不斷追尋,並且在這個追尋過程中成長、老去、直至死亡。或許,生活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就在於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的追尋吧!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然而人類怎能停止思考呢?雖然奧斯特洛茨戰場上高遠的天空依然飄浮着寧靜、鎮定的白雲,老榕樹依然歲歲枯榮,安德烈的心靈歷程卻不會停止。

戰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二

1805年7月,拿破崙率兵征服了歐洲,法俄之間正醞釀着激烈的戰爭。然而在彼得堡上層的人們依舊過着恬靜悠閒的生活,達官貴人們都匯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寵臣安娜帕甫羅芙娜舉辦家宴招待會上。

此時,安德烈正應庫圖佐夫將軍的召喚,去任他的傳令官,將出國跟征戰歐洲的拿破崙軍隊作戰,任即將分娩的妻子莉莎和妹妹瑪麗婭再三勸留,也改變不了他的決心,他期望通過這次戰爭爲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在出徵之前,安德烈把妻子從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親那裏,委託父親加以關照。於是他急奔前線,在波蘭追上了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總司令派他到聯合縱隊去任職,並受到了嘉獎。

當安德烈再次回到總司令身邊,俄奧聯軍對法的奧斯特里齊戰鬥就要打響了。由於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否決了幾位老將軍的意見,採取了馬上出擊的戰略,結果慘敗。安德烈受傷被俘,途中昏迷,被敵人誤以爲活不成而丟下,庫圖佐夫也以爲安德烈陣亡,給他的父親去信報喪。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復了。愈後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莎正好產下一名男嬰,但她卻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獨與絕望之中給妻子最後一個吻,他覺得人生已再無意義,決定終老於領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與法言和,和平生活開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伯爾孔斯基公爵因貴族會之事而去拜託洛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滿生命力的年輕小姐娜塔莎深深地吸引了。但由於伯爾孔斯基老公爵強烈反對,只好互相約以一年的緩衝期,而 後,安德烈伯爾孔斯基公爵即出國去了。但是,年輕的娜塔莎無法忍受寂寞,且被皮埃爾之妻愛倫的哥哥阿納託利的誘惑,而擅自與其約定私奔,同時私自去信取消與安德烈伯爾孔斯基公爵的婚約。但私奔一事及時被娜塔莎的好友索尼婭阻止,與此同時娜塔莎爲自己的行爲感到愧疚大病一場,之後洗心革面。

一八一二年,俄、法兩國再度交戰,安德烈伯爾孔斯基公爵於多勃琪諾戰役中身受重傷,而俄軍節節敗退,眼見莫斯科即將陷於敵人之手了。洛斯托夫家將原本用來搬運家產的馬車,改派去運送傷兵,娜塔莎方能於傷兵中發現將死的安德烈伯爾孔斯基公爵。她向他謝罪並熱忱看護他,但一切都是徒勞了,安德烈伯爾孔斯基公爵仍然逃不過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幾番奮戰後,俄國終於贏得勝利,皮埃爾於莫斯科巧遇娜塔莎,兩人便結爲夫婦,而安德烈伯爾孔斯基公爵的妹妹瑪麗婭也與娜塔莎的哥哥尼古拉結婚,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 有人說,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的契機是爲了探尋俄國社會的出路,我卻始終覺得這種觀點過於片面。我認爲,一部真正偉大的小說,應該是包羅萬象的,而不僅僅侷限於一個小小的目的。從《戰爭與和平》裏面,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甚至宗教學等等,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這個體系既是主觀的,同時又是客觀的。說它主觀,是因爲他來源於托爾斯泰的思考與總結,很多地方都打上了“託氏烙印”;說它客觀,則是因爲他並不強加於人,而是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人在“託化”的同時又逐漸凸顯出自己的個性來。

另一方面,我又認爲,以托爾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遠,他未必會把人類的所謂政治放在眼裏。從根本上講,托爾斯泰所關心的,應該是更廣闊的精神與永恆。《戰爭與和平》裏面,托爾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爾、安德烈的大腦來探討這個問題,探討的最終結果,他沒有告訴我們,這也正是其客觀之處。他似乎希望我們去獨立思考,並找出答案來。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與見解,所以,凡是讀過《戰爭與和平》的人,都在心裏構造了一部屬於自己的《戰爭與和平》。

應該說,《戰爭與和平》這部書最大的成就在於其思想性,那是無與倫比的。但是,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樣不凡。

結構安排方面,要處理好這樣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難的,托爾斯泰卻能夠憑藉自己的藝術天才,在戰爭與和平之間穿來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亂。

戰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三

《戰爭與和平》中已顯現出現代主義的一些特徵。一個重大事件(如:戰爭)看似是精心安排並依從於人的意志而發展,這是事物的表層;內層的世界,是由不確定的、偶然的、多元的等因素綜合有機作用後發展到如今的狀況,這種狀況或許暗合人的意志,於是人們用各種理性理論觀點闡釋計劃方案的科學完美性;或許異於人的意志,於是人們把計劃方案的科學與否歸因於個人的歪曲不遵從既定的路線圖。

在第一部第四節,以蜜蜂爲例,表徵了對某特定對象理解的多元性,從每個個體出發而理解的意義都不相同,而非傳統意義上的統一含義。正如作品中所言:“人類在揭示這些目的的智慧發展得越高,最終目的的不可理解也就越加明顯。”

整部小說,書中以博爾孔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以及庫拉金四大家族的際遇興衰投射到戰爭與和平的大背影中,其中主要以安德烈博爾孔斯基、皮埃爾別祖霍夫和娜塔莎羅斯托夫的人性變化爲主要脈絡。人性或靈魂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複雜多樣的形態不斷運動變化着。這種變化源於外在環境以及內心活動雙重因素的化合。

如果從因果論來分析四大家族命運,博爾孔斯基老公爵脾氣很臭以及個人修養的不足,從而致使兒子和兒媳婦雙雙早逝,當然難能可貴的是兒子死前靈魂得到淨化歸於寧靜;老公爵的女兒瑪利亞是這個家庭最幸福的一位,天隨人願地嫁給了羅斯托夫。皮埃爾別祖霍夫是一位從內心放低身段,鄙視貴族虛僞社會的貴族。他的靈魂一直在懺悔、反思、淨化,他的親赴前線、被俘等遭遇,使他的心靈更加純潔。因此,他如願以償地保有了戰後的家業並娶上了娜塔莎。羅斯托夫老伯爵爲人行善,有同情心又有點軟弱,雖然待他病逝後,家產盡失且欠下重債,但其兒子尼古拉羅斯托夫重操家業,娶了家資豐厚的瑪利亞公爵小姐。這個家族中尼古拉和娜塔莎都幸福美滿,老伯爵夫人也安享晚年,但讓我遺憾的是彼佳羅斯托夫的早逝,痛心於他那年輕的生命和執着勇敢精神的殞滅。尼古拉享有了彼佳的善果,虛僞而投機參軍的尼古拉從未真正意義上爲了衛國戰爭奉獻自己,而彼佳做到了,但事與願違。最厭惡庫拉金家族,瓦西里庫拉金勢利、虛僞、自私自利,所以他的這個因讓他後代吃了這個果——阿納託利被截肢,另一兒子戰死,海倫不守婦道,終而早逝。

最後皮埃爾與娜塔莎、尼古拉與瑪利亞分別成立幸福美滿的婚姻家庭。安德烈的兒子尼古卡尼,作者以該視角來評價皮埃爾和尼古拉二者,前者善良聰明又思想,後者與之相比就相形見絀。

人物角色中,男主角皮埃爾和女主角索尼婭爲我最愛。前者是一個一直走在靈魂救贖道路上的良心者,他所追求的內心寧靜自由以及靈魂洗禮淨化救贖是我所尊愛,也暗合了我的追求,我原諒他在愛情上對海倫的失責,那是時勢所迫而又左右助推的結果,無自我主張的皮埃爾被綁架上一段衆人所認爲的婚姻,因此他的不成熟使他爲這段不能幸福的婚姻買單。人性方面,他善良、正義、有責任心、同情心等。後者索尼婭讓我找到自己的影子,她對尼古拉羅斯托夫一直不離不棄,同時她的包容、擔當、賢惠、溫順讓我感動和欣賞不已。娜塔莎,我只能對她儘可能的理解,談不上喜歡不喜歡,因爲她未曾真正走到我的心,未曾引起我的共鳴,未曾讓我感動。

《戰爭與和平》中,皮埃爾自從和妻子吵散以及與妻子情夫決鬥,內心經過強烈地思想鬥爭,以及入同濟會,他的心靈開始走上救贖悔過覺悟的道路。安德烈公爵自喪妻,以及在皮埃爾的勸說以及自己對生命中種種細膩情感的反思,他也走上了心靈救贖的道路。羅斯托夫自從與情敵賭牌後,面對家人給予他四萬盧布償還欠款,父母的愛以及自己內心的內疚自責也讓羅斯托夫走上懺悔心靈救贖的道路。《復活》中的聶赫留朵夫也是走上心靈救贖道路的人。托爾斯泰的作品很多人物角色是經過奢華榮光的生活愜意後開始放縱自己,最後因此而造成諸多矛盾和惡劣後果,正式後來對這種後果的反思和內心煎熬,開始走上心靈救贖的道路,托爾斯泰在現實生活定然也是這樣一個人。生活中,當一些讓我們快樂放縱的心靈受到自己釀下苦果的撞擊後,纔會覺醒幡然醒悟。